元宇宙facebook的vr設備
⑴ 國內可以玩的元宇宙
國內可以玩的元宇宙游戲有;AXIE。這款游戲是目前最火的元宇宙游戲之一,游戲中你可以培養各種不同的Q萌的寵物,玩家稱之為小阿蟹,在游戲中一些稀有的寵物甚至可以買到上千上萬美元,這是一個給你發家致富的機會。
拓展資料
一、元宇宙是一個平行於現實世界又獨立於現實世界的虛擬空間,是映射現實世界的在線虛擬世界,是越來越真實的數字虛擬世界。人們利用腦機介面、VR等科學技術,進入沉浸式體驗的數據世界,切換另一種身份,體驗第二種生活。元宇宙概念起源於尼爾·斯蒂芬森的科幻小說《雪崩》,小說描繪了一個平行於現實世界的虛擬數字世界,現實世界中的人在這個虛擬世界中都有一個虛擬分身,人們通過控制這個虛擬分身來相互競爭以提高自己的地位。
二、元宇宙對應國內雲游戲、VR等產業,是互聯網的終極形態。當前元宇宙產業整體處於早期階段,具有新興產業不成熟、不穩定的特徵。在技術升級與需求升級的合力作用下,元宇宙的場景實現只是時間問題,也代表著未來的大方向。
三、用戶以自定義的「化身」在其中進行活動。主角通過目鏡設備看到元宇宙的景象,身處於電腦繪制的虛擬世界,其中燈火輝煌,數百萬人在中央大街上穿行。元宇宙的主幹道與世界規則由「計算機協會全球多媒體協議組織」制定,開發者需要購買土地的開發許可證,之後便可以在自己的街區布局大街小巷,建造樓宇、公園以及各種有悖現實物理法則的東西。主角的冒險故事便在這基於信息技術的虛擬世界中展開。
四、回歸概念本質,可以認為元宇宙是在傳統網路空間基礎上,伴隨多種數字技術成熟度的提升,構建形成的既映射於、又獨立於現實世界的虛擬世界。同時,元宇宙並非一個簡單的虛擬空間,而是把網路、硬體終端和用戶囊括進一個永續的、廣覆蓋的虛擬現實系統之中,系統中既有現實世界的數字化復制物,也有虛擬世界的創造物。
五、元宇宙的概念還與蘋果、谷歌、亞馬遜和微軟開發的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密切相關。元宇宙可視為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的後繼技術。一般來說,技術專家們認為元世界是一個虛擬世界,在那裡大量的人可以聚集在一起玩、工作和社交。例如,2021年7月,Facebook公司稱自己創建的元宇宙將用於虛擬現實耳機、移動設備和游戲機。
⑵ Facebook公司宣布更名Meta,如何看待該品牌新提出的元宇宙概念
什麼是元宇宙呢?我今天結合我最近的一些思考給大家做下分享。插圖是來自我的好朋友陳維,在知群中國產品設計大會的分享PPT截圖。從浪潮和趨勢的角度,你可以理解為,現在這些企業之所以要進軍元宇宙,是因為他們認為這是互聯網的下一代浪潮。上一次浪潮,是移動互聯網的崛起,智能手機開始普及,基於智能手機誕生了很多 App,背後則是很多行業和企業的快速成長,例如移動購物、手機打車、外賣等等。下一波浪潮是什麼?很多公司都在苦苦的尋找。這個時候,大家發現全球的很多科技巨頭都開始往元宇宙靠攏。Facebook 很早就宣布自己在做元宇宙,而後來乾脆把自己定位為元宇宙公司。微軟說自己在搞企業元宇宙,而騰訊則提出了全真互聯網,馬化騰說要開始由實入虛,也要進軍元宇宙。而一些以元宇宙為概念的上市公司,市值也快速升高。投資圈裡,有投資人朋友說看到元宇宙這個詞,都看吐了,什麼項目都會往元宇宙上靠。
元宇宙到底是什麼?有三部電影,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其中至少一部:《黑客帝國》《阿凡達》《頭號玩家》。在這些電影里,除了現實中的世界外,人們還會面對另一個世界。在《黑客帝國》里是由超級計算機母體虛擬出來的世界,人們都不知道自己其實生活在虛擬世界裡。在《阿凡達》里真人通過系統操縱另一個替身,可以具備另一個身份。而在《頭號玩家》里,一個外賣小哥化身為游戲世界裡的高手。元宇宙就是另一個世界。用標準的概念來說,元宇宙(Metaverse)是指以AI、AR/VR/MR、Blockchain三大技術為核心,由諸多共享基礎設施、標准和協議打造的數字化宇宙。 它跟物理世界並非割裂彼此孤立,而是相互通融。
其實我們現在每天用手機,也是在一個不同的世界裡。有沒有想過,我們在現實世界裡要買東西,首先要去商場,在一個物理空間里,和售貨員發生信息交流,最終完成交易。而藉助手機,我們可以躺在床上,繞過這些物理限制,直接完成最後的目標,也就是買到商品。但是手機的世界並沒有很強的沉浸感,和我們的現實世界也是緊密聯系在一起。而換個視角,想想游戲,如果你體驗過 VR 游戲,當你帶上 VR 眼鏡,會發現自己置身在一個新的世界裡,身臨其境。而如果你的虛擬世界,和別人的虛擬世界,彼此打通,大家能夠在這個共同的虛擬世界裡相遇,交流,甚至一起玩,一起工作,甚至還有新的貨幣,可以買東西,商品也是全新的,這個時候你就完全沉浸在了另外一個世界裡。游戲只是一個場景,在人們理想中的元宇宙,本來就是一個社會。因為疫情的影響,很多矽谷的科技公司的職員都在家辦公,現在也有很多科技巨頭允許員工長期在家工作。這裡面的很多員工本身就是程序員等職業,每天的工作也是對著電腦寫代碼。那麼如果 Facebook 這家公司,完全存在於虛擬世界呢?大家要開會,都戴上 VR 眼鏡,在這裡面的各種事物,都是虛擬出來的,但是人和人之間的交流和協作是真實的,這樣會怎麼樣呢?很可能會發現大多數工作其實還是可以正常進行,也許比現實世界中更有效率。這就是元宇宙。人們的肉身還在現實世界,而行為都發生在了虛擬世界當中。
拉回到現實,Facebook 改名成 Meta 公司,宣布自己要專注於轉向以虛擬現實為主的新興計算平台,並且把自己旗下的產品分為兩大板塊,一塊是原來的 Facebook、Whatsapp、Instagram 等業務,另一個是之前的 Oculus 等虛擬現實業務。說到 Oculus,Facebook 的虛擬現實設備 Oculus Quest 也改名叫 Meta Quest。Meta Quest 2 是一個突破性的虛擬現實頭顯設備,我也有一台,效果還不錯,比之前很多虛擬現實設備的體驗都要更好一些。而這些就是 Facebook 向元宇宙進軍的基礎。要想真正支撐起元宇宙,需要很多領域的技術。例如晶元技術、5G甚至6G等通信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各種游戲技術、人工智慧技術。所以現在有所謂的元宇宙概念股,就是反正能和這些領域沾上邊的產品或者公司,都可以接著這一波風來炒作一下。那麼到底現在元宇宙到了什麼程度呢?如果我們用智能手機的發展來類比,現在元宇宙大概到了早期大哥大手機的程度,甚至再早一點,步話機的程度。也就是說,元宇宙目前仍然處在極其早期的程度。目前沒有任何公司和產品能夠真正實現元宇宙的應用。為什麼元宇宙這么火呢?為什麼很多資本都在爭相投資元宇宙相關的概念呢?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第一方面,從投資的角度,大家都要早點布局,如果真等到這個概念都已經實現了,可能就沒什麼機會了。大家有時候會看到一些資本投的早期項目,特別天馬行空,聽上去不靠譜,但是就是因為在特別早期的階段,才有可能性,才能卡位成功。
今天已經特別厲害的那些互聯網公司,最早的時候講出來你可能會認為是騙子、是笑話。但是真正有幸投資了他們的資本,都大賺特賺。風險投資,正因為有風險,才能夠有高回報。所以要早早入場,早早布局。資本本身就會追逐風口,都害怕錯過機會。往往是這樣,如果沒有人投資,就真的都沒人投,但是一旦成為熱點,一下子又都會涌進來。這是市場本身的特點,因為這些風險資本的管理人也都是職業人士,他們要對資本的 LP(有限合夥人)、也就是背後的出資人負責。如果風口出現了,不管怎麼說,對於很多投資人來說都是先追上去再說。第二方面,市場目前確實也缺乏熱點。互聯網領域突出的機會沒有以前那麼多,現在需要尋找下一個增長點。而大家都知道新的機會往往誕生於新的設備、新的平台的誕生。元宇宙的概念符合這些的特點,也迎合了大家對於機會的渴望。第三方面,扎克伯格等人一直在推波助瀾。在科技和投資領域,一定是需要有一些人、一些公司的帶動。他們把聲勢帶起來,讓更多的人都覺得萬一有可能呢?於是就會有更多資金和人才進來,然後整體的技術和市場又會再往前前進,這樣原本可能是夢想,就有可能真的變為現實。這也是一種冷啟動。但是我們也發現,現在市場上很多所謂的元宇宙公司,其實根本是八竿子打不著,往往是因為自身缺乏概念,而硬套了一個概念,燃起了一波虛火。剛說了很多和資本、和市場相關的概念,可能都還是離我們很遠。對於我們每個普通人來說,保持開放的心態,開拓視野,多主動學習,尋找一些可能性。不要盲目相信,不要盲目追熱點,但是同時,也不要把自己封閉起來。我猜測這條視頻發布之後,一定會有人說這都是騙人的,都是炒作等等。如果這個世界真可以這么幾句話就概括,那也太簡單了。哪怕你就把這些都當做一個新知識,知道也許這是未來的趨勢,很多公司在做相關的事情,以後遇到一些機會的時候,再多進一步了解,這樣會更有意義。這也是我希望提倡的一種態度,讓我們一起觀察這個饒有趣味的世界,保持好奇心,也許,又發現了一些新的、有趣的機會呢?
⑶ 騰訊申請注冊「QQ元宇宙」商標,國際分類涉及到了什麼
國際分類涉及到了教育娛樂,同時也涉及到了社會服務和網站服務。
如果我們僅僅從商標的分類來看的話,其實騰訊的元宇宙商標幾乎已經涵蓋了所有的元宇宙可應用的領域。不管騰訊的元宇宙能不能做得出來,騰訊至少不會因為商標的問題而遇到阻力,這也是為什麼騰訊會優先注冊QQ元宇宙商標的原因之一。
一、第1個分類是教育娛樂分類。
教育分類是一個比較宏觀的概念,因為騰訊目前的很多應用都集中在教育娛樂的分類中,元宇宙的所有概念幾乎都跟娛樂有關。如果元宇宙能夠成功落地,騰訊的QQ元宇宙將會直接成為騰訊在元宇宙市場的排頭兵。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騰訊在教育娛樂領域一直有著不錯的競爭優勢,因為騰訊的用戶基礎非常廣,很容易就會把一項新鮮事物推廣落地。
最後,這些分類基本上都是元宇宙的基礎分類,我們需要進一步留意騰訊在元宇宙上的其他動作。
⑷ 麥客存儲-元宇宙未來會涉及哪些行業
應用場景
游戲是元宇宙應用場景的先行者,應用層面當前應該重點關注游戲領域。
Roblox作為元宇宙第一股,基於UGC的內容創作模式已經初具元宇宙雛形,整個生態系統完備,2021Q2 Roblox營業收入達4.54億美元,同比增長127%;Q3營收同比增長102%,DAU同比增長31%;增長勢頭強勁。
還有,深耕社交遊戲平台的Facebook,此次調整方向參與元宇宙,可謂是絕處逢生般的選擇。社交也作為元宇宙重要的組成部分,十分契合 Facebook 已有的優勢。所以對於 Facebook 來說,押注元宇宙這個前沿方向,或許能給 Facebook 帶來「第二增長曲線」,走出當下增長乏力的困境帶來新的增長點。
國內方面,騰訊作為最大的游戲廠商,具有從游戲出發全方位布局的能力,尤其在元宇宙游戲的社交競技類賽道中具有長期競爭力。此外,中青寶、寶通科技、世紀華通
等其他游戲廠商也紛紛入局,嘗試通過開發VR游戲、將游戲產品與NFT結合、以及開發基於Roblox平台的游戲等方式積極探索元宇宙。
醫療、教育、金融、社交等領域的全方位應用將帶來更多投資機會。元宇宙始於游戲,但覆蓋場景將遠高於游戲,比如更加真實的社交體驗,能夠獲得更好互動體驗的線上會議和授課(Facebook、Zoom等),以及醫療場景中能夠解決更加精密復雜的手術、實現遠程問診等,但現階段仍需等待技術端的完善,相關投資機會值得關注。
支撐技術
元宇宙幾大支撐技術包括游戲引擎、交互技術、區塊鏈技術、人工智慧技術、網路通信技術、物聯網技術等。
游戲引擎:目前游戲最接近「元宇宙」概念,盡管相對初級很多。游戲技術包含了游戲引擎、游戲代碼以及多媒體資源等內容,主要對標的有 Epic Games和Unity等。
交互技術:VR/AR設備出貨量處於高速增長階段,2020年全球VR頭顯設備出貨量670萬台,同比增長71.8%,建議關注VR/AR設備龍頭及相關解決方案提供商。
比如:VR設備代工龍頭歌爾股份
⑸ 「元宇宙」火了,這玩意到底是啥
元宇宙(Metaverse)是利用科技手段進行鏈接與創造的,與現實世界映射與交互的虛擬世界,具備新型社會體系的數字生活空間。[12]
元宇宙本質上是對現實世界的虛擬化、數字化過程,需要對內容生產、經濟系統、用戶體驗以及實體世界內容等進行大量改造。但元宇宙的發展是循序漸進的,是在共享的基礎設施、標准及協議的支撐下,由眾多工具、平台不斷融合、進化而最終成形。[23]它基於擴展現實技術提供沉浸式體驗,基於數字孿生技術生成現實世界的鏡像,基於區塊鏈技術搭建經濟體系,將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在經濟系統、社交系統、身份系統上密切融合,並且允許每個用戶進行內容生產和世界編輯。[23]
元宇宙一詞誕生於1992年的科幻小說《雪崩》,小說描繪了一個龐大的虛擬現實世界,在這里,人們用數字化身來控制,並相互競爭以提高自己的地位,到現在看來,描述的還是超前的未來世界。[1]關於「元宇宙」,比較認可的思想源頭是美國數學家和計算機專家弗諾·文奇教授,在其1981年出版的小說《真名實姓》中,創造性地構思了一個通過腦機介面進入並獲得感官體驗的虛擬世界。
⑹ 現在有關元宇宙的設想仍依賴於VR、AR等設備,未來是否有更便捷的方式進入到元宇宙中
不需要沉重設備就可以進入到元宇宙虛擬空間的未來,非常值得期待。
⑺ 曝Meta Oculus 系列頭顯出貨量削減300萬台
曝Meta Oculus 系列頭顯出貨量削減300萬台
曝Meta Oculus 系列頭顯出貨量削減300萬台,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昨日表示,2022年MetaVR 頭顯的出貨量將下滑25%-35%,曝Meta Oculus 系列頭顯出貨量削減300萬台。
曝Meta Oculus 系列頭顯出貨量削減300萬台1
6 月 22 日,天風國際知名科技分析師郭明錤發布 Twitter 稱,Meta 元宇宙智能硬體業務有下滑趨勢。Meta 縮減 2022 年 Oculus 系列頭顯出貨量 40%,從原有預期 1000-1100 萬台下調至 700-800 萬台。此外,Meta 還暫停了 2024 年之後的所有新的 XR 頭顯硬體項目。
隨後郭明錤再次發文稱,發貨預測是基於調查和判斷,而不是官方數據。並更正稱 2022 年 Meta VR 頭顯出貨量下調幅度為 25-35%,對應出貨量不變,為 700-800 萬台。
受此影響,國內元宇宙產業鏈和果鏈上市公司股價受到重挫。為 Meta 代工 VR 頭顯的歌爾股份 22 日股價閃崩,兩天里股價下跌 15%,市值跌去 170 億元。對此,歌爾回應稱,目前生產經營和訂單情況都比較正常,主要業務進展也符合預期,沒有任何調整半年度業績指引的計劃。
巧的是,就在被爆「砍單」的前一天,Meta 剛剛公布了多款 VR 頭戴設備的原型,同日騰訊也傳出正式成立 XR 部門。
一邊是國內大廠和元宇宙創業者「軍備競賽」進行的如火如荼;另一邊全球 XR 硬體的領頭羊,卻在疫情紅利消退後開始放慢腳步。讓人不得不擔心,這波元宇宙熱潮的天花板,會不會比想像中來的更快?
歌爾股份 6 月 22 日大跌|網路
Meta 公開新 XR 硬體後就砍線?
歌爾股份曾用名歌爾聲學,此前主要業務是為蘋果供應聲學器件。2014 年 Meta 收購 Oculus 後掀起 VR 熱,歌爾成為 Meta、索尼 XR 設備的主要代工廠和技術合作夥伴。
早期 XR 業務在歌爾佔比不算太高,但隨著 Meta 近年來 VR 硬體出貨量的提升,XR 對歌爾越發重要。公開數據顯示,2020 年 7 月,歌爾股份拿下 Facebook(Meta 前身)旗下公司 Oculus 新一代 VR 設備的獨供大單,預計 2020 年訂單量為 100-200 萬台,總收入可達 50 億元。
郭明錤最新的更正中還提到,Meta 訂單減少主要在 22 年下半年,鑒於 Meta 減少硬體投資和經濟衰退風險,他將 2022 年下半年 Meta VR 頭顯出貨量的預測下調了 40-50%,並認為原定於 2024 年之後的 Meta 新一代頭顯出貨將被推遲。
郭明錤還對今年 4 月份時做出的預測進行了更新,分析了高端 Meta Quest 2 Pro 的配置與性能,並預測價格將升至 799 美元或更高。
郭明錤推文|Twitter
他透露,Meta Quest 2 Pro 會採用 mini-LED 顯示屏和 2P Pancake 以顯著改善視覺效果,並會支持 VR & AR(視頻透視)。此外會搭載約 16 個攝像頭(頭顯 10 個,兩個控制器共 6 個),採用高通 XR 2 處理器,具備眼動追蹤、面部表情識別和 3D 感應支持。會在 2022 年第三季度量產,預計在 2022 年下半年出貨量將達到約200 萬台。
即使出貨量會下滑,Meta「all in」元宇宙的決心不能有變,信心給夠。
21 日,Meta 罕見地一次性公布了多款 VR 頭戴設備的原型,CEO 扎克伯格在 Facebook 分享了自己體驗這些設備的視頻,並介紹了元宇宙硬體業務發展的近況。據扎克伯格介紹,新設備在解析度、亮度、尺寸方面帶來了現有設備無法達到的新高度,似乎對硬體業務的信心仍在,或許在表達出他們不會放棄高端 VR 的決心。
VR 原型機|Meta
在 Meta 的 Reality Labs(現實實驗室)內部,研究人員使用「視覺圖靈測試」作為測試 VR 眼鏡的標准,這個測試的合格標準是:要讓人的視覺系統,相信在 VR 眼鏡中看到的是一個真實世界。
在通過視覺圖靈測試之前需要解決的四個關鍵技術挑戰:變焦、失真、視網膜解析度和 HDR。在 Meta 演示視頻里,幾款 VR 頭顯原型機就分別用於攻克不同的技術難題,希望在未來能夠提供與現實無法區分的視覺體驗。
扎克伯格展示 VR 原型機|Facebook
Meta Quest 2 Pro 是否能如期到來尚未可知,從扎克伯格的演示視頻倒是可以看出,硬體的進步困難重重,突破性改革的到來仍然不可預期。與消費者期待的、Meta 想要實現的元宇宙,距離還遠。
與前兩代 Quest 相比,硬體技術並沒有顯著突破,這或許是 Meta 硬體業務下滑的原因之一。
國內元宇宙還沒機會下滑
Meta 那邊遇到了出貨量下降的麻煩,與之相比,國內的元宇宙硬體才剛剛開始「創業」——騰訊、位元組,乃至羅永浩,都在過去一年裡紛紛入局。
6 月 21 日,據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透露,騰訊控股周一向其員工宣布正式成立「擴展現實」(XR)部門,該部門的任務是為騰訊建立包括軟體和硬體在內的擴展現實業務,將由騰訊游戲全球首席技術官李申領導,並將成為該公司互動娛樂事業群(IEG)的一部分。
消息稱,該部門最終或將擁有超過 300 名員工。在騰訊一直在削減成本和放緩招聘的環境中,這個人員數字顯得十分可觀。
騰訊要成立 XR 部門的消息不止一次傳出了。今年 2 月,就有消息稱騰訊 XR 全新業務布局全真互聯網,內部開啟活水招聘,目標是在行業領軍人物的帶領下打造世界一流的硬科技團隊。該業務重在布局全鏈路的 XR 生態,包括硬體端的 XR 設備、軟體端的感知交互技術以及內容與行業端的內容與開發者生態。
比騰訊更早,位元組跳動收購 Pico 仍是為人津津樂道的國內元宇宙大事件。去年 8 月,位元組跳動以 90 億元的天價收購了 Pico,一個國產 VR 頭顯設備製造商。
6 月 17 日,位元組虛擬女團 A-SOUL 進行了一場虛擬直播,要求使用 Pico 設備。從體驗者的反饋來看,該直播實際為全景視頻模式,並非真正的 VR 直播。用內容生態促進的硬體銷量有多少,只有位元組知道。
A-SOUL 首次 Pico VR 直播|網路
騰訊、位元組跳動和 Meta 一樣,都選擇了從硬體設備切入,同時發展內容生態的路徑。只是在 Meta 完成了硬體出貨量顯著提高後,國內的布局才剛剛跟上。
在第一波 VR/AR 浪潮的 2016 年至 2018 年,高端 VR 硬體產品的全球出貨量在 100 萬台上下,其中大部分還是依附於 PS 生態的 PSVR,硬體保有量的不足,導致即使是 Meta 這樣的大廠也無力發展 VR/AR 生態。
2020 年,Oculus Quest 2 的出現改變了此前幾年硬體保有量不足的狀況,一舉將出貨量提高到千萬量級。
截至 2021 年 11 月 17 日,Oculus quest 2 銷量已達 1000 萬台,超過上一代的 5 倍,成為歷史上銷量最大的 VR 機型,也是目前市場上主流 VR 產品的樣板,佔全球整體出貨量的 75%。根據第三方平台的預計,預計 2025 年時,全球 VR 頭戴設備的.出貨量將超過 2800 萬台。
有了硬體出貨量,才能保證 VR 游戲的開發者可以賺到錢,並且通過內容生態進一步刺激硬體消費。這便是各家都選擇從硬體到內容生態的布局路線的原因所在。
開發硬體的同時,Meta 還在 2021 年相繼推出了社交 VR 應用 Horizon Worlds,並通過收購 Beat Games 等游戲開發商布局 VR 和雲游戲。
收購硬體公司、成立相關部門這些國內公司當下的動作,Meta(當時的 Facebook)在上一波 VR 熱潮時就做過了。Meta 現在在硬體研發上想的是,如何誕生能夠通過「視覺圖靈測試」的設備,雖然這還是一個需要更多時間的問題,但相比於剛涉足元宇宙硬體的位元組、騰訊,Meta 已經走的很遠。
這樣的煩惱,對國內的追趕者來說還略顯奢侈。國內的元宇宙硬體出貨量,甚至還沒到能下滑的時候。
曝Meta Oculus 系列頭顯出貨量削減300萬台2
Allin元宇宙領域的Meta,一直是行業里的風向標,其旗下Quest2銷量達到1000萬台以上,也給行業打了一針興奮劑。不過,Quest接下來的表現可能會令人失望。
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昨日表示,2022年MetaVR 頭顯的出貨量將下滑25%-35%,最終的出貨量會掉到700萬-800萬台的水平,而去年的銷量一度達到1000萬-1100萬台。這意味著下滑開始了。
而且,由於經營業績下滑,前景不佳,Meta已經開始壓縮AR/VR元宇宙事業群RealityLabs的規模,並削減各項開支,包括放緩人員招聘力度,暫停了2024年之後所有新頭顯的AR/VR硬體項目。
事實上,MetaQuest2頭顯之所以在去年出貨量飆升,很大的因素在於Meta採取了激進的價格補貼策略,將Quest2價格打到了299美元的低檔區。
對於這種砸錢補貼VR 頭顯、一體機的做法,STEPVR創始人兼CEO郭成表示,這已經超過了當年出行市場滴滴、快的爆發的補貼大戰的力度,基本上賣一台虧一台,是完全不理性的。
尤其是,頭顯、一體機等VR硬體到底是不是元宇宙的入口終端設備,這一點行業里存在諸多質疑。郭成就提出了疑問:一些公司通過高昂補貼的做法,把VR 頭顯、一體機強行放到消費者手裡,但這個是消費者的真實需求嗎?
(STEPVR推出的元宇宙登入門Gates01)
「燒錢補貼是補貼不出真實需求的,燒錢補貼可以在真實需求已經被驗證的情況下去推動銷量規模,但永遠都補貼不出真實需求,真實需求非常明確,消費者需要的是《頭號玩家》《失控玩家》電影里恢復五感的數字世界。」據了解,今年5月26日,STEPVR就發布了可以恢復用戶「五感」的全球元宇宙首個登入門Gates01,郭成認為,這才是一款正確的進入元宇宙世界的設備。
不僅僅是Meta開始從喧囂回歸理性,並縮減Quest2出貨量目標,微軟在AR領域布局的HoloLens眼鏡表現同樣不佳,Magicleap曇花一現後也在消費領域收縮。這些似乎都表明,消費級的VR/AR硬體還遠遠沒到爆發時刻,甚至在終極形態上還得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曝Meta Oculus 系列頭顯出貨量削減300萬台3
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再次發文稱,此前發布的出貨量預測是基於調查和判斷,而不是官方數據。更正預測 2022 年 Meta VR / 耳機出貨量下調 25-35%(此前為 40%)到 700 萬-800 萬。
郭明錤表示,訂單減少主要在 2022 年下半年,由於 Meta 減少硬體投資和經濟衰退風險,將 Meta VR / 耳機出貨量的預測降低 40-50%,並認為原定於 2024 年或之後的 Meta 耳機發貨將推遲。
昨日晚間,郭明錤發文稱,Meta 的元宇宙硬體 / 頭顯將放緩,將 2022 年的預計出貨量下調 40%(從 1000 萬~1100 萬台下調至 700 萬~800 萬台),此外,Meta 推遲了 2024 年之後所有的頭顯 / AR / MR 硬體項目。
了解到,歌爾股份(002241)是 Facebook 旗下 Oculus 產品核心供應商。今日早盤,歌爾股份盤中閃崩跌停,跌停價 34.09 元 / 股。截至 A 股收盤,歌爾股份股價為 34.09 元,總市值 1165 億元。
對此,今日下午,歌爾股份回應稱,公司生產經營和訂單情況正常,未出現需要披露的重大變化。
⑻ 元宇宙是由哪些構成的
構築元宇宙的技術賽道歸納為「BAND」,即區塊鏈(Blockchain)、游戲(Game)、網路算力(Network)和展示方式(Display),分別從價值交互、內容承載、數據網路傳輸及沉浸式展示融合構建元宇宙。
(1)區塊鏈技術提供了去中心化的清結算平台和價值傳遞機制,能夠保障元宇宙的價值歸屬與流轉,從而保障經濟系統的穩定、高效,保障規則的透明和確定性執行。去中心化的虛擬資產能夠跨平台、脫離內容本身進行流通,變得更加「真實」。
(2)電子游戲為元宇宙提供交互內容,是元宇宙內容發展與用戶流量的關鍵賽道。用戶創作成為元宇宙游戲發展的趨勢,用戶創作能夠為元宇宙提供了豐富的內容,玩家並非像傳統游戲一樣成為游戲主策、主程手中的提線木偶,也改變著人們對虛擬資產的觀念。
(3)網路與算力技術的升級保障了信息的傳輸與計算能力,5G、AIoT、算力為次時代應用創新打下了堅實基礎。雲游戲近年來也實現了高速發展,雲計算是近年來發展最快的科技領域之一,伴隨通信速率和雲算力的持續升級,雲端游戲已經成為現實。
(4)顯示技術提供交互方式,超高清及AR/VR設備也實現了持續迭代升級,用戶已經可以獲得較好的沉浸式體驗。
「BAND」四大賽道近年來均發生了邊際變化,目前從技術的供需層面都逐步支撐元宇宙的降臨。具體而言,區塊鏈DeFi、NFT賽道快速迭代,從早先的幣圈與鏈圈之爭進化為逐步鏈接真實世界,且通過DeFi構築金融模型,使更多的人和機構開始接受這種虛擬資產範式;游戲行業探索出了以用戶創作主導,經濟系統為核心的Roblox模式,游戲UGC模式廣受市場認可;5G基站、AIoT大規模建設,大規模IDC數據中心的落成以及「東數西算」的推進,在網路數據傳輸、算力上為元宇宙新時代提供了基礎;新一代VR設備實現使用體驗廣受好評,銷量迎來增長,顯示技術從3D向全真演進。
鏈喬教育在線旗下學碩創新區塊鏈技術工作站是中國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開展的「智慧學習工場2020-學碩創新工作站 」唯一獲準的「區塊鏈技術專業」試點工作站。專業站立足為學生提供多樣化成長路徑,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產學研結合培養模式改革,構建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體系。
⑼ 元宇宙和虛擬世界之間有什麼區別
元宇宙到底是什麼?」 這一概念聽起來像虛擬現實,也確實融合了虛擬現實,但是二者並不完全相同。
那麼,元宇宙到底是什麼?你是否需要用一個Facebook旗下的VR頭顯才能訪問元宇宙?
元宇宙是什麼?
元宇宙的概念不是最近才發明的。然而,許多人卻是現在才第一次聽說元宇宙。
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尼爾·斯蒂芬森1992年出版的小說《雪崩》中。在小說中,元宇宙是一個融合了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和互聯網的虛擬共享空間。
Facebook和其他科技公司宣布的元宇宙概念似乎與上述描述非常相似。雖然其確切的定義似乎因人而異,但是它基本上是一個更強調虛擬世界的新版互聯網。
與使用瀏覽器訪問網站不同,用戶將來可以選擇使用VR虛擬現實和AR增強現實進入虛擬世界來獲取信息。
元宇宙 VS 虛擬現實:區別是什麼?
只要你讀過任何關於元宇宙的文章,就很難忽視它與虛擬現實的諸多相似之處。然而,兩者之間還是存在一些重要的區別。
如果你想要理解虛擬現實和元宇宙之間的區別,以下是二者之間的六個主要區別:
1
虛擬現實定義明確,元宇宙則不然
虛擬現實和元宇宙之間最顯著的區別是,虛擬現實現的定義很明確,而元宇宙定義不明。
根據馬克·扎克伯格的說法,元宇宙是「一個具象的互聯網世界,用戶不僅僅是瀏覽內容,而是身臨其境」。微軟公司在一份最近發布的聲明將其描述為「一個持久的數字世界,由人、地點和事物的數字化身組成」。
扎克伯格介紹:Facebook改名Meta
與我們對虛擬現實的理解相比,這些描述相當模糊,也有可能這些科技公司本身對元宇宙就沒有一個完整的定義。
根據Facebook的說法,公司更名是構建元宇宙的必要舉措,他們想要一個能更好地代表其工作內容的名字。但這肯定不是這么做的唯一合理原因。Facebook正在經歷形象危機。
也可以這么說,元宇宙只不過是一個流行詞彙,用來描述現有互聯網的技術進步。
2
不屬於任何一家公司
關於元宇宙的另一個潛在問題是,到底誰可以定義它。
作為Oculus Rift的所有者,Facebook公司在虛擬現實技術的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與此同時,他們只是VR這個龐大行業內的一家公司而已。
⑽ 元宇宙和VR的區別是什麼麥客存儲-元宇宙就是虛擬現實VR嗎
元宇宙區別於VR最大的地方在於概念比較大,也可以說元宇宙包含了VR,其只是元宇宙的一種應用表現方式,元宇宙除了VR還有游戲、金融、社交、購物等多種,具體可以參考公號教程圈的元宇宙課程,基本上講的比較全面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