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圈積累種子客戶
⑴ 社區數字貨幣引流是什麼意思
在數字貨幣做流量,來維護市值,提升成交量。
1、前期准備
第一步是比較基礎的步驟,你要做一個社區群的群主,同時,如果你不懂相關知識的話,那就太不專業了。
所以你要學習相關資料:包括開戶、下單、各平台介紹、幣種分析等等。同時,要買幾本領域內的書籍,邊看邊做記錄總結,大概用半個月時間完成學習並吸收!
2、獲取種子用戶
也不難操作,分為兩個步驟,主要是提供免費的資料。
將相關資料,自己翻錄或寫成總結文章,發到知乎、簡書、今日頭條等平台,來吸引種子用戶。
加一批免費的數字貨幣QQ群,保持群內活躍,讓別人了解你。後續可以免費贈送資料,分享你的一些相關內容,吸引感興趣的人加為好友。
事實上,它類似於其他項目的引流方法,都是先利用自身資源免費資料來誘導別人加你為好友。積累幾百個好友並不難,然後在朋友圈裡打造專業形象!
(1)幣圈積累種子客戶擴展閱讀
一般說來,如果一個群里全部小白的幣圈,往往最後都會發展成一個死群,所以必須吸引高端人才加入。
門檻低,免費入群
例如:持有1W以上市值的任何數字貨幣,即可免費入群。
這樣可以吸引強大的玩家,也讓一些小白覺得這個群里有很多大神,值得花錢進入。進行活動裂變,例如:推薦一名持有1W數字貨幣的人入群,推薦人也可免費入群。這將會讓一些小白免費幫助宣傳,群發廣告,吸引更多的人加入這個群里。
增加門檻,付費入群
前100名「X」元,價格設置較低些,以便第一批用戶可以很快被吸引。
免費和付費的策略玩的好,一個群里加300-500人不是問題。
⑵ 幣圈bsc是什麼意思呢
BSC幣的全稱是BSCToken,供應總量為100000萬BSC。BSC幣成為國內實體鏈改革的第一個模式。BSC幣將基於以美麗南方田園綜合體為代表的實物資產支持登記、流通、抵押借貸等各類證券化通證,成為區塊鏈價值釋放的新模式,構建潛力無限的全球旅遊價值交換生態系統,為中國區塊鏈奠定了一定的發展基礎。」
拓展資料
設計平衡計分卡的目的就是要建立「實現戰略制導」的績效管理系統,從而保證企業戰略得到有效的執行。因此,人們通常稱平衡計分卡是加強企業戰略執行力的最有效的戰略管理工具。
平衡計分卡創建績效
平衡計分卡能有效解決制定戰略和實施戰略脫節的問題,堵住了「執行漏斗」。平衡計分卡系統則包括戰略地圖、平衡計分卡以及個人計分卡、指標卡、行動方案、績效考核量表。在直觀的圖表及職能卡片的展示下,抽象而概括性的部門職責、工作任務與承接關系等,顯得層次分明、量化清晰、簡單明了。
平衡計分卡 時期
該階段Robert Kaplan與David Norton研究的結論「平衡計分卡:驅動績效的量度」發表在92年《哈佛商業評論》一月與二月號,基本上,平衡計分卡強調,傳統的財務會計模式只能衡量過去發生的事項(落後的結果因素),但無法評估企業前瞻性的投資(領先的驅動因素),因此,必須改用一個將組織的願景轉變為一組由四項觀點組成的績效指標架構來評價組織的績效。此四項指標分別是:財務(Financial)、客戶(Customer)、內部運營(Internal Business Processes)、學習與成長(Learning and Growth)。
藉著這四項指標的衡量,組織得以明確和嚴謹的手法來詮釋其策略,它一方面保留傳統上衡量過去績效的財務指標,並且兼顧了促成財務目標的績效因素之衡量;在支持組織追求業績之餘,也監督組織的行為應兼顧學習與成長的面向,並且透過一連串的互動因果關系,組織得以把產出(Outcome)和績效驅動因素(Performance Driver)串聯起來,以衡量指標與其量度作為語言,把組織的使命和策略轉變為一套前後連貫的系統績效評核量度,把復雜而籠統的概念轉化為精確的目標,藉以尋求財務與非財務的衡量之間、短期與長期的目標之間、落後的與領先的指標之間,以及外部與內部績效之間的平衡。
⑶ 幣圈客戶在哪裡找
可以通過區塊鏈幣群、社群、公眾號、炒幣網站等方式尋找客源。
幣圈是區塊鏈行業中的一種說法或是概念,是一批關注虛擬加密數字貨幣,或發行自己數字貨幣籌資的人群形成的圈子,其中比特幣是幣圈比較重要的一種虛擬加密數字貨幣。
據加密貨幣的不同類型,幣圈主要分為三種類型:
首先比特幣是第一個區塊鏈。
其次,在比特幣之後,創建了許多新的區塊鏈-這些區塊鏈被稱為山寨幣。NEO,Litecoin和Cardano是山寨幣的堅實典範。
第三種主要類型的加密貨幣。這些示例包括Civic(CVC),BitDegree(BDG)和WePower(WPR),除上述外,幣圈關注的加密貨幣還包括一些世界頂級加密貨幣。
⑷ 數字貨幣挖礦風雲如何
「一幣一別墅」的財富神話依然在幣圈裡廣為流傳,不斷有新的投資者躍躍欲試。但其實,從礦機廠商到大礦場主,再到礦池,這個小圈子已經形成了一個穩定的權力結構。
制售礦機、挖礦、建礦場、搭礦池,「礦圈」成為區塊鏈世界裡另外一條發財之路,礦機也成為一門鮮為人知的「大生意」。
按照比特幣發明者中本聰的設想,理想的狀態應該是「去中心化」的,算力分散在全球各地。但是,與去中心化背道而馳,礦池是絕對的中心化,越來越多的礦機接入到礦池裡。
本文首發於南方周末
「如果說炒幣是一條不歸路,那麼投資礦機就是一筆穩賺不賠的生意,回收成本只是時間問題。」深圳愛播時代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鍾熙算了一筆賬,一台礦機每天200元收益,120天可以回本,之後就是利潤了。
2017年10月,鍾熙在主業之餘,加入了挖礦大軍,並迅速成為礦圈大佬,他在江西、四川、貴州等地運營著多個大礦場。
其實這個「穩賺不賠」的生意仍然依賴於幣價的持續高漲。過去兩個月時間,比特幣幣價從15000美元跌到了10000美元左右,甚至一度跌破6000美元,使得礦機回本周期延長,如果一直跌下去,盈利也就遙遙無期了。
在比特幣問世4年之後,也就是2012年,可以量產的礦機才出現。在此之前,挖礦主要是私人行為,家用電腦就可完成。「那時,家用電腦就是印鈔機,每天都能挖出不少比特幣。」資深數字貨幣玩家、早年賣過礦機的黃世亮向南方周末記者回憶。
礦機出現後,挖礦開始「社會化」,出現了礦場和礦池,挖礦成為一件集體工作。單獨的礦機被礦場託管,就像生產線上的工人,只要擺在那裡,就可以每天領薪水。
制售礦機、挖礦、建礦場、搭礦池,「礦圈」成為區塊鏈世界裡另外一條發財之路,礦機也成為一門鮮為人知的「大生意」。
中國則成為全球最大的礦機生產地。從2012年開始,在中國誕生了一批礦機生產商,如生產烤貓礦機的深圳比特泉有限公司,還有現在赫赫有名的比特大陸、嘉楠耘智和億邦通信。在深圳華強北,到處也都可以看到外國人帶著翻譯詢問礦機價格。
近期,比特大陸CEO詹克團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這個成立僅4年的創業公司,2017年的營收規模約25億美元。比特大陸號稱全球最大的礦機生產商,他們的螞蟻礦機一直都是幣圈和礦工世界的硬通貨。
與幣圈一樣,礦圈也需要信仰——要堅信礦機每天機械地數學運算能夠創造巨大財富。
不過,與比特幣所宣揚的「去中心化」背道而馳,礦工的世界正在走向「中心化」。礦機銷售商自己建礦場,投資者買完礦機之後,又被銷售商託管;而生產商則自己建礦池,又將礦場給管起來。
這種「中心化」的過程,使得礦圈的財富被少數人攫取,鍾熙要想進入到核心圈子,也並不容易。
算力「中心化」
礦場的主要作用,是給分散的礦機提供一個運轉的地方。但真正起到整合作用的則是「礦池」。
所謂「礦池」,可以簡單理解為「合作挖礦」。礦工和礦場們,把算力交給礦池,由礦池作為唯一的地址,來接入數字貨幣網路進行挖礦,再按照礦機的算力,給礦工分發紅利。
礦池的歷史要比礦機更悠久。2010年11月,名為Slush的礦池出現,它的官網在今天還寫著是「世界上首個礦池「,這個稱號也被幣圈所公認。與礦場相比,礦池的搭建需要一定的技術,門檻相對更高。
國內一家知名礦池的負責人向南方周末記者解釋礦池的原理。他把挖礦比作買彩票,一個人挖,中獎的概率很不穩定,可能今天中了10萬,以後半年都不中。
「把買彩票的人聚到一起,統一買,無論誰中,根據出錢比例來分成。在幣圈,礦池就發揮這個作用。」該負責人說。
礦機連接礦池並不復雜,根據各大礦池的操作指南,一般只要幾步就可完成,然後就根據自己提供的算力,從礦池獲得收益。礦機就像一個站在生產線上的工人,每天領取固定的薪水。
掌握巨大算力和眾多礦機的礦池,在幣圈和礦圈都有著絕對的發言權。比如,如果要發行新的數字貨幣,或者要主導比特幣分叉,一般要獲得礦池的支持,沒有礦池的支持,新幣種沒人挖,也就沒有了意義。
此外,當一個搶手的新幣面世時,礦池也可以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礦工,快速打包,在這些新幣的搶購中佔得先機。
2017年6月份,SNT和EOS兩大代幣發行時,南方周末記者就見證了礦池搶購代幣的場景。由於投資者太多,很多個人投資者無法將資金打入到指定位置,但一家礦池的負責人,就可以輕而易舉地完成這一操作。
按照比特幣發明者中本聰的設想,理想的狀態應該是「去中心化」的,算力分散在全球各地。但是,與去中心化背道而馳,礦池是絕對的中心化,越來越多的礦機接入到礦池裡。
2018年1月18日,康奈爾大學計算機教授埃敏·允·西拉什等5人合著一篇論文,直指兩大數字貨幣比特幣和以太坊背後存在隱性的權力結構,挖礦過於集中,其中比特幣50%的算力被四大礦池所控制。
其實,這個問題一直存在。4年前,以太坊創始人Vtalik在寫以太坊白皮書時就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他寫道:「這個問題可以說很嚴重,在本文寫作時,最大的兩個礦池,間接地控制了大約全網50%的算力。」
直到今天,這個問題也沒能解決。一位以太坊白皮書的早期翻譯者向南方周末記者無奈地表示:「這不是技術問題,而是人的問題。」
5
隱性的權力結構
在礦圈,食物鏈頂層就是礦機生產商。目前,公認的三大礦機生產商均位於中國。他們通過生產銷售礦機,獲得大量的利潤,同時也涉足礦場和礦池的建設,布局在整個幣圈的話語權。
螞蟻礦池是全球排名前二的大礦池,它的算力占據全網算力的17%,但根據工商資料,該礦池是由比特大陸一手創辦;嘉楠耘智的幾位投資人,同時也是杭州礦池科技有限公司的投資人,後者有自己的礦池Hash和挖礦平台,不過礦池已於2017年底停止運營。
億邦通信則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烏海市,新疆准東經濟開發區成立了三家區塊鏈公司。億邦通信的一位銷售人員向南方周末記者介紹,他們在這三地都有礦場和挖礦業務,但這些礦場也已全負荷運轉,沒有機位可以託管新的礦機了。
「我們正在俄羅斯的伊爾庫茨克搭建新礦場,那裡電費低很多,新礦機可以在那裡託管。」該人士說。
在礦機廠商之上,則是晶元巨頭的收割。「礦機的核心技術在晶元上,誰有礦機晶元,誰就可以生產更多礦機。」丁楊對南方周末記者說,晶元主要掌握在幾家巨頭廠商手中,如台積電、英偉達、AMD等。
從2015年開始,台積電一直都是嘉楠耘智的最大晶元供應商。2015年,嘉楠耘智從台積電采購的晶元,占據嘉楠耘智所有采購量的69.62%,此後這個數據一直維持在60%左右。嘉楠耘智的大部分利潤,均被台積電賺走。
2018年1月18日,在台積電第四季度財報的說明會上,董事長張忠謀就稱,雖然今年的移動業務前景較弱,但公司的營收依然會增長10%—15%,關鍵因素之一就是持續穩健的加密貨幣開采對晶元的需求。
在礦機廠商之下,則隱藏著另外一種權力結構。嘉楠耘智2017年的招股書上,透露了這個秘密。2017年前4個月,嘉楠耘智的前五大客戶中,有四大客戶屬於「個人」。而根據公開資料,其中有三人均是幣圈鼎鼎大名的「腕兒」。
第一大客戶吳鋼是最早的一批礦工,後來創辦了Haobtc,該公司擁有一個全球前十的礦池;第二大客戶林志鵬是小強礦機的創始人,很早便從事礦機的生產銷售,其與第六大客戶謝維欽,一直是合作關系;第三大客戶王晉創辦了幣圈資訊網站比特幫。
這些大客戶均不是單純的礦工,他們都在幣圈擁有著自己的影響力。機械運轉的礦機給他們帶來收益的同時,也帶來了話語權。
據比特大陸一位內部人士介紹,比特大陸的大客戶中,也多為幣圈的大佬。不過,比特大陸官方婉拒了南方周末記者的采訪,該公司公關部回應稱,由於與客戶簽署了保密協議,該方面內容不方便透露。
「一幣一別墅」的財富神話依然在幣圈裡廣為流傳,不斷有新的投資者躍躍欲試。但其實,從礦機廠商到大礦場主,再到礦池,這個小圈子已經形成了一個穩定的權力結構。
新入局者,大多隻能做被收割的「韭菜」
⑸ 幣圈策略一般有哪些
目前易網行平台主要運用到了以下策略:馬丁策略、均線策略、布林策略、Macd策略、Alpha策、Beta策略、纏論策略、波浪策略、江恩策略、諧波策略 加速去看看
⑹ 區塊鏈項目除了幣圈廣告投放,還有哪些推廣方式
之前有個數據說中國有300萬小韭菜,於是大家都在爭這三百萬,很少有人看到另外那十幾億人。只在金色財經、巴比特、幣世界等圈內媒體上推廣,遠遠不夠!跳出幣圈,把目光投向十幾億的潛在客戶,說不定會有意外驚喜。鏈長俱樂部是區塊鏈垂直化產業服務平台,具有豐富的區塊鏈推廣實戰經驗,可以試試!
⑺ 那些靠虛擬幣發財的人現在都在幹嘛
虛擬貨幣是這幾年很熱門的一個話題,很多人確實也因為這個賺了不少錢,但是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這些人的現狀可謂是眾生百態,令人唏噓。
有的人功成名就,實現了財富自由,有些人有如賭徒般繼續炒幣,虧得一干二凈。
說了三面三種之外,我還知道另一種更有意思的。
這種人都是聽說別人靠這個賺錢了,然後心裡非常後悔,自己當年為什麼沒買幾個比特幣?
然後為了彌補這種後悔,這些人就發瘋似的,每天都在找這個幣那個幣買,花光了積蓄,到頭來漲價的卻沒幾個。
要知道物以稀為貴,現在各種虛擬貨幣早就飽和了,你再去投身與此,又有什麼用呢?別的不說,就光是比特幣,很多人都出不了手好不好!
⑻ 幣圈怎樣賺錢呢
關於數字貨幣,說點自己的看法,你聽聽,覺得沒道理就一笑而過。
貨幣,是作為一種交易的衡量價值,本身並不一定具有價值,它只能作為中間的衡量單位。就好像我國只有人民幣作為法定貨幣,也就是說政府擔保具有價值。如果像是那些戰亂地區,可能十斤貨幣買不到一個雞蛋,也就是這樣的原因。
說回數字貨幣,數字貨幣,直到現在為止,沒有哪個國家承認作為自己國家的流通貨幣,好像去年還是前年的時候,我們國家還禁止過一些,那麼如此而言,數字貨幣,只能夠是以高於你買入價格賣出去,那樣能賺到錢。但數字貨幣本身並不具有任何的價值,並不像股票一樣,是你對上市公司的所有權。所以,當如果數字貨幣,你找不到有人買,那就是一文不值。
歷史上的龐氏騙局,荷蘭鬱金香,最貴的時候,一顆鬱金香價值都能夠買一套房子了,等沒人買的時候,所有的鬱金香都爛掉,加起來,換不來一個土豆。所以,巴菲特說,數字貨幣,就是一個泡沫,是一個騙局,估計也就是這么想的。
另外,在股市有這么一說,當菜市場的大媽都開始討論股票的時候,就是股市見頂的時候。我覺得,這也同樣適用於數字貨幣,當很多人都在討論怎麼賺錢,能賺很多錢的時候,就是風險已經積累到很大的時候了。這個時候,你進去,說不定被套住的就是你了。
⑼ 借來的10萬元瞬間清零,有人1小時翻倍,5分鍾爆倉,幣圈有多瘋狂
借來的10萬元瞬間清零,有人1小時翻倍,5分鍾爆倉在瘋狂的貨幣圈裡,玩家在和時間賽跑。有的人本金翻了一倍,有的人經歷了瞬間的財富清零。
本周,貨幣圈經歷了“血雨腥風”。根據CoinGecko的數據,加密貨幣在上周縮水了6000多億美元。驚心動魄的故事每天晚上都上演,很多人一覺醒來,賬戶都被清空了。
然而,更多挑戰失敗的人表示,他們再也不會這樣玩了。有人感嘆:千萬不要玩合同(一種玩法),一個小時翻了一倍,5分鍾後又清了,分明是賭博。
最後,我想說的是:賭博有風險,賭徒需謹慎。稍有不小心,掉入賬務坑。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所要分享的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