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之狼幣圈
㈠ 盤點2021年虛擬貨幣(空氣幣)騙局
2021年是加密貨幣主流化的重要一年,流行的加密貨幣,如比特幣、以太坊和Dogecoin等,在1月份發生的memestock熱潮之後,迎來了輝煌的一年。這些加密貨幣飆升至新高,吸引了大量之前可能不熟悉該行業的人關注。
不過,加密貨幣是不可預測的,它仍然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波動性市場,並且它幾乎完全沒有保護虛擬貨幣投資者的法律法規。但是在過去的一年裡,還是有這么多的加密貨幣新手跳入這個「一半天堂、一半地獄」的市場中打算碰碰運氣,而他們與一些騙子則組成了2021年虛擬貨幣市場最獨特、最無恥的騙局
Squid Game魷魚幣
把今年最大的最火爆的電視劇《魷魚 游戲 》變成一種加密貨幣,你會得到什麼?
答案是你將成為本年度最「社死」的騙局之一——Squid Game的主角。
魷魚幣是一款與魷魚 游戲 同名的 游戲 平台的獨家代幣。該平台模仿了電視劇中的六輪比賽,最終贏家獲得的獎金(劇中大獎上限為3850萬美元,而這個虛擬貨幣項目沒有上限)將以魷魚幣的形式發放。不過玩家必須先支付預設價格的魷魚幣才能參與每場 游戲 ,有些回合還需要用戶購買在平台上出售的定製NFT(非同質化代幣,在此 游戲 中類似於 游戲 皮膚或道具)。
就是這樣一個聽著都是鐮刀割韭菜聲音的項目卻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據悉,魷魚幣在10月20日的預售中不到1秒就售罄了,而在10月29日正式發行時,1美分一個的魷魚幣在24小時內被炒到2.22美元,暴漲2400%,並且在接下來的幾周,魷魚幣幣價達到驚人的2861.8美元(約合人民幣18309元),這引得CNBC、《福布斯》、《商業內幕》和其他一系列媒體對魷魚幣的爭相報道。
不過與多數龐氏騙局一樣,魷魚 游戲 虛擬貨幣項目體量到了一定階段後也會很快裝不下去。在幣價炒到高峰時,曾有投資者抱怨,他們無法在唯一可交易該幣種的虛擬貨幣平台Pancakeswap上出售持有的魷魚幣,這本應給大家敲響警鍾,但大家還是被高漲的魷魚幣給沖昏了頭腦,選擇相信魷魚幣創始人LinkedIn的解釋,即該項目部署了一種創新的「反傾銷技術」,暫時會限制人們在需求下降時出售魷魚幣。
然而事實證明這是又一個「拉地毯」騙局。美東時間11月1日,魷魚幣突然閃崩,5分鍾內從每個幣2861美元跌到了0.0007美元,跌幅為99.999976%。而此時,魷魚幣創始人LinkedIn已兌現了等值的幣安幣,將資金轉移。
SaveTheKids幣
2021年,美國社交媒體上的KOL推銷加密貨幣是今年的一大特色。
例如近期拋售大量特斯拉股票,打算辭職的做「網紅」的馬斯克,他就多次在社交媒體上推銷狗狗幣,而今天所說的這個騙局也是由KOL在社交媒體平台上給加密貨幣宣傳與站台所引起的。
2021年6月初,洛杉磯電子競技組織FaZeClan的4位成員Kay、Teeqo、Jarvis、Nikan和YouTuber RiceGum開始推廣一種名為「SaveTheKids」的加密貨幣,該項目宣稱將會為兒童慈善機構籌集資金,這對於項目與KOL來說本應是一個雙贏的結果,但這又是一個「拉地毯」騙局。
當一個開發者創建一個加密貨幣,意圖帶著投資者的資金逃跑時,就會出現這種情況。在SaveTheKids代幣正式推出後不久,由於那些持有大部分代幣的初始投資者的大規模拋售,該加密貨幣下跌,SaveTheKids一上市,就變得毫無價值。
從這里看也許並不是一個騙局,但是,有人注意到,FaZe的 Kay特別喜歡推廣加密貨幣,而這些加密貨幣都以這種方式結束,像Coffeezilla、SomeOrdinaryGamers和Barely Sociable這樣的,FaZe 的Kay都在推廣。
最終在7月初,洛杉磯電子競技組織FaZeClan宣布自查結果,4位成員因涉嫌加密詐騙,一位成員被開除,另外三位成員直接進行停賽處理。
MILF代幣
如果不對Adin Ross(阿丁·羅斯)推廣MILF幣的行為進行處罰,那就是失職。
Ross是一個受歡迎的Twitch媒體人,在該平台上有數百萬的追隨者,但他本人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騙子。
在社交媒體上不經意曬出自己在什麼項目中賺了多少錢是Ross的慣用伎倆。在以前,Ross是通過這種方式推廣線上賭場,也正因如此在過去的一年裡,他備受批評;而在今年5月份,Ross也緊跟時代潮流,殺入了加密貨幣世界,開始推廣一種名為MILF幣的虛擬貨幣。
Ross照常在社交媒體上曬出自己通過MILF幣所獲得的幾十萬美元報酬,以展現自己購買該加密貨幣的繁瑣過程。然而,僅僅三周之後,當談到這個投資機會時,Ross口子的信息傳遞發生了鮮明的變化。
"順便說一下,我前段時間做的那個MILF Token,簡直就是狗屎!我已經告訴過你們不要買那玩意。"羅斯在一次直播中笑著說。"
截至發稿時,MILF幣已經比Ross推廣時損失了約98%的價值。
Meme Coin幣
去年,如果沒有假的埃隆·馬斯克推特賬戶的回復,你不可能遇到一條關於新的Meme Coin計劃的推文。
今年,假新聞稿將這種騙局提升到了新的水平。
在2021年的兩個不同場合,全球零售企業的假新聞稿欺騙了媒體,讓他們發布了公司將開始接受加密貨幣的假消息。9月,一份假的新聞稿宣布,沃爾瑪將開始接受萊特幣。就在幾個月後,一份假新聞稿聲稱克羅格公司將接受比特幣現金作為付款。
然而,兩則新聞都不是真的。這些虛假文件背後的欺詐者能夠成功地通過大的新聞發布公司發布這一假消息,在那裡他們被傳播給主流新聞機構並被報道。隨著加密貨幣倡導者繼續為他們年輕的行業尋求驗證和合法性,聲稱提供這種驗證和合法性的騙局將繼續增長。
這些行為引起了前股票經紀人喬丹貝爾福特(華爾街之狼)的批評,他在接受《太陽報》采訪中警告投資者,不要將資金投入加密貨幣Meme Coin,如狗狗幣 (DOGE) 和柴犬 (SHIB),因為柴犬和狗狗幣是毫無價值的笑話。
Poly Network (一個去中心化交易平台)
2021年的虛擬貨幣騙局中,Poly Network的這場世紀大劫案必須留下姓名。
今年夏天,一名黑客發現了去中心化金融平台Poly Network的一個漏洞,能夠使得他們將6億多美元的虛擬貨幣轉移到他們的賬戶。
然而,這么大的一筆錢很難無罪地消失。在隨後的幾周里,黑客向Poly Network伸出援手,並聲稱他們一直打算歸還這筆錢。Poly Network也很配合,甚至把黑客稱為 "白帽子先生"(正義的黑客),試圖通過他們查找到平台的安全缺陷,以便在邪惡的行為者出現之前將其修復。
最後,好在黑客履行承諾將大部分加密貨幣資金轉回了平台,這才使得Poly Network及其平台用戶未產生更大的損失。
黑客從中得到了什麼好處?首先,他們逃脫了任何可能的不利影響,因為他們進行了 歷史 上最大的加密貨幣搶劫案,其次Poly Network還向歸還資金的黑客提供了50萬美元的獎勵,可謂是名利雙收。
Africrypt (一個虛擬貨幣投資平台)
據外海媒體報道,今年年中,南非加密貨幣投資平台Africrypt的創始人Ameer Cajee和Raees Cajee已確定失聯,與其一同消失的還有6.9萬枚BTC(目前價值約23億美元),該起事件或成史上最大一起加密貨幣騙局。
據悉,Africrypt是由南非兩兄弟,現年21歲的Raees Cajee和17歲的Ameer Cajee創立於2019年的加密貨幣投資平台,其目標受眾為高凈值個人和名人。
與任何其他騙局一樣,Africrypt也承諾為投資者提供難以置信的高額回報,甚至曾聲稱可以提供10%的每日回報。該公司非常擅長瞄準受害者,以至於大多數投資者都將其視為通往財富自由的秘密鑰匙。正是這個目標市場,讓Africrypt在過去有機會接觸其他富有的投資者圈子,其客戶平均的投資額達到10.5萬美元,有些甚至高達140萬美元。
其實,在2021年4月Africrypt便已在謀劃跑路了,Cajee兄弟聲稱他們的投資公司被黑客攻擊,他們所有客戶的賬戶都被泄露了,並懇請他們不要採取法律行動,因為這會影響他們對加密貨幣的追回,而在跑路前七天,Africrypt公司員工已經無法訪問系統後台,此時大家逐漸變得焦慮了起來。事後證明大家的擔心並不多餘,Cajee兄弟最終與6.9萬枚BTC一起消失在大眾的視野中了。
代表投資者的律師聲稱,有多達6.9萬枚BTC被Cajee兄弟盜走。如果這是真的,Africrypt將是迄今為止最大的加密貨幣詐騙案。然而南非金融部門行為監管局(Finance Sector Conct Authority)相關負責人Brandon Top ham表示,在法律上,加密資產並不屬於金融產品,因此目前該機構被禁止啟動正式調查。
The stolen NFT
與通過本文上述的其他騙局被盜的金額相比,Jeff Nicholas(傑夫·尼古拉斯)的故事是小巫見大巫,但它仍然值得一提。
Nicholas是三個NFT的所有者(分別是猿、貓、狗,由計算機生成的藝術品),他購買這些不可偽造的代幣,以證明它們所連接的物品的所有權。
Nicholas說,騙子以提供技術支持為幌子,在接下來的一個小時里,騙子從Nicholas的錢包里清除了 NFT猿、貓和狗。據Nicholas透露,本次詐騙損失總計約 150 ETH,約合 48萬美元。
當NFT第一次被盜時,Nicholas試圖傳播消息,通知其他人不要購買他的被盜NF,而且平台OpenSea第一時間也鎖定了Nicholas的資產,但騙子已經搶先將其賣給出價最高的人,雖然Nicholas理論上仍然有機會將其拿回來,但是得通過真金白銀買回來。
事後,雖然區塊鏈顯示他不再擁有它們,但Nicholas聲稱,區塊鏈上這些無可爭議的記錄是不相關的,他才是真正的所有者,Nicholas最後還是否定了了NFT倡導者聲稱賦予任何這種價值的基礎,即信任。
將來幣圈還會有更多新型騙局,大家要注意防範,保護好自己的資產。 (完)
㈡ 未來金融三問
文/肖小跑
面向未來最好的姿勢是問問題,問問題最好的態度是從自己最熟悉的領域問起——於是有了這篇 「未來金融三問」 。也許不太成熟,但都是我自己想了很久的問題。
1. 最有前(錢)景的地方在哪裡?
我入行時的「職場聖經」是Michael Lewis老師的 《說謊者的撲克牌》 。
書中有一段,描述他拿到Salomon Brothers債券銷售的offer,第一天去報道時的感覺: 「並不像是去上班,而更像是去領彩票獎金」 。
人生第一份工作直接拋給他了一袋子金磚——他的工資是自己LSE(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的兩倍多。教授年近50,已經站在了自己領域的頂峰;而他24歲,剛摸著山腳的第一塊石頭。
他的結論是:這個世界沒有「公平」。
1985年的華爾街是世界上最有前(錢)景的地方,Salomon Brothers是當年街上最handsome的 boy。後面的幾十年裡,「金融投行」就像希臘神話中的彌達斯,點石成金 (彌達斯的觸摸,The Midas touch) ,從華爾街到倫敦金融城到香港再到上海,它觸到的東西都會變成金子。
三十多年後的今天,這個行業依然是金色的——全球金融業界共同經歷了有史以來最賺錢的一年。2022年也許還有更大的紅包。
但「中彩票」的驚喜感已經沒有了,《說謊者的撲克牌》、《華爾街之狼》中那些「沒有明天」的狂歡消失了,空氣中彌漫著一種說不出的「中年疲乏感」——明天還要面對沒完沒了的監管,和經濟學家們無時不刻不在提醒我們的「醞釀中大危機」。真正的樂趣已經不在這里了,在「別處」。
為什麼曾經的金融業界會有那麼巨大的虹吸力?
絕不僅僅是因為賺得多, 更因為它是一台能將「聰明」轉化為「金錢」的大機器 。在這里,總有人會因為解決了一個錢的難題、把一個精妙的設計變成現實、或升級成市場 游戲 高階玩家而變得富有。《大空頭》里的MBS、CDS、CDS平方、tranche、高斯定理、奇異期權這些工科天才們的傑作,雖然被貼上了「貪婪」的標簽,但誰沒有私下偷偷贊嘆過「真牛逼」?
但這已經是「過去」了。現在的並購和投行從業者,感覺就是普通打工人。而那台神奇的機器,被搬進了市值2萬億美元的加密業界。曾經投行精英的金手指,長在了幣圈、DeFi、web3開發者、和迷因NFT的「鑽石手」(diamond hand)上。
空氣中彌漫著一種無法言說的嫉妒、FOMO和的抑鬱。
所以錢景已經從金融進入了加密行業了嗎?
我的答案是否定的。證據在一首唐詩里: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 。
和「商人」一樣, 「華爾街皈依者」其實是一個符號 ,無關領域。它代表一類特殊群體,他/她們心跳的動力來自於「波動」——茶葉、菜市場里的大蔥、股票、大宗商品、債……當然還有比特幣。他/她們有一門「手藝」,能夠承受任何波動、能適應任何錯綜復雜的市場結構。
三十年前,這個群體在大宗商品市場上享受過的所有快樂,啪,現在都沒了。驀然回首,發現快樂的影子嬉笑著,躲進了加密行業。那些在傳統市場里,被「低利率」、「監管」、「冷兵器內卷」而廢了武功的舊策略,都在這里重獲了新生。
比如高頻做市:這個在股市和大宗商品市場上近乎寡頭的行業,在加密貨幣領域,羊毛遍地,就一把小手槍就可以「打著棗,吃到飽」。
還有「泡菜溢價」(泡菜溢價——每次牛市,韓國人民對加密貨幣的強烈需求 ,都會把價格推得比別國高,是為「泡菜溢價」)、期現套利、日間動量、統計套利。
一年又一年,只要人類依然是「單向度」的人,價值評價體系依然是「增長」,前(錢)景就會繼續向那些可以用杠桿和衍生品來「套現時間」的地方移動。
結局依然是卷。這便是「單向度人間」的必然歸宿。
2. 到底什麼才是「價值」?
我們都渴望得到有「價值」的資產,擁有財富。 但「價值」是什麼呢?它是真實存在的嗎?
不管你的財富成分是什麼,它們的「價值」映射在你心中,大概率都是價格標簽上那一串「數字」。 你擁有資產的「價值」,只是電子屏幕上顯示的數字。
「價值」看不見摸不著,不能吃不能喝,也不能對它拳打腳踢;但你仍然可以「討論」它,用它來衡量現實世界存在的意義。
哲學中的 「唯名論」(normalist)有分教:概念不是「真實存在」,只是談論「真實存在」時用的「符號」和「標簽」——除了便於邏輯推理,它其實什麼也不是。 而我們和動物最重要的區別,就是「人」可以相信、思考、和討論虛構的概念,也能自己「構建」出一個世界。
「價值」也只是一個符號。你堅信的「價值」,其實是人類自己的「構建」出來的。
太抽象了。好在幣圈這個神奇的地方,經常可以給你莫名其妙的啟發。
去年最火的劇是《魷魚 游戲 》。跟著它一起爆紅的,還有一款叫做 SQUID(魷魚幣) 的項目。去年10月開始,它的價格一周內飆升了23萬倍;然後在一個月後光速歸零。
魷魚幣是個騙局。雖然這又是一場對韭菜智商的侮辱,但其中的「反跌」設計,卻奇怪地讓我明白了「價值」這件事的本質:
魷魚幣的經濟模型中有一個 「反跌」(anti-mping) 的設計。買它不難,但是「賣」需要滿足一些條件:
一句話總結:這是一款「買了就賣不出去的」東西。
此設計的目的昭然若揭,就是要把「賣」這個動作扼殺在搖籃中——當「買壓」遠遠大於「賣壓」,一周飆升23萬倍並不是一件太難的事情。
這個案例讓我此起彼伏。 「買壓大於賣壓」 這句話太熟悉了。不管您持有什麼品類的「價值」——房子、股票、還是比特幣,每當它們價簽上的數字增加時,一定會有專家解讀:價格上漲是因為「買家比賣家多」。
這其實是一句很正確的廢話: 因為「買家比賣家多」和「漲了」是一個意思。
每個交易發生時,這筆交易中都只有一個(成交的)買家和一個(成交的)賣家。所以理論上,在某一個價格上的「買家」永遠不會多於「賣家」。而如果一個賣家都沒有,交易根本不會發生,也就不會有價格。
所以「買家多於賣家」的意思是:由於看到了某種「價值」,想 「擁有它」的熱情更高,有更多的人願意出價得到它——這曾經是歲月靜好的時代里,我們默認的常識。
而魷魚幣卻像滅霸一樣,生生地把「賣家」的人數消滅掉了一半,強制要求「買入」的數量永遠多於「賣出」——於是「價值」這件事就變成了一個純粹的數字 游戲 :
只要所有人都「買」某個東西,然後齊心協力「hold」住這個東西不賣,讓「買入」的數量永遠多於「賣出」,它的價格就一定會上漲,我們就一定會發財——而這個東西到底是什麼,不管是jpeg文件、GameStop一樣的垃圾股票、還是狗幣,都和「價值」、「上漲」、「發財」沒有關系。
於是一個新的價值理論出現了。或者應該說是一種「 新常識」和信念 ——這種信念的名字是「鑽石手(diamond hand)」,「HODL」,以及上一篇文章(《里拉「榮譽謀殺」》)提到的(3,3)博弈最優解。
只是有一個邏輯上的小問題:如果不賣,這些」價值「就會永遠留在「紙面」上。一旦試圖變現,從「hold」陣營到了「賣」的陣營,「價值」就有可能會崩潰。
當然,除非這個東西已經有了規模效應。如果你在10年前用100美元買了一大堆比特幣,十年後的今天賣掉一兩個就可以實現財富,且「賣兩個比特幣」的動作對其當前價格不會產生任何影響——比特幣就變成了一種價值存儲。
仔細想想,世界上大部分「價值」似乎都是這么誕生的。「只能買不能賣」——可以被解讀為騙局,也可以被解讀為「需求」。而需求就是價值。
3. 貨幣體系的靈魂拷問
最後一問是來自王瑋老師的 貨幣靈魂三問 (節目全文):
信用貨幣體系,尤其是」央行—商業銀行」二元貨幣體系是人類 社會 迄今為止最合理的模型。如果顛覆掉它,用任何其他模型都回答不好三個問題。我們必須有一個「信用創造」機制,否則會陷入比通脹更悲慘的境地。
我都同意。只是: 我們是不是還要往前看?
人類 社會 已經經歷過的、以及它未來將經歷的東西也許是不同的。我們已經經歷過一個必須利用信用貨幣體系來實現人類富足、保持基本物質生活水平無憂的時代。過去幾十年,信用貨幣體系確實使地球上幾十億人口實現了物質生活保障,以至於新冠這么多年,大家大概率還是可以無憂無慮的生活,甚至到了大概率不會再出現生存問題的階段。
如果人類已經到了這個階段,再往後,我們還需要這么大的信用程度來支持「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機制嗎?或者,我們已經實現了 歷史 階段性目標, 下個階段是不是不再需要信用乘數來支持發展,而是倒過來,換成從主動脈到毛細血管的發展模式?
如果是這樣的話,是不是真的需要一種「點對點」的、信息和價值完全綁定的貨幣體系?
下個階段最理想的貨幣體系雖然還沒出現,但至少知道現在的貨幣體系是有問題的——這個世界需要多少錢?明顯是太多了。
我們已經習慣了「線性」思維,覺得一次只能有一個世界、一種形態。如果當下的體系發展到一定階段,出現了某種巨大問題,它才會迭代成為另一種更好的「新形態」。然後接著再往前迭代。
但是如果現實和虛擬世界開始「並行發展」呢?會不會在信用貨幣發展的同時,有另外一種「自下而上」的形態同時發展?
在我有生之年,「現實世界」大概率依然會干預到「虛擬世界」。元宇宙到底長什麼樣子我不知道,但「現實人類 社會 」里,一定可以找到鏡子。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