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幣圈知識 » 昂星宿人和元吾氏描述的宇宙結構圖

昂星宿人和元吾氏描述的宇宙結構圖

發布時間: 2023-03-26 03:28:15

❶ 太陽是怎麼形成的

太陽是在大約45.7億年前在一個坍縮的氫分子雲內所形成的。

太陽形成的時間以兩種方法測量:太陽目前在主序帶上的年齡,使用恆星演化和太初核合成的電腦模型確認,螞叢大約就是45.7億年。這與放射性定年法得到的太陽最古老的物質是45.67億年非常的吻合。太陽在其主序的演化階段已經到了中年期,在這個階段的核聚變是在核心將氫聚變成氦。

每秒中有超過400萬噸的物質在太陽的核心轉化成能量,產生中微子和太陽輻射。以這個速率,到目前為止,太陽大約轉化了100個地球質量的物質成為能量,太陽在主序帶上耗費的時間總共大約為100億年。

(1)昂星宿人和元吾氏描述的宇宙結構圖擴展閱讀

太陽是一顆黃矮星(光譜為G2V),黃矮星的壽命大致為100億年,目前太陽大約45.7億歲。 在大約50至60億年之後,太陽內部的氫元素幾乎會全部消耗盡,太陽的核悶褲櫻心將發生坍縮,導致溫度上升,這一過程將一直純滑持續到太陽開始把氦元素聚變成碳元素。

雖然氦聚變產生的能量比氫聚變產生的能量少,但溫度也更高,因此太陽的外層將膨脹,並且把一部分外層大氣釋放到太空中。當轉向新元素的過程結束時,太陽的質量將稍微下降,外層將延伸到地球或者火星目前運行的軌道處。

❷ 中國的二十八星宿在太空中找得到對應的嗎

是可以找到的

二十八星宿如同撒在天空的坐標,不均勻劃分周天365度。可測量天體的赤道經度,記錄日、月、五大行星的位置變化。

斗二十六,牛八,女十二,虛十,危十七,營室十六,壁九,北方九十八度芹晌。

奎十六,婁十二,胃十四,昴十一,畢十六,觜二,參九,西方八十度。

井三十三,鬼四,柳十五,星七,張十八,翼十八,軫十七,南方一盯檔百一十二度」。

這是周天二十八宿各占的度數,共365 度。

❸ 誰能簡述一下宇宙變遷的過程

大爆炸理論是關於宇宙形成的最有影響的一種學說,英文說法為Big Bang,也稱為大爆炸宇宙論。大爆炸理論誕生於20世紀20年代,在40年代得到補充和發展,但一直寂寂無聞。直到50年代,人們才開始廣泛注意這個理論。

大爆炸理論的主要觀點是認為我們的宇宙曾有一段從熱到冷的演化史。在這個時期里,宇宙體系並不是靜止的,而是在不斷地膨脹,使物質密度從密到稀地演化。這一從熱到冷、從密到稀的過程如同一次規模巨大的爆發。根據大爆炸宇宙學的觀點,大爆炸的整個過程是:在宇宙的早期,溫度極高,在100億度以上。物質密度也相當大,整個宇宙體系達到平衡。宇宙間只有中子、質子、電子、光子和中微子等一些基本粒子形態的物質。但是因為整個體系在不斷膨脹,結果溫度很快下降。當溫度降到10億度左右時,中子開始失去自由存在的條件,它要麼發生衰變,要麼與質子結合成重氫、氦等元素;化學元素就是從這一時期開始形成的。溫度進一步下降到100萬度後,早期形成化學元素的過程結束(見元素合成理論)。宇宙間的物質主要是質子、電子、光子和一些比較輕的原子核。當溫度降到幾千度時,輻射減退,宇宙間主要是氣態物質,氣體逐漸凝聚成氣雲,再進一步形成各種各樣的恆星體系,成為我們今天看到的宇宙。

大爆炸模型能統一地說明以下幾個觀測事實:

a)理論主張所有恆星都是在溫度下降後產生的,因而任何天體的年齡都應比自溫度下降至今天這一段時間為短,即應小於200億年。各種天體年齡的測量證明了這一點。

b)觀測到河外天體有系統性的譜線紅移,而且紅移與距離大體成正比。如果用多普勒效應來解釋,那麼紅移就是宇宙膨脹的反映。

c)在各種不同天體上,氦豐度相當大,而且大都是30%。用恆星核反應機制不足以說明為什麼有如此多的氦。而根據大爆炸理論,早期溫度很高,產生氦的效率也很高,則可以說明這一事實。

d)根據宇宙膨脹速度以及氦豐度等,可以具體計算宇宙每一歷史時期的溫度。

按照大爆炸理論,宇宙是150億年前從一個極小的點誕生的,從那裡誕生了時間和空間、質量和能量,從而由物質小微粒聚集成大團的物質,最終形成星系、恆星和行星等。在大爆炸發生前,宇宙中沒有物質,沒有能量,甚至沒有生命。

但是,大爆炸理論無法回答現在的宇宙在大爆炸發生之前到底是什麼樣,或者說發生這次大爆炸的原因是什麼?按照大爆炸理論,宇宙沒有開端。它只是一個循環不斷的過程,從大爆炸到黑洞的周而復始,便是宇宙創生與毀滅並再創生的過程。

這只是一個設想,並不是一個完美的理論。

大爆炸理論雖然並不成熟,但是仍然是主流的宇宙形成理論的關鍵就在於目前有一些證據支持大爆炸理論,比較傳統的證據如下所示:

a)紅位移

從地球的任何方向看去,遙遠的星系都在離開我們而去,故可以推出宇宙在膨脹,且離我們越遠的星系,遠離的速度越快。

b)哈勃定律

哈勃定律就是一個關於星系之間相互遠離速度和距離的確定的關系式。仍然是說明宇宙的運動和膨脹。

V=H×D

其中,V(Km/sec)是遠離速度;H(Km/sec/Mpc)是哈勃常數,為50;D(Mpc)是星系距離。1Mpc=3.26百萬光年。

c)氫與氦的豐存度

由模型預測出氫佔25%,氦佔75%,已經由試驗證實。

d)微量元素的豐存度

對這些微量元素,在模型中所推測的豐存度與實測的相同。

e)3K的宇宙背景輻射

根據大爆炸學說,宇宙因膨脹而冷卻,現今的宇宙中仍然應該存在當時產生的輻射余燼,1965年,3K的背景輻射被測得。

f)背景輻射的微量不均勻

證明宇宙最初的狀態並不均勻,所以才有現在的宇宙和現在星系和星團的產生。

g)宇宙大爆炸理論的新證據

在2000年12月份的英國《自然》雜志上,科學家們稱他們又發現了新的證據,可以用來證實宇宙大爆炸理論。

長期以來,一直有一種理論認為宇宙最初是一個質量極大,體積極小,溫度極高的點,然後這個點發生了爆炸,隨著體積的膨脹,溫度不斷降低。至今,宇宙中還有大爆炸初期殘留的稱為「宇宙背景輻射」的宇宙射線。

科學家們在分析了宇宙中一個遙遠的氣體雲在數十億年前從一個類星體中吸收的光線後發現,其溫度確實比現在的宇宙溫度要高。他們發現,背景溫度約為-263. 89攝氏度,比現在測量的-273.33的宇宙溫度要高。

雖然已有上述證據存在,但是宇宙是否起源於大爆炸學說,仍然缺乏足夠多的令人信服的證據。

註解:3K是什麼意思?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美國科學家彭齊亞斯和R·W·威爾遜為了改進衛星通訊,建立了高靈敏度的號角式接收天線系統。1964年,他們用它測量銀暈氣體射電強度。為了降低噪音,他們甚至清除了天線上的鳥糞,但依然有消除不掉的背景雜訊。他們認為,這些來自宇宙的波長為7.35厘米的微波雜訊相當於3.5K。1965年,他們又訂正為3K,並將這一發現公諸於世,為此獲197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金。
(摘自http://www.scitom.com.cn/)

❹ 滕王閣序對秋景的描述與傳統中對秋景的描寫 有什麼不同

滕王閣序對秋景的描述與傳統中對秋景的描寫的不同之處,在於一反傳統中「悲秋」的習慣寫法,為秋景注入了超逸豪邁的情致。

《滕王閣序》所繪之壯麗清遠、雄闊開朗的江南秋景,傳唱千古,江山也為之增色。如果只有江山勝景的絕妙描摹,遠不能讓《滕王閣序》躋身經典之列。真正的文學經典必須有能讓世人共鳴的精神、情感。

《滕王閣序》寫於唐王朝正走向輝煌之際,此時的知識分子渴望建功立業之心極為熱烈,但現實中常出現的坎坷與挫敗,給文人帶來了懷才不遇、報國無門之感。該文正寫出了士人的這種普遍情感,但卻並非一味抒發悲憤失望之情。

文中更有渴望知音惜賞之願及「老當益壯」、「窮且益堅」的雄心壯志。這種雄健昂揚的內蘊,超越了大多數只注重藻辭麗句而無思想情感的六朝駢文,也讓《滕王閣序》有了成為經典的堅實基礎。

(4)昂星宿人和元吾氏描述的宇宙結構圖擴展閱讀:

原文(節選):

《滕王閣序》唐代:王勃

披綉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鍾鳴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舳。雲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釋義:

推開雕花精美的閣門,俯視彩飾的屋脊,山峰平原盡收眼底,河流迂迴的令人驚訝。遍地是里巷宅舍,許多鍾鳴鼎食的富貴人家。舸艦塞滿了渡口,盡是雕上了青雀黃龍花紋的大船。正值雨過天晴,虹消雲散,陽光朗煦;日落時天上的晚霞色彩不斷變幻,一隻孤獨野鴨的緩緩飛過。

暮色中秋天與廣闊的天空相接,呈現出同一種顏色。傍晚時分,漁夫在漁船上歌唱,那歌聲響徹彭蠡湖濱;深秋時節,雁群感到寒意而發出驚叫,哀鳴聲一直持續到衡陽的水濱。

創作背景:

高宗時期,洪州都督閻某重修此閣,並於公元675年(上元二年)的重九日,在滕王閣上歡宴群僚和賓客。作者前往交趾看望父親時路過這里,也參加了盛會,即席賦詩,並寫了這篇序。

賞析:

這篇序文是一幅以滕王閣為中心的全景畫。作者充分發揮自己的藝術想像力,「三江」「五湖」「蠻荊」「甌越」「長安」「吳會」「南溟」「北辰」,「撫四旦茄判海於一瞬」。作者的想像超越時間和空間的局限,使這篇序文具有縱深的立體感。

「故郡」與「新府」相聯系,前代名人與在座高朋相銜接,有時還恰當運用具有神話色彩的傳說,把現實與虛無的天界、幻境融為一納猜體,形成多維的藝術空間。

而且在范山模水之中,又技法多變。有的工筆細描,反復勾勒,如滕王閣的建築;有的水墨烘染,信筆點綴,如閣外自然景觀。有時重彩疊金,濃麗耀眼,如「層巒聳翠」「飛閣流丹」。有時自然本色,濃淡模改相映。如秋景的描繪。如此等等,不勝枚舉。

❺ 中國古人認識的宇宙

中國古人曾提出蓋天說和渾天說,在春秋戰國時期民間就有嫦娥奔月的傳說,漢代學者張衡也曾提出「宇之表無極,宙之端無窮」的無限宇宙概念。

渾天說認為天地的形狀像一個雞蛋,天與地的關系就像蛋殼包著蛋黃。張衡認為渾天說比較符合觀測的實際。

早期的蓋天說是認為天圓地方的,認為「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穹隆狀的天覆蓋在呈正方形的平直大地上神純悄,但圓蓋形的天與正方形的大地邊緣無法吻合。於是又有人提出,天並不與地相接,而是像一把大傘一樣高高懸在大地之上,地的周邊有八根柱子支撐著,天和地的形狀猶如一座頂部為圓穹形的涼亭。

擴游渣展資料:

宇宙觀察成就

我國公元前240年的彗星記載,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哈雷彗星記錄從那時起到1986年,哈雷彗星共褲高回歸了30次,我國都有記錄。1973年,我國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長沙馬王堆的一座漢朝古墓內發現了一幅精緻的彗星圖,圖上除彗星之外,還繪有雲、氣、月掩星和恆星。

❻ 昂的五行屬性是什麼

問題一:昂字五行屬什麼 不碰到我,這問題的答復一定是一樣的:凱,五行木。因為現在很多字典網,還有起名書都這么說,一個膜子出來,一個錯大家跟著錯,這個字凱就是錯的,應該是土:山、己、幾組成,全是土,木從何來?漢字五行是看字根,然後是唯判念字意及字形,都有其來源,不是隨便無厘頭的。
據我觀察,其他漢字差不多一半是類似的錯誤結論。原因是什麼呢,編程序的按現在還流行的五格筆畫分五行,不錯才怪。隨便舉個例,懂點五行的,十天乾的「乙、癸」,學過命理的都知道是什麼五行吧?還有季節的「春、冬」,方位的「中」,不懂的,偏旁明顯的「明、普、皓、凌」,等等,你自己判斷下,在字典網對照,會感覺碰到周星馳了。
網路字典,這幾年有很多迎合一些快餐文化,出來了什麼五行劃分,無良無基本漢語、易學知識的 *** 在胡扯,不懂的人跟,害人到頭害自己。

問題二:「昂」字五行屬什麼 是火嗎? 「昂」字五行屬木

問題三:揚字五行屬性是什麼 揚:揚字的本義是指飛起或升高,也引伸報舉起或傳播、稱頌等。
五行屬火

問題四:揚的五行屬什麼? 揚的五行屬性為火

問題五:四大凶獸有對應的五行屬性嗎?分別是什麼? 四神 【朱雀】 鳳凰在中國來說,是一種代表幸福的靈物。它的原形有很多種。如錦雞、孔雀、鷹鷲、鵠、玄鳥(燕子)等等...又有說是佛教大鵬金翅鳥變成的。鳳凰神話中說的鳳凰是有雞的腦袋、燕子的下巴、蛇的頸、魚的尾、有五色紋。又請鳳是有五種品種,以顏色來分的:紅是鳳、青是鸞鳥、白是天鵝、另有黃和紫的鳳凰又可說是朱雀或玄鳥。朱雀是四靈之一,也和其它三種一樣,它是出自星宿的,是南方七宿的總稱:井、鬼、柳、星、張、翼、軫。聯想起來就是朱雀了。朱為赤色,像火,南方屬火,故名鳳凰。它也有從火里重身的特性,和西方的不死鳥一樣,故又叫火鳳凰。 【玄武】 玄武是一種由龜和蛇組合成的一種靈物。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武,是黑色的意思;冥,就是陰的意思。玄冥起初是對龜卜的形容:龜背是黑色的,龜卜就是請龜到冥間去詣問祖先,將答案帶回來,以卜兆的形式顯給世人。因此,最早的玄武就是烏龜。以後,玄冥的含義不斷地擴大。龜生活在江河湖海(包括海龜),因而玄冥成了水神;烏龜長壽,玄冥成了長生不老的象徵;最初的冥間在北指困方,殷商的甲骨占卜即「其卜必北向」,所以玄冥又成了北方神! 【白虎】 在中國,白虎是戰神、殺伐之神。虎具有避邪、禳災、祈豐及懲惡的揚善、發財致富、喜結良緣等多種神力。而它是四靈之一,當然也|是由星宿變成的。是由二十八星宿中,西方七宿:奎、婁、胃、昂、畢、觜、參。所以是西方的代表,而它的白,是因是西方,西方在五行中屬金,色是白的。所以它叫白虎不是因它是白色,而是從五行中說的了。 【青龍】 青龍,亦作「蒼龍」,古代神話中的東方之神。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自黃帝授命於天,威澤四方,龍就成為中華民族乃至整個中國的象徵,而比較明確的定形是在漢代,從大漢朝開始,龍就被確定為皇帝的象徵與代表。在東方傳說中,青龍身似長蛇、麒麟首、鯉魚尾、面有長須、犄角似鹿、有五爪、相貌威武,而在西方神話里,龍更像是長翅膀的蜥蜴。 四靈 【麒麟】 麒麟,亦作「騏麟」,簡稱「麟」,古代傳說中的仁獸、瑞獸,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動物,與鳳、龜、龍共稱為「四靈」。 被稱為聖獸王。且是神的坐騎。 【鳳凰】 大家很熟悉的神鳥了,頭像雞,頷像燕,頸像蛇,胸象鴻,尾像魚。五德之鳥。 據《爾雅・釋鳥》郭璞注,鳳凰特徵是:「雞頭、燕頷、蛇頸、龜背、魚尾、五彩色,高六尺許」。「出於東方君子之國,翱翔四海之外,過昆倫,飲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風穴,見則天下安寧。」。《山海經・圖贊》說有五種像字紋:「首文曰德,翼文曰順,背文曰義,腹文曰信,膺文曰仁。」 【龜】(4靈之一) 【龍】 龍是中國神話中的一種善變化、能興雲雨、利萬物的神異動物,傳說能隱能顯,春風時登天,秋風時潛淵。又能興雲沖蠢致雨,為眾鱗蟲之長,四靈(龍、鳳、麒麟、龜)之首,後成為皇權象徵,歷代帝王都自命為龍,使用器物也以龍為裝飾。 四凶 【杌】 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猛獸。 相傳是北方天帝顓頊的兒子,它還有名字叫做傲狠,難訓,由這幾個名字里,也可大略推知它的作為了。和窮奇一樣,杌後來也成了四凶之一。 【窮奇】 據《山海經?海內北經》所載,指窮奇外貌像老虎,長有一雙翅膀,喜歡吃人,更會從人的頭部開始進食,是一頭凶惡的異獸。可是,同樣在《山海經》中,〈西山經〉一篇卻提到窮奇的另一種形象,該篇中的窮奇,外貌像牛,長著刺蝟的毛發,與〈海內北經〉所述者有很大的差別。不過二者都是喜歡食人的凶獸,這方面則沒有分別。 【混沌......>>

問題六:楊的五行屬性是什麼? 三個字的名呢!那楊的屬性是?回答:那楊恩宇這個名字起得好嗎?回答:簡體字繁體字筆畫五行楊13木恩恩10土宇宇6土天格: [14][火]【凶】人格: [23][火]【吉】地格: [16][土]【吉】外格: [7][金]【吉】總格: [29][水]【半吉】姓名測試打分-68最好將恩字換成屬火的追問:y??落幕の菰4級2011-12-03是屬木的,雖楊中略帶土,但木克土,所以也就不說土性了,不過在取名時也要慎用水,雖然水生木,但水要是不夠強的話會與土結合成淤的,索性乾脆不用哈。取名最好多用木。木多生金的,土也生金,這樣也就代替了你的喜神哈滄海一栗16級2011-12-03「楊」是木字旁。在五行中屬「木」。如果命中的喜用神是土的話。可在名字中選擇帶有火旁的字。這樣木生火;火生土。五行流通有情。就沒有問題了。

問題七:五行神獸是哪五個?分別屬性是? 是指我們的五方神獸,分別是:【青龍】(qinglong)
在中國,龍是神物、是至高無上的,也是皇帝的象徵。青龍是四靈之一,也是東方的代表、五行屬木,和其它三種一樣,出自廿八星宿中,東方七宿的總稱:角、亢、氐、房、心、尾、箕.古人把它們想像成為龍的形象,因位於東方,按陰陽五行給五方配色之說,東方色青,故名「青龍」。
【朱雀】(zhuque)
朱雀在中國來說,是一種代表幸福的靈物。它的原形有很多種。如錦雞、孔雀、鷹鷲、鵠、玄鳥(燕子)等等。又有說是佛教金翅大鵬鳥變成的。鳳凰神話中說的鳳凰是有雞的腦袋、燕子的下巴、蛇的頸、魚的尾、有五色紋。又將鳳分為五個品種,以顏色來分的:紅是鳳、青是鸞、白是天鵝、另有黃和紫的鳳凰又可說是朱雀或玄鳥。朱雀是四靈之一,也是南方的代表、五行屬火,和其它三種一樣,出自廿八星宿中,南方七宿的總稱:井、鬼、柳、星、張、翼、軫。聯想起來就是朱雀了。因它有從火里涅磐重生的特性,和西方的不死鳥一樣,故又叫火鳳凰。
【白虎】(hu)
在中國,白虎是戰神、殺伐之神。虎具有避邪、禳災、祈豐及懲惡的揚善、發財致富、喜結良緣等多種神力。它是四靈之一,也是西方的代表、五行屬金,和其它三種一樣,來自廿八星宿中,西方七宿:奎、婁、胃、昂、畢、觜、參。因西方在五行中屬金,色是白的。所以它叫白虎不是因它是白色,而是從五行中說的了。在古人心目中,老虎是可怕的東西,又是可敬的東西。可怕的是,它會食人畜。而可敬的是因其威猛無比,能夠避邪。而在一些古書中,如東漢應劭的《風俗通義.祀典》:『畫虎於門,鬼不敢入』,『虎者,陽物,百獸之長也。能執摶挫銳,噬食鬼魅。今人卒得惡遇,燒虎皮飲之。擊其爪,亦能辟惡。此其驗也。』古人還認為白虎是一種祥瑞:『德至鳥獸』。
【玄武】(xuanwu)
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玄,是黑的意思;冥,就是陰的意思。玄冥起初是對龜卜的形容:龜背是黑色的,龜卜就是請龜到冥間去詣問祖先,將答案帶回來,以卜兆的形式顯給世人。因此,最早的玄武就是烏龜。以後,玄冥的含義不斷地擴大。龜生活在江河湖海(包括海龜),因而玄冥成了水神;烏龜長壽,玄冥成了長生不老的象徵;最初的冥間在北方,殷商的甲骨占卜即『其卜必北向』,所以玄冥又成了北方神。玄武是四靈之一,也是北方的代表、五行屬水。它和其他三靈一樣,出自二十八星宿中的北方七宿:斗、牛、女、虛、危、室、壁。而古時後的人對玄武它的解釋有以下的數種,『玄武』即龜。」。《太上黃齋儀》卷四十四稱北方玄武星君為:「斗宿天廟星君,牛宿天機星君,女宿天女星君,虛宿天卿星君,危宿天錢星君,室宿天廩星君,壁宿天市星君。」至於其形象,《道門通教必用集》卷七雲:「北方玄武,太陰化生,虛危表質,龜蛇台形,盤游九地,統攝萬靈,來從吾右。」同時,道教也將其用於煉丹術語,如《雲笈七羲》卷七十二引《古經》四神之丹稱:「玄武者,北方壬癸水黑汞也,能柔能剛。」《經》雲:上善若水。非鉛非錫非眾石之類,水乃河東神水,生乎天地之先,至葯不可暫舍,能養育萬物,故稱玄武也【麒麟】(qi lin)麒麟文化是中國的傳統民俗文化,如麒麟送子,就是中國舊時生育民俗。傳說中,麒麟為仁獸,是吉祥的象徵,能為人帶來子嗣。鎮守著中方,故又稱之為「中部神獸」。麒麟在百獸中地位僅次於龍。中國古代傳說中麒麟與龍、鳳、龜合為四靈,乃毛類動物之王;相傳孔子將生之夕,有麒麟吐玉書於其家,上寫「水精之子孫,衰周而素王」,意謂他有帝王之德而未居其位。此雖偽說,實為「麒麟送子」之本,見載於王充《論衡.定賢》及晉王嘉《拾遺記》。民間有「麒麟兒......>>

問題八:馬子昂名字五行屬性 【馬子昂】的姓名五格分析結果如下
繁體 拼音 五行 筆劃 姓名學解釋
馬 馬 mǎ 水 10 清雅多才,中年勞或奔波,晚年吉祥。 (吉)
子 子 zǐ 水 3 智勇雙全,清雅榮貴,中年勞,晚年隆昌,女人溫和賢淑。 (吉)
昂 昂 áng 木 8 子孫興旺,清雅榮貴,中年成功隆昌,出國之格。 (吉)
三才配置:【木火木】
吉凶分析:【吉】
命格簡批:【得上下的惠助,順調成功發展,基礎強固,境遇安泰,子孫繁榮,心身健和而獲得幸福及長壽的配搭。】
成功運佳,向上發展容易達到目的,基礎、境遇俱佳而安泰,必定長壽享福,配置吉祥。(吉)
1、總論:有發展之運勢,做事能率先垂範,只怕過於自信,陷入一意孤行,而使心情煩悶,為家庭多勞苦,中年後可成功發展,但天運五行屬木,一生勞碌功少。
2、性格:為人慷慨好面子,心理善良,外柔內剛,努力奮斗,快人快語且有自大之象,博學而不能專精於一藝,善於安排人生樂趣。婚後傾於風流。
3、意志:意志堅定,凡事依計劃進行,耐性亦佳,能忍受艱苦,是創業的人才。
4、事業:事業過程較勞碌,對家庭責任感重,能在社會上一展抱負。
5、家庭:夫妻子女都勤勉和睦,共享天倫之樂。但應減少應酬,才不致發生意見沖突。
6、婚姻:男取賢慧之妻,婚後感情融洽;女嫁有才幹之夫,婚後美滿。
7、子女:子 *** 秀,個個健康又活潑。長大後在社會上發展很好。
8、社交:為人比較嚴肅,讓人有敬畏的感覺,人緣不錯,社交也能成功。
9、精神:為事業多操勞,但精神尚能得到安慰。
10、才運:平日辛勞沒白費,財源尚佳。
11、健康:泌尿系統較弱。
12、老運:中年前辛勞,晚景尚稱安定。但精神較煩悶。
對基礎運的影響:
吉祥安泰(但天格為9或10時,則天格地格相剋而為凶兆。)
對成功運的影響:
上進順利,成功迅速,容易達到目的。(吉)
對人際關系的影響:
富於吸引力,如有人扶持,可大成功,順利發展。大多慷慨好施,易受破財之患及腹部之疾。(吉)
對性格的影響:
其個性隱忍不動,意志堅定,善耐困難。表面溫和,內含怒氣,也有固執傾向變怪者。較好異性,猜疑心重,嫉妒心強,故易損害健康,切宜警戒。

問題九:漢字的五行屬性如何劃分 我說有,按周易哲學的觀點,宇宙萬物皆有陰陽,有陰陽必然有五行。漢字作為表達萬物形象、意義的文字,當然有陰陽五行了。網友又問,如果漢字真有五行,那麼漢字的五行屬性是怎麼認定,怎麼劃分的呢? 這倒是個很實際的理論問題。網路了一下,網上盡然有490多萬條信息,可見關心者之眾。網上有各種漢字五行屬性的查詢字表,各種漢字五行查詢軟體與 字典,但因認定漢字五行屬性的方法各異,說法自然各異,牛說牛大,蛇說蛇長。同一個漢字,張說五行為木,李說五行為水,不知何真何偽,令人無所適從,。比如「李」字,有的說五行為「火」;有的說五行為金;有的認為李字下部為子水,五行為水;有的認為「李」上木下子,木者木也,子者水也,李字的五行應為水木 雙五行。這些觀點,顯然是不懂中國漢字起源與形聲結構之故,《說文解字》雲:李,「果也。從木子」。李指李木,李樹,李果,它的性質「從木」,屬木性, 五行為木才是最正確的,下面的「子」是子聲,而不是五行的代表。因為漢字的五行是由其部首、偏旁、字義等決定的。 再比如「淡」字,網上有一個「磚家」是這樣分析的:「淡」字是偏旁五行很強的一個字,一個三點水,兩個火,如果用偏旁來界定這個漢字,「淡」字是水 字旁,五行為水,但用字意法來界定「淡」字的五行,「淡」字是一個水,兩個火,字本身火大於水,而字意卻是以水為主,主要作用還是來描述水,淡化,由強變 到弱,這就為淡。由此可見「淡」字的主五行為水,次五行為火,因為是水減弱了火產生的淡,因此淡字的五行是有火的,最後界定「淡」字的五行是水火。 看見如此解析漢字五行的「磚家」,真能讓人笑掉大牙。你說他錯吧,他說對了淡的五行為水,你說他對吧,他竟弄出兩片火來,還一水兩火相抵,弄出個主 五行水,次五行火來,把這「談」字搞的水火不容,你讓它如何淡定,如何不笑話。壓根就不懂中國漢字的構造來。《說文解字》雲:淡,「從水,炎聲」。本義是「其 水淡而清」(《世說新語・言語》),字意也是冷淡,冷漠,冷清,不熱烈,一點兒沒有火熱的意思。其五行就是水。水是火的天敵,不配兩片火,讓水滅了,怎麼 能顯出水的厲害來,這就是古人造字的妙境。明白了這個道理,遇到「桂」字,你就不會說它是一木兩土,木是主五行,土是次五行這樣的笑話了。 因此,要真正明白漢字的五行屬性,必須知道中國人造字的方法和漢字的起源。中國人造字的方法有六種: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和假借。六者中, 前兩項是造字法,中兩項是組字法,後兩項是用字法。真正與漢字五行有關的是前四項,它們都是由表意象形字根,如金、木、水、火、土等偏旁,像積木一樣組合 而成的。所以,漢字從造字之初,就有了五行屬性。其中,象形字的五行,指事字的五行,會意字的五行,形聲字的五行,都好認定。比較難的是轉注字,假借字。 網上介紹的的漢字五行屬性的認定方法,有據讀音劃分的「音韻五行法」,有據結構劃分的「字形五行法」,有據漢字字義劃分的「字義五行法」,有據筆畫 數劃分的「數理五行法」等等。但從我長期對漢字五行屬性的研究與實踐看,「字形五行法」是確定漢字五行的正宗大法;其次,是「字義五行法」,對一些無部 首、無偏旁的獨體字、雜合字,用字義可以准確地讀出五行來;「音韻五行法」雖然是古人確定漢字五行的有效方法,但由於中國地域遼闊,方言區太多太雜,同一 個字,天南地北的人發音各不相同,現代人難以掌握,就是普通話,也只是北京方言而已,所以,我也不主張用音韻定五行,做個了解可也;「數理五行法」因為日 本五格姓名學的流行而大行其道,被一些姓名學「磚家」奉若神明,但這是最錯誤,最誤導人,最蒙騙人的漢字五行認定......>>

問題十:人的五行屬性查詢 五行金旺;日主天干為水。劉字屬水,孩子屬水,八字喜土,土是孩子的喜神,孩子八字比較平衡。孩子是秋天的水,秋天的水,金與水母子相旺,遇到金相助水就變得清瑩,澄澈,逢遇旺盛的土,水就會變得混濁,火多對水十分有利,只是太過多又不應該,木多也能使水自身繁榮,但也以中和適度為貴,如果遇到太多的水,就會增添其泛濫的憂慮,如果遇到一疊疊的土來堵塞水,才會有清平的氣象,這就是所謂:「重重見水,增其泛濫之憂,疊疊逢土,始得清平之象」。五行講究平衡,以不偏不缺為佳,由於孩子八字喜土,所以宜補水土。 屬相屬雞五行屬水的人,為人志氣軒昂,衣祿無憂,福壽雙全,兄弟雖有,難為得力,六親和睦。女人興財綿遠,平穩之命。有清晰的思路較強的推理能力,智力高,不驕傲,口才與寫作技巧較好,宜從事文化事業。 ?詳細解說如下: 天格數理 12(木)[又稱先格,是祖先留下來的,對人生影響不大],暗示: (掘井無泉)無理之數,發展薄弱,雖生不足,難酬志向 人格數理 32(木)[又稱主格,是姓名的中心點,主管人一生命運],暗示: (寶馬金鞍)僥幸多望,貴人得助,財帛如裕,繁榮至上。 (吉) 為人善良易處,具有為他人服務的本性,個性傾於倔強,凡事安份守已,容易得到長上或親友的肋力,被天運克害則無。 地格數理 41(木)[又稱前運,是前半生的命運,會影響中年以前],暗示: (有德)純陽獨秀,德高望重,和順暢達,博得名利。此數為最大好運數。 (吉) 總格數理 52(木)[又稱後運,是後半生的命運,影響中年到老年],暗示: (達眼)卓識達眼,先見之明,智謀超群,名利雙收。 (吉) 外格數理 21(木)[又稱靈運,主管命運之靈力、社交能力和智慧],暗示: (明月中天)光風霽月,萬物確立,官運亨通,大搏名利。 (吉) 天、人、地三才 2 2 1(木木木)暗示健康、生活是否順利為: ??性情溫厚平靜,一般與同事和朋友的關系好,並具有努力奮斗不屈不撓的精神。(吉) ??1、總論:事業或計劃之事都可達成,身為職員或公務員,也能平步青雲,步步高升,內外平順圓滿,家運昌隆,財運不缺。但須提防他人之嫉妒及小人之拖累招來無謂風波或損失,多在奮斗中得到穩定性的小成功。 ??2、性格:為人忠厚正直,做事穩健可靠,有計劃的頭腦,敢作敢當,大致表面溫和內性剛強,主觀意識過重,容易獨斷獨行,易受到他人的不滿與中傷,這點需要改進。 ??3、意志:意志尚稱堅定,不斷在追求理想,也有耐性,能克苦耐勞,得到正比的報酬。 ??4、事業:在穩定中得發展,一生運途平順,可以一展自已的抱負。不適投機性事業。 ??5、家庭:圓滿幸福,夫妻相敬如賓,任何事情有合理的洽商。 ??6、婚姻:男娶有才幹之妻,喜歡掌理家中之一切事務。女嫁謙恭之夫,善於安排愉快氣氛,使家庭和諧。 ??7、子女:聰明又孝順,容易在社會上出人頭地,光大門楣。 ??8、社交:能受到別人的尊重與歡迎,不論是薪水階級或自營事業,都能得到提拔與照顧。 ??9、精神:平日勞心於工作上的計劃,但精神上都能得到安慰,保持原則不好高騖遠,可永保無憂。 ??10、財運:可依勞力的程度得到相當的財利,物質生活尚佳。屬辛勤中得財之運。 ??11、健康:健康平安,注意不要過分投入工作以免精神疲勞,還要注意筋骨酸痛或胃腸之小毛病。 ??12、老運:為名為利,中年前辛勤,老境安然自在,晚年可享清福。 回答者: 百花谷主瑤薇 - 魔法師 四級 2009-2-18 18:12 ??性情溫厚平靜,一般與同事和朋友的關系好,並具有努力奮斗不屈不撓的精神。(吉) ??1、總論:事業或計劃之事都可達成,身為職員或公......>>

❼ 所有星宿的名字

截止2020年2月,擾扒局星宿名字分別如下:

青龍七宿:角木蛟、亢金龍、氐土貉、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

朱雀七宿:井木犴、鬼金羊此備、柳土獐、星日馬、張月鹿、翼火蛇、軫水蚓。

白虎七宿:奎木狼、婁金狗、胃土雉、昴日雞、畢月烏、觜火猴、參水猿。

玄武七宿:斗木獬、牛金牛、女土蝠、虛日鼠、危月燕、室火豬、壁水貐。

(7)昂星宿人和元吾氏描述的宇宙結構圖擴展閱讀

1、角木蛟

中國神話中的二十八宿之一。鱷魚,屬於道教二十八星宿之角宿角木蛟。封神前原名 柏林,截教門人,通天教主名下的弟子,死於萬仙陣。在西遊記當中曾幫助孫悟空降服犀牛精。

2、亢金龍

屬龍,為亢。大角相護,是中國神話中的二十八宿之一,為東方之第二宿。是風神,如火珠,位於蒼龍星群中的脖子位置,是蒼龍之精華,故名其為亢金龍,形態、性情都與龍相同,身長,有鱗,能飛,善走。古書記載里時常有人見其戲於水中。

3、氐土貉

星宿名,屬土、為貉,是二十八宿之一,為東方七宿之第三宿。氐」是「根」的意思,氐指東方緩讓蒼龍之前足;貉,是一種動物。氐土貉星宿是蒼龍胸星之精,龍心要害所在。

❽ 中國佛道兩教的文化有什麼相似性和差異性300分求解 請大家多說幾句 湊字數....拜託了

中國文化中的儒釋道*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其長期歷史的發展過程中,不僅產生了眾多的本土學派,也不斷有外來文化的傳入,這些不同的學派和文化,在矛盾沖突中相互吸收和融合,其中有的豐富了、發展了、壯大了,有的則被吸收了、改造了、消失了。大約從東晉開始至隋唐時期,中國文化逐漸確立了以儒家為主體,儒釋道三家既各自獨標旗幟,同時又合力互補以應用於社會的基本格局。中國文化的這一基本格局,一直延續到了19世紀末,乃至20世紀初,歷時1600年左右。所以,可以這樣說,中國傳統文化是儒釋道三家鼎足而立、互融互補的文化。但是由於儒家長期被封建統治者尊奉為正統這一事實,一部分學者常常只強調以儒家作為中國文化的代表,而忽視或輕視佛道二家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巨大作用。這種觀點,過分偏重於中國文化中的政治制度和宗法倫理層面,並把其他層面的文化現象也都納入到政治和倫理的框架中去考察和理解。這就把豐富多彩、生氣勃勃的中國文化描繪得單調枯燥、死氣沉沉的模樣了,顯然是不夠全面的。所以,無論從哪一個角度來考察中國文化,撇開佛道二家是無法理解中國文化的多彩樣式和豐富內容的,更是無法全面深刻把握中國文化的真正精神的。
一、在我國歷史上,西周以前學在官府,東周以後,學術逐步走向民間,春秋後期已出現頗有社會影響的儒家、墨家等不同學派,而至戰國中期,則出現了諸子百家爭鳴的局面,學派紛呈,學說豐富多彩,為中國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寬廣的基礎。根據司馬遷在《史記》中引述了其父司馬談對學術流派的見解,他是把先秦以來的學派總歸納為六家,即:陰陽、儒、墨、法、名、道德。司馬談引用《系辭》「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的說法,認為這六家的學說都是為安邦治國,他們各有所見,也各有所偏。而由於當時社會上崇尚黃老之學,司馬談也標榜以道家學說統攝各家。他認為,道家「因陰陽之大順,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所以能「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差派殲。」總之,道家是「指約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史記》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然而,班固在《漢書》中則把先秦以來的學派歸納為十家,即: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雜、農、小說羨兆。但接著他又說,十家中「可觀者九家而已」(即除去小說家),而各家則都是「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他同樣也引用了上述《系辭》的話,不僅認為各家學說都有其所長和所短,而且還強調說:「其言雖殊,辟猶水火,相滅亦相生也」,「相反而皆相成也」。由於當時社會已以儒學為上,所以班固也竭力推崇儒家,認為儒學「於道最為高」。(《漢書》卷三十,《藝文志》)

漢初統治者為醫治秦末苛政和戰亂造成的社會民生極度凋敝的狀況,採用了簡政約法、無為而治、與民休養的政策以恢復社會的生機。與此相應,在文化思想上則大力提倡道家黃老之學。此時的道家黃老之學,處於社會文化思想的代表和指導地位,所以他必須處理好與其他各個不同文化思想學派的關系問題。社會對思想文化的需要是多樣的、豐富的,而不是單一的,然而誠如許多中國思想家所說的,這種多樣性又需要「統之有宗,會之有元」(王弼《周易略例》,《明彖》),即需要有一個為主的指導者。不過,這種「統」和「會」絕不是以一種樣式去排斥或替代其他的樣式。因為,如果把其他樣式都排斥掉了,只剩下了自己一種樣式,那也就不存在什麼「統」和「會」的問題了。漢初道家黃老之學,正如司馬談所描述的,它廣采了陰陽、儒、墨、名、法各家之長,正是這種容納、吸收和融合的精神,使得道家學說不僅成為當時社會的指導虛沖思想,同時也成為整個中國文化精神的集中代表者之一。
二、道家思想的核心是無為,主張順自然、因物性;而儒家思想的核心是有為,強調制名(禮)教、規范人性。這兩種類型思想的不同和對立是顯而易見的,而兩者在歷史上相互補充、相互吸收以構成中國文化的基本格局、中國民族的主要精神,同樣也是顯而易見的。誠如班固所說:「其言雖殊,辟猶水火,相滅亦相生也」,「相反而皆相成也」。同時必須說明的是,儒、道兩家的核心思想也不是絕對不可調和或相互融攝的。
人們經常把道家的無為理解為一種消極逃避、什麼都不去做的主張。其實,這是很不全面,也不十分准確的。應當指出,在道家內部存在著消極無為和積極無為兩種不同的學說,他們對於無為思想精神的理解是很不相同的。道家的莊子學派總的說來比較偏向於消極的無為,他們追求一種「墮肢體,黜聰明」的「坐忘」(《莊子·大宗師》)和「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吾喪我」(同前《齊物論》)的自我陶醉的精神境界。而道家的老子學派所說的無為就不完全是消極的了。老子所謂的無為,主要是「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老子》六十四章)。他強調的是「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同前五十一章),和「不自見」、「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同前二十二章),即不自作聰明、不自以為是、不自居功勞、不自我誇耀。所以,老子的無為並不是什麼也不為,而是主張為而不恃,是要以退為進、以曲求全、以柔勝剛。荀子在批評庄、老二家學說時,一則說「莊子蔽於天而不知人」(《荀子·解蔽》),一則說「老子有見於拙(曲),無見於信(伸)」(同前《天論》),對於兩者思想精神的不同之處,抓得相當准確,點得十分明白。
韓非在吸收老子無為思想時,強調的只是君道的無為,而臣道是應當有為的。韓非認為,君主的任務主要是把握原則、任用百官,如果事必躬親,不僅忙不過來,也做不好,而更嚴重的是,它將極大地妨礙和打擊臣下百官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所以,君道的無為可以更好地發揮臣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漢初黃老之學所強調的無為而治,又進一步表彰臣道的無為。漢初的主要政治經濟政策是與民休養生息,強調盡可能少地去擾民,充分調動和發揮百姓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利社會秩序的穩定和經濟的復甦。漢初黃老之學同時表彰臣道無為,正是出於這樣的背景。今存《淮南子》一書中,保存了不少漢初黃老的學說,其中論及無為思想處,有許多積極的方面。如其說:「無為者,非謂其凝滯而不動也,以言其莫從己出也。」(《主術訓》)「若吾所謂無為者,私志不得入公道,嗜欲不得枉正術,循理而舉事,因資而立功,推自然之勢,而曲故不得容者。故事成而身弗伐,功立而名弗有,非謂其感而不應,攻而不動者。」(《修務訓》)總而言之,「所謂無為者,不先物為也;所謂無不為者,因物之所為也。所謂無治者,不易自然也;所謂無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原道訓》)這里所講的無為,都具有相當積極的含義,是很值得我們注意的。
道家,尤其是莊子學派,認為個體的人高於社會的人。他們主張順自然而因物性,也就是說應當由著個人的自然本性自由發展,而不應當以社會禮法等種種規范去干預和束縛個人的行為。老子說:「大道廢,有仁義;慧智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老子》十八章)又說:「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同前三十八章)這是說,老子把社會禮法制度和規范的出現,歸結為人類自然本性的不斷自我喪失。這里包含了一種原始素樸的「異化」思想。老子的理想是,希望人們通過「絕聖棄智」、「絕仁棄義」、「絕巧棄利」、「少私寡慾」(同前十九章)等去克服和阻止「異化」,以期達到反樸歸真,復其自然。莊子認為,任何社會禮法制度和規范都是束縛人的自然本性自由發揮的桎梏,因此必須予以徹底破除。他以「天」喻人的自然本性,以「人」喻社會的制度規范,用寓言的形式,借牛馬作比喻,通過北海若之口說:「牛馬四足是謂天,落(絡)馬首、穿牛鼻是謂人。故曰無以人滅天。」(《莊子·秋水》)這里,他明確地提出了不要用社會禮法制度規范來磨滅人的自然本性的思想。莊子嚮往的是一種不受任何限制和約束(「無所待」)的絕對自由——「逍遙游」。而當他的嚮往在現實社會中行不通時,他就教人們以「齊物論」——相對主義的方法,從認識上去擺脫一切由於分別善惡、是非、利害等等而帶來的種種糾葛和苦惱,然後藉以獲得主觀精神上的自我滿足。道家的自然理論,在重視個人性格和意志方面有其合理性和積極意義。但他過分誇大個人意志與社會規范之間的矛盾對立,想把個人從社會中脫離出來,則又顯然走向了另一個片面。
四、佛教是在兩漢之際由印度傳入的外來文化。當其傳來之初,人們對它了解甚淺,把它看成與當時人們所熟悉的黃老之學、神仙方術相類似的學說。如袁宏在《後漢紀》中介紹說:「佛者,漢言覺,將以覺悟群生也。其教以修善慈心為主,不殺生,專務清凈。其精者號為沙門。沙門者,漢言息心,蓋息意去欲,而歸於無為也。……故所貴行善修道,以煉精神而不已;以至無為而得為佛也。」(卷十)漢末、三國時期,佛經已漸有翻譯,迨至東晉時期,則開始了大規模佛經傳譯的工作。其間,姚秦時著名佛經翻譯家鳩摩羅什及其弟子所翻譯的佛經,以譯文傳意達旨,譯筆優美通暢,而廣為傳頌,影響至今尤存。它對於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這時,東來傳教的高僧日多,本土的出家僧眾也激增,其間有不少的飽學大德,因此,佛教在社會上的影響迅速擴大。東晉南北朝以來,隨著佛教影響的擴大,隨著本土人士對佛教教義的深入了解,佛教這一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之間的差異和矛盾就暴露出來了。接著,兩者之間的沖突,也就不可避免地爆發了。由於當時中國本土文化以儒、道為代表的格局已經形成,所以佛教與本土文化之間的矛盾沖突,也就表現為佛、道與佛、儒之間的矛盾沖突。

這里所說的佛、道沖突中的道,已不單是指先秦的老莊、漢代的黃老等道家,它同時也包括了東漢末產生的道教,而且從形式上來看,更多地是與道教的矛盾沖突。佛教與道教的矛盾沖突,雖然也有因教義上的不同而引起的斗爭,但道教主張長生久視、肉體成仙,而佛教則宣揚諸行無常、涅盤寂滅,這樣兩種根本相反的解脫觀,自然是會發生沖突的。但佛道兩教之間的沖突,更多的卻是發生在爭奪社會地位上。從南北朝至五代,先後發生過四次較大規模的滅佛運動,佛教中人稱之為「三武一宗法難」。這四次滅佛運動都是有其深刻的社會政治、經濟原因的,但其中前兩次的滅佛運動,即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和北周武帝建德二年那兩次,則又是與道教的爭奪統治者的崇信,確立其社會的正統地位直接有關。唐武宗會昌五年的那次滅佛運動,其中也有道教人士參與勸諫。只有五代後周世宗的廢佛運動,未見有道教的摻入。在兩教爭正統的斗爭中,雙方都編造了不少荒誕的謊言來互相攻擊,抬高自己。如,道教編造《老子化胡經》等,謊稱老子西行轉生為釋迦佛;佛教也如法炮製偽造各種文獻,或聲稱老子轉世為佛弟子迦葉,或分派迦葉轉生為老子等等。諸如此類,不一而足,沒有什麼價值。

佛教與儒家的沖突,最直接的是佛教的出世主義、出家制度明顯有違於儒家提倡的倫理綱常等禮教。所以兩家斗爭的焦點,也就主要集中在佛教的出世出家是否違背了中國傳統的孝道和忠道。在這一斗爭中,堅持儒家立場者,激烈抨擊佛教的出家制度教人剃須發、不娶妻、不敬養父母等,完全違背了孝道;而出世主義則不理民生、不事王事、不敬王者等,又完全違背了忠道。因而極貶佛教為夷教胡俗,不合國情,必欲消滅之而後快。站在佛教立場者,為求得在中國的生存,則竭力採取調和態度,辯明其不違中國禮俗之根本。如東晉著名高僧慧遠就申辯說:「悅釋迦之風者,輒先奉親而敬君;變俗投簪者,必待命而順動。若君親有疑,則退求其志,以俟同悟。斯乃佛教之所以重資生,助王化於治道者也。」(《沙門不敬王者論》「在家一」)這是說,信佛教者是把奉親敬君放在第一位的,如果得不到君親的同意或信任,則要退而反省自己的誠意,直到雙方都覺悟。這也就是佛教對於民生、治道的禆益。他還說,出家人雖然在服飾上、行為上與在家人有所不同,但他們有益民生、孝敬君親,與在家人沒有兩樣。所以說:「如令一夫全德,則道洽六親,澤流天下,雖不處王侯之位,亦已協契皇極,在宥生民矣。是故內乖天屬之重,而不違其孝;外闕奉主之恭,而不失其敬。」(同前「出家二」)

從理論方面講,當時佛教與儒道的斗爭主要集中在神的存滅、因果報應等問題上。成佛是佛教徒的最高理想,對此問題,當時的中國佛教徒提出了一種「神明成佛」的理論。梁武帝肖衍甚至專門寫了一篇題為《立神明成佛義記》的論文來發明此義。他在文中說:「源神明以不斷為精,精神必歸妙果。妙果體極常住,精神不免無常。」這里所謂「神明」,指人的靈魂;「不斷」,是不滅的意思;「妙果」,則即指成佛。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人的靈魂要修煉到不滅,才可稱作「精」;這種「精」的「神」,最終必定成就佛果。佛果為徹悟之體,所以永恆不變;精神則尚處於過程之中,不能免於流動變遷。沈績對這句話註解道:「神而有盡,寧為神乎?故經雲:吾見死者形壞,體化而神不滅。」他引經據典地說明了「形壞神不滅」的論點。當時的儒、道學者則針鋒相對地提出了「形神相即」、「形質神用」、「形死神滅」等觀點。又,佛教講因果報應,特別是講三世報應,這也是與中國傳統觀念不一致的。佛教的業報,強調自已種下的因,自己承受其果報。有的現世受報,有的來世受報,有的則經過二生三生,乃至百生千生,然後才受報。而在中國傳統觀念中,則盛行著「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周易》「坤卦文言」)的教訓。即祖先積善或積不善,由子孫去承受福或禍,而主要不是本人去承受。所以,晉宋齊梁期間圍繞神滅、神不滅和因果報應等問題曾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斗爭。

在佛教與儒、道發生矛盾沖突的同時,更值得注意的是佛教與儒、道之間的相互滲透和融合。這里,我們首先從佛教方面來看一下這種滲透和融合。佛教傳入之初,為使中國人理解這一外來宗教的思想,借用了大量的儒、道所用的傳統名詞、概念來比附譯釋佛教的一些名詞、概念。此即所謂「格義」的方法。如,以無釋空,以三畏(《論語·季氏》:「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擬三歸(歸依佛、法、僧),以五常(仁義禮智信)喻五戒(去殺、盜、淫、妄言、飲酒)等。這種借用現象,在對外來文化的傳譯初期是不可避免的。然而,由於佛教傳入初期,人們對其了解不深,這種名詞、概念的借用,也就給一般人帶來了不少的誤解。而這種誤解,也就使儒、道的思想滲入了佛教之中。陳寅恪先生在其所著《支愍度學說考》一文中,舉出《世說新語》劉孝標注所引當時般若學中的心無義曰:「種智之體,豁如太虛。虛而能知,無而能應。居宗至極,其唯無乎?」然後評論說:「此正與上引《老子》(「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易系辭》(「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之旨相符合,而非般若空宗之義也。」陳先生的評論是很深刻和正確的。

如果說,這種初期的融入尚是不自覺的話,那末後來佛教為了在中國紮下根來,則進行了自覺的、主動的融合。首先在譯事方面,佛教學者總結了「格義」法的缺陷,以及在翻譯中過分講求文辭,而忽略其思想意義等問題,主動積極地吸收和提倡玄學「得意忘象(言)」的方法,以領會佛典所傳達的根本宗旨和思想精神。正如東晉名僧道生所說的:「夫象以盡意,得意則象忘。言以詮理,入理則言息。自經典東流,譯人重阻,多守滯文,鮮見圓義。若忘筌取魚,始可與言道矣!」(《高僧傳》卷七)又如,東晉名僧僧肇,深通老莊和玄學,他的著作《肇論》,借老莊玄學的詞語、風格來論說般若性空中觀思想。在使用中國傳統名詞和文辭來表達佛教理論方面,達到了相當高妙的境地,深契忘言得意之旨。所以說,玄學對於佛教的影響是很深的,它在連接佛教與中國傳統文化方面起了重要的橋梁作用。當然,反過來佛教對於玄學的影響也是十分巨大的。兩晉之際,玄學家以佛教義理為清談之言助,已在在皆是,所以玄佛融合成為東晉玄學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

在中國儒、道、玄思想的影響下,原印度佛教的許多特性發生了重大的變化。諸如,印度佛教雜多而煩瑣的名相分析,逐漸為簡約和忘言得意的傳統思維方式所取代;印度佛教強調苦行累修的解脫方法,則轉變為以智解頓悟為主的解脫方法;印度佛教的出世精神,更多地為世出世不二,乃至積極的入世精神所取代,等等。而在理論上則更是廣泛地吸收了儒家的心性、中庸,道家的自然無為,甚至陰陽五行等各種思想學說。正是經過這些眾多的變化,至隋唐時期,佛教完成了形式和理論上的自我調整,取得了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協調,形成了一批富有中國特色的佛教宗派,如:天台宗、華嚴宗、禪宗、凈土宗等。佛教終於在中國紮下了根,開出了花,結出了果。與此同時,佛教的影響也不斷地深入到了人們的日常衣食、語言、思想、文學、藝術、建築,乃至醫學、天文等各個方面。至此,佛教文化已成為整個中國文化中可以與儒、道鼎足而立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唐宋以來的知識分子,不論是崇信佛老的,還是反對佛老的,無一不出入佛老。也就是說,這時的佛教文化已成為一般知識分子知識結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要想真正了解和把握東晉南北朝以後,尤其是隋唐以後的中國歷史、文化,離開了佛教是根本不可能的。

五、佛教文化在中國的生根和發展,對於中國傳統的儒、道思想也發生了深刻的影響,促使它們在形式和理論上自我調整和發展更新。

由於漢末道教的創立和發展,此後道家的問題變得復雜起來了。道教是在雜糅原始宗教、神仙方術、民間信仰等基礎上,附會以道家老子思想為理論依託而建立起來的。後來又受到佛教的影響,仿效佛教的戒律儀軌、經典組織等,使自己不斷地完善起來。道教尊奉老子為其教主,以老、庄、文、列諸子的著作作為最根本的經典,如尊《老子》為《道德真經》,尊《莊子》為《南華真經》,尊《文子》為《通玄真經》,尊《列子》為《沖虛至德真經》等。所以,就這方面來講,道教與道家是密不可分的,因而在人們平時所稱的儒、釋、道中的道,一般都是含混的,並不嚴格限定它是專指道家還是道教。

其實,道家與道教是有根本區別的。簡而言之,道家是一個學術流派,而道教則是一種宗教。先秦道家,尤其是老子倡導的自然無為主義,在描述道的情況時說:「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老子》四章);而在稱頌道的崇高品德時則說:「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同前六十四章),「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同前五十一章)等等。這些論述,在當時來講更是具有一定的反宗教意義。即使在道教問世之後,道家與道教無論從形式上或理論上也還是有區別的。如魏晉玄學家王弼、嵇康、阮籍、郭象、張湛等人所發揮的老、庄、列思想,人們絕不會說他們講的是道教,而必定是把他們歸入道家范疇。反之,對葛洪、陶弘景、寇謙之等人所闡發的老莊思想,則一定說他們是道教,而不會說他們是道家。這倒並不是因為葛洪等人具有道士的身份,而主要是由於他們把老莊思想宗教化了。具體說,就是把老莊思想與天尊信仰、諸神崇拜、修煉內外丹、屍解成仙等道教的種種宗教寄託和目標融合在一起了。而這些在玄學家所發揮的道家思想中是找不到的。以此為基準去判別漢末以後的數以千計的老、庄、文、列的註解釋義著作,那麼哪些應歸入道家,哪些應歸入道教,應當是十分清楚明白的。當然,這種分辨並不涉及這些著作的理論價值的高低評價問題。事實上,在佛教理論的刺激和影響下,道教理論從廣度上和深度上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不少道教著作在一些方面對道家思想有很多的豐富和發展,有的甚至對整個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也是有貢獻的。

總之,所謂儒、釋、道中的道,包括了道家和道教。即使當人們把儒、釋、道稱為「三教」時,其中的道也不是單指道教。(這里需要附帶說明的是,中國傳統上所謂「三教」的「教」,其含義是教化的教,而不是宗教的教。)所以,當我們總論「三教」中的「道」時,既要注意道家,也要注意道教,不可偏執;而當我們研究和把握某一具體的著作或思想家時,則應當分清它究竟是道教還是道家,不可籠統。

儒家思想理論在佛教的沖擊和影響下,也有很大的變化和發展。如上面所提到的,東晉以後佛教思想就深入到了社會生活各個領域,尤其是宋元以後的知識分子無一不出入於佛老,這些都還只是現象上的描繪。其實,佛教對儒家最主要的影響是在於它促使儒家對發展和建立形上理論的深入探討。與佛教相比,原始儒家在理論上更注意於實踐原則的探討與確立,其中雖也有一些形上學的命題,但並沒有著意去加以發揮。所以在形上理論方面,原始儒家甚至還不如道家。佛教傳入後,它那豐富深奧的形上理論,給儒家以極大的沖擊和刺激,一度還吸引了大批的優秀知識分子深入佛門,去探其奧秘。而且,確實也由此而涌現出一批積極探討形上理論的儒家學者。唐代著名學者柳宗元,在評論韓愈的排佛論時說,韓愈給佛教所列的罪狀,都是佛教中的一些表面東西,至於佛教內所蘊含的精華,他根本不了解。所以說:韓愈完全是「忿其外而遺其中,是知石而不知韞玉也」。實際上,「浮圖誠有不可斥者,往往與《易》、《論語》合,誠樂之,其於性情奭然,不與孔子異道。」(《柳宗元集》卷二十五《送僧浩初序》)這段話表明,柳宗元透過儒、佛表面的矛盾,看到了佛教理論有與儒家思想相合之處,其見地顯然高出韓愈一籌。其實,韓愈雖強烈排佛,但也不能完全擺脫佛教的影響。他所標舉的儒家道統說,與佛教的判教和傳燈思想不能說全無關系。

人們常把宋明理學的萌發,推求於韓愈及其弟子李翱。韓愈對宋明理學的影響,主要在他所標舉的儒家道統說。而李翱對宋明理學的貢獻,則在於他指出了一條探討儒家心性形上理論的途徑。在韓愈那裡,還是遵循比較傳統的儒家思路的,即更注重於具體道德原則的探討。如他在《原道》一文中說:「仁與義為定名,道與德為虛位」,對佛、老的去仁義而言道德大加批評,流露出了他對探討形上問題的不感興趣。然而,他的弟子李翱則對探討形上理論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他受佛教的影響,作《復性書》三篇,以探求儒家的形上理論。他在說明他作此文的意圖時說:「性命之書雖存,學者莫能明,是故皆入於庄、列、老、釋。不知者,謂夫子之徒不足以窮性命之道,信之者皆是也。有問於我,我以吾之所知而傳焉。遂書於書,以開誠明之源,而缺絕廢棄不揚之道,幾可以傳於時。」那末,他所發掘出來的發揮儒家性命之道的書,是些什麼書呢?從他在《復性書》中所徵引和列舉的看,主要是《易》和《中庸》。以後,宋明理學發揮儒家性理之學以與佛教抗衡,其所依據的基本經典主要也就是《易》和《中庸》等。開創理學的北宋五子(周敦頤、張載、邵雍、程顥、程頤),無一例外地都是借闡發《易》理來建立自己的理論的。理學的集大成者朱熹,則進一步通過系統的闡發,又把「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也提到了儒家闡發「性命之道」的基本典籍之列。所以把宋明理學的萌發追溯到唐代的韓、李是很有道理的。
六、綜上所述,中國文化中的儒、釋、道三家(或稱「三教」),在相互的沖突中相互吸收和融合;在保持各自的基本立場和特質的同時,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三家的發展歷史,充分體現了中國文化的融合精神。經過一千多年的發展,到19世紀中葉以前,中國文化一直延續著儒、釋、道三家共存並進的格局。歷代統治者推行的文化政策,絕大多數時期也都強調三教並用。南宋孝宗皇帝趙昚說:「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轉引自劉謐著《三教平心論》卷上)這是很具代表性的一種觀點。所以,當人們隨口而說:中國文化是儒家文化的時候,請千萬不要忘了還有佛、道二家的文化,在國人的精神生活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我們說,中華人文精神是在儒、釋、道三教的共同培育下形成的,這話絕無誇張之意。

熱點內容
btcguil 發布:2025-07-18 16:11:26 瀏覽:829
高鴻股份數字貨幣 發布:2025-07-18 16:01:39 瀏覽:171
誰最先提出元宇宙 發布:2025-07-18 16:00:14 瀏覽:796
國內有沒有虛擬現實元宇宙 發布:2025-07-18 15:59:08 瀏覽:524
BTC瘤 發布:2025-07-18 15:48:02 瀏覽:612
支付寶搞區塊鏈嗎 發布:2025-07-18 15:48:00 瀏覽:600
區塊鏈社交元宇宙 發布:2025-07-18 15:46:59 瀏覽:285
加密貨幣如何存入冷錢包 發布:2025-07-18 15:44:27 瀏覽:823
seer區塊鏈創始人 發布:2025-07-18 15:32:41 瀏覽:4
為什麼不整頓比特幣 發布:2025-07-18 15:24:21 瀏覽: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