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次元的宇宙
1. 宇宙、時空、次元、維度、萬物的總稱是什麼
宇宙、時空、次元、維度、萬物的總稱是什麼?
可以是:混沌
可以是:原始
可以是:奇點
可以是:窮奇
可以是:0
可以是:1
可以是:9
可以是:3
2. 宇宙次元論中的三元一體什麼意思啊
三元,在道教教義中原指宇宙生成的本原和道教經典產生的源流,隋唐以後又衍化
為道教神仙和道教主要節日的名稱,延續至今。
道家著作原無「三元」之說,但是古歷法家以農歷正月初一為年、月、日之始,稱
三元日,因為此日為「歲之元,時之元,月之元」,此「元」當系開始之意。古術數
家以六十年為一甲子,第一甲子為上元,第二甲子為中元,第三甲子為下元。一百八十
年為「天地一變」之周始,合稱「三元」,此「元」又是單元之意。早期道教太平道
有「三統」神學思想,稱:「元氣有三名,太陽、太陰、中和。形體有三名,天、地、
人。天有三名,日、月、星,北極為中也。地有三名,為山、川、平土。人有三名,父、
母、子。治有三名,君、臣、民。
欲太平也,此三者常當腹心,不失銖分,使同一憂,合成一家,立致太平,延年不
疑矣。」其時尚無三元之說。《三國志·魏書·張魯傳》引《典略》稱五斗米道「請
禱之法,書病人姓名,說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
沉之水。謂之三官手書」。也未將三官和三元聯系在一起。
大約在北周末年成書的道教類書《無上秘要》中,「三元」一詞才見著錄。該書卷
二十七《上清神符品》引《洞真三元玉檢布經》稱,受佩「三元玄壇玉檢紫文」之人,
佩身九年,就有可能「乘三元之軿,上升三元之官」。該經收入《道藏》洞玄部本文
類,全稱《上清三元玉檢三元布經》。該經所稱「三元」,指的是天、仙、地,即上元
玉檢檢天大錄、中元玉檢檢仙真書、下元玉檢檢地玉文。附有《三元內存招真降靈上法》,
其內存之神為「太素元君」以及她的三個女兒,紫素元君、黃素元君、白素元君,三女
神又合稱為「三素元君」。故上清派的「三元」並非指天地水三官。《無上秘要》卷
五十二有《三元齋品》,認為從道之人「生長流俗,五神諍競,塵深罪穢,永不自覺,
與罪同長,山海彌積,前生至今,不知緣來,凡以幾劫,逮及今日,罪結天地,在何簿
目,為三官執舉,拘逮地役,雖自修厲而無感徹,真靈不降,眾魔所伐,致思念不專,
五神飛越,常恐一旦歸命幽壑,彌淪萬劫,終天無拔」,因此必須以三元大慶吉日,
「清齋燒香,首謝前身及得今日積行,所犯天所不原、地所不赦、神所不哀、鬼所不放
億罪兆過」。據此,南北朝時期已開始將「三官」和「三元」聯系在一起。
唐初編成的《藝文類聚》卷四「七月十五」條稱:「道經曰:七月十五,中元之日,
地官校勾,搜選人間,分別善惡,諸天聖眾,普詣宮中,簡定劫數,人鬼傳錄,餓鬼囚
徒,一時皆集。以其日作玄都大獻於玉京山,采諸花果,珍奇異物,幢幡寶蓋,清膳飲
食,獻諸聖眾。道士於其日夜講誦是經,十方大聖,齊詠靈篇,囚徒餓鬼俱飽滿,免於
眾苦,得還人中。」《藝文類聚》所稱道經乃《太上洞玄靈寶三元玉京玄都大獻經》。
《道藏》收入洞玄部本文類。該經有題解和注釋,作者不詳。注稱:「三元者,元,本
也。但以上三官為萬物之行本,故曰三元。」題解稱:「一切眾生,生死命籍,善惡簿
錄,普皆系在三元九府,天、地、水三官考校功過,毫分無失。所言三元者,正月十五
日為上元,即天官檢勾;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即地官檢勾;十月十五日為下元,即水官
檢勾。一切眾生皆是天地水三官之所統攝。」在《太上洞玄靈寶三元品戒功德輕重經》
中,敘述更細,稱天官有三宮三府三十六曹,地官有三宮三府四十二曹,水官有三宮三
府四十二曹,三官共有九宮九府一百二十曹,專司記載人的生死和功過,「責役考對,
年月日限,無有差錯」。該經還稱:「人身中亦有三宮六府百二十關節,三萬六千神。
人身行惡,身神亦奏之三官;
人身行善,則度其仙名。生死罪福,莫不先由身神影響相應乎自然也。」這就將
天神和人身之神聯系起來,成為對於人的善惡行為的監察系統。
宋代張君房編撰的《雲笈七籙》卷五十六《元氣論》稱:
「混沌分後,有天地水三元之氣,生成人倫,長養萬物。人亦法之,號為三焦、三
丹田,以養身形,以生神氣。」將人體的三丹田稱為「三元」是道教內丹術的說法。
《參同契》稱「含精養神,通德三元」。宋末元初道教學者俞琰注「三元」為「上中下
之三田也」。宋曾慥編撰的《道樞》卷三十有《三元篇》,其「三元」所指「上元者,
首以上屬焉;中元者,首之下臍之上屬焉;下元者,臍之下腰之上屬焉」。「人有三元,
三元塞則六氣亂矣」;「三元之中,中元其最尊者也」;「上氣入既足,若動而不動於
恍惚之間,自然結成寄於氣海,故中元注於下元之珠,元氣斯定矣。中元者,陽也,雄
也;下元者,陰也,雌也」;「中元守乎下元,左白右黑,合而為一」;「外氣不入,
內氣不出,與天地同和,其壽無涯焉」。張伯端《悟真篇》卷上有「四象五行全籍土,
三元八卦豈離壬」句,董德寧注稱:「三元者,三才也,其在天為日月星之三光,在地
為水火土之三要,在人為精氣神之三物也。」這就將內丹修煉同道教教義中的宇宙生成
理論聯系在一起了。現代道教著名學者陳攖寧還在《黃庭經講義》中稱「三元」為元精、
元氣、元神。
另據《雲笈七籙》卷三《道教三洞宗元》,「三元」又有宇宙和道教經籍起源的意
思,稱「原夫道家由肇,起自無先,垂跡應感,生乎妙一,從乎妙一,分為三元,又從
三元變成三氣,又從三氣變生三才。三才既滋,萬物斯備。其三元者,第一混洞太無元,
第二赤混太無元,第三冥寂玄通元」。從三元中又分別化生出天寶君、靈寶君、神寶君。
三君分別居於玉清境清微天,上清境禹余天,太清境大赤天。此三君各為道教教主,即
三洞之尊神。「天寶君說十二部經,為洞真教主;
靈寶君說十二部經,為洞玄教主;神寶君說十二部經,為洞神教主」。由此衍生
出道教三洞系統以及包括其中的各種道教經籍。
3. 混沌,乃宇宙中最原始的狀態.混沌界,乃宇宙中最強大的次元.是什麼意思
因為愛因斯坦說過,時間+復利的威力大於原子彈。復利的計算公式:(1+利率)的N次方N就是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