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預測者
⑴ 2022年3月王鴻賓的元宇宙共震幣和時光機靠譜嗎
靠譜。
王鴻賓的元宇宙共震幣和時光機靠譜,可以投資。
王鴻賓教授撰寫的首本中港發行元宇宙專著《元宇宙的邏輯》於2022年1月發行熱銷。應廣大讀者要求,近期王鴻賓教授又一著作《元宇宙學》獲中國人文科學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元宇宙正在從概念逐步走向現實。面對元宇宙引發的熱潮,今年全國兩會,元宇宙出現在多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議案、提案中,並建議加強監管與鼓勵創新二者並行,抓住元宇宙帶來的發展機遇,成為兩會熱詞。當前,世界各國都在積極布局元宇宙,中國不少城市也提出加快元宇宙產業發展的規劃,上海、成都、武漢、合肥等地政府均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積極表態主動搶占元宇宙未來賽道。
⑵ 什麼是元宇宙
1992年,當美國著名科幻大師尼爾·斯蒂芬森在其科幻小說《雪崩》中提出「元宇宙」這個概念時,人們或許不會想到,他在書中設想的未來情境(人類通過虛擬現實設備與虛擬人共同生活在一個虛擬空間中)會走進現實,並藉助科技大佬馬克·扎克伯格的聲明「一舉成名」。
扎克伯格向美國媒體宣布,他認為「元宇宙」是下一代互聯網,臉書擬在5年內轉變為一家「元宇宙」公司。西班牙消息網在近日的報道中指出,除臉書外,其他互聯網巨頭近期紛紛布局「元宇宙」概念,未來人們或可身臨其境般進入到一個虛擬的「元宇宙」世界。
美國彭博社稱,「元宇宙」的市場規模將在2024年達到8000億美元,到2030年或將達到2.5萬億美元。
什麼是「元宇宙」
想像存在一個與現實世界平行的世界,一個數字「我」作為物理「我」的「分身」在其中交友嬉遊、工作娛樂,一切都以沉浸的方式進行,使人們在這個平行世界中的互動與現實生活中盡可能相似,這就是「元宇宙」。
西班牙技術、藝術和設計學院的擴展現實專家勞拉·拉亞說:「『元宇宙』指在網路空間中創建物理環境的數字『分身』。它不以玩游戲和賺積分為目的,而將是一個數字現實,我們將在其中重現日常生活中的許多社會動態。它的另一個特點是沉浸感。」
一旦進入「元宇宙」,那裡的居民將能夠買賣物品、財產等。拉亞強調說:「如果你不能做現實世界中做的幾乎所有事,那將只是一個普通的數字應用程序,但『元宇宙』不是這樣。虛擬貨幣在『元宇宙』中必須存在」。換句話說,「元宇宙」將產生經濟活動。
Gamelab戰略顧問兼創始人伊萬·費爾南德斯·洛博則表示:「『元宇宙』的支柱之一是我們當前所有資產都被數字化並成為那個世界的一部分,就像在『元宇宙』中所做的一切或發生的事情都可以某種方式進行交易,並產生一定的價值一樣。區塊鏈技術為這些問題如何發展提供了線索。」
與互聯網一樣,「元宇宙」將是一個由不同公司組成的協作生態系統,具有類似於萬維網的開放標准,用戶可以在其中自由地從一個平台移動到另一個平台,同時維護自己的數字資產。扎克伯格似乎是這種模式的推崇者。他說:「『元宇宙』的美好願景不是由哪家特定公司構建的,它必須具有互操作性和可移植性。」
不過,他的想法也遭到了一些懷疑。加泰羅尼亞開放大學計算機科學、多媒體和電信教授塞薩爾·科科萊斯指出:「在我看來,這似乎是『元宇宙』向前發展的最佳方式,但這種方式出自一個商業模式與之截然相反的人之口令我大跌眼鏡。」
億萬富翁們的「賭場」
盡管臉書最有能力開拓未來的虛擬空間——它擁有市場上最暢銷的虛擬現實眼鏡Oculus,但競爭仍將非常激烈。拉亞說:「臉書在生成虛擬形象和逼真的圖形環境方面擁有強大的技術能力。但在其他方面,面臨來自很多科技巨頭的競爭。」
今年8月,臉書公司發布了Horizon Workrooms,允許用戶在虛擬現實環境里舉行會議。Epic游戲公司出品了Fortnite等熱門游戲,4月從包括索尼在內的一群投資者那裡籌集了10億美元,用於創建自己的「元宇宙」。微處理器製造商英偉達已經有了一個面向工業領域的平台Omniverso,寶馬等公司用其來對現實世界進行高級模擬。
洛博說:「臉書、微軟、蘋果、谷歌或亞馬遜等科技巨頭已經投入大量資源來概念化『元宇宙』並創建必要的基礎設施,從而在技術上支持『元宇宙』夢想。他們依靠在視頻游戲領域積累的知識、才能和技術來做到這一點,迄今為止,靠近『元宇宙』的主要方法是視頻游戲。」
實現仍面臨不少挑戰
盡管Fortnite或Roblox等全球熱門游戲中包含「元宇宙」的元素,但要使其全面運行還需要很長的時間。西班牙卡斯蒂利亞-拉曼恰大學教授約瑟·安吉爾·奧利瓦斯說:「在上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人工智慧先驅們說,15年後機器人將完成一切,但事實並非如此。『元宇宙』領域也面臨這種情況。盡管它不斷在發展,但離我們還很遠,因為有一部分需要進行很大改進。比如,如果我們想在『元宇宙』中進行視頻會議,就需要更好的通信,比如5G甚至6G通信,但現在要實現這些還有待時日。此外,可能還存在計算問題。」
另一個挑戰在於虛擬現實設備需要改進。拉亞說:「臉書和蘋果都已經宣布了他們的下一代眼鏡,一兩年後這些眼鏡會變得更舒適、更實惠。」
他警告說:「而且,構建更好的『元宇宙』還需要大量人才。如果沒有人能夠在虛擬現實中編程、開發和設計,『元宇宙』就不會出現。而公司之間相互協作實現標准化,將是耗時最多的部分。」
科科萊斯則強調了公司項目適應用戶偏好的重要性。他解釋說:「臉書的『元宇宙』盡量模仿現實,這有積極的一面,但將一切都轉換到虛擬現實世界並不一定是一個好主意。除了涉及的經濟成本外,首次訪問『元宇宙』的人可能很不習慣。隨著越來越多人進入『元宇宙』,以及相關研究越來越多,或許公司會進行較大調整以適應更多人的偏好。」
當然,研究人員指出,在經歷了大流行之後,社會對「元宇宙」的接受度會更高,因為「大流行使我們更好地了解了技術在我們世界中的價值,遠程呈現是『元宇宙』對我們的極大誘惑。」
專家認為,在扎克伯格提到的5年中,「元宇宙」的應用將僅限於技術科學、工作和休閑領域。此時此刻,矽谷巨頭們正為了成為第一批征服「元宇宙」的先驅而爭相拿出支票簿,但這將是下一場技術革命還是只是像游戲《第二人生》那樣被遺忘的虛擬空間,我們拭目以待。
⑶ 「元宇宙」火了,這玩意到底是啥
最近很多人問我,什麼叫metaverse(元宇宙)。
是的,這個概念非常火。我說說我的理解和看法。很多人對這個概念感覺到神奇甚至困擾,最主要的原因是「元宇宙」這個翻譯的問題。meta這個詞根,可以翻譯成「元」,可以翻譯成「超」。但是,這兩個翻譯,適用於完全不同的場合。「元」這個翻譯,通常用於講述本質,比如meta-data,元數據。一個網頁的代碼中,最上面一段數據,就叫meta-data,是整個網頁數據的簡化和抽象,也就是「關於數據的數據」。「超」這個翻譯,通常用於講述延展,比如meta-physicis,超物理。也就是我們習慣說的「形而上學」。政治,意識形態,就是超越現實世界,超越物理的學問。meta-verse,不是關於宇宙的宇宙,而是超越現實的宇宙。所以,「超宇宙」,才是更准確的翻譯。意思是,因為VR/AR/MR技術的發展,我們在現實的宇宙外,多出了一個虛擬的宇宙。虛擬宇宙「延展」了,或者說「超越」了現實的宇宙,這就「超宇宙」。而「元宇宙」這個翻譯,在中文語境中,很容易被理解為,我們找到了「宇宙中的宇宙」,「真正的宇宙」,很容易誤導人。但是,大家都已經把metaverse叫元宇宙了,我們下面還是以元宇宙來稱呼它。元宇宙最大的推動者,是facebook。為什麼?因為扎克伯格在幾年前,就重倉了VR(虛擬現實)。所有的生命,都需要一個名字,然後才能承載周圍人的注視和期待,茁壯成長。扎克伯格借用、並賜予了他看到的那個,基於VR的未來,「元宇宙」這個酷炫的名字後,這個未來立刻閃閃發光。但是,VR的缺陷並沒有因為新名字,而加快被解決。從VR的現在走向元宇宙(比如黑客帝國,第二人生,頭號玩家)的未來,還有很多路要走:
----
1)感官的延展。今天我們所有能在互聯網上傳遞的感官體驗,雖然很豐富,但其實只有兩種:視覺和聽覺。這兩種感官體驗,是無法構成元宇宙的。我們還需要觸覺,嗅覺和味覺。至少是觸覺。觸覺手套,或者全身觸覺緊身衣,是元宇宙的基礎設施。否則你很難獲得所謂的真實體驗。
----
2)元宇宙經濟學。元宇宙,想要變成現實,需要依靠大量大量的facebook之外的貢獻者的加入。這些貢獻者必須得到回報。所以元宇宙里,需要有一套自洽的經濟學。大家如何交易?是否嚴格保護私有制?用單種貨幣,還是多種貨幣?有沒有央行?元宇宙里的資產,是否可以和現實世界兌換?和人民幣和美元之間,如何保持匯率穩定?
----
3)元宇宙受誰監管?如果元宇宙是個經濟體,它是否需要和世界上的各國建交?還是說他像南極一樣,受國際條約的保護?在元宇宙里發現了糾紛,是否由聯合國附屬的機構出面解決?如果元宇宙是個游戲,不是經濟體,那這個游戲,按照哪個國家的法律監管?這些問題非常復雜,尤其是關繫到各國的監管限制。簡單來說,元宇宙(現實宇宙+虛擬宇宙),可能確實是那個未來,但離我們還是非常遙遠。這個遙遠的程度,如果影響到「概念股」的漲跌了,那大家看到的一定只是自己想像中的元宇宙。
⑷ 股市裡的元宇宙是什麼意思
概念上,Metaverse一詞由Meta和Verse組成,Meta表示超越,Verse代表宇宙 (universe),合起來通常表示「超越宇宙」的概念:一個平行於現實世界運行的人造空間。技術上,在傳統互聯網的基礎上,元宇宙在沉浸感、參與度、永續性等多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將會由許多獨立工具、平台、基礎設施、協議等來支持其運行。隨著 AR、VR、5G、雲計算等技術成熟度提升,元宇宙有望逐步從概念走向現實。
據悉,元宇宙(Metaverse)這一概念最早出自於尼爾·斯蒂芬森1992年出版的科幻小說《雪崩》(Snow Crash),指在一個脫離於物理世界,卻始終在線的平行數字世界中,人們能夠在其中以虛擬人物角色(Avatar)自由生活。所有現實生活中的人都有一個「網路分身」Avatar。
據預測,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人們可以隨時隨地切換身份,自由穿梭於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這可從中青寶的擬推出的元宇宙游戲《釀酒大師》中管窺一二。
⑸ 推特CEO在加密貨幣行業下盤大棋;元宇宙推高MANA,SAND
在2021年,一個明顯趨勢是主流 科技 公司紛紛入場加密資產行業,而本周美國電子支付公司Square更名為Block更是給這個趨勢再次推向了高潮。
剛剛卸任推特CEO但仍然掌管Square的Jack Dorsey在本周三宣布這一決定,並表示該公司之後會著重發展區塊鏈技術在金融服務領域的應用,而Square之前的加密貨幣部門也正式更名為Spiral。對於一直持續關注Doresy在加密貨幣領域動作的人來說,這一積極的市場信號也是再明顯不過了。
在過去五年的時間里,Dorsey對於區塊鏈技術,加密貨幣尤其是比特幣的 探索 和應用越來越深入。他一直大力支持和推廣比特幣閃電支付網路的發展。通過Square的加密貨幣部門直接支持比特幣網路的開發者。
他不僅在Square手機支付端Cash App里開設了比特幣的相關功能,還在推特上開通了比特幣閃電支付網路並在離開推特之前保證推特頭像和NFT的融合。
而現在Dorsey想做的是將Square轉型成一家區塊鏈及加密貨幣公司。Square的新名字Block代表著區塊鏈中交易記錄計量單位的,這一做法已經可以很能表明Dorsey對於加密貨幣市場的雄心了。
改名為Block的Square如果真的在加密貨幣支付領域進行大力的研發和 探索 ,將會有巨大的潛力。這家公司有著龐大的用戶基礎,其中既包括使用其支付系統的中小型商戶也包括個人用戶賬戶。近兩年來Suqare這兩個用戶群的規模發展迅猛,為該公司提供了堅實的金融和用戶基礎。
Dorsey很有可能以Square為載體來提升用戶在加密貨幣支付方面的體驗。鑒於他之前對於區塊鏈以及加密貨幣執著的追求,Square可能會引領整個加密貨幣行業向前發展。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Square更名的過程中,公司並沒有突出宣傳其在加密貨幣技術方面更廣泛的應用和 探索 。在Square的更名新聞通稿中提到,Block還有社區的寓意,旨在推進協助中小商戶的發展。
Square這種低調宣傳加密貨幣轉型的做法和上月Facebook高調更名為Meta的做法大相徑庭。Facebook更名借著最近火爆的元宇宙概念在媒體面前做足了噱頭。
Facebook之所以這么做的原因之一是將公眾視線從公司自身的監管問題轉移到更名這件事上來,另一方面也可以掩蓋其從社交媒體向虛擬現實方向尷尬的轉型。
而Square則不同,它沒有法律和監管問題纏身,本身已經是一個很成功的公司了,沒有必要像Facebook那樣通過轉型來博眼球。而Square在更名之後並沒有凸顯加密貨幣的這一做法也恰恰反映了其謹慎的態度。
很多Square的投資者覺得Square是一個已經擁有成功的經濟模型並在快速成長的公司,現在如果高調宣布進軍加密貨幣,可能會使部分投資者感到不滿。該顧慮在本周四早些時候, 從Square的股票表現體現出來:,Square股價沒有大幅的漲跌,表現相對穩定。
元宇宙概念推高MANA,SAND代幣價格
自Facebook宣布更名Meta並進軍元宇宙以來,以Decentraland和沙盒(Sandbox)為首的相關公司迎來了一波牛市。這兩家的原生代幣MANA和SAND在十一月都創下了 歷史 新高。
元宇宙作為虛擬世界融合了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的技術,將互聯網、藝術、 游戲 ,文化以及社交融為一體。玩家參與到沙盒或者Decentraland通常需要使用加密貨幣來購買虛擬世界中的物品,這其中很多都是NFT。
Facebook的更名使很多其它領域的公司對加密貨幣產生了興趣。房地產,風投以及一些國家都紛紛參與到元宇宙的創建中來。
基於以太坊區塊鏈的虛擬平台沙盒代幣SAND在十一月從1.55美元漲到6.79美元,漲幅高達350%。在著名運動服裝品牌阿迪達斯宣布在沙盒上建立adiVerse之後,SAND價格開始迅速攀升。
加密資產咨詢公司Messari數據顯示Decentraland的原生代幣價格MANA在十一月從2.18美元漲到4.67美元,漲幅約為66%。巴貝多近日宣布將在Decentraland上建立自己的大使館,以便連接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房地產。
CoinGecko的數據顯示,截止到本周三,MANA和SAND在加密貨幣總市值排名中分別位列第40和41位。加密貨幣交易者和傳統華爾街上的分析師都看好元宇宙,認為其商業價值巨大。
美國投行巨頭摩根士丹利在11月11日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元宇宙可能從根本上改變人們社交和消費 娛樂 產品的方式。加密貨幣投資公司灰度更是預測元宇宙會帶來一萬億美元的年收入。而彭博則預測到2024年整個元宇宙的價值可能達到8000億美元。
越來越多的 游戲 公司也紛紛涉足元宇宙。角色扮演探險 游戲 公司 Illuvium的代幣ILV和藝術虛擬現實項目Wilder World的代幣Wild紛紛上漲,漲幅分別是84%和76%。盡管元宇宙目前的發展尚早並趨於碎片化,但是很多投資者相信更多的機構會入場元宇宙。
⑹ 「元」宇宙到底是個啥
全世界似乎都在談「元宇宙」。到底什麼是「元宇宙」?它為什麼突然火了?它離我們還有多遠?
比拼想像力的時候到了
什麼是「元宇宙」?截至目前,還沒有一個被廣泛認可的確切定義,人們對它的描述,還處在「比拼想像力」階段。
近日,美國社交媒體平台Facebook宣布,該平台的品牌部分更名為「Meta(元宇宙)」,其創始人提出的「元宇宙」,打算讓真人置身網路。他在演講視頻里說:「下個階段的平台和媒體,會讓人更有身臨其境之感,你將不僅僅是從旁觀看,而是置身『實體互聯網』之中。這就是『元宇宙』……當我把小孩的視頻發給我父母時,他們會覺得自己就像和我們在一起樣,而不是只通過一個小小的屏幕觀看;當你和朋友玩 游戲 時你會覺得跟他們同處同一世界,而不是獨自面對電腦。」
他在視頻里還呈現出多種設想的「元宇宙」場景,比如,開會時,真人、虛擬人、機器人出現在同一空間中。一位女士想通過網路連線分享自己在現實街道上看到的塗鴉,這幅塗鴉瞬間就逼真地展現在所有人眼前。
緊隨其後,不少互聯網從業者也紛紛拋出自己對「元宇宙」的理解。有的說,這事精彩就精彩在它的不確定性上。有的說,人們必須改變思維方式,「比如,現在我們以為AR(增強現實)是進入虛擬世界的通道,但未來它可能還將成為我們回到真實世界的紐帶。」
那麼,科研人員怎麼看「元宇宙」?智能信息處理研究學者陳捷援引了「元宇宙鼻祖」、科幻作家尼爾·斯蒂芬森1992年在其著作《雪崩》中提出的概念:「元宇宙」是平行於現實世界的始終在線的虛擬世界。在這個世界中,除了吃飯、睡覺需要在現實中完成,其餘都可以在虛擬世界中實現。
在陳捷看來,雖然「元宇宙」的出現與發展,將面臨諸多技術層面及 社會 規范層面上的挑戰,但它是人類交互願望與技術發展的必然走向。多年從事人工智慧研究的張軍平則認為:「『元宇宙』就是讓真人真正生活在虛擬世界裡。」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新媒體研究中心沈陽團隊嘗試給「元宇宙」下一個規整的定義。
他們在近期發布的《2020-2021年元宇宙發展研究報告》中提道:「元宇宙」是整合多種新技術而產生的新型虛實相融的互聯網應用和 社會 形態,它基於擴展現實技術提供沉浸式體驗,
基於數學孿生技術生成現實世界的鏡像,基於區塊鏈技術搭建經濟體系,將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在經濟系統、社交系統、身份系統上密切融合,並且允許每個用戶進行內容生產和世界編輯。這串概念下面還有一排小字:「元宇宙」仍是一個不斷發展、演變的概念,不同參與者以自己的方式不斷豐富著它的含義。
鼓勵 探索 ,警惕忽悠
即便「元宇宙」概念尚不清楚,也無法阻擋它成為資本和輿論的焦點。陳捷說,人類不滿足烽火狼煙、飛鴿傳書的通信方式,於是發明了電話、電報,不滿足只聽到聲音,於是發明了視通話,不滿足簡單看見平面的已有的影像,於是發展出了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為了滿足暢游世界的夢想,一方面在現實世界發展 科技 ,另一方面通過技術構建虛擬世界。
不過,當人們看到「元宇宙」概念里出現的擴展現實、數字孿生、區塊鏈、人工智慧等廣為人知的技術名詞時,仍不免冒出一串問號:「『元宇宙』就是這些?沒什麼新東西呀!是不是炒作?」
前不久,教育部 科技 發展中心原主任李志民連發兩文,表達了對「元宇宙」概念的謹慎態度。他認為,「任何產業或行業的重大改變,都是技術上逐步積累的結果,是有明顯徵兆的」,而這次的「元宇宙」概念,彷彿是被資本包裝之後「突然蹦了出來」一樣。
也有一種聲音認為,恰恰是平靜催生了熱鬧。沈陽就「『元宇宙』為啥突然火了」給出三方面理由: 社會 進步以技術為本,但近些年互聯網領域的技術概念有些枯竭;普通用戶對手機審美疲勞,期待新鮮事物;資本缺乏新熱點,需要新方向。
秉承理性和開放的態度,李志民對「元宇宙」的走紅評論道:「任何對人類未來發展的 探索 都應該鼓勵,任何以科學為名義的忽悠都需要警惕。」技術這把尺子現在量不出來不論「元宇宙」是虛火還是真火,它都製造了一個讓全世界集中審視熱門技術的機會。人們渴望知曉「元宇宙」距離現實到底有多遠,就必須先把目光聚焦到 科技 本身。正如陳捷所說,現實世界的 科技 水平決定了「元宇宙」的上限。
為了查明「元宇宙」的技術可行性,張軍平瀏覽了國內最近出版的《元宇宙通證》,書中一幅「『元宇宙』六大支撐技術」的分析圖令他印象深刻。他認為,「元宇宙」就像是一個「水果拼盤」,「目前技術上沒有太多突破,但業界又希望整合這些技術形成一個全新的應用。」
作為全球 科技 巨頭之一,微軟也布局了「元宇宙」,他們認為,「元宇宙」的本質在於構建一個與現實世界持久、穩定連接的數字世界。
高通公司在XR(擴展現實,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混合現實的統稱)領域已經積累了十餘年。當被問到「XR技術距離讓人『虛實難辨』還有多遠」時,該公司 XR業務中國區負責人表示不好預測。
再把目光轉向國內互聯網大廠,「元宇宙」似乎更遠了。某知名互聯網企業的員工透露,他們目前不便談論「元宇宙」,原因有二:一是這一概念涉及貨幣等因素,政策風險較高;二是當今技術水平還遠遠達不到創造「元宇宙」的要求。
陳捷坦言,目前「元宇宙」更像是人們的願景,這種願景可能承載了人們對技術發展的信心,也承載了人們對各種「夢想成真」的渴望。
張軍平直白地說:「目前很多核心技術問題沒有解決。」當被問及「『元宇宙』距離現實還有多遠」時,他話鋒一轉,說:「我想起網上一個關於區塊鏈的玩笑,說『目前區塊鏈的盈利,主要集中在區塊鏈的相關講座上』。」
⑺ 現在知名的元宇宙專家有誰
高澤龍,工信部賦能區塊鏈領軍人才,哈佛大學HCSSA區塊鏈與數字貨幣峰會受邀專家,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新媒體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電影家協會高新科技委員會理事,科技部中國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元宇宙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區塊鏈專委會副秘書長,中央黨校求索音像出版社新基建課程策劃,國網黨校區塊鏈講師。
中國最早一批元宇宙倡導者(5月7日媒體專訪中就講元宇宙),元宇宙在國內真正開始爆發是八月初。舉辦中國第一屆NFT與元宇宙高峰論壇,提出虛擬世界的三大理論。受邀在中國科幻大會演講推介原創的中國第一部元宇宙概念小說《元行者》。
科幻作家,曾經獲得過中國科普作家協會、騰訊科幻、世界華人科幻作家協會頒發的多個獎項。科技先鋒人物,知名科技作家,在互聯網、區塊鏈、元宇宙方面出版多部/篇圖書、論文,擁有多項軟著/專利,在多個研究院、機構等擔任顧問、理事或副院長等職。
⑻ 股市裡的元宇宙是什麼意思
維基網路對元宇宙的定義是,「元宇宙是集體的虛擬共享空間,包含所有的虛擬世界和互聯網,或許包含現實世界的衍生物,但不同於增強現實。元宇宙通常被用來描述未來互聯網的迭代概念,由持久的、共享的、三維的虛擬空間組成,並連接成一個可感知的虛擬宇宙」。
元宇宙是區塊鏈、人工智慧、5G、VR、AR、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邊緣計算等前沿數字技術的集成應用。
我們也可以給元宇宙下一個更簡單的定義:元宇宙就是下一代互聯網,也就是第三代互聯網。
在元宇宙時代,「萬物互聯」將逐步走向「萬物互信」,再到「萬物交易」和「萬物協作」。在這個過程中,交易不僅在人與人之間發生,人與機器、機器與機器之間的交易也會頻繁發生,到那個時候,產業必須整體升級,每個環節都必須實現完全的數字化。
因為理解,所以信仰;因為信仰,所以堅持;因為堅持,所以成就。與諸君共勉!
⑼ 當夢想反哺現實 元宇宙真能讓汽車行業乘風破浪
此外,智能座艙也是未來汽車的重點發展方向,元宇宙集科幻與智能為一體的色彩,與車企打造智能化的方向高度吻合。
所以,元宇宙概念與汽車領域還是有著很多的共同點,而一定結合得當,其確實可以給汽車行業帶來更多的機會,極大拓展目前的思維壁壘,提升想像空間,在虛擬和現實交互的時代,汽車行業將在虛擬和現實之間來回穿梭。
除了車輛本身外,未來在營銷、後市場等更多層面,元宇宙也可以帶來很多改變,當然這個還需要在未來更多探討,但對於元宇宙+汽車,我們無疑多了更多的期待。
⑽ 什麼是元宇宙元宇宙究竟是割韭菜專用詞還是真正的未來趨勢呢
元宇宙是可以和現實交互的虛擬世界,現階段的元宇宙是割韭菜,未來技術條件滿足後才可以真正實現。
現階段的元宇宙是不成熟的,在未來到來之前,也許很難描述出它真正的樣子。不難看出,對下一代互聯網的構想背後,是人們想要實現一個更平等的經濟社會模式的願望。人們猜測她也許是既得利益者的營銷敘事,又也許真的會是一套能是每個個體受益的新機制,目前確實割韭菜的成分比較大,技術還不夠普及,元宇宙還無法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