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克伯格元宇宙中文
① Facebook改名為Meta,新名字有什麼寓意嗎
最近,社交媒體Facebook宣布將會改名為Meta的消息使得不少用戶都很驚訝,有些用戶表示不解,已經使用了這么久的社交媒體說改名就改名了,一時之間還沒能適應過來,新的名字Meta跟之前的Facebook有什麼區別的,是不少用戶現在心中想要知道的疑惑。
② 元宇宙概念是什麼意思
元宇宙其實就是一個數字空間,一個平行於現實世界又獨立於現實世界的人造空間,由AR、 VR、3D等技術支持的虛擬現實的網路世界。
通俗來說就是基於現代科技設備構建一個與現實世界無二的虛擬世界,而我們則可以在其中生活、社交、工作等等,可以說是一個平行於現實世界的虛擬現實空間。
對於元宇宙最早的定義在1992年,美國著名科幻大師尼爾·斯蒂芬森在他的小說《雪崩》中是這樣描述元宇宙:
「戴上耳機和目鏡,找到連接終端,就能夠以虛擬分身的方式進入由計算機模擬、與真實世界平行的虛擬空間。」
③ meta為什麼叫元宇宙
因為Meta是是全球最出名的元宇宙公司,所以有人用Meta代指元宇宙。
2021年10月29日,互聯網巨頭Facebook正式更名為Meta,宣布全面進軍元宇宙,創始人扎克伯格描繪了一個沉浸式的互聯網,讓人置身於社交、工作、運動、學習、游戲的虛擬世界。扎克伯格相信元宇宙是移動互聯網的接替者,建造數字世界之間運轉的元宇宙網路。
隨著Facebook改名Meta,全力押注元宇宙以後,一度火爆的元宇宙概念目前熱度已然暫時消退,就連Meta自個的股價自年初以來也經歷了斷崖式下跌,還能不能和蘋果微軟等公司一同位列美股科技股第一集團都一度令人懷疑。但扎克伯格依然在努力為我們描繪元宇宙的藍圖。
元宇宙起源
「元宇宙」這個詞源於1992年出版的科幻小說《雪崩》,書中描繪了這樣一個場景「戴上耳機和目鏡,找到連接終端,就能夠以虛擬分身的方式進入由計算機模擬、與真實世界平行的虛擬空間。」這個虛擬空間名為「metaverse」,即元宇宙。
④ 扎克伯格的元宇宙初考,不及格!「元宇宙」到底是什麼
元宇宙這個詞最近大家應該都不陌生。2021年10月,馬克·扎克伯格宣布Facebook更名為Meta(元,元宇宙的元)。Meta(元)是一個形容詞,形容一個指向自己的物體。但很顯然它也是元宇宙的縮寫。
⑤ 元宇宙是什麼梗
指沉浸式的虛擬世界,英文Metaverse。這個虛擬世界由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等3D技術和互聯網組成。用戶可以在元宇宙中感受不一樣的人生,或是體驗與真實世界完全不同的世界。與現有網路游戲不同的是,元宇宙能給玩家帶來更真實的感受,讓玩家可以彷彿置身於虛擬世界當中,甚至可以做到無法區分真實與虛擬世界。元宇宙也被吹捧成了互聯網的終極形態。 電影《黑客帝國》和《頭號玩家》就是元宇宙概念。 元宇宙一詞最早出自美國科幻小說《雪崩》。小說中描繪了一個與現實世界平行的虛擬世界,元界(Metaverse)。
⑥ 你願活在虛擬世界嗎什麼意思
你願活在虛擬世界嗎什麼意思
你願活在虛擬世界嗎什麼意思,一些受科幻啟發的科技公司CEO說,不久的將來,我們都將在一個互動的虛擬現實世界中游盪,就像電影中的人物一樣,你願活在虛擬世界嗎什麼意思。
你願活在虛擬世界嗎什麼意思1
「元宇宙」堪稱當下「最靚的崽」,相關概念備受追捧,互聯網、游戲公司、投資公司、社交軟體等等的巨頭紛紛加入「元宇宙」賽道。
「元宇宙」到底是何方神聖?是一個新的前瞻性理念,抑或只是一個泡沫?
「元宇宙」,它是相對於現實世界平行的未來趨勢。大約講的是人類要跨過物理的世界,進入一個虛擬的世界;從虛擬世界的角度來說,我們現在要跨進去的,可能是一個新的不一樣的一個世界。簡單地說,它是互聯網的下一個階段,由增強現實的AR,虛擬現實的VR,三維技術3D,人工智慧AI等技術支持的虛擬現實的網路世界。
1981年,美國計算機教授弗諾·文奇在科幻小說《真名實姓》中,構思了一個可以通過腦機介面進入,並擁有感官體驗的虛擬世界。尼爾·斯蒂芬森在他的基礎上進行了升華,第一次提出了「元宇宙」的概念。
1992年,尼爾·史蒂芬森在他的小說《雪崩》中,描述了一個以虛擬的形象在三維空間與各種軟體進行交互的事情。直接創造了「虛擬實境」(Metaverse)這一概念,中文譯名「元宇宙」,所有現實世界中的人在宇宙中都有一個網路分身,中文譯為阿凡達,特指化作人形或獸形的神。沒錯,2009年,美國著名導演詹姆斯·卡梅隆的那部經典電影「阿凡達」,就是以它命名。
2018年,美國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的「頭號玩家」。電影里的綠洲就是一個元宇宙未來的虛擬世界。以及後來的黑客帝國里,人類呢,也是用邏輯介面在一個虛擬的世界裡頭暢游。
國內有個科幻小說《雲球》。它描述的也是一個類似的概念,人類為了研究地球和生物的演化,造了一個數字化的虛擬地球,雖然是數字的,它是完全按照真實的邏輯,最終進化出來的那個虛擬的形象,他是有真實的思想。外面觀察的人,可以通過介面直接把自己的意識,輸入到這個里頭去,變成活生生的,就是人體的人真正參與,再經過了十幾年的高速運轉和運行以後,它產生了人類社會,而且到了這個農業時代,就產生了一系列的故事。
從現實的角度來說,元宇宙的可能,更多的就是帶動所謂的VR,就是虛擬現實的這樣的一個技術的進步,真的要達到像雲球,雪崩,或者黑客帝國的樣子,能無縫地完全地參與到這樣一個虛擬世界去,那個估計還有很遠很遠的路。
目前的游戲圈尚未形成文明,最多也就是文化,游戲可以算是「元宇宙」的初級形態。 技術方面,兩者還有很大差距,哲學和意識形態方面才剛剛起步。未來宇宙可能會以游戲為入口,基於人工智慧,5G、6G、 VR、AR,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技術等深入整合數字化娛樂,社交網路,甚至社會經濟和商業活動發展為人類社交甚至社會體系。
目前的元宇宙第一股叫Roblox,它是個游戲平台,游戲玩家可以在游戲平台上進行創造和交互,他未來的使用環境呢,可能會超過這個,甚至呢,不排除就是說會把現實世界虛擬化衣服,你進入這個虛擬世界,與另外的現實世界產生交互,比如虛擬的商店,你進入這個虛擬的商店的時候,在現實的商店裡你能有感知,而且能時時的跟你交互,這都是有可能的。這個顯然不是一個應用,它代表著另一種生活的場景。
就像原來大家呢,沒有互聯網的'時候,大家不能想像出互聯網時代是什麼樣,但是今天你不能想像沒有互聯網是什麼樣子,像未來呢,有可能會進入另一個生存的空間,就是說互聯網已經是過去了,你可能更多的就是在虛擬世界,現實里的生活,你不能想像失去VR會是什麼樣子。嗯,這個好像跟前幾年說的,這個VR和AR技術差不多,或者說是我們說它是應該是一個在這個VR和AR基礎上的一個延伸,創造出了一個詞「宇宙」
你願活在虛擬世界嗎什麼意思2
科技巨頭們紛紛忙於建立「元宇宙」,它們都聲稱,元宇宙是互聯網的未來,用業界術語來說,元宇宙代表著互聯網的一個迭代,或者,互聯網的下一個版本。
元宇宙到底是什麼?如果你看過電影《頭號玩家》,大概對科技公司預言的互聯網下一個大事件有點感受。
電影主角在預告片中說:「人們來到OASIS(綠洲,電影里虛擬現實宇宙的稱呼)是為了他們能做的所有事情,但他們留下來是為了他們能成為的任何人。」一些受科幻啟發的科技公司CEO說,不久的將來,我們都將在一個互動的虛擬現實世界中游盪,就像電影中的人物一樣,游戲、冒險、購物,以及從事千百種有趣的行為。
你會問,那元宇宙與今天的虛擬現實有什麼不一樣?AR/VR技術被提出都已若干年,可是我們知道,笨重的頭盔仍然只能提供孤立的體驗,玩家很少有機會與擁有設備的其他人進行交叉游戲。相反,元宇宙將是一個巨大的公共網路空間,將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結合在一起,使化身(avatars)能夠從一個活動無縫跳到另一個活動。
「元宇宙」一詞是科幻作家尼爾·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在1992年的反烏托邦小說《雪崩》(Snow Crash)中創造的。在小說中,元宇宙指的是一個沉浸式的數字環境,人們在其中憑借化身展開互動。前綴「meta」意味著超越,「verse」指的是宇宙。科技公司借用這個詞來描述互聯網之後的東西,它可能依賴也可能不依賴VR眼鏡;作為一個集體共享之物,它由多個持續的、三維的虛擬空間組成,彼此鏈接為一個可感知的虛擬宇宙。
其實這聽起來很傻,有點像在90年代初談論萬維網,或者更像Web 2.0時期,人們一度熱衷開辟「第二人生」(Second Life)。但元宇宙不是靜態的網頁,也不是單純的虛擬世界,而似乎是要把觀者推入一個身臨其境的游戲般的世界。
元宇宙可能有一天會像《頭號玩家》中的華麗虛構的「綠洲」一樣,但在那之前,你可以求助於《堡壘之夜》和Roblox這樣的社交遊戲,VRChat和AltspaceVR這樣的虛擬現實社交媒體平台,以及Immersed和Horizon Workrooms這樣的虛擬工作環境,來體驗沉浸式的互聯元宇宙體驗。隨著這些孤立的空間的融合和越來越多的互操作性,或許一個真正的單一的元宇宙將會出現,一如我們的物理宇宙,也是單一的各種空間相連的世界集合體一樣。
Roblox對元宇宙的願景是創建一個沉浸式共同體驗的平台,人們可以在數以百萬計的3D體驗中聚集在一起,學習、工作、游戲、創造和社交。換言之,你可以在不同的3D空間中自由穿梭,從事現實生活當中你可以想像到的種種活動。
2021年7月,信誓旦旦地要把Facebook變成一家元宇宙公司的扎克伯格,是這樣看待元宇宙的:「元宇宙是一個跨越許多公司、跨越整個行業的願景。你可以把它看作移動互聯網的繼承者……它是具身的互聯網(embodied internet),因為你不僅僅是瀏覽內容,而是身在其中。你感覺到與其他人在一起,出現在其他地方,產生你不可能在2D應用程序或網頁上擁有的體驗……我認為很多人想到元宇宙時,他們想到的只是虛擬現實——這將是其中的一個重要部分,但元宇宙並不僅僅是虛擬現實。它將可以在所有不同的計算平台上進行訪問;VR和AR,還有PC,以及移動設備和游戲機……」
10月29日,Facebook更正式宣布更名為「meta」,大有把偌大的元宇宙納入囊中的意味。
⑦ 扎克伯格給女兒的科學啟蒙課,千媽挖到中文版,趕緊來分享給你們
大家好,我是千媽。
前幾天連開兩場科普雜志精選場,差點累癱,但大家的熱情又讓我覺得提前花時間做篩選還是很值得,給你們看看我的動力源~
這周末稍稍鬆了口氣,趕緊陪陪孩子,和千尋一起重溫了《扎克伯格給女兒的科學啟蒙課》。
她真的是好愛這部片啊,每次看完都要興奮地跟我叨半天:
「媽媽你知道嗎,我們和蘋果有個共同點。」
「What?」
「我們和蘋果都是原子構成的!」
「媽媽你知道原子一家都有誰嗎?」
「額......誰啊?」
「質子、中子和電子!質子和中子就像爸爸媽媽,他們的家叫核,電子就是他們的調皮寶寶,圍著核轉啊轉~」
聊完感覺家裡又多了個 科技 宅。
然後我就靈光一現, 這么好的片,咋忘了分享給大家呢?正好很多寶媽訂了科普雜志,有雜志有視頻,孩子的科學啟蒙顯然更輕松愉悅嘛~
何況千媽找的還是 中文暢看版 ,非常適合中國寶寶,配音我自己覺得蠻好的,醇厚又帶點活潑的男中音,不像很多原版動畫一加中文配音就掛。
為了滿足部分小牛娃的需求,我把 純享英文版 也一並帶來了,片中高頻單詞都有具象呈現,孩子學科學的同時還能享受到原汁原味的英語啟蒙、積累到很多科學詞彙。
中英文版,今天都無保留分享給大家!
和扎克伯格的孩子擁有同款啟蒙老師
看正片前,咱們還是先來了解下它的起源~
不知道你們記不記得之前很火的《寶寶的量子物理學》繪本?
2016年,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給未滿月的女兒讀了第一本繪本書——《寶寶的量子物理學》,並力薦為「年度好書」。中國版也擁有史上最強大的雙院士推薦陣容,這本科學啟蒙讀物就以燎原之殲鍵勢迅速火爆全球。
當時有人問小扎:
「給不滿一歲的娃讀量子物理學會不會早了點?」
小扎的回答是:
「我希望從小培養她的好奇心。世界上很多知識不是顯而易見的。希望她能通過科學啟蒙教育,培養 探索 世界的能力。」
小扎這個回答我還是蠻認同的。
之前在 《從UP主「何同學」,聊聊未來10年最吃香的本領,你的孩子准備好了嗎?》 里千媽也給大家分享過喬布斯的故事,那句著名的「常保飢渴求知,常存虛懷若愚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就來自他年少時看過一本名叫《The Last Whole Earth Catalog》的刊物。
很多時候,早年埋下的種子或許會給一個人帶來一生的改變,作為父母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給孩子提供一個可能性呢?
孩子不見得看了就懂,但這份懵懂的感知會存於她心,待條件適宜便會鋒皮開出花來。
而且,我陪千尋看了《扎克伯格給女兒的科學啟蒙課》後,更加覺得, 「孩子懂不懂」和傳遞知識的人真是太有關系了! 聽不懂,很可能不是知識出了問題,而是講的人不夠深入淺出。
這部片的作者就是《寶寶的量子物理學》的作者:著名物理學家Chris Ferrie(克里斯·費里)博士,他也是扎克伯格女兒的科學啟蒙老師。
克里斯博士給孩子分享知識的方式超級生動有趣,絕對讓你大開眼界。
就拿這部片來說吧,一共52集,一集10分鍾左右。每集克里斯都會通過淺顯易懂的語言、好玩的卡通設置和故事對話等方式講給孩子們聽,牢牢抓住孩子注意力。
接下來,千媽就帶大家親眼見證下,在這部片里,克里斯博士是如銀改差何做到 「讓孩子愛聽、聽懂」科學知識滴~:)
從真實生活入手孩子分分鍾被吸引
克里斯博士為孩子們量身設計的科學啟蒙學習順序,包含了原子、能量、光、物質、力、運動、電、磁性、廣義相對論等等。
這些都是《扎克伯格給女兒的科學啟蒙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過這部片的靈魂可不是這些抽象的科學知識,而是克里斯博士講知識的獨特方式。
身為四個寶寶的爸爸,克里斯博士十分了解孩子學習的特點,他總是用真實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打比方,讓孩子感興趣的同時輕松Get到科學知識。
你看每集名字就能感受到:
講原子,是從飛機、毛毛蟲和我的共同點開啟;講顏色的混合規律,是從果汁榨汁的現象開啟。
都是常見的生活現象入手,讓抽象晦澀的知識回歸於生活,孩子就能真真切切感受到科學的趣味和神奇!
我用《飛機、毛毛蟲和我,都是由原子組成的》這集來舉例~
小朋友,你們是不是每天在生活中都能看見很多東西?比如蘋果、奶瓶,還有這顆大球,還有愛我們的爸爸媽媽~
你知道他們都是由同樣的東西組成的嗎?克里斯博士將為你揭開一個神奇的物理世界!
拿起我們熟悉的放大鏡,開始觀察剛剛提到的生活中的事物吧。用放大鏡我們可以看到蝴蝶身上長滿美麗的花紋,還可以看到漂亮的小花小草。
在克里斯博士的實驗室里,你還能看到一種更神奇的放大鏡,就是顯微鏡。用它可以看到更細小的東西,比如水滴中或者你手上的細菌。
由孩子熟悉的現象,很自然就引出了一個精闢的物理概念:
「通過這些我們發現,大東西其實都是由小東西組成滴,小東西是組成大東西的基本材料。」
為了讓孩子們深刻理解概念,克里斯博士再次用生活中的事物舉例,比如我們用小積木搭出大城堡,工人叔叔用磚頭蓋起了大樓等等~
實際上如果你繼續向這些小東西的內部觀察,你會發現他們是由肉眼看不見的更微小的東西組成的。那麼問題來了:
我們能看到多小呢?我們肉眼能看到最小的東西又是什麼呢?
講到這里孩子就超級好奇了,GoGo!往前 探索 吧~
我們用顯微鏡向更小的地方發掘,就會發現原子的存在。不僅是蘋果,毛毛蟲、飛機、輪船和我,都是由原子構成的。
此處克里斯博士不忘給孩子們滿滿的信心:
記住這點,你就開始成為小小量子物理學家啦!
幽默的互動問答觸發孩子去思考
當孩子萌生好奇,也吸收到一些科學概念後,又該幹嘛呢?當然是思考啦!
和傳統教科書不同,這部片顛覆了物理的學習方式,不是大篇大篇講定理,套公式,而是用幽默的互動問答形式,觸發孩子去思考。
片中負責提問的是可愛小考拉萌萌,負責回答問題的就是克里斯博士。
還是《飛機、毛毛蟲和我,都是由原子組成的》這集,咱們繼續往下看~
考拉萌萌有疑問了:
「你是說我、熊貓和寶寶,還有我們愛吃的桉樹葉,還有寶寶們愛吃的巧克力,難道都是由原子組成的嗎?」
「是的,萌萌。」
「那原子就是最小的東西嗎,原子又是由什麼東西組成的呢?」
「好問題!小朋友你們也想知道原子是什麼構成的嗎,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跟著萌萌開動腦筋去思考的孩子,順著就走進了原子的結構里。:)
在講原子結構時,克里斯博士也沒有使用晦澀的學術語言,而是用了「爸爸媽媽和我」來比喻,形象生動,一點不枯燥。
原子裡面住著一家人,分別是「質子、中子和電子。」質子和中子就像爸爸媽媽,它們組成的家庭叫核。
電子呢就像調皮的寶寶們,圍著這個核在外面轉啊轉。
是不是很好懂?
現在,你就可以給爸爸媽媽當老師啦!
好玩的親子小 游戲
讓孩子在互動中成長
你以為這樣就結束了嗎?沒有哦。
每一集, 克里斯博士都為你和孩子准備了好玩的「主題親子小 游戲 」,幫助孩子在互動中成長,高質量陪伴由此開啟!
比如做完這個 游戲 ,我們就能體會到原子的能量。
小朋友,你們喜歡爬樓梯嗎?
我們上下樓要一節台階一節台階地走,上樓是一種向上的運動,下樓是一種向下的運動,我們可以在爸爸媽媽的看護下,自己爬一段樓梯看看。
先走上去,然後再走下來。
哪一個動作需要更多能量,花的力氣更大呢?
如果你已經會跳了,還可以試著跳一跳,做這個動作時有什麼感覺,聽到了什麼嗎?能分辨出「上樓和下樓」有什麼區別嗎,你認為哪種運動需要的能量更多呢?現在,把你的感受告訴爸爸媽媽吧!
你想知道為什麼會出現這些感受嗎?
留下謎底,下次揭曉:
我們身體的這些能量是從哪裡來的~
下節課克里斯博士將會為你揭曉 游戲 中的物理道理。
每次看到這里千尋都意猶未盡,超級想看下一集。
這時候我就會趁機給她提些學習上的小要求,想偷懶的媽媽也不妨試試看~
EASTWEST
千媽呈現的只是冰山一角,更多好看滴視頻大家自行enjoy吧~
小扎宣布Facebook改名了,新名字Meta取自單詞Metaverse,意為元宇宙。
Facebook Connect大會中,小扎詳細描述了他所期望的「元宇宙世界」,我看了視頻介紹,相當震撼。
「這是一個身臨其境的互聯網,你並不是僅僅
使用或看著它,而是身在其中。」
「你的電視,工作電腦、手機、棋盤 游戲 等等,
都不再是工廠里組裝的實物,而是由
世界各地的創造者設計的全息圖。」
「在這樣的未來,你可以通過全息圖立刻傳送到
辦公室,不需要通勤。」
看著這些設計,不管它們是不是可以即時實現,我都有種時代迫近的感覺。
「 科技 +創意」的未來已經越來越近,我們的孩子准備好了嗎?
不說咯,繼續陪娃看科普雜志去~
千媽分享過的科普系好片:
《天哪!這部孩子搶著看、美得不像話的科普動畫,居然沒人推薦過》
《哇!這部BBC科普大片,特效、劇情、知識量都滿分,娃一秒就入迷》
《全球首部諾貝爾獎科普動畫!看過的孩子都愛上了科學》
《直接帶娃進工廠 探索 ,BBC這部神級科普紀錄片,居然被我挖到了免費資源!》
《日本NHK教育頻道拍了部能讓孩子變聰明的神作,超五星推薦!》
⑧ 什麼是元宇宙服裝主題
什麼是元宇宙?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元宇宙是通過數字化形態承載的平行宇宙,通過虛擬增強的物理現實,呈現收斂性和物理持久性特徵的,基於未來互聯網,具有鏈接感知和共享特徵的3D虛擬空間。
元宇宙一詞,誕生於1992年的科幻小說《雪崩》,小說描繪了一個龐大的虛擬現實世界,在這里,人們用數字化身來控制,並相互競爭以提高自己的地位,到現在看來,描述的還是超前的未來世界。通過對元宇宙構思和概念的「考古」,可以從時空性、真實性、獨立性、連接性四個方模輪面去交叉定義元宇宙。
1、時空性:從時空性來看,元宇宙是一個空間維度上虛擬而時間維度上真實的數字世界。
2、真實性:從真實性來看,元宇宙中既有現實世界的數字化復制物,也有虛擬世界的創造物。
3、獨立性:從獨立性來看,元宇宙是一個與外部真實世界既緊密相連,又高度獨立的平行空間。
4、連接性:從連接性來看,元宇宙是一個把網路、硬體終端和用戶囊括進來的一個永續的、廣覆蓋的虛擬現實系統。
10月13日,全國第一家元宇宙協會機構——中國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元宇宙工作委員會在京成立。據元宇宙工作委員會秘書長吳高斌介紹,元宇宙工作委員會由「產學研用金服」等近70家機構發起,得到了包括文化、智慧、鄉村振興、智能製造、VR、人工智慧等十幾個領域的機構與協會的大力支持。
拓展:
有哪些公司在應用元宇宙?
1、微軟:2021年5月,微軟CEO表示,微軟致力於搭建「企業元宇宙」,並在7月份的MicrosoftInspire演講中明確提出「企業元宇宙」的概念,即通過構建資產、產品的數字模型,形成跨越人、地方、事物及其互動的復雜環境,實現物聯網、混合現實的整合,並以此提高在專業軟體市場的主導地位。
2、Facebook:Facebook的創始人兼CEO扎克伯格在7月份的收益電話會議上表示,該公司的長期願景是建立一個「元宇宙」與此同時,Facebook或是最高調進軍元宇宙的巨頭,其創始人扎克伯格直接表示,未來幾年,會從社交媒體公司轉為一家元宇宙公司,公司將有約20%的員工在AR/VR事業部。
3、亞馬遜:自2018年以來,亞馬遜一直在神秘地開發"全新的VR購物體驗",試圖藉助Metaverse搭建虛擬的購物空間,使購物者可以與數字產品進行互動。
4、迪士尼:迪士尼首席技術官表示,搭建"主題公園Metaverse"將成為迪士尼主題樂園的下一步發展圖景。隨著技術發展,未來的主題公園可以不再受到物理世界的限制。自從2016年以來,迪士尼一直在探索通過360度視頻服務提供VR騎行。
5、Nvidia:2021年8月11日,Nvidia宣布了NvidiaOmniverse計劃,建立全球首個虛擬合作和模擬平台,將於Blender和Adobe進行旦純信新的整合,開放給數百萬人使用。Nvidia首席執行官表示,元宇宙即將到來,NvidiaOmniverse通過使元宇宙的願景成為現實來連接世界,建立一個從個人到大型企業、每褲慧個人都可以與他人合作的革命性的虛擬世界的平台。
今天的分享就是這些,希望能幫助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