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主力合約是怎麼形成的
㈠ 怎麼確定期貨主力合約
在行情軟體里,報價畫面里查看持倉量最大的月份的合約就是主力合約。
只要持倉量就行了。不用參考什麼成交量。
他們都是胡說!信我的絕對沒錯,不會讓你吃虧的。
㈡ 期貨的主力合約怎麼看的
「主力合約」的意思是當月期中持倉量和成交量最大的合約。約定束成是如此,實際上移倉的時候,常常會有兩個合約的成交都較大。而且這兩個合約有時候還會「輪漲」或者「輪跌」,我常常利用這一點,在不同合約上進行交易。此外,也可以進行跨月套利。人們在主力合約上交易的原因是主力合約成交量大,容易成交,波動也大,容易獲利。而且主力合約常常離當月還有好幾個月的時間,可以做長線,也可以做短線。所以有主力合約和非主力合約之分。
「主力合約」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移動。如過一個交割月後,主力合約就會推移到下一個月期的合約上。我們操作上也會相應移倉。換到新的主力合約上去操作。所以主力合約不是指哪一個合約,而是應該理解為:「最活躍的那個合約」。
為了記錄歷史價格,不同的行情軟體採用不同的編制方法。最有代表性的是「連續」和「指數」兩種。如博易大師中的「滬銅連三」和「滬銅連四」指的就是將從當月算起第三個月的價格和第四個月的價格,如「滬銅連三」的價格就是現在的1101合約的價格,而「滬銅連四」則是現在的1102的價格。隨著時間的推移,後面的「滬銅連三」和「滬銅連四」會變成1102和1103,依次類推。這樣,查看「滬銅連三」的K線,就發現它的成交量一直較大,因為常常銅的主力合約就是從現貨月合約往下數三個月的那個合約。這樣就實現了「記錄主力合約歷史價格」的目標。為投資者分析歷史行情提供了數據。
另一種是指數編製法,如文華財經,就是將各合約的價格,以成交量為權數進行加權平均計算出來的價格,這種方法也是記錄歷史價格的一種方式。筆者個人的經驗,這種方式更科學一些,我有一個交易規則就是:分析用指數,交易看主力。即分析走勢上,看指數,操作上,在主力上建倉、設置止損等。
㈢ 期貨主力和次主力怎麼是非交易呢
期貨市場中,交易的合約分為主力合約和次主力合約。主力合約是指當前最活躍、成交量最大的合約,次主力合約則是指未來將會成為主力合約的局汪合約。通常情況下,主力合約的月份是最近的交陵培割月份,次主力合約的月份一般在主力合約後的一個或多個月,但是具體情況取決於合約的品種和交易所規定。
主力合約和次主力合約通常會同時存在,但是在某些情況下,交易所會關閉一些合約的交易。這種情況下,主力合約和次主力合約都可能變成非交易狀態。此時,投資者無法買賣該合約,桐汪仔但是合約仍然存在,並且在交割月份後仍然可能交割,因此需要注意合約的交易狀態。
㈣ 商品期貨的合約和主力合約是怎樣劃分的
成交量和持倉量第一的就是主力合約,期貨合約是有交割月份的。
主力合約不是不變的,會隨著時間向前推移,主力合約的月份也要向前推移,就是裡面的投機力量在轉換合約。
商品期貨合約對進行實物交割的月份作了規定,一般規定幾個交割月份,由交易者自行選擇。
例如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為小麥期貨合約規定的交割月份就有7月、9月、12月,以及下一年的3月和5月,交易者可自行選擇交易月份進行交易。
如果交易者買進7月份的合約,要麼7月前平倉了結交易,要麼7月份進行實物交割。
(4)雙主力合約是怎麼形成的擴展閱讀:
期貨合約影響因素:
期貨市場交易的是標准化合約,期貨品種的創新以標准化合約為載體,期貨品種創新必須通過成功的合約設計才能得以實現。
品種創新的過程是選擇創新商品與合約設計的過程。期貨合約在很大程度上繼承了其原生商品的相關特徵,即「商品特徵」,商品特徵主要從相關商品的自然屬性及其現貨市場,來解釋影響該種商品期貨交易成功的各種因素。
這些因素主要來自商品的現貨市場;同時期貨合約也會受合約設計本身各種因素的影響,即「合約特徵」,合約特徵則是從期貨交易的基本原理來分析期貨合約成功的影響因素。
這些因素主要來自於期貨交易過程的合約及制度設計。商品特徵與合約特徵共同給出了影響期貨合約成功因素的完整描述。
㈤ 股市裡面的平倉合約主力合約這個合約是什麼意思啊!
你好,平倉合約就是指股票期貨投資人買進或是售出和它所持有的期權合約的種類、總數及交收月一致但交易方位反過來的期權合約,以了斷股指期貨交易的手段。
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㈥ 期貨主力合約有幾種,每種多少錢一手保證金是多少,浮動一個點��
國內期貨市場每個品種有一個主力和約。
目前,上海 12個 ;大連15個;鄭州16個;中金 2個
換月過渡時,短期會出現雙主力和約。---看那個和約持倉持續變大,就成為新主力和約。個別和約會輪流做幾天主力。但最終會轉向遠月和約。
保證金分兩部分:交易所收的是固定的,期貨公司在此基礎上加1-3個點不等。一般多數和約在3000--6000之間;最小的是玉米1000多;最大的是期指10萬多(都是根據和約價格乘以比率變化著);你隨便找個期貨公司官網,下個博羿大師。申請個模擬盤。如果用你的模擬資金,看能開多少手倉,每手多少錢就一目瞭然了。期貨公司間差別不大。
浮動1個點: 一般1跳分1個點 2 個點 5個點三種 ; 小合約1個點10塊 期指300 。。。
你最好對照交易軟體查。但只查這些沒有意義。
初學者應該關心的是如何用3-5年形成自己的交易系統。
忠告:1。沒形成有效的交易系統之前不建議實盤。
2。模擬未連續2年以上,年均正收益之前。不建議實盤。
3。95%的新加入的投資或投機者,基本在5年內徹底失敗。能遠離期貨最好。
㈦ 商品期貨主力合約是怎麼形成的
我個人覺得主力合約的挑選是主要受產品的生產周期影響。
每個品種都有它自身的周期。威廉江恩在他的書中也寫過,像大豆,它的周期大概是4個月。大多農產品的周期都比較長,因為生長需要時間。國內大豆從種植到收割要140天左右,加上上市,一個周期也將近5個月。美國大豆生長周期是100天左右,加上收割上市,就將近4個月了。而金屬就沒有這些講究,機器一開動,就能出貨。
還有一點,市場的心理預期也會對主力合約的選擇造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