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位合約怎麼炒
❶ 合約交易怎麼玩賺錢
合約交易如果在玩兒賺錢的時候就會產生很多的交易合約,這些合約你必須要遵守才能賺錢。
❷ 合約交易怎麼玩新手入門
資數字貨幣,一方面可以通過法幣購入數字貨幣,享受價格上漲的收益;也可以通過做合約,「做空」、「做多」享受雙向收益。下面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做合約交易。虛擬合約是合約交易的買賣對象,是由合約交易所統一制定的,規定了某一特定的時間交割一定數量商品的標准化合約。在合約交易過程中,交易的雙方將獲得各自的權利和義務。
合約怎樣交易
一、交割合約
1、用戶根據對BTC價格趨勢的判斷決定多空方向,並根據時間長短選擇合約類型。目前OKEX提供三種合約類型,分別是:當周、次周、季度。
2、用戶選擇合適的價格與數量成交。
用戶購買合約時,需要合約賬戶中有相應的保證金,用戶才能進行委託操作。
3、保證金
在建立合約交易賬戶時,用戶需要選擇保證金模式,不同的保證金模式的交易保證金計算方法和風控制度不同。在無持倉無掛單時,即所有合約的保證金為0時,用戶可以更改保證金模式。
採用全倉保證金模式時,賬戶內所有倉位持倉的風險和收益將合並計算。
4、成交後,則用戶持有對應多空方向的倉位。
持有相應的倉位之後,用戶的賬戶權益將根據最新成交價增加或減少。
5.持倉
成交後,則用戶持有對應多空方向的倉位。
6. 調整倉位
用戶也可以根據市場行情,隨時調整倉位,通過平倉鎖定收益或止損,或繼續開倉追增收益。
7、交割
在交割日時,對未平倉的合約按交割價格進行交割平倉。所有平倉產生的收益將匯總至用戶合約賬戶的「已實現盈虧」項。
交割完後,系統將穿倉用戶損失在所有該合約凈盈利的賬戶中按比例扣除。
8、清算
清算完後,所有已實現盈虧將匯總至賬戶余額。
9、結束
該合約結束,交易所發布新合約。
以上就是做交割合約的過程。當然,你是可以終止合約,不過資金需要等合約結束後才能轉出。
❸ 合約交易技巧
盡量選擇期限長一點的合約,不然有可能行情還沒來就已經到期了,即使再開新倉,要麼容易造成沉沒成本,要麼買入持有成本被抬高。備好充足的保證金。在合約的有效期內也可以高拋低吸,盈利時適當平一點持倉量,虧損幅度比較大了再補回去,這樣既可以降低成本又可以提高保證金比例,而且是在現有的資金下。在保證金充足的前提下,倉位又適中時,只要看好的方向沒變,合約又還在有效期內最好的辦法是,任他漲跌起落——躺下裝死。
拓展資料:
2013年6月,796交易所在比特幣業內率先開發出了比特幣周交割標准期貨—T+0雙向交易虛擬商品作押易貨合約(合約交易)。合約交易的出現結束了此前比特幣不能做空的歷史,開啟了比特幣衍生品市場發展繁榮的序幕。
BraveNewCoin價格指數
BraveNewCoin('BNC')7x24無間斷地採集全球全球主流加密幣交易所的數據,對每種加密幣的BNC價格指數(BraveNewCoinPriceIndex,'BPI')分別進行計算,得出所有交易所的最新加權平均價。該平均價是加密幣相對美元的名義匯率(即:按美元計價)。
加權平均價
許多交易所使用多種貨幣進行交易。BNC對每個加密幣市場不同的貨幣的數據進行單獨採集,在每個數據收集周期內,計算出每個市場的加權平均價。例如,以人民幣交易的比特幣(BTC-CNY),其市場加權平均價(MWA)是所有開設這一貨幣對的交易所的加權均價,用每一個開設這一貨幣對的交易所過去24小時的成交量進行加權而得出,然後再是換算成美元。
數據收集
加密幣交易所提供其交易所的當前數據。BNC進行收集。每個收集周期為5分鍾,所收集的數據包括每種加密幣的最新成交價以及過去24小時的交易額。如果交易所能提供的話,BNC還將收集每個貨幣對的最新買價和賣價。如果某交易所某段時間內的數據無法獲得,BNC將對此進行報告。BNC將收集新開設交易所的數據。796編者註:只要數據真實,不會歧視規模較小的交易所的數據。
剛開始接觸合約可能會覺得它很復雜。其實只要花上幾分鍾時間,了解幾個基本的知識點,就能了解合約是怎麼運作的。很多交易者接觸合約後,反而覺得合約比現貨更容易操作。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合約的基本知識。
基本概念-簡單就是美
跳:合約的價格會上下變動。變動的最小單位我們稱之為「跳」。這跟樓梯上的台階很像。台階是樓梯的最小變動單位一樣,而「跳」是合約的最小變動單位。
了。
❹ 炒外匯倉位怎麼控制
外匯交易倉位的控制可以分為三步,即頭寸的控制、加倉和減倉的控制和平倉時機的控制。如果投資人能夠掌握了這三種操作手法的話,就能夠在外匯市場上屹立不倒了。
永沃財富提醒您,投資有風險,入市交易需謹慎。
第一,頭寸的控制
外匯交易的時候,建立頭寸就投資人最先要做的事情。倉位的控制也就是從建立頭寸的時候開始的。
頭寸的控制簡單的說,可以說是開倉時,倉位的大小。通常情況下,投資人在建立頭寸的時候,頭寸倉位的大小不能夠超過自己總資金的20%。舉例來說,投資人如果賬戶中總共有1000美元的資金的話,那麼建立頭寸的時候,倉位的大小不能超過200美元。否則的話,投資人發生爆倉的幾率就會很大。
第二,加倉和減倉
加倉和減倉是投資人追加盈利或者是最主要的方法。投資人想要進行加倉或者是減倉的話,需要遵守嚴格最基本的原則,就是原先的倉位已經獲取盈利了。如果投資人在虧損的狀態下盲目進行加倉的話,最後只會讓自己越虧越多。
加倉和減倉的時候,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金字塔型加減倉方法。所謂金字塔型加減倉的方法就是指在加減倉位的時候,按照金字塔型由多到少進行加減倉。每次加倉的倉位都比上次加倉時倉位要少,減倉也是如此。
第三,平倉實際的控制
平倉時機的選擇是投資人獲利多少決定條件之一。過早的平倉在會讓自己拜拜損失很多應該賺到的錢,而平倉的時機太晚的話,只會讓自己的獲利回吐。
❺ 交易所合約怎麼做
合約交易是對比特幣萊特幣期貨合約交易的統稱。
合約的基本知識:
跳:合約的價格會上下變動。變動的最小單位我們稱之為「跳」。這跟樓梯上的台階很像。台階是樓梯的最小變動單位一樣,而「跳」是合約的最小變動單位。
最小跳幅:合約價格上下變動的最小數值,也就是每一個「跳」的大小。你可以把它想像成樓梯台階的高度。比特幣和萊特幣合約的最小跳幅都是0.01美金,也就是說價格每變化一次至少是0.01美金。對商品易貨者來說,跳幅的美金符號或其他任何符號都毫無意義。就像爬樓梯時,你只會關心台階的數量,而不會關心每個台階的高度。更何況,每個合約的最小跳幅都預先設定好了,市場參與者不能夠改變它,所以沒人會關心它。只有在選擇交易市場時,最小跳幅才值得研究。一旦交易開始,就不用管它了。
最小跳值:合約價格每變化一個「跳」給交易者帶來的總利潤或總損失。在比特幣合約中,跳值的代表單位是比特幣;萊特幣合約中,跳值的單位是萊特幣。與最小跳幅不同的是,最小跳值的大小是交易者可以改變的,因此要重視最小跳值。交易者通過建倉來開始交易。倉位建立後,合約價格每上漲或下跌一個跳,交易者都將從中獲利或虧損。交易者可以通過改變倉位大小(持倉量)來調整最小跳值。建立更大的加密幣(比特幣或者萊特幣)倉位意味著更大的最小跳值。倉位一旦建立,則無論當前美元價格怎麼變動,最小跳值都是固定的。此時交易者可以簡單地通過計算跳的數量,來計算出現有倉位的當前利潤或損失。計算公式:利潤/損失(盈虧)=最小跳值x倉位中跳的變動數量。例如:最新價格離倉位價格3.21USD了,因為最小跳幅是0.01USD,所以倉位中條的變動數量=3.21/0.01=321跳。盈虧=最小跳值x321。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應答時間:2021-12-29,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❻ 合約交易怎麼玩
合約交易方法為如高位買入比特幣現貨的時候,可以開一部分的合約空單,這樣就會出現兩種情況:如果現貨跌了,雖然金本位虧損,但合約杠桿放大了收益,兩兩相抵也不算虧;如果現貨漲了,雖然合約爆倉,但是金本位賺錢了,何況合約本身就是以小博大,總體來說也還是不虧。合約交易需謹慎,對於新手來說風險和難度太大。
合約交易的規則
一、交易時間
合約交易是7*24小時交易,只有在每周五16:00(UTC+8)結算或交割期間會中斷交易。合約在交割前最後10分鍾,只能平倉,不能開倉。
二、交易類型
1、交易類型分為兩類,開倉和平倉。開倉和平倉,又分買入和賣出兩個方向。
2、買入開多(看漲)是指當用戶對指數看多、看漲時,新買入一定數量的某種合約。進行「買入開多」操作,撮合成功後將增加多頭倉位。
3、賣出平多(多單平倉)是指用戶對未來指數行情不再看漲而補回的賣出合約,與當前持有的買入合約對沖抵消退出市場。進行「賣出平多」操作,撮合成功後將減少多頭倉位。
4、賣出開空(看跌)是指當用戶對指數看空、看跌時,新賣出一定數量的某種合約。進行「賣出開空」操作,撮合成功後將增加空頭倉位。
5、買入平空(空單平倉)是指用戶對未來指數行情不再看跌而補回的買入合約,與當前持有的賣出合約對沖抵消退出市場。進行「買入平空」操作,撮合成功後將減少空頭倉位。
三、下單方式
1、限價委託:用戶需要自己指定下單的價格和數量。開倉和平倉都可以使用限價委託。
2、對手價下單:用戶如果選擇對手價下單,則用戶只能輸入下單數量,不能再輸入下單價格。系統會在接收到此委託的一瞬間,讀取當前最新的對手價格(如用戶買入,則對手價為賣1價格;若為賣出,則對手價為買1價格),下達一個此對手價的限價委託。
四、倉位
用戶開倉成交後,即擁有了倉位,同種合約同一方向上的倉位會合並。在一個合約賬戶中,最多隻能有6個倉位,即當周合約多倉、當周合約空倉、次周合約多倉、次周合約空倉、季度合約多倉、季度合約空倉。
五、下單限制
1、平台對單個用戶某個周期合約的持倉數量、單筆開倉/平倉的下單數量會做出限制,防止用戶操縱市場。
2、當用戶的持倉數量或委託數量過大,平台認為可能對系統和其他用戶產生嚴重風險時,平台有權要求用戶採用包括但不限於撤單,平倉等風控措施。平台有權採用包括但不限於限制總倉位數量,限制總委託數量,限制開倉,撤單,強行平倉等措施進行風險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