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幣圈知識 » 元宇宙佛學

元宇宙佛學

發布時間: 2023-05-24 06:21:22

❶ 一元宇宙理論和佛教的理論一樣嗎那些地方不一樣]

答:我認為絕非一樣,根本就是兩種不同東西。
1.就現在哲學所學,一元論只有唯物論和唯心論,即分別認為宇宙是先有物質和先有精神,我想你說的「一元宇宙論」可能有這個意思。而佛教是不談或者說是不研究世界本源問題的,因為釋迦牟尼佛早已說過,要追求宇宙形成的第一因是不可能的。在這個層面上,二者根本就沒有可比性,佛法再怎麼理論,它也不等同於哲學思辨。佛法需要真修實證,而哲學只是觀察和思辨;佛法和哲學所追求的東西也完全不同。(佛法不是哲學。)
2.如果你說的「一元宇宙論」是類似道家(不是道教)的「道」,或是印度教的「梵」,亦或是西方所謂的「唯一真神」的話,我覺著二者也沒有比較的餘地(當然,佛教也遠非宗教)。佛教所說的真如(又叫佛性、法性、法界、真心、如來藏……),是人們斷掉妄心,能所雙亡(主觀與客觀的消除,即內心沒有分別和對立的妄想雜念),轉第八阿賴耶識為如來藏識時所顯現的一種境界,即佛性地顯現。此境界本不能用言語表示,即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但為了眾生能夠有所了解,佛陀住世時,還是邊立邊破,邊破邊立的給大家講解。至於「梵」和「真神」這些,確實是主觀唯心,或者是將宇宙化抽象為具體了。在佛教中,連「一」都是要破的,正所謂「不一亦不異」,因為有「一」,就會同時有「不一」,這就又產生了分別與對立,這是與佛性不符的,佛法是講圓融完滿的,是沒有「對立」乃至「不對立」的概念的,所以佛教中也常說「不二」,這樣把所有對立和分別都否定掉了。如「一」和「不一」就是「二」,「不二」就把二者都加以否定了,其他的同理可證。至於你說的「一元宇宙理論」,不管是個什麼理論,都肯定脫離不出「一元論」,而這就與佛教思想相矛盾了,所以二者肯定不同。
這是我對你的問題的理解,因為不太清楚你所說的「一元宇宙理論」,只能理解這些。
至於說「是一樣,都是主觀唯心論」的那位大哥,請你先認真的學習一下佛法再做結論。就佛家的法相唯識學而言,就根本不是什麼唯物論和唯心論所能包含和涉及的,完全可以單提出來與之鼎足三分。而佛家的「心」也遠非唯心主義所謂的「心」,這點認真學佛法的人都應了解,所以佛家的禪宗(心宗)理論亦可單提出來成為一家體系,但它又與唯識學殊途同歸。還有佛家的中觀思想也是單獨一體,而與前兩者殊途同歸。如果你是把釋迦牟尼佛當成造物主一類的,把佛教等同於一般世俗宗教,而說佛教是主觀唯心主義,那你可就犯常識性錯誤了。釋迦牟尼佛是歷史上的真實人物,不是神仙,更不是造物主,他是信仰他、學佛人的大導師!
總之,在現代,抱著西方人的那套思路走下去,是不會取得重大哲學成就的。近現代的許多哲學思想以無法用唯物論和唯心論完全解釋。

❷ 物理學與哲學哪門學科更有能力解決世界的本質問題

假設你所說的「世界」是我們這個精神和物質並存的二元宇宙。那麼:

一、物質世界
物理學與哲學不在一個平台上,
哲學是定性的思辯工具,數學是定量的思維工具。
哲學和數學都是物理學的工具。
哲學在物理學的思維中起到定性分析、歸納的作用;
數學在物理學的推演中即可定性分析、歸納,又可定量推導。
物理學是解釋宇宙中物質世界的最高學科。
所以,無論哪個哲學學派、門派都不能解決物質世界問題,更不能解決物質世界的本質問題。

二、精神世界
哲學是宗教理學的闡述工具
愛因斯坦雖然是泛神論者,但他晚年在比較了宗教的各門各派後說:
「若問哪種宗教可以應付現代科學進展的需求,那麼這個宗教便是佛教。」
在佛教中特指人類生活的這個世界叫娑婆世界,在這里的中眾生都被禁錮在六道輪回之中。而釋迦牟尼在涅盤後再次來到這個世界點化眾生如何超脫輪回,進入涅磐彼岸世界。
佛學是解釋宇宙中精神世界的最高學科,同時也一部解釋心-物平行二元宇宙的哲學寶典
所以,無論哪個哲學學派、門派都不能解決精神世界問題,更不能解決精神世界的本質問題。

三、思維效應
學數學,並且沒學過哲學的人,少數對哲學會產生「無師自通」的效應;
學物理,並且沒學過哲學的人,多數對哲學會產生「無師自通」的效應;
學哲學,並且沒學過數學或物理的人,對數學或物理不會產生「無師自通」的效應。

四、思維模式
就適齡大學學業而言,
先學數、理的人,再學文、史、哲,既輕松又高才;
先學文、史、哲的人,再學數、理,既吃力又少見。
這是因為大腦的思維模式在大學的適齡期還沒有真正初始化、格式化。
若把大腦比做硬碟,則數理是格式化和程序,而文史哲是數據,是可被數理思維模式「兼容」的。

五、哲學和哲學家
哲學的精髓是形式邏輯和辯證邏輯;
哲學的指導經典是《方法論》;
哲學的意義是使頭腦清晰、開放、思辨。但若加上數或理才可能最清晰、最開放、最思辨。
古往今來偉大哲學家
從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前384-前322)他們師生三人被廣泛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
牛頓(1643-1727)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自然哲學家。
維特根斯坦(1889-1951)數理邏輯學家。語言哲學的奠基人,20世紀最有影響的哲學家之一。
康德(1724-1804)德國哲學家,古典哲學創始人。是對現代歐洲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也是啟蒙運動最後一位主要哲學家。任講師15年,任教過自然地理學、數學、力學、工程學、倫理學、自然科學、物理學、雄辯學等學科。他最繁忙一天的課時表:8-9點邏輯學、9-10點力學、10-11點理論物理學;下午2-3點自然地理、3-4點數學。
馬克思(1818-1883)辯證唯物主義學派哲學家,自學初等微積分。
在20世紀後不會再有單一學科的,且偉大的哲學家了。傳統哲學(即單一的、專門的)已經退出三大前沿科學,轉入社會、政治領域成為現代哲學的一個分支。而那些對哲學「無師自通」和拜師更通的自然科學家們,在各個前沿科學里仍然繼續領軍主體哲學,發展著「科學哲學」。
所以,21世紀再用單一的經典哲學的學識、觀點解釋世界的本質,既可笑又上不了檯面。

六、世界的本質
世界的本質問題都已經解決了。剩下來的是人們怎樣在不同層次理解這個心物平行的二元宇宙了。
如果你認為在佛教的《清凈道論》中對一切物質和精神現象不厭其詳的闡述還不能理解,
那就要鑽進被譽為當今的終極理論的M理論(11維時空的膜理論)中了,因為它不僅解釋了我們這個可視的宇宙而且也解釋了不可視宇宙。如轉世、開悟、涅盤。當然,M理論的很多最新成果還在前沿科學家的案頭上,但美國已經開始研製促使人開悟、涅盤的大型設備了。
這一切都在按照愛因斯坦預測的方向進展,他說:「未來的宗教將是宇宙的宗教,.......應建立在宇宙萬物合而為一的意識上。佛教正是以上所描述的那種宗教。」
如果你認為《M理論》中那些場論、拓撲、群論的描述還不能理解,可以看看弦論到膜論的發展過程,其中李淼對大學水平的同學講演很精彩(在他博客里,網上也有視頻)。他被海外譽為中國超弦理論的領軍人。
有人預言,在2012年的三年「洗禮」之後,人們將在心理、生化、生理、基因、醫學、社會等各個領域逐步重視並且深入研究腦科學,人類社會將第一次改變幾千年來一貫的重物輕心局面,並將逐步回到自然的、平行的、中庸的、慈悲的、和平的心物二元世界。

❸ 佛學高人請賜教....

苦樂都是因緣生,苦因滅盡即得樂。眾生有離煩惱的慾望,這煩惱就是苦,因此要離苦得樂,但是至於得到的樂是什麼,呵呵,從眾生看也許是一種樂,但是從解脫者看可能是另一種樂,這個我不知道該如何理解。

我記得,好像有這樣的說法,在解脫者的眼裡,其實眾生所謂的樂豎御也是一種不自在,歸根到底也是苦。具體理由我不記得了,但是有一點可以理解的是:樂受也是有盡頭的,一旦樂受盡了,馬上就會感到不舒服,這個我想大家應該有體會。
樂受越強烈,樂受結束時的苦受越深。

我只是隨便說一些,並不系統,也未必確喚桐切,算是個拋磚引玉。余鏈岩
另外,請不要叫高人~~
嗯,at4331說得確實有道理

❹ 我發現佛教的大師對佛教知識的解答五花八門,有的還相互矛盾,誰是對的,到底該相信誰

矛盾有沒有?可以說有(在我們的現在生活的二元宇宙),也可以說沒有(在本源的一元世界)。

佛法理論包含二元的一體兩面,最終是希望我們通過學習,回到一元的世界。(就是佛家經典經常用提到的: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等。)

矛盾只存在於二元宇宙,其實,宇宙的本質,是一元的世界,是沒有分別的,也就是絕對的一體,完全的和諧,或者各個宗教說的宇宙出於一個本源,或者現代物理學說的宇宙大一統,宇宙大一體(關於這部分,可參考量子物理說的「弦」概念,有興趣可以看看這裡面的量子物理電影《我們懂個X》網上一搜就有)。

我們啟大生活在二元,但二元是來源於一元,在二元世界是暫時的,一元才是我們的家,所以一般的途徑,是通過二元回到一元,從二元作為過度,從二元去描述一元,最後回到一元的家鄉。

一元的世界,沒有分別,也不存在數字、文字,所以我們必須從二元開始,藉此了解一元。

佛法是教育,其內容就是描述上述一元的宇宙本質。

上面也說了,必須從二元去描述一元,所以佛法這套教育的描述,一般把宇宙全體,歸納為三個方面,六個字:事理、性相、因果。

這套森羅萬象的教育,如果真是了解的話,就知道它包括事物的一體兩面,兩面都描述到了。

我們回到這三個方面,六州者個字:事理、性相、因果。

事理、性相、因果都是同時存在的,我們要清楚明白。

二元宇宙裡面,有二元,自然有矛盾。

把二元宇宙裡面的方方面面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是變成了明白人,就沒有矛盾了。

++++++++++++++++++++++++++++++++++++++++++++++++++++++++++
既然二元宇宙不可避免有一體兩面,所以必然有兩面不同的情況,佛法裡面對兩面都有描述而已,例如您說的例子,對他們而言,那樣做是適合的,對於我們而言,這樣做是適合的,各自在做適合的事,那就是對的,是這樣的原因。

地藏經科注菁華 (第三卷) 澳洲凈宗學會 檔名:14-13-03

佛法傳到中國來,並沒有吃素,因為古印度釋迦牟尼佛在世是托缽。佛法講「慈悲為本,方便為門」,人家吃什麼,供養什麼,如果你一定要吃素,叫人家特別做素,你不是麻煩別人嗎?所以佛法是方便為門,決定不麻煩人家,你吃什麼,你就供養我什麼。一直到現在,斯里蘭卡跟泰國出家人還是托缽,所以他們沒有吃素。佛教傳到中國,雖然不出去托缽,接受帝王大臣的供養,也是有肉食,也沒有吃素。吃素是梁武帝提倡的,他是佛門的大護法,他發心吃長素,勸出家人,出家人就響應。所以現在素食運動,就變成學佛好像是一定都要吃素了。諸位要知道,這不是一定的,佛法沒有說,不吃素就不能成佛、不能往生,沒有這一條;你查遍凈土五經,沒有說不吃悄跡豎素就不能往生,要懂得這個道理。今天全世界的佛教都沒有吃素,只有中國學佛的人吃素,我們到外國去訪問,人家看到我們怪怪的,我們看到別人也是怪怪的。我們到日本訪問,日本出家人雞魚鴨肉都吃,他擺著一桌。酒還供佛,大殿上佛像旁邊好多瓶酒擺在那裡,他們叫它做般若湯。我們看他很奇怪,他看我們不吃肉也很奇怪,明白之後,就不至於再有分別執著。

我們曉得素食對於健康確實有好處,梁武帝遵守《楞伽經》裡面的教誨,做得沒錯。素食,特別是少食,對於健康才有好處,佛陀在世時日中一食,非常正確;一個人一生少病少惱,中國古德常講「病從口入」,這個話有道理。健康的身體,飲食決定不能過量,最好吃七分飽,頂多八分飽就夠了。
+++++++++++++++++++++++++++++++++++++++++++++++++++++++++++

引用《西藏生死書》裡面一段話:這就是佛教戒律的真義所在。戒律的西藏語是tsul trim;tsul的意思是「合適」或「正當」,trim的意思是「規矩」或「方式」。因此,戒律就是做合適或正當的事。

其實,佛法、經典等,都是手段、方法、途徑,目的是令我們生活得真正輕松、自在、開心,對於不同地域,不同對象、不同時機、不同情況,其實佛法給出的答案沒有固定的,不是死板的,一成不變的,佛法是活潑潑的,是一種教育,令我們有真正的智慧,在適當的時候做適當的事情,這樣我們就能獲得真正幸福美滿的生活了。

熱點內容
區塊鏈人工智慧龍頭股 發布:2025-07-10 18:09:37 瀏覽:9
ltc能查出什麼病 發布:2025-07-10 18:08:37 瀏覽:858
股票合約到期了怎麼辦 發布:2025-07-10 17:59:03 瀏覽:576
以太坊eth與區塊鏈區別 發布:2025-07-10 17:51:19 瀏覽:19
洛杉磯幣圈 發布:2025-07-10 17:39:47 瀏覽:255
trx怎麼玩的 發布:2025-07-10 17:38:52 瀏覽:416
合肥市落戶去戶政中心還是派出所 發布:2025-07-10 17:30:56 瀏覽:126
比特幣怎麼賭 發布:2025-07-10 17:28:04 瀏覽:912
螞蟻礦機s7設置ip 發布:2025-07-10 17:27:10 瀏覽:159
歐專局區塊鏈會議報告 發布:2025-07-10 17:23:49 瀏覽: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