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用gpu晶元
㈠ 寒武紀發布第三代雲端AI晶元;強聯智創入選「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本月,聯想創投被投企業 「摩爾線程」 完成A輪20億融資,用於首顆GPU晶元的批量生產與製造、GPU SOC相關聯的IP研發; 「全知 科技 」 獲數億元B輪融資,致力於打造數據安全賽道新標桿; 「長木谷」 完成5.4億元B輪融資,加速骨科人工智慧與手術機器人的新產品研發; 「弘璣Cyclone」 完成1.5億美元C輪融資,將持續加深超自動化產品能力和技術實力,加快對中小型客戶覆蓋速度; 「伴芯 科技 」 完成戰略融資,用於支持並加速技術和方法開發。
聯想創投子公司
安想智慧醫療:榮登「2021中國醫療創新力企業TOP10」
安想智慧醫療憑借在醫療信息化整體解決方案的領先實踐,以及在智慧後勤、智慧透析等智慧專科方面的創新應用,榮登億歐智庫發布的「2021中國醫療創新力企業TOP10」。
聯想協同Filez:
①聯想協同Filez榮獲「2021年海南省十佳大數據應用案例」;
②聯想協同Filez助力公安客戶實現非結構化數據安全協作管理。
聯想懂的通信:與吉麥新能源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本月,聯想懂的通信與吉麥新能源正式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系,未來雙方將在車聯網、雲解決方案及服務、IT基礎架構產品服務、智慧工廠服務領域開展深入合作,合力推動新能源造車數智化轉型,共同擁抱智能網聯 汽車 「升維時代」。
聯想新視界:舉辦3D實時引擎—Z-Engine 發布五周年體驗日
本月,聯想新視界舉辦主題為「極致渲染 酷炫未來」的3D實時引擎—Z-Engine發布五周年體驗日,由研發總監王雪健,帶領大家體驗Z-Engine從1.0版本到4.0版本完美蛻變的成長記錄,主要包括科普介紹、發展歷程、Z-Engine 4.X最新工具和最炫的視覺Demo等,吸引了眾多參觀者圍觀體驗。
聯想創投被投企業
AI大數據
寒武紀:發布第三代雲端AI晶元思元370
本月,寒武紀發布第三代雲端AI晶元思元370,思元370是寒武紀首款採用chiplet技術的AI晶元,集成了390億個晶體管,最大算力高達256TOPS,是寒武紀第二代產品思元270算力的2倍。
暗物智能:北大智能學院成立,朱松純教授任院長
北大成立了智能學院,暗物智能創始人、AI視覺泰斗朱松純教授將擔綱院長。
曠視MEGVII:
①曠視受邀參加「2021中國移動全球合作夥伴大會」,展示AI算力、AI演算法、AI框架三位一體的人工智慧能力,攜手中國移動共建數智化新時代;
②曠視受邀參加「2021國際數字 科技 展暨天翼智能生態博覽會」,在現場首發一款可自定義演算法應用的雲智能攝像機;
③曠視入選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倡議發起的首批「可信人臉應用守護計劃」成員。
Aibee愛筆智能:
①Aibee愛筆智能參與起草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購物中心客流系統數據統計規范》,助力購物中心數智化加速升級;
②Aibee愛筆智能獲評2020-2021地產數字力 科技 先鋒企業TOP20。
第四範式:出席進博會虹橋論壇
第四範式受邀出席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智能 科技 與產業合作」分論壇。第四範式創始人兼CEO戴文淵及與會來賓,圍繞智能 科技 賦能產業的核心要點和機制等問題展開熱烈討論。
華控清交:參與撰寫的IEEE國際多方安全計算標准正式發布
本月,IEEE國際多方安全計算標准正式發布,華控清交作為副主席單位,深度參與標準的撰寫,進一步為規范、引導和正確使用多方安全計算技術以及推動技術的產業落地應用貢獻建設性的力量。
思謀 科技 SmartMore:助力廣州市5G應用示範項目
思謀 科技 參與的「基於5G網路和高實時工業操作系統在晶元生產檢測線中機器視覺檢測與軟PLC一體化控制項目」入選廣州市黃埔區、廣州市開發區5G應用示範項目。
中奧 科技 :項目入選「領雁」計劃項目榜單
本月,浙江省 科技 廳對527項2022年度省「尖兵」「領雁」研發攻關計劃項目的立項公示結束,杭州中奧 科技 申報立項的攻關項目「面向智慧交通的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示範項目」入選「領雁」計劃項目榜單。
核心部件
比亞迪半導體:
①比亞迪半導體SiC功率模塊榮獲2021年度「全球電子成就獎」;
②比亞迪半導體牽頭完成的《高性能電動 汽車 動力系統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③榮獲2021金翎獎「年度最具影響力品牌」;榮獲「GDSIA 2021年度貢獻獎」。
芯馳 科技 :攜手Qt打造HMI互動體驗
本月,Qt公司成功舉辦Qt全球峰會2021中國站,芯馳 科技 作為Qt合作夥伴也受邀參加該峰會,在活動現場,芯馳 科技 軟體高級總監韓向陽向在場嘉賓分享了芯馳 科技 的產品能力以及與Qt真實的合作案例。
思特威:8MP圖像感測器SC830AI全新發布
本月,思特威正式推出基於全性能升級技術SmartClarity -2面向智能安防應用的4K圖像感測器8MP新品SC830AI。
摩爾線程:首顆國產全功能GPU晶元研製成功
摩爾線程推出全功能GPU晶元,這是國產第一代全功能GPU產品,開創了國產GPU研發速度的先河。
機器人
飛馬機器人:發布首款手持移動式激光雷達掃描儀
飛馬機器人全新發布的手持移動式激光雷達掃描儀SLAM100。系統具有360 旋轉雲台,可形成270 360 點雲覆蓋,結合行業級SLAM演算法,可在無光照、無GPS情況下獲取周圍環境高精度、高精細度的三維點雲數據。
企業服務雲計算
雲信達:通過金融信創生態實驗室適配驗證
雲信達 科技 成功入住金融信創生態實驗室成為成員單位後,旗下eCloud Data Master雲數據備份恢復與管理系統成為首個通過全面適配測試的CDM產品。
志凌海納(SmartX):發布分布式塊存儲產品SMTX ZBS5.0
本月,志凌海納(SmartX)正式發布專為生產環境打造的分布式塊存儲產品SMTX ZBS 5.0版本。
弘璣Cyclone:發布一系列全新的超級自動化的產品組合
本月,「創新無限 合贏未來 弘璣Cyclone 2021產品發布會」成功舉辦,發布一系列全新的超級自動化的產品組合,覆蓋了超級自動化從需求發現、設計開發、管理分析、到持續交互的全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
AR/VR
耐德佳:研發推出兩款全息光波導產品
耐德佳面向未來消費級場景需求,研發推出二維單綠色全息光波導和一維全彩色全息光波導兩款全息波導產品,並正在推進二維全彩色全息光波導的研發。
智慧工業
數碼大方:與中科方德桌面操作系統完成兼容認證
本月,數碼大方CAXA 3D實體設計與中科方德桌面操作系統完成兼容認證,雙方經聯合認證測試得出結論,方德桌面操作系統V4.0與CAXA 3D實體設計完全兼容,整體運行穩定,在功能、性能及兼容性方面表現良好,可以滿足用戶需求。
艾吉威:
①艾吉威董事長榮登財富雜志「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商界女性未來榜」;
②艾吉威為某全球500強石化企業子公司打造工廠柔性物流解決方案。
浙江中控:發布《白皮書》,攜手流程工業從自動化走向低碳
浙江中控發布《中控技術流程工業低碳解決方案白皮書》,《白皮書》基於對流程工業低碳發展趨勢的詳細研讀與關鍵洞察,詳細闡述了流程工業可持續發展的挑戰與策略,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戰略參考。
中科慧遠:中科慧遠與洛陽理工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學院簽署合作協議
本月,中科慧遠與洛陽理工學院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學院正式簽署校外實訓基地協議,雙方將繼續以「提高學生培養質量,搭建產學研用合作橋梁」為宗旨,將就業指導貫穿學生在校全過程。
智慧交通
蔚來:
①蔚來與殼牌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②蔚來與杜比達成合作,ET7將標配杜比全景聲;
③長三角都市圈高速換電網路正式打通。
寧德時代:
①寧德時代與建發集團、阿特斯陽光電力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②寧德時代與采埃孚簽署全球戰略合作夥伴協議;
③寧德時代與廈門大學攜手共建廈門時代新能源研究院。
輕舟智航:與NVIDIA達成合作
本月,在NVIDIA GTC大會上,輕舟智航宣布將在其Driven-by-QCraft下一代硬體方案中率先使用NVIDIA DRIVE Orin方案,讓L4級自動駕駛的計算平台邁向量產車規級。
智慧醫療
強聯智創:入選北京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名單
本月,強聯智創成功入選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公布的2021度第七批擬認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名單。
元宇宙推動VR/AR產業發展
近期互聯網巨頭紛紛布局元宇宙生態,元宇宙產業熱度不斷攀升。但在短暫的熱潮之後,各方開始冷靜面對「元宇宙」這一全新概念。不過元宇宙的 探索 也帶動了其基礎產業的快速發展,其中VR/AR產業,得益於5G、雲計算、大數據、3D技術的發展進步,虛擬現實產業已經初步形成比較完善的產業鏈生態體系,步入穩健發展期,以及在剛剛結束的2021世界VR產業大會上,工信部副部長王志軍表示,工信部將編制《虛擬現實與行業應用融合發展行動計劃》,面向工業製造、文化 娛樂 、教育培訓等重點領域挖掘創新應用,培育各具特色的優勢產業集群。VR產業市場較2016年的躁動相比,當下有堅實的技術基礎、政策支持,同時作為「元宇宙憧憬」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擁有了快速發展的條件。其中聯想創投被投企業 當紅齊天 、 耐德佳 ,子公司 聯想新視界 等公司已在VR/AV領域深度 探索 ,以硬 科技 為產業賦能,推動行業發展。
北交所成立,幫助創新型中小企業更好發展
11月15日,北交所正式開市,北交所定位突出服務「更早、更小、更新」的創新型中小企業,在上市、發行、定價、交易、監管等制度上堅持自身特色,體現錯位發展方向。在國家 科技 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快速發展下,各行業細分領域涌現大批具有創新潛質和能力的創新型中小企業。在北交所首批81家公司中,17家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高技術製造業、高技術服務業、戰略新興產業等佔比87%。其中聯想創投被投企業 數碼大方、雲跡 科技 、傑華特、昂瑞微 等企業均被收錄此榜單。這些公司代表了經濟轉型的方向,行業市場對高新技術產業的利好信號。北交所可以幫助這些企業快速登陸資本市場,改善創新型中小企業融資效率,助力中小企業快速發展,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求。
㈡ 世界前三大經濟體在布局「元宇宙」方面各自具有哪些優勢
1.動漫IP資源豐富
2020年3月,任天堂發布《動物之森》系列第7部作品,與之前的《動物之森》系列相同,每個用戶占據一座荒島,可以訪問其他用戶的島嶼;可以設計自己的衣服、招牌等道具。
2.應用場景不斷延伸
2021年8月5日,Avex Business Development跟Digital Motion成立 Vitual Avex,計劃促進現有動漫或游戲角色,舉辦虛擬藝術家活動,以及將真實藝術家演唱會等活動虛擬化。此外,從娛樂等應用場景向外延伸,日本目前已經將相應的技術應用在演出及會議等領域。
結語
底層技術的迭代將引發互聯網的變革,未來全球將逐步從移動互聯網時代邁入元宇宙。因此,在元宇宙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國必將依託自身稟賦和優勢進行全面布局以在國際競爭中佔得先機。
㈢ gpu大於等於2048核心的伺服器
物理世界數字化涉及3D建模、數字人製作、數字孿生、AI模型訓練、IoT感測器、CAD/GIS、知識圖譜、腦機介面、低延時高速通信、區塊鏈NFT等技術。
數字世界物理化需要3D圖形渲染、物理模擬、AI訓練與推理、科學計算、AR/VR/XR交互、AI人機交互、大規模分布式並行計算、超高清視網膜成像現實技術、生物模擬等技術。
張建中希望,「元計算」能成為賦能下一代互聯網的基礎算力。
為此,摩爾線程打造了統一系統架構MUSA(MT Unified System Architecture)。
其底層是摩爾線程的全功能GPU,有圖形、智能多媒體、AI、物理四大引擎,在此之上有各種編譯工具及平台,並支持OpenCL、SYCL、CUDA、Vulkan、DirectX、OpenGL/GLES等主流編程介面,還有針對具體應用的各類行業解決方案。
張建中在接受采訪時談道,設計MUSA架構的目的,是減少軟體重復勞動,把不同引擎的核心能力釋放出來,MUSA底層提供不同runtime,因此能將業界標准API做好。
據他分享,摩爾線程GPU產品的PPA能夠滿足各行業的需要,同時軟體驅動也對產品性能進步至關重要,沒有軟體的晶元只是晶元,好的GPU公司都是靠軟體驅動業務發展,摩爾線程也不例外,一個軟體能適配所有的GPU、操作系統、應用場景。
隨後,張建中宣布推出第一代MUSA架構GPU蘇堤。
蘇堤GPU擁有四大引擎:現代圖形渲染引擎、智能多媒體引擎、AI計算加速引擎、科學計算與物理模擬引擎。
(1)現代圖形渲染引擎:支持DirectX、Vulkan、OpenGL、OpenGLES等業界標准API,並支持兩大游戲引擎,有全局光照、時空抗鋸齒、物理渲染、軟陰影、反射、體積光等能力。
▲現場演示在1080p畫質下玩英雄聯盟游戲
(2)智能多媒體引擎:傳統編解碼引擎只能按照業界規范進行編解碼計算,但顯示行業變化飛快,現在4K電視已經普及。張建中說,蘇堤是第一款支持8K編解碼、AV1編解碼的GPU,可供視頻雲、雲會議、直播、內容創作、8K游戲應用。
(3)AI計算加速引擎:有一套端到端解決方案,提供支持不同的主流AI框架,並提供視覺、語音、NLP、圖形AI、晶元AI等多種AI核心服務。
▲AI計算加速引擎
(4)科學計算與物理模擬引擎Alphacore:能模擬計算機圖形中各種不同的運算規律,同時集成在Unity、Houdini、Unreal等不同引擎中。Alphacore可提供多種模擬工具,便於用戶進行高精度物理模擬處理。
摩爾線程成立才18個月,能如此快地推出首款產品,張建中認為主要得益於幾個因素,首先是人才儲備,摩爾線程有一支真刀實槍做過全功能GPU的團隊,此外,這不僅是摩爾線程的努力,也離不開各方合作夥伴的支持。
在他看來,摩爾線程做產品研發,客戶用好是核心,最需注重的不是晶元本身,而是最終客戶的應用,因此客戶所有需要的性能都要研發出來。
二、首款台式機顯卡:2048個MUSA核心,能打英雄聯盟
緊接著,張建中宣布推出基於蘇堤的首款台式機顯卡MTT S60。
MTT S60擁有2048個MUSA核心,單精度浮點計算能力可達6TFLOPS,支持192GPixels/s像素填充率、8GB大顯存、4K/8K超高清顯示。
據他介紹,這是第一款能打英雄聯盟游戲的國產顯卡,支持所有主流國產PC操作系統。
摩爾線程與國內生態系統合作夥伴打造了新聯盟——PES完美體驗系統聯盟。據悉,該聯盟囊括了國內PC界幾乎所有合作夥伴,張建中希望利用摩爾線程GPU賦能各行業應用。
摩爾線程與金山辦公合作,用MTT S60支持高效辦公平台,助力金山辦公雲邊端統一協作。
摩爾線程還與小魚易連合作,用MTT S60提升多人同時在線會議高清視頻的質量。
MTT S60也是首款支持國產工業軟體中望3D軟體的GPU。
同時,摩爾線程與D5合作,利用MTT S60的渲染能力打造實時3D工作流,帶來沉浸式創作體驗;與D5集成了Alphacore,還能提供實時模擬效果,模擬物理世界的光影等效果。
MTT S60也被用於助力太極圖形,加速物理與圖形並行計算,賦能圖形開發愛好者,一鍵調用物理引擎,實現實時物理特效渲染,提升內容製作效率。
摩爾線程還與廣聯達合作,基於MTT S60打造國內第一款BIM/CIM加速系統,助力三維可視化加速建築師工作流,以此驅動數字孿生建設。
此外,摩爾線程與超圖軟體、蒼穹數碼、中地數碼等多家國產地理信息系統(GIS)服務商合作,用MTT S60助力實景三維創新,進行3D實時渲染地理信息,並可藉助AI計算引擎加速GIS軟體智能化。
三、首款伺服器產品:4096個MUSA核心,12TFLOPS
隨後,張建中推出基於蘇堤的首款伺服器產品MTT S2000。
MTT S2000包含4096個MUSA核心,單精度浮點計算達12TFLOPS,支持32GB超大顯存,支持PyTorch、TensorFlow、PaddlePaddle、OneFlow等主流AI框架,適配x86和Arm架構CPU,以及兼容各種容器生態、操作,並在雲端支持雲游戲、雲渲染、雲計算等多種應用場景。
基於雲原生的解決方案,MTT S2000提供能將GPU每個處理核心虛擬化、物理隔離,讓數據更安全。它還提供監控管理功能,兼容所有容器操作,支持所有的K8s插件,同時可通過各種管理工具,讓開發者更容易使用和分配GPU的各種渲染與計算能力。
摩爾線程宣布與銳捷、深信服、新華三一起推出基於MTT S2000的雲桌面解決方案,希望能將Windows 10的應用場景部署在雲端。
在雲游戲方向,摩爾線程與蔚領時代合作,提供低延時、低功耗、高性價比的雲游戲解決方案,實現跨平台高質量安卓雲游戲實時體驗。
摩爾線程還與聲網合作,支持實時互動RTE技術,共同打造窄帶高清視頻雲基礎設施平台。
同時,摩爾線程與一流科技合作,與一流科技深度學習框架適配,打造基於MTT S2000的異構分布式計算平台,滿足用戶對大模型、大數據、大計算的需求。
四、發布四大元計算解決方案,數字人解決方案也來了
為了賦能更多行業客戶,張建中宣布推出摩爾線程元計算解決方案,以助力「十四五」數字經濟。
面向數字能源,摩爾線程與國家電網合力推進基於摩爾線程GPU的電力行業人工智慧、工業元宇宙電力場景應用,通過建設數字孿生平台,幫助監控管理電力系統的各個場景。
面向數字農業,摩爾線程與埃舍爾科技合作,基於摩爾線程GPU底層多功能算力,構建農業基地數字孿生模型,全面實現標准化智慧化管理。
摩爾線程GPU算力支持的數字化示範種植基地可以推出更科學、更高效的種植方式,同時降低生產過程中農資農化的使用。它也可助力通過數字化種植實現品種溯源,保障品種優質優價,科學指導輪作能力。
面向數字城市,摩爾線程全功能GPU提供面向大數據的GPU通用計算、高清視頻處理以及GPU建模、3D渲染能力,在時間和空間維度把物理世界的數據快速傳遞到數字孿生世界,推動政企數字化轉型,從而促進經濟發展。
摩爾線程MUSA支持雲原生渲染引擎,助力光線雲打造其第一款雲原生的渲染解決方案。摩爾線程還與51World合作,用MUSA支持數字孿生平台。
面向數字生命,摩爾線程GPU多核並行架構可加速軟體蛋白質重構過程,助力醫學病理和結構生物學的研究。冷凍電鏡蛋白質三維重構包含百萬級別粒子分類、重投影、模型重構等密集計算環節,摩爾線程與清華大學合作提供密集計算的算力支撐,加速三維蛋白質重構過程。
最後,張建中發布了一款Digitalme數字人端到端解決方案,包含三維重建、語音復刻、實時渲染、智能感知、智能交互等功能,用於解決數字人製作繁瑣的流程問題。其數字人生產線覆蓋從製造數字人到實現實時智能交互。
摩爾線程的技術專家用這套流程,構建3D面部、克隆音色,做了一個簡易的數字人demo。
張建中告訴芯東西,「元計算」涉及的范圍廣泛,很多用戶難以顧及到所有技術層面,對此,摩爾線程在國內建設有專門的團隊,為本土客戶提供定製化服務支持,助力企業客戶解決一些技術難題、迅速提升計算能力,摩爾線程也會與合作夥伴一起來提供企業級服務。
結語:搶灘GPU市場,本土企業混戰在即
過去三年間,新型AI計算基礎設施建設如火如荼地開展,席捲全球的「元宇宙」概念帶飛了數字孿生、3D建模、工業模擬、AI虛擬人、VR/AR、CAD/GIS、人機交互等市場,國內GPU領域亦掀起了一波創業與融資熱潮。
作為圖形渲染與AI計算最為盛行的晶元,GPU的價值不言而喻。全球GPU龍頭英偉達的市值高達近7200億美元,穩居世界半導體股市值第一。爆炸的數據傳輸與算力需求,國產替代的龐大市場空間,都令GPU晶元賽道極具吸引力。
一批本土GPU創企正拔地而起,每一家都奔著填補國產高性能GPU空白的目標,要研發出更適配中國本土市場需求的GPU產品,有的側重加速計算,有的側重圖形渲染。
㈣ 睿思芯科創始人兼CEO譚章熹:RISCEDGE
睿思芯科創始人兼CEO譚章熹
當晶元半導體遇上「元宇宙」,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12月9日下午,在鈦媒體集團聯合大興產促中心、國家新媒體產業基地共同主辦的2021 T-EDGE 全球創新大會上,睿思芯科創始人兼CEO譚章熹博士發表了題為《RISC-V專屬架構晶元賦能元宇宙》的主題演講。
譚章熹表示,在晶元行業,大家認為「元宇宙」是未來十年巨大的機會,也是半導體行業未來的巨大增長點。其中在微軟HoloLens這類AR產品上,內置全息處理器(HPU)——跟「元宇宙」非常相關的晶元。與CPU或者是GPU不同,HPU可以增強設備眼部追蹤、手勢追蹤、場景Semmantic Labling和音效體驗等。
不過,過去的HPU晶元存在高發熱、高功耗、損傷電池壽命等現象,使得HoloLens功耗發熱等並沒有令人非常滿意。因此,RISC-V這一開源的第五代精簡指令集架構將有望設計出更好的HPU晶元產品,從而驅動「元宇宙」發展。
國際市場分析機構Semico Research預測,到2025年,全球市場的RISC-V CPU核心數將達到624億顆,2018-2025年復合年增長率為146.2%,而中國將擁有全球最大的市場空間。另一家市場調研機構Tractica則預測,RISC-V的IP和軟體工具市場將在2025年達到10.7億美元,市場前景廣闊。RISC—V也有望成為繼ARM架構和英特爾x86之後,第三個重要處理指令集架構。
通過設計基於RISC-V架構的22nm低功耗晶元,對比基於美國Cadence公司Tensilica HiFi + ARM架構的HPU產品(例如微軟兩代HoloLens中的HPU),在最新DSP演算法中,基於RISC-V的HPU性能可達高達4.7倍的增長,單位面積功耗發熱降低超過40%,電池壽命提升211%。RISC-V的性能和功耗上均有一定優勢。
譚章熹強調,RISC-V架構是「元宇宙」概念下,一個非常具有革命性的前瞻性技術,是有望驅動「元宇宙」發展的最強晶元。
感謝鈦媒體的邀請,非常榮幸分享我今天演講主題:RISC-V專屬開源架構晶元賦能元宇宙。
最近,「元宇宙」行業的最大新聞是Facebook改名為「Meta」。實際上,隨著新的人機交互方式的進步,「元宇宙」將是未來非常重要的經濟增長點。
在晶元行業,大家認為,「元宇宙」是未來下一個十年的巨大機會。台積電(TSMC)董事長劉德音最近表示,「未來十年,AR或將取代手機,VR或將取代PC,人們將會逐步感受真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的結合,而元宇宙硬體需求也將持續增長。」
這是一個非常大膽預測,證明著「元宇宙」是未來巨大增長點。
此外,作為行業內的半導體驅動的 科技 巨頭,蘋果公司認為,「元宇宙」目前不光在 游戲 領域,更多相對於AR、智能手錶(Apple Watch),在他們看來,「元宇宙」正在推動後PC時代和手機時代的巨大變革。
說到「元宇宙」,其實已經發展相當一段時間。我列了幾個公司和產品,比如,早期的Google Cardboard,你可以用手機進行VR體驗,這是比較原始VR的配置;再比如,微軟公司推出的HoloLens產品;小公司Valve有自己產品;而Oculus後來被Meta收購,是扎克伯格的「元宇宙」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另一個大玩家蘋果公司,則有望在明年看到他們的革命性產品。
實際上,微軟於2016年推出首款HoloLens,至今已發展了兩代。開始定位於AR(增強現實技術),後來二代定位為智能眼鏡平台。目前HoloLens主要用於教育、醫療和工業應用領域,提供現實和虛擬世界應用的場景。從技術上來說,HoloLens做的非常不錯,只是價格有點貴。
當「解剖」HoloLens,你會發現裡麵包含光學鏡片和手機處理器。其中,HoloLens兩代搭載不同處理器,核心組件是全息處理器(HPU),可以增強設備眼部追蹤、手勢追蹤、場景Semmantic Labling和音效體驗等。值得注意的是,HoloLens相當於這顆HPU晶元,既不是GPU也不是CPU,而是跟元宇宙非常相關的AR設備專用晶元。
Microsoft HoloLens第一代HPU晶元使用的是基於28nm製程工藝,用了24個Tensilica cores。2019年微軟發布的第二代HoloLens,是高通的XR1平台(也可以說是驍龍845),是目前所有VR、AR設備裡面,算力最強、性能最強的一顆晶元。相比上一代,算力大概有1.7倍的增長,包括內存帶寬、計算性能也有提升,前者是2倍,後者是1.7倍。
具體剖析下來,這顆將近80平方毫米的晶元,一大半面積就是HPU,包括大規模向量浮點處理單元和定點處理單元兩類,一共加起來是基於26個Tensilica處理器的>1TOP的可編程計算能力,以增加擴展指令的方式,提升性能需求。
不過,雖然HPU是目前最好的晶元產品,但從發熱和單位面積功耗方面,並不是令人滿意。 數據顯示,HoloLens在30分鍾內能達到85度,而85度下設備散熱就變得非常困難,最後導致HPU成本和HoloLens成本高昂,整個設備價格賣到3000美元,只能定位於工業領域,限制住了它的發展。
那麼,我們即將進入2022年,能不能用現在新的開源技術做到最好的HPU晶元?
答案是Yes,我們可以用RISC-V做到。
睿思芯科團隊所做的核心,是我們團隊在Berkeley從事研發十多年的指令集架構技術——RISC-V。它是第五代精簡指令集架構。
實際上,現在ARM架構就是精簡指令集。那麼跟ARM相比,RISC-V是完全開源,並且比ARM精簡高效的模塊化設計晶元架構。它可以根據需求進行模塊拼裝和組合,可以在端側和雲側同時啟用。對開源社區生態來說,基於RISC-V架構的晶元是非常安全可靠的處理器。
RISC-V大概發展了十年,從最早定義這一家精簡指令集,十年間經過了晶元定義、軟體測試和MCU級別處理器廣泛應用,以及到現在使用在更多AI和更復雜的處理器當中,來到了爆發臨界點。
如今,大公司紛紛研究或採用RISC-V處理器。例如,今年英特爾宣布和SiFive達成合作;蘋果也在進行基於RISC-V的研發。而RISC-V也從學校里走到了工業界,獲得了大量的行業認可。大家認為,RISC-V相當於ARM和英特爾之後,第三個主要處理器指令集架構。
那麼,睿思芯科作為一家創業公司,我們也做了大量RISC-V相關產品,核心是對標Tensilica。
我們做了一個有意思的實驗對比,通過設計基於RISC-V架構的22nm低功耗晶元,對比美國使用Cadence Tensilica DSP(例如Hifi3z, Hifi5)+ARM架構的HPU產品,在最新DSP演算法中,基於RISC-V的HPU性能可達到4.7倍的增長,單位面積功耗發熱較低,發熱只是Tensilica的59%左右,性能和功耗上均有一定優勢,電池壽命提升211%。
假設我們使用這樣技術,結合更高工藝,可想而知,這對「元宇宙」未來使用的晶元代表著新的技術突破。
我們認為,使用了RISC-V開源架構,相比ARM架構+Tensilica DSP 的處理器,在迭代速度和技術性能方面都有非常好的優勢,這對於晶元行業的自主可控知識產權,是非常好的消息。
我想總結一下,RISC-V架構是「元宇宙」概念下的一個非常具有革命性的前瞻性技術。
我的分享完了,謝謝大家!
(本文首發鈦媒體App,編輯 林志佳)
㈤ 半導體行業迎好消息,國產首顆全功能GPU研發成功
由於國際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全球半導體產業鏈出現混亂的現象,導致華為等一些國產半導體企業發展受阻。然而,技術封鎖不但沒有壓倒這些中企,反而讓我國迎來了「黃金發展期」,許多企業紛紛走向了自主研發的道路,即便從最基礎的工藝做起,雖然速度不快,功能不多,卻為國產晶元的崛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國產半導體行業迎來好消息
隨著各大廠家對半導體技術的不斷攻堅,國內晶元行業又傳來了一條喜訊!一家名為「摩爾線程」的半導體企業突然宣布,公司在半導體研發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首顆國產全功能GPU研製成功,晶元內部嵌入了3D圖形計算核心、AI訓練與推理計算核心,高性能計算核心,超高清視頻解碼計算核心等 。也許不少人可能會對此嗤之以鼻,認為不就是GPU嗎,又不是CPU,有什麼可自豪的呢?
眾所周知,GPU是計算機與顯示設備連接的重要紐帶,隨著顯示設備硬體技術的不斷升級, 游戲 等產業的快速發展,消費者對視覺體驗要求越來越高,CPU已經很難處理我們所用到的4K信號、3D圖形渲染任務,這就要用到GPU了,因為GPU在圖形處理方面有著CPU無法比擬的性能。而且隨著數字經濟的快速崛起,萬物互聯的元宇宙時代即將來臨,消費市場對圖形處理的需求也將呈爆發式增長,這也意味著GPU未來所扮演的角色將日益凸顯。
然而可惜的是,長期以來美國晶元巨頭英偉達、AMD、英特爾以絕對優勢佔領著全球GPU市場,甚至壟斷著整個顯卡行業。我國雖然也有GPU晶元企業,但此前所研製的GPU並非全功能,只有AI訓練、高性能計算等部分功能, 而此次摩爾線程研製成功的全功能GPU,不但打破了長期以來外國巨頭所壟斷的局面,實現了突圍,同時也填補了中國在全功能GPU晶元領域的空白。
讓人關注的是,摩爾線程這家企業成立的時間為2020年10月份,僅僅一年的時間,就成功研製出了國產首顆全功能CPU,而此次摩爾線程在公布GPU的同時,也宣布已經完成了A輪20億的融資,旨在用於GPU晶元的批量生產、GPU SOC的關聯性研發、生態系統的拓展,不得不為摩爾線程和國產半導體產業的崛起速度點贊!
研發速度為何如此之快?
在國內半導體市場,我們能看到一些企業,曾經致力於晶元的研發,但由於碰到了巨大困難被迫將研發任務放到了wifi、圖像、信號處理器等周邊產品。但近年來國產晶元的發展速度卻如此之快,300多天就能實現全功能GPU晶元的研發,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用一句話來說,那就是人才回歸。 越來越多的半導體人才看到國內企業面臨著技術封鎖,外加上我國對半導體產業的重視程度日益提升,針對一些新企業推出了許多免稅等優惠政策,也針對許多重點項目設立了不限年齡、不限學歷的「揭榜掛帥榜單任務」,這讓許多尖端人才放棄了海外的高薪工作毅然回國,助力祖國半導體產業的崛起!就比如說美國加州大學的頂尖晶元人才常林,以研究「石墨烯」技術聞名的曹原等,這些人才是國產 科技 實現突破的希望。
2019年是5G元年,中國走在了世界最前沿,2020年是「芯崛起」元年,相信不遠的將來,國產半導體必然會脫胎換骨!曾經你對我的愛答不理,相信未來的我會讓你高攀不起!
關於國產半導體,大家怎麼看?
㈥ 元宇宙下算力需求爆發,中國晶元如何才能實現彎道超車
華泰證券攜手2022世界人工智慧大會舉辦“邁向新智能”科技金融創新論壇,暢享前沿科技在金融場景落地的市場空間。上海交通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教授、博導及學科帶頭人梁曉嶢以GPU晶元角度切入,從底層技術基座角度分析元宇宙時代來臨的必需條件。
現在我們主要的問題就是需要時間金錢還有技術人員,我們取得今天的成就很不容易,但是不管我們未來需要多少時間資金,我希望相關部門一定要大力的支持。同時對於相關的技術人員提高他們的待遇,讓他們能夠專心的鑽研。希望我們的晶元能夠早日研發成。
㈦ 元宇宙游戲需要什麼配置
元宇宙需要硬體很多:
元宇宙需要大量的軟體和技術協同:包括但不限於基礎設施端的5g、6G、雲計算、區塊鏈節點、邊緣計算節點和DPU;用戶端路由器、感測器、晶元、VR頭顯示器、顯示器及腦機介面;雲與邊緣計算、AI等。
此外,元宇宙的載體還需要一些復雜的技術。例如,為了提高元宇宙的真實體驗,依賴GPU的圖像處理技術需要不斷優化;依託物聯網的滲透,未來汽車、家電等物聯網終端也可以成為元宇宙介面。
㈧ 獲得20億融資的摩爾線程推首顆國產全功能GPU,研發用時僅300天
近兩年,國內各大企業已經深深認識到了高 科技 「卡脖子」帶來的危害,因此紛紛開始研究屬於自己的核心技術。
在CPU行業,華為已經做了先行者,即使目前遭遇了空前的困難也仍沒有放棄。而在GPU行業,國內的發展速度則要慢了不少,不過近期也陸續傳出了好消息。
11月25日,國內GPU晶元初創企業摩爾線程宣布研發出了首款國產全功能GPU,「內置自主研發的3D圖形計算核芯、AI訓練與推理計算核芯、高性能並行計算核芯、超高清視頻編解碼計算等核芯」。據官方透露,這款GPU的研發用時僅300天。
此前,摩爾線程剛剛完成了20億的A輪融資,所得資金將用於GPU晶元的批量生產與製造、GPU SoC相關聯的IP研發、以及國產GPU生態系統的拓展等。這也是摩爾線程在一年內完成的第三輪融資,足見資本市場對其看好程度。
除了摩爾線程外,其他國產GPU公司也取得了一些突破。
11月16日,景嘉微官方宣布,其設計的JM9系列已經完成流片、封裝、初步測試工作。根據測試結果,這款晶元可以滿足地理信息系統、媒體處理、CAD 輔助設計、 游戲 、虛擬化等高性能顯示需求和人工智慧計算需求。
11月17日,芯動 科技 宣布首款國產高性能伺服器級GPU「風華1號」測試成功。這款GPU搭載全球頂尖的GDDR6X和chiplet技術,在5G數據中心、雲 游戲 、元宇宙等領域將發揮很大的作用。
隨著AI、5G等技術的不斷發展,GPU的重要性也將進一步提升,因此發展國產GPU也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雖然國產GPU的性能距離英偉達、AMD這些國際霸主還有一定的距離,但能夠實現從無到有的突破,也已經足夠振奮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