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礦機知識 » 新疆龜池礦

新疆龜池礦

發布時間: 2021-05-07 04:42:58

㈠ 紅土養龜好還是紅土礦好

原來紅土還能養龜啊,我家的小烏龜都是直接放在盆裡面的,就放點水。

㈡ 新疆庫車龜茲煤礦簡介 龜茲煤礦被什麼集團收購

新疆龜茲礦業有限公司(原庫車縣庫孜翁牧場煤礦)

煤礦西井9萬噸/年改擴建工程位於庫車縣東北約100km處庫車河西岸,
礦井規模由3萬噸/年改擴建為9萬噸/年,井田面積約1.085km2。礦井開拓方式為平硐-混合暗斜井開拓。採煤方法為走向長壁鉸接頂梁液壓支架爆破落煤一次采全高採煤法。建設內容主要為地下生產系統、提升系統、地面生產系統、供暖系統、通風系統、給排水系統、供電系統、生產輔助設施、行政福利設施和環保設施等。改擴建工程總投資為3962萬元, 其中環保投資為69萬元,占總投資的1.74%。工程於2005年11月開工建設,2009年5月竣工進入試生產。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環境保護廳 2010年11月12日印發

㈢ 龜湖鎮的自然資源

該鎮轄區內資源豐富,擁有一座特大型葉蠟石礦產資源,礦區面積達2.1平方公里,已探明儲存量在1億噸以上,是世界第二、亞洲第一的「蠟都」,素有「世界蠟都」之譽;擁有豐富的水資源(泰壽溪、仕陽溪),可開發水力資源達21萬千瓦以上;境內還擁有豐富的輝綠岩礦產資源。

㈣ 新疆經典自駕游攻略

禾木—中國西部最北端的鄉,是由保持著最完整民族傳統的圖瓦人集中生活居住地

「喀納斯新疆旅遊」喀納斯自然風光 8天7晚 ¥8680/人起

烏魯木齊-克拉瑪依

五彩灘:五彩灘風景區前有大型的風力發電網站。北岸山勢起伏、顏色多變,其是由激猛的流河侵蝕切割以及狂風侵蝕作用而共同形成。由於河岸岩層間抗風化能力的強弱程度不一而形成了參差不齊的輪廓,這里的岩石顏色多變,且在落日時分的陽光照射下,岩石的色彩以紅色為主,間以綠、紫、黃、白、黑及過渡色彩,色彩斑斕。每當刮風的時候,溝壑里、岩石下,到處都會發出長短不一、高低不同的怪叫聲。

㈤ 龜池中放入錳礦對龜苗有什麼作用嗎

沒什麼作用

㈥ 新疆古代礦業文明的秘密

神秘和神奇,這是近年來國外有關單位對全球60多個國家1200名專家學者和旅遊人士調查得出對新疆的一個認識。在新疆神秘和神奇中,遠古時期礦業文明大放異彩。為什麼6000年前就能在昆侖山發現美玉,在中華民族文化中創造出如此燦爛的輝煌?為什麼在2500年以前就能認識輝銅礦,創造了銅礦開采和冶煉的奇跡?為什麼在遙遠的漢晉時代就用煤煉鐵,在鐵器時代開創了中國第一?或許我們可以在對這些問題的解謎中,領略新疆古代礦業文明的風采。

(一)新疆和田玉文化探奇

1.世界上四大文化體系唯一匯流之地

人類在地球上生存發展與礦藏密切相關。早期人類文明是以使用的工具類型劃分的,而工具則有賴於礦藏的發現。1849年丹麥考古學家湯姆遜按照人類使用的工具類型分為石器時代、銅器時代和鐵器時代,這已成為全球共同的發展模式。但是,不同地區的發展有其特點。新疆地區處於亞歐腹部,有著特殊的地位。這正如我國著名學者季羨林所指出那樣:「世界上四大文化體系唯一匯流的地方是新疆。這四大文化體系是:中國文化體系、印度文化體系、伊斯蘭文化體系和歐美文化體系。這四大文化體系是幾千年以來世界各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出來的,是人類智慧的結晶。」

正是新疆這一獨特的地位,對中華民族文化做出了獨特的貢獻。

也正是新疆這一獨特地位,使得新疆在石器時代、銅器時代和鐵器時代中創造出礦業輝煌文化,其中最為突出的是玉文化、銅器文化、鐵器文化,這些文化中有什麼秘密呢?

2.美玉的悠久歷史

在新石器時代,生活在昆侖山的先民,在河流中找到一種美麗的石頭,它細膩滋潤,光澤如羊脂,非常堅硬。這種石頭被稱為「玉」。這美玉的發現,改寫了中華民族的玉文化史。

昆侖美玉發現的年代,至今還是一個未解之謎。據筆者初步研究,大約已有六千年的悠久歷史。這一時間在我國玉歷史中不算是最早的,但是,六千年來經久不衰,在世界的玉石中或許只有昆侖美玉了。

昆侖美玉的名稱也經歷了一個長期的演變過程。昆侖美玉最早是以「玉」為名,它出現在甲骨文和歷代的歷史文獻中。我國玉有多種,為了區別,昆侖美玉又有「真玉」、「琅」、「禺氏之玉」之說。但是,流傳久遠的還是以產玉的地名命名的名稱。春秋戰國時期,以產玉的昆侖山命名為「崑山之玉」,「崑山之玉」是當時三大國寶之一。以後,又以產玉的於闐國命名為「於闐玉」。到了清初,於闐改為和闐,就被稱之「和闐玉」。1959年漢字簡化將「和闐」改稱為「和田」,故稱為「和田玉」。所以和田玉是我國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傳統名稱。

3.和田玉美名揚天下

和田玉與其他礦產不同,它不僅是物質的,而且是社會的、精神的,它登上歷史舞台,就在中華民族文化中起了重要作用,在光輝燦爛的玉文化中大放光彩,稱譽古今中外。

大約在商代,和田玉已登上中國玉器玉材的統治地位,被譽為中國玉的精英。在我國歷代文獻中對和田玉有很高的評價。偉大愛國詩人屈原就夢想:「登昆侖兮食玉英,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兮齊光。」明代大葯學家李時珍贊美說:「產玉之處亦多矣獨以於闐玉為貴。」

和田玉譽滿全球,以研究中國科技史聞名世界的英國李約瑟教授說:「對玉的愛好,是中國文化特色之一。」「新疆的和闐(於闐)和葉爾羌地方山中和水中是兩千年來主要的或許是唯一的產玉中心。」

當今世界,和田玉更為馳名,它已成為我國「國石」候選石之一,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會徽的玉料。

4.光輝燦爛的和田玉文化

和田玉文化博大精深,在中華民族文化中展現出多姿多彩,在歷史上和田玉又有什麼樣的神奇功能呢?

中華古文明起源: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華文明起源與世界其他文明不同的一個標志就是玉器。我國古代文獻中有黃帝時以石為兵、以玉為兵、為銅為兵、以鐵為兵之說。考古發掘發現表明,在距今約6000~5000年的良渚文化和紅山文化、仰韶文化時期,出現了我國用玉的第一個高峰期,有的學者稱這一時代為「玉器時代」,是中華古文明的起源時代。世界上有的古文明因種種原因消失了,而中華文明以其頑強的凝聚力和雋永的魅力,延續了5000年,這是我們中國的驕傲。

「玉石之路」:和田玉發現後,當地先民開拓了一條把和田玉運送到中原和中亞、歐洲的路線,這條路線即是「玉石之路」。這條路的形成時間大約有5000~6000年之久,是我國和世界上最早一條溝通東西方政治、文化及商貿的運輸線,也是距離最長、使用時間最久的陸路交通大動脈。玉石之路為後來的絲綢之路奠定了基礎。所以說,東西方交流的第一媒介,不是絲綢,而是和田玉,和田玉對世界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中國玉器的新時代:我國玉器已有萬年歷史,用的是各地產出的玉石。以後,經過幾千年的挑選,最終選定和田玉是中國玉的精英。從我國第一個王朝——夏開始,經商到周,和田玉大量出現,已成為王室玉器的主要來源,開辟了中國玉器以和田玉為主要玉材的新時代。中國玉器在世界上被稱為獨樹一幟的「東方藝術」,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的國粹。幾年來,製成的和田玉玉器精美絕倫。現保存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的玉器大多是用和田玉料製作的,其中不少是我國的國寶。

王玉時代:我國學者把夏到清代的這一時期稱為王玉時期。這一時代的特點是把和田玉及其玉器進行政治化,成為王室權力、等級、財富的象徵。王朝統治者嗜玉如命,在政治、經濟、文化、生活中都離不開玉,制定了許多制度。如周代建立的「六器」與「六瑞」的政治用玉制度。「六瑞」就是不同官爵的證明,每逢朝會或祭祀時,諸侯臣子都要執自己的「瑞」以朝見天子,天子也要拿出自己的「瑞」。春秋戰國和秦朝時期,都以「崑山玉」作為國家「三寶」之一。從漢代開始到清代,經歷了多少王朝和皇帝,作為帝王的玉璽多是用和田玉製作的,授寶之時,有的皇帝還大赦天下。歷代宮廷玉器都以和田玉玉器為珍,製作了難以計數的珍品。

「玉德說」:古代先哲以玉比德,提出了玉德說。春秋早期政治家管仲就說:「夫玉之所以貴者,九德出焉。」這「九德」包括仁、智、義、行、潔、勇、情、容、辭。春秋晚期大儒學家孔子提出了玉「十一德」說,包括仁、知、義、禮、樂、忠、信、天、地、德、道。東漢時許慎又提出玉「五德」說,包括仁、義、智、勇、潔。玉德說把和田玉的玉石品質與道德聯系起來,如說玉溫潤有光澤,代表仁愛;堅硬緻密的質地,代表理智;玉有稜角而不傷人,代表正義;敲擊時它發出的聲音清揚悠長,臨了又絕然而止,代表清樂;優良部分不遮掩瑕疵,代表忠;色彩外露而不隱瞞,代表誠信等,這些都反映和田玉的質地、光澤、聲音、硬度、韌性等各個方面。「玉德說」為中國人民愛玉、敬玉、崇玉提供了精神支柱,也是中國玉文化經久不衰的重要原因。對玉的愛好已成為中華民族特色之一,玉成為忠誠、純潔、友誼、平和、吉祥、誠信、勇敢、美麗的象徵。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黃金有價玉無價」之說,更有「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等高尚民族氣節。人們以玉為美,以玉為榮,以玉為貴,玉成為人們生活習俗的一部分。

友誼的橋梁: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大家庭,為了表達民族情誼,就以昆侖美玉為媒介。古代玉石之路的開通,正是友誼之路的體現。在古代文獻中,在遠古時期,居住在昆侖山的西王母曾向黃帝、堯、舜獻玉、玉環、玉。西周時期,周穆王不遠萬里來到昆侖山,與西王母歡會於瑤池之上,在玉山采玉。春秋戰國時期,和田玉已成為西域向中原朝廷進獻之寶。以後各個朝代中所用之玉,多為當時西域進獻。這正如唐代大詩人杜甫在詩中所說:「舊隨漢使千堆寶,少答朝廷萬匹羅。也如元代維吾爾詩人馬祖常所說:「采玉河邊青石子,收來東國易桑麻。」所以,瑰麗的和田玉,架起了各民族友誼的橋梁,是各民族友誼和團結的象徵。同時,中國自古以來有「化干戈為玉帛」之說,表明玉也是和平的象徵。在人們生活中,以玉相贈,表示友好和愛情。

美的象徵:我國向來把「玉」作為美的理想。可以說,一切藝術的美,以至於人格的美,都趨向玉的美。玉成為美的象徵,在詞彙中多以玉進行美化,僅《漢語大詞典》里以玉為詞根的詞、片語就多達1268個。以玉美化已普及到天地山川,花草動物,人物品德,可謂無所不到。以玉命名的就更多,據《中國名人大辭典》,其中玉部名人達1700個。我國古典文學中用玉命名的很多,如《紅樓夢》全書據有的學者統計,用「玉」字近5700個,其中人名用「玉」字達5360處,其中賈寶玉出現最多,為3652處,黛玉出現1323處。在詞彙成語中也很多,如「金口玉言」、「金科玉律」、「金枝玉葉」、「亭亭玉立」、「美如冠玉」、「冰肌玉骨」、「冰清玉潔」、「金玉良言」等。

玉與宗教:據學者研究,最早用玉的遠古時期是巫玉時代。漫長的原始社會的原始宗教,其特點是圖騰崇拜和原始巫術。巫用玉以聯系天和神,因為只有玉是事神之物中最為神聖的,它最能代表神靈之形象。所以,在古代先民的意識中,巫是神靈意志的表達者,而玉又是神靈風貌的體現。在周代就以「六器」祭祀天地四方之神。對玉的崇拜,古代有「玉衣」、「玉食」,相信穿玉衣屍身不朽,靈魂升天,食玉可以長生不老,這一理念,逐漸地演繹為玉器驅災避邪的內涵,它的影響也一直延續到了現在。在佛教和道教中,對玉非常崇敬,如道教中有玉皇大帝、玉女、玉郎等,居住的地方叫做「玉墟」、「玉台」、「玉宇」、「玉門」。佛教中用玉製作了許多佛像和以佛教為題材的玉器,陝西法門寺發現世界最珍貴的佛祖釋迦牟尼的真身佛指舍利(靈骨),最內一層是用和田玉製成的玉棺,可見,玉在佛教界的珍貴程度。

玉與文學:文學以玉為題,創造出了許多美麗的詩歌、戲劇、小說,為中國文學繁榮譜寫了光輝的一頁。中國的《詩經》和歷代大詩人的詩詞、《拾玉鐲》和《碧玉簪》等戲劇、《紅樓夢》等小說,都與玉有關。《拾玉鐲》中顯示的戀愛婚姻,《碧玉簪》中代表的忠誠愛情。《紅樓夢》里賈寶玉的那塊通靈寶玉演繹出多麼動人的故事。在音樂方面,用玉製成樂器,如玉磬、玉蕭,聲音特別,非常好聽。在歷史方面,從《史記》到《清史稿》的二十五史中,都有和田玉的記載。

(二)新疆銅器文化——銅礦秘境探蹤

1.青銅文明

在漫長的人類發展史上,青銅製造和使用把文明推進到一個嶄新的階段。

銅是人類用於生產的第一種金屬,最初人們使用的只是存在於自然界中的天然單質銅,即自然銅。古人用石斧把自然銅開采出來,用錘打成多種器物。但是,自然銅很少,滿足不了生產發展的要求,促使人們找到了硫化物銅礦。硫化物銅礦石大多具有鮮艷而引人注目的顏色,如金黃色的黃銅礦,鮮綠色的孔雀石,深藍色的銅藍等。把這些礦石在空氣中焙燒後形成氧化銅,再用碳還原,就得到金屬銅,稱為純銅。純銅製成的器物太軟,人們把錫摻到銅里去,製成了銅錫合金——青銅。青銅比純銅堅硬,使人們製成的勞動工具和武器有了很大改進,人類進入了青銅時代,開始了新的文明時代。

2.新疆青銅時代

我國青銅時代約始於公元前21世紀到公元前500年,共約1500年歷史,相當於夏、商、西周和春秋時期。新疆青銅時代,據考古資料約始於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前700年,這一時期處於以畜牧經濟為主的原始氏族公社時期。

新疆青銅文化遺址分布在天山、塔里木盆地北緣、准噶爾盆地等地區。青銅器以小型工具和用具為主,也有少量大型器皿。常見的有青銅製作的刀、錐、錛、鑿、矛、鏡等。製作銅器的銅除少量是純銅和砷銅外,大部分為錫青銅。

在眾多的青銅器中以伊犁地區最有特色,其數量之多,器形之大,鑄造工藝之精,都堪稱為新疆之冠。銅器從生產工具到生活用具到裝飾品都有,小至銅鏃、銅耳環,大至銅武士俑、銅鍋、銅釜、銅鏡、銅盤、銅斧、銅鑿等。其中屬精品的有青銅武士俑、青銅方盤、對虎銅環、對翼獸銅環、三足銅釜等。青銅武士俑非常特別,俑高40厘米,頭戴尖頂小氈帽,雙目凝視前方,眉宇間顯示出草原武士的威武與自信,上身赤裸,腰系短裙,赤足,左腿彎曲,右腿跪地,兩手環握放在腿上。這個頭戴尖頂帽的青銅武士俑到底是什麼民族?據學者考證為塞人。塞人分布極廣,是一個由多個部落組成的龐雜的游牧部落聯盟,據典籍中有關塞人體型特徵的描述,可以看出他們是一群白種人,是典型的雅利安人種,廣泛分布於中亞、西亞廣大地區。青銅武士俑的出土反映了他們告別了茹毛飲血的狩獵時代,走進了游牧文明時代,成為真正的馬背上的民族。

伊犁地區青銅器的大量出現,但是,銅來自哪裡,又有什麼樣秘密呢?

3.國家級的尼勒克奴拉賽古銅礦遺址

伊犁地區的銅來自何處的問題,通過對神秘的尼勒克縣奴拉賽古銅礦遺址的發掘找到了答案。

那是20世紀80年代,新疆考古工作者根據地質人員提供的線索,對尼勒克縣奴拉賽古銅礦遺址進行了詳細調查,這個遺址的重大意義得到專家的肯定,以後經國務院批准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尼勒克縣奴拉賽古銅礦遺址位於尼勒克縣喀什河南岸的奴拉賽溝中。古銅礦開采時代,據碳14同位素測定,距今2500年左右,大致相當於東周時期,這是新疆境內保存最好、年代最早的一處銅礦遺址。這樣古老的銅礦采礦煉礦遺址,不僅在新疆地區是首次發現,就是在全國和中亞范圍內也是極其罕見的。我國最著名的古代銅礦遺址是湖北省大冶市銅綠山,時代為西周到漢代,奴拉賽古銅礦遺址可與銅綠山銅礦遺址相媲美。

奴拉賽古銅礦遺址可分采礦和冶煉兩大部分。

采礦遺址,現已發現十餘處采礦豎井硐口。每一硐口大致5米見方,因年代久遠,硐口均已坍毀,而為碎石、沙礫和草叢所覆蓋,在硐口周圍發現有大量礦石和石器。其中有一處豎井,深達20米左右,寬約5米,在井壁上橫空支撐有上下三層支木。從硐口的位置和線路來看,這些采礦豎井在地面下當時連成一片,形成了互通的網路似的采礦平硐和巷道,構成了一處完整和規模較大的采礦遺址。采礦坑內殘留有采礦石槌、骨片和炭塊。從采坑遺留的石器分析,那時采礦工具為石器。特別有趣的是,石器的形狀和特徵都與湖北大冶銅綠山西周至春秋戰國時期銅礦遺址所出土的石器極為相似,表明那時各地的人民已有交流。

奇怪的是,經過地質調查,這個銅礦主要為輝銅礦,地表有孔雀石。輝銅礦沒有鮮艷而引人注目的顏色,新鮮面為暗鉛灰色,風化面為黑色,似乎如鐵礦石一樣,就是到了現代,一般人也難以認識這種礦石。古人如何能識別這種礦石,這還是一個待解之謎,或許是因為生活在這塊大地上的古人智慧非常的高超。

冶煉遺址位於奴拉賽溝谷內較平坦的地方,距采礦豎井不遠。現在已經發現了一條埋於地下1.5米、長20米、厚0.5米的爐渣層。在這爐渣層內,發現有多塊經過粗煉呈龜背狀的冰銅塊,重者達10千克。經光譜分析,銅含量高達60%以上,並含有較高的砷,表明礦石很富,冶煉水平很高。從一些黑色、釉質而多孔的爐渣看,孔內尚殘留有木炭或木質纖維狀的印痕,證明當時是用木炭作燃料煉銅的。當時銅礦冶煉技術,經過現代科學研究,是采煉硫化銅礦石,使用「硫化礦-冰銅-銅」工藝,還原熔煉中添加砷礦物,最終產品是砷銅。硫化礦添加砷礦物冶煉砷銅的技術,表明當時的冶金技術已達到比較高的水平。

尼勒克縣奴拉賽古銅礦遺址的發現表明,新疆古時銅礦的探礦、采礦、冶煉都居於當時全國較高的水平,它在我國青銅文化中閃爍著輝煌。

4.金礦開發

在銅器時代,發現開采銅礦的同時還開採金礦。我國先秦時代的《山海經》一書中,曾提到「天山多金玉」。《山海經》是我國一部具有特殊意義的古書,有的學者稱它是第一部地理著作,這部書中不僅多處提到了昆侖山的玉,還提到天山的金,表明那時是金玉並茂。因為玉河中不僅有玉,而且有金,如昆侖山的喀拉喀什河、天山的瑪納斯河等。

(三)新疆鐵器文化——鐵礦冶煉探秘

1.鐵器時代

鐵器時代是人類發展史中一個極為重要的時代。地球上最早掌握鐵器使用的民族是古埃及人和蘇美爾人,大約在公元前4000年就利用天然的鐵來製作矛及飾物,這些天然的鐵來自天外的隕石。大約在3400年前,小亞細亞赫梯人最早用鐵礦煉鐵並生產鐵器,那時鐵器比黃金還貴重。到距今3000年前左右傳入歐洲,歐洲開始大規模地使用鐵器。鐵器應用於工農業生產領域,在人類歷史上起了重大的革命作用,不僅促進了生產的發展,而且把人類帶入了一個新的文明時代。

中國何時發明鐵器,還是一個待解之謎。據考古資料,大約距今2800前的西周末期已有鐵器,其冶鐵工藝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鐵器時代給中國帶來了巨變,社會由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並經過兼並戰爭,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空前統一的秦帝國。鐵器在秦漢時期進一步推廣,到東漢時期最終代替了青銅器。

新疆鐵器時代出現年代,據考古資料,大約距今2700年到2200年,相當於東周時期。鐵器遺址分布在哈密、吐魯番、和靜、輪台、庫車、塔什庫爾乾等地。出土的鐵器主要是生產工具和兵器,如鐵刀、鐵劍、鐵鐮、鐵錐、鐵釜、鐵管等。

2.龜茲古國煉鐵遺址

新疆鐵器的鐵礦從哪裡來,鐵礦又是如何冶煉的?塔里木盆地北緣龜茲古國發現的煉鐵遺址解開了這個謎。

龜茲古國,在今庫車、拜城、新和、沙雅和輪台縣一帶,兩漢西域都護府和唐代安西大都護府均設於此,在西域歷史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龜茲國曾經雄霸絲路北道,其強大的國勢與豐富的鐵、銅礦資源和開發有密切關系。據史料記載,至遲在公元前2世紀,龜茲地區的冶鑄業在西域三十六國中已享有盛名。《漢書·西域傳》就記載有該國「能鑄冶」。

考古發掘表明,早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該地區已經進入青銅時代,稍晚些時候則進入早期鐵器時代。三千多年以來,在這一地區留下了極為豐富的礦冶遺跡。據調查,在古龜茲國地域范圍(大致相當現今阿克蘇地區),共發現礦冶遺址36處,其中13處為采煉鐵的遺址,21處為采煉銅的遺址,既煉銅又煉鐵的1處,石油礦1處。

冶煉鐵的規模很大,當時煉鐵可供西域三十六國用。比如,阿格村煉鐵遺址有4處,其中Ⅲ號遺址煉渣堆積長度將近1000米,寬度在50~200米之間,最厚處可達3米多。可可薩依煉鐵遺址面積約6.5萬平方米,蘇博依冶煉遺址約10萬平方米,堆積都以煉渣為主,最厚可達3米。根據調查,當時采礦與煉鐵是一體的,鐵礦石用的是當地的,煤也是當地的。根據遺址發現的石質采礦工具,說明采礦用的是石器,冶煉技術比較成熟。

煉鐵的時代,據阿格村煉鐵遺址的測定,至遲在西漢早期。

據考古學者研究,在漢武帝以前,西域地區已以製造一些簡單的鐵器,在漢武帝以後,在內地的影響下,鐵礦開發大力發展起來了。據漢代的史書記載,在昆侖山和阿爾金山的一些地區,如若羌、且末、民豐、洛甫、莎車等都有鐵礦,多數地區能冶煉鐵,製造鐵器,在民豐縣尼雅、洛甫縣阿克其山遺址中出土有鐵礦石、燒結鐵、礦渣、小坩堝、石鑿等。

3.中國古代最早用煤煉鐵的記錄

經過龜茲古國煉鐵的調查,結合歷史文獻,人們發現新疆對中國煉鐵歷史有重要的貢獻。

煉鐵可以用木炭和煤,我國用煤煉鐵據考古資料在漢代已開始,但是有文獻記載的是新疆庫車縣。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466或472~527)所著《水經注》中說:「釋氏西域記曰:屈茨(今新疆庫車縣)北二百里有山,夜則火光,晝日但煙,人取此山石炭,冶此山鐵,恆充三十六國用。故郭義恭《廣志》雲,龜茲能鑄冶。」《水經注》中引用的兩本書作者,均為晉時期人,這說明至遲在晉時期已用煤煉鐵;但是如從《漢書·西域傳》就記載的龜茲國「能鑄冶」看,可能漢代時就開始了。用煤煉鐵是冶煉技術上的重大進步,因為煤比木炭的火力強而持久,可以得到更高的溫度。

距今700多年前,著名的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來過中國,看見中國用煤作燃料,非常驚奇,在他的游記里記載了這件新鮮事。書中寫道,中國有一種「黑石頭」,是從山裡開采出來的,能夠生火,燃起來火力比木柴更大,晚上生著了直到第二天早上還不熄。那時,歐洲人讀了馬可·波羅的游記,都覺得十分新奇。這表明,新疆用煤煉鐵已比歐洲早了一千多年。

4.古代礦產開發利用走向多樣化

據史書記載,新疆在漢代除了利用鐵礦以外,還發現利用了許多礦產,如銅、煤、金、鉛、錫、鹽、硇砂、雌黃、石油等。

銅礦開采冶煉規模很大,庫車縣克孜勒亞煉銅遺址。總面積約10萬平方米。以煉渣堆積為主,最厚處可達3米,除此之外,還有少量的碎銅塊、礦石、熔劑、風管、陶片和馬鞍形石磨盤等遺物。遺址西側靠近山崖邊處殘存有煉爐基部的痕跡。這個煉銅地點曾被多次利用,煉銅遺址時代上限約在公元前1000年前後,下限可能到公元4~5世紀。

油苗:據《北史·西域傳》記載油苗:「(龜茲)其國西北大山中有如膏者,流出成川,行數里入地,狀如醍醐,甚臭。」這是我國歷史上油苗較早的記錄。

㈦ 養龜秘方技術

LZ買的應該是金線龜又叫草龜,金錢龜學名三線閉殼龜一般的價格都在5位數。
一、飼養場地的選擇

在人工飼養下,許多龜表現得神經質,覺得不安全。籠子的合理設施和隱蔽的生活空間,可減少這些影響。陸生品種的龜,一般要求水平方向大些。許多陸生龜需要隱蔽的空間,可設置盒子、樹樁、石塊或其他設施。飼養龜可在室外建池,也可在室內利用洗浴缸或玻璃缸飼養。室外建池的優點是面積大,空氣新鮮,陽光充沛,盡可能得到與野外相似的自然條件,適宜飼養200克左右的龜。室內飼養,面積有限,龜爬動受到約束,陽光和空氣不如室外,不利於它的生長。但設備面積小,形狀自選,美觀,可增添室內氣氛。
一般重100克左右的龜,其活動面積僅為0.5平方米,池的高度可按飼養龜體長的2~3倍來設計。池壁四周光滑,防止龜逃跑,若池的高度不夠,可在池的四周邊緣加固翻檐鐵絲網。池內的布置,對某些龜可在離箱底20厘米玻璃牆上漆上濃密的黑邊,這樣會使它們覺得更安全。龜籠的底襯可以放上沙子、盆栽土和樹葉,對許多龜來說這都是合適的墊料。許多海龜能養在沙礫和水泥的混合物的墊料上。龜的水生和陸生的環境應當能夠拆卸,至少每6個月消毒1次。
作為觀賞型龜飼養,一般可採用金缸、陶缸、瓷缸等。在直徑為20厘米、高15厘米的器皿中,飼養兩三隻100克左右的龜較為適宜。飼養多了,水質易污染,且易發生爭食現象。如果是同時飼養好幾只龜,應設幾個取暖、採食、飲水的地點,而且各點之間最後是都在龜的視線之外。這樣可以避免過度擁擠,減少爭食,搶水或取暖位置等現象的發生。對於平胸龜來說,只能每缸養1隻,以防互相咬斗,引起外傷。龜並不是長期生活在水中,它時常需要爬上陸地,因此,在缸內置些石塊,以便龜自由攀登。

二、養龜必需品
(1)網兜:可用紗布或尼龍布做成圓形或長方形的兜。用來日常打撈龜糞便或吃剩的殘餌。
(2)塑料管:准備1根長1米左右,直徑為0.5~1厘米的塑料管,用來抽吸缸底污物等。
(3)溫度計、溫度表:玻璃儀器商店有售,一般購0~50攝氏度范圍內的水溫表,用做測量水溫和氣溫。
(4)衛生刷;家用清洗衛生間的球形帶柄刷,用來清洗水池和飼養缸。
(5)消毒液:可用每升20毫克的高錳酸鉀或適當濃度的「84」消毒液。
(6)飼料盆:可用飯盒蓋或其他陶瓷淺盆代替。
(7)飲水器:由於陸龜不能長期生活在水中,故應配置飲水盆1個,一般可採用陶瓷淺水盆,以高0.5厘米左右為宜。

三、飼料的選擇

飼料是龜的營養源泉。龜為了維持其生命活動,必須從體外攝取各種必需的營養物質,以保證新陳代謝的正常進行。因此,合理、經濟地利用各種飼料,是保證龜正常的生長、發育、繁殖及存活的物質基礎。所以說,選擇龜飼料尤為重要。飼料按其來源,一般可分為動物性、植物性、礦物性3種飼料。
1、動物性飼料 包括肉類、魚類、蝦類和家禽的內臟等,以及其他活的動物。龜喜愛食瘦豬肉、魚肉、蝦肉和家禽的內臟等。喂前應將硬的外殼、頭、刺等鋒利物剔除干凈,以防劃破龜的口腔、食管或腸胃。此外,按龜體型的大小,將食物切成條、塊狀。因為過大的食物塊:一不利於入口;二不利於龜消化。
2、植物性飼料 包括各種蔬菜、瓜果、草類等。植物含豐富的多種維生素,是龜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但不是所有的植物龜都愛吃,如梨、山芋等龜不愛吃。龜一般喜歡吃蘋果、香蕉、番茄、青菜葉、浮萍等。投餵食物前,應將食物洗凈並進行消毒方可投喂。蘋果、番茄等應切成小塊狀或小片形,便於龜啃咬。
3、礦物性飼料 近幾年,由於龜養殖業的興起,一些動物飼料廠採用骨粉、魚粉、微量元素混合劑等研製出專供龜食用的混合餌料。這類混合飼料營養元素較豐富,長期投喂,不會引起營養不良疾病。從飼料廠購買的混合飼料,必須經過加工才能投喂。投喂前,用水和植物油將粉狀的飼料製成顆粒狀,然後直接投入水中。初次投喂時,需觀察龜的吃食情況。殘剩的餌料應立即撈凈,否則,2~3小時後餌料融化散開污染水質。

㈧ 烏龜資料

烏龜與陸龜是群以「甲殼」為中心演化而來的爬蟲類動物。烏龜最早見於三疊紀初期,當時即有發展完全的甲殼。早期烏龜可能還不能夠像今日一般,將頭部與四肢縮入殼中。簡單的說,烏龜為水棲動物,陸龜則為陸棲動物。烏龜已經在地球生存了幾萬年,和恐龍系同時期的動物。烏龜則屬於三大龜系裡的水龜系 烏龜別稱金龜、草龜、泥龜和山龜等,在動物分類學上隸屬於爬行綱、龜鱉目、龜科、龜亞科,是最常見的龜鱉目動物之一。我國各地幾乎均有烏龜分布,但以長江中下游各省的產量較高;廣西各地也都有出產,尤以桂東南、桂南等地數量較多;國外主要分布於日本、巴西和朝鮮。價格:5~10000元一隻。

烏龜殼略扁平,背腹甲固定而不可活動,背甲長10一13厘米、寬約16厘米,有3條縱向的隆起。頭和頸側面有黃色線狀斑紋,四肢略扁平,指間和趾間均具全蹼,除後肢第五枚外,指趾末端皆有爪。 烏龜一般生活在河、湖、沼澤、水庫和山澗中,有時也上岸活動。在自然環境中,烏龜以蠕蟲、螺類、蝦及小魚等為食,也吃植物的莖葉。烏龜是一種變溫動物,到了冬天,或者是當氣溫長期處在一個較低情況下,烏龜就會進入冬眠,各種烏龜的種類不同,開始冬眠的溫度也不相同,不過通常都在10~16℃。這個時候烏龜會長期縮在殼中,幾乎不活動,同時它的呼吸次數減少,體溫降低,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的速度減慢,所消耗的營養物質也相對減少。這種狀態和睡眠相似,只不過這是一次長達幾個月的深度睡眠,甚至會呈現出一種輕微的麻痹狀態。 此外,烏龜還具有如下特性:繁殖率低且生長較慢,一隻500克左右的烏龜經一年飼養僅增重100克左右。但烏龜的耐飢能力較強,即使斷食數月也不易被餓死,抗病力亦強,且成活率高。所以烏龜是較易人工飼養的動物,也是比較受人們歡迎的寵物。

㈨ 新疆文物古跡有哪些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簡稱新,成立於1955年10月1日。地處我國西北邊陲,全境地形為「三山夾兩盆」自北而南為阿爾泰山、准噶爾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侖山。交通以公路為主,與航空、鐵路密切配合聯系區內外。面和160多萬平方公里,是我國最大的省區。人口1605萬,有維吾爾、漢、哈薩克、回、柯爾克孜、蒙古、俄羅斯、錫伯、塔吉克、塔塔爾、達斡克、滿等民族。 農業生產以綠洲灌溉為特點,生產小麥、玉米、長絨棉、瓜果。礦藏以煤、鐵、石油、鹽、金為主。已建立鋼鐵、石油、煤炭、皮革等多種工業。新疆古稱「西域」 是漢唐絲綢之路經過的地方。傳統名產有葡萄乾、哈密瓜、杏干、核桃、梨及優良牛、羊、馬、地毯、絲綢、銅雕、銅器等。 地處歐亞大陸中心的新疆經歷了億萬年的造地運動,形成了「三山夾兩盆」的地貌。在雄偉的阿爾泰山、天山、昆侖山之間,橫卧著平坦開闊的准噶爾、塔里木盆地。冰川雪嶺、戈壁沙海、森林草原、湖泊河流、高原盆地,在這片占國土總面積1/ 6的廣袤大地上,共同構成了博大、粗獷、雄險、奇特的自然景觀。 新疆是舉世聞名的古絲綢之路的要沖,歷史上是東西方文化薈萃之地,東西方燦爛的古代文明,許多與新疆大地彼此聯系、交融。多條絲路古道和眾多的文物古跡構成了新疆寶貴的人文資源。由於乾旱少雨,地廣人稀,加上受風沙掩埋保護等原因,千年古跡奇跡般的被大量保存了下來。現在,在新疆境內總長為5000多公里的「絲綢之路」南、北、中三道上,到處可見錯落的古城、矗立的峰燧、密集的千佛洞、古墓葬、古寺廟以及古屯田。這些獨特的歷史人文遺跡與奇麗的自然景觀,為人們提供了極為廣闊的旅遊天地。 首府烏魯木齊是新疆的交通中心,公路、鐵路、航空,輻射全疆。便捷的交通,可以到達新疆境內任何一個旅遊地點。多條經濟省時的線路,可以提供多種旅遊選擇。 旅遊資源: 烏魯木齊:紅山 烏魯木齊革命烈士陵園 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紀念館 西白楊溝水磨溝風景名勝區 烏魯木齊動物園 烏魯木齊市人民公園 南山風景區 新疆地質礦產陳列館克拉瑪依市:魔鬼城 駝鈴夢坡沙漠公園 吐魯番市:交河故城 葡萄溝 艾丁湖 火焰山 坎兒井 坎兒井樂園 高昌故城 阿斯塔那古墓 大漠土藝館 中國內陸海拔零點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蘇公塔 哈 密 市:回王墓 蓋斯墓 哈密博物館 阿 克 蘇: 庫車縣:林基路烈士紀念館 庫車博物館 庫車大寺 庫木吐拉石窟寺 天山神秘大峽谷(克孜里亞大峽谷) 天山神秘大峽谷石窟 雙龍池 龜茲古城遺址 默拉納額什丁墓 克孜爾尕哈石窟寺 克孜爾烽燧 蘇巴什故城 森木塞姆石窟寺 溫宿縣:天山神木園景區 喀什地區 喀什市:艾提尕爾清真寺 盤橐城(班超紀念公園) 喀什絲綢之路博物館 阿巴克霍加麻扎(香妃墓) 哈斯哈吉甫陵墓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 阿圖什市:蘇丹麻扎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庫爾勒市:鐵門關 和碩縣:金沙灘 若羌縣:樓蘭古城 博湖縣:博斯騰湖 昌 吉 州:五家渠青格達湖旅遊區 阜康市:天池 西王母祖廟 吉木薩爾縣:五彩灣 奇台縣:硅化木園林公園 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 博樂市:怪石峪風景名勝區 賽里木湖風景區 伊犁地區 伊寧市:伊犁河旅遊風景區 霍爾果斯口岸 林則徐紀念館 霍城縣: 惠遠鍾鼓樓與伊犁將軍府 石河子市:周恩來總理紀念碑 南山風景區 石河子軍墾博物館 阿 勒 泰:哈納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喀納斯湖觀魚亭

熱點內容
去中心路253號 發布:2025-05-25 22:16:15 瀏覽:913
eth的未來價值 發布:2025-05-25 22:13:41 瀏覽:300
usdt是什麼投資 發布:2025-05-25 21:51:29 瀏覽:883
以太坊轉賬出錯 發布:2025-05-25 21:46:33 瀏覽:857
幣圈波一下的意思 發布:2025-05-25 21:37:01 瀏覽:833
比特幣交易所圈錢 發布:2025-05-25 21:36:28 瀏覽:392
中國比特幣網上商城官網 發布:2025-05-25 20:31:11 瀏覽:375
魚池挖的比特幣存在哪裡 發布:2025-05-25 20:30:11 瀏覽:793
eth0和eth1內網外網 發布:2025-05-25 20:19:27 瀏覽:45
eos和xrp哪個有前景 發布:2025-05-25 20:15:10 瀏覽: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