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島碳礦跡
❶ 日本本來地小物稀,為何還遺棄了很多島嶼
因為就算日本非常珍惜他們自己的地區,但一旦有的島嶼不適合人居住了,那麼為了民眾的安全,這樣的島嶼肯定是會被廢棄的。而遇到這樣不適合居住的島嶼,就算政府不呼籲的話,那麼島上的居民也會自發的往別的地方移居。
再有一個被遺棄的島嶼是大久野島,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兔子島。而這個島嶼被遺棄的原因就有些氣憤了,這個島嶼上有一個非常大的化學研究中心,它不單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殺蟲劑製作公司,同時它也是二戰時期化學用品的研發的地方,迫於輿論壓力,這個工廠原本是要倒閉的,但是有的人為了繼續研究而把這座島嶼從地圖上抹下去。到了現在這座島嶼上,只有當初實驗留下來而繁殖的兔子,又由於這里的土地被化學用品污染的十分嚴重,人們無法居住,由此成為了一個兔子島。
以上是我的看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❷ 「功夫不負有心人」的事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英國首相邱吉爾,是一位出類拔萃的演說家,被列為世界10大著名的演說家之一。但是,邱吉爾第一次在議會上發表演講時,卻栽過一次大筋斗——當他講到一半時,突然忘記了下文,怎麼也想不起來了,憋得面紅耳赤,只好中斷演講,尷尬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但他毫不氣餒,潛心研究演講技巧,經常鍛煉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功夫不負有心人,邱吉爾終於成為20世紀的著名演說家和卓越的政治家。
美國第16任總統林肯,是聞名於世的大演講家。他的成功就在於他從青少年時代就開始了對演講口才的刻苦練習,並做到了多看、多聽。他年青時當過農民、伐木人、店員、郵電員以及土地測量員等等。為了成為一名律師,他常常徒步30英里,到一個法院去聽律師們的辯護詞,看他們如何辯論,如何做手勢。他一邊傾聽那些政治家、演說家的聲若洪鍾、慷慨激昂的演說,一邊模仿他們。他聽了那些雲游四方的福音傳教士揮舞手臂,聲震長空的佈道,回來後也學他們的樣子,對著樹林和玉米地反復練習演講。演講的成功使林肯終於成為一名雄辯的律師並最終踏入政界。
「功夫不負有心人」。成功的桂冠永遠只屬於鍥而不舍、堅持不懈的人,成功的桂冠永遠不會從天而降,「送給」那些坐享其成、守株待兔的懶人。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成功之花需要辛勤的汗水來澆灌。從古至今,千百年來,每個成功人士的背後都飽經滄桑,然而他們面對困難迎難而上,鍥而不舍。為了理想奮發進取,取得 卓越成功。
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他從小酷愛書法,七歲跟隨當時書法家衛夫人學習書法,每天勤學苦練。沒有墨汁、毛筆的時候,他就用手在衣服上寫,有時用樹枝在沙地上寫,有時夜晚在月光下寫。相傳,他在浙江紹興蘭亭池邊練習書法,洗筆、硯台的水把池水都染黑了,經過整整二十年的努力,他終於成為舉世聞名的書法家,作品流傳千古。
現代著名畫家黃永玉畫的荷花,十分被人稱道。可是有誰知道他畫過多少荷花寫生稿呢,連黃永玉自己也計算不清。有一回,他叫兒子數一數究竟畫了多少寫生稿。兒子一捆捆抱來,每捆一百張,總共有八十多捆。黃永玉經過二十多年刻苦寫生,並反復鑽研畫荷花的技巧,
吸取各家之長,融於一體,後來他畫的荷花就獨具神韻。
愛因斯坦說過:成功=艱苦勞動+正確方法+少說空話。只要付出就會有收獲,功夫不負有心人,讓我們為了成功堅持不懈的努力,創造明天的輝煌。
1.1878年9月,愛迪生決定向電力照明這個堡壘發起進攻。他翻閱了大量的有關電力照明的書籍,決心製造出價錢便宜,經久耐用,而且安全方便的電燈。
他從白熱燈著手試驗。把一小截耐熱的東西裝在玻璃泡里,當電流把它燒到白熱化的程度時,便由熱而發光。他首先想到炭,於是就把一小截炭絲裝進玻璃泡里,剛一通電可馬上就斷裂了。
「這是什麼原因呢?」愛迪生拿起斷成兩段的炭絲,再看看玻璃泡,過了許久,才忽然想起,「噢,也許因為這裡面有空氣,空氣中的氧又幫助炭絲燃燒,致使它馬上斷掉!」於是他用自己手制的抽氣機,盡可能地把玻璃泡里的空氣抽掉。一通電,果然沒有馬上熄掉。但8分鍾後,燈還是滅了。
可不管怎麼說,愛迪生終於發現:真空狀態對白熱燈非常重要,關鍵是炭絲,問題的症結就在這里。
那麼應選擇什麼樣的耐熱材料好呢?
愛迪生左思右想,熔點最高,耐熱性較強要算白金啦!於是,愛迪生和他的助手們,用白金試了好幾次,可這種熔點較高的白金,雖然使電燈發光時間延長了好多,但不時要自動熄掉再自動發光,仍然很不理想。
愛迪生並不氣餒,繼續著自己的試驗工作。他先後試用了鋇、鈦、錮等各種稀有金屬,效果都不很理想。
過了一段時間,愛迪生對前邊的實驗工作做了一個總結,把自己所能想到的各種耐熱材料全部寫下來,總共有1600種之多。
接下來,他與助手們將這1600種耐熱材料分門別類地開始試驗,可試來試去,還是採用白金最為合適。由於改進了抽氣方法,使玻璃泡內的真空程度更高,燈的壽命已延長到2個小時。但這種由白金為材料做成的燈,價格太昂貴了,誰願意化這么多錢去買只能用2個小時的電燈呢?
實驗工作陷入了低谷,愛迪生非常苦惱,一個寒冷的冬天,愛迪生在爐火旁閑坐,看著熾烈的炭火,口中不禁自言自語道:「炭炭……」
可用木炭做的炭條已經試過,該怎麼辦呢?愛迪生感到渾身燥熱,順手把脖子上的圍巾扯下,看到這用棉紗織成的圍脖,愛迪生腦海突然萌發了一個念頭:
對!棉紗的纖維比木材的好,能不能用這種材料?
他急忙從圍巾上扯下一根棉紗,在爐火上烤了好長時間,棉紗變成了焦焦的炭。他小心地把這根炭絲裝進玻璃泡里,一試驗,效果果然很好。
愛迪生非常高興,緊接又製造很多棉紗做成的炭絲,連續進行了多次試驗。燈泡的壽命一下子延長13個小時,後來又達到45小時。
這個消息一傳開,轟動了整個世界。使英國倫敦的煤氣股票價格狂跌,煤氣行也出現一片混亂。人們預感到,點燃煤氣燈即將成為歷史,未來將是電光的時代。
大家紛紛向愛迪生祝賀,可愛迪生卻無絲毫高興的樣子,搖頭說道:「不行,還得找其它材料!」
「怎麼,亮了45個小時還不行?」助手吃驚地問道。「不行!我希望它能亮1000個小時,最好是16000個小時!」愛迪生答道。
大家知道,亮1000多個小時固然很好,可去找什麼材料合適呢?
愛迪生這時心中已有數。他根據棉紗的性質,決定從植物纖維這方面去尋找新的材料。
於是,馬拉松式的試驗又開始了。凡是植物方面的材料,只要能找到,愛迪生都做了試驗,甚至連馬的鬃,人的頭發和鬍子都拿來當燈絲試驗。最後,愛迪生選擇竹這種植物。他在試驗之前,先取出一片竹子,用顯微鏡一看,高興得跳了起來。於是,把炭化後的竹絲裝進玻璃泡,通上電後,這種竹絲燈泡竟連續不斷地亮了1200個小時!
這下,愛迪生終於鬆了口氣,助手們紛紛向他祝賀,可他又認真地說道:「世界各地有很多竹子,其結構不盡相同,我們應認真挑選一下!」
助手深為愛迪生精益求精的科學態度所感動,紛紛自告奮勇到各地去考察。經過比較,在日本出產的一種竹子最為合適,便大量從日本進口這種竹子。與此同時,愛迪生又開設電廠,架設電線。過了不久,美國人民便用上這種價廉物美,經久耐用的竹絲燈泡。
竹絲燈用了好多年。直到1906年,愛迪生又改用鎢絲來做,使燈泡的質量又得到提高,一直沿用到今天。
當人們點亮電燈時,每每會想到這位偉大的發明家,是他,給黑暗帶來無窮無盡的光明。1979年,美國花費了幾百萬美元,舉行長達一年之久的紀念活動,來紀念愛迪生發明電燈一百周年。
2.無獨有偶。在60多年前,一位名叫密卡爾遜的生物學家,發現美國東海岸和歐洲西海岸同緯度的地區都有一種蚯蚓,而美國西海岸卻沒有這種蚯蚓。這是為什麼呢?這個疑問,引起了當時正在研究大陸和海岸起源問題的德國地質學家魏格納的注意。魏格納認為,那小小的蚯蚓,活動能力有限,無法跨躍大西洋,它的這種分布情況,正好說明歐洲大陸和美洲大陸本采是連在一起的,後采裂開分成了兩個洲。他把蚯蚓的地理分布作為例證之一,寫進了他的名著《大陸和海洋的起源》一書。
有一次,牛頓去郊外遊玩,之後靠在一棵蘋果樹下休息,忽然,一個蘋果從樹上掉下來。他覺得很奇怪,為什麼蘋果會從上往下掉而不是從下往上掉?他帶著這個疑問回到了家裡研究,結果不斷有新的相關疑問產生,於是他不斷研究,後來他發現原來地球是有引力的能把物體吸住。隨後,就出現了《牛頓物理引力學》。
❸ 關與地球的資料
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普通行星,在浩如煙海的宇宙中只不過是一粒塵埃,但是她孕育了偉大的人類,因為人類的存在,她才如此精彩!
球是距太陽第三顆,也是第五大行星:
軌道半徑: 149,600,000 千米
(離太陽1.00 天文單位)
行星直徑: 12,756.3 千米
質量: 5.9736e24 千克
地球是唯一一個不是從希臘或羅馬神馬中得到的名字。Earth一詞來自於古英語及日耳曼語。這里當然有許多其他語言的命名。在羅馬神話中,地球女神叫Tellus-肥沃的土地(希臘語:Gaia, 亥亞,大地母親)直到16世紀哥白尼時代人們才明白地球只是一顆行星。
地球,當然不需要飛行器即可被觀測,然而我們直到二十世紀才有了整個行星的地圖。在空間拍攝的地球照片有很高價值;它們大大幫助了氣象預報及暴風雨跟蹤預報。而且這些圖片都非常漂亮!
科學家曾經計算過,它的表面積約5.1億平方公里,體積約為10 800億立方公里,重約60萬億億噸。假使從它的最北端的北極一直向南走,到達它的最南端的南極,得有2萬公里。這么遠的路程,要是按每天行程50公里步行,就要連續不斷地走上400天;要是坐上一架每小時能飛行800公里的噴氣式飛機,也得25小時才能到達。這還只是地球的半個圓圈。假如我們沿著它的最大緯線圈——赤道,向東或向西行,整整飛行一圈,再回到原出發點,那就需要50多個小時,要連續飛行兩天多。想當年航海家麥哲倫率領船隊繞地球一圈是花了近三年時間的。地球之大可想而知。如果拿面積相比,整個地球面積相當於我國領土面積的53倍,是英國本土面積的2000倍。但地球表面這么大的面積只有29%是陸地,71%都是海洋。
地球的大小,可以用多項指標去描述。現告訴你一些指標的數量。
地球的平均半徑為6371.004千米;
地球的赤道半徑為6378.140千米;
地球的極地半徑為6356.755千米;
地球的平均密度為5.518×10(3次方)千克/立方米;
地球的質量為5.974×10(24次方)千克;
地球的體積為1.083×10(12次方)立方千米;
地球的表面積為5.11×10(8次方)平方千米。
地球的體積為1.083X1021立方米。用舉例的方式來解釋,假設一個人日行50千米,從地心走到地表要走127天,繞地球一圈要走801天。2300多萬人手拉手站成一圈,才能把地球圍住。按全世界人口50億計算,人均佔有地表面積僅0.1平方千米,若只計算陸地面積,人均佔有不足0.03平方千米。與太陽系其他行星比,地球的體積比最小的冥王星大110倍,是最大的木星的1/1316。地球的體積比月球大48倍,是太陽的1/130萬。
❹ 地小物稀的日本為何有那麼多的島嶼被廢棄成無人島
因為這些島嶼都因各種原因而不適合人的居住。日本又稱島國,因為這是一個有許多島嶼組成的國家,雖然地方很小,但有一些島嶼也是被放棄的,他們無一例外的都是曾經很繁華,然而到了近代之後,他們都因各種原因而衰敗了。
還有一座島嶼叫做大久野島,也被稱為兔子島。這座島嶼被廢棄,是因為這座島嶼上的工廠為化學工廠,它除了生產殺蟲劑之外,還有二戰時期的化學用品,後來化學工廠被禁,但是人們並沒有打消繼續研究的心,於是便將這座島嶼封閉了起來,甚至在地圖上抹掉了這座島嶼的痕跡,再到後來退出時,這座島嶼已經不能夠再繼續使用了,因為它已經被有害化學葯劑所侵害,只剩下一些兔子在這里繁殖並逐漸成為一隻龐大的隊伍,現在這座島嶼也成為了一個旅遊的地方。
以上是我的看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❺ 地震的形成原因是什麼
地震的形成原因是地殼岩層受力後快速破裂錯動引起地表振動或破壞。
由於地球在無休止地自轉和公轉,其內部物質也在不停地進行分異,所以,圍繞在地球表面的地殼,或者說岩石圈也在不斷地生成、演變和運動,這便促成了全球性地殼構造運動。關於地殼構造和海陸變遷,科學家們經歷了漫長的觀察、描述和分析,先後形成了不同的假說、構想和學說。
板塊構造學說又稱新全球構造學說,則是形成較晚(上世紀60年代),已為廣大地學工作者所接受的一個關於地殼構造運動的學說。
(5)池島碳礦跡擴展閱讀:
世界上三大地震帶
1、環太平洋地震帶
分布在太平洋周圍,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從阿留申群島、堪察加半島、日本列島南下至中國台灣省,再經菲律賓群島轉向東南,直到紐西蘭。這里是全球分布最廣、地震最多的地震帶,所釋放的能量約佔全球的四分之三。
2、歐亞地震帶
從地中海向東,一支經中亞至喜馬拉雅山,然後向南經中國橫斷山脈,過緬甸,呈弧形轉向東,至印度尼西亞。另一支從中亞向東北延伸,至堪察加,分布比較零散。
3、大洋中脊地震活動帶
此地震活動帶蜿蜒於各大洋中間,幾乎彼此相連。總長約65000km,寬約1000~7000km,其軸部寬100km左右。大洋中脊地震活動帶的地震活動性較之前兩個帶要弱得多,而且均為淺源地震,尚未發生過特大的破壞性地震。
❻ 幫我翻譯一段日文
出生?
1973年周五, 11月30日。誕生日,今年是35歲( ! ) 。和西雅圖水手隊和選手軟銀選手鬆中「沒有一年」我做什麼。煤礦出生在萊克縣長崎島。我有一個閉山現在。
現在是什麼呢?
畢業於九州大學醫學院,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之後,兩名醫生在時代間,皇後研究生學位, 2007年秋季,一直在研究,並在法國學習的博士後研究員。 DNA疫苗或任何東西。會員國的醫療辦公室在日本手術。人們常常說,外科醫生PPOKUNAI (您將內科) 。這是臨近冬季和春季在巴黎現在相當終。這個冬天我不能吃用愛鍋。最終的不是說,如果還元臨床現場,其研究結果: )
星座?
人馬座。也有人所在地的蛇時期。
血?
型公司。我認為,公司是2每人多IRASHII重結構。 AB公司在集體頻度至少。
我的類型?
基本上相當樂觀。識這總是思維積極。第一個對手將是不定期的樂觀主義者,但我覺得,絕大多數誰看到一個積極的整個生命顧(思板井) 。
或嗜好。
規劃是建立一個博客這樣烏。我經常使用Excel的數據分析研究,所以我不打擾創造一個宏觀的效率際。我愛喝酒。搖滾燒酒。第一次會議預計飲2-3杯草案(如果是黑人學生WEBISU 。或吉尼斯)去與皇後和嘗試燒酒飲鎖剛剛好。真的很高興的時刻。有時流SHIMASU出汗打網球。
特殊技能
當頂端高中就這樣陸,行走能力與信心。善於800米或1500米。各種反過來。咖啡罐壓碎的筆,將回東南角度談談兔習慣一切。你們是不是要圖片手指鍛。像一個哨子。
最喜歡的藝術家?
PABURO PIKASO和米羅,安里MATISU或更高版本。人民有信心在基本線。設計是非常重要的線。這個想法很有趣MARUSERU DYUSHAN 。經典就像一個先驅和DA VINCHI JOTTO 。多巴胺VINCHI的「報喜」和空氣和幕後(有肯定的是日出或日落不是) , 「蒙娜麗莎」風景感覺差異的密度的空氣中吸取的背景意義不能模仿。
❼ 竹炭在哪些國家比較受歡迎
信然 竹炭應當是中國西南地區在生產生活中被逐漸發現其獨特功效
在東亞國家 尤以韓國 日本等較發達地區受推崇
❽ 活性炭洗金礦提出金礦
用活性炭吸附金礦浸出液里金的工藝有堆浸、池浸、全泥炭漿等。
❾ 月球的資料
根據最新的月球探勘者號的資料分析顯示,月球的確具有一個很小的核心,支持了月球是由火星般大的星體,撞擊地球後削出的理論。
這些新資料是在休士頓舉行的第三十屆月球與行星科學會議中發表的。資料顯示,月球的核心占總質量可能不到 2%,比地球核心所佔的 30%小太多了。
從地球和月球具有類似的礦物組成,可以推測兩者可能系出同源,然而,如果月球與地球只是單純地從一團塵埃雲中誕生,那麼兩者的核心組成比例應該類似。還有一種理論認為月球是被地球重力所捕獲的。
根據阿波羅時代所搜集的資料來看,科學家認為月球應該是在太陽系形成初期,當一顆火星大小般的星體撞擊地球時所形成的。這次撞擊發生在地球鐵核已經形成之後,所以撞擊出來的碎片多為外層含鐵不多的岩石,這些物質在軌道上又凝聚成今日的月球。
月球:月球俗稱月亮,也稱太陰。月球就是最明顯的天然衛星的例子。在太陽系裡,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行星都有天然衛星。月球的年齡大約也是46億年,它與地球形影相隨,關系密切。月球也有殼、幔、核等分層結構。最外層的月殼平均厚度約為60-65公里。月殼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佔了月球的大部分體積。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溫度約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狀態的。月球直徑約3476公里,是地球的3/11。體積只有地球的1/49,質量約7350億億噸,相當於地球質量的1/81,月面的重力差不多相當於地球重力的1/6。
月球是地球唯一一顆天然衛星:
軌道半徑: 距地球384,400千米
行星直徑: 3476千米
質量: 7.35e22千克
古羅馬人稱之為Luna,古希臘人稱之為Selene或阿爾特彌斯(月亮與狩獵的女神),另外在其他神話中它還有許多名字。
理所當然,月球早在史前就已被人所知道。它是空中僅次於太陽的第二亮物體。由於月球每月繞地球公轉一周,地球、月球、太陽之間的角度不斷變化;我們把它叫做一個朔望月。一個連續新月的出現需要29.5天(709小時),隨月球軌道周期(由恆星測量)因地球同時繞太陽公轉變化而變化。
由於它的大小與組成,月球有時被分為類地「行星」,與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分在一起。
月球由蘇聯飛行器月球2號於1959年代表人類第一次拜訪,這也是人類第一次在非地球星體上探索。第一次在著陸則在1969年6月20日(你記得你在哪兒嗎?);後一次在1972年12月。月球也是唯一一個被採回表面樣本的星球。在1994年夏天,月球被Clementine飛行器大范圍地作了地圖映象。月球勘探者號如今正繞著月球轉。
地球與月球之間的引力場形成了有趣的現象。最顯而易見的便是潮汐現象。月球正對地球一點的引力為最大,反面一點則相對弱小一些。地球,特別是海洋並不是完全地固定的,而是朝月球方向略有延伸的。從地球表面為透視角觀察的話,會看到地球表面的兩個膨脹點,一個正對月球,另一個則正對反面。這效果對海洋比對因態地殼強烈得多,所以海洋處膨脹得更高。另外因為地球自轉比月球在軌道上快,膨脹每天一次,每天的大潮一共有兩次。
但是地球也並不完全是一個流體,地球的自轉導致地球在正對月球下方的膨脹非常輕微。這意味著由於地球自轉扭力及月球上的加速度影響,使地球與月球之間的影響力並不十分確切地存在於兩球心連線上。這也使得地球不斷向月球提供自轉能量,使得自轉速度每世紀減慢1.5微秒,也使月球公轉地球軌道每年增加3.8米。(相反的結果也導致了火衛一和海衛一的不尋常公轉軌道)。
不對稱的引力交互作用也使月球自轉同步。比如,它的軌道位相始終相對固定,使得朝向地球的一面不變。由於地球的自轉因月球的影響而減緩,所以在很早以前,月球的自轉速度也因地球而減緩,不過在那時作用力要強烈得多。當月球的自轉速度減緩到適合自己軌道周期時(這樣膨脹點就在地球正對點),就沒有任何的多餘扭力了,這樣月球的情形就穩定了。這種情況也類似地發生在太陽系其他衛星上。最終,地球的自轉也將慢到合適於月球周期,就像冥王星和冥衛一的情況一樣。
自然,月球也顯得不太穩定(由於它的不太圓的軌道)以致於較遠端的一部分度數可不定時地看到,但大多數遠端表面(左圖)一直無法完全觀測,直到蘇聯飛船月球3號1959年上天對其進行拍攝才解決了問題。(注意:這里並沒有什麼「黑暗面」在月亮上;月球的所有部分都能得到半日照時間。一些對「黑暗面」的稱謂往往是指月亮不為人所見的另一面,因為「黑暗」有「不為人知」之意。這種稱謂在今天不夠正確)。
月球沒有大氣層。但是來自Clementine飛行器的證據表明可能在月球南極,處於永久陰暗面的大環行山處有固態水--冰。這如今已由月球勘探者號飛船證實。顯然月球北極也有冰,這樣未來月球探索的代價將略微便宜一些!
月球的外殼平均厚68千米,從Mare Crisium下的零公里到背面Korolev環行山的107千米。地殼下是地幔,可能也是它的內核。然而它並不像地球的地幔,月球的只是部分特別熾熱。奇怪的是,月球的質心與它的幾何地理中心向地球方向偏移了2千米。同樣,在這一側其地殼也較薄。
月球表面有兩種主要地形:巨大的環形山與古老的高原和相對平滑與年輕的maria。maria地形(覆蓋月球表面達16%)是由火山噴出的熾熱的熔岩沖蝕出的。大部分的表面是由灰土層塵埃與流星撞擊的石頭碎片覆蓋。出於未知的理由,maria地形集中於靠近於地球的一面。
大多數靠近地球的環形山,火山由科學歷史上的著名的稱謂命名,如第谷,哥白尼和托勒密。背面的則多用近代的命名,如阿波羅,加加林和Korolev(因為第一張照片由月球3號拍到,所以具有顯而易見的俄羅斯偏向)。另外,類似於近地區,月球背面也有巨形環形山South Pole-Aitken,直徑2250千米,深12千米,使它成為太陽系最大的撞擊盆地,並在西側形成了山中山,成了太陽系中重環山的典型。(從地球上看;左側圖的正中)。
阿波羅號和月球號計劃帶回了一塊重382千克的石頭樣本。這些提供給了我們有關月球的詳細知識。它們具有特別的價值,在月球上著陸後的廿年,科學家們還是在這快最期的樣本上做研究。
月球表面上的絕大多數石頭看來都有30到46億歲,這與地球上的超過30億歲的極稀少的石頭有偶然的巧合。這樣,月球就提供了太陽系早期歷史的在地球上無法找到的證據。
根據早先的對阿波羅樣本的研究,有關月球的起源並不一致,主要有三種理論:co-accretion同生說,主張地球與月球同時形成於太陽星雲;fission分裂說,主張月球是由地球上分裂出去; capture捕捉說,主張月球形成於其他地方,後來為地球所捕捉。這些理論證據都不足,但是來自月亮石頭的最新和最詳細的信息引出了impact撞擊說:地球曾被一個大物體(相當於火星大小甚至更大)撞擊,月球則是由噴射出的部份形成。不斷又有新信息被發現,但撞擊說如今被廣泛接受。
月球並沒有全球性磁場,但是它的一些表面石頭存有剩餘的吸引力,表明月球早期曾有過全球性磁場。
由於沒有大氣和磁場,月球表面赤裸裸地遭受太陽風的攻擊。在它剩餘的40餘億年光陰里,大量來自太陽風的氫離子將植入其表面。由阿波羅返回的樣本證明了它對研究太陽風的價值。月球上的氫可能在未來當作燃料使用。
❿ 火山的形成原理是什麼
一、什麼是火山
火山是指地下深處的岩漿穿過地殼流至地面(或伴隨有水汽和灰渣噴出地表),形成特殊結構和錐狀形態的山體。而我們所能看得到的火山活動,只是從岩漿流到地面上開始,到活動停止這一段期間的各種現象而已。
二、火山能造成哪些危害
(一)影響全球氣候火山爆發時噴出的大量火山灰和火山氣體,對氣候造成極大的影響。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昏暗的白晝和狂風暴雨,甚至泥漿雨都會困擾當地居民長達數月之久。火山灰和火山氣體被噴到高空中去,它們就會隨風散布到很遠的地方,這些火山物質會遮住陽光,導致氣溫下降。
(二)破壞環境
火山爆發噴出的大量火山灰和暴雨結合形成泥石流能沖毀道路、橋梁,淹沒附近的鄉村和城市,使得無數人無家可歸。泥土、岩石碎屑形成的泥漿可像洪水一般淹沒整座城市。
三、火山有哪些類型
(一)活火山
指現代尚在活動或周期性發生噴發活動的火山。這類火山正處於活動的旺盛時期。例如,爪哇島上的梅拉皮火山,20世紀以來,平均間隔兩三年就要持續噴發一個時期。我國近期火山活動以台灣島大屯火山群的主峰七星山最為有名。大陸上,僅在新疆昆侖山西段於田的卡爾達西火山群有過火山噴發記錄,火山噴發形成了一個平頂火山錐。
(二)死火山
指史前曾發生過噴發,但有史以來一直未活動過的火山。此類火山已喪失了活動能力。有的火山仍保持著完整的火山形態,有的則已遭受風化侵蝕,只剩下殘缺不全的火山遺跡,我國山西大同火山群在方圓約123平方千米的范圍內,分布著99個孤立的火山錐,其中狼窩山火山錐高將近1900米。
(三)休眠火山
指有史以來曾經噴發過,但長期以來處於相對靜止狀態的火山。此類火山都保存有完好的火山錐形態,仍具有火山活動能力,或尚不能斷定其已喪失火山活動能力。例如,我國長白山天池,曾於1327年和1658年兩度噴發,在此之前還有多次活動。目前雖然沒有噴發活動,但從山坡上一些深不可測的噴氣孔中不斷噴出高溫氣體,可見該火山目前正處於休眠狀態。
應該說明的是,這3種類型的火山之間沒有嚴格的界限。休眠火山可以復甦,死火山也可以「復活」,相互間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過去一直認為義大利的維蘇威火山是一個死火山,在火山腳下,人們建築起許多的城鎮,在火山坡上開辟了葡萄園,但在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突然爆發,高溫的火山噴發物襲佔了毫無防備的龐貝和赫拉古農姆兩座古城,兩座城市全部毀滅,居民全部喪生。
中國火山分布在成因上與兩大板塊邊緣有關:一是受太平洋板塊向西俯沖的影響,形成我國東部大量的火山;二是受印度板塊碰撞的影響,形成了青藏高原及周邊地區的火山的分布。
中新世中期和第四紀是中國新生代火山活動的兩個高峰期,在東部地區和青藏地區均有強烈的火山活動。全新世火山活動減弱,但仍有許多地區的火山活動仍在繼續。
我國的火山噴發歷史記載有多處,如五大連池、長白山等,在過去300年內都有過噴發。我國還有一些火山已被證實在全新世有過噴發,其中較為確切的有8處。這些都是活火山,只是處於休眠狀態。在中國歷史上這些活火山的噴發基本上沒有造成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主要是因為這些火山噴發大都發生在人跡罕至的地區。然而,在今天其中很多地區已成為人口稠密的都市或旅遊勝地,例如,長白山天池、五大連池、騰沖和海南等。中國最近一次火山活動是西昆侖阿什火山,在1951年5月27日發生了噴發。
四、火山發生的原因
火山運動和地球內部熔融的流質帶動板塊運動有密切關系。板塊運動使地球表面及淺處部分分為若干個大板塊。板塊包括地殼和地幔上部,相當於岩石圈,厚度約100千米。各板塊在其板塊邊界做相對運動:一是擴張,一是隱沒,這就是板塊運動。火山活動一般發生在板塊交接的地方或其附近,主要分3部分:①板塊擴張帶:太平洋脊帶、大西洋中洋脊帶及印度洋中洋脊帶的火山均屬於此。②板塊隱沒帶:環太平洋帶及地中海帶的火山均發生在此附近。③熱點:位於地幔上部,在此可生成岩漿,當板塊做水平移動時,經過熱點上便有火山生成,這樣連續發生會造成一系列的火山,而火山生成離熱點越遠者越老。如夏威夷火山群島。
而板塊運動使得岩漿生成並上升,流出地面造成火山。岩漿的生成和流出在地下進行的活動必須使用其他方法來推測。
1.岩漿生成的場所
岩漿大部分產生於地殼下部至地幔上部之間(20~200千米之間),而多在地幔上部。
2.岩漿生成的條件
地球內部溫度的分布,在地下200千米處的溫度在1200~1600℃。在這種溫度之下,該處的超基性硅酸鹽礦物大部分不會熔融。因為若熔融,溫度必須提高,否則硅酸鹽礦物的熔點就要降低。因此岩漿生成的原因有溫度增高、水含量增多、壓力減低等。
3.溫度增高的方式
地幔內的熱對流,可使部分地幔的溫度升高;某種應力加強而使部分地幔的溫度升高。地幔內壓力減少會使硅酸鹽礦物熔融點降低,地幔內水分增多也會使硅酸鹽礦物的熔點降低等。地球各地岩漿生成的原因並不相同,即各地岩漿生成機制不同。海洋山脊下的岩漿、大陸邊緣下的岩漿、島弧下的岩漿及大陸下的岩漿,其生成機制都互有差異。
4.岩漿的上升與成分變化
岩漿內的壓力若超過上覆岩層的壓力時,岩漿就沿裂縫上升至地面。岩漿在上升期間,隨溫度及壓力的降低,部分礦物開始結晶,而岩漿成分也開始變化。結果流至地面上時,就生成各種火成岩。
對於岩漿的上升機制和成分變化(分異作用)也有種種看法。如岩漿生成後直接上升至地表,上升期間,岩漿成分有的會發生變化,有的不會發生變化;岩漿(原始岩漿)生成後開始上升,但在中途停留一段時間(形成所謂岩漿庫)後再上升至地表,在此情形下,岩漿成分在原始岩漿上升中、在岩漿庫中或第二次上升中都可能發生變化。至於岩漿的停留次數、成分變化的場所可以作多種考慮。
1)部分熔融體的形成,必須有較高的地熱(自身積累的或外邊界條件產生的),或隆起減壓過程,或脫水而減低固相線。
2)岩漿在地殼中的富集,或岩漿囊形成的位置與中性浮力面的深度有關,而中性浮力面的深度又與地殼流變學間斷面有關。
3)岩漿囊中的物理化學過程,主要是結晶體、揮發物與流體的份額與相互作用,岩漿噴發起著促使或抑製作用。地殼岩漿囊的存在起著攔截、改造地幔升上的岩漿的作用。它也是形成爆炸式火山噴發的重要條件。
4)岩漿囊的存在對岩漿通道的形成有促進作用,而構造活動產生的引張應力場是形成岩漿通道的主要原因。
5)岩漿離開岩漿囊後的上升受到壓力梯度與浮力的雙重驅動。
五、火山的觀測和普查首先,了解我國火山目前的分布情況並進行登記;其次,分析了解火山災害發生後的影響,災害的損害程度,提前准備預防;最後,了解火山發生的周期規律、頻率、影響的范圍等相關數據,根據數據進行有準備的預防和安排人們的撤離,將損失降到最低點。
六、我國主要的火山介紹
(一)黑龍江五大連池火山
一般認為五大連池火山群由14座火山組成,如果包括火山區西部的蓮花山,五大連池火山群應由15座火山組成,火山岩分布面積達800多平方千米。老黑山、火燒山1719~1721年的噴發距今還不到300年,是我國活火山中有歷史記載、噴發時間和地點最為確切的一處活火山。
(二)黑龍江鏡泊湖火山
黑龍江鏡泊湖全新世火山共有13個火山口,均為復式火山。推測鏡泊湖全新世火山最晚一期活動可能在1000年左右。根據現有火山地質和年代學證據,鏡泊湖發生的全新世火山噴發活動是沒有異議的。
(三)吉林長白山天池火山
吉林長白山天池火山是目前我國境內保存最為完整的新生代多成因復合火山,主峰將軍峰位於朝方,海拔2749米。天池火山的火山活動經歷了造盾(2.77~1.203百萬年,早更新世)、造錐(1.12~0.04百萬年,中-晚更新世)和全新世噴發3個發展階段,3個階段岩漿成分從玄武質→粗面質→鹼流質代表其演化過程(劉若新等,1998;樊祺誠等,1999)。歷史上長白山地區有過多次噴發的史料記載,1668年和1702年兩次天池火山噴發是可信的(崔鍾燮等,1995)。通過火山地質學和精細的同位素年代學研究,全新世以來天池火山至少有兩次(公元1199年和約5000年前)大規模噴發。公元1199~1201年天池火山大噴發是全球近2000年來最大的一次噴發事件,當時噴出的火山灰降落到遠至日本海及日本北部。
(四)吉林龍崗火山
龍崗火山群有160餘座星羅棋布低矮火山錐,顯示高密度、多中心爆炸式噴發特點。靖宇縣城以西至靖宇-輝南交界以龍灣為代表的低平火山口成為龍崗火山群的一大景觀,其中大龍灣和三角龍灣已開發成為我國境內唯一的、風景優美的低平火山口旅遊風景區:在龍灣環繞的地區,一座高聳的火山錐——金龍頂子火山拔地而起。龍崗火山是中國少數幾個近代仍有噴發活動的第四紀火山之一。
(五)雲南騰沖火山
西南邊陲的雲南騰沖火山由於徐霞客記載了1609年打鶯山火山噴發而聞名於世。根據火山地質、地貌、岩漿演化和水熱活動特點,一般都把黑空山、打鶯山、馬鞍山作為全新世火山。對《徐霞客游記》中記載的1609年打鶯山火山「山火」是否為火山噴發起因,迄今沒有找到年代學等有關方面的證據。從李根源《烈遺山記》中描述的「騰沖多火山,志載明成化、正德、嘉靖、萬曆年間(公元1465~1620年)火山爆發多次」,說明幾百年前,騰沖火山區有過噴發活動。騰沖火山區是我國活火山區地熱顯示最顯著的地區,例如,熱海地區的水溫都在100℃左右,近年的水熱活動似有增強趨勢,發生多起水熱爆炸事件。微震觀測存在岩漿沖擊型地震(韓新民等,1996),而地震測深剖面和大地電磁測深結果都指示了可能存在殼內岩漿房的信息(劉寶誠等,1986;孫潔等,1989;白登海等,1994;闕榮舉,1998),所有這些可能醞釀著新的噴發危險,因此,不能不對騰沖火山未來的活動給予特別的關注。
(六)新疆阿什庫勒火山
阿什庫勒火山群位於新疆於田縣以南約120千米的青藏高原西北緣的西昆侖山,由10餘座主火山和數十個子火山組成,包括西山、阿什山、大黑山、烏魯克山、迷宮山、月牙山、氂牛山、黑龍山、馬蹄山、東山和椅子山等。這些火山幾乎均為中心式噴發,形成圓錐狀或截頂圓錐狀火山錐,絕大多數火山是第四紀形成的,最近的一次為1951年5月27日阿什火山噴發(劉嘉麒等,1990)。據《新疆日報》1951年7月5日報道:「在於田縣蘇巴什以南,昆侖大坂西溝一帶,5月27日上午9時50分發生火山爆發。第一次爆發時只見一個山頭上發出轟隆巨響,接著煙灰像一條大圓柱似的自山頂冒出。接著又連續爆發了3次,每次只隔幾分鍾,未發出巨響,只有煙灰上冒。以後幾天又看到火山冒煙……」這也是新中國成立之後第一次關於火山噴發的報道。根據報道和有關的考察意見,此次火山噴發屬爆炸式噴發,無熔岩溢出。由於這里數十座火山都保存較完好,1951年噴發距今已60年,特別是沒有熔岩流的溢出,缺乏明顯的地貌標志。因此,鄧萬明(1989)對阿什山火山(或稱為1號火山)是否就是1951年5月27日噴發的火山提出質疑。這給我國境內最新活動火山打了個大問號,也由此可見對歷史記載的火山噴發時間、地點的確定實非易事。
(七)台灣島大屯火山和龜山島火山
大屯火山群和龜山島火山分別位於台灣島西北部和東部海上。大屯火山群由20餘座大小不等的火山組成。火山活動始於2.8~2.5百萬年,最近的噴發活動發生在0.2~0.1百萬年,但現今的水熱活動和地震活動性卻令人對火山可能的重新噴發擔憂。火山區內溫泉遍布,有名的至少有16處,還有一些無名的溫泉,且地表溫度可達100℃左右。陽明山等地強烈的噴氣活動和地表的泉華足以證明大屯火山區水熱活動的強度。He同位素示蹤表明,大屯火山區的He主要是來自岩漿的氣體,自然使人聯想到可能存在地下岩漿房。大屯火山區附近的微震活動頻繁,尤其集中在馬槽地區,震級常小於3.0。1986年發生在陽明山竹子湖地區超過5級地震,可能是造成震後的馬槽地區大規模山崩和泥石流的直接原因。大屯火山與最近噴發距今15萬~7.5萬年的美國西部黃石公園火山有相似之處。按照現有定義,大屯火山與黃石公園火山均屬「死」火山,但它們都有強烈的地表和地下活動性,與世界上絕大多數活火山相似而被視為可能會死灰復燃的活火山。
台灣島北部宜蘭東北約20千米海上的龜山島火山,位於琉球火山島弧的西緣,主要由安山質火山岩所組成。島上的火山地形保持的相當完整,後火山活動的硫磺噴氣及溫泉活動也相當劇烈。採集到位於較下部安山岩角礫含有捕獲的石英砂岩塊,石英經熱釋光定年距今約7000年,表明安山岩噴發年代距今約7000年,因在火山角礫岩之上還有熔岩流的分布,故龜山島火山最近的一次噴發可能小於距今7000年(宋聖榮,2000)。
(八)海南瓊北火山
雷瓊地區是華南沿海新生代火山岩分布面積最大的地區,火山活動始於古近紀,延續至全新世。火山岩面積達7300平方千米,可辨認的火山口共計177座,海拔均低於300米。海南島北部(瓊北)第四紀的石山、永興一帶大小30幾個火山口呈北西方向排列,形成典型的中心式火山群,是瓊北最新期火山。
此外,地質災害的表現形式還有諸如岩爆、坑道突水突泥、突瓦斯、煤層自燃、黃土濕陷、岩土膨脹、砂土液化、土地凍融及沼澤化等,這里不再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