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礦機知識 » 生嚴礦燭機

生嚴礦燭機

發布時間: 2021-11-10 04:38:32

⑴ 礦床地質特徵

阿希金礦床總體呈南北向展布,可以分為東西兩個礦帶,其中火山機構西緣礦化帶是該礦床最主要的成礦帶。礦帶總長為1280m,嚴格受張性斷裂F2的控制,總體呈向南西凸出的弧形帶狀分布。礦帶北部走向近南北向,南部走向轉為140°,再南漸變為東西向,總體傾向東,傾角60°~80°。礦化帶內共圈出7個礦體,其中1號礦體規模最大,占總量的90%以上;東礦化帶由3個右型斜列小礦體構成,僅在地表局部揭露,礦化帶傾向北東,傾角72°。另外,在西礦帶東部的阿恰勒河組底部礫岩中發育有沉積礫岩型金礦化,大部分被上覆阿恰勒河組沉積岩所覆蓋,僅在局部地表露頭做過追索工作,傾向西南,傾角70°。

(一)礦體地質特徵

該礦床由兩種成因形成的8個礦體組成,其中火山熱液型7個,沉積型1個,各礦體呈近平行排列。1號礦體規模最大,控制長990m,延深450m,最大厚度35m,一般厚11~15m,平均品位5.85×10-6,其資源量占礦床總資源量的90%以上(見圖5-1)。

1.形態、規模

1號礦體呈厚大的似板狀體,沿走向、傾向都具有膨大、狹縮的波狀起伏,局部直立或倒轉,上陡下緩,向深部變薄乃至分叉尖滅。礦體南部至43線逐漸尖滅,向北以50°側伏,上部由阿恰勒河組覆蓋。礦體在1410m水平上從南30線至北56線連續存在,最大控制深度達1150m水平。在1300m水平以下礦體出現分叉,不連續(圖5-3)。1號礦體又被劃分為8個小礦體,其中1-1礦體規模最大,金儲量占整個1號礦體的93.9%,其他小礦體,都以5~10m的間距呈條帶狀分布在1號主礦體的上盤。

圖5-3 阿希金礦24勘探線剖面圖

2號礦體控制長560m,最大斜深255m,平均厚度3.42m,平均品位6.24×10-6,呈波狀起伏的脈狀,產狀與1號礦體接近。

沉積礫岩型礦體分布在阿恰勒河組與下伏大哈拉軍山組的不整合面上,主要受古地形的制約,似層狀,厚度變化較大。主要分布在8~64線,長560m,寬275m,傾向30°,傾角15°~30°。單個礦體最大厚度為8.19m,平均3.37m,向北和向東變薄直至尖滅。礦體主要由主礦體的石英脈型礦體以及各種含礦角礫組成,礦體品位變化較大,一般為1×10-6~5×10-6,個別點高達25.83×10-6,平均2.56×10-6

2.有用組分分布特徵

礦體有用組份的分布與礦石類型有關,1號礦體北部16~40線石英脈膨大,礦體有用組分的分布較集中。8線以南主要以蝕變岩型礦石為主,只有當硅化較強或有石英細脈發育時,可達工業品位。1號礦體以石英為中心上盤為蝕變岩,下盤為破碎帶角礫岩,下盤破碎帶角礫岩型礦石的品位與石英角礫的含量多少緊密相關。石英脈呈帶狀對稱分布,氧化色以褐紅色為中心向外依次為土黃色和白色,褐紅色石英品位最高。其他小支脈礦體主要是以蝕變岩型礦石為主。主要金屬礦物為銀金礦、黃鐵礦、白鐵礦、毒砂和褐鐵礦等;非金屬礦物主要為石英、絹雲母等。礦石品位的高低和黃鐵絹英岩化、硅化強弱以及石英細脈的發育有關。南礦化帶礦體主要是蝕變岩型礦體,後期的碳酸鹽脈發育,只有當黃鐵絹英岩化、硅化較強及石英細脈發育的地段,其品位達工業要求。

(二)礦石類型及結構構造

根據自然類型將礦石分為氧化礦、混合礦和原生礦。氧化礦主要分布在距地表50~70m的深度范圍內。由於構造運動形成的斷層泥滲水性差,故氧化程度較差。氧化石英脈型礦石主要呈褐紅色和土黃色,具多孔狀、蜂窩狀、皮殼-環帶狀構造;氧化蝕變岩型礦石呈黃褐色,具斑點狀、環狀構造,兩者均具交代殘余結構。

根據礦石的物質組分、結構、構造等可分為石英脈型、蝕變岩型和角礫岩型。石英脈型礦石在礦體中連續分布,主要由灰白色和煙灰色石英組成,金屬硫化物如黃鐵礦等呈脈狀、星點浸染狀分布,礦石結構呈半自形、他形、交代殘余等。蝕變岩型礦石主要分布在礦體上、下盤,是由近礦圍岩經強烈硅化、絹雲母化和粘土化蝕變交代而成,礦化的強弱與硅化交代及疊加石英脈的存在與否有關,金屬硫化物呈脈狀、星點浸染狀。角礫岩型礦石是石英脈型礦石和蝕變岩型礦石經過構造改造擠壓破碎後呈角礫狀,被斷層泥膠結,強烈破碎段黃鐵礦等硫化物被擠壓磨圓並析出單質硫,主要分布在礦體底板和36~44線間南北向和北北西向斷裂交匯處。

盡管阿希金礦的礦石類型和成因機制不同,但總體上礦石的結構、構造簡單。礦石結構為他形顯微微粒結構和他形顯微細粒結構,交代結構、交代殘余結構和碎裂、碎斑結構等(圖版Ⅵ-1~8)。礦石構造為星點浸染狀構造、角礫狀構造、脈狀構造和條帶狀構造等。

(三)圍岩蝕變

阿希金礦圍岩蝕變按成因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與火山活動過程中火山熱液有關的自變質作用,即青磐岩化;另一類是與火山期後成礦熱液有關的近礦蝕變作用,包括硅化、黃鐵絹英岩化、綠泥石化和碳酸鹽化等。近礦熱液蝕變礦物組合包括:冰長石-石英組合、絹雲母-石英-方解石組合、絹雲母-石英-冰長石-方解石組合、絹雲母-水白雲母-石英-方解石組合、絹雲母-次(纖)閃石-水白雲母-石英-方解石組合、黃鐵礦-絹雲母-石英-方解石組合、絹雲母-方解石組合。自變質蝕變礦物組合包括:蛇紋石-黃鐵礦-綠泥石-方解石組合、絹雲母-石英-綠泥石-方解石組合。

硅化:是由富SiO2的含礦熱液沿張性構造破碎帶上升充填形成石英脈,並強烈交代周圍的岩石,硅化過程是金主要的沉澱成礦過程。黃鐵絹英岩化:是在富含H2O,S,K,Si熱液作用下安山玢岩等原岩被絹雲母、石英交代,原岩中暗色礦物(輝石、角閃石)及少量金屬礦物在絹英岩化過程中析出的鐵與硫結合成星散狀黃鐵礦。綠泥石化:是蝕變早期產物,由綠泥石交代岩石中的輝石、角閃石和基質中玻璃質而成。碳酸鹽化:是蝕變晚期產物,方解石、白雲石和石英一起構成石英碳酸鹽脈沿斷裂構造充填而成。

(四)成礦階段劃分及礦物組合

根據礦石組構、成因和產出特徵,1號礦體的礦物生成順序分為火山期、火山期後熱液蝕變期和表生期3個成礦期(李本海等,1994;毋瑞身等,1995;賈斌等,2001a)。火山期後熱液蝕變期又分為黃鐵礦-絹雲母-石英階段、金-硫化物-石英階段和碳酸鹽-石英-碳酸鹽階段。金礦化主要形成於金-硫化物-石英階段,由深部含礦熱液沿斷裂和破碎帶的充填交代而成。

第一階段為隱晶質SiO2(玉髓狀)-顯微粒狀石英-微粒黃鐵礦階段:呈面型,分布較廣,所形成的石英脈呈淺灰白色,石英粒度均非常細小,少量以立方體晶形為主的黃鐵礦呈稀疏浸染狀分布,金品位低。該階段的形成時限大概為340Ma(Rb-Sr法,李華芹等,1998)。

第二階段為微細粒石英-黃鐵礦-白鐵礦(-毒砂)石英脈階段:是金礦的主成礦階段。形成了規模大的煙灰色石英脈,含有一定量的多金屬硫化物,金屬礦物為自然金、銀金礦、黃鐵礦、白鐵礦、毒砂、閃鋅礦、方鉛礦、黃銅礦、磁黃鐵礦、赤鐵礦、鏡鐵礦、褐鐵礦、斑銅礦、銅藍和孔雀石等。非金屬礦物為石英、絹雲母、白雲母、方解石、冰長石、綠泥石、重晶石和玉髓。所形成的石英粒度較第一階段稍大,黃鐵礦為立方體和五角十二面體的自形—半自形晶及他形晶的集合體沿火山角礫邊緣或其中的裂隙分布形成細脈狀、網環狀結構,少數他形晶集合體,白鐵礦為板條狀自形—半自形晶。該階段石英脈的形成時間約為312Ma(Rb-Sr法,據李華芹等,1998)。

第三階段為石英-碳酸鹽階段,石英呈團塊狀,分布很局限,此階段形成少量他形粒狀黃鐵礦和少量放射狀白鐵礦,碳酸鹽礦物主要為方解石,疊加在前兩個成礦階段所形成的脈體之上。該階段石英脈的形成時間約為301Ma(Rb-Sr法,據李華芹等,1998)。

阿希金礦原生礦石的礦物組成基本一致,目前已經發現有40餘種,其中包括鋯石、榍石、尖晶石、金紅石和磷灰石等原岩殘留的副礦物(毋瑞身等,1995)。據李本海等(1994)的研究,阿希金礦1號礦體礦石的主要金屬礦物有銀金礦、含銀自然金、黃鐵礦、白鐵礦、毒砂、褐鐵礦,次要金屬礦物為閃鋅礦、黃銅礦、方鉛礦、黝銅礦,有微量的自然金、磁黃鐵礦、濃紅銀礦、硫銻銅銀礦、錫銀礦、錫鉛礦、錫方鉛礦、鋅銅礦、自然鋅、藍輝銅礦、斑銅礦、銅藍、藍銅礦、角銀礦、赤鐵礦、磁鐵礦、菱鐵礦、金紅石、石榴石和白鈦礦等。主要的金礦物為自然金和銀金礦。

主要的非金屬礦物為石英、絹雲母、水白雲母,其次為方解石、白雲石和斜長石,還含有少量的鐵白雲石、白雲母、綠泥石、重晶石、磷灰石和冰長石等。

⑵ 圍岩蝕變作用研究

在西昆侖北部地區的鉛鋅成礦區帶內,沉積建造以晚古生代含有蒸發石膏鹽類的碳酸鹽岩和白雲質碳酸鹽岩為特徵,碳酸鹽岩含礦層位為下石炭統卡拉巴西塔克組和下石炭統和什拉甫組,中泥盆統克孜勒陶組。含礦層位一般處於碎屑岩向碳酸鹽岩過渡帶,更多是靠近碳酸鹽岩一側,這些碳酸鹽岩具有易淋失空洞、性脆、易破碎的物理特性和易於交代的活潑化學特性,有利於成礦元素的沉澱和富集。

無論是在塔木礦區,還是卡蘭古礦區,都可以見到白雲石化圍岩蝕變與礦化關系較密切。凡礦化地段,一般都有白雲石化現象存在。很純的白雲岩或很純的灰岩中沒有礦化或礦化微弱。這可以用許靖華(1969)和Siegenthaler(1973)所描述的蒸發泵機制來解釋:一方面,塔木礦區含礦建造中的石膏假晶和重晶石的析出,提供了強烈海相蒸發作用的證據;另一方面,塔木、卡蘭古礦區的碳和氧同位素屬於重同位素也提供了海相蒸發作用的證據。由於塔木、卡蘭古地區當時為比較乾燥的淺海-濱海-海灘潮坪環境。蒸發作用造成地表缺水,形成高鹽度和高Mg/Ca比,並有石膏假晶和一些重晶石礦物結晶析出,地下熱鹵水很快地向上移動,彌補由於蒸發作用所造成的水含量空缺。高鹽度鹵水在向上運移過程中,不僅交代了流經的泥灰質沉積物,形成白雲石化岩石,還由於交代作用的發生,物理化學條件的改變,使鹵水中的成礦物質Pb、Zn發生富集、沉澱。

高鹽度鹵水與區內沉積物之間的交代反應式為:

2CaCO3+Mg2+→CaMg(CO3)2+Ca2+

西昆侖地區密西西比河谷型鉛鋅礦床成礦地質條件分析與成礦遠景預測

經白雲蝕變的岩石具有更高的孔隙率。白雲石交代方解石組分時,一方面表現為Mg2+與Ca2+的置換作用;另一方面表現為白雲石晶體的逐漸增長。其核心問題是Mg2+的來源,僅靠壓實作用由下伏或周邊沉積物中排擠出的地層水中的Mg2+形成一定規模的層(塊)狀白雲岩是很困難的,必須有其它的Mg2+來源。

(1)調整-壓實排擠流白雲石化作用模式。Mg2+和部分CO2-3 主要來自沉積物孔隙中封存的富鎂海水,粘土礦物轉化作用的發生析出一定數量的Mg2+、CO2-3;碳酸鹽鈣沉積物中的高鎂方解石質以及部分文石質生物骨殼,灰泥因發生礦物轉化伴隨Mg2+的析出等,上述多種來源的富鎂壓實排擠流體進入碳酸鈣沉積物後,在埋藏成岩環境的較高溫度作用下,足以引起強烈的白雲石化,這種Mg2+多來源的白雲石化作用稱為調整-壓實排擠流白雲石化作用。它能否完善進行,除了需有充分的Mg2+、CO2-3 離子外,壓實排擠流體的運動速度、白雲石化溶液的化學性質、沉積物中的孔隙類型、孔隙結構特徵、孔滲性及孔隙系統的連通性等都有重要制約作用。C.F.Mansfield(1986)和 A.Gunatilakaet(1985)等指出:碳酸鹽沉積物中產生尿素的細菌和尿酸發酵細菌能使白雲石形成。I.A.Mirsal和Zankl(1985)也曾指出:某些有機化合物(如Fe(II)鰲合物等)也可以加速白雲石化作用,由此可知,在淺埋藏成岩環境中,特別是埋深不大,溫度<80°時,細菌活動的影響是很重要的,這種環境明顯地有利於白雲石化作用的發生,使細碎屑碳酸鹽鈣沉積物轉變為粗粉晶及細晶結構為主的糖粒狀白雲岩。

(2)有機質參與的壓實排流白雲石化作用模式。隨漸進埋藏成岩作用的發展,沉積物將進入中-深埋藏成岩環境,成岩作用的演化亦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晚成岩階段,有機質參與的壓實排流白雲石化作用主要發生於中一深埋藏成岩環境。在該晚成岩階段早期,成岩環境為中埋藏,有機質處於由未成熟向成熟演化,有機酸豐度劇增,引起溶蝕作用,主要產生溶模孔隙,以及顆粒邊緣和晶體邊緣的早期溶蝕;同時,沉積物孔隙中除原有孔隙水外,又因有機質的裂解脫羧作用形成了小分子量的烴類,H2S、H2O和CO2等物質進入高鎂孔隙流體中,將繼續形成有利於白雲石化作用發生的微環境,其溫度范圍可在80~120℃中存在(Sapgster D.F.,1994)。這時,由於溫度和埋深(較之淺埋藏成岩環境)有所增加,孔隙流體的流動較慢,在孔隙中停留的時間較長,因而白雲石化的交代、次生加大和重結晶作用比較充分,從而導致細-中晶白雲岩的形成。到晚成岩階段晚期,成岩環境為深埋藏除了繼續遭受上期各種成岩作用的改造外,又一期新的白雲石化作用出現了。一方面是對敏感性較差的組分和未被交代的殘余沉積物組分繼續完善和完成白雲石的交代作用;另一方面是對已白雲石化的組分進一步發生重結晶作用和次生加大作用,因此,該期形成的白雲岩具粗晶、巨晶結構。

在深埋藏成岩環境的晚成岩作用階段的後期,殘余孔隙水已剩不多,壓實排擠流已不明顯,這時新的富Mg2+流體的來源主要靠由同沉積斷裂補給。藉助這些斷裂通道,處於深部的富鎂熱水及後來的熱鹽水先後向上運移進入碳酸鈣沉積物或已白雲石化岩石中,與沿此裂隙通道下滲的淺部地層淡水一起形成一種新的混合孔隙水,不僅使Mg2+、Ca2+活度比大大增加,而且還為孔隙水的來源開闊了一條富鎂溶液補給的新途徑,從而為新一期白雲石形成提供了物質來源。

綜上所述,對區內鉛鋅礦床的成礦機製作如下概括:

西昆侖地區鉛鋅礦床,主要賦存於上古生界泥盆-石炭系中,礦石和近礦蝕變圍岩的稀土配分模式相似,同時礦床的分布嚴格受到地質構造的控制,具後成礦床特徵。同位素測試結果和區域地球化學研究表明,這些鉛鋅礦床的成礦物質主要來自下部的下古生界地層之中。由於強烈的造山運動,使地熱場改變形成地下熱水,地下熱水循環,將金屬運移上升至上古生界中聚集而成礦。即鉛鋅礦質來自深部地層,經燕山-喜馬拉雅期大規模的推覆和褶皺作用,使深層鹵水中的礦質活化並向上遷移,在遷移過程中,由於與油田鹵水的混合,導致了成礦物質(鉛鋅)的大量沉澱,這時晚古生代以碳酸鹽岩為主的地層,正是上部覆蓋面積廣而深度又適宜的部位,因此,提供了對礦質沉澱有利的溫壓條件;加之圍岩化學性質對沉澱有利,故使礦床多在晚古生代地層中定位。

(1)成岩-黃鐵礦形成階段的成礦。晚古生代沉積建造中的固體沉積物在壓縮時可產生一定數量的水,這些水大部分在淺埋過程中就會被排放出來,成岩壓實水的溫度和化學性質會隨深埋的增加和沉積物中有機質的分解而不斷變化。一般,初期的成岩壓實水為

型,此時,還原條件下沉積物中難溶的高價鐵會形成溶解度比較大的Fe(HCO3)2或FeSO4,並且主要在地靜壓力的作用下,與油田鹵水一同向盆地邊部遷移。另一方面,如果盆地邊部存在有富含有機質的沉積物,那麼在其埋藏過程中,由於有機質氧化而逐漸過渡為還原環境,使將有機質作為生活源的厭氧細菌得以廣泛發育,具備有還原硫酸鹽而產生H2S的能力。因此,一旦含Fe2+

-HCO3型成岩壓實水到達盆地邊部富含有機質的地層,即可形成黃鐵礦。

(2)閃鋅礦-方鉛礦晶間孔隙充填交代階段的成礦。「薄膜滲濾效應」使深度越大的地層含鹽度越高,同時化學成分演變為Na-Ca-Cl型,地熱驅使深層熱鹵水主要沿同生斷裂向上下形成環流;同時,由於重力和構造應力的驅動作用,富含成礦物質的油田鹵水向盆地邊緣不斷運移,它與深層鹵水的混合,使成礦物質不斷沉澱。初期表現為MgCl2交代CaCO3而產生白雲石化,當熱液中Zn2+、Pb2+達到一定濃度或岩石孔隙中的Pb、S達到一定的蒸氣壓時,便發生鉛鋅硫化物沉澱的反應,這可表示為:

(Pb.Zn)Cl2(液體)+H2S(氣體)→ZnS或PbS↓+Cl-+2H+

(3)閃鋅礦-方鉛礦深部岩溶充填階段的成礦。前一成礦階段的鉛鋅硫化物大量沉澱的同時,化學反應使溶液中的 H+濃度增加,可促使白雲岩溶解:2 H++2MgCO3=2Mg2++2(HCO)-。除此之外,還有自盆地邊緣向下滲透的含大量3

的溶液及

被有機質非生物還原過程中產生的大量CO2,它們在燕山-喜馬拉雅期大規模的推覆和褶皺作用下,隨油田鹵水一起被運移到同生斷裂附近,與深層鹵水混合。這種混合導致了含礦熱液物理化學條件的改變,從而使同生斷裂附近的深部岩溶更加強烈。這種深部岩溶,主要沿白雲岩的晶間孔隙和裂隙進行。隨著硫酸鹽還原作用的加強,這些深部岩洞的洞隙中PbS較高,促使

的礦液剛滲濾到溶洞中就和H2S反應,生成大量ZnS。

綜上所述,巨厚的沉積物中,同生沉積水與地表水混合、溶解、蒸發後獲得鹵素形成熱鹵水,將此地層中的Pb、Zn等重金屬溶濾出來,演變為含礦熱鹵水溶液,為成礦作用提供了部分物質來源;在燕山-喜馬拉雅期大規模的推覆和褶皺作用下,深層鹵水向上運移過程中不斷萃取基底地層中的Pb、Zn等重金屬,並與富含成礦物質的油田鹵水發生混合,使Pb、Zn等重金屬在有利的構造部位發生沉澱,形成為工業礦床(體)。

⑶ 有機酸對礦物溶蝕作用模擬實驗

許多學者通過模擬實驗探索了有機酸對礦物的溶蝕作用,如黃福堂等[17]根據大慶地區地層水中有機酸組成(乙酸占總有機酸的90%以上,丙酸佔5%,草酸和其他酸含量很低;陰離子中,HCO-3、CO2-3含量較高,為500~8000mg/L),分別採用乙酸、丙酸、草酸和碳酸作溶劑,對(石英長石)砂岩進行溶蝕實驗。實驗條件為80℃,10MPa,酸濃度5000mg/L。結果如下:

(1)不同類型有機酸對砂岩物性的影響

乙酸對岩石孔隙度的影響較大,孔隙度平均增幅1.65%;其次是草酸,平均增幅為1.22%;碳酸平均增幅為0.96%;丙酸最少為0.78%。

在21塊樣品中,有20塊樣品的滲透率有明顯增加。其中16塊K≤1×10-3μm2樣品,平均增加了0.24×10-3~0.39×10-3μm2。1×10-3μm2<K≤10×10-3μm2有1塊,實驗前滲透率為8.66×10-3μm2,實驗後為74.2×10-3μm2,滲透率增加了65.54×10-3μm2。10×10-3μm2<K<100×10-3μm2有3塊樣品,實驗前分別為33.9×10-3μm2、29.5×10-3μm2和27.6×10-3μm2,實驗後分別為136.1×10-3μm2、112.5×10-3μm2和90.4×10-3μm2,從中可以看出,有機酸對高滲透率樣品的影響程度大於低滲透率的。其影響程度是:草酸>乙酸>碳酸>丙酸。

有機酸對岩石孔隙分布也有影響,對孔隙半徑平均值影響最大的是乙酸,為1066μm;影響最小的是碳酸,為0.018μm。從滲透率上看,峰值變化最大的是乙酸,為19.191%,碳酸的峰值降低(表6-9)。

表6-9 不同類型有機酸對長石砂岩孔隙分布的影響

圖6-3 不同濃度乙酸對岩心孔隙度影響

(2)不同濃度乙酸對砂岩物性的影響

隨著乙酸濃度增大,孔隙度明顯增高(實驗液pH值為4.6~5.0),說明礦物的溶蝕程度與乙酸濃度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圖6-3)。

在15個實驗樣品中,中高滲透率樣品有8塊滲透率明顯增大。在低滲透率樣品7塊中,滲透率增高的有5塊,降低的1塊,無變化的1塊;低滲透率(<1×10-3μm2)樣品隨有機酸濃度的增大有增高趨勢,但增大變化趨勢不明顯;中高滲透率岩心樣品滲透率變化值隨濃度降低而明顯降低。

隨著乙酸濃度的升高,平均孔隙半徑變化值增加(表6-10)。

表6-10 不同濃度乙酸對岩心孔隙分布的影響

(3)不同溫度下乙酸對砂岩物性的影響

在不同實驗溫度下,20塊樣品的孔隙度都有所增加,在100℃、80℃、60℃、40℃下分別平均增加了0.914%、0.843%、0.658%和0.613%。

在不同實驗溫度下,12塊岩心滲透率都變大,中高滲透率樣品變化大於低滲透率樣品。在100℃、80℃、60℃、40℃時,中高滲透率平均分別增高為23.8×10-3μm2、14.13×10-3μm2、6.60×10-3μm2和3.77×10-3μm2。低滲透率樣品塊數較少,100℃、80℃、60℃各1塊,分別增高了1.85×10-3μm2、0.07×10-3μm2和0.12×10-3μm2

綜上所述,烴源岩有機質在熱演化過程中能夠生成大量的有機羧酸、碳酸和硫化氫。其中,硫化氫酸性最強,有機羧酸次之(但生成量最大),碳酸酸性最弱。這些有機酸對包括火成岩在內的許多岩石具有較強的溶蝕作用,使之產生大量次生孔隙。

⑷ 上海蠟燭還能買到嗎

可以去香燭店買蠟燭。

蠟燭有兩種顏色。一種是紅色的,在中國代表喜慶,可用於婚禮、生日、慶典和宴會;另一種是白色的,在中國代表莊重肅穆,可用於白事,在西式教堂內用白色蠟燭敬奉神靈。白色蠟燭又叫礦燭,可用於照明。

⑸ 礦燭是由石蠟製成的,從一支燃著的礦燭可以觀察

礦燭是由石蠟製成的。從一支燃著的礦燭可以觀察到很多現象,請你根據下列提供的項目仔細觀察礦燭的燃燒,並填空。(l)礦燭的頂端熔化成___液態___態;
(2)熔化的___石蠟___沿著礦燭周圍淌下;
(3)熔化的石蠟在下淌過程中又__凝固____起來。
(4)燭芯上吸有熔化的__石蠟____;
(5)原來白色的燭芯在火焰中變成___紅色____色;
(6)燭焰從內往外可分為焰心、內焰、外焰三部分,三部分焰的顏色是_不_____的(相同、不同),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燭芯附近的火焰中,ls~2s後取出,發現處在外焰的部分___最先___(最先、最後)炭化,說明外焰溫度___最高___(最高、最低)。

⑹ 微生物菌種保藏的方法有哪些

菌種的優劣是食用菌生產成敗的關鍵。菌種是國家重要的生物資源,也是微生物工廠首要的生產資料。由於微生物繁殖快、易變異,因此微生物菌種特別需要妥善保藏。世界各國對微生物菌種都很重視。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專門設立了菌種的保藏機構,為各生產單位收藏和供應各種優良菌種。當然就具體的生產單位而言,大量的生產用菌種還得靠自己來生產和保藏。
菌種保藏的目的:是使優良菌種經過較長時間後,仍能保持菌種的優良性狀、生活能力及純度,降低菌種的衰亡速度,確保菌種的純一,防止雜菌污染及絕種。
保藏菌種的方法:人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積累了不少保藏菌種的經驗,常用的保藏方法有:斜面低溫保藏法、液體石蠟保藏法、砂土管保藏法、濾紙片保藏法、穀粒保藏法等。常用保藏菌種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斜面低溫保藏法這是最簡單最普通的保藏方法。首先將菌種在適宜的斜面培養基(一般PDA)上培養成熟後,選擇菌絲生長粗壯,邊緣保存。一般保存溫度4~6℃,除草菇和銀耳菌種外(10~15℃),此方法對其他食用菌都適宜,一般菌種可保藏2~4個月,所以需定時移接。此法保藏雖然方便,但是保藏時間短,需經常轉管,也很容易發生衰退變異現象。因此,不能用作長期保藏,最好與其他方法結合起來保藏。
另外,為了減少保藏期間培養基水分蒸發,瓊脂最好加到2.5%。為防止菌種在保藏過程中產酸分的積累,應加入0.2%的磷酸氫二鉀、磷酸二氫鉀等緩沖鹽類,同時,培養成熟後,最好將棉塞管口外剪平,並用礦蠟封或換以無菌木塞,這樣做也可以減少培養基水分的散失,延長保存時間。
在農村如果沒有冰箱,可採用土法保藏。即把保藏用的斜面菌種換上無菌橡皮塞,並用礦燭蠟封後密閉的廣口瓶中,懸入井底保藏。(2)貯藏室保藏法原種和栽培種一般只在貯藏室短期保藏,貯藏室溫度0~10℃為好。室內應清潔、乾燥、無光,應經常檢查溫度和濕度,以降低其生活力,減少變異退化,防止雜菌污染,避免過早出菇。溫度越高,保存的時間越短。

⑺ 礦燭色是什麼色啊

蠟燭也被稱為礦燭。這個顏色也就是石蠟的顏色,近似於半透明的無色。

熱點內容
eth幣價估值 發布:2025-07-11 00:17:23 瀏覽:396
bcw數字貨幣下線了嗎 發布:2025-07-11 00:17:11 瀏覽:416
ltc創始人提醒 發布:2025-07-10 23:53:52 瀏覽:969
linux無法識別eth0 發布:2025-07-10 23:48:28 瀏覽:488
美金對以太坊轉換 發布:2025-07-10 23:38:22 瀏覽:429
經濟一般去月子中心值嗎 發布:2025-07-10 23:36:34 瀏覽:337
區塊鏈學堂第四課安裝mist 發布:2025-07-10 23:25:33 瀏覽:202
蒂克幣礦機號 發布:2025-07-10 22:56:23 瀏覽:291
幣圈礦機擼羊毛 發布:2025-07-10 22:49:10 瀏覽:57
航天信息數字貨幣 發布:2025-07-10 22:40:30 瀏覽: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