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門羅礦池
㈠ 門羅為了保住合眾國的統一做了哪些努力
門羅總統在第八屆任期內所面臨的國內重大問題是南部諸州同北部諸州的矛盾。南部各州仍保持著奴隸制,而北部則是自由州。在國會的眾議院里邊雖然北方各州佔多數,但是在參議院的席位則是南北分坐。南方的參議員可以在任何有損奴隸制的決議上行使否決權。1819年,南部和北部各州為增加參議員的代表名額,在密蘇里州加入聯邦問題上發生爭吵。南部各州主張密蘇里以蓄奴州加入聯邦,北部各州主張密蘇里以自由州加入聯邦,這個分歧迅速激起了美國國會歷史上最激烈、最殘酷的一場大辯論。
在這個問題上,門羅繼續推行調和折中的方針,在國會辯論時,他不帶任何傾向,他最關心的是保住合眾國的統一,他擔心這次事件引起聯邦國家的分裂。他給傑斐遜寫信:「密蘇里問題,它的重要性和它所提供的刺激性,吸引了人們的注意力,從現在的情況看,很快地解決這個問題,沒有多大希望。」幾天以後他又寫信道:「我從未見過一個問題會對我們的平靜生活和我們合眾國的繼續前進構成如此嚴重的威脅,所有的其他事情都讓位於這個問題了。」他明白地看到:「國家版圖的大部分,物質經濟力量的一大半,兩院最終投票贊成的多數,肯定都是在廢除蓄奴制度一邊。」盡管各州在這個問題的認識上深淺不同,但門羅堅信:妥協方案會被找到的,會得到各個政黨、派別的同意。
不久,肯塔基州眾議員亨利·克萊提出了密蘇里妥協案,即同意密蘇里作為蓄奴州加入聯邦,同時讓馬薩諸塞劃出緬因州作為自由州加入聯邦。門羅總統起初考慮否決這個法案,理由是國會缺乏憲法規定的取締准州的奴隸制的權力,他甚至起草了帶有這種意思的否決咨文,但終於還是簽署了這個法案,因為他擔心否決可能促成內戰。於是,在門羅的敦促下,南北雙方在1820年3月3日達成了「密蘇里妥協案」,從而維持了蓄奴州與自由州之間搖搖欲墜的平衡。以此為例,規定今後凡有一個自由州加入聯邦,必須同時有一個蓄奴州加入聯邦。法案還進一步規定,今後西部土地在北緯36度30分以南為蓄奴州,該線以北則為自由州。這次妥協的議案使北方資產階級同南方種植園奴隸主達到了暫時的妥協和休戰。但密蘇里危機的出現暴露了兩種社會制度的沖突,門羅所開創的「和諧時代」的平靜已經消失了。
門羅對奴隸人身問題的解決,正如當時不少明智者考慮的那樣,最終的解決辦法是讓已獲得自由的奴隸到美國以外的地方去墾殖。他支持並強制實行了1819年制定的一項法律:為被非法綁架到美國來的奴隸返回非洲提供條件。門羅私下支持美國殖民局的工作,該局在非洲擁有土地,讓獲得自由身份的奴隸到那兒定居下來,以免重新淪為奴隸。
挖礦難度會隨著數量減少和時間推移越來越難,比如說歌華鏈路由吧,現在預售第一批發了3000個預約碼,拿到預約碼的人才能買到,礦池是3月31開始,只有3000人搶那些幣,越到後面幣越難挖,越到後面歌華幣的價位就越高,所以先到的人賺的就越多。
㈢ 美國第五任總統是誰詳細資料。
詹姆斯·門羅James Monroe
美國第五任總統,「門羅主義」的創始人。
生卒年月:1758年4月28日生於弗吉尼亞州威斯特摩蘭郡(Westmoreland County, Virginia)
1831年7月4日逝世於紐約州紐約市(New York City, New York)
總統任期:1817年3月4日——1821年3月4日1821年3月4日——1825年3月4日
所屬政黨:民主共和黨
第一夫人:伊麗莎白·科特萊特·門羅(Elizabeth Kortwright Monroe)
副 總 統:丹尼爾·D·湯普金斯
門羅沉浮政界48年,先後當過律師、議員、駐外使節、州長、國務卿、陸軍部長和總統以及州制憲會議主席等職。
門羅任總統時,正值美國結束連年戰爭進入和平建設時期,他對內強調國家意識,對外大力開拓疆土,為美國資本主義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1823年門羅在國情咨文中提出的美國外交政策方針,世稱《門羅宣言》或「門羅主義」,即在「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口號下,公然把拉丁美洲劃為美國的勢力范圍。門羅老境凄涼,病逝在女兒家中,享年7 3 歲。
1758年4月28日,詹姆斯·門羅誕生於弗吉尼亞的威斯特摩蘭縣的一個小農莊主家庭。門羅的祖先是蘇格蘭人,父親斯彭斯·門羅,青年是當過木匠,以後曾任巡迴法官。母親伊麗莎白·瓊斯·門羅,是威爾士後裔。門羅家庭雖非名門,但家境小康, 屬當地的上層社會。門羅的父母生有五個孩子,門羅在男孩中最長。
童年時期,門羅在附近牧師辦的學堂里上了四年學,拉丁語和法語都學的很好,課余時間喜歡摸魚捉鳥,駕駛帆船,有時還帶上獵犬,騎馬捕狐狸、野兔,練得一身好體魄,十歲剛過身高就已經達6英尺。
1774年門羅16歲是進入了弗吉尼亞著名的學府----威廉與瑪麗學院讀書,起初還能悉心向學,獨立戰爭爆發後,他熱血沸騰,中輟了學業,拿起武器,成為該學院的「學院連」的一員,接受軍事訓練,從此走上了爭取祖國獨立自由的戰場。
1823年12月2日,門羅向國會提出了由約翰·昆西·亞當斯擬定的國情咨文,咨文中有關外交方面的主要內容被稱為「門羅宣言」,即後來被稱之為「門羅主義」。其內容大致可歸納為三個基本原則:即「反對歐洲國家再在美洲奪取殖民地」原則、「不幹涉」原則和「美洲體系」原則。這個《門羅宣言》雖然沒有經過國會以決議的形式批准,但一百多年來他已成為美國用來反對美洲以外的國家干涉美洲事務的工具,阻止和進一步排斥歐洲列強勢力在西半球的政治影響,使美洲和歐洲「脫離接觸」,從而為美國在西半球的擴張掃清道路,特別是它成為了美國對拉丁美洲外交的行動指南。
㈣ 門羅的個人簡介
詹姆斯·門羅(James Monroe 1758.4.28——1831.7.4),美國資產階級民主派,美國第5任總統,1816年,以絕對優勢當選為總統,1820年又以極大優勢獲連任。 美國對拉美政策的主要奠基人,即門羅主義的制訂人。1758年4月28日,門羅出生於弗吉尼亞州的韋斯特木蘭郡的門羅濱。門羅的父親是一個種植園主。門羅小時候在家鄉讀書,16歲進入弗吉尼亞威廉斯堡的威廉—瑪麗學院附中讀書。
門羅生活的時代,正是英國在北美統治處於風雨飄搖的時代。弗吉尼亞正是這場風暴的中心。北美人民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的斗爭深深地影響了青年時期的門羅。1776年門羅棄筆從戎,參加到反英斗爭的第一線。
入伍後,門羅經歷了多次戰役,屢立戰功,受到華盛頓的賞識。華盛頓盛贊他是「在各種情況下,都維護了一個勇敢、積極和明智的軍官的名譽」。1780年托馬斯·傑斐遜任命他為弗吉尼亞的軍事特派員,軍銜是中校。就在那時,他開始追隨後來對他影響極大的傑斐遜。1782年,年僅24歲的門羅當選為弗吉尼亞州的眾議員,並兼任州行政會議的成員,參與州內重大事務的決策。
1783至1786年,門羅當選為美國邦聯國會議員,先後參加第四﹑第五和第六次大陸會議,向大會提出促進美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提案,成為當時政壇上一個活躍人物。從1786年到1790年當選為參議院議員的五年間,他在弗吉尼亞州弗雷德里克堡當律師。就在這時他成為傑斐遜的主要副手。法國大革命後,法美關系一度緊張,華盛頓為改善兩國關系派門羅為駐法大使。門羅赴法後,受到法國國民公會的熱情接待,但卻引起國內聯邦派的不滿。1797年他被調回國內。門羅與聯邦派就美國對外政策進行辯論,取得勝利,從此聲名大震。1799年,他當選為弗吉尼亞州長。平息了一場奴隸反叛,並促進了教育的發展。在1800年的總統競選中門羅為了傑斐遜的當選立下了汗馬功勞。傑斐遜當選為美國總統後,門羅被任命為特使,前往法國協助駐法公使辦理向法國購買路易斯安那。隨後,門羅又被任命為駐英公使。
1810年,他再次當選為弗吉尼亞長官。不久,他又被麥迪遜總統任命為國務卿。1812年英美爆發了戰爭,史稱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1814年,門羅被任命為陸軍部長,負責對英作戰。在門羅的努力下,美國有效地抵禦了英軍的侵犯。門羅的政治聲望大為提高,1816年,他當選為美國總統。1821年他再次當選為總統。卸任後,門羅回到家鄉。1826年,他與傑斐遜和麥迪遜被選為弗吉尼亞大學的校董。1831年7月4日,他病死於紐約。
詹姆斯·門羅當政時的美國和平穩定、繁榮昌盛、版圖擴大,因而贏得了「和諧時代」的美名。同時,詹姆斯門羅也是一位卓越的外交家,對美利堅合眾國的外交事業主要體現於他的《就職演說辭》和《門羅宣言》中。作為傑斐遜的門徒,他承繼和發展前任者們主要是傑斐遜的的外交思想,形成了美國外交史。
㈤ 幣印礦池的官網是什麼
幣印礦池網址www.poolin.com,目前支持BTC, BCH, BSV, ZEC, LTC, ETN, DCR, DASH, XMR等多個幣種。官方復制過來的
他們服務還是非常可以的
㈥ 詹姆斯·門羅的人物生平
1758年4月28日,門羅降生弗吉尼亞州的韋斯特木蘭郡的門羅濱。童年時期,門羅在附近牧師辦的學堂里上了四年學,拉丁語和法語都學的很好。1774年門羅16歲時進入了弗吉尼亞著名的學府----威廉與瑪麗學院讀書。
門羅生活的年代,正值北美處於英國殖民統治下的動盪時期。1776年,門羅與該校的3名教員和25名學生一起,投筆從戎,參加到反英斗爭之中。入伍後,門羅在弗吉尼亞州陸軍第三團任中尉,旋即參加哈勒姆高地、懷特平原和特倫頓戰役。他在特倫頓戰役中擔任部隊的前鋒,因肩部負傷,被送進醫院。門羅傷愈後升任上尉,重返戰場,1777至1778年先後投入布蘭第萬、日耳曼鎮、蒙默思等重要戰役,屢立戰功。華盛頓很賞識門羅的愛國熱情,於1779年任命他為弗吉尼亞州的軍事委員。就在此時,門羅結識了當時弗吉尼亞州的州長傑斐遜。傑斐遜立即提拔他為中校,委派他到南方去搜集軍事情報。
1785年,27歲的門羅與17歲的伊麗莎白·科特萊特結婚,有一子二女。 1780年,門羅在傑斐遜的指導下鑽研法律。
1782年,24歲的門羅被選為弗吉尼亞州的眾議員,並兼任州長行政會議的成員,參與州內重大事務的決策。
1783至1786年,門羅當選為美國邦聯國會議員,先後參加第四、第五和第六次大陸會議,向大會提出促進美國資本主義發展的重要提案,成為國會內一個嶄露頭角的活躍人物。
1784年3月,門羅代表弗吉尼亞州向國會提出了解決西部土地問題的提案。獨立戰爭爆發後,各州對西部土地的權益紛爭不己。門羅建議在西部地區成立臨時政府,統一管理西部土地。大陸會議接受了門羅以及其他州一些代表的意見,通過了相應的決議。邦聯政府相繼在1784、1785和1787年頒布3個土地法令,從而比較妥善地解決了西部的土地糾紛。
1785年,門羅向國會提出了加強邦聯政府權力的提案。他建議由邦聯政府管理全國商業,以加強中央的邦聯政府。國會對這一提案曾進行「長期的、認真的」討論。門羅的提案最後沒有被接受,但它「無疑促進了1787年美國聯邦政府的成立。」
門羅還以議員身份越過美國西部的阿勒格尼山脈,視察西部地區,於1786年寫了一份調查報告,論證美國在密西西比河有自由通航的權利,向當時控制密西西比河航行權的西班牙提出公開挑戰。
在國會任期滿後,門羅在弗吉尼亞州弗雷德里克堡當律師,1787年被選為弗吉尼亞州眾議院議員,1788年當選為弗吉尼亞州批准聯邦憲法的州代表會議成員,1790年當選為美國參議院議員。
門羅在討論批准憲法的會議上,根據希臘和德國等國家的歷史經驗,反對聯邦政府權力的「過份的集中」。他說如果權力過份集中,州政府和聯邦政府必然會發生尖銳矛盾。他堅決反對總統為終身職務,主張舉行定期選舉。
從1787年起,美國就批准憲法問題分裂成兩個不同的政治派別。門羅積極支持以傑斐遜為首的、反對批准憲法的資產階級民主派,當時稱之為反聯邦黨,以抗衡漢密爾頓為首的、擁護批准憲法的資產階級保守派,當時稱之為美國聯邦黨。
1794年,美法關系趨於緊張。華盛頓政府為對法國表示親善,任命門羅為駐法公使。門羅赴法後,門羅發表了反對暴政、支持法國革命的激昂慷慨的演說,其後並說服法國政府釋放了美國著名的革命家托馬斯·潘恩和法國革命家拉法耶特的夫人。門羅在法國的過激行動引起了國內聯邦派的不滿。聯邦政府指責他「超越職權」,1797年把他調回美國。1799年當選弗吉尼亞州長。在他擔任州長之後,1800年8月30日,門羅派兵鎮壓了在弗吉尼亞州亨瑞克郡爆發的、由加爾瑞爾領導的黑人起義。門羅平息了這場動亂,許多黑人遭到逮捕,35人被處死。
1800至1801年的總統大選中,傑斐遜擊敗了屬於聯邦黨的前總統約翰·亞當斯,當選為美國總統。1803年,門羅被傑斐遜任命為特使,前往法國,協助駐法公使羅伯特·利文斯頓向法國購買路易斯安那。
1803年4月30日,門羅和利文斯頓同法國簽訂了一個條約和兩個協定,其中規定法國將路易斯安那全部賣給美國。
同年7月,門羅擔任美駐大不列顛常任公使。門羅在任內同英國進行關於強制徵募美國海員和扣押美國船舶的談判。因為從1804年起,英國自恃海軍艦隊的強大,無理阻撓美國與歐洲大陸的貿易,經常攔截美國船隻,劫捕水手。1806年,門羅同英國正式簽訂條約。但條約中沒有寫上關於禁止英國強制徵募美國海員及扣押美國貨物和船舶賠款的規定,忽視了政府給他的訓令。傑斐遜聞訊後非常氣憤,1807年將他調回美國。
門羅回國後仍然積極從事政治活動,1810年春,他被選為弗吉尼亞州眾議院議員。是年冬,他再次當選為州長。11個月後即擔任麥迪遜政府的國務卿。在同英國進行第二次獨立戰爭前夕和戰爭進行期間,門羅承擔了指導美國外交事務的繁重任務。
1814年9月,麥迪遜任命門羅為陸軍部長,負責指揮對英戰爭。門羅組織軍民,抵禦了英軍的侵犯。美國和英國終於在俄國的調停之下,於1814年聖誕節前夕簽訂了《根特條約》。第二次獨立戰爭後,門羅的政治威望大為提高。在1816年的總統競選中,門羅擊敗了聯邦黨候選人魯弗斯·金,當選為總統。1819年通過簽訂《拉什-巴戈特條約》使美國獲得佛羅里達;1820年簽署「密蘇里妥協案」;1821年,門羅再度當選總統。1823年提出「門羅主義「。1823年12月2日,門羅根據國務卿約翰·昆西·亞當斯草擬的要點,向國會提出咨文,詳述美國對於歐洲列強干涉美洲事務的立場和態度,這就是「門羅宣言」。1820年出任弗吉尼亞大學董事。1829年出席為修改而召開的國民大會。 1825年3月3日,門羅第二次總統任期屆滿,卸任後偕夫人回弗吉尼亞故鄉定居。
1830年9月23日,門羅夫人因中風逝世,給門羅以極大打擊。安葬完夫人之後,他幾乎一文不名,他的所有資產都耗費殆盡。只得搬到二女兒在紐約的家中,依靠女兒生活。當時的總統約翰·昆西·亞當斯任命他的二女婿為紐約郵政局局長,這份薪俸保證了他一家的生活。為了掙錢,他只得寫書換取稿費。他的貧困狀態終於感動了美國國會,他們批准給予他在任總統期間的補償費3萬美元,連同他的賣地進賬只夠還清門羅的舊債,卻無法彌補他清貧的生活。1831年,最後的家――橡樹庄園被他賣掉了,到此,他成為地道的無家可歸者。當年7月4日,他在女兒家因心臟衰竭離開了人世,終年73歲,成為死於國慶日的第三位前總統。
㈦ 門羅主義的歷史價值
門羅宣言的發表源於美洲西班牙殖民地的獨立運動,拉美各國在西班牙國內起義之際開始獨立運動並取得了重大勝利,美國在世界上率先承認了拉美國家的獨立。在面臨神聖同盟威脅干預的情況下,英國外交大臣坎寧向美國提出兩國發表聯合聲明,反對在拉美恢復殖民,主張承認拉美獨立。美國的外交決策者們在經過激烈爭論後,決定撇開坎寧的建議,獨立闡釋美國立場,於1823年12月2日由美國時任總統門羅以國情咨文的形式發布,是為門羅主義的由來。
門羅主義針對的地理范圍在拉丁美洲,涉及的列強主要是西班牙、英國、俄國和法國,西班牙是拉美新獨立國家的宗主國,極力主張鎮壓拉美獨立運動;俄國是神聖同盟的領袖,在美洲擁有阿拉斯加,並試圖向中美擴張;法國與拉美經濟關系密切,也積極主張干涉拉美事務;英國是當時最強大的國家,是拉美新獨立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英國雖然願意看到拉美西班牙殖民地的獨立,但和美國相互猜忌,試圖遏止美國勢力的擴張。可以說,美國面臨著險惡的國際環境。
門羅宣言發表在美國獨立後的第47年,就國家綜合實力而言,門羅時期的美國不是一個強大的國家,與這些有涉的列強相比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弱小的國家。經濟上,美國製造業僅相當於英國的1/5左右,不到俄國和法國的一半,也比西班牙要低,佔世界製造業總產值的比重約2%左右。門羅時代是一個赤裸裸的強權政治時代,今天一些廣為接受的國際法准則和國際規范,如限制戰爭權等遠沒有得到接受,各國維護國家利益和爭取國際地位最主要的手段是戰爭,最重要的工具是軍隊。在門羅時期,美國的軍事力量相當弱小,門羅宣言發表前的1819年,美國遭遇經濟危機,一些擴充軍事實力的計劃被推遲或者取消。1821年美國國會立法將陸軍規模裁減為6183人,海軍雖然在1819年通過長期建設規劃,但擴軍計劃也被推遲和壓縮,1823年美國海軍力量只相當於法國的1/4,俄國的1/8,與英國的差距更大。與相關列強以數十萬計的龐大軍隊相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神聖同盟威脅要鎮壓拉美獨立運動,當時,國際社會僅有美國承認拉美獨立,在拉美獨立問題上採取什麼樣的政策,對年輕的美國將是一次重要的考驗。
㈧ 門羅是如何開創了美國歷史上的「和諧時代」的
門羅是在美國獨立以來出現的最好的形勢下上任總統的。這時第一次對英戰爭剛剛取得勝利,國家欣欣向榮,人民信心十足;聯邦黨人的反對力量日益削弱,全國團結一致的局面初步展現;工業有了一定發展,大片土地亟待開發,確有一片繁榮和平景象。門羅自己更是躊躇滿志,很想做一番事業。
門羅親身經歷了傑斐遜和麥迪遜在外交政策上的失敗和1812年的美英戰爭。這一切促使門羅認真考慮了保衛美國利益的其他途徑和辦法,他提議建立起足以保衛美國的陸軍和海軍。他說:「我們的陸軍、海軍應該是一支適當的、但足以抵抗外來侵略的武裝力量,並使我國在其他一些戰爭中庄嚴地維持其中立地位。」
門羅在國內政治上推行折中調和的方針。就職後不久,就通過了一項關於聯邦黨人對戰爭指責的和解政策,並立即視察了戰爭期間曾經聲言要分離出去的新英格蘭地區。聯邦黨人以熱烈的歡迎表示他們的忠誠。但少數聯邦黨分子不甘心分裂陰謀的失敗,繼續煽動新英格蘭地區各州要求脫離聯邦國家。門羅為了維護國家的統一,團結聯邦黨人,同各派政治頭目交換意見,南來北往奔波游說,陳述聯邦國家統一的必要性和長遠利益。經過門羅的努力,分裂被制止,開創了美國歷史上的「和諧時代」。這個名詞首先出現在波士頓的《哥倫比亞哨兵報》上,用以描述門羅對新英格蘭進行成功巡視期間所創造的良好氣氛。在這個美國歷史上的短暫時期,黨派之爭降到最低限度,至少在表面上形成了「感情和睦時代」。門羅作為入主白宮的最後一名獨立戰爭軍官,受到人們的普遍擁戴,成為這個國家團結的化身。
㈨ 不加入礦池怎麼用自己的電腦挖比特幣要單挖,需要什麼軟體要怎麼配置。
軟體、硬體倒是其次的。。。電費你耗不起的,不建議自己電腦挖礦
以目前的行情價和挖礦數量,不入礦池的,都是自己找水電站,農業泵房等有補貼電費的地方去挖的,民用電挖根本就是虧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