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公園可以挖礦
A. 天人合一的傑作:典型礦床及采礦遺跡
新疆土地遼闊,是一個資源大省區,尤其是礦產資源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已經成為新疆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在礦山大規模開發的同時,遺留下可貴的采礦遺跡,記述著過去的歷史與消失的寶藏。
(一)阿爾泰山巨大海藍寶石坑——可可托海稀有礦遺跡
位於阿勒泰地區富蘊縣城東北的可可托海鎮,高程 1360 米,遺跡面積約 7 平方千米(圖8-8-1)。典型礦床及采礦遺跡景觀主類,稀有金屬礦。
地質特徵:可可托海礦床發現於 1935 年,經勘探確定為世界級的大型花崗偉晶岩脈稀有金屬礦床,與世界上同類礦脈相比,鈹資源量居第一位,鉭、鈮、鋰、銫資源量位居第三位。礦區面積 7 平方千米,出露和揭露偉晶岩脈共 25 條,其中盲礦脈 14 條。大部分穿入角閃岩、斜長角閃岩,極少數穿入花崗岩和片岩。偉晶岩長10~2000米,一般350~740米,厚1~150米,一般 1 ~ 7 米,個別可達 40 ~ 60 米,垂直埋藏深度達 1000 米以上,一般 100 ~ 200 米。偉晶岩多具帶狀或環帶狀構造,可分 2 ~ 9 帶(圖 8-8-4)。可可托海礦床包括 1、1A、1b、2、2A、2 B、2δ、3、3a、3δ、3B 等礦脈,其中以 3 號礦脈為主體礦脈走向 310°,傾向南西,形態獨特,呈草帽狀,帽高、寬分別為 250 米,帽緣直徑 2000 米,厚 20 ~ 40 米,同心環帶狀構造完美,鍾狀體部分由外向內依次為:
Ⅰ帶 文象及變文象結構中粗粒偉晶岩帶,為次要含鈹礦帶。
Ⅱ帶 細粒鈉長石帶,為主要含鈹礦帶。
Ⅲ帶 塊體微斜長石帶,為鉀長石礦帶。
Ⅳ帶 石英-白雲母帶,含鈹礦帶。獲地質年齡 2.2 億年。
Ⅴ帶 葉鈉長石-鋰輝石帶,為含鈹、鉭、鈮的鋰礦帶。
Ⅵ帶 石英-鋰輝石帶,為含鈹、鉭鈹的鋰礦帶。獲地質年齡 2.1 億年。
Ⅶ帶 白雲母-薄片鈉長石帶,為含鋰、鈹的鉭鈮礦帶。
Ⅷ帶 鋰雲母-薄片鈉長石帶,為含鉭、鈮的鋰礦帶。獲地質年齡 1.2 億年。
Ⅸ帶 塊體石英帶(核),為硅礦帶。
上述各帶除Ⅷ帶呈透鏡體之外,其他各帶都基本為連續環帶狀構造。
帽緣部分(緩傾斜體部分)由上到下依次為:
Ⅰ帶 文象及變文象結構中粗粒偉晶岩帶,礦石品位:手選綠柱石 0.2% ~ 0.4%,總氧化鈹 0.4% ~ 0.6%。含鈹礦帶。
Ⅱ帶 含鈉長石細粒偉晶岩帶,礦石品位:氧化鈹 0.02% ~ 0.04%。
Ⅲ帶 細粒鈉長石帶,礦石品位:氧化鈹 0.06% ~ 0.1%。含鈹礦帶。
Ⅳ帶 塊體微斜長石帶,為鉀長石礦帶。
Ⅵ帶 葉鈉長石-石英-鋰輝石帶,鋰輝石 10%,為鋰礦帶。
Ⅶ帶 鋰雲母-薄片鈉長石帶,為鋰礦帶。
可可托海礦床礦物結晶分異完全,稀有金屬礦化順序清楚,礦物種類齊全,包括變種 76種。主要礦物有:鋰輝石、綠柱石、鈮錳礦-鉭錳礦族,少量礦物有:銫榴石和鉿鋯石。其生產勘探儲量(B 級):鋰礦石 274.29 萬噸、鉭鈮礦石 48.44 萬噸、鈹礦石 289.56 萬噸。此外偉晶岩中還盛產海藍、碧璽、石榴石、芙蓉石、水晶等多種寶玉石。
可可托海礦床是一個難得的天然礦物博物館,被列入教科書,而享譽世界。其礦石儲量:鈹超大型、鋰大型、鉭中型、鈮小型。礦床成因屬與酸性岩有關的花崗偉晶岩型礦床。
1950 年,3 號脈被正式開采,最初 5 年為中蘇合營,屬井下開采。1955 年,中方獨立經營後轉為露天開采。半個世紀以來,這條礦脈從礦體露頭海拔 1236 米采至海拔 1096 米的礦底深部,垂直深度140餘米,低於額爾齊斯河102米,共采出有用礦石700多萬噸。20世紀60年代,3 號脈提供的大量礦產品,為我國償還了前蘇聯大量的債務,同時也為我國「兩彈一星」的研製作出了重大貢獻。
可可托海露天采礦坑長250米、寬240米,現已採到深約140米,形成13層旋環運礦車道,氣勢頗為壯觀,猶如古羅馬巨型「鬥牛場」。但礦坑已充水深達 90 余米,形成一個美麗的人工湖。
成因分析:有關偉晶岩成因問題的爭論已經持續了近100年,至今仍有很大的分歧。主要有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是由哈克爾(1909年)、尼格里(1937年)和費爾斯曼(1940年)等提出的殘余熔漿結晶成因說,認為偉晶岩是由花崗質岩漿經結晶分異而產生的富揮發分的殘余岩漿-熱液(偉晶岩漿)結晶而成;第二種觀點是由沙萊爾(1925年)、海斯(1925年)和蘭帝斯(1933年)等提出的交代成因說,認為含稀有礦化的偉晶岩,甚至包括文象偉晶岩在內,不是岩漿直接結晶的產物,而是外來熱液交代的結果。作為交代說的一個變種,查瓦里斯基(1944年)提出再結晶說,認為偉晶岩是由細粒岩石受氣液作用,發生再結晶而形成。在長期的爭論中,殘余熔漿結晶成因說占據了優勢,但其中不少人亦不同程度地承認某些交代現象的存在和重要性。而交代論者亦大多認為,文象偉晶岩、塊狀微斜長石帶和石英核等組成的一些所謂簡單偉晶岩,是岩漿—熱液直接結晶的結果,但由鋰輝石、鈉長石、白雲母、石英等組成的共生結構單元是由外來熱液交代而產生。大量的地質、地球化學事實和實驗研究都證明了,偉晶岩的形成過程是十分復雜的,用任何一種簡單的觀點都難以解釋偉晶岩成因的全過程。
朱金初(2000年)根據偉晶岩各共生結構帶的時空關系、礦物的多世代性和礦物中的包裹體等特徵,從岩漿—熱液演化的角度,探討了偉晶岩的成因問題。認為:Ⅰ、Ⅲ帶和部分Ⅱ、Ⅳ帶主要是富水但水不飽和的偉晶岩漿直接結晶的產物;Ⅴ、Ⅵ、Ⅶ帶是在晶體相、熔體相和流體相三相並存的條件下,即岩漿—熱液過渡階段結晶形成的;Ⅸ帶是在熱液早階段從高溫富硅酸鹽溶質的超臨界流體中結晶出來的;Ⅷ帶和部分Ⅱ、Ⅳ帶則是熱液交代的產物。但交代流體不是從深部外來,而是從偉晶岩漿體系本身在分異演化過程中發生液相分離的結果。
(二)地下噴出的石油:克拉瑪依黑油山
黑油山位於距克拉瑪依市區東北2千米處,面積約0.2平方千米,相對高度只有13米。典型礦床及采礦遺跡景觀主類,石油礦。
地質特徵及成因:「克拉瑪依」是維吾爾語的譯音,「克拉」是黑色,「瑪依」是油,所以克拉瑪依為「黑油」之意,克拉瑪依市即為「黑油市」,其名取自黑油山,如果把黑油山翻譯成維吾爾語應為「克拉瑪依塔格」。
黑油山分布於戈壁灘上,高不過15米,長寬不過40米,只能稱之為小丘,但它是很重要的地質遺跡,在尋找石油時,起著指向作用。黑油山由乾涸的黑色瀝青和少量泥、砂、礫石組成,山頂還有一個黑色原油的噴口,黑黝黝的原油和瀝青尚處於噴溢狀態,大大小小的氣泡大量外溢,氣泡大者直徑數厘米,小者僅幾毫米,油氣的味道間或可聞,實測這是一個原油噴溢的天然露頭。
克拉瑪依油田是中—新生代的陸相油田,生油層位是三疊系和侏羅系,距今大約有1.8億~2億年了,生油層之上覆蓋有白堊紀、第三系的岩層和第四紀的沉積層,厚度達幾百米到千餘米。克拉瑪依—烏爾禾逆沖斷裂成為主要的控油構造,喜馬拉雅後期的構造運動將斷裂延至地表,深埋地下的原油沿斷層向地表不斷噴溢,含瀝青很高的稠油噴發地表後,一方面油氣揮發,留下瀝青膠結由風吹來的泥砂和碎石,日復一日,年積一年,慢慢地便堆積成了黑油山。黑油山是地質演化的遺跡,是石油埋藏的標志,是找油初期的重要信息。
圖8-2-1 獨庫公路地質剖面-1
圖8-2-2 獨庫公路地質剖面-2
圖8-2-3 庫勒湖北上志留統信手剖面(據王寶瑜)
圖8-2-4 祁家溝剖面-1
圖8-2-5 祁家溝剖面-2
圖8-2-6 安集海剖面
圖8-2-7 倉房溝剖面-1
圖8-2-8 倉房溝剖面-2
圖8-2-9 蘆葦溝蛇綠岩實測地質剖面(據王作勛,1990)
圖8-2-10 哈希勒根達坂路線地質剖面圖1. 板岩;2. 黑色凝灰岩;3. 灰色細粒石英閃長岩;4. 花崗岩;5. 黑色安山岩;6. 微晶二長雲母石英片岩;7. 黑雲母角岩;8,9. 黑色二輝橄欖岩;10. 花崗閃長岩;11. 粉砂岩 C1aj—安集海組;D2a—阿克塔斯組;Pt2—那拉提群
圖8-2-11 中國西天山及鄰區構造略圖(據王寶瑜等,1997)
圖8-2-12 昆侖山一喀喇昆侖山構造示意圖
圖8-2-13 喀什至紅其拉甫地質剖面圖(據潘裕生等,1992,修編)
圖8-2-14 二鄉橋中一上石炭統地質剖面圖(據王寶瑜等,1994)
圖8-2-15 拉爾敦達坂附近地質構造剖面圖1. 第四系;2. 玄武岩;3. 閃長岩;4. 石英閃長岩;5. 花崗岩;6. 綠泥斜長片岩;7. 陽起石片岩;8. 石英片岩;9. 大理岩化灰岩;10. 花崗質片麻岩;11. 眼球狀混合片麻岩;12. 斜長角閃岩;13. 條帶狀混合岩;14. 花崗混合岩;15. 糜棱岩;16. 斷層
圖8-2-16 拉爾敦達坂防雪走廊東出口附近發育的大型桿狀「A」線理
圖8-2-17 白楊溝火山岩剖面-1
圖8-2-18 白楊溝火山岩剖面-2
圖8-3-1 奇台硅化木園-1
圖8-3-2 奇台硅化木園-2
圖8-4-1 天山1號冰川-1
圖8-4-2 天山1號冰川-2
圖8-4-3 慕士塔格峰冰川-1
圖8-4-4 慕士塔格峰冰川-2
圖8-4-5 慕士塔格峰冰川地貌素描圖
圖8-4-6 慕士塔格峰冰川分布圖
圖8-4-7 慕士塔格峰冰川素描圖
圖8-4-8 奧依塔克冰川-1
圖8-4-9 奧依塔克冰川-2
圖8-4-10 天池-1
圖8-4-11 天池-2
圖8-4-12 天池地貌略圖
圖8-4-13 天池附近第四紀冰川遺跡素描圖
圖8-4-14 喀納斯國家地質公園-1
圖8-4-15 喀納斯國家地質公園-2
圖8-4-16 烏禾爾魔鬼城-1
圖8-4-17 烏禾爾魔鬼城-2
圖8-4-18 哈密魔鬼城-1
圖8-4-19 哈密魔鬼城-2
圖8-4-20 哈密南湖大峽谷-1
圖8-4-21 哈密南湖大峽谷-2
圖8-4-22 哈巴河鳴沙山-1
圖8-4-23 哈巴河鳴沙山-2
圖8-4-24 木壘鳴沙山-1
圖8-4-25 木壘鳴沙山-2
圖8-4-26 巴里坤鳴沙山-1
圖8-4-27 巴里坤鳴沙山-2
圖8-4-28 塔克拉瑪干沙漠沙丘
圖8-4-29 塔克拉瑪干沙漠沙丘及沙漠公路
圖8-4-30 庫木庫里沙漠——世界最高的沙漠及沙子泉素描圖
圖8-4-31 獨山子泥火山口分布圖
圖8-4-32 獨山子泥火山-1
圖8-4-33 獨山子泥火山-2
圖8-4-34 獨山子泥火山地區構造剖面示意圖(王道、李茂瑋、李錳等)
圖8-4-35 烏蘇泥火山分布簡圖
圖8-4-36 烏蘇泥火山-1
圖8-4-37 烏蘇泥火山-2
圖8-4-38 B5煤層與泥火山關系示意圖(據新疆烏蘇市南地熱資源勘查報告)
圖8-4-39 博樂怪石溝-1
圖8-4-40 博樂怪石溝-2
圖8-4-41 庫車天山神秘大峽谷-1
圖8-4-42 庫車天山神秘大峽谷-2
圖8-4-43 庫車縣第三系直立岩層素描圖
圖8-4-44 庫車鹽水溝景區-1
圖8-4-45 庫車鹽水溝景區-2
圖8-4-46 庫車紅山石林景區-1
圖8-4-47 庫車紅山石林景區-2
圖8-4-48 溫宿博孜墩鹽山-1
圖8-4-49 溫宿博孜墩鹽山-2
圖8-5-1 烏什縣九眼泉-1
圖8-5-2 烏什縣九眼泉-2
圖8-5-3 博斯騰湖-1
圖8-5-4 博斯騰湖-2
圖8-5-5 羅布泊周圍地區地質簡圖(據郭召傑、張志誠)
圖8-5-6 開都河曲
圖8-6-1 卡拉先格大斷裂-1
圖8-6-2 卡拉先格大斷裂-2
圖8-7-1 塔克拉瑪干沙漠公路
圖8-8-1 可可托海稀有金屬礦床地形地質圖
圖8-8-2 可可托海采礦遺址-1
圖8-8-3 可可托海采礦遺址-2
圖8-8-4 可可托海綜合稀有金屬礦床3號脈地表平面地質圖
圖8-8-5 克拉瑪依黑油山-1
圖8-8-6 克拉瑪依黑油山-2
B. 1980年那個被挖走兩萬多顆鑽石的美國公園,時隔40年如今怎樣了
導語:大家都知道鑽石是結婚的時候必備的一種求婚東西,鑽石的價格非常的昂貴。所以人們常常以一個人是否擁有鑽石,以及他擁有多少的鑽石來評判他的財富,評判他的能力。鑽石是如此的珍貴,他當然不會出現在普通的老百姓所能接觸到的東西當中。因為鑽石的提取過程非常的復雜,它需要很多的工序,同時也需要很多的高科技手段,好的鑽石需要有精準的鑽石切割師還要有好的工廠才能夠設計和打磨出好的鑽石。今天我們來講的這個故事也和鑽石有關。1980年,美國的一座公園被挖走了兩萬多顆鑽石,40年過去了,大家很想知道現在怎麼樣了,我們一起往下看一看,這是怎麼一回事吧。
舉報/反饋
C. 冰河灣國家公園在哪裡
冰河灣國家公園位於美國阿拉斯加州和加拿大交界處,區內包括一系列冰川。1925年這里成為國家紀念公園,目的在於保護冰川環境和當地植被。1980年冰河灣成為國家公園和保護區,1986年此處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生物保護區。公園覆蓋面積共約13000平方千米,包括約2500平方千米的鹹水區和1415千米長的海岸線。這里有豐富的自然景觀和完整的生態系統,典型的冰川作用形成了迷人的景色。綿延的高山、環抱著避風港的海灘和峽灣,以及潮汐冰川都是這一地區的特色景觀。
1794年,英國航海家溫哥華乘「發現」號來到艾西海峽時,還沒有冰川灣。他所看到的只是一條巨大的冰川的盡頭,那是一堵16千米長、100米高的冰牆。但是85年後美國博物學家繆爾來到此地,發現的是一個廣闊的海灣。冰川已向陸地縮回了77千米。
現在,在冰河灣國家公園里,冰蝕的峽灣沿著兩岸茂密的森林,伸入內陸100千米,盡頭是裸露的岩石,或是從美加邊境山脈流下的16條冰川中的某一條。高高的山峰遠遠聳立在地平線上,俯視這片哺育冰川的冰雪大地,其中最高峰是海拔4670米的費爾韋瑟峰。
1879年,繆爾曾經攀登過高聳入雲的費爾韋瑟峰。他描述過翼狀的雲層環繞群峰,陽光透過雲層邊緣,灑落在峽灣碧水和廣闊的冰原上;還描述黎明景色非凡美麗,山峰上似有紅色火焰在燃燒。「那壯麗的輝光消失了」,陶醉其中的繆爾寫道,「那五彩斑斕的萬道霞光漸漸消退了,變成了淡淡的黃色與淺白」。如此美景至今仍可看到。
冰河灣沿海地區屬於海洋性氣候。夏季,融化的雪水在冰川底部咆哮,沖蝕出洞穴和溝渠,最終,不斷融化的冰川薄得無法支撐時,便轟的一聲塌下來。在最近的幾個世紀里,冬季的降雪量不及夏季的冰雪消融量,於是冰川以每年400米的速度後退。繆爾冰川在7年中後退了8000米。冬季氣候溫和濕潤。內陸屬於高海拔地區,氣候終年嚴寒。整個地區年平均降水量約1800毫米,海邊地帶為2870毫米,內陸為390毫米。冰河灣是一塊尚未被開發的荒野,因近兩個世紀來的冰川迅速融化和16個潮汐冰山的形成而引起世人矚目。這里的16個潮汐冰山佔世界上已發現的30個潮汐冰山的一半以上。
冰河灣還有許多有特色的海洋物種。這里的土壤層逐漸形成,陰地植物根部的固氮細菌使土壤肥沃。一簇簇矮榿木和柳樹出現了,接著出現了更高大的黑三角楊,最後讓位給鐵杉林和雲杉林,它們現已遍布海岸。出現植被後,吃植物的動物隨之出現,繼而出現猛禽和猛獸,如狼等。夏季,巨大的冰山為海狗提供了棲息地。夏季還有14米長的座頭鯨到來,它們在夏威夷過冬後,便來此翻騰嬉戲。繆爾目睹了無數冰山的誕生,為之神往。他寫道:「它們幾個世紀來一直在冰川中蠕蠕而行,如今終於得以擺脫,在水中沉浮翻轉,成為藍色水晶島逍遙漂流。」在18、19世紀,這里出現了比較穩定的居民群,他們居住在阿爾塞克河的邊緣地帶。有許多證據顯示這條河在歷史上佔有很重要的地位。除了當地居民,也發現了歐洲人到過這里的痕跡,他們挖礦、做皮毛交易、伐木、捕魚和進行探險活動。潮濕的氣候和植物的快速生長掩蓋了大部分的人類居住痕跡。
當然,冰河灣最有特色的肯定是冰河。整個冰河灣國家公園包含了18處冰河、12處海岸冰河地形,包括沿著阿拉斯加灣和利陶亞海灣的公園西緣。幾個位置遙遠,且罕有觀光客參觀的冰河,都屬於冰河灣國家公園所有。
泛太平洋冰河是一處退卻的冰河,1879年繆爾抵達時,已向北退卻了約24千米;1999年長度約為40千米、寬度約為2300米、高度約100米,是冰河灣國家公園最壯麗的到海冰河,穿越於美國阿拉斯加州及加拿大卑詩省的邊界。目前此冰河表面覆蓋著大量由上游攜來的泥沙,略顯灰暗。
馬傑瑞冰河1912年由於泛太平洋冰河的退卻而獨立分開,成為另一獨立的到海冰河,22.4千米長、1.6千米寬、59~122米高;其潔白的冰岩斷面,更顯其壯麗,與泛太平洋冰河一起被稱為最美的冰河。
馬傑瑞冰河由於少了泥沙覆蓋的保溫,在夏季許多情況下人們將會目睹其冰河崩塌的奇景,體會隆隆的巨響,它有如天籟般的絕妙聲音。冰山的崩裂除了隆隆巨響外,同時也激起冰河區內的水裡及天上的生物一陣騷動,飛鳥海豹追逐著因冰裂所激起的游魚。大自然食物鏈的神奇,著實讓人贊嘆。原來冰河灣國家公園並不是一片凄清安靜,而是一片生氣盎然的世界。陽光下的冰河灣是潔白的大自然雕塑。原來呈現在我們眼前的冰河,是幾十年甚至數百年以來累積下的結晶。
哈普金冰河約20千米長、1600米寬、61~122米高;為紀念約翰·哈普金1879年與約翰·繆爾一起進入冰河灣而得名。
瑞德冰河位於瑞德內灣。瑞德內灣為冰河灣國家公園進出泛太平洋冰河及馬傑瑞冰河的通道,由於冰河的堆積與密度的不同,在切割的冰雕間,可以看到原來冰不是只有一種顏色,還有各式各樣的藍色,在迷濛的霧中更添一分神秘的色彩。
那麼,冰河為什麼看起來是藍色的呢?冰河磨松河壁,造成大小不一的岩石碎塊。碎石夾雜在冰河內部或壓在冰河底,被帶到了湖泊。大塊的碎石沉澱形成三角洲,小塊的碎石則散入湖區,只剩下最小的類似波形瓦的冰塊浮在水中。分布在水中的冰塊,可以折射光線中的藍色和綠色光線。因此這些冰河就有了舉世聞名的特殊色彩。隨著冰河融化的季節,湖泊的色彩會因水中的冰塊增加而更加光彩奪目。冰河的表層若是呈現出白色及灰色的色彩,是因為裡面含有空氣及雜質,影響了光線的折射。在冰河較深層的冰塊,因冰河流動的推擠過程自然會將空氣及雜質擠壓出來,所以呈現藍色的光澤。經過擠壓的冰塊結晶大都是同樣的大小,而且能夠在日光中呈現藍色波。
冰河灣國家公園中冰河的形成,是因為積雪速度超過融雪速度所致。簡單來說,高山地區溫度比平地低,每上升100米,溫度即降低0.6℃,當溫度降至0℃時,又有足夠的濕度及雨量,便會下雪;而下雪的地方,形成一條無形的線,即所謂雪線。雪線以下溫度未達0℃,不會下雪;雪線以上的地區,溫度為0℃以下,才會下雪。當冬天來臨時,溫度降低,雪線以上的高山地區快速積雪;而春天來臨時,溫度上升,將積雪融化成水。當積雪還未完全融化的時候,冬天又來了。於是溫度降低,水遇冷結成冰,並再次下雪,堆積在原先的結冰上。如此年復一年,當冰的厚度累積到某種程度時,因地心引力,便順山勢滑動,於是形成冰河。
D. 山南市砂石料開采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全市砂石料礦產資源開采活動,合理利用砂石料資源,保護資源和生態環境,促進砂石料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西藏自治區礦產資源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市行政區域內從事砂石料礦產資源開采和管理的活動,適用本條例。
河道管理范圍內砂石料礦產資源開采和管理的活動,不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砂石料礦產資源,是指河道兩岸之間的水域、沙洲、灘地、行洪區、兩岸堤防及護堤地和水庫、人工水道、蓄滯洪區等管理與保護范圍以外的地表及地下的砂石土類礦產資源。第四條砂石料礦產資源屬於國家所有,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所有權或者使用權而改變。第五條全市砂石料礦產資源開采、管理活動應當遵循可持續發展、科學規劃、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規范開采、有效保護的原則。第六條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砂石料礦產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工作的領導。
市、縣(區)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砂石料礦產資源的監督管理工作。
市、縣(區)發展和改革、經濟和信息化、公安、財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生態環境、住房和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應急管理、市場監督管理、林業和草原、稅務、氣象、電力等部門,依照各自職責,做好砂石料礦產資源開采監督管理工作。第七條砂石料礦產資源開采應當符合國土空間規劃和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第二章砂石料采礦權審批登記第八條開採下列砂石料礦產資源,由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依法審批登記,頒發采礦許可證:
(一)砂石料礦產資源儲量規模為小型的;
(二)礦區范圍跨縣(區)行政區域的;
(三)自治區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授權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審批登記的。
開采零星分散砂石料礦產資源的,由縣級以上自然資源主管部門依法審批登記,頒發采礦許可證。
個人採挖生活自用的少量砂石料,可不登記,採挖地點由鄉(鎮)人民政府或者街道辦事處指定。第九條開采砂石料礦產資源儲量規模為小型的,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經礦產儲量管理部門審批的普查以上的地質勘查報告;
(二)合理的采礦設計;
(三)經過批准無爭議的礦區范圍;
(四)與所建礦山規模相適應的資金、設備和技術人員。第十條開采零星分散砂石料礦產資源的,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具有地質勘查資格的單位提交的工作程度不低於礦點檢查報告的地質資料;
(二)合理的開采方案;
(三)經過批准無爭議的礦區范圍。第十一條辦理砂石料采礦許可證時,應當向市、縣(區)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提交下列資料:
(一)依法設立礦山企業的批准文件;
(二)砂石料采礦權登記申請書和礦區范圍圖;
(三)采礦權申請人的資質條件證明;
(四)砂石料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及評審意見;
(五)砂石料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及評審意見;
(六)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及批復意見;
(七)水土保持方案及批復意見;
(八)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資料。第十二條砂石料采礦許可證有效期滿,需要繼續采礦的,砂石料采礦權人應當在砂石料采礦許可證有效期屆滿三十日前到市、縣(區)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辦理延續登記手續。砂石料采礦許可證到期後未辦理延續登記手續而繼續開採的,按無證開采查處。第十三條砂石料采礦權人在砂石料采礦許可證有效期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向市、縣(區)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申請變更登記:
(一)變更礦區范圍的;
(二)變更開采方式的;
(三)變更礦山企業名稱或地址的;
(四)經依法批准轉讓采礦權的。第十四條禁止在下列區域開采砂石料礦產資源:
(一)國家、自治區劃定的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重要濕地、地質遺跡保護區、重點歷史文物保護區、基本農田保護區、基本草原保護區、公益林地、古樹木保護范圍及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地質災害高危區;
(二)機場、國防工程設施圈定地區以內;
(三)鐵路、公路兩側一定范圍內和影響其交通運輸安全的地段;
(四)河湖水域岸線保護范圍、水利工程管理與保護范圍;
(五)電力設施、通信網線、廣播電視設施、地震監測點、永久性測量標志保護范圍;
(六)易燃、易爆危險物品儲存倉庫安全規程規定范圍;
(七)Ⅱ級保護林地中的有林地范圍;
(八)法律、法規規定不得開采砂石料礦產資源的其他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