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挖礦知識 » 挖礦控溫

挖礦控溫

發布時間: 2021-05-10 00:12:29

A. AMD的FM2介面的CPU穩定嗎

AMD發熱大,散熱器不夠強大的容易破安全溫度被主板強制重啟.
【此技術被稱為」燒不死「,雖然是面向所有CPU的,但目前中招的大多是AMD的CPU】
【因為intel有自己一套控溫技術,溫度高了自動降電壓】

另外電腦的穩定問題離不開主板,顯卡,和電源.

電源要選擇全漢[伺服器中很出名],振華,安鈦克,骨伽等帶有80plus金牌認證的電源.

主板首選,華碩,技嘉,微星,evga,其中供電相數越高越好,有數字供電比全模擬供電要好.

顯卡首選,華碩,微星,索泰,其中...

N卡適合玩單機
【因為physX引擎不公開,無法用於設計網路游戲,除非你願意你使用A卡的隊友什麼都看不到】
【Nvidia 惡搞CPU的 physX 運算,明明有SSE和AVX指令,偏偏只用被唾棄的x87浮點指令】
【而且CPU執行physX只使用單線程,明顯在突出買自己顯卡的必要】
【硬體加速方面,N卡有CUDA,強大地支持可編程地利用顯卡進行輔助運算,但也是獨家先用】
【顯卡吧裡面的屌絲們笑死我了,明顯是CUDA挖礦比openCL要強多了,它們沒裝好CUDA】
【驅動,bitcon程序提示錯誤,就錯誤將其理解為A卡才適合挖礦】

A卡適合網游
【HAVOK是公開的且先於PhysX,因為被intel收購走了,所以有一段時間停滯開發才被PhysX趕上】
【因為HAVOK技術現在intel手上,所以越多線程的CPU在兼容執行HAVOK運算時效果一點也不低】
【當沒有A卡時就會自動選擇CPU渲染物理效果了。因此網游一般使用A卡的HAVOK物理運算】
【相對於N卡的優點就是,你能看到的,隊友無論用什麼顯卡,他也能看到】
【硬體加速方面A卡只能使用openCL,雖然是公開的,N卡也能兼容使用,但效率較低】
【但在硬體加速的驅動安裝方面A卡有著明顯優勢,CUDA驅動並不是常人能找到並下載的】
【但openCL驅動連三百六都能找到】

B. 國家對礦山企業和個體采礦有哪些扶持政策

國家產業目錄「
產業目錄是每幾年出一次,不會每年都更新,目前最新的是08年的
一、農業
動植物優良品種改良及重大病蟲害防治技術
脫毒種苗
蔬菜、花卉無土栽培
高產、高效模式化栽培
先進農業技術開發和推廣
農產品儲藏、保鮮加工及綜合利用
中低產田綜合治理
宜農荒地、荒山、荒漠、灘塗開發
商品糧、棉、油、糖等農產品基地建設
旱作農業、節水農業及生態農業
天然橡膠
草業和草原建設
名特優水產品養殖
奶業
生物農葯
高效低毒無公害農葯
新型農膜v 新型獸用疫苗和獸用化學葯品
牛羊胚胎移植
漁船技術改造
飼料添加劑及配套利用

二、林業
林業良種選育與遺傳改良
經濟林樹種、花卉良種繁育及儲藏
森林災害防治
生態環境脆弱地區特殊困難立地造林
速生豐產林
防護林工程
恢復森林資源工程
荒漠化防治
附帶原料林基地的木漿造紙
木材及人工林、小徑木材和林區剩餘物的深度加工及系列產品
竹質工程材料和植物纖維工程材料
林化工產品深加工
樹木生理活性物質
固沙、保水、改土新材料

三、水利
大江、大河、大湖的防洪控制性治理工程
跨流域調水工程
水資源短缺地區的水源工程
乾旱地區的人畜飲水和改水工程
蓄滯洪區安全建設
海堤防維護和建設
江河湖庫清淤
病險水庫和堤防的除險加固
綜合利用水利樞紐工程
水土保持技術及設施建設
微鹹水、劣質水、海水的開發利用及海水淡化
水能資源保護和開發
水利工程中土工合成材料
高效輸配水及節水灌溉技術、設備和方法
高效耐磨及低揚程大流量水泵
水情自動測報及防洪調度自動化系統
水利工程勘測設計(CAD)系列軟體
水文數據採集儀器及設備

四、氣象
自動氣象站系統技術及設備
特種氣象觀測及分析設備
多普勒雷達技術及設備

五、煤炭
礦井地質及地球物理勘探
大中型、高效露天煤
大中型高效選煤廠
瓦斯、煤塵、礦井水、並下火災的防治
工業型煤
水煤漿
煤炭氣化、液化
煤層氣勘探及開發利用
低熱值燃料及煤礦伴生資源的開發利用
管道輸煤

六、電力
水力發電
大型煤礦坑口電站
熱電聯產
太陽能、地熱能、海洋能、垃圾、生物質能發電及大型風力發電
燃氣聯合循環發電
潔凈煤發電
遠距離超高壓輸變電
電網改造和建設

七、核能
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站
低溫核供熱堆、快中子增殖堆、聚變堆
先進的鈾礦采冶
高性能核燃料元件
乏燃料後處理
核分析、核探測儀器儀表
同位素及輻照應用

八、石油天然氣
石油、天然氣勘探
石油、天然氣開采
原油管道輸送
天然氣管道輸送
液化天然氣
石油儲備
油氣及伴生資源綜合利用

九、鐵路
鐵路干線網
既有線路提速
高速鐵路系統
25噸軸重貨運重載
鐵路行車安全技術保障系統
重型優質鋼軌及新型軌枕
編組站自動化、裝卸作業機械化及貨場設備
鐵路客貨運裝備
鐵路客貨運信息系統
鐵路集裝箱運輸

十、公路
國道主幹線公路網
智能公路運輸系統
公路快速客貨運輸
公路工程新材料
公路新型機械設備設計與製造
公路集裝箱運輸

十一、水運
沿海主樞紐港口
內河干線航道及碼頭
船舶運輸的標准化、系列化和現代化
大型港口裝卸自動化
遠洋運輸電子數據交換系統
水上交通管制系統
港口新型機械設備設計與製造
水上集裝箱運輸
>集裝箱多式聯運

十二、航空運輸
民用機場
高性能機場安檢設備
空中交通管制系統

十三、郵電通信
同溫同層通信系統關鍵技術及設備
622Mb/s以上數字同步系列光纖通信系統及設備
155Mb/s以上數字同步系列微波通信系統及設備
數字移動通信(GSM、CDMA、DCS1800等)系統及設備
綜合業務數字網路(ISDN)系統及設備
支撐通訊網的新技術設備
衛星通信系統及地球站設備
廣播衛星及地球站設備
衛星移動通信系統設備
有線及無線用戶接入網系統設備
非同步轉移模式寬頻光電傳輸系統設備
智能網路及其應用設備
數字集群通信系統設備
郵政信函、包裹等自動化處理系統

十四、鋼鐵
高效選礦及礦產資源綜合利用
直接還原
小球燒結及球團燒結
配型煤煉焦及搗固煉焦
干法熄焦
高風溫長壽熱風爐
高爐富氧噴煤
高爐高效長壽綜合技術
超高功率電爐及綜合節能技術
轉爐濺渣護爐技術
高效連鑄
連鑄坯熱裝熱送
烙融還原
薄板坯、薄帶坯等近終型連鑄
冶金綜合自動化
控制軋制及控製冷卻
板型控制
表面塗鍍層
低合金鋼及微合金鋼
50噸及以上轉爐煉鋼
不銹鋼冶煉
冷軋硅鋼片
熱、冷軋不銹鋼板
石油鋼管
廢鋼加工和處理
高鋁礬土、硬質粘土礦開采及熟料生產
冶金環境保護及冶金廢棄物綜合利用

十五、有色金屬
深部及難采礦床開采
有色金屬復合材料、新型合金材料
一水硬鋁石型鋁土礦生產氧化鋁
有色金屬強化冶煉、濕法冶煉
非晶合金薄帶
超臨界萃取
高效節能選礦和電化學控制浮選
大型預焙槽電解鋁
鋁及鋁合金快速鑄軋
8英寸及以上單晶矽片、多晶硅
高效選礦葯劑
高性能、高精度硬質合金、錫化合物、銻化合物及陶瓷材料
高性能磁性材料
超細粉體材料、電子漿料及其製品
新型剎車材料
多金屬共生礦綜合利用
稀土及稀有、稀散金屬開發和綜合利用
鹽湖資源綜合利用
採用焙燒新工藝。熱壓預氧化棗氰化提金工和細菌
氧化棗氰化提金工藝開發利用難處理金礦石
難處埋金礦含金尾礦資源綜合回收

十六、化工
科學施肥(測土施肥、新型化肥、各種專用肥)
大型合成氨、尿素
大中型高濃度磷鉀肥及其復合肥
合作物所需微量元素復合肥
水煤漿加壓氣化
新型高效催化劑
年產20萬噸及以上氯化鉀和年產10萬噸以上硫酸鉀
鈣鎂磷肥改性復合肥
管式反應器制粒狀磷按及三元復合肥
塗層尿素
年產3萬噸及以上料漿法磷按和磷石膏制硫酸聯產水泥
硫基三元肥
稀土復合肥
高純五硫化二磷
先進濕法磷酸精製
抗老化特種聚乙烯
低毒紅礬鈉
萬噸級氰化鈉
5000噸/年氣相法白炭黑
大中型化學礦山
有機硅單體及有機氟等化工新產品
精細化工新產品
大型煤化工
燒鹼用離子膜
氯化法鈦白粉
高性能子午胎
高性能子午胎骨架材料
「三廢」治理及綜合利用

十七、石化
單系列規模500萬噸及以上煉油
符合經濟規模的原油深度加工
60萬噸以上乙烯及大型後加工
聚氯乙烯樹脂
工程塑料及新型塑料合金
合成材料配套原料:雙酚A、丁苯吡膠乳、吡啶、4.4'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甲苯二異氰酸脂
合成橡膠及其應用
單系列能力10萬噸及以上丙烯睛
單系列能力35萬噸及以上PTA
尼龍6和尼龍66新產品
有機化工原料新產品
煉廠氣、化工副產品的綜合利用
「三廢」治理及綜合利用

十八、篷材
日產4000噸及以上熟料新型干法水泥
新型牆體材料、裝怖裝修材料、防水及保溫材料
萬噸級玻璃纖維池窯拉絲
優質塑料復合門、窗、管道、牆地覆面材料
平板玻璃深加工
高檔衛生潔具及五金配件
非金屬礦超細改性加工及製品

十九、醫葯
列入國家基本葯物目錄的葯品
重要的出口優勢產品
生物工程葯品
放射性葯品
新型抗腫瘤葯品(含抗肝炎葯物)及新型心腦血管葯
愛滋病及放射免疫類等診斷制劑
新型地方病用葯
新型解熱鎮痛葯物
新型葯物制劑及輔料和按GMP生產的葯物制劑
醫葯專用緊缺的中間體和新型抗生素
新型生物化學葯品系列(含生化診斷試劑)
新型葯用包裝材料
新型醫葯和醫療器械
新型衛生材料和敷科
計劃生育葯物及工具
新型葯物的篩選技術與篩選模型
氨基酸新菌種
飼料級生物素
維吉尼亞黴素和泰樂菌素
青黴素鹽提純和純化
發酵及自動控溫系統
大規模用多肽合成、純化
大規模葯用核酸合成、純化
高產基因工程菌
天然類葯物
新型中葯研製和開發

二十、機械
精密成型技術及設備
三軸以上聯動的數控機床、數控系統及伺服裝置
機械產品開發用先進計算機軟硬體技術及設備
機械產品開發用先進試驗及檢測技術和設備
高速、超硬精密刀具和精密、自動量具量儀
新型感測器
轎車軸承、鐵路機車車輛軸承、精密軸承、高速軸承
轉輪直徑8.5米及以上混流、軸流式水電設備及其關鍵配套輔機
大型貫流及抽水蓄能水電機組及其關鍵配套輔機
超臨界火電機組
60萬千瓦及以上大型空冷機組
10萬千瓦及以上循環流化床鍋爐
3.6萬千瓦以上燃氣、蒸汽聯合循環設備
大型風力發電機組
核電機組及關鍵配套鋪機
50萬伏及以上超高壓交直流輸變電設備
大電流斷流容量試驗及變壓器突發短路試驗設備
新型絕緣材料
45萬噸/年及以上化肥,乙烯關鍵製造技術和設備
重大技術裝備的分散型控制系統
在線自動測試技術與系統
新型電力電子技術及裝置
精密、超精密加工技術及設備
激光加工技術及設備
大型精密儀器
新型液壓、密封、氣動元器件
電子式低壓電器
高強度異型緊固件
20噸/時以上樹脂砂鑄造設備
先進模具設計、製造技術及設備
大型真空電子束焊技術及設備
可控氣氛及真空熱處理技術及設備
安全生產及環保檢測儀器新技術設備製造
城市垃圾處理技術及設備
大型污水處理設備
煙氣脫硫脫硝設備
海水淡化技術及設備
工業機器人
500萬噸/年及以上井下無軌采、裝、運設備
2000萬噸級及以上大型露天礦成套設備
隧道挖掘機
地鐵暗挖設備
2米以上大型冷熱連軋及過程式控制制技術和設備
3萬立方來/時以上空分設備機械式立體車庫
天然氣集輸設備
柔性版印刷關鍵設備
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機械設備
農、畜產品深加工及資源綜合利用設備
農業環境、生態農業所需設備
農業(棉花、水稻、玉米、豆類、青飼料等)收獲機械及農機具
真空精煉與鑄造技術及設備
新型儀表元器件和材料
大型工程施工機械及設備
先進內燃機及關鍵零部件

二十一、電子信息
線寬0.8微米以下大規模集成電路
新型電子元器件(含片式元器件)及電力電子元器件
新型表面貼裝元器件
光電器件、敏感元器件及感測器
半導體、光電子專用材料開發
大中型電子計算機
高性能微型電子計算機
工作站、伺服器
軟體開發
計算機輔助設計(三維CAD)、輔助測試(CAT)、輔助製造(CAM)、輔助工程(CAE)系統及其它計算機應用系統
電子專用設備、儀器、工模具
數字交叉連接設備
大容量光、磁碟存儲器及其部件
新型顯示器件(液晶顯示、平板顯示)
新型列印裝置(激光列印機)
數據通信多媒體系統設備
單模光纖
路由器等網路設備
數字音視頻廣播系統及產品
高畫質激光視盤(採用MPEG-Ⅱ標准,如DVD)
高清晰度電視(HDTV)
數字錄放像技術
數字彩色電視機
大屏幕彩色投影電視
VCD機芯、光頭、專用晶元
普通紙傳真機
新型保密機
多媒體終端
寬頻數字程式控制交換機(非同步轉移模式寬頻交換機ATM)
高速無線尋呼產品
數字多功能電話機

二十二、汽車
汽車車身和車身附件
汽車、摩托車新型發動機
汽車關鍵零部件
汽車重要部件的精密鍛壓、黑色鑄造、有色鑄造及毛坯
汽車模具
汽車電子產品
汽車輕型化新材料
汽車、摩托車整車及發動機、零部件開發系統
發動機管理系統、三元催化轉化裝置等汽車尾氣排放控制系統
國家級檢測中心用於汽車、摩托車型式認證檢測系統

二十三、船舶
高技術、高性能及6萬噸級以上大型船舶
船舶主機
船用電站
船用曲軸、特輔機、電子儀表

二十四、航空航天
民用飛機及零部件
航空發動機
航空電子綜合系統
機載設備系統
直升機總體、旋翼系統、傳動系統
航空航天新型材料及應用
燃氣輪機
衛星、運載火箭及零部件
衛星應用
航天技術應用

二十五、輕工紡織
非金屬製品的模具設計、加工、製造
符合經濟規模標準的紙漿、紙及紙板
新型高速九層以上瓦楞紙
皮革後整理加工
無汞鹼錳二次電地、鎳氫電池、鉀電池
特種工業縫紉機
酶制劑
合成香料、單離香料
無氟製冷技術及應用
黃原膠(食品級)
高檔包裝紙製品
新型包裝材料
全自動高速多色印刷
高檔織物印染和高校術後整理加工
單系列日產400噸及以上聚酯
高模擬化纖面料
紡織用油劑、助劑、染化料
碳纖維、芳綸纖維以及改性、異型、超細、復合化學纖維
特種天然纖維加工
工業用特種紡織品
高技術的輕工、紡織機械
3萬噸以上直接紡滌綸短纖維
1萬噸以上直接紡滌綸長絲

二十六、建築
建築工程計算機輔助設計
建築機械計算機輔助設計和製造
建築施工計算機應用
建築節能關鍵技術
高層建築與空間結構設備
建築施工關鍵設備
住宅高性能外圍護結構材料與部件

二十七、城市基礎設施及房地產
城市地鐵、輕軌及公共交通
城市道路
城市交通管制系統及設備
城市防洪
城鎮供水水源、自來水、排水及污水處理
城市垃圾及其他固體廢物處理和綜合利用
城市燃氣氣源廠
城市集中供熱
節能、低污染取暖設備
城市園林綠化
城市立體停車場
城市危房改造
「安居工程」
經濟適用商品住宅
物業管理

二十八、資源綜合利用和環境保護
生態及環境整治
自然保護區
資源綜合利用工程
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
廢水(液)綜合利用
廢氣綜合利用
廢舊物資綜合利用
大型污水處理
廢氣監測
海洋開發及海洋環境保護

二十九、服務業
連鎖店、超級市場、倉儲式商場等商業設施
配送中心、代理制等現代化經營方式
糧食、棉花、食用油、化肥、石油等重要商品的現代化倉儲運輸設施
大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
農產品貿工農、產加銷一體化經營及流通設施
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旅遊交通及基礎設施建設
重大旅遊度假項目和專項旅遊項目
大型旅遊資源綜合開發項目
銀行、財務公司、信託投資公司
保險公司、保險經紀人及代理人公司
證券公司、投資銀行、商業銀行、基金管理公司
外匯經紀
金融、保險、外匯咨詢
租賃服務
公益性文化藝術、廣播影視、體育設施
文物保護
基本醫療、疾病控制、婦幼保健、康復、福利等設施
重點高等學校和特殊教育的教學和科研設施
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重點實驗室、高新技術創業中心、新產品開發設計中心、科研中心試基地
技術推廣、科技交流、氣象、環保、測繪、地震、海洋、專利、技術監督等科技服務
經濟、科技、工程、管理、會計審計、勞動就業、法律咨詢
高新技術廣告製作、經濟和科技展覽、科學普及
精密儀器、設備維修及服務

C. 挖礦 顯卡如何控制溫度

上水冷 或者用暴力風扇

D. 小米10和愛酷3哪個更值得入手

IQOO 3和小米10哪個更好。事先說明,外觀屬於主觀因素,每個人的眼光都不一樣,因此不評價兩台手機的外觀。
iQOO3和小米10對比評測:

從上面的參數對比表格可以看出,iQOO 3和小米10配置比較接近,但是體驗方面小米10更占上風。首先是屏幕,iQOO 3官網中沒有說明具體的刷新率,那就意味著還是60Hz。對比之下,小米10的屏幕支持90Hz,視覺體驗更好。
其次是相機,兩台手機都有「湊數」的攝像頭,但是小米10搭載了三星最新的感測器,支持與三星S20同級別的8K視頻錄制。雖然錄制8K視頻只有24幀,但已經足夠一些場景的創作(當然現階段8K視頻更多是為了嘗鮮)。
而iQOO 3雖然也有4800萬主攝,但是用的感測器是IMX 582。這顆感測器比較低端,售價1598元的vivo Z5也使用了這顆感測器,大家自行體會。受限於感測器性能,iQOO 3最高只支持4K 30幀視頻錄制,的確有些捉襟見肘。在一些個性化方面的體驗,iQOO 3也不如小米10。如缺少雙揚聲器、不支持無線充電等等。綜上所述,小米10是目前為止體驗比較均衡的手機,多花400元購買小米10會是更好的選擇。90Hz屏幕、無線充電、8K視頻、雙揚聲器,多花400元購買這些體驗絕對是值得的。

E. 溫控儀不動作帶寬是指什麼

溫控儀不動作的帶寬是指在這個操作過程中,需要有比較大的帶寬去進行數據的流動

F. ltc挖礦溫度該如何控制

製冷機,風扇,轉速,水冷

G. 礦工管家mineros 顯卡溫度很高,怎麼設置

挖礦的時候,顯卡溫度高,是正常的事情。就跟你玩游戲一樣,顯卡在高速渲染,溫度越來越高一樣!

這個其實你不必擔心的,顯卡也不會因此被燒壞的,如果你還是有點擔心的話!可以使用哈魚礦工挖礦,顯卡溫度還沒有正常玩游戲時候高,並且收益也不會減少!

H. 筆記本電腦顯卡溫度多少正常

樓主你好

各硬體正常溫度 各品牌電腦都差不多

顯卡溫度:
顯卡一般是整個機箱里溫度最高的硬體,常規下50-70℃(或更低),運行大型3D游戲或播放高清視頻的時候,溫度可達到100℃左右,一般高負載下不超過110℃均視為正常范疇。如有必要,可適當調高風扇轉速

CPU溫度:
正常情況下45-65℃或更低, 高於75-80℃則要檢查CPU和風扇間的散熱硅脂是否失效、更換CPU風扇或給風扇除塵,部分CPU會自我保護,溫度過高會自動降頻(一般為標准頻率的一半);

CPU風扇:
一般1000-2500轉左右(可能會因主板或CPU的工作狀態不同而動態調整),早期的CPU風扇可能達到3000轉或更高,伺服器風扇則比一般的要高些,可達到10000轉,部分超頻專用風扇也可以達到5000轉左右,低於500轉可能要檢查風扇是否正常工作或灰塵過多;

主板溫度:
正常情況下40-60℃左右(或更低),視不同的主板品牌、晶元組而定,高於70℃可能要考慮增加機箱風扇或打開機箱, 用外加風扇的方法(比如鴻運扇);

主板風扇:
大多數主板不具備該項功能,只有極少數主板有此功能,具體跟CPU風扇類似,但轉速一般會稍微低一些。

顯卡溫度:
顯卡一般是整個機箱里溫度最高的硬體,常規下50-70℃(或更低),運行大型3D游戲或播放高清視頻的時候,溫度可達到100℃左右,一般高負載下不超過110℃均視為正常范疇。如有必要,可適當調高風扇轉速。

硬碟溫度:
一般情況下30-60℃左右,硬碟經常是機箱里溫度最低或第二低的硬體。如果超過70℃則可以考慮加裝機箱風扇。
以上范圍僅供參考,如有不適用的地方請指出(因不可能包羅所有的硬體配置)。

所有的硬體檢測數據僅供參考,以實際使用中的具體運行效果為准,可以通過手觸摸、開機箱觀察轉速等方法確認硬體狀態,只要不頻繁死機,不自動重啟,系統不報錯均認為正常范疇。

某些硬體感測器可能受BIOS版本影響,數據明顯不準確,可以考慮升級到最新BIOS版本(如無經驗者請慎重考慮)。
註:因為筆記本散熱條件不如台式機,溫度可能會比台式機稍高一些。

以上(來自超級兔子)

......

保證在溫升30度的范圍內一般是穩定的。也就是說,cpu的耐收溫度為65度,按夏天最高35度來計算,則允許cpu溫升為30度。按此類推,如果你的環境溫度現在是20度,cpu最好就不要超過50度。溫度當然是越低越好。不管你超頻到什麼程度,都不要使你的cpu高過環境溫度30度以上。不過這是台式機。如果是筆記本,在30度的環境里很容易就會超過60度,玩游戲80~90也很常見.
首先要注意的是,台式機和筆記本CPU的測溫原理是不同的,一般來說,台式機CPU都是依靠CPU插槽附近的溫感探頭進行探測的,探測溫度與核心實際溫度有一定誤差,所以,當你看到探測溫度80攝氏度,其核心溫度很可能就已經達到了90度甚至更高;而筆記本CPU的溫度探測是採用熱敏電阻完成的,其位置位於CPU封裝位置下方,很接近CPU核心部分,其測量誤差與台式機測量誤差相比要小不少。
其次,很多人認為,筆記本CPU採用了更小的功耗,並且還有SpeedStep技術等,可以承受較高的溫度,其實不然。也正是因為筆記本的架構,決定了其散熱設備的限制,一般來說都是採用風扇+導熱管的形式,而且,由於密度大,CPU的溫度直接影響到使用者的身體感覺以及系統穩定性,所以,我個人認為,筆記本CPU的承受溫度限度決不可能達到類似100甚至以上的水平,這個溫度,無論是封裝基版還是內核或者主板,都是不能承受的。ub
再有,這當然還要取決於CPU的核心,Intel系中,功耗小的,溫度自然比高功耗版要發熱小,尤其是部分ULV版的,P-M要比P4-M發熱小,全美達的發熱應該算是最小的。。等等
總之,具體的溫度承受限度和內核、結構等很多方面有關,並不能一概而論,尤其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絕對不能忽視筆記本電腦的發熱問題,這事關系統的穩定性和使用者以及數據的安全性

現在要補充說明幾點:
1. 溫度和電壓的問題。
溫度提高是由於U的發熱量大於散熱器的排熱量,一旦發熱量與散熱量趨於平衡,溫度就不再升高了。發熱量由U的功率決定,而功率又和電壓成正比,因此要控制好溫度就要控制好CPU的核心電壓。不過說起來容易,電壓如果過低又會造成不穩定,在超頻幅度大的時候這對矛盾尤其明顯。很多時候CPU溫度根本沒有達到臨界值系統就藍屏重起了,這時影響系統穩定性的罪魁就不是溫度而是電壓了。所以如何設置好電壓在極限超頻時是很重要的,設高了,散熱器挺不住,設低了,U挺不住。
2. 各種主板的測溫方式不盡相同,甚至同一個品牌、型號的主板,由於測溫探頭靠近CPU的距離差異,也會導致測出的溫度相差很大。因此,籠統的說多少多少溫度安全是不科學的。我認為在夏天較高室溫條件下自己跑一跑super Pi或3DMark,只要穩定通過就可以了,不必過分相信軟體測試的溫度數據。
3. 究竟什麼叫穩定,這也一直是大家喜歡討論的熱點問題。
計算機是電子產品,各部件配合異常微妙,沒有人能說我的電腦絕對穩定,穩定是相對的。在合理的范圍內超頻,可以抵禦大多數微小的不穩定因素可能帶來的災難性後果;在硬體的極限邊緣超頻,一個極細小的電流波動都有可能帶來一連串的後繼反應,最終可能就把你的屏幕變藍了或變黑了:)具體量化到多少頻率才是穩定的這個問題只有針對具體的情況了,而且也沒有任何公式可以套用,只能憑借經驗和親身實踐。因此這里再次提醒一些問「我的電腦可以超頻到多少」的朋友,還是自己按照科學的超頻步驟試一下吧!

一般進BIOS裡面就可以知道.

給你推薦幾個CPU控溫軟體,你就可以了解溫度的變化了
一、Waterfall pro
Waterfall Pro(下載地址:新浪下載中心)是一款老牌的電腦製冷軟體,體積小、功能強大,可以有效控制CPU溫度的上升,優化CPU速度,監視CPU佔用率和電源消費量。

二、CPUIdle
CpuIdle(下載地址:新浪下載中心)能夠顯著降低CPU運行時的溫度,延長其使用壽命,同時還能降低CPU的功耗。與其它節能軟體不同的是,即使是在超負荷工作的情況下,CpuIdle仍然能夠發揮明顯的效果。

三、SoftCooler II
SoftCooler(下載地址:新浪下載中心)是一款綠色晶元降溫軟體,具有佔用系統資源和內存空間少的優點,無須進行任何設置,解壓後就可直接使用。

四、VCool
VCool(下載地址:新浪下載中心)是一款專門為AMD CPU「量身定做」的降溫軟體。而且是款綠色軟體,使用非常簡單,佔用系統資源少,針對AMD CPU的降溫效果還不錯。

五、CPU降溫聖手
CPU降溫聖手(下載地址:新浪下載中心)是一款體積小巧的CPU降溫軟體,系統內核處理採用匯編技術,直接對CPU單元進行優化,適合所有型號的CPU產品,對CPU起到良好的優化和保護作用

熱點內容
數字貨幣機構邀請碼 發布:2025-05-25 18:55:06 瀏覽:807
南京國際青年藝術中心怎麼去 發布:2025-05-25 18:54:22 瀏覽:249
央行數字貨幣和傳統貨幣區別 發布:2025-05-25 18:54:20 瀏覽:519
2020年區塊鏈整頓 發布:2025-05-25 18:53:37 瀏覽:880
萊特幣限量嗎 發布:2025-05-25 18:30:06 瀏覽:132
銀行數字貨幣的弊端 發布:2025-05-25 18:29:24 瀏覽:338
去洗浴中心和去夜場酒吧 發布:2025-05-25 18:26:47 瀏覽:813
eth免費交易加速 發布:2025-05-25 18:24:30 瀏覽:115
eth代碼下載 發布:2025-05-25 18:17:16 瀏覽:742
央行數字貨幣原始股在哪買 發布:2025-05-25 18:05:57 瀏覽: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