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本聰挖礦app的創始人
① 傳說中的區塊鏈創始人中本聰為什麼一直要匿名
比特幣白皮書首次發表於2008年底,當時創作者將其發送給加密郵件列表中的多個收件人。奇怪的是,它的創造者假裝是Satoshi Nakamoto,一直隱藏在化名後面。
中本匿名的另一個原因可以解釋為,替代貨幣的創造者很容易將自己置於風險之中。
1998年,夏威夷居民伯納德·馮·諾豪斯(Bernard von nohaus)創造了一種稱為自由美元的私人貨幣。它已經流行了一段時間,但它的鑄幣在2007年突然遭到了聯邦調查局和特勤局的突襲。在2009年的刑事訴訟之後,錢被沒收,伯納德·馮·諾豪斯被判「製造與美國官方貨幣競爭的私人硬幣」。
此外,2007年,一種名為e-gold的數字貨幣被指控非法,因為它沒有收集足夠的客戶信息。它的主人被判處軟禁,公司被關閉。政府機構以另類貨幣逮捕企業家可能是中國決定匿名的一個因素。
所有人都可以使用比特幣。這意味著它可以用來支付合法和非法的服務,以及合法的投標。然而,它一直是黑網市場上流行的一種支付方式。臭名昭著的黑暗網路做市商和運營商羅斯·烏爾布利希特(Ross Ulbricht)因便利毒品和其他違禁品交易而入獄。
Ross Ulbricht於2017年12月向美國最高法院提出上訴,但仍在監獄中。如果中本透露自己的真實身份,可以推斷他可能面臨類似的命運。
他會是誰?
2016年,澳大利亞程序員克雷格·賴特(Craig Wright)自稱是中國人。他提供了一些證據,但後來發現,這不是決定性的,因為它可以公開從書籍中獲得。他還被指控偽造公告和博客文章來展示他真實的中文版本。例如,以太坊創始人維塔利克布特林(vitalik buterin)最近稱克雷格懷特是個騙子。
另一個是哈爾·芬尼。他是一個著名的密碼朋克和密碼學家。他也是2009年第一個從中本收到比特幣的人。他也是第一個下載比特幣客戶端的人。然而,2014年去世前,哈爾·菲尼駁斥了他是中國人的說法。
有人認為,尼克薩博,一個著名的密碼學家,可能是中本。在比特幣推出之前,他設計了分布式數字貨幣的體系結構,他稱之為比特幣。盡管該架構從未被移動過,但它與比特幣的設計相似。這導致了廣泛的猜測。但他一再否認。
雖然中本的真實身份可能永遠不會被披露,但重要的是,該技術的操作不會受到影響。
② 作為比特幣的創始人,中本聰到底有多少個比特幣
前兩天媒體曝光他有價值4億美元的比特幣,按照當前的市場行情(btc-e交易所,610美元一個),他大概有65萬個左右的比特幣。
③ 中本聰挖礦靠譜嗎
中本聰挖礦不靠譜。
2008 年10 月31 日,一個名為中本聰的人在一個隱秘的密碼學討論組上發表了一篇名為《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現金支付系統》的研究報告,詳細闡述了對於電子貨幣的新構想。
不久後,他結合開源軟體和密碼學中塊密碼的工作模式,在P2P(點對點或人對人)對等網路和分布式資料庫的平台上,開發出比特幣發行、交易和賬戶管理的操作系統。
該系統讓遍布整個對等網路用戶端的各節點,可以按照其種子文件達成網路協議,從而確保在貨幣的發行、管理和流通環節中的公平、安全與可靠,「比特幣」正式誕生。
比特幣面世之後,迅速引起了極客們的跟風與關注。然而,令人們不解的是,將比特幣拋到網路空間後,中本聰並沒有像當初那樣頻繁活躍在比特幣社區,而是從眾人的視線中逐漸淡出。
2011 年春天,在丟下了「我開始干別的事了」這句話後,中本聰就徹底從互聯網空間蒸發。沒有人能夠知道他的真實身份,只知道這位神秘人物在他擁有的最早區塊中為自己留下了200 萬個比特幣,而這些比特幣至今還未被動過
人們想一睹中本聰的廬山真面目,甚至運用功能強大的人肉搜索工具展開搜尋,仍然徒勞無果,即便是後來負責維修比特幣項目的兩位谷歌工程師也聲稱從未發現和在現場見過中本聰。
(3)中本聰挖礦app的創始人擴展閱讀
挖礦是增加比特幣貨幣供應的一個過程。挖礦同時還保護著比特幣系統的安全,防止欺詐交易,避免「雙重支付」,「雙重支付」是指多次花費同一筆比特幣。
礦工們通過為比特幣網路提供演算法來換取獲得比特幣獎勵的機會。 礦工們驗證每筆新的交易並把它們記錄在總賬簿上。
每10分鍾就會有一個新的區塊被「挖掘」出來,每個區塊里包含著從上一個區塊產生到目前這段時間內發生的所有交易,這些交易被依次添加到區塊鏈中。
我們把包含在區塊內且被添加到區塊鏈上的交易稱為「確認」交易,交易經過「確認」之後,新的擁有者才能夠花費他在交易中得到的比特幣。
④ 比特幣的創始人是誰
2008年11月1日,一個自稱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人在一個隱秘的密碼學評論組上貼出了一篇研討陳述,陳述了他對電子貨幣的新設想——比特幣就此面世,比特幣的首筆交易完成。比特幣用揭露散布總賬擺脫了第三方機構的制約,中本聰稱之為「區域鏈」。用戶樂於奉獻出CPU的運算能力,運轉一個特別的軟體來做一名「挖礦工」,這會構成一個網路共同來保持「區域鏈」。這個過程中,他們也會生成新貨幣。買賣也在這個網路上延伸,運轉這個軟體的電腦真相破解不可逆暗碼難題,這些難題包含好幾個買賣數據。第一個處理難題的「礦工」會得到50比特幣獎賞,相關買賣區域加入鏈條。跟著「礦工」數量的添加,每個迷題的艱難程度也隨之進步,這使每個買賣區的比特幣生產率保持約在10分鍾一枚。
與外界揣測其可能是個虛構的名字不同,「中本聰」是個真實的名字,他是一名64歲的日裔美國人,他喜歡收集火車模型,曾供職大企業和美國軍方,從事機密工作。在過去的40年中,中本聰從不在生活中用他的真名。根據美國洛杉磯地方法院1973年的檔案,在他23歲從加州州立理工大學畢業時,將自己的名字改為了多利安·普倫蒂斯·中本聰(DorianPrenticeSatoshiNakamoto)。從那時起,他不再使用「聰」這個名字,而用多利安·中本S(DorianS.Nakamoto)作為簽名。
⑤ 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被捉是什麼時候的事
你好
那是假的,現在都不知道中本聰是誰呢,別瞎看網上亂傳
望採納謝謝
⑥ 中本聰的真身到底是誰呀
中本聰的真身至今為止都是一個謎,當然有很多人宣稱過自己是中本聰,還有一些人被大家猜測是中本聰,比如特斯拉的CEO馬斯克,不過最後都無法得到有力的證明。不過我想有一個神秘的密碼學組織可能會知道。這個小組就是大名鼎鼎的密碼朋克,中本聰第一次發布比特幣的白皮書也是在這個組織里。密碼朋克是一群提倡廣泛使用加密技術來推動社會發展的活動家和夢想家,裡面的成員那可都是如雷貫耳啊,比如有「維基解密」的創始人阿桑奇,BT下載的發明者布拉姆科恩,Facebook的創始人之一肖恩帕克等等。在中本聰之前,密碼朋克們也曾做過類似比特幣的嘗試,可惜都失敗了,但卻給比特幣的誕生,留下了寶貴的經驗和借鑒意義。
⑦ 比特幣是誰發明的
比特幣的概念創始人是中本聰。
2010年12月12日當比特幣漸成氣候時,他卻悄然離去,從互聯網上銷聲匿跡。
作為武士的後裔,中本聰出生於1949年的日本別府,母親詮子是個佛教徒,把他辛苦拉扯大,過得很貧窮。
1959年父母離異,中本聰的母親改嫁並帶著三個兒子移民到加州。中本聰和繼父處的不好,但根據他弟弟Arthur的說法,中本聰很小就展現出了在數學和科學上的天分,但也展現出了「薄情且興趣怪異」的一面。
中本聰畢業於加州州立理工大學,專業是物理。一畢業,他進入了休斯飛機公司(Hughes Aircraft),從事防禦和電子通訊方面的工作。後來,中本聰為美國軍方工作,他的這段經歷被列為國家機密,現在搜他的檔案,他的這段人生是一片空白。
2008年中本聰在互聯網上一個討論信息加密的郵件組中發表了一篇文章, 勾畫了比特幣系統的基本框架。2009年他為該系統建立了一個開放源代碼項目,正式宣告了比特幣的誕生。2010年12月12日當比特幣漸成氣候時,他卻悄然離去,從互聯網上銷聲匿跡。
⑧ 中本聰挖礦app有傳銷嗎
目前國內還沒有認可的數字貨幣平台,包括挖礦平平台。除非你登陸的國外平台就不知道了。至於國內這些挖礦平台合不合法,要看是不是非法聚資,如果是金字塔式的拉人賺擁金成本,而沒有實物產品產業的聚資就是非法平台。請勿輕易相信。
⑨ 中本聰是誰
萊特幣之父談中本聰:誰是中本聰並不重要
轉載自 萊特幣之家
最近,一則關於比特幣的發明者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出現在美國加州的新聞令整個業界再次陷入對這一「神秘人」的瘋狂追隨,不過這一消息最終被證明並不真實。與比特幣的發明者不同的是,萊特幣的發明者Charles Lee身份卻一直明朗,近日他接受了《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的獨家專訪。
全球最大的比特幣交易平台BTC China(比特幣中國)也在3月4日正式上線了萊特幣交易,這一虛擬貨幣有可能成為比特幣之後最受歡迎的加密貨幣。
中本聰「現身」
《新聞周刊》(Newsweek)上周四報道稱,中本聰生活在加州洛杉磯東部的天普市,現實中的名字叫多利安·中本聰(Dorian Satoshi Nakamoto)。報道稱其今年64歲,盡管持有價值達4億美元的比特幣,但住所並不奢華。他畢業於加州州立理工大學,擁有物理學學位,並且似乎具備了開發加密貨幣的必備技能。另外,他曾在聯邦航空管理局(FAA)參與過安全和通訊方面的工作。
在接受美聯社采訪時,中本聰卻表示媒體對此有所誤解。中本聰稱,他從未聽說過比特幣。他堅決否認自己是比特幣的發明者。他多次強調:「我跟比特幣沒有任何關系。」
中本聰是誰沒那麼重要
比特幣愛好者們對中本聰現身的期望再次落空,不過,近日《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卻專訪到了Charles Lee——交易量和市值都僅次於比特幣的虛擬貨幣萊特幣的創始人。對於媒體迫切渴望掀開中本聰面紗的報道,Lee則認為,中本聰是誰並不重要,人們只需要關注比特幣本身是有價值的東西就可以了。
Lee目前就職於一家致力於比特幣交易平台和錢包開發的公司。「我認為萊特幣和比特幣的成功是相輔相成的,致力於比特幣事業對萊特幣的成功也有好處。」他說。
「在知道比特幣之前,我一直都在投資黃金,我認為這是抗通脹的很好的方式。但是在3年前我接觸了比特幣,我覺得它就是數字黃金,並且相比黃金它有很多其他優點。比如比特幣可以無限分割,可以無成本地發送給其他人,但是它相比黃金也有劣勢,那就是沒有相對應的實物。」Lee說。
實際上,Lee的第一個山寨幣項目並不是萊特幣,而是Fairbrix虛擬幣。Fairbrix是虛擬貨幣Tenebrix幣的一個克隆品,Tenebrix幣創建於2011年,但Lee認為,Tenebrix的開發者自己也挖幣,為自己採集到700萬枚Tenebrix後,開發者才正式將Tenebrix發布,這顯得很不公平。「因此,社區有興趣創建一種零預採掘狀態的Tenebrix克隆幣,使之更加公平。」Lee說。
與比特幣不同的是,Lee編寫的Fairbrix的工作量證明函數時使用的是Scrypt加密演算法,而不是比特幣採用的SHA-256加密函數。不幸的是,Fairbrix是一個失敗的項目。
但Lee的下一個山寨幣嘗試獲得了成功。2011年10月,他啟動了萊特幣,該項目融合了比特幣客戶端的代碼,排除了扼殺Fairbrix的程序故障。
萊特幣與比特幣有許多重要差異。與比特幣的2100萬枚上限不同,萊特幣的上限是8100萬枚。為了使「挖礦」這一活動更加民主,萊特幣還融合了來自Tenebrix項目的工作量證明Scrypt加密演算法。
「Scrypt設計的好處是利用CPU就可參與『挖礦』,而不需要像比特幣那樣需要使用集成電路(ASIC),就是所謂的昂貴的『挖礦機』。」Lee說,「比特幣和萊特幣之間的關系更多則是互補,而不是競爭。在不同的情況下,人們可以使用不同的虛擬貨幣。例如在購物時可以使用萊特幣支付,因為它的交易確認時間更短,而在進行大額轉賬時則可以選擇比特幣,因為安全性更高。」
在談到其他山寨幣時,Lee表示,它們中的很多都只是一個騙局,是開發者賺錢的工具,他暫時還未發現其他能跟比特幣「匹敵」的山寨幣。「普通投資者可以從兩個方面判斷一個山寨幣是否值得投資,首先是看其預先被挖出來的幣數,如果開發者預先擁有很多這種山寨幣,那麼很可能他們是在利用其牟利;其次則是開發者對程序的態度是否認真。」Lee補充道。此外,他表示了對一種還未發布的虛擬貨幣Ethereum的興趣,或許Ethereum將會在未來的虛擬貨幣世界擁有一席之地。
值得一提的是,BTC China(比特幣中國)在3月4日正式上線了萊特幣交易。比特幣中國提供的數據顯示,上線萊特幣當天,網站的訪問量激增,三天累計交易額超過3000萬元人民幣。Lee認為,比特幣中國上線萊特幣,進一步說明了一個事實,那就是萊特幣是繼比特幣之後最受歡迎的加密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