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礦可能性
肯定是有損害的, 首先 挖礦只能用A卡,N卡挖礦就是自找無趣
其次挖礦需要電腦一直運行做運算,不能關機, 對電腦的要求很大。各個部件長時間做大量運算都是有損害的,而且對電腦供電要求也較高。
挖礦不能斷電,斷電以後需要重新運算。 顯卡長時間做大量運算 會導致顯卡壽命大大縮短, 所以自己家用, 不建議做挖礦, 挖的礦還不如電費貴
B. 比特幣挖礦 個人電腦一天能挖多少
一天挖不了,需要2000年。
比特幣的全球統一計算難度是2621404453(預計兩天之後變化),一個2.5GHz的CPU,需要2000多年才能算出一個比特幣。
顯卡「挖礦」要讓顯卡長時間滿載,功耗會相當高,電費開支也會越來越高。國內外有不少專業礦場開在水電站等電費極其低廉的地區,而更多的用戶只能在家裡或普通礦場內挖礦,電費自然不便宜。甚至雲南某小區有人進行瘋狂挖礦導致小區大面積跳閘,變壓器被燒毀的案例。
(2)挖礦可能性擴展閱讀:
比特幣網路通過「挖礦」來生成新的比特幣。所謂「挖礦」實質上是用計算機解決一項復雜的數學問題,來保證比特幣網路分布式記賬系統的一致性。
比特幣網路會自動調整數學問題的難度,讓整個網路約每10分鍾得到一個合格答案。隨後比特幣網路會新生成一定量的比特幣作為區塊獎勵,獎勵獲得答案的人。
2009年比特幣誕生的時候,區塊獎勵是50個比特幣。誕生10分鍾後,第一批50個比特幣生成了,而此時的貨幣總量就是50。隨後比特幣就以約每10分鍾50個的速度增長。當總量達到1050萬時(2100萬的50%),區塊獎勵減半為25個。
當總量達到1575萬(新產出525萬,即1050的50%)時,區塊獎勵再減半為12.5個。該貨幣系統曾在4年內只有不超過1050萬個,之後的總數量將被永久限制在約2100萬個。
C. Btcoin比特幣在達到最大數量時,挖礦還有意義嗎
市場會解決這個問題:挖礦在之前一直是一個高風險的投資,甚至說很多人是投機,一個好點的礦機要100BTC,價格高的時候,可以買一套房子。但是,隨著比特幣挖礦難度增大,挖礦市場也會逐漸成熟,被一些大型的挖礦公司或者私人壟斷,不會再有暴利,而數量達到2100萬個以後,不再產生新的比特幣,挖礦的收益僅僅是網路轉賬過程中的手續費而以,更大的可能性是各大礦池聯合起來,更改比特幣協議,以使比特幣能夠延續。另外,比特幣達到2100萬個,還要100多年時間,比特幣能否生存那麼長時間,還說不準,更有可能是新的虛擬貨幣崛起,取代比特幣。
D. rhy挖礦靠譜嗎
1、網路要夠好,不僅是下載速度要快,上傳更要快,最好是對等網路,並且必須是公網IP,因為有公網IP,連接性才好,才能更多上傳數據
2、官方雖沒明說儲存設備要求,但是一般160G以上為好,因為需要下載緩存來共享上傳,理論上是是硬碟越大越好,這樣緩存內容多,上傳的機會會越大
3、多撥你的網路,看看上傳是否可以疊加,這個要視乎各地網路運營商的具體情況,多撥網之後,IP增加,上傳疊加,理論上上傳會更高
4、24小時不關機,機器一直在挖礦,所以24小時不關機的話,幹活時間越長,收益越高
100M電信寬頻下收益情況如何?第一,網路上傳基本上傳是跑不滿的,一線多機才能發揮上傳的最高效益,在硬體配置足夠標準的情況下,最高的上傳速度是5.1Mbps,很難突破這個最高速度。一般家庭的寬頻,基本跑不滿上傳,一天一般5個LLT左右的收益,周六日會多點~~按照199的LLT購買價格,差不多40天回本,如果配置比較好的硬碟的話,基本會在兩個月左右回本。
最後,目前我們可以接觸到很多的網路挖礦都是推廣為最終目的,雖然會有一定的收益但是不會太高。畢竟高收益往往伴隨著高風險,而一些公司推出的挖礦活動並不存在什麼風險,只需要下載一個軟體,然後讓其自己運行就可以了,並且沒有一定交易功能,也就不存在炒高價值的可能性
E. 礦池挖礦和自己電腦挖礦的區別
目前隨著各幣種挖礦人數增加,難度也在不斷增加,自己單個電腦挖礦的話挖出區塊的可能性比較小,拿BTC舉例,很有可能半年才挖到一個;把自己礦機接入礦池,可以保證基本每天都有收入的,對礦工來說比較穩定。前提是,要根據不同的幣種選擇適合的礦池。目前的礦池綜合來說:螞蟻礦池,魚池,幣印礦池,ViaBTC,flypool都還不錯
F. 挖礦項目越來越火爆,最近聽說了UTC,它到底是不是騙局
要說發行數字貨幣存在騙局,這我相信,但要說挖礦存在騙局,除非是你買了「不存在」的礦機或運算力,不然被騙的幾率幾乎為零,接下來聽我說說UTC的前世今生。
所以,UTC是不是騙局不好說,但這種模式在幣圈的確是個創新,畢竟數字貨幣現在越來越受重視,不一定會成為「貨幣」,但卻有可能成為「另類投資品」,我個人還是比較看好這個挖礦模式的。
而且據我所知,UTC背後的團隊,以及資金、技術方面的支持都比較靠譜,如果真的是騙局的話,這些投資它的機構也不至於鬧這么大陣仗來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