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挖礦知識 » 挖礦石之樂作文500

挖礦石之樂作文500

發布時間: 2022-05-23 10:18:22

Ⅰ 想起這件事我就很高興500字多工公能作文

國慶節早上8點半,我和媽媽、姐姐、弟弟、舅舅、舅媽准時出發,我們到黃島銀沙灘去玩,我真高興,又可以親近大海了。
上午十點,我們到了銀沙灘。一下車,我看見了大海,海無邊無際,浪花泛著銀光,翻騰著,在太陽的照耀下波光粼粼,美麗極了。
我和弟弟爭先恐後地沖向沙灘,沙灘軟軟的,踩在上舒服極了。我和媽媽、姐姐、弟弟挖蛤蜊,我們先選了一塊人少的地方,高興得不得了,真不錯。我們四人分四塊地區,一人塊,看誰挖的多。我們不停地挖,戰利品也不斷增多,我挖了好長時間,怎麼還不見蛤蜊,決定換地區。看,那就是我弟弟,他乾的多起勁,雖然他的汗珠已經掉落下來,但他還是的一絲不苟。他先用鏟子挖一個小坑,然後轉個圈,他今天大豐收,挖到了好多蛤蜊,看他臉上的樂勁!我們決定到海里摸,我光腳走在海灘上熱熱的,一個浪打過來,打在我腿上,有些涼,但是秋天的涼爽澆不一我滿腔的激情。我們不變樂乎地干著,蛤蜊的數量也不斷增多。
在海水裡,回頭往岸上看,好像覺得岸在後移。
我們決定去捉魚,礁石那有個水窪,我們過去一看,「哇」好多魚呀!,我和弟弟觀察了一會,我說:咱們用堵後截的方式捉魚吧。他點了點頭,我們挖沙堵在水淺的地方,像大壩一樣把水分成兩部分,我們捉水少這部分的魚,堵的工作完成了,該截了,我用鏟子擋住魚的去路,逼它們去淺處,讓它們擱淺,但魚也很聰明,不輕易上當,我和弟弟用兩把鏟子擋魚,終於有幾條魚被我們捉住,捉魚也要動腦子。我們玩完之後,我們沒有殘害生命,把它們放了。
今天,我真快樂。通過這幾件事,我明白做事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和智慧,那麼你才會成功。

Ⅱ 挖紅薯之樂作文五百字

在一個秋意濃濃的周末,我和外公外婆一起體驗了一次田間勞作之樂——挖地瓜。
外公一聲令下,我和外婆帶上了小鐵鏟、小鐵耙等五花八門的工具齊上陣,連炒菜用的鏟子勺子也粉墨登場了。我們三人興沖沖地向著地瓜田奔去。
我按照外公的指導,順藤摸瓜,找准一顆地瓜秧用力挖下去。幾鏟子過後,一個紅皮地瓜像個頑皮的孩子似的露出了小腦袋。我喜不自禁,連忙用盡全身力氣向外拔,可是地瓜好像捨不得離開大地的懷抱一樣,怎麼也拔不出來。我想了想,小心翼翼地用鏟子把地瓜周圍的泥土鏟松,然後雙手緊緊抓住地瓜根,邊搖晃邊往上拔。漸漸地,地瓜松動了,我再稍稍一用力,一個完好無損的大地瓜破土而出了,瞧!它身披大紅袍,歪著小腦袋,神氣活現地看著外面這個新鮮的世界,那樣子真是惹人喜愛。我像捧寶貝似的,連忙跑到外公面前炫耀。
這時外公提醒我說:「在剛才的位置再挖一挖,別忘了地瓜可是成群結隊生長的!」我恍然大悟,急忙蹲下去繼續用力挖,果然,不一會兒,就在挖出大地瓜的地方又拎起了一大串,我數了一下一根藤下竟然有八個地瓜呢!這些地瓜大小不一,形狀各異,有卵形的,圓形的,長條的,個個鮮嫩嫩的,讓人垂涎欲滴,恨不得當場咬一口。
晚霞映紅天邊的時候,我和外公外婆已經挖了滿滿一袋子地瓜了,擦擦滿頭大汗,揉揉發酸的腰背,望望豐收的原野。此刻,我才深深體會到苦中有樂的含義!

Ⅲ 有關月亮的作文500——600字 急——————————————————

月亮既是偉大的,也是悲傷的,更是溫馨的。唐代詩人李白曾經寫出過不朽的詩篇:「今人不識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正像李白所說,無論是今人還是古人,都對月亮產生了一份獨特的感情。

晚霞消退,太陽漸漸褪去了明亮的光輝,留給大地的是暗紅中的憂傷,也許是一份恐懼,把人間帶進了黑暗之中。忽然一種莫名的銀白灑在了大地上,我抬頭一看,好不驚喜,啊,月亮,原來是月亮!月亮用她那皎潔的光輝撫摸著大地,大地更有了一些嫵媚和神秘,我們也就少了一些恐懼,多了一些夢幻。

看一看,想一想,深感月亮是偉大的。為什麼這么說呢?因為月亮反射著太陽的光輝,當一個二傳手,把光明在人們最需要的時候奉獻給人們。有了夜晚的光明,人們就特別喜愛月亮,月亮代替了路燈,這黑暗裡的光明啊,是多麼的真貴呀,使人們的心裡也亮了起來。夜空中的月亮,不僅照亮了天空和山川自然,照亮了大地,更照亮了人類的心靈。月亮,心靈之夜的明燈。

月亮又是悲傷的。她的苦楚只有她自己才知道。寂靜的夜裡,她是孤單的,沒有任何知己陪伴,也沒有任何一點點人聲的熱鬧,有的只是如水的空冥,無邊的寂寥。她還有什麼法子呢?也只好把自己微弱的光灑在了環宇,自己為自己解悶,製造一些陽陽的感覺,這也許就是她最殷實的欣慰了。

月亮更是溫馨的。她陪伴了散步的人們,陪伴了旅途勞累的遊子,更安撫了遠在他鄉的親人。正如李白詩中寫到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月亮充滿了人文關懷,他不嫌棄任何一個人,當你高興的時候,憂傷的時候,不知所措的時候,她都是你的好朋友,與你娓娓道來。

在中秋節,月亮是最圓的,那時,她才得意洋洋地放出她那明亮的光輝,也許這天晚上是月亮最得意的時光。

月亮並不總是順心如意,有時瘦瘦的,可憐兮兮,彎彎的,像是有什麼勞役累彎了她的腰,像一隻孤零零的小船,怎經得起曠宇中的海嘯巨浪呢,,也似一把總在勞作的鐮刀,夠累的。看到了彎月,宋朝詞人就發出了「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的感慨。

月亮的美,在於她美若天仙的氣質,更在於她幽幽怨怨的靈魂。月亮,我們靈魂的家園。

Ⅳ 作文:美麗的一礦廣場

我家小區有一個美麗的小廣場。
一進南大門,映入你眼簾的是一座假山和五顏六色的花草及蒼翠的樹木。廣場中央屹立著兩座燈柱,那奶白色的路燈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晶瑩剔透,挺立在路旁,就像是廣場的衛士。
走進廣場,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大片蓮花池,池中,一朵朵亭亭玉立的蓮花在風中舞蹈,顏色各異,紅的似火,粉的像霞,黃的賽金,白的勝雪,給水池增添了一點色彩。池裡,小魚更是調皮可愛,有的在水裡吐著泡泡,有的躲在水底和我們玩捉迷藏,還有的在一起說悄悄話。池邊,一棵棵柳樹好像一位位少女,揮動長長的辮子,在風的伴奏下歌唱。枝頭,一隻只小鳥正在開音樂會,「嘰嘰嘰」,「喳喳喳」,唱出了一曲曲動聽的歌謠。
一到夜晚,廣場上就熱鬧起來,這里成了音樂和舞蹈的海洋,有許多小朋友在游戲,有的在嬉戲,有的在溜冰,還有的在騎自行車……最熱鬧的是正在跳老年舞的人們,他們隨著音樂,翩翩起舞。
這就是我們的廣場,一個美麗的廣場。

Ⅳ 歌頌礦山的文章

這一年太多地頌歌唱不完,
只要你到兗礦集團看一看,
准叫你心花怒放笑開顏。
心花怒放笑開顏,······
十六大的精神似號角,
咱兗礦集團滿懷豪情拼搏奉獻,
解放思想,幹事創業。
解放思想,幹事創業,
解放思想,幹事創業, 加快發展。
十項目標鋪就了騰飛路,
十件好事架起了連心橋,
還有那觀念更新,機制轉換,
結構調整三個關鍵,
還有那安全生產、新區開發、
綜采綜掘,改革改制、戰略合作五大亮點,
三個關鍵,五大亮點。
大手筆書寫了大文章,
兗礦到處是蓬勃的景象,
創新的巨變。
兗礦不能不誇俺,
美麗的家園改變了容顏。
恢宏的畫卷繞礦山鋪展,
定讓你耳目一新那連聲稱贊。
做強主業,內引外聯
兩翼展開整體推進。
天輪那個飛轉高唱時代的凱歌,
生產那個路上放飛(放飛)美好的心願。
美好的心願。
誇兗礦不能不誇咱強企富民的領路人,
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
小康生活打造了職工名片,
大思路鑄造了現代化的(現代化的)理念。
科學謀劃,開拓創新
搶占機遇敢為人先,
工業那個大道串起(串起)迷人的風景,
霓虹那個閃閃點亮(點亮)礦山璀璨。
中國的璀璨。
誇兗礦不能不誇礦工佳園嶄新的公寓,
富饒的寶地理想家園,
靈山秀水釀造了小康,
碧草藍天印證了超前。
八仙過海放眼世界,
波瀾壯闊群星燦爛,
如今那個生產生活連呀(連呀)連起了手,
安全、效益、收入、福利、
衛生、教育,供暖、供電
件件好事勢不可擋沖上前。
泰山腳下歌如潮,
桃花之鄉紅爛漫,
聖人故里傳美名,
青山綠水換新顏,
兗礦崛起,
顆顆珍珠撒礦山,開拓創新競發展。
奔向大而強,
我們邁出堅實的步伐,

奔向富而美,

我們擁抱輝煌的明天,

奔向大而強,

我們邁出堅實的步伐,

奔向富而美,

我們擁抱輝煌的明天,

輝煌的明天,

輝煌的明天。

Ⅵ 議論文素材

議論文素材大全
8.淡泊
(1)引言
淡泊
淡泊於名利,是做人的崇高境界。沒有包容宇宙的胸襟,沒有洞穿世俗的眼力,是萬難做到的。
淡泊於名利,方能成大器,方能攀上高峰!在物慾、名利橫流的當今,有志者更應守住淡泊,向自自己既定的目標前進!
(2)事實論據
關麟征辭官隱居
關麟征是黃博軍校一斯期生,曾在國民黨軍隊中歷任要職。他經過長期征戰和宦海沉浮,逐漸看透自己前半生爭名奪利的官場生活,於1949年秋辭去陸軍總司令職務、退出國民黨軍界,拒絕接受隨蔣介石飛往台灣的命令,借故在香港隱居下來。從此,他不參加任何政治性的集會和社會活動,不接見任何記者采訪,斷絕一切與黨政軍故舊的聯系,整日以讀書、寫字為樂。其間蔣介石、蔣經國你子曾數度邀請他去台灣任職,並許以高官厚祿,他都婉言謝絕。從44歲至85歲逝世,他一直過著淡泊的隱居生活。
錢鍾書終生淡泊名利
當代大學者錢鍾書,終生淡泊名利,甘於寂寞。他謝絕所有新聞媒體的采訪,中央電視台《東方之子》欄目的記者,曾千方百計想沖破錢鍾書的防線,最後還是不無遺憾地對全國觀眾宣告:錢鍾書先生堅決不接受采訪,我們只能尊重他的意見。
80年代,美國著名的普林斯頓大學,特邀錢鍾書去講學,每周只需錢鍾書講40分鍾課,一共只講12次,酬金16萬美元。食宿全包,可帶夫人同往。待遇如此豐厚,可是錢鍾書卻拒絕了。
他的著名小說《圍城》發表以後,不僅在國內引起轟動,而且在國外反響也很大。新聞和文學界有很多人想見見他,一睹他的風采,都遭他的婉拒。有一位布希國女士打電話,說她讀了《圍城》探測切想見他。錢鍾書再三婉拒,她仍然執意要見。錢鍾書幽默地對她說:「如果你吃了個雞蛋覺得不錯,何必要一定認識那隻下蛋的母雞呢?」
1991年報11月錢鍾書法家80華誕的前夕,家中電話不斷,親朋好友、學者名人、機關團體紛紛要給他祝壽,中國社會科學院要為他開祝壽會、學術討論會,錢鍾書一概堅辭。
居里夫婦視名利如浮雲
居里夫婦都是世界上知名的科學家,居里夫人是世界上唯一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但他們生活儉朴,不求名利。各種勛章、獎章是榮譽的象徵,或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寶物,可居里夫婦視之如廢物。1902年,居里先生收到了法蘭西共和國大學理學院的通知,說是將向部里提出申請,頒發給他榮譽勛章,以表彰他在科學上的貢獻。務請他不要拒絕接受。
居里和夫人商量以後,寫了一封覆信:「請代向部長先生,表示我的謝意。並請轉告,我對勛章沒有絲毫興趣,我只亟需一個實驗室。」
居里夫人的一位朋友應邀到她家做客,進屋後看見居里夫人的小女兒正在玩弄英國皇家協會剛剛授予居里夫人的一枚金質獎章,驚訝地說:「這枚體現極高榮譽的金質獎章,能得到它是極不容易的,怎麼能夠讓孩子玩呢?」居里夫人卻說:「就是要讓孩子從小知道榮譽這東西,只是玩具而已,只能玩玩,絕不可以太看重它,如果永遠守著它,就不會有出息。」
居里夫婦,重視事業,淡泊名利。
(3)理論論據
[理論論據]
不以譽喜,不以毀怒。
明.海瑞《令箴》
不好名者,斯不好利;好名者,好利之尤者也。
清.錢琦《錢公良測語.導儒》
不汲汲於富貴,不戚戚於貧賤。
《漢書.揚雄傳》
胸懷廣大,須從平淡二字用功。
《蔡鍔集.序及按語》
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棵寧靜無以致遠。
三國諸葛這《誡子書》
少欲則心靜,心靜則事簡。
明.薛宣《讀書錄》
修身以寡慾為要,行已以恭儉為先。
《古今圖書集成.學行典》
欲淡則心虛,心虛則氣清,氣清則理明。
明.薛宣《讀書錄》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論語.述而》
心曠神怡,寵辱皆忘。
宋.范促淹《岳陽樓記》
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
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
《古今楹聯類篡》
欲寡則心自誠。
宋.程顥、程牙刷《二程全書.元豐已未》
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養心第一法。
弘一大師《格言別錄》
淡泊明志,夙夜在公。
蔡鍔《南寧寓廬聯》
志不行,顧祿位如錙銖;道不同,視富貴如土芥。
《宋史.隱逸列傳》
凡是一無所求的,什麼都會有。
英國諺語如果你的欲求無究盡,那麼你的心事和擔憂也會無究盡。
[美] 富勒《至理名言》
不誘於譽,不恐於誹。
《荀子.非十二子》
貪欲之人,無有厭足。
弘一大師《修行法語》
貪材,權欲和虛榮心,弄得人痛苦不堪,這是大眾意識的三根台柱,無論何時何地,它們都支撐著毫不動搖的庸人世界。
[前蘇聯] 艾特到托夫《斷頭台》

9.德養
(1)引言
德養
如果說人生是一棵大樹,才能是其果實,功業是其枝乾花葉,那麼道德修養就是它的根本。
若使你的人生枝繁葉戎,花香果碩,你就應加強道德修養。加強道德修養,要從現在做起,從自己身邊做起,從點滴做起。
(2)事實論據[事實論據]
於謙一身清白
於謙是明代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他19歲時寫《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寫詩明志,激勵自己。在他數十年的為官生涯中,蔑視榮華富貴,珍視道德修養。
於謙巡撫河南、山西達19年。當時封疆大吏進京述職,多要向朝中權貴有所饋贈,而於謙每次進京,部是「空囊以入」。好心人勸他:「雖不願送金銀珠寶攀附權貴,至少總要帶點土特產線香、磨菇、絹帕之類的東西才好。」於謙哈哈大笑,舉起雙袖說:「我帶有兩袖清風!」並就此作七絕一首:「手帕磨菇和線香,
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
於謙可謂一生清白,兩袖清風。
周恩來照鏡自勉
周恩來同志,一生嚴於自律,品德高尚,為世人所景仰。這是他平生注重道德修養的結果。他在青年讀書時代,就在家中大立鏡旁邊,貼著他手書的警句:「面必凈,發必理,衣必整,紐必結;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氣象勿傲勿怠,顏色宜和宜靜宜庄。」每天早晚都走到大鏡面前照一照。縱觀周恩來同志的一生,他就是這樣做的。
溥儒不為名利所動
溥儒,字心畲,著名書畫家,清宮宗室。為人清室。為人清正,不慕權勢,富有民族氣節。
日本帝國主義,侵佔東北並企圖吞並整個中國,扶植親日勢力,其史溥偉貪圖榮華富貴投入日本帝國主義懷抱。溥儀做了滿洲國皇帝,成了日本刺刀下的傀儡。溥儀為了顯示「皇恩浩盪」,下詔書召見宗室,封爵,溥儒當然也在被召之列。可他斷然加以拒絕,隱居於西山為家,連字畫也不賣,周圍的人竟不知道他就是鼎鼎大名的溥心畲,都把他看做普通家夫。抗戰勝利後,他辭去國民黨的國大代表,拒絕參加政治活動,以賣書畫為生。一生保持清白的人品。

(3)理論論據
[理論論據]
君子以反修德。
《易經.寒卦》
見利不虧其義,見死不更其守。
《孔子家語.儒行解》
土無求於世,惟求無愧於世。
明.何良俊《語林.語言下》
好名好利,均為失德。
宋.俞文豹《吹劍錄.外集》
修身以寡慾為要,行已以恭儉為先。
《古今圖書集成.學行典》
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心正而後身正。
晉.傅玄《傅子.正心篇》
正心以為本,修身以為基。
宋.司馬光《交趾獻奇獸賦》
修身者智之府也,愛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義之符也,恥辱者勇之決也。
《漢書.司馬遷傳》
修身不言命,謀道不擇時。
唐.元稹《元氏長慶集.酬別致用》
修養的花兒在寂靜中開過去,成功的果子便要在光明裡結實。
冰心《春水》
養身者忘家,養志者志身。
漢.韓嬰《韓詩外傳》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
《禮記.大學》
涵養、窮索,二者不可廢一,如車兩輪,如鳥兩翼。
宋.朱熹《朱子語類輯略》
修身以為弓,嬌思以為矢,立義以為的。奠而後發,發必中矣。
漢.楊雄《法言.修身篇》
正直是道德的中心
[英] 赫胥黎《真正的和理想的大學》
造物給你美貌,也給你美好的德性;沒有德性的美貌,是轉瞬即逝的。
[英] 莎士比亞《一報還一報》
用道德的示範來造就一個人,顯然比用法律來約束一個人更有成效。
希臘諺語
養身莫過於養性,養性莫過於養德。
中國諺語
君子懷德,小人懷寶。
中國諺語
如果道德敗壞了,趣味也必然會墮落。
法國諺語愛真理和善良,不是為了求得報酬,而是為了真理和善良本身。
[俄] 別林斯基《文學的幻想》
樹德莫如滋,去疾莫如盡。
《左傳.哀公元年》
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
《資治通鑒.周紀》
才智英敏者宜以問學攝其操,氣節激昂者當以德性融其偏
明.洪應祖《菜根談.修省》
止謗莫如修身。
漢.徐幹《中論.虛道》

10.讀書
(1)引言
讀書
有人說:「書是階梯,書是船隻,書是良葯,書是營養,書是智慧,書是老師,書是遺訓、忠千和命令》」書,對於人類的重要性,怎樣評價,都不為過。可是,若不讀或不會讀,書有何用?朋友:你不僅要擁有書,愛書,而且要勤於讀書,要學以致用,那才能充份體現書的價值。
在我們面前的是茫茫書海,巍巍書山。讓我們在書海揚帆奮進,勝利達到彼岸;讓我們在書山努力攀登,成功地登上頂峰!
(2)事實論據
宋濂的讀書經歷
宋濂字景濂,號潛溪。明代重臣,被稱為「開國文臣之首」。一代禮樂,多由其裁定,著作宏富,主倏 《元史》、著有《宋學士文集》。
他幼年家貧,常借書苦讀。在其《送東陽馬生序》一文中,敘述了自己苦讀的經歷:他細時就愛讀書,可是家貧買不起書。就經常到有藏書人家借書,一借到書,就日以繼夜地趕抄,即使在數九寒天,硯水結冰,手指凍僵,也不亭筆。他借書守信,按期歸還,有書的有家才肯不斷借書給他。
宋濂讀書時,遇到疑難,自己不能解決時,他就長途跋涉到百里以外去尋訪名師指教。逢嚴冬季節,他忍飢挨餓,頂風冒雪,穿過巨谷,爬上大山,兩腳凍裂出一道道血口,仍繼續尋訪老師。宋濂十幾年如一日刻苦讀書,終於取得傑出成就。
蔡元培六十年讀書如一日
蔡元培,號孑民,浙江紹興人。中國民主工革命家、教育家、科學家,知識界的卓越越先驅。編著有《蔡元培先集》。
蔡元培從少年時代起,就勤於讀書,百般天蚊蟲多,晚上讀書時把一雙腳放在水桶里,避免蚊子叮咬,專心致志地讀書。在他一生繁心工作和革命斗爭中,從未停止過讀書。他晚年回顧說:「自十餘歲起……讀到現在,將滿六十年了……幾乎沒有一日不讀點書的。」
由於他一生讀書不輟,因此,他知識淵博,被譽為「學界泰斗」。
「三味書屋」的來歷
魯迅12歲進「三味書屋」私塾從壽鏡吾先生讀書。魯迅先生後來曾著文《從百昔園到「三味書屋」》回憶這段經歷。
「三味書屋」原名叫「三餘書屋」,是壽鏡吾先生的祖父壽峰嵐先生定的名。當年董遇教育其弟子要抓緊「三餘」的時間攻讀,董遇解釋「三餘」為:「冬者歲之餘,認者日之餘,陰雨者晴之餘也。「壽峰嵐先生據此為書屋定名,意在引導學生珍惜時間,勤奮讀書。
後來壽峰嵐讀到蘇軾贊揚董遇「三餘」的詩句:「此生有味在三餘」。細細玩味覺得「三味」比「三餘」好,「三味」者「讀經味如稻引粱,讀史味如餚饌,讀諸子百家味如醯醢。」培養學生讀書興味,引導學生積極苦讀。讀書三味,其樂無窮。
彭德懷書不離身
著名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彭德懷,因在1959年中共中央召開的「廬山會議」上,上書批評1958年以來的左傾錯誤,堅持正確意見而遭批判和免職。他被罷官後從中南海搬出來,在清理東西時,把元帥服、狐皮大衣、地毯等統統上交。他說「凡是當老百姓用不著的東西,我都不要。但是書,一本也不能丟。」把收藏的二十多箱書都搬到北京郊外的新居。1965年,他到西南三線工作時,又把這二十多箱書帶在身邊。十年浩劫中,彭德懷身遭厄運,橫遭迫害,他念念不忘的還是那些書。他對警衛參謀說:「我別的沒有什麼吩咐,就是惦記我那些書。」
他工作之餘就沉浸書海,桌上、床上、櫃子上到處是書。他讀書十分認真,他讀過的書加滿了批註。
曹禺在澡盆里讀書
我國傑出的現代劇作家曹禺,在他23歲時就寫出了《雷雨》,震撼了當時戲劇界。後又寫出了《日出》、《原野》等很有影響的作品。此外還有劇作《蛻變》、《北京人》、《家》、《王昭君》以及同別人合寫的《膽劍篇》。他所以有如此輝煌成就,絕非偶然,這與他勤學苦讀是分不開的。
有這樣一件趣聞:有一次曹禺的家人准備好澡盆熱水,催正在讀書的曹禺洗澡。他進內室以後,很長時間不見人出來,家人在內室外聽聽,房內不時傳出水呼聲。又過了好久,仍不見人出來。曹禺的夫人生疑,推門過去一看,嗨!原來曹禺坐在盆里,正讀書入迷呢。他一手握著書本聚精會神地看著,另一隻手拿著毛巾下意識地拍打著水面。他根本沒洗,可水早冰涼了。
愛迪生以書為枕
大名鼎鼎的美國科學家愛迪生,一生的發明多達近二千項,被譽為「發明大王」。這也與他勤非讀書分不開的,他常常通宵達旦地讀書,查資料,困極了,他就以書當枕,在實驗室躺一會兒。因此,有人風趣地說:「怪不得愛迪生有那麼多的知識,原來他在睡夢中也還要從書本里吸取營養哩。」
富蘭克林和書
美國18世紀著名政治家、科學家富蘭克林,參加過獨立上星期爭,參加起草獨立宣言,代表美國同英國談判,後簽訂巴黎和約,曾創辦《賓夕法尼亞報》,建立美國第一個公共圖書館。他在研究大氣電方面有重要貢獻,發明避雷針。著有《自傳》。
富蘭克林自幼酷愛讀書。家貧無錢上學,從少年時代起,就獨自謀生。常常餓肚子省錢買書讀。
某一天,富蘭克林在路上看到一位白發老驅,已餓得走不動了。連心將自己僅有的一塊麵包送給她。老嫗看富蘭克林的樣子,也是一個窮人,不忍收他的麵包。
「你吃吧,我包里有的是。」富蘭克林說著拍拍那隻裝滿書籍的背包。
老嫗吃著麵包,只見富蘭克林從背包里抽出一本書,津津有味地讀起來。「孩子,你怎麼不吃麵包啊?」老嫗問道。富蘭克林笑著回答說:「讀書的滋味要比麵包好多了!」
經濟拮據,購書能力有限,他只得經常借書讀。他常在認間向朋友敲門借書,連認點起一盞燈,專心讀書,疲乏了就以冷水澆頭提提神,坐下繼續閱讀完,第二天一早,准時把書還給書主,從不失信。
撲在書的高爾基
高爾基,前蘇聯大文豪,列寧稱他是「無產階級藝術的最傑出的代表人物」。
他出生在沙俄時代的一個木匠家庭,4歲喪父,寄養在外祖母家。因為家庭極為寒,他只讀過兩年小學。10歲時就走入冷酷的「人間」。他當過學徒,搬運工人,守認人,麵包師。還兩度到俄國南方流浪,受盡苦難生活的折磨。但他十分喜歡讀書,在任何情況下,他都要利用一切機會,撲在書上如飢似渴地讀著。如他自己所說:「我撲在書,就像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一樣。」
他為了讀書,受盡了屈辱。10歲時在鞋店當學徒,沒有錢買書,就到處借書讀。那時的學齡前徒,實際上是奴僕:上街買東西,生爐子,擦地板,洗菜帶孩子……每天從早晨干到半認。在勞累一天之後,用自製的小燈,堅持讀書。
老闆娘禁止高爾基讀書,還到閣樓上搜書,搜到書就撕碎。因為讀書,還挨過老闆娘的毒打。高爾基為了看書,什麼都能忍受,甚至甘願忍受拷打。他說過:「假如有人向我提議說:『你去廣場上用棍棒打你一頓!』我想,就是這種條件,我也可以接受的。」
由於高爾基一生如飢似渴地讀書,勤奮不懈地努力,他寫下了大量有影響的作品:《海燕》、《鷹之歌》、《母親》、《克里姆·薩姆金的一生》、《童年》、《人間》、《我的大學》。除此之外,還寫了劇本和大量的政論、特寫、文藝評論等。
(3)理論論據
[理論論據]
必須多讀書,多讀書才可以增益見聞。
徐特立《研究歷史的目的和方法》
看書的目的,在把書變為我所有。
謝覺哉《學會想、問和做》
讀死書會變成書獃子,甚至於成為書櫥。
魯迅《讀幾本書》
讀活書,活讀書,讀書活。
郭沫若《天拓新詩歌的路》
愛看書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書以外的書,即課外的書,不要只將課內的書抱住。
魯迅《讀書雜談》
要使書中的知識化為自身的經驗,自必從記憶入手。
葉聖陶《〈略讀指導舉隅〉前言》
用書如用刀,不快自須磨。
陶行知《詩的學校》
書能活用可通神。
董必武《向歐陽海同志學習》
至於我,懂得雖不多,卻喜歡讀書。我信書中所述,衷心尊敬著書人。
[英]喬叟《善良女子殉情記前引》
毀書猶如殺人:殺人乃毀滅有理性的生靈、上帝的影像;毀掉一本好書則是毀滅理性,人心目中的上帝影像。
[英]彌爾頓《論出版自由》
當今真正的學府用語藏書。
[英]卡萊爾《論英雄與英雄崇拜》
沒有文化的人管理書籍,好比太監守護美女。
[英]揚·E
一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一月不讀書,耳目失精爽。
清·蕭掄《讀書有所見作》
人不知書,其去禽獸也,僅及半耳。
嚴復《救亡決論》
人與文學關的關系,「入迷」是必要的。
茅盾《論「入迷」》
積財千萬,無過讀書。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
閱讀是一項高尚的心智鍛煉。
〔美〕梭羅《活爾登·閱讀》
書應能通向四個終端:智慧,虔,愉悅或實用。
〔英〕德納姆《論智慮》
讀一切好書如同與往昔時代最優秀的人們交談。
〔法〕笛卡爾《方法論》
人們說生命是最重要的,而我認為讀書是最重要的。
〔美〕史密斯《回想錄》
書籍是心靈的良葯。
希臘諺語
知識的源泉在書本里流淌。
希臘諺語任何傢具也比不上書那樣迷人。
〔英〕史密斯·S引自霍蘭德夫人《回憶錄》
讀書不就是無聲的談話嗎?
〔英〕蘭多《假想的談話》
愛好讀書,就能把無聊的時刻變成喜悅的時刻。
〔英〕孟德斯鳩《箴言集》
讀了一本書,就像對生活打開了一扇窗戶。
俄羅斯諺語
每當我第一次閱讀一本好書,我就像結交了一位新朋友;每當我閱讀以前讀的書,就像是故友重逢。
〔英〕哥爾德斯密斯《世界公民》
有些書只須淺嘗,另一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數好書需要仔細咀嚼,慢慢消化。
〔英〕培根《論學問》
選擇書籍,不次於選擇朋友。
美國諺語
對每本書都相信的人,不如一本書也不讀的人。
日本諺語
一本壞書,比十個強盜更壞。
義大利諺語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孟子·盡心下》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唐·杜甫《奉贈韋左丞丈十二韻》
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宋·蘇軾《送安忄享落第詩》
讀書不知味,不如束高閣。
清·袁枚《隨園詩話·補遺》
讀書有味身忘老。
宋·陸游《劍南詩稿·不寐》
藏書不難,能看為難。
清·鄒 《三借廬筆談》
參見http://blog.163.com/huangshang10000@126/blog/static/24098540200832672111299/

Ⅶ 珍惜 金礦 作文800字

金礦石的故事

初一  |  議論文  |  1035字
「轟——轟——」幾聲巨響,古老的礦石區被炸開一個個洞,一些采礦者背著簸箕沿路採集著被炸出的礦石。它們都是大自然成千上萬年的心血結晶啊,每一塊都有著自己自豪的身份。一塊黑黝黝的金礦石靜靜地躺在瓦礫中等待采礦者的到來,可是,每個采礦者都從它身邊經過,卻沒撿起它。

幾天後,一場大雨把一塊金礦石沖到了急湍的河流里,河水帶著它去跋山涉水,見識一個嶄新的世界。從它出生的那天起,它就一直待在深深的黑暗的礦洞下,從沒見過如此美麗的景色。在一處河水變緩慢的流域,它停下了旅行的腳步,靜靜得坐在河床上,和溪水合唱著「嘩啦嘩啦」的歌謠。溪水洗刷去了它身上的雜質,本身具有的金光閃閃在陽光下更顯得耀眼。

不知過了多久,一個小男孩到溪邊玩耍,他看到溪中似乎有什麼東西在發光。於是,他跑到溪中,撿起了這塊金礦石,他高高地舉起金礦石,他看到了礦石身上的點點金光。他把金礦石帶了回去,和同伴們炫耀起來,同伴們都圍著塊金礦石,眼中流露出羨慕的眼光。金礦石心想:我終於找到一個認識我本質的人了,我的光芒一定會在更多人眼光下綻放的。

可是,不久,小夥伴們又有了新的玩物,小男孩也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於是,小男孩把金礦石扔在一旁,置之不理。

又過了許多年,小男孩長大了,又發現了這塊遺棄多年的金礦石,雖然經過多年,可是仍然金光閃閃,他想:既然這塊石頭沒什麼用處,不如就做一塊磨刀石吧。於是,他把金礦石當做磨刀石,用刀子在金礦石上磨下了幾道深深的傷痕。他發現,原來這塊石頭用來做磨刀石真的很好用,因為刀子都變得很鋒利了。金礦石絕望了:我難道要當一輩子的磨刀石嗎?難道沒有人知道我是金子嗎?不,我是一塊金子,我一定會發光的!

直到有一天,包裹這塊金礦石的雜質層被磨得乾乾凈凈的時候,金礦石露出了最耀眼的光芒。這塊磨刀石的主人——成年後的小男孩看到金礦石的真實本質的時候,被嚇了一跳,原來這么多年,他一直和一塊價值不菲的金子在一起啊!如果他早就發現這個秘密的話,用這塊金礦石一定可以提煉出更多的金子的。可是,他卻把金礦石當做磨刀石來用。他後悔極了,用清水洗去金礦石身上的臟污,用布仔細搽干凈,高高地舉起來,金礦石發出了最耀眼的光芒。金礦石留下了眼淚:我就知道,一定有人會發現我的。

後記:其實人生不免像這塊金礦石一樣,身上的缺點就像是包裹住你優點的雜質層,只有經過歲月和挫折的磨練後,只有擯棄這些無用的「雜質層」後,你才能發出自己最耀眼的光芒,而你所能做的,就是相信自己一定會發光,無論別人用什麼眼光看你,你始終都要相信自己。
本文章來自樂樂課堂
11
名師點評
這篇文章通過金礦石經過歲月和挫折的磨練,擯棄無用的「雜質層」後,發出最耀眼的光芒的故事。告訴人們:無論別人用什麼眼光看你,你始終都要相信自己,是金子總會發光。故事淺顯但富有哲理耐人尋味。

Ⅷ 跪求一篇作文

化學發展史論文

一、化學的前奏

1.人類文明的起點——火的利用
在幾百萬年以前,人類過著極其簡單的原始生活,靠狩獵為生,吃
的是生肉和野果。根據考古學家的考證,至少在距今50
萬年以前,可以
找到人類用火的證據,即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生活過的地方發現了經火
燒過的動物骨骼化石。

有了火,原始人從此告別了茹毛飲血的生活。吃了熟食後人類增進
了健康,智力也有所發展,提高了生存能力。

後來,人們又學會了摩擦生火和鑽木取火,這樣,火就可以隨身攜
帶了。於是,人們不再是火種的看管者,而成了能夠駕馭火的造火者。

火是人類用來發明工具和創造財富的武器,利用火能夠產生各種各
樣化學反應這個特點,人類開始了制陶、冶金、釀造等工藝,進入了廣
闊的生產、生活天地。

2.歷史悠久的工藝——制陶
陶器是什麼時候產生的,已很難考證。對陶器的由來,說法不一,
有人推測:人類最原始的生活用容器是用樹枝編成的,為了使它耐火和
緻密無縫,往往在容器的內外抹上一層粘土。這些容器在使用過程中,
偶爾會被火燒著,其中的樹枝都被燒掉了,但粘土不會著火,不但仍舊
保留下來,而且變得更堅硬,比火燒前更好用。這一偶然事件卻給人們
很大啟發。後來,人們乾脆不再用樹枝做骨架,開始有意識地將粘土搗
碎,用水調和,揉捏到很軟的程度,再塑造成各種形狀,放在太陽光底
下曬干,最後架在篝火上燒製成最初的陶器。

大約距今
1
萬年以前,中國開始出現燒制陶器的窯,成為最早生產
陶器的國家。陶器的發明,在製造技木上是一個重大的突破。制陶過程
改變了粘土的性質,使粘土的成分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鋁、碳酸鈣(gài)、
氧化鎂(měi)等在燒制過程中發生了一系列的化學變化,使陶器具備了防
水耐用的優良性質。因此陶器不但有新的技術意義,而且有新的經濟意
又。它使人們處理食物時增添了蒸煮的辦法,陶制的紡輪、陶刀、陶挫
等工具也在生產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同時陶制儲存器可以使穀物和水
便於存放。因此,陶器很快成為人類生活和生產的必需品,特別是定居
下來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們更是離不開陶器。

3.冶金化學的興起

在新石器時代後期,人類開始使用金屬代替石器製造工具。使用得
最多的是紅銅。但這種天然資源畢竟有限,於是,產生了從礦石冶煉金
屬的冶金學。最先冶煉的是銅礦,約公元前3800
年,伊朗就開始將銅礦
石(孔雀石)和木炭混合在一起加熱,得到了金屬銅。純銅的質地比較軟,
用它製造的工具和兵器的質量都不夠好。在此基礎上改進後,便出現了
青銅器。

到了公元前3000~前2500
年,除了冶煉銅以外,又煉出了錫(xī)
和鉛(qiān)兩種金屬。往純銅中摻入錫,可使銅的熔點降低到800℃左
右,這樣一來,鑄造起來就比較容易了。銅和錫的合金稱為青銅(有時也
含有鉛),它的硬度高,適合製造生產工具。青銅做的兵器,硬而鋒利,
青銅做的生產工具也遠比紅銅好,還出現了青銅鑄造的銅幣。中國在鑄
造青銅器上有過很大的成就,如殷朝前期的「司母戊」鼎。它是一種禮
器,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土青銅器。又如戰國時的編鍾,稱得上古代在音
樂上的偉大創造。因此,青銅器的出現,推動了當時農業、兵器、金融、
藝術等方面的發展,把社會文明向前推進了一步。

世界上最早煉鐵和使用鐵的國家是中國、埃及和印度,中國在春秋
時代晚期(公元前
6
世紀)已煉出可供澆鑄的生鐵。最早的時候用木炭煉
鐵,木炭不完全燃燒產生的一氧化碳把鐵礦石中的氧化鐵還原為金屬
鐵。鐵被廣泛用於製造犁鏵、鐵■(一種鋤草工具)、鐵錛等農具以及鐵
鼎等器物,當然也用於製造兵器。到了公元前8~前
7
世紀,歐洲等才相
繼進入了鐵器時代。由於鐵比青銅更堅硬,煉鐵的原料也遠比銅礦豐富,
在絕大部分地方,鐵器代替了青銅器。

4.中國的重大貢獻——火葯和造紙
黑火葯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為什麼要把它叫做「黑火葯」呢?
這還要從它所用的原料談起。火葯的三種原料是硫磺、硝(xiāo)石和木
炭。木炭是黑色的,因此,製成的火葯也是黑色的,叫黑火葯。火葯的
性質是容易著火,因此可以和火聯系起來,但是這個「葯」字又怎樣理
解呢?原來,硫磺和硝石在古代都是治病用的葯,因此,黑火葯便可理
解為黑色的會著火的葯。

火葯的發明與中國西漢時期的煉丹術有關,煉丹的目的是尋求長生
不老的葯,在煉丹的原料中,就有硫磺和硝石。煉丹的方法是把硫磺和
硝石放在煉丹爐中,長時間地用火煉制。在許多次煉丹過程中,曾出現
過一次又一次地著火和爆炸現象,經過這樣多次試驗終於找到了配製火
葯的方法。

黑火葯發明以後就與煉丹脫離了關系,一直被用在軍事上。古代人
打仗,近距離時用刀槍,遠距離時用弓箭。有了黑火葯以後,從宋朝開
始,便出現了各種新式武器,例如用弓發射的火葯包。火葯包有火球和

火蒺藜兩種,用火將葯線點著,把火葯包拋出去,利用燃燒和爆炸殺傷
對方。

大約在公元
8
世紀,中國的煉丹術傳到了阿拉伯,火葯的配製方法
也傳了過去,後來又傳到了歐洲。這樣,中國的火葯成了現代炸葯的「老
祖宗」。這是中國的偉大發明之一。

紙是人類保存知識和傳播文化的工具,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重
大貢獻。在使用植物纖維製造的紙以前,中國古代傳播文字的方法主要
有:在甲骨(烏龜的腹甲和牛骨)上刻字,即所謂的甲骨文;甲骨數量有
限,後來改在竹簡或木簡上刻字。可是,孔子寫的《論語》所用的竹簡
之多,份量之重是可想而知的;另外,用絲織成帛(bó),也可以用來寫
字,但大量生產帛卻是難以做到的。最後才有了用植物纖維製造的紙,
一直流傳到今天。

1957

5
月,中國考古工作者在陝西省西安市灞(bà)橋的一座古代
墓葬中發現一些米黃色的古紙。經鑒定這種紙主要由大麻纖維製造,其
年代不會晚於漢武帝(公元前156~公元前87
年),這是現存的世界上最
早的植物纖維紙。

提起紙的發明,人們都會想起蔡倫。他是漢和帝時的中常侍。他看
到當時寫字用的竹簡太笨重,便總結了前人造紙的經驗,帶領工匠用樹
皮、麻頭、破布、破魚網等做原料,先把它們剪碎或切斷,放在水裡長
時間浸泡,再搗爛成為漿狀物,然後在席子上攤成薄片,放在太陽底下
曬干,便製成了紙。它質薄體輕,適合寫字,很受歡迎。

造紙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化學工藝,它是廣大勞動人民智慧的產物。
實際上,蔡倫之前已經有紙了,因此,蔡倫只能算是造紙工藝的改良者。

5.煉丹術與煉金術
當封建社會發展到一定的階段,生產力有了較大提高的時候,統治
階級對物質享受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皇帝和貴族自然而然地產生了兩種
奢望:第一是希望掌握更多的財富,供他們享樂;第二,當他們有了巨
大的財富以後,總希望永遠享用下去。於是,便有了長生不老的願望。
例如,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便迫不及待地尋求長生不老葯,不但讓徐
福等人出海尋找,還召集了一大幫方士(煉丹家)日日夜夜為他煉制丹砂
——長生不老葯。

煉金家想要點石成金(即用人工方法製造金銀)。他們認為,可以通
過某種手段把銅、鉛、錫、鐵等賤金屬轉變為金、銀等貴金屬。像希臘
的煉金家就把銅、鉛、錫、鐵熔化成一種合金,然後把它放入多硫化鈣
溶液中浸泡。於是,在合金錶面便形成了一層硫化錫,它的顏色酷似黃
金(現在,金黃色的硫化錫被稱為金粉,可用作古建築等的金色塗料)。
這祥,煉金家主觀地認為「黃金」已經煉成了。實際上,這種僅從表面

顏色而不從本質來判斷物質變化的方法,是自欺欺人。他們從未達到過
「點石成金」的目的。

虔誠的煉丹家和煉金家的目的雖然沒有達到,但是他們辛勤的勞動
並沒有完全白費。他們長年累月置身在被毒氣、煙塵籠罩的簡陋的「化
學實驗室」中,應該說是第一批專心致志地探索化學科學奧秘的「化學
家」。他們為化學學科的建立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甚
至總結出一些化學反應的規律。例如中國煉丹家葛洪從煉丹實踐中提
出:「丹砂(硫化汞)燒之成水銀,積變(把硫和水銀二者放在一起)又還
成(交成)丹砂。」這是一種化學變化規律的總結,即「物質之間可以用
人工的方法互相轉變」。

煉丹家和煉金家夜以繼日地在做這些最原始的化學實驗,必定需要
大批實驗器具,於是,他們發明了蒸餾器、熔化爐、加熱鍋、燒杯及過
濾裝置等。他們還根據當時的需要,製造出很多化學葯劑、有用的合金
或治病的葯,其中很多都是今天常用的酸、鹼和鹽。為了把試驗的方法
和經過記錄下來,他們還創造了許多技術名詞,寫下了許多著作。正是
這些理論、化學實驗方法、化學儀器以及煉丹、煉金著作,開挖了化學
這門科學的先河。

從這些史實可見,煉丹家和煉金家對化學的興起和發展是有功績
的,後世之人決不能因為他們「追求長生不老和點石成金」而嘲弄他們,
應該把他們敬為開拓化學科學的先驅。因此,在英語中化學家(chemist)
與煉金家(alchemist)兩個名詞極為相近,其真正的含義是「化學源於煉
金術」。

二、創建近代化學理論

——探索物質結構

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但是,物質又是由什麼組成的呢?最早嘗試
解答這個問題的是我國商朝末年的西伯昌(約公元前1140
年),他認為:
「易有太極,易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以陰陽八卦來解
釋物質的組成。

約公元前1400
年,西方的自然哲學提出了物質結構的思想。希臘的
泰立斯認為水是萬物之母;黑拉克里特斯認為,萬物是由火生成的;亞
里士多德在《發生和消滅》一書中論證物質構造時,以四種「原性」作
為自然界最原始的性質,它們是熱、冷、干、濕,把它們成對地組合起
來,便形成了四種「元素」,即火、氣、水、土,然後構成了各種物質。

上面這些論證都未能觸及物質結構的本質。在化學發展的歷史上,
是英國的波義耳第一次給元素下了一個明確的定義。他指出:「元素是

構成物質的基本,它可以與其他元素相結合,形成化合物。但是,如果
把元素從化合物中分離出來以後,它便不能再被分解為任何比它更簡單
的東西了。」

波義耳還主張,不應該單純把化學看作是一種製造金屬、葯物等從
事工藝的經驗性技藝,而應把它看成一門科學。因此,波義耳被認為是
將化學確立為科學的人。

人類對物質結構的認識是永無止境的,物質是由元素構成的,那麼,
元素又是由什麼構成的呢?1803
年,英國化學家道爾頓創立的原子學說
進一步解答了這個問題。

原子學說的主要內容有三點:1.一切元素都是由不能再分割和不能
毀滅的微粒所組成,這種微粒稱為原子;2.同一種元素的原子的性質和
質量都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的性質和質量不同;3.一定數目的兩種不
同元素化合以後,便形成化合物。

原子學說成功地解釋了不少化學現象。隨後義大利化學家阿佛加德
羅又於1811
年提出了分子學說,進一步補充和發展了道爾頓的原子學
說。他認為,許多物質往往不是以原子的形式存在,而是以分子的形式
存在,例如氧氣是以兩個氧原子組成的氧分子,而化合物實際上都是分
子。從此以後,化學由宏觀進入到微觀的層次,使化學研究建立在原子
和分子水平的基礎上。

三、現代化學的興起

19
世紀末,物理學上出現了三大發現,即
X
射線、放射性和電子。
這些新發現猛烈地沖擊了道爾頓關於原子不可分割的觀念,從而打開了
原子和原子核內部結構的大門,揭露了微觀世界中更深層次的奧秘。

熱力學等物理學理論引入化學以後,利用化學平衡和反應速度的概
念,可以判斷化學反應中物質轉化的方向和條件,從而開始建立了物理
化學,把化學從理論上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在量子力學建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化學鍵(分子中原子之間的結
合力)理論,使人類進一步了解了分子結構與性能的關系,大大地促進了
化學與材料科學的聯系,為發展材料科學提供了理論依據。

化學與社會的關系也日益密切。化學家們運用化學的觀點來觀察和
思考社會問題,用化學的知識來分析和解決社會問題,例如能源危機、
糧食問題、環境污染等。

化學與其他學科的相互交叉與滲透,產生了很多邊緣學科,如生物
化學、地球化學、宇宙化學、海洋化學、大氣化學等等,使得生物、電
子、航天、激光、地質、海洋等科學技術迅猛發展。

化學也為人類的衣、食、住、行提供了數不清的物質保證,在改善

人民生活,提高人類的健康水平方面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現代化學的興起使化學從無機化學和有機化學的基礎上,發展成為
多分支學科的科學,開始建立了以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
理化學和高分子化學為分支學科的化學學科。化學家這位「分子建築師」
將運用善變之手,為全人類創造今日之大廈、明日之環宇。

2.元素發現史上的兩次奇跡及科學方法研究
陝西省渭南師范專科學校化學系張文根

化學發展史上,從個人發現新元素的數量方面講,出現過兩次奇跡。
值得研究的是,兩次奇跡基本上都採用了類似的科學研究方法。

1.戴維與新元素的發現
英國化學家戴維(H·Davy,1778~1829)出生於木刻匠家庭,從小就
喜愛化學實驗。他曾用自己的身體試驗氧化亞氮(笑氣)氣體的毒性,發
現其麻醉性,使醫學外科手術發生了重大改途;他還發明了安全礦燈,
解決了因火焰引起的瓦斯爆炸,對19
世紀歐洲煤礦的安全開采做出了有
益的貢獻。但是,他一生最輝煌的成就莫過於新元素的發現。

1799
年,義大利物理學家伏特(A·Volta)發現了金屬活動順序,並
應用其發明了伏特電池。次年,英國化學家尼科爾森(W.Nicholson)和
卡里斯爾(A·Carlisle)利用伏特電池成功地分解了水。從此,電在化學
研究中的應用引起了科學家的廣泛關注。

1806
年,戴維對前人有關電的研究進行了總結,預言這種手段除可
以把水分解為氫氣和氧氣外,還可能分解其他物質,這一科學思想使他
把電與物質組成聯系起來,從而導致了一系列新元素的發現。

1777
年之前,對於鹼類和鹼土類物質的化學成分,人們普遍認為具
有元素性質,是不能再分解的。法國化學家拉瓦錫(A·L·Lavoisier)創
立氧化理論之後,則認為這兩類物質都可能是氧化物。1807
年,戴維決
心用實驗來證實拉瓦錫的見解,同時也想驗證一下自己預言的正確性。

最初他用苛性鉀或苛性鈉的飽和溶液實驗,發現鹼沒有變化,只和
水電解結果一樣。通過分析,他認為應該排除水這個干擾因素。於是改
用熔融苛性鉀,結果發現陰極白金絲周圍出現了燃燒更旺的火焰,說明
由於加熱溫度過高,分解出的產物立刻又被燃燒了。後來他換用碳酸鉀
並通以強電流,但陰極上出現的金屬顆粒還是很快被燒掉了。最後,他
總結教訓,在密閉坩堝內電解熔融苛性鉀,終於拿到了一種銀白色金屬,
並進行性質實驗,發現在水中能劇烈反應,出現淡紫色火焰,顯然是該
金屬與水作用放出氫氣的結果。山此,戴維判斷這是一種新金屬,取名
為鉀。不久,他又從苛性蘇打中電解出了金屬鈉。次年,用同樣方法,

他從苦土(MgO)、石灰、菱鍶礦(SrCO3)和重晶石(BaCO3)中分別又發現了
新元素鎂、鈣、鍶和鋇。

1807
年12
月,盡管當時英法兩國正進行著戰爭,法國皇帝拿破崙仍
然頒發勛章,以嘉獎戴維的卓越成就。但是,戴維並沒有因此驕傲起來。
金屬鉀被發現以後,他由該金屬可從水中分解出氫氣受到後發,認為鉀
也應該能夠分解其他物質。於是在1808
年,他將鉀與無水硼酸混合,在
銅管中加熱,得到了青灰色的非金屬硼。這樣,不到兩年,戴維就發現

7
種新元素。如果加上他1810
年和1813
年確定的氯元素和碘元素,
戴維一生發現和確認的元素就有
9
種。這一成就在他去逝之前的52
個元
素發現史上,無人能與其媲美。

2.西博格與新元素的合成
美國化學家西博格(G.T.Seeborg,1912~)的家庭境況和戴維差不
多。依靠打工,他讀完了高中和大學,並以出色的學習成績,獲得了著
名科學家路易斯的賞識,隨後便成為路易斯的得力助手和合作者,完成
了許多重要研究。他熱愛化學和物理學,決心在核化學領域做出非凡成
績。

本世紀初,電子、
X
射線和放射性的發現,打開了原子不可分的大門。
1929
年,美國物理學家勞倫斯(E.O.Lawrence)在加利福尼亞大學發明

■計出了迴旋粒子加速器,從而取得了大大提高轟擊粒子動能的手段,
使新元素不斷被發現和合成,僅1934
年至1937
年就有二百多種人工放
射性同位素出現。到1939
年,在92
號鈾元素之前,只剩下61
號和85
號兩個空位了。所以,人們已不在關心元素周期表中的空格補缺,而將
精力轉移到鈾後面元素的發現和合成上。
3.金剛石的老知識和新知識
吳國慶

(北京師范大學化學系100875)

早在1879
年,SmithsonTennant
已經發現,金剛石燃燒的產物是碳
的氧化物,故金剛石是碳的單質。1913
年,Bragg
父子用X-衍射實驗測
定了金剛石的晶體結構。證實通常的天然金剛石屬於立方晶系,其晶胞
為面心立方,一個晶胞里有
8
個碳原子(一個點陣點為兩個碳原子)。每
個碳原子周圍有四十呈四面體排列的碳原子,健長為154pm。然而應當指
出,在殞石里發現的金剛石卻是六方晶系的。兩種晶體的差別不在於碳
原子的雜化類型(sp3),而在於排列方式不同引起晶體的對稱性不同。

金剛石被人類當作寶石而珍藏,據說已有3000
年的歷史。經過琢磨

的金剛石稱為鑽石,它密度大(3.51g·cm-3),是已知物質中最堅硬的(莫
氏硬度10);它對光的透明度好,折射率高,琢磨適當的鑽石能反射出更
多的光而顯得格外耀眼;高色散性還使鑽石有『光彩』,這是白光被鑽
石色散成單色光所致。金剛石的色散值是天然寶石里最高的。利用色散

值的差別可以把金剛石跟很象它的鋯石(ZrsiO4)區分開來。天然金剛石
有的無色,有的則呈美而的藍、黃、棕、綠等色,還有的呈黑色。理論
研究證實,純凈的金剛石應當是無色的。它可以透過各種不同波長的光
(包括紅外和紫外)。這是因為把金剛石晶體里的電子從基恣激發到最低
能量的激發恣需要5.4電子伏特的能量,遠大於可見光的能量(1.7—3.10
電子伏特)。當金剛石里摻雜氮,能量從原來的5.4
降到2.2
左右,隨氮
原子的含量的增高,由於熱運動引起的氮能級的寬度的差別,吸收不同
波長的可見光,呈現黃(C/N=105:1)、綠(C/N=103:1)色,氮原子繼續增
多,所有可見光都會被吸收掉,便得到黑色的金剛石。在好長一個時期
里,人們認為藍色的金剛石是由於其中摻雜鋁引起的。後來經美國通用
電氣公司的實驗室證實,金剛石的藍色是由其中不到百萬分之一的硼引
起的。他們發現,藍色的金剛石是有導電性的。這可以解釋為:硼原子
的存在可以使碳的價帶電子進入硼(受主)能級而在價帝里留下空穴,引
起空穴導電。而鋁的摻雜不可能有這種性質。金剛石的顏色還可因摻雜
原子引起所謂的「色心」(又稱
F
心)而引起。這類金剛石的顏色會因加
熱、輻照而改交,有的還有熒光。習慣上鑽石的質量按克拉(
1
克拉等於
200
毫克)計算。一顆鑽石,超過10
克拉,就已很稀罕很珍貴了。至今最
大的一顆金剛石是1906
年開采出來的『非洲之星』,3025
克拉。世界上
最大的一顆鑽石則是稱為『蒙兀兒大帝』的,加工前重780
克拉。

人們夢想合成金剛石已經有很長的歷史了。這種夢想的推動力一開
始就是為了人工造出珍貴的鑽石。因為天然的金剛石太少了。地球化學
研究證實,自然界里的碳只有當熔化的岩百在
3
萬個大氣壓的高壓下,
才能以金剛石的方式結晶出來,有時生成金剛石的壓力竟高到60000

大氣壓。這樣大的壓力只有在地面下60—100
公里的深外才存在,從這
樣深的地方翻到地禿表層來的岩石太少了。開採金剛石需要很大的投
資。那種從地表找到一顆金剛石的機會是極其稀少的。而開采出來的天
然金剛12
石,只有很少就其質量而言可以加工成鑽石,多數是灰色或黑
色的。並不透明,有的內部夾雜有石墨,無法琢磨出鑽石。最早嘗試人
工合成金剛石的報導在1880
年。而第一個宣稱合成金剛石的是著名的法
國實驗化學家莫瓦桑(H·Moissan)。他以當時已有的化學知識預計,尚
未製得的單質氟的化學性質極其活潑,若用它來及其迅猛地奪取碳氫化
台物里的氫,就有可能把余留下的碳轉變成金剛石。結果,他費了數年
的光陰,克服了重重困難,真的制出了活潑的氟,取得了同的代人不可
多得的巨大成就(他因此以及由此開拓的氟化學而得到諾貝爾獎金)。然

而,當他實施氟和烴類的反應時,既使是在超低溫下,也以猛烈的爆炸
告終,一無所得。慘重的失敗並未動搖過莫瓦桑人工製造金剛石的信念。
後來,他從地球化學家那裡得知了自然界石墨轉化成金剛石的高溫高壓
的條件,便設計了一種模擬天然過程的用石墨造金剛石的實驗。他把石
墨溶進熔融的鐵,然後令鐵急速地冷卻。企圖通過液恣的鐵轉化成固態
的鐵時產生的巨大內壓,把石墨轉化成金剛石。這種想法,粗想起來是
蠻有道理的。因而莫瓦桑叫他的學生們,一次又一次地把這種實驗得到
的產品用無機酸把鐵溶解掉,從黑乎乎的固恣殘渣里尋找金剛石。後來,
『真的』從中發現了透明的「金剛石」。其中一顆被命名為法國盧浮宮
里的著名鑽石——攝政王同名的金剛石至今仍然在莫瓦桑的實驗室里展
覽。莫瓦桑曾經兩度在報上發表他已成功地製得金剛石。鑒於莫瓦桑的
崇高威信,一時間引起了全球的轟動,窮人為之歡呼雀躍,富人為之垂
頭喪氣。後來雖有著名氟化學家O·Ruff
在1915
年以及Parsons
在1920
年宣稱重復了莫瓦桑的實驗製得了金剛石,卻始終不能拿出足以令人信
服的證據。到本世紀50
年代,有人從理論上論證了金剛石在高溫高壓下
生成的臨界條件,根本地否定了莫瓦桑設計的實驗取得成功的可能性。
據說,莫瓦桑的人造金剛石是他的學生被逼得無奈,投進酸洗後的黑色
殘渣里的天然金剛石。也有人報導,莫瓦桑得到的只是碳化硅或尖晶石

為sp3(見圖1)。鐵、鈷、鎳及其合金的晶體結構相似,因此都是石墨轉
化為金剛石的催化劑。另一種理論認為石墨中的碳原子可以單個地進入
金屬原子之間的四面體空隙,並在金屬原子的作用下使其原子軌道雜化
成sp3,碳原子通過擴散遇到另一碳原子形成金剛石。


1
石墨在金屬表面原子的作用下轉化為金剛石

50
年代初,在美國和瑞典成立了兩個人造金剛石的研究小組,分別
在1954
和1953
年合成了金

回答者: zhuxi1984 - 魔法師 五級 2005-12-26 20:46

檢舉化 學 發 展 史

( 化工學院 x x x)

摘要:從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1650年,煉丹術士和煉金術士們,在皇宮、在教堂、在自己的家裡、在深山老林的煙熏火燎中,為求得長生不老的仙丹,為求得榮華富貴的黃金,開始了最早的化學實驗。記載、總結煉丹術的書籍,在中國、阿拉伯、埃及、希臘都有不少。這一時期積累了許多物質間的化學變化,為化學的進一步發展准備了豐富的素材。這是化學史上令我們驚嘆的雄渾的一幕。後來,煉丹術、煉金術幾經盛衰,使人們更多地看到了它荒唐的一面。化學方法轉而在醫葯和冶金方面得到了正當發揮。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出版了一些有關化學的書籍,第一次有了「化學」這個名詞。英語的chemistry起源於alchemy,即煉金術。chemist至今還保留著兩個相關的含義:化學家和葯劑師。這些可以說是化學脫胎於煉金術和制葯業的文化遺跡了。
關鍵詞:燃素化學;量子論;晶體化學

自從有了人類,化學便與人類結下了不解之緣。鑽木取火,用火燒煮食物,燒制陶器,冶煉青銅器和鐵器,都是化學技術的應用。正是這些應用,極大地促進了當時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成為人類進步的標志。今天,化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在科學技術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正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從古至今,伴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化學歷史的發展經歷了哪些時期呢?
遠古的工藝化學時期。這時人類的制陶、冶金、釀酒、染色等工藝,主要是在實踐經驗的直接啟發下經過多少萬年摸索而來的,化學知識還沒有形成。這是化學的萌芽時期。

熱點內容
三個礦機四個月可以產多少幣 發布:2025-07-01 20:34:52 瀏覽:956
數字貨幣和ico 發布:2025-07-01 20:22:01 瀏覽:521
支持usdt的交易所 發布:2025-07-01 20:21:52 瀏覽:278
數字貨幣ae的主網上線時間 發布:2025-07-01 20:20:18 瀏覽:503
挖比特幣礦的軟體 發布:2025-07-01 20:05:35 瀏覽:893
摩根幣雲礦機登錄系統 發布:2025-07-01 20:02:20 瀏覽:568
btc大方向仍然處於上升 發布:2025-07-01 19:19:00 瀏覽:624
trx如何練臀 發布:2025-07-01 19:11:54 瀏覽:894
幣圈最新消息eos 發布:2025-07-01 19:09:32 瀏覽:23
元宇宙有何意義 發布:2025-07-01 18:58:54 瀏覽: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