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礦船馬尾
❶ 福建馬尾船廠怎麼樣
聽說現在在做海洋工作船,訂單充足,排到2016年了
❷ 福州馬尾造船廠
福建省馬尾造船廠是福建省最大的修造船廠,創建於1866年,時稱福建船政,是中國近代第一家專業造船廠,為當時遠東地區之最。歲月悠悠,百年滄桑,20世紀90年代成批量生產符合歐洲標準的多用途集裝箱貨船並進入國際市場,1999年,工廠又開發建造具有未來環保型的新產品17600 噸散貨輪,出口到北歐國家。目前,該廠通過一系列技術改造已具備設計,建造和修理35000噸級以下各類船舶的生產能力,成為中國南方重要的船舶生產基地。 由福州坐37,931路公交車可到達.
❸ 馬尾造船廠的船上的國家
船廠大院里,沈葆楨當年親手種下的大榕樹依然鬱郁蔥蔥。榕樹下,同行的記者在開玩笑:如果沈葆楨看到今天船廠的境況,一定會再次勃然大怒。約訪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的過程,頗有些曲折,行事低調的董事長不願意多說什麼,我們揣測,大概是因為船廠太過厚重的歷史反而讓人難以言說。
其實,從清朝滅亡始,這個晚清最重要的造船廠就已經開始沒落。1907年停造輪船,也意味著馬尾失去了中國造船基地的歷史地位。到今天,所謂的大國船夢,馬尾造船廠早已承擔不起了,他們每日操勞的只是養家糊口而已。但正是這種基於養家糊口而誕生的創造力,給了人們希望。如今,廠里拿到的訂單已經夠做上好幾年了,船東大都是德國、日本、新加坡。雖然,這只是拿到了給別人打工的上崗卡,但顯然,沉寂多年的廠區又開始煥發生機。
在老工人們的講述中,他們如今最羨慕的是上海的江南造船廠。去年6月3日,江南造船廠迎來140周年的生日。那一天,在中船集團的長興基地,一個年造船能力450萬噸的新江南廠開工建設。它將成為繼上海外高橋造船基地之後,中國本世紀規模更大、設施更先進、生產品種更全的造船總裝基地。
中船長興基地位於長江口,依長江,瀕東海,具有8公里長年不淤、不積、不凍的深水岸線,江面開闊,水深12米,是發展造船的天然優質基地。
而放眼世界,我們的強國船夢總少不了與日本的比較。最近的一則消息是說,中國已經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造船大國。踏訪馬尾的過程中,歷史的片段里也總是留有海上鄰居的影子:
19世紀中後期,福建船政局第一位留學生嚴復和日本的伊藤博文、東鄉平八郎留學英國的目的地不約而同選擇了格林威治皇家海軍學院。伊藤博文、東鄉平八郎們回國後承擔起日本復興的重任,以一代人之力振興了一個島國,而嚴復在清王朝則只能賣賣洋文、當當翻譯,了卻壯志難酬的一生。
其後,也便有了甲午海戰,在這場中日近代文明的直接對抗中,出身福建船政學堂的那些提督、管帶們敗在東鄉平八郎們的手下。
8年抗日戰爭,日本人兩度佔領馬尾船廠,大肆洗劫破壞,船廠幾成一片廢墟。
但是,有一位日本人卻讓馬尾的老工人們頗為敬重。上世紀80年代,日本大阪造船所高級工程師稻井秀穗在廠里為工人們開課、講座,教授造船之術,這個日本老人可謂鞠躬盡瘁,將自己所學盡授馬尾,最後在廠里得病而死。在廠史館中,林櫻堯特地為他辟出了一個專版,和那些曾經的英烈與專家們排列在一起。
2002年,日本沖繩縣4名記者來馬尾船廠訪問,在廠史館里講起稻井秀穗時,林櫻堯豎起了大拇指說:「我們會永遠記得稻井秀穗先生。」聽到此話,4個日本記者當即站成一排,深深地向林櫻堯鞠了一躬。
2003年,在馬尾船廠改制過程中,據船廠負責人講,當時有日本企業極力想收購船廠,但由於價格沒有談攏,最終不了了之。
自清王朝始,我們的強國船夢一夢百年。馬尾這個曾經的夢想基地歷盡百年滄桑,當夢想在新世紀揚帆起航時,馬尾的輝煌與敗落不該被遺忘。清朝末期的船政大臣崇善曾經總結原因:福建船政局停滯以致衰落,與其說是官吏無能所致,毋寧說是體制積弊所造成。
在探究船政局晚期的歷史時,記者所能查找到的,幾乎全是財政撥款的扯皮、官場的爭權奪利,以及嚴重的貪污浪費,清王朝落後的政治體制終將船政局拖向死亡。1907年,《時報》發表一篇署名「福建人」的文章,憤怒指出:「船政辦事大小人員,只以增薪請假為要圖,以中飽私肥為得計。」
舉清王朝之力建起的遠東第一大船廠,看起來恢弘無比,實則脆弱不堪,由於政治制度改革滯後,腐敗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洋務派們所致力的經濟建設,雖然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成就,但是終於還是毫無懸念地毀於一旦。
從「船政局」到「股份有限公司」,變化的不僅僅是名稱。今天的馬尾造船廠里,沒有人熱衷於提所謂的強國船夢了,但新船下水時,工人們鑼鼓喧天的慶祝,卻顯得比任何時候都真實和動人。
❹ 馬尾造船廠的介紹
馬尾造船廠(閩東語羅馬拼音: ma mu'oi tz'ow sung c'eung)位於福州(Hok Ciu)轄內的馬尾(ma mu'oi)港,距閩江(Min River)僅有數里之遠。是19世紀中末葉中國主要的幾個造船廠之一。當時正是在清政府的重臣李鴻章與左宗棠所帶領的洋務運動下建設而成。
❺ 馬尾造船廠 地理劣勢
差不多吧。
馬尾造船廠聽說要遷移……網路一下這方面內容看看吧……
❻ 福建馬尾船廠的資料
福建省馬尾造船廠船 福建省馬尾造船廠是福建省最大修造船廠,創建於1866年,時稱福建船政,是中國近代第一家專業造船廠,為當時遠東地區之最。 該廠應用CAD/CAM技術取得如下成效: 1、降低成本 船體的生產建造採用了 CAD/CAM技術,實現了船體線型計算機 放樣、套料、數控切割鋼板。同時,計算機還能為生產提供相應的工 作圖、胎架圖、外板加工圖、肋骨彎曲加工圖等,既方便了生產管理, 也減少了生產差錯返工,使船體建造質量得到了明顯的提高。船體鋼 板的切割也是由計算機在CAD平台上,自動生成零件的線型,自動套 料,然後通過數控切割機完成船體零件的復雜曲線的切割,解決了傳 統人工處理存在的周期長、精度低、勞動強度大的問題,並取消1:1 放樣合,這是一項重大技術革新。通過應用 CAD/CAM技術,可以提 高工效1—2倍,鋼材利用率由75%提高到87%,單船能節大約400噸 的鋼材,而且省掉了放樣的材料,節約大量勞力,最重要的是提高了 船體建造質量。僅船體建造部分,單船節省成本數百萬元。 2、提高效率 現在,該廠的船舶設計工作之中,應用微機出圖率可以達到96% 以上。以10500噸集裝箱貨船為例,全船共出圖紙約900M『,應用計 算機繪圖的圖紙就有 8 7 OM』。採用計算機輔助設計,明顯的提高了工 作效率。 3、縮短建造和設計周期 僅船體建造部分,通過應用 CAD/CAM技術,實現了船體線型計 算機放樣、套料、數控切割鋼板,建造周期便可縮短2—4個月。設計 方面,一張復雜的AO圖紙用繪圖儀繪圖時間不會超過10分鍾,而手工描圖則需要1到2天時間。船舶設計的微機化,使整船設計周期縮 短了約三分之一左右,也使該廠的船舶產品開發能力大為提高。以往 經營活動大約要一個月時間才能報價,現在只用不到一周的時間就可 以報價簽合同。 另外,犧裝生產設計室根據生產設計過程中的實際情況,還進行 了 MW/CAPD計算機輔助管子生產設計系統的開發,獲得成功。利用 該系統,可以有效地減少管子生產設計差錯,提高圖紙質量,明顯地 減輕了設計人員的勞動強度,縮短設計周期等。 4、增加競爭力 成本的降低、建造和設計周期的縮短,最重要的是船體質量的提 高,明顯地增強了馬尾造船廠在船舶市場上的競爭力。 CAD/CAM的 應用為該廠走上國際船舶市場立下了汗馬功勞。 5、取得科技成果 該廠的微機 CAD/CAM工作網路系統是以最省的投資,發揮最大 的效用為目標,不斷進行摸索,不斷創新。經過多年的努力,馬尾造 船廠的CAD/CAM應用已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績。自1991年以來,該 廠先後承建了十幾股出口歐洲、香港及東南亞等地區的集裝箱貨船,包 括2種類型的7300噸多用途集裝箱貨船、660箱(8200噸)多用途集 裝箱貨船、7800噸多用途集裝箱貨船和820箱(10500噸)多用途集 裝箱貨船。其中,7300噸多用途集裝箱貨船的設計與建造獲得省科技 進步二等獎以及國家級新產品獎,660箱多用途集裝相貨船的設計與 建造獲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820箱多用途集裝箱貨船的設計與建造 通過了省經貿委組織的優秀新產品技術鑒定,目前正在申報科技進步 獎。 在這些船舶的設計建造過程中,我們引進歐洲的技術設計,自行 完成詳細設計和生產設計,船舶的建造質量得到很大的提高,獲得了國外船東的好評,在歐洲船舶市場上享有一定的聲譽。 利用 CAD/CAM等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不僅使該廠打入了國際船 舶高層,而且增強了信心,去沖擊造船業的更高峰。現在,該廠又與 外商簽訂合同,並開工承建船東要求高、技術尖端的瑞典籍17600噸 散貨船和德國籍的700箱多用途集裝箱貨船,形勢一片大好。 6、獲得經濟效益 在「八五」、「九五」計劃期間,該廠共承建出口船舶共十幾艘,為 國家、為福建省創外匯總計約2億美元,成為我省的創匯大戶。
❼ 馬尾船廠不是在中法戰爭時被法國炸毀了么怎麼現在還在
1866年8月19日,當醉心於洋務,一心想自造戰艦加強海防的閩浙總督左宗棠從福州城出發,前往40里外的馬尾鎮勘查正在籌劃中的船政局廠址時,他看到了一個地勢顯要的天然良港。 馬尾鎮前面的馬江是閩江的支流,「水清土實,深可十二丈,潮上倍之」。位 馬尾造船廠,1867年-1871年 於馬江北岸的馬尾距離閩江出海口還有百餘里,沿江小島遍布,山峰夾江而上。「數十年來,外國輪船夾板船,常泊海口,非土人及久住口岸之洋人引港,不能自達省城。」 40華里的距離並不遙遠,對在福州辦公的閔浙總督而言,往來船政局督察工作不算辛苦。就這樣,彷彿是天時地利人和,福建船政局,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遠東第一船廠落腳在馬尾。 幾個月後,左宗棠被朝廷選中調往陝甘鎮壓民變,這位近代史上權傾一時的洋務重臣選中林則徐的女婿沈葆楨接替他處理船政事務。又過了幾個月,當沈葆楨獨自一人來到馬尾鎮與村民商量征地賠償時,他沒有想到,朝廷的計劃竟然遭到了村民的激烈反對,即便朝廷開出了優厚的賠償金,但村民們卻根本不願意出賣被劃在船廠范圍內的近600畝土地。 被亂石雜物趕出村子的沈葆楨一怒之下,調來了數艘炮艇,停在馬江之中,威脅村民交出肇事者,否則開火攻村。最終,在砍殺了兩名帶頭肇事的村民之後,農民們接受了朝廷開出的條件,建設用地征齊了。 除了沈葆楨,左宗棠還選擇了法國軍官日意格,雙方簽訂勞動合同後,日意格帶著他在本國物色的木匠、鐵匠、鎖匠等一班人飄洋過海,來到陌生的馬尾,對他們來說,這里更像是一個天堂。這些在歐洲過著貧窮生活的青年技術工人,得到了清王朝的優待,日意格每月工資高達1000兩,相當於清朝一品大員的幾十倍,一般工人每月也有200多兩,數書機年之後,這批人合約期滿返回法國時,已經由當初的一文不名成了暴發戶,在法國購置田產、股票。 船政局是在1886年12月23日正式破土動工的,第二年7月,沈葆楨正式上任。根據日意格的記載,「工廠的第一批工人看見的是一個既沒有外國機器,也沒有工具的河流……田野中惟一的一座小屋子成了鍛造車間,屋中兩座鐵爐馬上生火,用中國的鐵錘開始了工作,第一根鐵釘就在這里打成。」19世紀60年代,正是清王朝一心一意進行經濟改革的時代,成立總理衙門,由奕任事務大臣,經管外交、通商、海關、訓練新軍、同文館,同時經營修路、開礦、製造等事務,掀起了一場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熱潮。1866年至1869年,國內生產總值每年保持在10%左右的高速增長,在這樣的背景下,具有二三千人規模的馬尾造船廠很快崛起在馬江之畔,佔地600畝,設備齊全,規模宏大,在遠東地區首屈一指。 此後的30多年裡,馬尾船廠為清王朝造出了40艘艦船,占當時國內總量70%,組建了第一支海軍艦隊——福建海軍,並為北洋、南洋兩支水師配備了大量艦船和將領。其間,清王朝的三支水師分別經歷了中法馬江海戰和中日甲午海戰,敗給教自己造船建軍的法國老師尚可理解,但敗給同樣剛剛起步的日本海軍,則讓國人無地自容。1907年,清政府飭令慘淡經營的船政局停止造船。 1911年,辛亥革命風起雲涌。動盪的時局下,造船事業已無人關心,馬尾船廠一度淪為賣廢鐵度日,「三五匠徒,蓬頭垢面,菜色凄涼」。至1949年止,又一個30多年裡,隨著政權的更替,馬尾船廠一直在打爛——修復——再打爛的圈子裡輪回。其間,一共更替了近20名領導人,修過軍艦,造過商船,甚至造出了中國第一架飛機。 1950年,當解放軍開進馬尾時,船廠已是滿目荒涼,雜草叢生,只有一座輪機車間的破廠房和積滿淤泥的船塢提醒著人們,這里曾經有過「遠東第一船廠」的輝煌。經過4年勞動,靠工人的雙手從地下挖出了幾百萬塊磚頭和幾十噸的廢鋼鐵,並清除了丟在原船塢荒草地上的幾顆沒有爆炸的炮彈。老工人周德成說:「光我們揀的磚頭,就蓋起了4座共70間職工宿舍和3排36間辦公室。」 這些磚頭、廢鋼鐵是船廠留下來不多的有價值的東西了,馬尾船廠龐大的建築群,有的毀於戰亂炮火,有的坍塌於風侵雨蝕,如今能看到的,只有那座法國人建造的輪機車間。那些熟練的技術工人、那些幾代人積累下的造船圖紙、心得,全都煙消雲散。
❽ 詳細介紹一下馬尾之敗
馬尾之敗,後人多委責於張佩綸等人,這對於這位未曾一展大志即被迫下野的福建船政大臣委實頗為不公。應該說真正的敗因是在北京,而不是福州。
首先,自恭親王、李鴻藻等一班原軍機大臣在1884年4月被全班開缺後,新上任的醇親王等人能力較前一班人馬相差很大。其主持的北京中樞先是對戰和猶豫不決,對於違反國際法(當時國際慣例,外國軍艦駛入別國口岸,數量不得超過2艘,時間不得超過2周)的孤拔艦
隊不知所措,居然讓其深入到本國軍事要地40餘天,這是令人難以理解的。
其次,在危機已然到來之時,福州方面屢屢要求先發制人的情況下,居然還下令「如有蠢動,即行攻擊」,實際上徹底限制了福州方面的戰爭決定權;張佩綸在21日聞知談判破裂後立即請求速派南北洋新式兵船4—5艘於4日內抵達馬尾才能阻止法國開戰,而如此緊要的軍情,軍機處竟然在23日才向南北洋轉寄求援電報。如此的昏聵,如此的遲疑,不敗,可能么?
而此後更為可恥的是次年2月南洋艦隊與法國分艦隊的交戰。5艘新式戰艦對6艘敵艦,噸位幾乎相當,火力上略略超過的南洋艦隊在遭遇法國艦隊後竟然立即轉舵而逃,其「馭遠」、「澄慶」速度較慢,被圍困於石鋪灣後,未發一炮即放水自沉,其怯戰之心著實令人無法容忍。結果導致法國艦隊攻佔澎湖,切斷了台灣與大陸之間的聯系。而清軍雖然在3月24日取得鎮南關大捷,導致法國茹弗里內閣倒台,也無法利用這一戰果獲得更多外交成果。
4月4日,雙方停戰,6月9日,《中法天津條約》簽訂,中法戰爭正式宣告結束。
❾ 福州馬尾船政創造了許多鮮為人知的中國之最,體現在哪些方面
馬尾船政學堂是中國第一所近代海軍學校,在船政大臣沈葆禎的主持下於1866年在福州設立。初建時稱為「求是堂藝局」,1867年馬尾造船廠建成後搬遷至馬尾遂改名為船政學堂。是中國第一所新式教育的學堂。
由船政學堂畢業的部分歷史名人:
前學堂(製造學堂,又稱「法語學堂」。目的是培育船舶製造和設計人才,主設有造船專業): 魏翰(造船專家、民國時任海軍造船總監、福州船政局長)。
後學堂(駕駛學堂,亦稱「英語學堂」。旨在培養海上航行駕駛人員和海軍船長,主要專業為駕駛專業,以後增設了輪機專業): 劉步蟾;鄧世昌;嚴復;葉富;羅豐祿;林永升;林泰曾;葉祖珪;薩鎮冰;詹天佑;劉冠雄。
船政學堂的學風極為嚴謹,在教學中十分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前學堂的學生到各船廠實習,而後學堂的學生則上練船實習,船政為此專門製造和購買了數艘練船。1871年船政學生(其中包括劉步蟾、嚴復、方伯謙、林泰曾等)駕駛練船「建威」完成了北起遼東南至新加坡的遠洋訓練。1877年船政首此派出留學生赴英、法等國學習。在沈葆禎的苦心孤詣下船政學堂培養出了中國的第一批近代海軍軍官和第一批工程技術人才,由船政畢業的學生成為了中國近代海軍和近代工業的骨幹中堅,李鴻章曾盛贊馬尾船政學堂為「開山之祖」,作為中國近代海軍搖籃的馬尾船政學堂將永遠彪炳史冊。
❿ 馬尾造船廠屬於央企嗎
馬尾造船廠是19世紀中末葉中國主要的幾個造船廠之一
福建省東南造船廠前身為「福建省漁輪修造廠」
馬尾造船不屬於福建東南造船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