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c挖礦費率
『壹』 etc一公里怎麼計算收費
全省高速將統一使用復合通行卡,這種新型的通行卡既記錄高速出入口信息,也記錄車輛路徑標識動態信息。高速路沿線的信息採集點會將每輛汽車的行駛信息隨時採集下來。在通過出入口時,收費員的電腦中就會立即計算出行車里程。
除了收費方式的改變,新的收費方法對計費也有較大調整,尤其是「尾數取捨」。
以前的「尾數取捨」是:2元以下歸0,2元到7元歸5元,7元以上歸10元。而新的方法則是:2.5元(含)以下歸0;2.5元到7.5元(含)歸5元;7.5元以上進為10元。
比如段塘到大朱家這段高速,先前小車的收費方法為:0.45元(費率)×5公里=2.25元。2.25元在2到7元區間內,要歸到5元,再加上5元車次費,通行費共計10元。而今後,2.25元應該歸0,只收5元車次費,通行費為5元。
走杭州灣跨海大橋要比滬杭甬多掏錢
高速通行費的收費公式是:車次費+車公里費率×車輛實際行駛里程數+隧道(橋梁)疊加的通行費。
這樣,不同的高速公路就會出現不同的收費。比如,寧波到嘉興,既可以走杭州灣跨海大橋,也可以走滬杭甬高速公路,此前,無論走哪一條,收費都一樣。但是從5月15日起,小車從段塘上,嘉興東下高速,如果走跨海大橋,里程是138公里,收費是125元。如果走滬杭甬高速,里程207公里,收費是100元。「這是因為跨海大橋建設成本較高,附加了橋梁隧道疊加費,這樣走跨海大橋里程雖短收費卻貴。」業內人士解釋說。
同樣,從寧波出發到杭州,途經彭埠大橋比走下沙大橋不僅里程縮短1公里,通行費還節省5元到10元。「在里程相差不多的情況下,車主盡量選擇橋梁、隧道較少的高速公路比較合算。」滬杭甬高速寧波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說。
繞城高速繞一圈算一圈
如果繞城高速上開過了頭,許多車主會繼續往前行,繞一圈回來下高速,除了費點汽油,通行費是一樣的。從5月15日起,這招可行不通了,因為繞城高速上也要開多少公里收多少錢。「在上繞城高速前一定要仔細查看路標,提前做好准備,一旦開錯方向還是就近出口下高速,然後重新返回。」滬杭甬高速寧波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說,寧波繞城高速繞一圈大概收費60元。
『貳』 挖ETC需要什麼礦機
和以太坊eth一樣,以太經典etc也採用PoW挖礦機制,Ethash演算法,主要依靠顯卡礦機和少部分定製化礦機挖礦。
『叄』 1660s挖etc怎麼樣
不太好。
如果單張1660s的這種相對來說比較老的顯卡,不建議去挖礦。因為挖礦他主要看算力,這種顯卡的算力大概在3~5兆左右。
挖這個ETC不能用4G顯存容量的顯卡,6G起步。GTX16系列、RTX20全系、RTX30不鎖算力全系列。每一張都很貴,現在最便宜也將近需要4000左右,要說回本快的話,那要數RTX3090了。
『肆』 Etc要多少顯存
Etc顯存要求不低於3GB。
ETC將於區塊高度11,700,000執行硬分叉升級,挖礦演算法升級為Etchash,支持GPU挖礦,顯存要求不低於3GB,暫不支持E3、A10等定製化礦機以及NiceHash挖礦。
ETC(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中文翻譯是電子不停車收費(電子收費),是高速公路或橋梁自動收費。
通過安裝在車輛擋風玻璃上的車載電子標簽與在收費站ETC車道上的微波天線之間進行的專用短程通訊,利用計算機聯網技術與銀行進行後台結算處理,從而達到車輛通過高速公路或橋梁收費站無需停車而能交納高速公路或橋梁費用的目的。
技術原理:
ETC系統是採用車輛自動識別技術完成車輛與收費站之間的無線數據通訊,進行車輛自動感應識別和相關收費數據的交換。採用計算機網路進行收費數據的處理,實現不停車、不設收費窗口也能實現全自動電子收費系統。
ETC系統通過安裝於車輛上的車載裝置和安裝在收費站車道上的天線之間進行無線通信和信息交換。主要由車輛自動識別系統、中心管理系統和其他輔助設施等組成。
中心管理系統有大型的資料庫,存儲大量注冊車輛和用戶的信息。當車輛通過收費站口時,環路感應器感知車輛,RSU發出詢問信號,OBU做出響應,並進行雙向通信和數據交換。
中心管理系統獲取車輛識別信息,如汽車ID號、車型等信息和資料庫中相應信息進行比較判斷,根據不同情況來控制管理系統產生不同的動作。
『伍』 ETC和ETH挖礦參數一樣嗎
一樣。
1、以太經典(ETC)是以太坊(ETH)的原鏈,ETH是從ETC硬分叉出來的。
『陸』 E特幣是什麼,怎麼樣
E特幣(ETC)是存在於互聯網誕生的一種虛擬貨幣,可支持點對點的支付功能,臆在能流通於世界易貨行業交易過程當中,能夠通過互聯網點對點支付的一種廣泛使用代幣,為易貨行業的全球流通做出了「貨幣」的功能。E特幣官網:www.eticoin.com
E特幣(ETC)的誕生:E特幣起源發行於德國,德國是世界貿易最為成熟和發達的國家之一,同時也是第一個承認和運用虛擬貨幣(比特幣)的國家。在未來,全球虛擬貨幣盛行已是必然趨勢,德國率先承認了比特幣的合法地位,同時也及時推出了E特幣(ETC)的全球計劃。而現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已是必然的趨勢,易貨行業也將逐步延伸到世界的每個角落,所以E特幣就在這必然的發展趨勢下誕生了。
E特幣(ETC)的發行: 從2014年起到2017年總共向全球發行1350萬個,其中第一年發行720萬個,第二年發行360萬個,第三年發行180萬個,第四年發行90萬個。每年發行總量按照360天平均發行(其中每年的12月27號—31這5天不發行)。第一年發行量為2000個/天,第二年為1000個/天,第三年為500個/天,第四年為250個/天。由於總量的限定和數量不斷的減少,隨著未來E特幣逐步進入易貨平台流通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將奠定E特幣註定升值的基礎,據Eoses實驗小組粗略測算全球易貨平台的交易總額來算,E特幣最高價值將穩定在10000美金,人民幣60000元左右才能滿足易貨代幣的流通需求。
E特幣(ETC)的挖礦:E特幣由64進制加密演算法數據組合而成,每1個幣,最多將被拆分成小數點後3位,以原代碼的形式存在和流通與互聯網之間。每1個幣的產生都需要計算機在線通過計算機的運算能力進行「挖礦」,才可獲得E特幣。由於每個E特幣都有自身的代碼組成,所以不存在發行機構擁有大量E特幣的可能性,雖然有發行機構,卻也是遍布全球各個互聯網的節點當中,而且「挖礦」是根據E特幣固定的發行時間已經限定,任何個人或組織都無法獲得51%以上的E特幣數量,所以既解決了51%的風險,也是去中心化的一種貨幣。同時,Eoses實驗小組發行E特幣是在財政部門的監督管理下運行,相對更保障了E特幣規范、穩健運行的基礎。E特幣每天發行的總量被設定,但是不代表當天發行的總量就一定會被全部開采出來,E特幣是基於當天所有挖礦的計算機運算能力的總和來決定當天的礦池量是否當天全部開采出來。如果當天發行的總量沒有被開采出來,則累積到第二天的總礦池一起開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