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挖礦知識 » 挖墳坑為什麼說是挖礦

挖墳坑為什麼說是挖礦

發布時間: 2023-05-09 12:29:14

⑴ 誰知道曲阜的葬禮習俗

曲阜的葬禮習俗歸納起來,主要程序有以下方面:
初喪瀕臨咽氣時,一般要為其沐浴更衣,咽氣後,用白布、藍布、黑布或特製的綉著文飾的「衾」、「輕被子」等蓋住屍身,稱為「小斂」。小斂前,有的地方要求給死者的口中放入一定的物品,如制錢、硬幣、紅布、五色線等,稱為「噙口」、「壓口」。移至堂屋的靈床上,兒女、親戚在旁守護。死者的兒子或侄子要手持香火秸稈為其「指路」,意為告訴亡靈該向何處去;指路後是「送漿水」,漿水用生水、生面肆銷碧和小米等攪拌而成,或只為清水,早、中、晚三次,意味著給亡者送食物。亡後三天,要發盤纏,給亡者燒紙馬、紙錢等紙扎;現代更有紙扎汽車、電腦、樓房等等。死者入棺,謂之「大斂」、「入殮」,要「凈面」、「撒墊背錢」、「罩頭」、「鎮釘」等。現在,由於火化制度的推行,入殮的程序逐漸消失,斗知或象徵性地將骨灰或骨灰盒裝入另一個盒子。

吊喪吊喪環節中有三項內容:報喪、開吊、守靈。報喪,一方面是告知親友,另一方面是告知周圍的街坊鄰居。按傳統儀式,報喪者要給報喪對象磕頭,然後報告關於死者的情況。現在,除了至親好友需要報喪者上門報喪外,還可以通過發布或遞送「訃告」、「訃聞」等方式告示。在山東有些地方還有用特定標示來公告報喪的。臨清地區,死者家要在街門上貼一條白紙,起到「出喪牌」的作用,名為「封門」。開吊,是指布置靈堂、接受吊喪者哭拜等一系列活動。死者的近親參加吊喪的儀式比較隆重,要攜帶輓聯、祭品、黃表紙、紙元寶等一宗祭禮前來。從大殮之後到出殯,兒女等人要日夜守護在靈柩旁,稱為守靈,其間男不剃頭、女不梳發,晨燒「雞鳴紙」,晚焚「夜辰香」。有人來吊喪,要磕頭謝孝。
出殯出殯是喪禮中最隆重的儀式。由於出殯儀式極其繁亂,需要較多人手,所以很多朋友、鄉鄰會到亡者家中幫忙。出殯這天早上,鼓樂班子就來到主家,開始吹奏,名為「鬧喪」。出殯儀式從「點主」開始,即孝子將靈牌交給當地德高望重的文官或家族內有威望的老人,在「主」字的點上用硃砂筆點一下;孝子將靈牌捧回,就可以出殯了。「斬碗」,就是在靈前把倒扣在靈柩前的黑碗用刀砍碎。待眾人「啟靈」、「抬棺」後,孝子要「摔盆」;摔得越碎,被認為子孫越興旺。梁山一帶,稱摔盆儀式為「路祭」,其他一些地方的「路祭」則指在出殯路上進行的祭祀活動。
安葬掘墓,俗稱「挖墳坑」、「開壙」、「打壙」等。在臨朐等地,要在下葬之前舉行「祭墳地」、「祭陰宅」等儀式,奏樂、擺供、焚香、奠酒、放鞭炮,裂舉將長明燈、五穀倉、水罐、糧食、紙扎的童男童女等陪葬品放入墓穴。棺木入穴時,鞭炮、鼓樂大作,孝子等人痛哭。在曲阜、龍口等地,棺材入穴後,死者的子女每人抓三把土撒在棺蓋上。有些地方子女拿起鐵鍬,領著大家鏟土蓋棺。安葬後的第二天或第三天,孝子和親屬要來圓墳,即為新墳添土、祈福。

葬後祭禮山東各地有為逝去的家人「燒七」和過周年的慣習。每隔七天,死者的兒女親戚應到墳前祭祀。俗話說,「五七三周年,不燒不周全」,到「五七」和三周年祭祀時要特別隆重。除了燒七,還要燒百日、燒周年。
家中老人去世,子孫、親屬要按制易服,民間統稱「戴孝」。這里所說的「制」,是指我國傳統的「五服制」,是指祖父、父親、本人、兒子、孫子的五代人,在死者五服之內的男女,都應該戴孝。孝子要身穿孝服,頭戴孝帽,腳穿孝鞋,腰扎孝繩,手持孝棒。舊時的孝子要戴麻冠,現在一般都是用白布大致縫個簡單的「孝帽」,也有乾脆用白布大體在頭上一纏;腰裡扎的孝繩,大都是兩股麻搓成的一根繩;孝棒按照傳統,必須用鮮柳樹棒,不剝皮,用白紙纏繞,貼上白紙花、紙穗。等儀式完畢之後,將這根柳枝插在墳頭上或墳旁,希望它能生根發芽,保佑子孫興旺。
舊式喪禮除了對亡者的追憶與祭奠之外,更多地藏納了迷信思想和儀式,產生了鋪張浪費現象。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倡導破除迷信和實行殯葬改革,禮儀逐漸簡化。60年代中期,不少人家以磚砌墓,開追悼會,送花圈,形式隆重而節約。70年代以來,一般火化,兒女臂帶黑紗,同時通知親友弔唁的日期,開追悼會,舉行弔唁儀式。禮畢,兒女捧骨灰盒,由親友護送至田間深埋,或葬於公墓。

⑵ 優孟哭馬全文和詞語解釋。

一、全文:

優孟,故楚之樂人也。長八尺,多辯,常以談笑諷諫。楚莊王之時,有所愛馬,衣以文綉,置之華屋之下,席以露床,啗以棗脯。前喚慧馬病肥死,使群臣喪之,欲以棺槨大夫禮葬之。左右爭之,以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馬諫者,罪至死。」優孟聞之,入殿門。仰天大哭。王驚而問其故。優孟曰:「馬者王之所愛也,以楚國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禮葬之,薄,請以人君禮葬之。」

王曰:「何如?」對曰:「臣請以雕玉為棺,文梓為槨,楩楓豫章為題湊,發甲卒為穿壙,老弱負土,齊趙陪位於前,韓魏翼衛其後,廟食太牢,奉以萬戶之邑。諸侯聞之,皆知大王賤人而貴馬也。」王曰:「寡人之過一至此乎!為之柰何?」優孟曰:「請為大王六畜葬之。以壠灶為槨,銅歷為棺,齎以姜棗,薦以木蘭,祭以糧稻,衣以火光,葬之於人腹腸。」於是王乃使以馬屬太官,無令天下久聞也。

譯文:

優孟原是楚國的老歌舞藝人。他身高八尺,富有辯才,時常用說笑方式勸誡楚王。楚莊王時,他有一匹喜愛的馬,給它穿上華美的綉花衣服,養在慧答富麗堂皇的屋子裡,睡在沒有帳幔的床上,用蜜餞的棗干來喂它。馬因鏈棗為得肥胖病而死了,庄王派群臣給馬辦喪事,要用棺槨盛殮,依照大夫那樣的禮儀來葬埋死馬。左右近臣爭論此事,認為不可以這樣做。

庄王下令說:「有誰再敢以葬馬的事來進諫,就處以死刑。」優孟聽到此事,走進殿門,仰天大哭。庄王吃驚地問他哭的原因。優孟說:「馬是大王所喜愛的,就憑楚國這樣強大的國家,有什麼事情辦不到,卻用大夫的禮儀來埋葬它,太薄待了,請用人君的禮儀來埋葬它。」

庄王問:「那怎麼辦?」優孟回答說:「我請求用雕刻花紋的美玉做棺材,用細致的梓木做套材,用楩、楓、豫、樟等名貴木材做護棺的木塊,派士兵給它挖掘墓穴,讓老人兒童背土築墳,齊國、趙國的使臣在前面陪祭,韓國、魏國的使臣在後面護衛,建立祠廟,用牛羊豬祭祀,封給萬戶大邑來供奉。諸侯聽到這件事,就都知道大王輕視人而看重馬了。」

庄王說:「我的過錯竟到這種地步嗎?該怎麼辦呢?」優孟說:「請大王准許按埋葬畜牲的辦法來葬埋它:在地上堆個土灶當做套材,用大銅鍋當做棺材,用姜棗來調味,用香料來解腥,用稻米作祭品,用火作衣服,把它安葬在人的肚腸中。」於是庄王派人把馬交給了主管宮中膳食的太官,不讓天下人長久傳揚此事。

二、詞語解釋:

1、棺槨:套棺。

2、穿壙:掘墓穴,挖墳坑。

3、齎:送人東西。

4、屬:交付。



作品出處:

漢代司馬遷《史記·滑稽列傳》

《滑稽列傳》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創作的一篇文言文,收錄於《史記》。該文是專記滑稽人物的類傳。此篇的主旨是頌揚淳於髡、優孟、優旃一類滑稽人物「不流世俗,不爭勢利」的可貴精神,及其「談言微中,亦可以解紛」的非凡諷諫才能。

優孟生卒年待考。春秋時期楚國宮廷藝人。以優伶為業,名孟,故得名。荊州人。從小善辯,擅長表演,常談笑諷諫時事。

熱點內容
香港比特幣機 發布:2025-07-04 18:25:28 瀏覽:41
pi幣的安全圈可以加多少個人 發布:2025-07-04 18:24:51 瀏覽:366
幣圈平台要清退還怎麼交易 發布:2025-07-04 18:10:57 瀏覽:17
最新eth分析今日 發布:2025-07-04 17:36:30 瀏覽:750
幣圈高手怎麼去稱呼 發布:2025-07-04 17:21:31 瀏覽:529
支持比特幣的銀行卡 發布:2025-07-04 17:02:33 瀏覽:314
trx4攀爬視頻 發布:2025-07-04 16:25:08 瀏覽:176
2018年幣圈熊市是怎麼開啟的 發布:2025-07-04 16:19:17 瀏覽:331
區塊鏈建設方案 發布:2025-07-04 16:02:54 瀏覽:773
你還想再錯過幣圈的游戲驛站么 發布:2025-07-04 15:59:27 瀏覽: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