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挖礦知識 » 去火星挖礦

去火星挖礦

發布時間: 2023-05-15 23:54:41

A. 火星著落的成功意味著怎樣的科技價值

0跟貼
天問一號成功著陸火星有哪些重要意義?
2021-05-18 17:55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中國專家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采訪時表示,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著陸火星是對中國探火技術綜合能力的一次巨大考驗,它的成功證明了中國的科技實力過硬,並為下一步實現火星采樣返回打下了重要基礎。

據中國國家航天局消息,5月15日7時18分,科研團隊根據「祝融號」火星車發回遙測信號確認,天問一號著陸巡視器成功著陸於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預選著陸區。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著陸火星取得圓滿成功。

後續,「祝融號」火星車將依次開展對著陸點全局成像、自檢、駛離著陸平台並開展巡視探測。

天問一號成功著陸的技術難點是什麼?

據中國國家航天局介紹,天問一號探測器由環繞器和著陸巡視器組成,著陸巡視器包括「祝融號」火星車及進入艙。2021年2月24日,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實施第三次近火制動,對火星開展全球遙感探測,並對預選著陸區進行詳查,探測分析地形地貌、沙塵天氣等,為著陸火星做准備。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焦維新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采訪時強調,就單獨任何一個環節來說,中國都已掌握了相關技術,但是由於不夠了解火星大氣層狀況,而大氣層情況對接下來的環節有重要影響,所以這是對中國探火技術綜合能力的巨大考驗。

他說:「首先,火星探測面對的是雖然有大氣層,但是大氣層極端稀薄的情況,火星的大氣壓不到地球的1%。所以既不能直接套用在月球著陸的經驗,也不能用(載人飛船)從太空返回地球的經驗,而是要根據火星的實際情況來制定技術措施,但在這一點恰恰是中國的短板。因為中國第一次探測火星,對火星的大氣層都不太了解,只能從歐洲的一些友好國家那裡得到一些數據。

其次,著陸的每一個階段成功與否、怎麼設計,都跟大氣層的狀態有關系。比如,進入大氣層以後進入減速階段,完全是靠跟大氣的摩擦來減速,而這時候由於摩擦返回艙會非常熱。因此,返回艙怎麼設計,在什麼高度進入大氣層,在什麼高度上打開降落傘,都跟大氣層的密度、大氣層結構、風場等等有關系。以及在稀薄大氣上,降落傘需要做多大,降落傘運行多長時間,在超聲速情況下如何打開降落傘等等要解決這一系列的問題。一環扣一環,彼此相互影響,任何一步出現差錯,就沒法完成這個任務了。」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的重要意義

中國航天局表示,此次天問一

B. 我能去火星挖礦

不能去火星挖礦。火星距離地球較遠,需要乘坐火箭才可以去到,且火星上的氣候較復雜,不適合人類久居。

C. 如果我們開始在小行星上采礦,那會如何

太空中的數十億顆小行星是否暗懷寶藏?

不誇張地說,太空充滿了寶藏。即使僅僅從小行星帶中的岩石中提取資源,我們就可以為地球上的每個人發1000億美元。

如果我們明天就開始挖礦呢?我們能否恢復多年來已經幾乎耗盡的地球自然資源?這將如何改變太空旅行?為什麼我們還沒有這樣做呢?下面將討論如果我們開始在小行星上采礦會發生什麼。

大約有80萬顆小行星在太陽系中漂流。它們中的大多數構成了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小行星帶。但我們不必走那麼遠。有大約16,000個近地小行星富含從黃金到水各種物質正等待獲取。但即使我們克服了通往這些太空金礦的所有技術挑戰,我們會把這些物資帶回地球嗎?

好吧,我們可以將一些資源帶回地球,以獲取利潤。特別重要的是磷,鋅,錫,鉛,銀,金,銅以及我們這個星球正在耗盡的其他一切資源。但是,大量運輸所有這些珍貴的商品可能會大大降低它們在地球上的市場價值。

如果我們利用這些資源進一步 探索 太空,小行星采礦將會更有價值。對不起,地球,我們稍後再回去。

由於所有的水和建築材料都在我們的太陽系中漂浮著,我們可以毫無難度地在月球和火星上殖民。我們派人去 探索 木衛二。最後,我們將飛出太陽系,抵達數十億的恆星系統和系外行星。

但是,回到地球一會兒。科學家們認為,在太陽系的早期,地球與金星一樣沒有生命,是小行星用水填充成了海洋。它們經常撞擊年輕的地球,不僅帶來水冰,還帶來一些復雜的有機分子。

小行星使地球出現生命成為可能。它們也可以在太空中過得很好。但是想像一下,你正在歐洲進行一次公路旅行,但沿途沒有加油站。你必須隨身攜帶所有燃料。在太空旅行更糟糕。

我們被地球引力束縛。它是如此強大,以至於從地球上逃離的前300公里(186英里)相比接下來的3億公里(1.86億英里)需要更多的能量。將所有燃料燃燒只為了到小行星一次效率不高。

另一方面,脫離地球引力的旅行幾乎毫不費力。如果我們開始開采小行星,我們就不必攜帶那麼多燃料。我們能夠比我們想像的更進一步。我們用水冰小行星來獲取水——這是在太空中任何地方維持人類生命的基本要素。

水可以幫助我們保持良好的衛生,種植食物和產生可呼吸的空氣。它也會給我們帶來燃料。我們只需要將水分子精製成高效推進劑。在某種程度上,小行星將是我們的太空加油站。它們也將成為我們在太空中建築材料的主要提供者。

我們使用小行星金屬比如鐵,來構建低成本的任何尺寸的結構。我們也會尋找金,銀和鉑等貴金屬,但不是為我們的新外星女友製作戒指或項鏈。相反,用來製造高端電子產品,航天器部件和實驗室設備。

提取太空所提供的資源只是時間問題。首先,我們需要更多地了解小行星及其引力,確定使用何種采礦設備,並找出哪些小行星擁有最多的資源可以採集。

當我們弄清楚事物的技術方面時,仍然存在一個問題。誰將擁有小行星?如果一家公司或一個國家贏得了太空采礦競賽並將所有太空資源私有化,該怎麼辦?估計經濟會被破壞,因為該公司或國家將掌管整個世界——包括地球和太空。也許不非得從小行星采礦,我們可以將它們變形並殖民?

1.WJ網路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LIGHTS OFF-風雲飛揚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D. 馬斯克有「火星夢」,他有一個「太空采礦夢」

作者 | 袁一雪

6月11日,起源太空 科技 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起源太空)「仰望一號」光學/紫外雙波段太空望遠鏡搭載長征二號丁火箭成功發射升空。這是繼4月27日,起源太空通過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六號運載火箭,以「一箭九星」的方式將NEO-01航天器成功送入預定軌道後,第二顆成功上天的衛星。

兩顆衛星上天,是起源太空創始人、香港大學空間科學實驗室執行主任蘇萌小行星采礦夢想的第一步。

曾經出現在科幻小說中在太空采礦的場景,也將隨著蘇萌的小行星采礦夢而可能成為真實世界中的一幕。

2007年,剛進入哈佛大學攻讀天體物理博士的蘇萌,接到了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學中心一位頭發花白的老教授Martin Elvis給他推薦的題目。當時,他一下愣住了:小行星采礦。「我的第一個念頭是,接了這個題目我還能順利畢業嗎?這不是科幻電影的場景嗎?」蘇萌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開玩笑地說。

讀博期間,蘇萌與同事使用費米伽馬射線太空望遠鏡發現了「費米氣泡」。這是銀河系的銀盤兩側分布的兩個巨大的、對稱的「氣泡狀」結構,也是人類迄今為止認知到的銀河系最大的結構。費米氣泡的發現可以為認識宇宙中星系的形成與演化,以及宇宙中多種尺度的起源問題帶來幫助。

基於該成果,蘇萌獲得世界高能天體物理領域最高成就獎——布魯諾·羅西獎。他是近40年來該獎項最年輕的獲得者和唯一一位華人獲得者,其研究成果入選美國物理學會「世界十大物理學進展」及《天文學》雜志「年度十大天文學進展」。

與此同時,太空資源開發與利用的浪潮在全球迅速蔓延,2010年世界首家太空采礦公司行星資源公司成立。蘇萌跟著導師穿梭於哈佛校園的天文系、物理系、地球與行星科學系,以及法學院、商學院、政府管理學院,跟全球頂尖的學者討論太空資源開發與利用的技術、法律、商業模式、政府政策等。

成為麻省理工學院帕帕拉多學者、美國航天航空局愛因斯坦學者的蘇萌,在麻省理工學院期間不斷往返中美兩地,尋找在中國開展太空 探索 與資源利用的機會。2016年,蘇萌加入香港大學,成為香港大學空間科學實驗室執行主任。2019年,中國第一家致力於開展太空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商業公司——起源太空正式成立。

雖然公司成立伊始便經歷了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但蘇萌的計劃並未因此受阻。甚至在今年4月,公司正式向太空發射了NEO-01。6月11日,起源太空「仰望一號」也成功發射。

至今,蘇萌還記得導師交給他小行星采礦項目時認真的神態。「他說,小行星采礦是天文學改變人類文明進程的契機。當天文學真正影響 社會 和民眾利益的時候,這個古老的學科將會以完全不同的發展模式快速成長起來。」蘇萌回憶說。

天文學誕生於人類對晝夜更替、四季輪回、天文現象的好奇中,古代的天文觀測曾與歷法的制定密不可分。隨著觀測手段不斷進步,天文學研究的對象也從種種天文現象,轉為更為精準的宇宙物體,大到行星、恆星、太陽系、銀河系、星系團以至可觀測的宇宙,小到小行星、流星體,乃至分布在廣袤宇宙空間中的大大小小塵埃粒子。

天文學正在不斷拓展人類的知識邊界,人類對宇宙的認知也在更宏大的尺度上定義了文明發展的階段。只是天文學研究本身似乎很難像其他學科一樣實現產學研結合,從而進入與 社會 發展相輔相成的良性循環,並且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這也是天文學大科學裝置往往需要國家支持的原因。

但是,天文學家並不滿足於此,他們渴望學科貼近人類生活。而事實上,人類對太空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正是文明發展的重要機會,也蘊藏著巨大的商業價值,從而實現天文學學科發展的自我造血能力。這一點是蘇萌從未敢忘卻的使命。

另一個讓蘇萌奮不顧身投入小行星采礦的原因是,讓中國在世界太空資源開發領域中能夠佔有一席之地。

事實上,早已有國家打起了太空資源擁有權的「算盤」。就地球而言,其周圍的近地小行星上也有地球內部蘊藏的礦產資源。不過,地球上的礦產大都藏於地表下較深的區域,很難開采或成本高昂,尤其是一些稀有金屬。但這些礦產在小行星上的情況則不同,它們可能存在於淺薄的表面,十分方便開采。「更重要的是,未來人類太空建設需要的原材料,尤其是水,可以從月球或小行星的表面獲得,從而改變人類利用太空的方式。」蘇萌解釋說,這也是為什麼人類會將采礦的視線投向月球和小行星。

只是在廣袤的太空中,小行星數量之多無法預測,那麼如何判定這些小行星到底屬於誰?最先注意到這個問題的是美國,他們在《商業空間發射競爭法》規定了私人可獲得開采礦物的所有權。盧森堡緊隨其後,於2017年頒布了《太空資源開發與利用法》。

蘇萌認為,太空資源所屬權終將成為世界各國都參與的事項,佔領先機無疑會對國家未來的發展有利。事實上,我國只參與了國際空間法的部分條約和協定。有數據顯示,《外空條約》已有包括盧森堡、美國、中國在內的107個締約國,而《月球協定》只有18個締約國,且盧森堡、美國、中國均不是締約國。

「我希望以我綿薄之力,先跟上其他國家的步伐。」蘇萌如是說。

馬斯克總是走在科學的前沿,卻鮮有人想到他為什麼可以做到這一點。毫無疑問,他最初為自己定下去火星的目標,使他的眾多奇思妙想目標一致,且幾乎所有的 科技 創新都與此有關。

蘇萌也正在踐行這一點:瞄準小行星采礦這一目標,堅實地踏出每一步。4月發射的NEO-01就是蘇萌為小行星采礦之行邁出的第一步。「若要實現小行星采礦,可以是在一顆大型的小行星表面降落、進行開采;或者捕獲一顆幾米大小的小行星,將它帶回地月系統,再進行開采。」起源太空首席行星科學家、北京大學天體物理學博士張曉佳介紹道。「我們的目標是用低成本的方式實現第二種方案。」

為了實現這一點,蘇萌和團隊需要在地面和太空中做大量實驗,目標是在提高捕獲成功率的同時,盡可能地降低任務成本。據他透露,未來的目標是將任務的成本降低到國際同類公司的1/10以下。

為了驗證太空采礦技術,NEO-01誕生了。它肩負的使命比捕獲小行星簡單些,是捕獲一個小行星的模擬目標,將它拖拽至大氣層中與之「同歸於盡」。張曉佳介紹說,現在NEO-01的運行良好,只需等待它進入此前預設的軌道,就可以開展實驗任務了。

除了主任務外,NEO-01還搭載了攝像頭,助力研究人員研究太空中的實驗過程。

而6月上天的起源太空「仰望一號」,則是我國第一台地球軌道上的光學/紫外雙波段太空望遠鏡,肩負著搜尋小行星的任務。

觀察、捕獲,再將小行星「囤積」於地月軌道,這對蘇萌來說還只是開始。他期望有一天可以開采小行星的礦產,並在太空中直接冶煉,用於太空建設。而這一切,在蘇萌眼中並不比人工智慧的實現更難。因為在國內進行創業期間,蘇萌驚喜地發現,國內的航天產業幾乎已經形成閉環,即便是疫情沖擊了全球航天產業等行業,但對中國影響不大。

「我曾經在國內找了很多高校和單位,發現有些技術即便沒有成熟化,也有人曾經做過相關的研究,也就是說如果要實現小行星采礦這一目標,我國完全有基礎發展完整的產業鏈,實現工業化、商業化太空資源開發與利用,爭當全球第一,引領人類在太空中不斷拓展文明的疆界。」蘇萌說,小行星采礦為眾多技術提供試驗與實現的平台,在材料科學、生物醫葯等領域都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現在蘇萌又有了新的想法,在國內促成小行星采礦專業的建立。2018年,美國科羅拉多礦業學院太空資源中心就正式開設了小行星采礦專業,開發全球第一個太空資源相關的正式課程,以培養下一代太空科學家和工程師。目前,該中心計劃開設碩士及博士相關課程,此外,還為從事太空研究的專業人士提供短期進修課程。學生可通過學習獲得核心知識,並在負責 探索 、提取及使用太陽系資源的系統中獲得設計實踐。

「小行星采礦是個集礦業、天體、行星、法律、航天器、人工智慧、數學等多學科交叉的學科平台。」蘇萌介紹道,目前,他們與中國礦業大學、中南大學、北京大學合作的實驗室已經成立,正在推動采礦專業發展。

蘇萌希望這些人才梯隊的建設,可以為中國未來的大型太空天文基礎設施的建設貢獻力量。而他自己也將為中國天文事業的發展貢獻民營航天力量。

到 2025 年,蘇萌和團隊將發射數十台太空望遠鏡和更多的航天器。「參與國際競爭,在太空中展示中國企業能力」是他的目標之一。

E. 魔獸世界,采礦258 ,應該去哪采礦呢

250 瑟銀礦 燃燒平原、艾薩拉、安戈洛環形山、冬泉谷、東瘟疫之地、西瘟疫之地、希利蘇斯、詛咒之地、費伍德森林

275 富瑟銀礦 東瘟疫之地、燃燒平原、西瘟疫之地、希利蘇斯、冬泉谷、艾薩拉、安戈洛環形山

個人感覺東西瘟疫不錯,地圖簡單秘銀、瑟銀、富瑟都相對較多,地圖好跑沖突也少些

F. 魔獸世界裡誰能告訴我礦300後都能挖什麼礦 分別需要多少採礦 謝謝

300魔鐵 325精金 350富精金 375克金

榮耀魔鐵多,精金納各蘭多。克金稀有375

很好升因為,300-375你能才到的所有礦都張技能。例如:你現在370了,采300才能採的魔鐵仍有可能長技能點。

G. 我想去火星,怎麼走

首辯咐返先乘專機去找斯皮爾伯格,然後讓他找到演Sam(變形金剛男主角)的演員,讓他聯絡大黃蜂,他能帶你去(因為變形金剛1中提到過大黃蜂去過火星,他了解情況,還給第七區留下了13秒的影像),坐著蒼耳號去哦。若果不坐飛船可以用隕石形態,變形金剛穿越大氣層是要轉換成隕石形態,所以要忍受高溫哦,然後發射到火星。還有,火星十分寒冷,大氣稀薄,主要是CO2,所以帶著點兒氧氣瓶,不然會被憋死。而且要帶著點水簡伍,因為表面沒有穩定的液態攜飢水體。如果你想要發財的話,可以帶著點挖礦的工具,因為表面有大量赤鐵礦(Fe2O3),你可以帶回來煉鐵。

祝旅途愉快!!!

好,說點兒實際的,你等著美國的消息吧,他們發射衛星的時候你可以偷偷溜進去,但是死活他們好像不管......

H. 太空中有無限的礦產,那以後能去太空中采礦嗎

據報道,近日,有科學家發現在零重力的條件下,微生物可以幫助人類提取岩石中的經濟元素,這意味著,未來人類或許可以「使喚」微生物去太空中開采礦石,這項研究也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通訊》雜志上。

不過,由於太空中是零重力的環境,而且除了地球之外,其它星球上的環境都是非常極端惡劣的,這就導致在開采太空資源的過程中,人類想要抵達地外星球親自開采是非常困難的,而藉助無人探測開采設備,一些元素又很難被提取出來。

幸運的是,通過研究,科學家們發現微生物竟然可以將地外星球上的稀有元素提取出來,而在地球上,通過實驗,已經證明了微生物可以採集到岩石中很難獲取的稀土元素,未來也將逐漸開展太空實驗,幫助人類獲得太空資源。

說起來,用微生物來進行礦產資源的開采,看起來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科學家們發現,有一種叫鞘氨醇單胞菌的微生物,在遇到玄武岩之後,會通過一系列的化學反應,將玄武岩中的稀土元素給浸出,而在國際空間站中,在完全模擬零重力的條件下,鞘氨醇單胞菌的稀土元素浸出率,同樣高達70%。

這個發現意味著,通過微生物去開采太空中的稀有元素,是完全可行的,只需要搞清楚哪一種微生物對哪一種稀有元素有效就可以了。

研究者表示,通過實驗證明,鞘氨醇單胞菌、枯草芽孢桿菌和貪銅桿菌在太空零重力的環境中,都可以存活,這是因為微生物中普遍具有特異性,這讓它們可以在極端環境中仍然存活,不像人類和其它生物一樣,離開地球在沒有任何保護的情況下,就會喪命。

目前來看,火星、月球等環境中,鞘氨醇單胞菌、枯草芽孢桿菌和貪銅桿菌都可以幫助人類在上面提取稀有元素,這意味著,很多人類暫時無法抵達的地方,未來微生物都會先行抵達,並且幫助我們採集到需要的礦產資源帶回地球。

不過,這里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如果未來地球上的微生物被人類送往不同的星球,它們是否會在太空中安家落戶,導致地外生命的誕生?

I. 科學家計劃利用微生物進行太空采礦

幾個世紀以嘩睜橘來,人們一直在努力從岩石中開采有用的礦物和金屬。現在,科學家學會了如何利用微小微生物的力量來完成這些勞動。這個名為biomining的過程在地球上已經很普遍。

當人類計劃遠征月球和火星等地時,生物礦化提供了一種在其他行星體上獲取所需材料而不是從地球上獲取物質的方法。這種方法稱為現場資源利用。然而,微生物和岩石在地球引力之外的相互作用不同,可能影響在外星生物的產出。

對國際空間站的一項新調查是對微生物如何在微重力中生長和改變行星岩以及模擬火星引力的第一項研究。該研究BioRock也是地外生物礦化的首次試驗,這是太空中原型微型采礦反應堆的首次應用。

「我們正在研究三種類型的微生物,讓我們首先比較不同微生物在太空環境中的行為,」愛丁堡大學英國天體生物學中心教授Charles Cockell說。科學家對微重力如何影響微生物和礦物相互作用知之甚少,但先前的研究表明微生物與表面的附著或生物膜的形成在空間中發生的不同。

通常,生物膜增加,變得更厚並且在微重力中顯示出特定的形狀和結構。研究人員預計BioRock研究中的微生物會發現類似的行為。

「對於研究,我們使用天然含有大量空間的玄武岩,看看細菌如何在微重力條件下在這些空腔內相互作用,」科克爾實驗室的博士後科學家羅莎桑托馬蒂諾說。微生物回到地球以後,研究人員計劃研究微生物如何進入岩石並在岩石中生長,並比較三種類型的微生物。

他們還將研究浸入岩石周圍流體中的元素,並檢查不同微生物從岩石中提取超過20種不同元素的程度。這三種微生物包括一種從美國西部科羅拉多高原的沙漠結殼中分離出來的微生物,一種由德國航空航天中心提供,另一種以比利時核研究中心提供的對重金屬的抗性而聞名。

「BioRock實驗開始將拼圖的各個部分組合在一起,」Cockell補充道。「了解微生物如何在微重力和模擬火星引力中如何相互作用,從岩石表面生長和提取元素,這將首次告訴我們,如果低重力影響微生物附著到岩石表面並進行生物礦化的能力。換句話說,是否有可能進行外星采礦。「

結果應該提供在地球引力,模擬火星引力和微重力水平下發生的細菌和岩石相互作用的定性和定量比較。例如,微重力中沒有熱對流會限制食物和氧氣供應到岩石環境中的細菌並抑制其生長。

「我們希望深入了解微生物如何在太空中生長,以及我們如何在人類 探索 和太空沉降中使用它們,從采礦到將岩石轉化為月球和火星上亂團的土壤,」Cockell說。微生物 - 岩石的相互作用可以將岩石變成土壤,探測者可能有一天會用它們來改造風化層 - 覆蓋月球,火星和小行星表面的塵埃碎片碎片 - 進入植物生長的土壤。

接下來,研究人員將對不同的微生物和材料進行額外的實驗,以進一步完善微生物在原地資源利用中的應用。

「微生物無處不在 - 在我們的食物,家庭和工業過程中 - 它們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做了非常重要的事情,」Cockell說。「當我們進入太空時,我們可以利用微生物使我們的生活更輕松,並提高空間定居的成功.BioRock正在與微生物世早滑界一起建立一個新的航天聯盟,利用微生物來促進人類在太空中的永久生存。 「

J. 魔獸世界采礦300問題

附圖:300~325地獄火半島

熱點內容
比特幣預警 發布:2025-07-02 21:43:09 瀏覽:312
eth代幣怎麼查 發布:2025-07-02 21:41:37 瀏覽:652
雲算力租借平台 發布:2025-07-02 21:27:08 瀏覽:652
幣圈什麼是影線 發布:2025-07-02 21:24:38 瀏覽:596
元宇宙概念股票有哪些版本 發布:2025-07-02 20:55:24 瀏覽:314
修改routeeth0並生效 發布:2025-07-02 20:43:34 瀏覽:908
比特幣支付購買東西 發布:2025-07-02 20:15:55 瀏覽:29
12年年底比特幣價格 發布:2025-07-02 20:12:04 瀏覽:480
使用區塊鏈資料庫的優缺點 發布:2025-07-02 20:10:14 瀏覽:173
深圳區塊鏈技 發布:2025-07-02 20:10:07 瀏覽: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