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irworld幣挖礦
① 外國古錢幣等級
ME 紀念章 Medals
D.E.C. 試鑄幣 Die Essay Coins
C.P. 浮雕精鑄幣 Cameo Proof
TO 代幣 Tokens
T.S.C. 試打幣 Trial Strike Coins
T 氧化 Toned
CO 錢幣 Coins
E.P. 實驗幣 Experimental piece
F.P. 霜面精鑄幣 Frosted Proof
C.C. 流通幣 Circulating coins
M.T.R. 合面幣 Mule Coin with Two Reverses
S.F. 緞面精鑄幣 Satin Finishes
C.C.C. 流通紀念幣 Circulating Commemorative Coins
M.T.O. 合背幣 Mule Coin with Two Obverses
B.U. 普鑄幣 Brilliant U.N.C.
C.O.C. 紀念幣 Commemorative Coins
E.C. 變體幣 Error Coins
CL.C. 包覆幣 Claded Coins
B.C. 雙金屬幣 Bimetal Coins
O.M.S. 異質幣 Off-metal Strikes
PL.C. 鍍金屬幣 Plated Coins
L.C. 領銜幣 Leading Coins
FA 戲鑄幣 Fantasy
DE. 面值 Denomination
P.C. 加厚幣 Piefort Coins
CF.C. 彩色幣 Colorful Coins
M.S. 俱造幣廠原鑄光澤 Mint State
PA 樣幣 Pattern
M.P. 霧狀精鑄幣 Matte Proof
PR. 鏡面精鑄 Proof
HO. 雷射幣 Hologram
P.L. 准精鑄幣 Proof Like
CM. 戳記 Chopmarks
agw(actual gold weight) 實際含金量。
amulet 吉祥錢,壓勝錢。
an (l'an) [法語]年。
anchor coinage 錨幣(指英國在19世紀初期為模里西斯、西印度群島等殖民地製造的四 種面值銀幣,以船錨圖像得名)。
asw (actual silver weight)實際含銀量。
ana (american numismatic association) 美國錢幣協會。
anepigraphic 無字幣。
authentication (錢幣真偽)鑒定。
b
bagmark (未流通幣的)袋損。
banknote 紙幣,鈔票。
base metal 普通金屬,非貴重金屬。
bi-metal (coin) 雙金屬(幣)。
billon 低含量(小於50%)銀幣。
bit 小分割幣,1/8(西班牙)比索。
bid-buy sale 投標售幣。
blank 幣坯。
bracteate 薄片幣。
bullion 金或銀錠,純金幣,純銀幣。
bullion value (bv) 純金屬原值。
c
cased set 盒裝套幣。
cash 文,銅錢。
cast coin 鑄幣,用澆鑄方法製造的硬幣。
cfa franc central 中非法郎。
cfa franc west 西非法朗。
chambre de commerce (法國)商業部。
chop (幣上的)戳記。
criculation coins 流通(硬)幣。
civil war coins 內戰時期硬幣。
clean, cleaning 清洗。
clipped coin 剪邊幣。
cob (不規則形狀的)銀塊幣(使用於16世紀--18世紀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
coin 硬幣。
coin album 集幣冊,幣薄。
coin alignment 硬幣型正背面(指硬幣的正背面鉛垂線互成180度,即↑↓型)
coin dealer 錢幣商。
coin shop 錢幣店。
coinage 1)硬幣,錢幣(集合名詞);2)造幣,硬幣製造。
collect, collecting 收集,集藏。
collection 集藏品,收集品(指全部藏品)。
collector 收集者,集藏家。
colonial issues 殖民地錢幣。
colonial coins 殖民地硬幣。
coloured coins 彩色幣。
commemorative coin 紀念幣,收藏幣。
condition (of coins) (硬幣的)品相。
conjoined busts 疊(頭)像(幣)。
counter 籌碼。
counterfeit 偽造,贗幣。
countermarked (c/m) 加蓋(戳記)的,帶復壓印記的。
cowrie 貝幣。
crown 克朗,克朗型硬幣(指直徑為33毫米--42毫米,重量為20克--50克的金屬幣)。
current coins 流通幣。
cut 切割,硬幣切塊。
d
date 年代。
debasement 貶值,貶值幣。
decimal 十進制。
decimal coinage 十進制錢幣。
denomination 面值。
design 圖案,圖像;設計。
diademed 戴冠頭像。
die 幣模,印模。
double die 重模幣。
double-struck 重壓幣。
cat 歐洲中世紀貿易金銀幣。
mp (澳大利亞大孔環幣的)幣芯。
e
ecd (east caribbean dollar) 東加勒比元。
ecu (european currency unit) 歐洲貨幣單位,歐元,埃居。
edge inscription 邊文。
edge ornament 邊飾。
eic (east india company) 東印度公司。
effigy (幣面上的)頭像。
ek (edge-knocked) 邊緣被磕碰的,磕邊的。
electrum 琥珀金(金銀自然合金)。
elongated coin 壓長幣。
emergency coinage 緊急時期錢幣。
enamelled coin 琺琅幣。
engraver 刻模師。
enlarged size 放大的尺寸。
errors 殘錯幣。
essay (essai [法語]), trial piece 試模幣,試制幣。
exonomia 廣義錢幣學,類錢幣學。
f
face 幣面。
face value (f.v.) 面值。
fake 偽幣,贗幣。
fantasy 臆造幣
field (幣面上圖像和文字外的)空白底子。
fineness (貴金屬)純度,成色。
flan 幣坯。
fdc (fleur de coin) [法語] 全新未流通幣。
foreign coins 外國硬幣,外幣。
forgery 偽造,造假。
frosting (幣面)凝霜。
g
ghetto coins 猶太人集中區幣。
german silver 德國銀。
genuine 真品,非為造的。
grade 品級,品相級別。
grading (品相)定級。
gun money 槍幣,用廢舊槍炮上的金屬製作的硬幣(特指1689年--1691年英王詹姆斯二世在愛爾蘭發行的緊急時期幣)。
h
hammered coins 手工錘制幣,打壓幣。
hard time tokens 1834年--1844年間美國發行的緊急時期分幣。
hand-made coins 手工製造幣。
hobo nickels (美國30年代流浪改刻5分印第安人頭像的)改刻幣。
hog money 豬幣(特指1616年英國為百慕大群島發行的幾枚幣)。
holey dollar (1813年澳大利亞發行的)大孔環幣。
homeland issues 本土發行供殖民地使用的硬幣。
hub (用以壓制工作模的)母模。
i
imitation 偽造幣。
included above. (inc. ab.) 已計入上數。
incuse 陰文。
inflation money 通貨膨脹幣。
ingot 錠。
inscription (幣上的)文字或縮寫字。
intrinsic value 錢幣上的金屬原值。
invest, investment 投資。
issue price 發行價。
j
jeton, jetton [法語]籌碼。
joint coinage (兩地)聯合發行的錢幣。
k
klippe 方坯幣。
kriegsgeld [德語]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發行的地方幣。
kruggerrand 南非克魯格爾蘭特(金幣)。
l
legal tender 法幣,法定貨幣。
legend (leg.) 硬幣上的文字(多指硬幣外圈文字)。
leper coins 麻風病隔離區的錢幣。
lettered edge 帶字的(幣)邊。
local issues 地方幣。
louis d'or (法國)路易金元,金路易。
lustre (硬幣上的)光澤。
machine-made coins, machine-struck coins 機制幣。
mail-bid sale 信函投標售幣。
market value (mkt. val.) 市價。
matte 粗精製幣。
maundy money (英國)濯足節幣。
maverick 待考幣(常指未鑒別的代用幣)。
medal 章,紀念章。
medal alignment 型正背面(指硬幣的正背面鉛垂線相重合,互成0度,即↑↓型)。
medallic issues 紀念章,章幣。
milled coins 機制幣。
mint 造幣廠。
mint set 造幣廠發行的未流通套幣。
mint mark 造幣廠標志、印記。
mintmaster's initials 造幣廠廠長姓名首字縮寫。
mintage 發行量。
mirror-like surface 鏡面。
monetary reform 貨幣改革,幣制改革。
monetary system 幣制,貨幣制度。
monetary unit 貨幣單位。
monogram 首字縮寫,花押。
motto 銘文,箴言。
mule (因正反面模具錯用而產生的)騾幣。
n
n.d. (no date) 無年代(幣)。
n.c.l.t. (non-circulating legal tender) 未進入流通領域的法幣,非流通法幣。
nick 邊緣磕碰。
non-circulating 不流通的。
notgeld [德語](德國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和戰後年代的)緊爭時期幣。
numismatic coins 供收藏用的錢幣。
numismatic society 錢幣學會。
numismatics 錢幣學。
numismatist 錢幣學家,錢幣研究者。
o
obv. (obverse) 正面。
off-metal strike (ofs) 非正規金屬壓制的硬幣。
overdate coin 變更原模年代的錢幣。
p
paper money 紙幣。
patina 銅銹。
pattern 樣(品)幣。
pcs(pieces) 枚(硬幣單位,此為復數)。
piedfort 加厚幣。
plastic holder (裝硬幣的)小塑料袋。
plain edge 光邊。
plaster 石膏模。
plated coin 鍍覆硬幣。
plugged coin 塞芯幣。
porcelain coin 陶瓷幣。
precious metal 貴金屬。
premium 升水(即價格與面值的差別)。
prestige proof set 豪華版精製套幣。
pricelist (幣商印製的)售品目錄,價格表。
private coin 私鑄幣。
privy mark (幣上的)暗記。
proof 精製(幣),拋光(幣)。
proof set 精製套(幣)。
proof-like 半精製(幣),類精製(幣)。
provas 樣品。
r
rare 稀缺,珍稀。
rarity 稀缺(度)。
real size 原大,真實大小。
reced size 縮小的尺寸。
recing machine 縮刻機。
reeded edge 滾邊(幣)。
regional issue 地區幣。
relief 陽文,凸出的文字或圖形。
rev. (reverse) 反面。
relative scarcity 相對稀缺(度)。
rentenmark [德語]德國1923年開始發行的地產抵押馬克。
restrike (用原模在以後年代壓制的)重製幣。
revenue (印花)。
rubbing 拓印,拓片。
s
sale catalogue 售品目錄。
sandwich coins 夾心(金屬)幣。
scratch 擦痕,劃道。
sede vacante 梵蒂岡教皇缺位時發行的硬幣,缺位幣。
seignorage 制幣利潤,即原值與面值的差別。
sigeg money 圍城(時期發行的緊急)幣。
series 系列,(一)組(幣)。
serrated 齒邊。
set 套。
sovereign 蘇弗林(英國金幣)。
special selects (品相極好的)精選幣。
special uncirculated 精製的未流通幣。
specimen 樣幣;幣。
specimen set 樣品套幣。
state of preservation 品相,保存狀態。
sterling 英鎊;成色足的。
sycee 銀錠,馬蹄銀。
t
tael (中國)兩。
token 代用幣,代價幣。
token issues 代用向,代價幣。
tone, toning (金屬幣)氧化,變色。
toughra 花押。
trade coins 貿易幣。
transitional issues 過渡時期錢幣。
trial strike 試制(幣)。
troy weight 金衡量。
truncation (幣面人像下的)空白處。
type set (同一類型便不同年代的)套幣。
u
uncirculated 未流通的,沒有使用過的。
uniface 單面幣。
unique 孤品,獨一無二的。
v
voc 荷屬東印度公司(首字縮寫)。 (荷蘭文為vereenigde oostindische compagnie)
variety (幣面設計的)變型。
vis-a-vis coin 面對面的雙頭像幣。
w
w/,w/o (with, without) 有,無。
wooden nickels 木質代用幣(一種游戲幣)。
world coins 世界硬幣。
y
yest set 年度套幣(造幣廠發行的同一年代不同面值的套幣,多指未進入流通領域供收藏用的套幣)。
② 2010上海世博會資料
2010年上海世博會
【概況】2002年12月3日,中國成功獲得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舉辦權,實現世博史上無發展中國家成為綜合性世界博覽會舉辦國的歷史性突破。中國政府曾就舉辦世博會向國際展覽局作出鄭重承諾,全力支持舉辦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全國各地也以各種方式給予積極支持。2003年,上海正式啟動世博會的籌備工作,由於「非典」,等客觀原因籌備工作一度受到影響。經過調整,開展了組織構建、調研、舉辦或參與相關活動等工作。在辦博組織機構尚未正式建立的情況下,由原來的申博機構組織召開各類國際性研討會和論壇,參加與世博會相關的國際會議,舉辦大型紀念性活動,接待國內、國外訪團的參觀和學習。廣大群眾對世博會的認知和了解度不斷提升。(朱航)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歷程回顧展暨世博會150年歷史回顧展開幕】2月22日,該回顧展和黃浦江沿岸開發周年規劃成果展在上海城市規劃館揭幕,上海世博會的倒計時鍾也同時啟動。世博回顧展以翔實的文字資料、300多件實物和400多幅圖片,回顧申博3年難忘的歷程。世博會歷史回顧展通過一系列動人的故事講述世博會對社會發展的影響。黃浦江兩岸開發周年規劃成果展向觀眾展示上海燦爛的前景。該展覽展期3個月。(朱航)
【上海世博會代表團參加國際展覽局第一三三、一三四次成員國代表大會】6月3日,上海世博會代表團參加國際展覽局第一三三次成員國代表大會,這是中國上海在取得2010年世博會舉辦權後,首次在國際展覽局亮相。中國政府在大會上陳述,表示將履行申辦時的承諾,做好舉辦2010年世博會的一切准備工作。上海2010年世博會場址較申辦規劃有所調整,鼓勵參展者建造永久性展館,作為世博會結束後各國歷史文化和經濟科技的展示館。世博會場址將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國際交流中心。12月9~12日,國際展覽局召開第一三四次代表大會。中國前任駐法國大使吳建民在會上當選為國展局新任主席。吳建民是由中國政府推薦,經各國常駐國展局代表充分協商後推舉的新一屆主席唯一候選人,也是國展局成立75年來首位來自發展中國家的主席。他的當選是國際博覽界對中國的選擇,表明國際社會希望日益強大的中國為人類進步作出更大貢獻。大會前一天,為慶祝國際展覽局成立75周年,上海市政府向國際展覽局贈送「世博會150年暨國際展覽公約成立75周年展」。該展覽佔地約200平方米,以200多幅珍貴圖片和20多個精緻的模型,簡要清晰地展示世界博覽會在人類近現代歷史中的作用,演繹了世博會150多年的歷史。12月11日,交接儀式在巴黎舉行,巴黎市副市長布羅斯、中國駐法大使趙進軍和國展局各成員國代表、法國各界人士200多人出席交接儀式並參觀展覽,國際展覽局主席諾蓋斯接受捐贈證書。(朱航)
【上海世博會事務協調局掛牌】10月30日,上海世博會事務協調局掛牌成立,標志著世博會籌備工作全面展開。該局是世博會籌備事務的日常執行機構。其主要職責是:貫徹落實國家和上海市世博領導機構確定的辦博戰略和方針;協助中國政府總代表,聯系國際展覽局和各成員國、各參展國,並實施其與各參展國的交往;對上海世博會進行整體推介,促進招商、招展、招客;指導世博園區規劃和建設以及世博會的經營運行。上海世博局成立後,上海申博辦同時撤銷,由世博局履行國家世博會組織機構所賦予的各項職責,並積極籌建上海世博土地儲備中心和上海世博(集團)有限公司。有關土地、資金、場館規劃與建設,將在世博局的指導下由該兩個公司進行市場化運作。(朱航)
【上海與國際展覽局合作舉辦「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論壇」】10月30日,為期兩天的「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論壇」在上海召開。這是國際展覽局首次與舉辦城市在世博會的籌備過程中合作舉辦研討活動,目的在於通過舉辦論壇,吸收全球的智慧,為辦好世博會出謀劃策,同時向世界展示上海辦一屆「成功、精彩、難忘」的世博會的信心和決心。參加論壇的代表200多人,分別為國際展覽局主席、秘書長、副主席,來自各大洲的專家、2010年世博會申辦競爭國代表、世博會舉辦城市代表和世界各大媒體的記者。其中,中國方面除上海的代表,還有來自江蘇、浙江和長江三角洲15個城市的代表,以及昆明世博會的主辦者、2008年北京奧運會組委會的負責人。本屆論壇的主題為「面向未來的世博會」,分為世博會與科技創新和人類生活、與城市經濟、與城市文化、與可持續發展4個專題,共有25名專家、學者發言。中國教育部副部長吳啟迪、中國外交學院院長吳建民、國際展覽局名譽主席菲利普森和國際展覽局執委會主席塞雯擔任各專題組的主席。該論壇從2003年起到2010年上海世博會舉辦之前,將每年舉辦一次。(朱航)
【召開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咨詢會議第十五次會議】該會議於11月2日舉行。會議的主題是「如何辦好一屆成功的世博會」。這充分顯示出上海對舉辦世博會的重視,以及辦博工作的國際視野和開闊思路。出席這次會議的外賓和上海市各副市長都參與專題討論並作發言,涉及對2010年上海世博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主題內涵的深入闡述,吸引更多參展國家、參展機構和遊客的推廣策略,以及世博會場館建設、投融資和特需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內容。此外,還特邀國際展覽局秘書長洛塞泰斯就「成功的世博會」作闡釋,里斯本世博會和漢諾威世博會負責人分別對世博會場館設施後續利用的規劃,以及如何吸納更多國家參展等重要問題作經驗介紹。(朱航)
【舉辦中國成功申博1周年紀念】12月3日,中國成功申辦2010年上海世博會1周年,距世博會開幕還有2341天。上海市舉行一系列紀念活動。12月2日晚,南京路步行街世紀廣場舉行「慶祝中國申博成功一周年晚會」,眾多市民在南京路步行街盡情狂歡慶祝。12月3日,世博局在虹橋迎賓館召開新聞發布會,向海內外徵集世博會會徽、會歌和口號,並宣布將在全球范圍內公開招聘優秀人才加入世博會的籌辦工作。同日,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安德烈·波切俐為申博成功1周年在上海開獨唱音樂會。(朱航)
【安德烈·波切俐2003上海演唱會舉行】「慶祝中國成功申辦2010年上海世博會成功一周年交大昂立之夜——世界著名男高音安德烈·波切俐2003上海演唱會」於12月3日在上海大舞台舉行。安德烈·波切俐的演唱會持續時間約2個小時,共演唱21首曲目。為本次演出伴奏的是已有百年歷史的上海交響樂團。指揮是義大利的指揮家馬塞羅·盧塔。義大利女高音瑪莉亞·魯吉婭·波西、「上海女兒」黃英也在演唱會上串演。演唱會的主角波切俐的歌聲優美舒展而富穿透力。演唱結束,波切俐真心祝賀上海申辦2010年世博會成功一周年。演出結束,波切俐接受了上海市政府饋贈的金鑰匙。(嚴藝)
【世博會版權保護工作啟動】在世博會申辦、籌辦和舉辦期間已經產生和將會產生大量版權歸屬世博會舉辦單位的作品,其中主要有:文字作品,如申博報告、世博主題詞、海報、口號等;音樂作品,如會歌等;美術作品,如會徽、會旗,吉祥物、宣傳畫、紀念封上的圖案等;影視作品,如申博宣傳片等;模型作品,如世博建築模型等。為了有效保護世博會知識產權,制止未經授權擅自使用屬世博會享有版權的作品的侵權行為,6月,上海市版權局為第一批25件作品辦理著作權登記。
世界博覽會的歷史與由來
在古代農耕社會,人們往往在慶賀豐收、宗教儀式、歡度喜慶的節日里展開交易活動,後來逐漸發展成為定期的、有固定場所的、以物品交換為目的的大型貿易及展示的集會。這就是世博會的最早形式。公元5世紀,波斯舉辦了第一個超越集市功能的展覽會。18世紀,隨著新技術和新產品的不斷出現,人們逐漸想到舉辦與集市相似,但只展不賣,以宣傳、展出新產品和成果為目的的展覽會。1791年捷克在首都布拉格首次舉辦了這樣的展覽會。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展覽會的規模也逐步擴大,參展的地域范圍從一地擴大到全國,由國內延伸到國外,直至發展成為由許多國家參與的世界性博覽會。
二戰後,世界人民在滿目瘡瘓的廢墟上重建家園,並在恢復生產,復甦經濟的基礎上,於1958年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舉行戰後第一個世界博覽會,主題「科學、文明和人性」。為了體現科學的這個主題思想,布魯塞爾世博會建造了一座原子能結構的球型展館,代表看人類進入了科技進步的新世紀的象徵,它獨特新穎的造形,雖然時隔快半個世紀之久,但仍然歷歷在目。博覽會的輝煌和豐富,幾乎便以往的所有塢博會都默然失色。
1962年美國西雅圖舉辦了一次規模不大的專業性的博覽會 「太空時代的人類」。博覽會展出F新的先進科技,自動售貨機和單鋼軌鐵路,使其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1964年為了紀念紐約建城300周年,紐約又一次舉辦了世界博覽會,雖主題的格調高雅 「通過理解走向和平」。然而這次世博會濃重的商業氣氛,使觀眾駐足不前,失去了紀念活動的意義。1970年在日本大阪首次舉辦了世界博覽會,日本人稱之為萬國博覽會,體現「人類的進步與和諧」,向觀眾展示了繼東京奧運會之後,日本日本在各方面的發展和成就,得益於這次博覽會,日本在以後10年的經濟發展中,一直保持強勁的勢頭。
1985年再次舉辦世界博覽會,會址是在新城築波市,一座距東京50多公里的全新科學文化城。博覽會的主題是:「居住與環境 人類的家居科技」。時隔一年,加拿大為紀念溫哥華建城100周年,又舉辦了一次以「交通運輸」為主題的博覽會。
1988年是英國人在澳洲建立居住點200周年,為銘記這一日子,澳大利亞在東部黃金海岸城市布里斯班舉辦了世界博覽會。這次博覽會的主題「科技時代的休閑生活」。體現了人類在當今科學技術極其發達的時代中休聞和娛樂。各國都圍繞這個主題大做文章,以體育、文娛、旅遊、休閑、烹調、園藝等等各種內容來體現人類生活的豐富多彩。
1990年日本大阪舉辦丁AI類專業性的國際花綠博覽會,主題是:「人類與自然」。展出以世界園藝為內容,作為慶祝大阪「新的開端」100周年的紀念活動。這次展覽會共有82個國家參加,55個國際組織與日本各省市和大企業都單獨設了展館或展台。百次在亞洲實現了大型國際園藝博覽會,取得了臣大的成功。
1992年,是哥倫布發現美洲500周年,為此,西班牙政府在塞維利亞舉辦了世博會,把博覽會的主題命名為「發現的時代」。世博會佔地面積478萬平方米,有100多個國家參加。觀眾達的6000多萬人次。距今最近的一次博覽會是1993年韓國大田博覽會,這是世界上第一次由發展中國家舉辦的世界博覽會。主題為:「新的起飛之路」。
籌備世界博覽會是一個浩翰的龐大的系統工程,作為一個國家政府的重大行動,它不僅成為紀念某個重大歷史性事件的國際活動,而且可以展示和傳經濟、文化、科技某一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因此,籌備時間,一般都需要5~6年的時間。在本世紀以末前已經擬定的世博會有:1998年在葡萄牙里斯本世界博覽會。1998年是聯合國批準的國際海洋年,博覽會的主題為:「海洋——未來的財富」。博覽會佔地55公頃,特有120個國家和地區參加。接待觀眾預計2000萬人次,這是一個專業性博覽會。
1999年我國在昆明申辦AI類專業性的世界園藝博覽會。5月1日,中國1999世界園藝博覽會在雲南省昆明市隆重開幕。這是在我國首次舉辦的全球性園藝盛會,其主題是「人與自然,邁向二十一世紀」。博覽會展示了各國的園藝傳統和園藝品種,每天吸引世界各地數以萬計的參觀者,歷時184天,於1999年10月31日閉幕。
2000年在德國漢諾威舉辦21世紀第一個國際博覽會,使漢諾威聞名世界。
2005年日本國際博覽會(簡稱為「愛知世博會」)於2005年3月24日下午在日本愛知縣舉行開幕式。
日本天皇夫婦、皇太子、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以及各國代表近2500人出席了當天下午的開幕式。
「愛知世博會」自本月25日起將進行歷時半年的大型博覽活動。本次世博會的主題是「自然的睿智」。共有121個國家和4個國際組織參加本次世博會,中國也是參展國之一。「愛知世博會」的中國館以十二生肖、九龍壁等具有濃郁中國特色的景觀進行裝飾,其主題是「自然、城市、和諧——生活的藝術」。
③ 比特幣和閃電比特幣有什麼區別
與BCH和BSV等分叉幣相比,閃電比特幣LBTC同樣是源自於比特幣,其誕生的初衷也是為了解決比特幣本身所存在的一些不足和缺陷,但是LBTC最大的不同在於採用了DPoS共識機制,而不是PoW共識機制,其所帶來的最顯著的好處有以下幾點:
一是大大提高了性能,眾所周知比特幣的每秒轉賬數也就是TPS只有7左右,其他採用PoW共識機制的比特幣分叉幣也都相差無幾,而LBTC的TPS理論值可達2800,目前實際水平可以達到1000以上,性能提升了好幾個數量級。快如閃電這句口號絕非虛言,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LBTC或者cobo錢包官網下載一個錢包體驗一下。
二是大大降低了能源消耗和參與門檻,眾所周知,以比特幣為代表的PoW挖礦所導致的高額能源消耗一直為外界所詬病,同時由於挖礦早已成為重資產行業,礦機、礦場等領域也已被少數大玩家所壟斷,普通的中小投資者和新晉廠商基本沒有生存的空間,形成了強者恆強的局面。而PoS/DPoS類幣種只需要普通的PC甚至手機就可以運行錢包並進行staking,從而獲得收益。
三是引入了鏈上治理,在民主和效率之間取得了很好的平衡,同時通過投票和staking的機制鼓勵用戶積極參與社區事務。在PoW的世界裡,算力即權力,簡單粗暴;在PoS的世界裡,誰持有的幣更多,誰就擁有更大的話語權和收益權。
而在DPoS的世界裡,則並不是簡單地看誰持有的幣更多,同時還需要得到社區的廣泛支持,才能代表社區行使權力。同時,廣大中小用戶也有機會發起議案,表達自己的訴求,並參與決策。
由於比特幣上面已經承載了太多的利益,使得大家對於比特幣的任何一點點改進都非常的謹小慎微,並且步伐非常的緩慢,這才導致了社區的分裂,產生了眾多的分叉幣。然而事實上,相對於比特幣而言,不論是BCH還是BSV,所進行的改進都相當有限,因此各方面的提升其實也很有限。
因此,如果你仔細的審視一下LBTC,會發現其實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比特幣分叉幣,我認為它是基於比特幣的一個非常大膽和有想像力的實驗。如果說萊特幣在很多時候都為比特幣充當了新技術和新想法的試驗田,那麼LBTC則可以被看成是變化更大,改變更為徹底的比特幣試驗田。
剛剛前面提到,比特幣在推廣和使用中遇到的最大障礙之一就是TPS過低,無法承載高頻次的交易。與比特幣及其比較知名的一些分叉幣比如BCH、BSV等相比,LBTC的性能提升了幾個數量級,實際的TPS可以達到1000以上。
增加TPS可以通過減少驗證時間的方式,但不可避免的會在安全性或分散性上有所犧牲。如果TPS盲目增加,區塊鏈將完全犧牲「去中心化」。與此同時,對礦工的機器配置要求也會更嚴苛,如果它不能及時上傳交易,那麼將會產生更多未完成的交易,隱藏的危險也就越大。雖然EOS使用21個超級節點來實現高效率,但它也犧牲了部分「去中心化」和安全性,引入了DDoS等潛在風險。
最近一兩年不少公鏈項目盲目追求高TPS,動輒聲稱達到了幾萬、十幾萬甚至上百萬的TPS。有的項目方為了刷高TPS,購買數百萬的設備在一個實驗室內進行測試只是起到PR的效果或者自娛自樂,這樣的高TPS是沒有意義的,即使能夠達到或者接近這樣的數字,對於目前的市場需求來說,也屬於性能過剩,勢必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浪費。
根據相關研究機構測算,即使公有鏈每天處理1億筆交易,千位級的TPS也足夠了。值得注意的是,Facebook即將推出的Libra的TPS也是在1000左右,要知道Facebook在全球可是有著高達27億的用戶,這個數字應該也是他們在深思熟慮後確定下來的。
這意味著目前LBTC的TPS已能滿足每天處理1億筆交易的需求,這個性能是相當務實的,在未來數年內完全能夠滿足全球用戶的需求。而且LBTC也具備高度的可擴展性,隨著全球互聯網基礎設施的進一步完善,LBTC的性能還將繼續提升。可以說當前LBTC在效率、安全性和去中心化程度這個「不可能三角」當中找到了一個很好的平衡點。
在很多比特幣的原教旨主義者看來,只有中本聰所選擇的PoW這條道路才是唯一正途。PoW共識機制已經經歷了近10年的穩定運行和持續的市場考驗,而DPoS從誕生至今也已經6年多了。那麼我們不妨來做個實驗如何,看看把比特幣和DPoS結合到一起會產生怎樣奇妙的化學反應呢?
如果這個DPoS版的比特幣同樣也能經受住10年的持續考驗,我們是否仍然還要堅持只有PoW才是比特幣的唯一正途呢?當然,這個問題我們現在還沒有確切的答案,時間會證明一切。
盡管我也自詡為比特幣的信徒,但我覺得LBTC的存在是非常有意義的,這個意義並不是說要取代比特幣,或者像其他一些分叉幣的粉絲那樣覺得只有自己所擁護的那個分支才是真正的比特幣,而是在技術上探求更多更廣的可能性,對比特幣形成有益的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