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比特币问答 » 比特币罗辑思维

比特币罗辑思维

发布时间: 2025-09-21 06:07:19

㈠ 现在如果有人拥有了100枚比特币,这意味着什么

近日,罗辑思维&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谈自己投资比特币的视频再次被曝光。在视频中,罗振宇表示因为相信趋势,自己买了100枚比特币,如今已经值300万。

罗振宇表示投资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只要你相信趋势,投了之后就不管了,增加自己挣钱的能力更重要。

与所有的货币不同,比特币不依靠特定货币机构发行,它依据特定算法,通过大量的计算产生,比特币经济使用整个P2P网络中众多节点构成的分布式数据库来确认并记录所有的交易行为,并使用密码学的设计来确保货币流通各个环节安全性。P2P的去中心化特性与算法本身可以确保无法通过大量制造比特币来人为操控币值。基于密码学的设计可以使比特币只能被真实的拥有者转移或支付。这同样确保了货币所有权与流通交易的匿名性。比特币与其他虚拟货币最大的不同,是其总数量非常有限,具有极强的稀缺性。

2017年12月17日,比特币达到历史最高价19850美元。

㈡ 国内有哪些区块链团队比较牛

作为比特币底层技术的区块链入金炙手可热,全球诸多金融巨头、IT巨头以及互联网巨头都在布局这一市场,有关区块链的收购和融资事件日益增多。

如今的区块链就好似襁褓中的婴儿,比特币诞生于2009年,作为一种新兴的数字货币,比特币已经经历了数次“死亡”和“重生”,而就是在比特币的震荡发展中,区块链技术却焕发出无限活力,逐渐向其他行业渗透。那么,区块链真的就像我们想象中那么“牛”吗?区块链将会颠覆金融以及其他传统行业吗?

虽然当前业界对于区块链的定义仍然存在争论,但是区块链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特性却得到了基本的认同。也正是基于区块链的这些特性,很多观点认为区块链将因此具备颠覆传统的力量。在传统的交易中,往往需要一个中心化的机构来解决根本的信任问题,并进行相应的结算。而作为分布式账本的区块链,意味着将产生一个人人可查看的、不可篡改的公共账本,这种无须信任单个节点且能创建共识网络的方式,被认为有望应用到包括金融、交通、收藏、征信等各个领域。

不过需要看到的是,尽管目前有关区块链的消息不绝于耳,各大金融机构也在积极布局,但是今天的区块链尚处“起步期”,全球落地的区块链应用还少之又少,而具有一定规模的领域更是难寻。

如何加快推进区块链落地?这是普银区块链集团最重要的研究方向。普银区块链解决了区块链的落地应用和如何与真实世界打通这一难题,极大地提高了数字资产的流通效率。从技术的发展规律上看,任何一个颠覆性技术都需要从热热闹闹的概念期,走向充满挑战的落地期,随之而来还有整个市场格局的多轮洗牌。普银区块链就是一股坚韧且经得起考验的力量,以资产数字化的形式改变世界。

㈢ 互联网金融产品有哪些分类

1、众筹

众筹大意为大众筹资或群众筹资,是指用团购预购的形式,向网友募集项目资金的模式。众筹的本意是利用互联网和SNS传播的特性,让创业企业、艺术家或个人对公众展示他们的创意及项目,争取大家的关注和支持,进而获得所需要的资金援助。

众筹平台的运作模式大同小异——需要资金的个人或团队将项目策划交给众筹平台,经过相关审核后,便可以在平台的网站上建立属于自己的页面,用来向公众介绍项目情况。

2、P2P网贷

P2P(Peer-to-Peerlending),即点对点信贷。

P2P网贷是指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进行资金借、贷双方的匹配,需要借贷的人群可以通过网站平台寻找到有出借能力并且愿意基于一定条件出借的人群,帮助贷款人通过和其他贷款人一起分担一笔借款额度来分散风险,也帮助借款人在充分比较的信息中选择有吸引力的利率条件。

两种运营模式,第一是纯线上模式,其特点是资金借贷活动都通过线上进行,不结合线下的审核。通常这些企业采取的审核借款人资质的措施有通过视频认证、查看银行流水账单、身份认证等。

第二种是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借款人在线上提交借款申请后,平台通过所在城市的代理商采取入户调查的方式审核借款人的资信、还款能力等情况。

3、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Third-PartyPayment)狭义上是指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非银行机构,借助通信、计算机和信息安全技术,采用与各大银行签约的方式,在用户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间建立连接的电子支付模式。

根据央行2010年在《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给出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的定义,从广义上讲第三方支付是指非金融机构作为收、付款人的支付中介所提供的网络支付、预付卡、银行卡收单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

第三方支付已不仅仅局限于最初的互联网支付,而是成为线上线下全面覆盖,应用场景更为丰富的综合支付工具。

4、数字货币

除去蓬勃发展的第三方支付、P2P贷款模式、小贷模式、众筹融资、余额宝模式等形式,以比特币为代表的互联网货币也开始露出自己的獠牙。

以比特币等数字货币为代表的互联网货币爆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比其他任何互联网金融形式都更具颠覆性。在2013年8月19日,德国政府正式承认比特币的合法“货币”地位,比特币可用于缴税和其他合法用途,德国也成为全球首个认可比特币的国家。

这意味着比特币开始逐渐“洗白”,从极客的玩物,走入大众的视线。也许,它能够催生出真正的互联网金融帝国。

比特币炒得火热,也跌得惨烈。无论怎样,这场似乎曾经离我们很遥远的互联网淘金盛宴已经慢慢走进我们的视线,它让人们看到了互联网金融最终极的形态就是互联网货币。所有的互联网金融只是对现有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提出挑战,将来发展到互联网货币的形态就是对央行的挑战。

也许比特币会颠覆传统金融成长为首个全球货币,也许它会最终走向崩盘,不管怎样,可以肯定的是,比特币会给人类留下一笔永恒的遗产。

5、大数据金融

大数据金融是指集合海量非结构化数据,通过对其进行实时分析,可以为互联网金融机构提供客户全方位信息,通过分析和挖掘客户的交易和消费信息掌握客户的消费习惯,并准确预测客户行为,使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平台在营销和风险控制方面有的放矢。

基于大数据的金融服务平台主要指拥有海量数据的电子商务企业开展的金融服务。大数据的关键是从大量数据中快速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或者是从大数据资产中快速变现利用的能力。因此,大数据的信息处理往往以云计算为基础。

6、信息化金融机构

所谓信息化金融机构,是指通过采用信息技术,对传统运营流程进行改造或重构,实现经营、管理全面电子化的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金融机构。金融信息化是金融业发展趋势之一,而信息化金融机构则是金融创新的产物。

从金融整个行业来看,银行的信息化建设一直处于业内领先水平,不仅具有国际领先的金融信息技术平台,建成了由自助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构成的电子银行立体服务体系,

而且以信息化的大手笔——数据集中工程在业内独领风骚,其除了基于互联网的创新金融服务之外,还形成了“门户”“网银、金融产品超市、电商”的一拖三的金融电商创新服务模式。

7、金融门户

互联网金融门户(ITFIN)是指利用互联网进行金融产品的销售以及为金融产品销售提供第三方服务的平台。它的核心就是“搜索比价”的模式,采用金融产品垂直比价的方式,将各家金融机构的产品放在平台上,用户通过对比挑选合适的金融产品。

互联网金融门户多元化创新发展,形成了提供高端理财投资服务和理财产品的第三方理财机构,提供保险产品咨询、比价、购买服务的保险门户网站等。这种模式不存在太多政策风险,因为其平台既不负责金融产品的实际销售,也不承担任何不良的风险,同时资金也完全不通过中间平台。

㈣ 所有人都在说“去中心化”,但你真的懂吗

在科技领域的文本词库里,“去中心化”是个高频词汇,大佬喜欢说,媒体喜欢用,似乎多少有些老生常谈,也难窥其深层奥义。前段时间,去参加一场发布会,突然看到罗辑思维CEO脱不花PPT上的一句话,觉得这也许是在互联网这个维度下对“去中心化”的最佳诠释,那就是:“每一个人的宫廷正在拔地而起。

事实上,“宫廷”这个词无疑抓到了某种本质,今天来谈谈“去中心化”,以及在更为宏观的维度上,它究竟是个啥。

直观上看,互联网诞生至今就是一个不断将权力沉淀至个人的过程,一切只为“我”服务,移动时代更是如此,将每一个人搁置在世界中心,其最佳视觉案例无疑是手机地图,就像作家尼克·比尔顿在《翻转世界》中所言,“你朝街上任何一个方向前进,无论哪个方向,整个画面都会随你位置移动,这是个重大转变,在纸张世界,地图和位置是以地方或地标为根据,而不是你的所在地。从现在开始,你就是起点,数字世界跟着你走,而不是你跟在它后面。”

这种反转岂止于此,如你所知,资本与技术的福祉正在惠及每一个人,用脱不花的话说:“当人成为世界中心,每一个人都变成了一位‘君王’。我们这代创业者就是要为君王打造一座宏伟的宫廷。”当一个生活在大城市的普通人可以随时调遣上百名司机,厨师,甚至说书人,委实用极低成本搭建了私人的马厩,御膳房和翰林院——甚至有时连窘境都与君王颇为相似,譬如在资讯获取上,当大数据编纂的私人阅读代替了传统编辑认为“合适的内容”,每个人都会多少掉入桑斯坦在《信息乌托邦》中所言的信息茧房之中,从而少了几分“逆耳”之言。

嗯,不难理解的是“所有行业都是服务业”,真正令人惊喜的是,资源配置和聚合方式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从权威,国家意志,乃至资本等确定性方式上转向每个具体的人。忘了谁说过,19世纪属于帝国,20世纪属于大公司,那么21世纪无疑属于个人——就像手机地图上那个随你而动的小蓝点,你不必再以某个特定地标为中心,无论是被服务的诸位“君王”,还是气宇轩扬的创业者,只需站在原地,喊一声“我要”,若有人响应,那么必将迎来资源的围拢。

事实上,资源的反转是人与人之间充分合作的一个必然结果。常识是,现代社会经济繁荣和人类不断推动协作细化息息相关,细化的结果自然是编织出一张日趋互为依存的网络,而这张网络也注定在演化过程中不断放大单点价值,从而诞生脱不花所言的“君王”。

于是“去中心化”的意涵也就浮现开来:由于“中心”的分散化(最近一个好例子就是比特币的回归),任何领域都可以自下而上编织起一张巨网,其最终目的是——由近及远地还原全貌。

就像比特币将对权力的信任转化成数学问题;在我看来,从任意节点的视角出发,以它为中心,由近及远地拼接和还原成一个网状世界,这是个迷人的结构,因为它发生在任何领域。看过TED上一个演讲,大意是,很长一段时间,人类习惯以自上而下的树状结构描述不同认知系统:物种图谱,知识体系,法律体系,组织结构等,作为一种强调对称的视觉象征,也许是自然地位所致,树状图非常直观地显露出人类对秩序和可归纳性的迷恋。当然,这是一种“一切尽在掌握”的幻觉,不同中心还原成一张网状结构也许更接近真相。

TED上这位讲者就举了几个不同领域的例子:譬如,物种之间的密集细菌网络将看似无关的物种连接起来,交织成一张生物网络;现代神经学认为,大脑内部没有那么严格的分区,不过是一张互相关联的神经网络;互联网时代企业转型也正在向恐怖组织学习,权力分散,个体独立,编织成一张价值之网。

我个人认为,最好的例子是宇宙。

尽管宇宙有太多未解之谜,但通常认为,宇宙没有空间上的中心概念(五道口除外),星球之间通过引力等作用互相连接成一张网络,任何一点都可宣告自己是宇宙中心(从这个角度,所谓“地心说”和“日心说”更多是数学问题),就像《大爆炸:宇宙通史》中所言:“大爆炸发生在每一个地方,这里没有‘爆心’……每一个星系群看起来都在远离我们而去。如果有一个观测者在这些遥远的星星上回望我们,他也会看到同样景象,也可能同样地以为自己位于扩张的中心。”

嗯,无论微观尺度上每一个“正在拔地而起的宫廷”,还是宏观尺度上每一个星球,所谓“去中心化”也许只是一种可被嵌套的模型,也许真有可能是万物规律,谁知道呢,但可以确定的是,只有将认知升级到这一层,才能对“去中心化”有更好的理解。

李北辰/文(知名科技自媒体,致力于为您提供文字优雅的原创科技文章;微信公号:李北辰)

㈤ 近几年,读了数百本书,最想向你推荐的是这16本

我已经精心写了好几个书单了。每个书单,大概都会推荐几十本。除去重合的,共约八九十本。这些书单的评论里,时不时会有人反应:“太多了。我看不了这么多。假如只推荐一本,你推荐哪一本?”

此文,正是应类似的需要而生的——我想把这几年来,读过的最顶尖的好书、最最有用的书、最能让人产生阅读快感的书,推荐给喜欢读书的人。那些我个人偏爱,但大众可能不那么喜欢的,过于难懂的,统统不录。

此文,将分为以下几类来推荐:文学类、佛学类、心理学类、恍然大悟类、历史类、成长类。

严格说来,这不是一本小说,而是一套以幽默戏谑的笔法,讲述明朝将近300年历史的书。高中时我读的课外书,并不多。其中,《明朝那些事儿》是最让我喜欢的,它至今仍深深烙印在我心底。

即使现在阅历很丰富了,回头来看,仍旧觉得这套书,很是精彩。故事性极强,读起来绝不费力,同时又非常深刻。而且,读之能够大大加深你对人性与中国历史的认识。

可惜,从最后一本《明朝》出版,迄今已经快要十年了。作者当年明月,还是没有出新书,使得那些竖子型的作家成名了、猖狂着。如果现在有谁问我,最期待哪个作家的新书,我一定会毫不迟疑的回答:当年明月。

金庸的代表作。此书非常好看,特别动人。像“葵花宝典” “东方不败” 等等,已经成为很多中国人的日用语了——这是顶尖的小说,才能达到的境界。

我曾问一个也很喜欢读书的朋友:“你什么书读过两遍以上?” 他说:“《笑傲江湖》和《明朝那些事儿》”。

《悉达多》讲述的是:一个热诚寻道者的心路历程,跌宕起伏,令人叫绝。作者是德国的大文学家黑塞,他曾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读此书有一个感受:佛学、道家哲学,原来是与宇宙间的最高真理相通的。

《悉达多》是迄今为止我读过的最为深刻、最可能让人大彻大悟的小说,没有之一。

据我目前的观察,现在似乎很少有人读莎士比亚的东西了。可能是因为莎翁离我们太遥远,也过于高大上了吧。反倒是马尔克斯、博尔赫斯、卡尔维斯……哦nonono,卡尔维诺等人比较火。

恕我直言,与莎士比亚比起来,马、博、卡这三位,只能算是小作家——这是我把他们几个的主要作品认真读完之后,产生的真实感受。至于那些,目前正被市场和舆论簇拥着的作家,我更是不想多谈。

《莎士比亚悲剧集》是莎翁的代表作。99%的人都没有明白这一个道理:其实,越是伟大的人和作品,离我们普通人越是最近的。进入莎翁悲剧的深处,你必能发现给你带来强烈共鸣与巨大震撼的地方——这在世界文学史上任何其它作家的书里,都是很难得到的。

《灵魂的事》是史铁生的散文精选集。或许还有很多人对史铁生的印象,还停留在《我与地坛》上,因为它被列入了中学课本。

其实,铁生最宝贵最了不起之处,是他对于许多形而上问题的深切思索。

向人推荐史铁生的书时,我总会引用自己的下面两段话:

史铁生通过严密的思索,走入了智慧的腹地。借由虔诚的灵魂,窥见了终极的真理。与苦难相拥,达观地生,无畏地死——他对生死的领悟深度,当今世人中罕有其匹。“思之极处,生死同一”,史铁生的作品,是人之尊严的辉煌胜利。

史铁生颇善形而上的追问和终极答案的探寻。他通过逻辑式的玄思,所呈现的睿智领悟和通脱文字,每每给人以至深的人生启发。欣喜之余,也让人惊叹理性与沉静中深藏的伟力。

一个人,活在这世上,所能犯的最严重的错误之一是:对佛学抱有严重偏见。损失的不是佛学,而是ta通过佛学收获内心安宁和生命智慧的机会。

让我真正踏入佛学大门,并令我为佛学感到惊叹的书,正是南怀瑾的这本《金刚经说什么》。注意:这里的惊叹,并非修辞手段,而是真实的经历。当我读到南怀瑾讲“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应如是住,应如是降伏其心”时,一种无比美妙的领悟,在我的脑海中油然而生。

《金刚经说什么》是最棒的讲解佛学的书之一。作者南怀瑾,在佛学领域有登峰造极的修养。

最能消除普通人对佛学偏见的,还并不是《金刚经说什么》,而是这本《僧侣与哲学家》。

这本书讲的是僧侣与哲学家之间的对谈录。僧侣是哲学家的亲生儿子—— 一个二十多岁的生物学博士——在西方受过顶级科学训练的人。他为什么在前途十分光辉灿烂的时候,突然决定放弃科学研究,并选择到遥远的喜马拉雅山去成为一名佛门弟子呢?佛教和佛学为什么有如此惊人的吸引力?佛教不是一种迷信的、落后的宗教吗?这个理科博士难道是着魔了嘛?他的理智去度假了吗?

《僧侣与哲学家》是西方理性和东方智慧之间的精彩异常的碰撞,非常深刻、有说服力。最厉害的是,它能大大消除普通人对佛学的蒙昧无知与巨大偏见。

消除对佛教和佛学的蒙昧无知与巨大偏见,有什么意义和好处呢?让你真正进入佛学—— 一门让人从不尽的烦苦和根深蒂固的阴影中解脱出来的学问,一门可以从中获取呼应我们最深本性的平静、充实和欢悦的学问。真正进入佛学,可以让你获得从无限迷茫、痛苦和虚无中彻底解脱的希望。

这本书,用40个比较通俗的实验故事,来讲述西方心理学史上最著名的40项研究成果。

假如,你在读此书之前,对人和人性的了解是三四十分(满分100),那么将此书精华吸收完的话,你的分数将一下子窜升到六七十分。

不过,要注意,彻底消化本书的精华内容并不容易,因为需要你的反复阅读和深入思索。

爱是所有人的人生意义所在。但大多数人对“爱”的认识和理解,都停留于很浅幼的层面。这无疑是与我们的教育制度有较大关联的。

老师和教育部门,逼我们花成百上千个小时,学习思想政治教材。却不给我们好好讲讲爱这门艺术和学问。《爱的艺术》是著名心理学家弗罗姆的代表作。

几十年后回看现在,如今的大学公开课里缺少“恋爱学”这门课程,可能就像几百年前女人普遍缠小脚一样荒谬。

能让我们提前摆脱这种荒谬的一个措施是:去好好读一读《爱的艺术》这本书。

自控力差,是人类社会中大多数问题的根源。如何提高自控力呢?《自控力》这本书给出了非常详实、深刻而且有科学依据的答案。

《自控力》虽然是一本畅销书,但我认为写的非常有内容。认认真真读完它,能让你在自控力方面,获得很大的认知提升。

我读过一本类似的书,叫《意志力》,但发现还是《自控力》写得更好。

《自控力》是我读过的最最有用的书籍之一。

书名有些鸡汤化,是国内出版人和翻译者的错,本书的原版是英文写成的,名叫Dying To Be Me。讲述的是一个癌症患者的濒死体验和奇迹般康复的故事。

这是一本能从根子上刷新人的生死观的书。读完此书的当时,我甚至产生了“今生已死而无憾”的狂喜。

读到此书的最精彩之处时,我的心魂深处产生了一种空前的奇妙感:我距离这世间每个人的心,竟然如此近。“众生一体”,原来并非一种概念和虚言。

它并非没有瑕疵,书中也的确存在滥调,但绝不能否认它是一本美妙无比、催人彻悟的书。

读克里希那穆提,不必局限于这一本。但这一本,无论排版还是章节安排,都非常符合当代人的阅读习惯。

克里希那穆提是什么人?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之一。—— 最初,读到这样的介绍时,说实话,我也有点排斥甚至反感。但当我认真读了克里希那穆提的文字后,发现他真的无愧于这一称号。

“克里希那穆提主张真理纯属个人了悟,人一定要用自己的光照亮自己。他一生的教诲都旨在帮助人从恐惧和无明中解脱,体悟慈悲与至乐的境界。”

下图,是两位豆瓣网友对此书的评价。

假如你是人类中的一员,就应该好好读一读这本书。它能让我们知道:人类从哪里来?人类将到哪里去?

讲真,这本书能够出版,我都有点诧异。因为,此书提出了很多对人类整体的批评,颇有点“反人类”的味道。但又不能否认,作者说得很是在理。

这本书好在哪里?三点:充满了仁慈无边的大爱,内容与视野恢宏壮观,富于惊人的思想和深邃的洞见。

读之,能极大地开阔我们的视野,并促使我们对自身进行深刻的认知与反省。

2017年5月27日。柯洁完败,标志着人类彻底进入了智能时代。

未来几十年的变化,将远远超过绝大多数普通人的想象。

在不知不觉中被,裹挟到智能时代的我们,应该如何拥抱智能时代的变化?如何抓住智能时代的机会?如何应对智能时代的挑战?——吴军博士通过这本书,给出了非常理智的分析和非常明确的答案。

不仅如此,作者还深刻论述了大数据和机器智能的密切关系,以及因果思维和强相关思维——强相关思维,是对人类传统思维方式的一种变革。

《智能时代》是一本探讨不远的未来的书。读它,真的是能让人大开眼界。就好像20年前,这世界99.99%的人都还不知道什么是互联网的时候,忽然有个富于远见的外国专家,对你耐心解释关于互联网的一切。

你知道吗?近一两年,知识付费已悄然兴起,其中一个领头羊是罗辑思维的罗胖创办的得到app。得到app的核心品牌是它的付费专栏,目前有25个,每个定价是199元。

你知道李笑来有多牛掰吗?他不仅仅是得到专栏销售量的第一,而且是把第二名远远甩在后面的第一。不到一年时间,他靠这个专栏就赚了1500多万。更令人钦佩的是:他决定将专栏的所有收入都捐出去。因为李笑来是中国比特币首富,根本不差这个钱。

李笑来的这个专栏,叫《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什么叫财富自由?就是你不必再为了生活必须的钱,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了。

但《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并不是教你具体怎么赚钱的,而是教你如何让自己更值钱的。更了不起的是,李笑来也并没有停留在“值钱”这个层面,而是深入到“个人成长”和变革思维方式的层面。

虽说竟卖199元,但我自己订阅之后,发现真的很值得。因为现在的书市上,还找不到这样珍贵的内容。读了几百篇后,感觉是什么呢?就像是在哈佛大学连上了30多节个人成长与财富自由课。如此说来,这个专栏又是那么便宜。

《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绝不只是带给你一些关于个人成长和财富自由的启发,就完了。它升级的是你的整个操作系统——根本的思维方式。具有慧眼的你,一定能深刻认识到这个专栏的巨大价值。

这并不是一本谈时间管理的书籍。李笑来强调:时间不可管理,能管理的只有自己。这是一本讲如何让心智解放,以及个人如何成长的书。特别深入,特别有价值。

别看李笑来名气不太大。他的诚恳程度和思维能力,却能把同类型的作家远远甩在后面。

有位豆瓣网友,是这么评价《把时间当做朋友》的:

-end-

㈥ 罗辑思维181-伯凡对自由的思考

生物的发展史就是追求移动性(自由)的历史。包括基因移动,信息移动,原子世界向比特世界移动。

植物本身是不可移动的,但它能借助风、水和动物,让自己的基因移动。例如,花朵生成花蜜,吸引蜜蜂,让种子附在蜜蜂身上移动。植物结成果实,吸引动物采摘,动物吃掉果肉,扔掉果核,种子也完成了移动。莲藕的种子借助莲蓬浮在水上,随着水流移动。

自然界移动效率最高的是秃鹫,热带草原大雨后产生热蒸汽,秃鹰张开翅膀就能很轻松地在高空滑翔,发现食物后收起翅膀就能垂直降落,不费一点力。(乔布斯写过一篇关于秃鹫的文章,他研究秃鹫是为了寻找提高人类移动效率的设备,于是制造了电脑)

随着历史发展,物理世界开始向信息化世界迁移,人类可以通过信息间接地和物理世界交流。例如在希腊神话中,帕修斯去杀美杜莎,他不能和美杜莎面对面对战,因为美杜莎的眼光能石化任何物体,于是他把盾磨得锃光瓦亮,把盾当作镜子,获取美杜莎的位置信息,最终战胜了她。

还有个例子,曹冲称象。曹冲没有直接把大象吊起来称重,而是先把大象赶上船,记下水位刻度信息,赶下大象后在船上放石头,让船达到相同的水位刻度,通过称船上石头的重量就得到了大象的重量。曹冲通过刻度信息间接获得了大象的重量。

人类刚开始是通过物理位移来传递信息,例如雅典的报信兵,从马拉松到雅典跑了42公里,就是为了传递“我们获胜”四个字的信息。后来发明了不依靠物理移动传递信息的方法,例如烽火台传信息,烽火台虽然矗立不动,但是通过接力燃放烽烟,就能将信息传到千里之外。

物理世界信息化之后,通信(信息移动)取代了交通(物理移动),人们不必面对面获取信息,虽然远隔千里,但却感觉身在咫尺。有趣的是,250万年前,类人猿出门都拿着石头,而今天人们出门拿着手机伍吵。文明的发展史,是原子(Atom)世界向比特(Bit)世界迁移的历史,在比特世界,脱离了原子的束缚,人类感到空前自由,1秒内能到达地球任何地方(通过视屏、电话获取当地基行信息)。未来学家预测2045年人类会完成自身比特化,人类可以把记忆存储到U盘,身体老化后再把记忆放到新身体内,达到永生。

金融史也是追求移动性的历史,不过是财富的移动。 人类最初的商业是物物交换,但移动效率实在太低,于是有了货币,货币作为媒介(媒介特点:承载信息,让信息相对移动),承载着财富信息。从贝壳货币,金银货币,到纸币,财富的移动性不断发展,而现在,一张银行卡能就承载着千万的财富信息,未来,财富正在往完全脱离实体的方向发展,例如比特币。除了空间移动外,财富还能跨时间移动,例如贷款就是把未来的钱搬到现在。

但我们真的自由吗?

哲学家把自由分成两种:积极自由,即我能自由地去干什么(free to do);消极自由,也叫否定性自由,即免于做什么的自由(free from)。两种自由相比,后一种自由更可贵,更难得,例如我不想被打扰,我不想被裹挟,只想静一静。 外出旅行是寻找积极自由,待在私人空间是寻找消极自由。

人类一直在追求自由,自由是让自己的选择变得更多,但这个时代搏橘哗的特点是选择无限多。选择不但不稀缺,而是像洪水泛滥。人因为口渴而想水喝,但是给你的不是一杯水,而是滔天洪水。在这种自由下,每个人都无所适从,每天都有新消息,每个人高度互联,到处弥漫着贪多求全的焦虑。

无限自由=不自由 。宇航员在太空中完全摆脱重力,应该是无比自由了,但是失重很可怕,在失重环境下,人类不能控制移动,无所适从,找不到方向。

尼采说,我们的眼睛就是我们的监狱,目光所及之处就是监狱的围墙。人的一生就是不断让目光变得远大,拓宽监狱的围墙,但你终究还是在监狱,自由是相对的,有依附的。

自由如果像羽毛一样随风飘荡,是不由自主,你随时能被打扰,随时被俘获。自由要像鸟一样,虽然有重力束缚,但你能展翅自主飞翔。

在这个时代要想获得自由,从信息洪流中抽身出来,从互联网络中离线,降低移动效率,找个小角落,成为你自己。

【舟】
自从听了《冬吴相对论》,就被吴伯凡的睿智折服,向他学习。

热点内容
etha卡超频 发布:2025-09-21 07:32:55 浏览:262
区块链公司市值排行 发布:2025-09-21 07:12:39 浏览:531
区块链代表着互联网的第二个时代 发布:2025-09-21 07:07:41 浏览:161
百度和银联合作数字货币APP 发布:2025-09-21 06:51:14 浏览:423
慈善币矿机运行30天 发布:2025-09-21 06:37:25 浏览:213
婆婆出钱让我去月子中心是好心吗 发布:2025-09-21 06:25:13 浏览:602
比特币罗辑思维 发布:2025-09-21 06:07:19 浏览:402
eth能从dot看到eos吗 发布:2025-09-21 05:59:28 浏览:366
doge头的软件 发布:2025-09-21 05:53:34 浏览:12
区块链有价值的是公链6 发布:2025-09-21 05:36:34 浏览: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