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c为什么要开两个账户
『壹』 交易及记账(上) | 小白学比特币之二
在 精读「Mastering Bitcoin」1 中, 提到比特币不仅是一个 电子现金 (系统),也是一个公开的账本,这账本上记录了每笔交易的信息。用比特币交易,其实就跟我们用人民币或者美元交易买卖东西一样。作者给比特币交易行为的定义是:
那么,在比特币系统里,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将这些交易记录下来的呢?
跟传统记账一样,在比特币系统中也对交易采用复式记账的方法 (double-entry bookkeeping ledger),直白点翻译就是双入口记账。复式记账,简单理解就是以下两点 [1] :
每一笔交易都要至少在两个账户上进行记录 ,在会计记账中有三个基本账户也就是资产账户、负债账户以及所有者权益账户,跟会计等式 资产(Assets) = 负债 (Liabiliteis) + 所有者权益 (Equity) 是一一对应的。那么单独每个账户又是以怎么样的方式呈现出来的呢?方法是每个账户都需要记录这个账户的debits和credits(见上图):
说完复式记账,再回到《Mastering Bitcoin》(精通比特币) ,在书中,作者给出的记账例子如下面那张截图;一笔交易中可以包含多个Input和output。这里的Input和output如何理解呢?
总结一下:
通过作者这句话, 可以看到比特币系统其实执行的是价值交易。更进一步地,可以理解为价值的输入和输出。
上笔交易和下笔交易之间会形成一个“无形的链”:
作者用一张图形象的说明了什么是“交易链”。
对于同一个地址而言,上一笔交易中的output将会作为下一笔交易的输入,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交易链。
在上面的交易截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几笔交易里有 spent 、 unspent 和 change 。 change 为找零地址,为什么会有找零地址呢?
比特币系统中的找零概念和平时用现金交易的找零概念是一样的,如果你要买一个1块钱的包子,但是你身上只有一张20块钱的纸币,这个时候就需要包子铺老板找给你19元零钱。
在比特币系统中,每一个input就相当于一定面值的纸币。如果一笔交易中只包含一个Input,为20个BTC,当这个地址向其他地址支付1个BTC时候,就需要对方找还19个BTC。不同的是,比特币不像纸币那样只有几种面值固定的纸币,比特币系统可以随时创建“新面值”。
出于保护隐私的考虑,找零地址没必要跟原先的付款地址一样,通常钱包会生成一个新的找零地址。
在真实应用中,并不会在找零地址旁边标注 change 的字样,如下图显示(截图来自blockchain.info上的某笔交易),
比特币系统可以随时创建“新面值”来用于找零,而且这“零钱”可以用于下次交易。在每个输出(output)记录里,可消费的比特币数量会被标记成 unspent ,这样的输出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叫做 Unspent Transaction Outputs (UTXO)。可以把unspent的输出理解为面值不同的、可用于下次消费的纸币,就好像10元面值纸币、100元面值纸币那样。
[1] Mastering Bitcoin 第二版 https://github.com/bitcoinbook/bitcoinbook
[2] http://learnmeabitcoin.com
『贰』 大白话浅显地讲讲比特币(一)
最近比特币在马首富的鼓捣下火的一塌糊涂,暴涨又暴跌,各路大佬纷纷出来谈比特币,评价及其分化极端,有人认为是21世纪人类最牛发明,未来人类的货币方向[看];有人认为是一坨X,旁氏骗局[晕]
比特币是一大堆技术狂人搞出来的,币圈也以技术男居多,充满了各种术语和黑话。所以还真不太好理解。这个系列的几篇文章里,我试图用最浅显的方式解释一下比特币大概的原理和功能。
有一家银行成立于2010年,是众多网民共同建起来的。但没有一个国家的政府待见它,所以也没有任何的政府牌照。它存不了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定货币,例如人民币、美元、英镑这种真钱。类似于腾讯发了个Q币,它自己发了个代币叫B币。这个银行只能存B币、取B币、或者通过这个银行,把里面存的B币转到另外一个人在这个银行里的账户。说白了,这家银行自己发了个“假钱”自娱自乐。
相比别的传统银行,这个银行有一些对客户很好很有用的功能:
营业网络广 :这个银行完全开在网上,只要能上互联网,就可以去它家存钱取钱和转账。
开户零条件 :任何人,不需要任何的材料,只要能上网就可以去它那开户,不用任何的身份证件,随便开多少个账户都行,几秒钟就能开完。开完户会给你一个账户号和密码。凭着账户号和密码就能取钱和转账。但这个密码没法改,而且如果密码丢了,账户里面的钱也找不回来了。
转账快,费用低 :通过银行转账B币很快,就算是全球范围转账,十几分钟就能到账,手续费很低,几乎可以忽略。
完全匿名: 因为开户不查身份证件,所以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自己知道这个账户是你的。如果你不承认,没有任何技术手段可以证明这个账户属于你。比最牛X的瑞士银行还要隐私。不可能出现瑞士银行这种被迫交出客户名单的情况。
不可冻结不可剥夺 :有密码就有里面的钱。只要你还记得账户的密码,密码也没泄露给别人,就只有你自己可以操纵账户里面的B币。除非把你抓起来严刑拷打说出密码,否则目前为止没有任何技术上的手段能把里面的钱冻结或者强行划走,连世界上最牛逼的政府都不行。在这个银行存钱有最强的安全感。
可想而知,完全匿名和不可冻结剥夺这两功能太猛了,特别适合那些见不得光的生意,被zf不待见是必然的。所以B币虽然自己认为是货币(currency),但没有一个国家的zf承认它是个货币,只承认它是个虚拟资产(asset),就好比前段时间法院认为打 游戏 里的装备也是值钱的一样。
这个银行是怎么运作的?
首先这个银行的数据不会存在一个地方,而是采用了“去中心化”的布局。
什么是“中心化”?就是数据都会集中放到一个地方。传统的银行都是中心化的,传统银行的存款账本是放到一个中央机房里的。但这个银行不受zf待见,不能这样做,万一机房被zf拔网线怎么办,所以采用了“去中心化”的方式,就是几乎所有的分支点都有一份完整的数据,自动互相备份。就算是zf端掉任何一个点,也不会对正常的运作有影响。要瘫痪掉这个银行的运作起码得同时打掉这个银行起码一半以上的分支点,但银行的分支点遍布全球数不胜数,除非关掉整个互联网,否则这个任务是不可能的。
这个银行没有员工,即使zf要抓人也不知道抓谁。它的账本数据更新是靠找一些临时工进行记账更新。
假设刘备是它的客户,要给曹操转1块B币。刘备转完账之后,把这个消息在网上广播,很快大家就都知道了这事。银行会找来一些临时工,从中挑出一个人,这个人在银行的账本里记一笔:某年月日刘备给曹操转账一块,然后把刘备的账户里的钱减掉1块,把曹操的账户里的钱加上一块。然后把这个更新完的账本在网上广播,很快银行的分支点都随着这个账本更新自己的账本,这个转账交易就算做完了。
通常来说银行每隔十分钟做一次更新账本数据的工作。更新的账本,起了个很带 科技 感的名字,叫 区块 (block);最新的账本,会有个链接连到上一次更新的账本上,上一次更新的账本,又会再连到再上一次的账本,这样一直连到这个银行刚诞生时的第一个账本,所以这个结构叫 区块链 (blockchain)。
这些临时工也不是临时找来的,他们一般都是坐在银行门口专门等着来抢这个记账的活。这么多人银行选谁呢?靠出个难题,谁先把这个难题解决了就选谁。大概类似是这样的:把这些人带到一块空地,偷偷在一个地方埋了个金块,谁先找到这个金块就把这记账的活给谁。一般来说,找到这个金块靠运气,但力气越大,能挖的地方越多,就越有机会找到这个金块。银行这个选人的流程称为“ 挖矿 ”,这些人自黑自己是“矿工”。
最后银行挑了一个人来记账,当然这个人不是雷锋,银行会给这个人一点B币作为矿工费,看起来像是这个人从这块地里挖到了一点B币,所以这个人就被称为“挖到了矿”。当然了,只选一个,没选上的矿工就没钱,就白挖矿了。
一开始矿还是挺好挖的,矿工少,银行大方,矿工都赚了钱。但越来越多人来挖矿,力气大的人越来越多,而且银行越来越扣,规定了每四年给的矿工费减半,所以现在挖矿越来越内卷,几乎没啥赚头了。倒是有些机灵的人看到了商机,生产挖掘机,称为“矿机”卖给矿工,赚了不少钱。
矿工挖到了矿就拿到了一些B币,一开始银行的用户只有这些赚到B币的矿工,后来有些没挖矿的人觉得这个B币挺好的,就在现实生活中给了矿工一些真钱,和矿工换B币。慢慢的B币就值钱了。还有人用十几个B币和披萨店换了两个披萨。
B币只能从挖矿得到的矿工费凭空生成,没有别的渠道。所以一个人手上的B币,要么是挖到了矿得到的,要么就是别人给他的,但追根溯源都是挖矿得到的。银行规定了,挖矿能得到的B币的总额是有上限的,一共是2100万个,时至今日,已经有1800万多个已经发出去了。
B币有上限,而且换了B币才能用这个银行的各种牛X功能。越来越多的人拿着现实生活的钱来换B币,现实生活的钱是慢慢贬值的,而B币有稀缺性又有需求,所以慢慢的需要B币能换到现实生活的钱就越来越多,升值了。有些人看到升值的前景就来投机炒卖B币,也有人为了抵抗通货膨胀买B币,导致B币的需求量指数级跃升,越来越值钱,神奇的10几年涨了几千万倍,让无数人看走了眼。
嗯,这个B币,就是比特币(BTC)。银行其实是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比特币算法程序。
比特币构思和算法程序是由一个叫中本聪的人在2009年构造出来的。比特币流行了之后,同样的构思和算法被一些人稍微改了一下,搭建了类似的“银行”和类似的X币,比如“以太坊”(ETH)、“瑞波币”(XRP)等等等等,它们被统称为加密货币(Cryptocurreny)。
『叁』 fte账户和ftn账户区别原来有这些区别
1. 平台差异:FTE账户是建立在以太坊网络上的原生账户,而FTN账户则是基于Fountain平台上的数字货币账户。
2. 数字货币类型不同:FTE账户仅能存储以太币(ETH)及其兼容的以太坊代币(ERC20),而FTN账户支持存储多种数字货币,包括比特币(BTC)、以太币(ETH)等。
3. 功能区别:FTE账户主要用途是在以太坊网络上执行交易操作,而FTN账户则专门用于在Fountain平台上进行数字货币交易。
FT账户的资金划转规则:
1. FT账户与境外账户、非居民账户或其他FT账户之间的资金划转,需依据付款/收款指令进行办理。
2. FT账户与境内一般账户之间的资金划转,应以人民币进行,且被视为跨境交易,银行将根据“了解你的客户”、“了解你的业务”和“确保交易的真实性”三大原则,进行真实性审核后才予以办理。
3. FT账户与同户名的一般账户之间的资金划转,仅限于经常项下业务,如偿还自身名下、存续期超过6个月的、由上海市金融机构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以及新建投资、并购投资和增资等实业投资。银行需对上述资金划转进行真实性审核。
以上是FTE账户与FTN账户之间的一些主要区别,希望这能帮助您更清晰地区分这两种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