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哲学
分布式计算项目有没有开源的?想办法找一个,看看其中有没有什么算法可以移植到比特币中。比特币挖矿用的是SHA-256,比特币的模仿者(山寨币)大都用的scrypt,有的还用scrypr-jane算法。也许存在某种算法,能够作为挖矿算法使用,而且本身是有一定意义的(比如说解决数学问题或其他问题)。这样的话,就可以挖矿与分布式计算两不误了。
❷ 币圈大佬为什么纷纷选择日本
2月24日,薛蛮子又在“三点钟火星财经学习成长社群”提及将发行蛮子币,表示要把其蛮子民宿做成宝贵的分布式AirBnb。
这个蛮子民宿地点就在日本京都,据说四个月已经购置100套民宿,新目标是200套,要进军大阪和东京。这架势,看起来是要常驻日本了。
段子手说三亚被边控的大佬搞到高潮我不信;但要说日本被币圈搞的高潮我信了,毕竟他们是行家。但高潮之后,又会如何?
也许终极答案,只能在精通历史和哲学的三点钟区块链群里找到。
❸ 为什么巴菲特看不上比特币
摸摸我的头,你就心里宽慰了2264
❹ 为什么说比特币是一场泡沫
不久前,全世界比特币总值首次突破了十亿美元。对于一种没有中央银行或其他权威机构支持的纯虚拟货币来说,这是项了不起的成就。但这也是暂时的:我们正经历着一场比特币泡沫,而泡沫的破裂只是时间问题。
说泡沫注定破裂有几个原因。头一条就是:因为它是泡沫,不管什么图表,要是长成了上图这样,必将在某一刻迎来以泪洗面的结局。但还有更深层的原因——比特币是由商品和货币形成的诡异混合体。比特币的商品价值是由其货币价值产生的,但随着它的商品属性愈发显著,它作为货币的用途也就越小。
包括中本聪在内的这些人对现有金融机构的不信任绝非特例。而使中本聪与众不同的是,他把这种不信任化为哲学理念,而这正是比特币项目背后最重要的驱力。当他于2009年2月将比特币介绍给世人时,中本聪夸口说他的新货币实现了“完全分权化,不存在任何可信赖方”。并且,他非常详细地说明了在他看来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货币的根本问题是使其运转所需要的信任。我们必须信任央行不会使货币贬值,可是法定货币的历史充斥着对这种信任的背弃。我们必须信任银行会保存好我们的钱并以电子方式转移,可是他们在日渐高涨的信贷泡沫中仍毫无保留的把钱贷出。我们不得不把我们的隐私托付给他们,并信任他们不会让冒名顶替者从我们的账户把钱卷走。”
中本聪可不是偏执妄想狂:他在这里所说的与沃伦•巴菲特在2012年写给股东的信中所讲的并没很大区别。
“在现有货币体系下,已知投资类型包括货币市场基金、债券、抵押贷款、银行储蓄,以及其他方式。这些基于货币的投资方式中的大多数都被看作‘安全的’。实际上它们属于最危险的资产形态。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这些投资方式已经摧毁了许多国家的投资者的购买力,哪怕这些投资者还是能持续适时地收获本金与利息。此外,这一可怕的后果还会一再重现。政府决定了货币的最终价值,而体系因素偶尔会使他们偏向引发通货膨胀的政策。这样的政策时不时便会失控。
“即使是在美国这个强烈呼吁货币稳定的国家,美元自1965年我接手伯克希尔公司的管理工作以来贬值的幅度也高达惊人的86%。那时1美元能够购买的东西今天要花多达7美元才能买到。”
如果你持有美元,你就要信任美国政府不会摧毁你的财富。对比之下,比特币建立在不信任的基础上——它被特意设计成一种“人人为己”的货币。全枉然因为他的愚蠢受到了比特币界很多人的指责:把电子钱包存在一台联网的Windows机上,他是怎么想的?
但即便是在使用比特币时,人们最终还是免不了要信任别人——而他们所信任的对象结果往往并不可靠。MyBitcoin事后被发现是个骗局;Mt Gox遭遇黑客毒手。目前人气较高的新兴比特币公司是Coinlab,但是考虑到黑掉这些公司所能带来的收益,而且执法机关对这类犯罪分子毫无兴趣,他们始终要面临损失客户财产的风险。
零信任
比特币所具有的如此程度的不信任既是特色也是漏洞——其实我们大多愿意把囤积财富的任务外包给一家信得过的大型机构,而不是把1千美元藏在老橡树根儿石墙里黑色的火山岩下头,或者是把一共9万美元的百元大钞用铝箔纸裹起来藏进冰箱。自己管理比特币的风险很大,而且需要较高的电脑技能。可是把自己的比特币托付给别人保管所需要的信任正是比特币旨在规避的。
比特币对财务机构与生俱来的怀疑不仅使其与法定货币泾渭分明,也使其与其它虚拟货币迥然不同,例如美国的Facebook币、中国的Q币以及全球最大的虚拟游戏《第二人生》(second life)里的林登币。所有这些虚拟货币都在发明该货币的公司的严格监控之下,并且在这些特定的经济体系外几乎毫无价值。
这些虚拟货币中,一部分在规模上和比特币大致处于同一个数量级,尽管很难对其进行同等意义上的比较。举例来说,Facebook币的年收入大约十亿美元,而2007年Q币的市场大到了让中国人民银行出面干预,号召各公司停止用Q币进行交易。在最近这场泡沫中,比特币一天的交易额曾超过3000万美元,而多数时间每日交易额也有500万美元以上。这样可得每年的交易额约为20亿美元,只要泡沫不破裂。
❺ 简述市场营销管理哲学的演变及其背景
演变:(1)一些学者将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哲学的演变划分为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和社会营销观念等五个阶段,前三个阶段的观念一般称为旧观念,是以企业为中心的观念,后两个阶段的观念是新观念,可分别称为顾客导向观念和社会营销导向观念。(2)以企业为中心的市场营销管理观念,就是以企业利益为根本趋向和最高目标来处理营销问题的观念,盛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资本主义国家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市场需求旺盛,整个社会产品供应能力相对不足。(3)之后是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观念,这种观念认为,企业的一切计划和策略应以消费者为中心,正确确立目标市场的需求和欲望,比竞争者更有效的满足顾客需求,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第二期世界大战之后,随着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西方各国企业更加重视研究和开发,大量军工企业转向民品生产,是新产品竞相上市,社会产品供应量迅速增加,市场竞争进一步激化。(4)之后是以社会长远利益为中心的观念,从20世纪70年代起,随着全球环境破坏,资源短缺,人口爆炸,通货膨胀和护士社会服务等问题日益严重,要求企业估计消费者整体和长远的利益的呼声越来越高。
❻ 哪里能系统性地学习比特币和区块链的基础知识最好能有当面的专业老师培训,线上的也行
《区块链:从数字货币到信用社会》
❼ 那些靠虚拟币发财的人现在都在干嘛
虚拟货币是这几年很热门的一个话题,很多人确实也因为这个赚了不少钱,但是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些人的现状可谓是众生百态,令人唏嘘。
有的人功成名就,实现了财富自由,有些人有如赌徒般继续炒币,亏得一干二净。
说了三面三种之外,我还知道另一种更有意思的。
这种人都是听说别人靠这个赚钱了,然后心里非常后悔,自己当年为什么没买几个比特币?
然后为了弥补这种后悔,这些人就发疯似的,每天都在找这个币那个币买,花光了积蓄,到头来涨价的却没几个。
要知道物以稀为贵,现在各种虚拟货币早就饱和了,你再去投身与此,又有什么用呢?别的不说,就光是比特币,很多人都出不了手好不好!
❽ 比特币会归零吗
任何新技术必然面对质疑和泡沫,区块链也不例外,我们应该去拥抱变化,规避泡沫,才能价值最大化。
我举个例子你可能理解,共享单车的风口,诞生了多少做单车企业?密密麻麻数也数不过来,现在呢,随着风口的褪去,死伤一大遍,仅存几家。而且就连头部的企业也不好过。
1.风口肯定会诞生泡沫。
2.泡沫催化成长。
3.泡沫破裂后,不能质疑说,新技术无用。
(共享单车极大改变了出行)
4.恐慌情绪会产生极低的价格,那时候就会有利可图。
5.存活率极低,除了头部能活,其他的几乎死亡。
(比特币-85%+,山寨币-95~99%甚至死亡)
比特币已经被质疑无数次,还是活了下来,而且还不断创新高,那么,就没有价值可言?
比特币摆脱区块链来看,也是类比于金银,作为资产的一部分。
我问,金银钻石等为何具有价值?本质它就是一块石头而已。
因为所有人都认可它,它便具有价值。
相对于货币纸币这种中心化的东西,你又觉得如何?对了,软妹币持续贬值。
我记得我知道比特币是2013年,当时是比特币暴跌以后才知道的。
当时我很不屑,这玩意除了炒作资金盘有什么价值。(现在很多小伙伴也是这样想的吧)
然后来到了17年4月暴涨的起端。
它的再次暴涨引起了我的注意,它一直涨,直到2万软妹币。
我当时震惊…也很不理解。
但是随着学识的增长(大学毕业)我觉得这东西存在肯定有它的合理之处。
就是哲学里的,“存在即合理”。
而且,它的价格暴涨肯定有它的独特之处,不能用现在的眼光去评判新事物,否则会吃大亏。
这也是哲学里的,“新事物必然会淘汰旧事物,这是由于新事物的先进性”
然后看了很多书,也思考了很多之后。
我几乎可以肯定区块链会改变整个世界。
所以,一定要去拥抱变化,而不是固守自封。
区块链的应用在《图说区块链》里已经写的很全面了,囊括生活的方方面面。
来源:知乎
❾ 《头号玩家》有哪些细思极恐的哲学暗示
1、我不组队: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在虚拟世界变得极其脆弱;
2、00后在主导虚拟世界;
3、人如果这样下去会变得更加:浅薄、易怒、自私、暴力、色情、宅;
4、比特币不会消失且越来越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