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区块有多大
❶ 比特币的总量是多少
比特币的总量是2100万个。
2009年,比特币诞生的时候,区块奖励是50个比特币。诞生10分钟后,第一批50个比特币生成了,而此时的货币总量就是50。随后比特币就以约每10分钟50个的速度增长。当总量达到1050万时(2100万的50%),区块奖励减半为25个。
当总量达到1575万(新产出525万,即1050的50%)时,区块奖励再减半为12.5个。该货币系统曾在4年内只有不超过1050万个,之后的总数量将被永久限制在约2100万个。
(1)比特币区块有多大扩展阅读
货币特征
1、去中心化:比特币是第一种分布式的虚拟货币,整个网络由用户构成,没有中央银行。去中心化是比特币安全与自由的保证 。
2、全世界流通:比特币可以在任意一台接入互联网的电脑上管理。不管身处何方,任何人都可以挖掘、购买、出售或收取比特币。
3、专属所有权:操控比特币需要私钥,它可以被隔离保存在任何存储介质。除了用户自己之外无人可以获取。
4、低交易费用:可以免费汇出比特币,但最终对每笔交易将收取约1比特分的交易费以确保交易更快执行。
5、无隐藏成本:作为由A到B的支付手段,比特币没有繁琐的额度与手续限制。知道对方比特币地址就可以进行支付。
6、跨平台挖掘:用户可以在众多平台上发掘不同硬件的计算能力。
❷ 比特币创立之初,区块的大小是多少
比特币 在 创立之初 ,每个区块数不超过 36 兆字节的交易数据, 区块的大小 只有 1M 。区块大小刚好是 1M 的原因是比特币区块要永久记载 btc 网络上交易的数据,这些数据经分类后形成分类账,再添加到区块链中,如果区块太大了会被网络限制,甚至会拒绝。区块大小能够影响着数据量的验证通过率。
比特币区块的重要性
区块的大小 影响着 比特币网络 每分每秒能够解决处理多少的 事务数量, 因为比特币区块记载着各种交易数据,并进行了分类账目,如果某个个别区块太大了,数据量太大会遭到网络的拒绝,故区块能够有效克制 网络的扩展。 避免区块被 填满, 造成 网络拥挤 的局面 , 一旦那样,带来的 交易费用 也会不断攀升 。 随着比特币交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比特币的操作交易频繁起来了,比特币网络记载的数据越来越庞杂, btc 网络开始变得拥挤了,交易数量和区块大小已然达到极限了,故比特币的交易手续费用也越来越高了。
❸ 区块链信息越来越大怎么办
数年来,随着比特币的蓬勃发展,比特币交易数量越来越多,而单个区块体积有1MB的最大值限制,因此区块空余空间显得越来越小。如图所示,区块体积中位数在2015年里得到了翻番,从1月份的292KB快速增长至12月份的749KB。
比特币区块体积大小
扩容问题在2015年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与讨论,在2015年06月左右陆续推出了诸多扩容方案,代表有BIP100,BIP101,BIP102,BIP109,BIP248 等若干方案(表X)。
虽然提出来各种方案,但基本可以划分为两类:长期规则派与短期搁置派。长期派偏理想、规则型,一口气敲定便不再折腾,典型代表BIP101/103,设定一个增长规则,便不再调整。短期派则认为未来不可预测,固定的规则过于简单暴力的解决问题,希望设置一个短期数年方案暂时先避开,搁置至未来解决,代表为BIP100,但由于投票过程复杂,后简化为BIP102/109等,而BIP248则一口推迟至2020年,近几年就简单采取翻番增长。
自2015年06月以来,经过了大半年来的大范围的反复讨论,目前长期规则派基本完败。2015 年12月比特币香港扩容会议由Pieter Wuille提出了隔离见证(Segregated Witness)之后,扩容问题甚至已经简化为仅升级至2MB,但陷入了关于实施时间点的争论之中。
一个看似简单的扩容技术问题,却引发比特币社区花了大半年时间,开了数次全球技术会议、私下打无数口水仗,却依然未有明确定论。其背后深刻原因是,区块限制值上调是无法真正解决比特币扩容问题的。 扩容问题
总的来说,根据对比特币网络的理解,有两个划分:清算系统,现金系统。
清算系统
比特币区块链是全球的、分布式的、有限容量的、代价昂贵的系统。每一笔交易的价值含量是不一样的,当块容量不够用时,我们应该保障高价值的交易进块。高价值的交易有意愿有能力支付足够高的网络手续费,从而获得足够高的优先级进块。
随着比特币的繁荣,交易数量会越来越大,有限的块容量会使得低价值的交易(例如发送1分钱)永远无法进块,因为低价值的交易不可能支付高网络手续费。进而网络退化为清算系统,低价值含量交易被赶出,这些交易由第三方记账系统进行代替完成。
在闪电网络出现之前,第三方记账系统主要是链外钱包提供商。用户信任某第三方钱包平台,把比特币存入其中,同一平台用户之间转账仅带来账户余额变更,并不会产生比特币交易。
现金系统
现金系统意味着所有交易均应该进入区块,那么当块容量不够用时,则应该及时提高块体积限制,对系统进行扩容。短时间可能发生交易入块堵塞,但长期来看所有交易应该均可以入块。人人都享有比特币系统带来的巨大便利和优势。
❹ 比特币一个区块最多可以包含多少个交易记录
比特币一个区块大小为1MB,比特币对每笔交易的大小没有限制,一个区块一般可包含2000~3000笔交易。
❺ 什么是比特币
比特币是一种数字加密货币,没有实物,是基于区块链技术产生的虚拟货币,比特币去中心化的特性和加密算法保证了比特币无法被人通过大量制造比特币的方法来操控币值,也因此比特币不受任何国家政府控制,在中国比特币是一种不被承认的货币。
比特币的货币职能
1、 价值 :比特币本身是由计算机消耗大量算力和电力制造,所以比特币的部分价值也体现在挖掘比特币过程中的劳动价值,另外一部分的价值则来源于市场上的使用者;
2、 流通 : 比特币具有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可以用于商品交换;
3、 贮藏 :持有私钥才能使用比特币,因此比特币具有货币的贮藏职能 ;
4、 支付 :比特币能够用作商品支付或交易,随着认可比特币的人群越来越多,比特币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大量的经济活动中都可以用比特币来支付;
5、世界货币:比特币可以在世界市场上当做一般等价物用于支付交易,由于其去中心化、保密性等特性,比特币完全可以当做世界货币使用。
❻ 比特币即将分叉,怎么看待新比特币现金
比特币现金(BCH)是比特币的分叉币。其实,除了比特币现金,比特币还有很多分叉币,那么分叉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第一节 为什么一言不合就分叉?
分叉这个概念最早来源于比特币。
我们知道,比特币交易是基于比特币区块链网络的(一个一个区块构成一个前后关联的链条,形成比特币区块链网络),区块既然是一个块,它肯定是有容量的(大家脑补一下区块这个东西,无非是一堆一堆代码的集合),区块容量的大小会对交易的效率产生限制,如果区块容量太小,那么自然所容纳的交易数量也越小,一旦交易量过大,就会造成拥堵。
比特币区块的容量只有 1M,它所能容纳的交易数量大概也就 5-7 笔而已。早先比特币交易的用户比较少,这个容量倒是没什么问题,但是随着比特币价格的上涨,越来越多的用户涌入,比特币区块容纳不下这么多交易,就出现了拥堵的现象。
比特币心里急啊:慢点啊兄dei们,我跟不上你们的交易速度啊喂!用户心里也急啊:大哥,你能不能快点啊喂!
这是个大问题,不仅在于大家耐心有限,最主要的原因是,比特币的定位是货币啊,你作为一个货币,就应该快准狠地实现支付收款嘛,要是一直这么慢,啥时候才能实现货币属性?所以,这是一个大问题。
比特币社区当然知道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至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比特币社区就出现了分歧,这个分歧在于要不要扩大比特币区块的容量(因为我们刚刚说了,正是比特币区块容量太少才导致了交易速度过慢、拥堵的情况)。
争议主要分成两个阵营:
以 Core 为首的比特币原开发团队认为:比特币是一种价值储存品的电子黄金,一旦扩容则会破坏其核心的东西;
而以吴忌寒为首的矿工团队则认为:比特币未来应该是一种可快速流通的货币,需要对其进行扩容以解决交易拥堵问题。因为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性,任何个人和机构都无法决定比特币系统该如何去“扩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见,大家的意见产生了分歧,谁也不愿意退让,于是,大家一拍两散,各走各的路。比特币这条链便分裂成了BTC和BCH两条链,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了所谓的“分叉”。
这是分叉的由来。
第二节 分叉之后会怎么样?
对于区块链来讲,分叉就是区块链协议的改变,类似于对区块链做一个升级,来弥补系统存在的不足。这就好比我们现在的手机软件也经常提示你升级是一个道理的。
但是,我们知道,区块链是去中心化的,它不像你的手机软件那样,开发者说升级就升级。在区块链的世界里,任何的修改都需要全体成员达成共识,没有人能够决定什么时候改变、如何改变区块链底层协议。
所以,当比特币原开发团队和矿工团队产生分歧之后,系统就会一分为二,出现两个基于原有区块链的新系统,大家各过各的,谁也不能干预谁。这样一来,比特币系统便分成了两条链:BTC 和 BCH,也就是所谓的“分叉”,而 BCH 就被称为分叉币(比特币的分叉币)。
其实,不止 BCH,比特币的分叉币还有很多。为什么一提到分叉币首先想到的是 BCH 呢,这是因为,BCH 是做得比较成功的分叉币,它的市值最高的时候排在加密货币市值排行的第四位,仅次于比特币、以太坊和EOS这三大主流币种。
第三节 硬分叉和软分叉
我们打一个比喻,如果说比特币系统是一棵大树的树干,那么BCH等分叉币就是大树的分枝。但是,分叉并不像这个比喻这么简单,分叉还分为硬分叉和软分叉。
一、硬分叉:再见再也不见
我们上面说的BCH就属于硬分叉。硬分叉意味着,使用旧软件的节点再也不能验证使用新软件节点生产的区块了。你想验证你只能升级,而升级之后就相当于换了赛道,跑在另一个新系统上了,就好比 BCH 之于 BTC,BCH 就是一个全新的赛道(一个全新的链),这个链上的币就是BCH(比特币现金),那么,使用BCH系统的节点再也无法去BTC网络上进行交易验证了。硬分叉,通俗讲,就是各走各的路,再也没有什么交集了。
二、软分叉:变得更好来重逢
与硬分叉相对的是软分叉。软分叉意味着,使用旧版本的节点可以验证使用新版本节点所生产出的区块,使用新版本的节点也可以验证使用旧版本节点生产出的区块,两种版本可以兼容。
比特币 2017 年隔离见证升级所采用的方式就是软分叉。在整个过程中,不管是使用旧版本还是使用新版本都没有关系,因为两者兼容,新版本只是更好地解决了一些问题,本质上大家还是在比特币这一条链上跑,没有新币产生。
总结来讲,软分叉与硬分叉的区别就在于,使用旧软件的节点能否兼容使用新软件的节点,可以兼容就是软分叉,不能兼容就是硬分叉。
❼ 比特币总量是2100万吗为什么
比特币的总量是有限的,2100万枚,但聪明的人类却发明了一个方法,那就是分割,将一枚分割成一小份一小份。我们知道,一块钱人民币是由十个一角组成的,一百个一分组成的,一千个一毫组成的……而这其中任何不管是一毫一分一角一圆都可再次无限分割,而总量有限的比特币也可这样无限分割下去,无穷无尽,就像你用菜刀切香肠,直切到死那一天,也没切到最小单位。所以说,总量有限的比特币,其实是无穷无尽的巨大黑洞,把整个宇宙扔进去它都能容纳。所以我的观点是,比特币等于黑洞。
大白话,捞干货!
比特币是一种天才的想法,分布式记账系统。
解一个数学题,做一次记账,等比数列的和。
比特币价值的来源,安全,共识,资产,技术
关键词:记账,方程,收敛,共识,技术
第一,比特币白皮书,天才的想法 。
11年前,一个化名中本聪的人发表了一篇论文叫做比特币白皮书,里面详细介绍了一种天才的想法,我经常说,引领这个世界的是人的思想。
过去人们认为虚无缥缈的东西,过去认为很扯淡的东西,在后来往往被证明是非常有远见的。比特币就是这样。
过去我们的记账往往是中心式的,总要有一个人管着你。公司里有一个财务部,有一个会计,你转的每一笔账会计总要记一记。
银行里总有一个记账的中心,有一套系统,每天转了多少账,最后都要对一对账,想想办法。
我举个例子吧,最早的信托诞生于十字军东征时期,当时很多人要出去打仗了,带着命出去,不知道还有没有命回来,于是就把自己的财产交给一帮人打理。这帮人给你经营你的财产,有了收益,他就从中抽一点儿份子。
就好比说你家有100头羊,你要走啦,儿子还在,你放不了羊了,你就把这些羊交给一些职业放羊人,羊下了小羊,它也可以从中分到。
但是这中间有一个问题,谁来监督这个事情呢?怎么知道他是安安心心给你放羊了呢?或者说他如果把你的羊给你咪了,你怎么办呢?
这就需要一套会计记账规则,也就是我们现在整个的审计系统,用一套借贷的方式。复式记账法来保证他不要迷你迷的太多,当然财务也可以作假,这就相当于100头羊,他能眯一点,眯个5只,你别眯95只,那就没多大意思了。
但是这种中心式的记账总归是有问题的,他知道你不知道,信息不对称。有人掌握了全部的信息,不是所有人都掌握信息,这就非常麻烦了。
而中本聪就设想了一种分布式的记账。所有人都可以记账,大家在一个网络中记账,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记账。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记一次账,我就把他对全网公布。所有人都知道,所有人都确认了我的信息呢,就有新的人来记账,然后把这个账再对全文公布。一串儿一串儿的链下去,这就是所谓的区块链。
这种想法很好地解决了有人咪掉你的羊这种事情,因为所有人都是知道的。也防止了有人作假,你一旦作假,那下一次记账的人就跟这一次对不上了。而且你这个事情是在光天化日之下的,大家都觉得你记错了,或者你故意作假,你就失去了信用,下次你就在没记账资格。大概就是这么一种想法。
当然这其中牵扯的有密码学,有共识机制,有泊松分布等等,很多人诟病说比特币的价值来源于什么呢?比特币又没有政府背书,我还是那句话,你信高等数学,你信牛顿,你信爱因斯坦也不是因为他们有政府背书。而是因为他们的技术高超。比特币的价值真正来源其实就是技术。
第二,什么是比特币?就是记一次账,做一个数学题。等比数列的和
那到底什么是比特币呢?为什么它的总数能够被框算在2100万枚,而且还能被推算出来?
我简单介绍一下,比特币是一种奖励机制。大概就是说,当你有了记账的资格,你就把账记下来,记下来之后打包你的账,记得无误,于是你就可以获得一个奖励。
比特币的规定是这样的,当一个人都有权利记录在这十分钟内发生的所有的交易账目,比如说张三给李40个比特币,李子给王50个比特币,那你就把它们都记录下来。然后打成包。你就能够获得比特币的奖励,比如说40个20个。
那什么人有资格记录呢?这就需要一种筛选的方式,那就是算力。什么意思?你要想获得记账的资格,首先你要去算一个数学方程,解一道数学题。这个方程就叫做哈希方程,简单理解这种方程式可以正算,不能反算,你知道x可以求出y,但是你知道y不能求出x。
这怎么办?那你就只有一个一个数带进去试,试对了,你就解出来了,这种事的方式是不断的重复运作,就像是拿锹一锹一锹地的挖矿,这就是挖矿的意思,它是一种比喻,是说你拿一个一个数去试,而并不是说你真的在那儿匡几匡几挖矿。
同时呢,比特币的规则规定所有人记账每四年获得的比特币奖励是减半的。也就是说,本来你第一次这样可以获得十个,四年以后你就只能获得五个,再过四年你就只能获得2.5个。
长此以往,如果你算这个总数的话,比特币总数就会变成一个收敛的等比数列的和。也就是说你可以通过一个数学公式算出它的总数。如果按照既定的规则,那总数就是2100万枚,当然它可以继续细分到小数点后面,好像是八位。这就把他的总数给限定下来了。
第三,比特币的价值来源。
最后,我们谈一谈比特币的价值来源。在前面我已经说过了,比特币真正的价值来源于技术,来源于数学,来源于密码学,来源于天才的想法,来源于他的安全。
先说安全,我之前已经介绍了比特币的运行机制,你在记账的时候要对全网公布,那么一旦全网的人都收到了你的信息,那相当于你在大家的眼皮子底下裸奔,你身上有什么大家看的一清二楚,你想干坏事儿,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同时呢,比特币曾经受过多次的攻击,但是依然没有打垮他,依然非常的安全,他的数据不能被篡改。如果一次又一次证明他是安全的,他就会越来越有信用。
那为什么比特币越来越值钱?以前就不值钱了呢?它的价格能够涨一千多万倍2000万倍呢?原因是越来越多的人信他,越来越多的人看中他,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他。如果所有人都认可比特币,所有人都认为比特币是重要的,比特币是合理的,比特币是安全的,那么这种共识就会变成一种信仰。当一个东西变成信仰的时候,它的价值也就不言而喻。
最后,比特币具有资产的特点,严格来说它应该算作一种无形资产。这种无形资产特点是它基本不会折旧。你想想他本来就是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是一种虚拟的东西,他放一年跟放十年是一模一样的,它只存在于人们的脑子中。
我之前已经多次介绍过资产的特点,资产可以长久的放着,他是一个耐用品,那么人们购买它其实就是为了博一个更高的收益, 明天买它比今天更贵,后天买它比明天更贵,越来越高,资产就是这样,越贵越想买,只要他在持续的上涨,人们形成共同的预期,它就是有价值的。
结论。那从比特币白皮书开始,一个化名中本聪的人就有了一种天才的想法,把中心式的记账改为分布式的记账。这种记账方式不容易被篡改,不容易作假。是一种天才的想法。
比特币的规则规定所有人达成共识,在一段时间内计算一个哈希方程,获得打包记账的权利。同时把十分钟内的账务向全网公布,随着时间的推移,比特币的奖励不断减半。比特币的总数也就成为了一个等比数列的和,不断的收敛,总数就是一定的。
比特币的价值来源其实就是技术,其实就是安全,其实就是共识机制,其实就是资产的特点。 历史 上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其实都是虚无缥缈的,真正左右人类前进的,其实是人类的思想。
比特币的总量是2100万个,没错,这个是在写源代码一开始的时候就限定死的了,可以参考比特币的白皮书,里面写的很清楚,这个1个比特币是通过挖矿获取的,但是强调一点,比特币的总量是2100万个,但是这个1个比特币是可以细分的。
也就是1个比特币还可以细分到很小很小。有多小?
现在比特币的最小单位为1聪,而1个比特币就等于 1亿聪。
至于这个聪是怎么来的?是因为比特币的发明者“中本聪”取名而来的。
所以如果你按照个数来说,比特币的能够通过挖矿获取的数量就是2100万个。 没错!
但是如果你通过交易来获取比特币来细分。。。那可以细分到1个比特币可以分为1亿聪!!
比特币的整个运行机制都是模仿的实体黄金,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把比特币称之为数字黄金的原因。而我们知道黄金它作为地球上元素的一种它本身是具有稀缺性的,这也导致黄金为首的贵金属在人类很长的 历史 中都扮演着货币天然是金银的角色。所以比特币最初规定的数量同样也是有限的,总数是2,100万枚。
2008年10月31日,一个署名为中本聪的人在网络上提出了长达9页的去中心化点对点的交易方式构想,这个构想后来被称之为比特币的白皮书。在比特币的白皮书里有着明确的规定,比特币的上限数量是限定死的2,100万枚,并且永远无法篡改,这是支撑当前比特币价格的一个基石。
所以我们能够看到比特币的数量并不是无限的,总数量它有一个恒定量是2,100万枚,目前流通中的比特币数量已经超过了1,800万枚,但是最后一枚比特币面世时间将会在2100年以后,也是由它的算法机制所决定的。你所理解的比特币数量是无限的,应该是它的最小值,但是目前的流通中的总数量1,800万枚比特币,还包括接近400万枚沉默在 历史 时间长河中的已经被丢失的比特币。
所以有空多看看中本聪2008年10月份发表的白皮书在这份长达9页的论文里带给我们的,并不仅仅是比特币还有最终的区块链技术,这才是比特币带给世界的一份大礼。
首先回答,比特币的总量是2100万,这个是比特币的产生机制决定的,如果不是总量有限,比特币早都夭折了。
有些同志老是拿着“比特币可以无限拆分”的理论说事情,这是典型的没有理解比特币。
就像一瓶矿泉水标注的是600ml,你可以分0.0001ml喝一滴,喝成千上万次,也可以一口气喝光它。
难道这瓶水,会因为你喝了上万次,而改变它就是总量600ml的事实么?这么简单的道理不懂么?
至于比特币的总量,实际上,准确地说,比特币的总量是2099999.769万,略低于2100万。
比特币生成计划:
比特币挖掘的计算方法
比特币在10分钟内生成一个区块,将每小时6个区块的速度乘以24小时(每天)、365天(一年),最后是4年(一个周期)。结果,在一个周期内总共生成210000个块。所有区块的奖励从50逐渐减少到25,然后逐渐减少到12.5,因此有50+25+12.5+6.25+3.125。。。=100个奖励,两个数字相乘可获得2100万比特币。
也就是说,到2140年,比特币将被完全挖掘出来。
为什么比特币的总金额只有2100万?不能再多点吗?
我们来谈谈为什么比特币的总量是2100万。首先,比特币总量由中本设计。到目前为止,他还没有说清楚原因。所以外界有很多猜测。现在我将向您列出以下8种猜测。
一
猜测一:因为21是最终答案42的一半。
说明:答案是一个笑话。这条线索来自电影《银河系指南》中最终答案的桥梁:宇宙的最终答案是42。
二
猜测二:因为我们生活在21世纪。
解说:这有点牵强。
三
猜想三:中本设定的原则是每10分钟生产一个街区,奖励50枚硬币,4年内减半。结果很自然。
说明:中本没有人为干预,而是接受了自然结果。
四
猜想四:世界上所有的黄金都熔化在一起,这是一个边长约21米的立方体。
注:中本用这个概念来比喻比特币是一种虚拟黄金。
为什么比特币的总金额只有2100万?不能再多点吗?
五
猜想五:外人认为中本喜欢玩21点。
解释:我对这个答案没有任何解释。
六
猜测6:有32位整数可以存储2^31-1,即2147483647。如果你取前8位,它是21474836.47比特币。那是2100万。
注:我猜本聪在最初的开发中使用了32位精度整数。后来,他发现对于一种全球货币来说,精度是不够的,于是他将小数点后两位扩展到8位,并将32位存储改为64位存储。
七
猜测7:比特币是用来比较全球经济总量的,根据目前全球经济水平,全球经济总量估计为2100万上限。
说明:我认为这个猜测更科学。
八
猜想八:根据以太坊创始人维塔利克·布特林的分析,这个值可能与计算机编程语言支持的整数数据范围有关,与特殊货币相比,也便于后续开发者的维护。
注:比特币使用C++编程语言。
总结与分析
以上八个答案都是外界猜测的。因为中本一直没有解释,所以我们没有一个肯定的答案。就我个人而言,我同意V上帝。那么你心里的答案是什么?
总量是约等于2100万个,每四年减半,大概到2140年会彻底挖完,此后挖矿不再产出BTC,矿工收入来源为转账手续费。
这些逻辑是在代码里写死的。
这个问得好,这个问题其实就是问到了关于数字货币的起源。
主权政府具有发币权,各国央行会不断发行货币,比如我国发行人民币,美国发行美元。因为主权政府发行货币没有限制,海量货币造成通货膨胀,居民手里的钱不断在贬值。
比如小时候馒头一元四个,现在一元一个,有的地方2元一个。物价上涨的例子不胜枚举。
在这种情况下,居民辛辛苦苦攒下的财富,永远在不断的缩水,人必须永远忙碌。假如你30岁积累的财富,够你躺着殷实的度过余生。但是,如果不能保持财富增值,你60岁的时候会发现就快没有余粮了,同样数量的货币已经买不到什么东西了。
为了对抗这种货币贬值,聪明的创造者就创造出了数量必须有限的数字货币。比特币就是开创者,有且只有2100万枚,并不归任何政府管理。
数字货币就是因为这个被创造出来。至于比特币怎样确保总量仅有2100万枚,这是另一个问题,感兴趣可以再讨论。
数字货币发展方兴未艾,体现了居民对自己辛苦积累的财富的珍视。主权政府可以“掠夺”财富于无形,推动了数字货币新事物的发展。
拿比特币无限可分说事的人,是根本没理解比特币。我不推荐你买比特币,但是这个道理必须讲清楚,“无限可分”和“总量无限”是两回事。
先说总量问题,再说为啥无限可分不代表总量无限,比特币总量确实是2100万,你可以把比特币的数量理解成,一个超级难的方程式的解,而这个解一共有2100万个,这个是可证明的数学定理,所以总量是确定的,你拥有一个比特币就相当于你拥有一个解,这个解的归属权,就在每次计算出结果后,记录在比特币的链条上,而且是无法篡改的。而且比特币,是无法更多发行的。
然后很多人说,比特币不是2100万个,因为比特币是无限可分的,你可以拥有0.1个比特币,0.01个比特币,0.001个比特币,所以比特币是无限的。
说比特币无限可分这个是对的,但因此说比特币是总量无限的,就是胡扯了。
在总量一定的情况下,无论你怎么继续分,原来有多少,你还是有多少,你原来有10个比特币,那么无论剩下的2000多万怎么继续划分,你永远都拥有10/21000000的比特币分量,不会因为有人把自己的1个比特币分成了100份,他就拥有比你更多的比特币了。同样的,也不会因为你把这10个比特币继续分成1000分,你就拥有超过10/21000000的比特币分量了。
但是传统货币不同,假设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总量是1000万,你拥有10万,那么你就拥有1/100的货币量。
假设你这10万不动,接着,国家又发行了1000万的货币,那么你所拥有的货币量就变成了1/200了。
那么在你什么都不做的时候,你的货币就贬值了。
比特币被吹捧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没有一个这样的中央银行,可以随便发行货币,导致手里的货币贬值。
当然了,国家也不是随便就发,但是比起拥有总量恒定的比特币,央行在这方面的弹性那就太大了。
另外无限可分充其量也就是个数学 游戏 ,理论上说,任何货币都是无限可分的,只要国家愿意发行,0.001元,0.0001, 0.00000000001元......,那么任何货币都是无限可分的,只不过比特币通过程序代码实现,实现起来更容易。
骗局你明白吗就和当初美元又叫美金一样,等到价值上来了就可以割全世界韭菜,还是咱们国家厉害。上来就禁止比特币中国交易了。
❽ 比特币扩容过程中被广泛接受的区块大小是
32MB,比特币的扩容问题来自一个很直接的现实,那就是保存在比特币区块链上的数据块的物理大小限制是1MB。区块最大可以达到32MB,当时平均每个区块大小为1~2KB。有人认为区块链大小上限过高容易造成计算机资源的浪费,还容易发生DDOS攻击(至于什么是DDOS攻击不懂的可以参读此文DDoS攻击方式和原理),因此为了保证比特币系统的安全与稳定,中本聪决定临时将区块大小限定在1MB。
【拓展资料】
比特币(Bitcoin)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聪在2008年11月1日提出,并于2009年1月3日正式诞生。
与大多数货币不同,比特币不依靠特定货币机构发行,它依据特定算法,通过大量的计算产生,比特币经济使用整个P2P网络中众多节点构成的分布式数据库来确认并记录所有的交易行为,并使用密码学的设计来确保货币流通各个环节安全性。P2P的去中心化特性与算法本身可以确保无法通过大量制造比特币来人为操控币值。基于密码学的设计可以使比特币只能被真实的拥有者转移或支付。这同样确保了货币所有权与流通交易的匿名性。比特币其总数量有限,该货币系统曾在4年内只有不超过1050万个,之后的总数量将被永久限制在2100万个。
2021年9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通知指出,虚拟货币不具有与法定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
每当比特币进入主流媒体的视野时,主流媒体总会请一些主流经济学家分析一下比特币。早先,这些分析总是集中在比特币是不是骗局。而现如今的分析总是集中在比特币能否成为未来的主流货币。而这其中争论的焦点又往往集中在比特币的通缩特性上。。
❾ 比特币网络中什么是“Blocks (区块)”
每个区块包含所有最近交易的信息,一个 Nonce (随机数) 以及上一个区块的哈希值。 在整个区块的 SHA-256 哈希值低于当前目标值时,它便被标记为“已解决” (已发布并通过多个节点验证)。通常一次哈希很难达到目标,因此 Nonce 必须增加,区块必须重新哈希上百万次,才能达到目标。 Bitcoin 比特币交易通过汇款人广播到网络中,所有采矿的节点 (客户端) 收集比特币并将其添加到他们正在工作的区块。如果交易额很大,超过了平均交易额,那么网络将会扣除少量的交易手续费。 每个区块中的第一个交易是特殊的: 它为第一个采到有效区块的人创建新的比特币。其它节点 (客户端) 在该交易额正确的情况下仅会接受该区块。每个区块产生的比特币的数量为 50,每 210000 个区块减少一半 (大约为 4 年)。 网络尝试每小时创建 6 个区块。每 2016 个区块 (大约两周时间),所有的比特币客户端都会将这个目标与实际创建的区块数量相比较,修改区块采集的难度百分比以维持这一目标。 客户端认为“最长的”区块链是有效的。整个区块链的“长度”是指难度相加最多的链,而不是拥有最多区块的链。这可以避免某人伪造并创建大量低难度的区块,欺骗网络将其接受为“最长”链。 点击这里查看当前已采集区块数目 没有最大数目。区块会不断以 10 分钟一个的速度添加到区块链的末尾 是的。区块用以证明交易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存在。在所有比特币都被采集后,交易仍然会发生。因此只要有人交易比特币,区块仍然会被创建。 没有人可以准确说出。有一个采矿计算器会告诉您可能花去的时间。 没有进度增加 1% 的说法。每次运算并不会增加进度。计算 24 小时后您获得比特币的几率和您刚开始计算时是相等的。 这和您同时旋转 37 个硬币并使它们都正面朝上一样。每次您尝试,您成功的机会是相同的。
❿ 币圈ifo是什么意思
IFO 就是在原有比特币区块链的基础上,按照不同规则分裂出另一条链。1、IFO是基于比特币等主流币而进行的分叉,IFO涉及的分叉币种就是在原有比特币区块链的基础上,按照不同规则分裂出另一条链,比如比特币第一次进行分叉诞生了名为BCH(比特币现金)的全新数字货币。2、简单来说就是持有诸如比特币等主流币的人可获得分叉币,即一种新的利用虚拟货币融资手段。2018年8月1日18点24分,比特币第一次进行分叉。这次分叉诞生了名为比特币现金的全新数字货币。
拓展资料:
一、由于是在比特币区块链的基础上分叉诞生,原先持有比特币的用户可以1:1免费获得一笔比特币现金,这让一部分比特币用户开始交易和挖掘比特币现金。
二、在“币圈”,第一次IFO被认为是比特币分叉产生BCH(比特币现金)的过程。由于比特币是通过各个网络节点计算数据而产生的,而比特币区块大小只有1MB(相当于网络带宽),造成比特币交易拥堵而缓慢。2017年8月初,比特币被人以技术手段分叉,产生一种新的数字货币BCH,后者的区块大小为8MB,而且区块容量可调整,但在数量和算法方面仍和比特币保持一样,拥有比特币的人可按1:1的比例免费获得BCH。
三、比特币网络目前拥堵不堪的状况,无疑成了比特币社区继续发展壮大的巨大阻碍。为了解决拥堵问题,为了同一时间记更多笔账,人们就得通过技术手段,增大每一页账本的大小。但是每一页增大到多大,比特币社区里面就有了不同的声音,不同的理念产生了不同的升级方案,无法统一,大家分道扬镳——就是分叉了。
四、和所有的其他数字货币一样,IFO所得的代币变现方式如下:
1、交易平台交易
2、场外交易
3、有一些辣鸡项目也许永远都无法上线交易平台,场外交易也没有人收购,代币只能烂在钱包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