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本聪转账10btc
㈠ 声称拥有98万枚比特币,这位总资产超过100亿美元中本聪究竟是谁
中本聪是谁?为什么人们对他有那么大的好奇心呢?这个自称中本聪的人,说他把自己的比特币丢了,不是一两个哦,是很多。98万个比特币意味着什么呢?
所以对于比特币,我们要持冷静的态度来对待。
至今为止这位中本聪君,没有人知道他的真面目。甚至就连他所持有的,所谓98万个比特币,还持有怀疑态度。
因为,一般真正富有的人是不屑于炫耀自己的财富。
㈡ 求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发表的那篇关于比特币的论文……
https://docs.google.com/file/d//edit?hl=en
http://tieba..com/p/2306477975
㈢ 中本聪转给哈尔·芬尼的第一笔比特币交易为什么不是用创世区块的地址转给他
您好,创世区块属于实验
德国:2013年6月底德国议会决定持有比特币一年以上将予以免税后,比特币被德国财政部认定为“记账单位”,这意味着比特币在德国已被视为合法货币,并且可以用来交税和从事贸易活动。[6]
美国:2013年8月,美国德克萨斯州地方法院法官阿莫斯-马赞特在一起比特币虚拟对冲基金的案件中裁定,比特币是一种货币,应该将其纳入金融法规的监管范围之内。
日本:2017年,日本政府称比特币是一种合法的支付方式。
中国:在中国,《人民币管理条例》规定,禁止制作和发售代币票券。由于代币票券的定义并没有明确的司法解释,如果比特币被纳入到“代币票券”中,则比特币在中国的法律前景面临不确定性
㈣ 关于比特币转账,需要转出的BTC低于0.01怎么解决
低于0.01的话,你的转移手续费扣除后到手没多少了,如果可能的话还是暂时不要动了
㈤ 中本聪是谁
莱特币之父谈中本聪:谁是中本聪并不重要
转载自 莱特币之家
最近,一则关于比特币的发明者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出现在美国加州的新闻令整个业界再次陷入对这一“神秘人”的疯狂追随,不过这一消息最终被证明并不真实。与比特币的发明者不同的是,莱特币的发明者Charles Lee身份却一直明朗,近日他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全球最大的比特币交易平台BTC China(比特币中国)也在3月4日正式上线了莱特币交易,这一虚拟货币有可能成为比特币之后最受欢迎的加密货币。
中本聪“现身”
《新闻周刊》(Newsweek)上周四报道称,中本聪生活在加州洛杉矶东部的天普市,现实中的名字叫多利安·中本聪(Dorian Satoshi Nakamoto)。报道称其今年64岁,尽管持有价值达4亿美元的比特币,但住所并不奢华。他毕业于加州州立理工大学,拥有物理学学位,并且似乎具备了开发加密货币的必备技能。另外,他曾在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参与过安全和通讯方面的工作。
在接受美联社采访时,中本聪却表示媒体对此有所误解。中本聪称,他从未听说过比特币。他坚决否认自己是比特币的发明者。他多次强调:“我跟比特币没有任何关系。”
中本聪是谁没那么重要
比特币爱好者们对中本聪现身的期望再次落空,不过,近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却专访到了Charles Lee——交易量和市值都仅次于比特币的虚拟货币莱特币的创始人。对于媒体迫切渴望掀开中本聪面纱的报道,Lee则认为,中本聪是谁并不重要,人们只需要关注比特币本身是有价值的东西就可以了。
Lee目前就职于一家致力于比特币交易平台和钱包开发的公司。“我认为莱特币和比特币的成功是相辅相成的,致力于比特币事业对莱特币的成功也有好处。”他说。
“在知道比特币之前,我一直都在投资黄金,我认为这是抗通胀的很好的方式。但是在3年前我接触了比特币,我觉得它就是数字黄金,并且相比黄金它有很多其他优点。比如比特币可以无限分割,可以无成本地发送给其他人,但是它相比黄金也有劣势,那就是没有相对应的实物。”Lee说。
实际上,Lee的第一个山寨币项目并不是莱特币,而是Fairbrix虚拟币。Fairbrix是虚拟货币Tenebrix币的一个克隆品,Tenebrix币创建于2011年,但Lee认为,Tenebrix的开发者自己也挖币,为自己采集到700万枚Tenebrix后,开发者才正式将Tenebrix发布,这显得很不公平。“因此,社区有兴趣创建一种零预采掘状态的Tenebrix克隆币,使之更加公平。”Lee说。
与比特币不同的是,Lee编写的Fairbrix的工作量证明函数时使用的是Scrypt加密算法,而不是比特币采用的SHA-256加密函数。不幸的是,Fairbrix是一个失败的项目。
但Lee的下一个山寨币尝试获得了成功。2011年10月,他启动了莱特币,该项目融合了比特币客户端的代码,排除了扼杀Fairbrix的程序故障。
莱特币与比特币有许多重要差异。与比特币的2100万枚上限不同,莱特币的上限是8100万枚。为了使“挖矿”这一活动更加民主,莱特币还融合了来自Tenebrix项目的工作量证明Scrypt加密算法。
“Scrypt设计的好处是利用CPU就可参与‘挖矿’,而不需要像比特币那样需要使用集成电路(ASIC),就是所谓的昂贵的‘挖矿机’。”Lee说,“比特币和莱特币之间的关系更多则是互补,而不是竞争。在不同的情况下,人们可以使用不同的虚拟货币。例如在购物时可以使用莱特币支付,因为它的交易确认时间更短,而在进行大额转账时则可以选择比特币,因为安全性更高。”
在谈到其他山寨币时,Lee表示,它们中的很多都只是一个骗局,是开发者赚钱的工具,他暂时还未发现其他能跟比特币“匹敌”的山寨币。“普通投资者可以从两个方面判断一个山寨币是否值得投资,首先是看其预先被挖出来的币数,如果开发者预先拥有很多这种山寨币,那么很可能他们是在利用其牟利;其次则是开发者对程序的态度是否认真。”Lee补充道。此外,他表示了对一种还未发布的虚拟货币Ethereum的兴趣,或许Ethereum将会在未来的虚拟货币世界拥有一席之地。
值得一提的是,BTC China(比特币中国)在3月4日正式上线了莱特币交易。比特币中国提供的数据显示,上线莱特币当天,网站的访问量激增,三天累计交易额超过3000万元人民币。Lee认为,比特币中国上线莱特币,进一步说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莱特币是继比特币之后最受欢迎的加密货币。
㈥ 听说中本聪有一百万个比特币,这是真的吗
这个说法在网上广为流传,但其实极有可能是谣言。这个说法其实是在2012年,由一个比特币博主在帖子中提出来的,完全没有得到任何的证实。但是业内有一种说法得到了很多的支持,创世区块奖励的50个比特币已经进入了中本聪的地址,而在比特币网络中,每一个地址所拥有的比特币数量都是公开可查询的。所以中本聪领取创世区块奖励的地址所拥有的比特币数是可查询的,目前是六十七枚。其中五十枚来自于两千零九年一月三号的创世挖块奖励,另外十七枚则是由很多比特币爱好者陆续转入的,可能是表达对中本聪的尊敬。
㈦ 比特币是如何转账交易的
安装了比特币客户端的电脑被称为节点,互联网上的所有节点构成比特币网络。每当有新的比特币在某个节点上生成,交易,这个节点都会向附近的比特币节点广播,最终整个网络节点都会记录交易信息。
在比特币的网络中, 每个安装了客户端的节点都拥有一个分布式数据库来管理比特币生产,交易,查询账户余额记录,同时也更新和记录着比特币系统变化的最新记录。
当你想给你的朋友发送 10 枚比特币的时候。你需要两个东西,一个是比特币地址,另一个是对应的私钥。比特币地址跟银行账号不一样,你不需要签署一堆文件去申请,它们是随机生成的,就是一串由字母和数字组成的字符串。私钥也是类似的一个字符串,但是这个是要严格保密的。比特币地址就好像一个透明的存钱罐,每个人都可以看到里面有什么,但是只有拥有私钥的人才能打开它.
当你发送交易申请后,周边的节点会检查你的账户是否拥有 10 枚比特币,如果有,则同意这次交易,并且把这条信息广播到附近的节点,一传十,十传百,很快整个网络都会确认这笔交易信息,然后写入到区块中。你的朋友将会收到 10 枚比特币,交易就算完成了.
如果你想发送小额的比特币,理论上数字货币是可以无限切割的。目前最小的比特币单位叫做“中本聪”,相当于0.00000001个比特币。
㈧ 中本聪和比特币的关系是什么呢
中本聪和比特币的关系是什么呢?
一、中本聪用比特币干掉任性的“中心化”
比特币从刚开始到今天,已经上涨了数万倍,以至于无论是圈内人还是圈外人,都难免感叹一句:我当年怎么没早点买比特币呢!
事实上,比特币刚开始可不是为了给大家炒币致富的,而是定义为一套电子现金系统。
为什么这么说呢,2008年,有个叫“中本聪”的人写了一篇名字叫作:《比特币:一个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论文,这是一篇非常严谨的论文,里面并没有涉及到投资、致富这样的话题。
为什么要发明这样一套系统?是银行卡、信用卡支付不好用?还是银行服务不便捷?都不是。
现如今,尽管纸币还是主要的货币形态,但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时代仿佛已经过去,现如今就算路边的小商贩也大多都是微信支付宝付款,微信转账、支付宝转账已经成为新时代的主要生活方式。在 2008 年的时候即使没有微信、支付宝,但仍有银行卡、信用卡,那么比特币这样的概念为什么会诞生呢?
比特币诞生的时代背景:2008年全球正处于严重的金融危机,美联储不断增发货币加剧了通货膨胀,中本聪认为处于完全中心化的中央银行并不靠谱,对于现金的增发任意为之,针对这一点着实过分!
基于这种大环境,他开始思考:怎么样遏制这个“任性”的中央权威,不让它时不时就增发或者减少发行现金......
经过几个月的思考和研究他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干掉美联储肯定是不现实的,但我可以重新做一套货币系统,用全新的金融系统体系去制衡或者干掉美联储这种权力机构!换句话说:既然美联储是“中心化权威”,遏制它的方式当然就是“去中心化”!
于是,他通过对之前已经发放的数字货币 B-money和HashCash等的深入研究,创建了一个点对点的、完全去中心化的电子现金系统,也就是现在的比特币。
点对点、去中心化意味着什么?我们举个例子:
假使你给小明转2000块钱,如果用现在的支付方式,这个2000块钱的流转过程是这样的:你——银行|微信|支付宝——小明,也就是说,这2000块钱要经过“银行|微信|支付宝”这样一个中转站才能到达小明手里。
如果是比特币呢,2000个比特币的流程是这样的:你——小明,直接支付收款,完全除去了中心化的监管,自己的资金自己完全掌握控制权,一个绝对自由的金融体系系统自此诞生。
所以,比特币最早的建立初衷并不是让人实现“一夜暴富”的造富神器,也不是一种简简单单的加密数字货币,而是一套去中心化的电子现金系统。他要改变的不是货币和支付形式,他是要创造对于金融领域的一种完全自由自控的超时代产物。
比特币这套电子现金系统,融合了P2P、密码学、经济学等多重现有的学科,在比特币的诞生中,中本聪更像是一名优秀的“产品经理”,他善于把原有的技术手段整合利用,做成一套让人耳目一新的“新”产物。
二、中本聪到底是谁?
中本聪这么厉害,他到底是谁?答案是:不知道。
“中本聪身世之谜”可以说是当代区块链行业最大的未解之谜了。不止有人的地方有江湖,其实,有“谜”的地方也有江湖。“中本聪”的名头实在是太响了,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人站出来说:“我就是中本聪”;或者,“他就是中本聪”。
中本聪真实身份猜测之一:多利安·中本
多利安·中本是居住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日裔美国人,“哲史”是他出生时的名字
(“中本哲史”这个名字,是“中本聪”的日本媒体翻译版本)。除了名字相同以外,多利安在接受采访时亲口说:“我已经不再参与它了,不能讨论它。它已经被转交给其他人。他们现在在负责。我已经没有任何联系。”
但随后,多利安澄清,自己所说的事情是之前从事的军方保密工作,并不是比特币。P2P基金会的中本聪账户也在尘封五年之后发了第一条消息,称:“我不是多利安·中本。”
中本聪真实身份猜测之二:望月新一
日本数学家望月新一的研究领域包含比特币所使用的数学算法。而且,望月新一一般不使用常规学术发表机制,而是习惯独自工作。不过,有人提出质疑,认为设计比特币所需的密码学并不是望月新一的研究领域,望月本人也否定了自己是中本聪的说法。
中本聪真实身份猜测之三:尼克·萨博
尼克·萨博之前是乔治华盛顿大学的教授,热衷于研究去中心化货币,也喜欢使用化名发表学术作品,他曾经发表过一篇关于“比特黄金”的论文,被认为是比特币的先驱。不过,他在一篇文章中表示:中本聪是继他之后少数对比特币算法感兴趣的人,暗示自己并不是中本聪本人。
中本聪真实身份猜测之四:哈尔·芬尼
哈尔·芬尼是一位著名的密码朋克和密码学家。他是2009年第一个从中本聪那里接收比特币的人,还是第一个下载比特币客户端的人。然而,哈尔·芬尼在2014年去世之前否认了他是中本聪的说法。
中本聪真实身份猜测之五:克雷格·史蒂芬·怀特
克雷格·史蒂芬·怀特是一位澳大利亚的企业家,也是首位公开承认自己是中本聪,声称自己拥有中本聪的加密签名档和早期的比特币地址私钥,但这一言论饱受质疑,人们认为这两个证据其实很容易获取到,并不足以能够证明中本聪的身份。因为时常在公开场合叫嚣自己是“中本聪”,他获得了一个外号“澳本聪”(澳洲的中本聪),当然,这是一个戏称。
中本聪真实身份猜测之六:“中本聪”是一个团队,而非个人
中本聪在发言和程序中,切换使用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并且随机在全天不同的时间上线发言,似乎账号有多人操纵。比特币核心开发团队工作人员认为,其算法设计过于精良,不像是一个人单枪匹马所能完成的。
中本聪真实身份猜测之七:“中本聪”只是一个虚构身份
这种猜测的依据在于,中本聪极少透露自己的真实信息。在P2P基金会网站的个人资料中,他自称是居住在日本的37岁男性。然而,他在公开场合从来没有使用过日语,而是使用非常纯正熟练的英文。用他的姓名在网上搜索,也无法找到任何与这个人相关的信息。
中本聪为什么不现身呢?早在2015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金融学教授巴格·乔杜里便提名中本聪为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候选人,尽管获此殊荣,中本聪也一直没有出现。中本聪为何把自己包裹在层层加密的代码下呢?我们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隐匿身份是为了规避外在风险。
发行货币本是一种国家行为,而中本聪发明的比特币,是建立在无政府主义,或者说对政府以及中心化金融机构缺失信任的基础上。加之比特币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不仅如此,还带动了其他数字货币的出现和滋长,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的市值是非常巨大的。
打击一种现象最常见也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抓典型”,比特币是一众加密货币的鼻祖,尽管它是一种虚拟货币,一旦被一些国家界定为非法发币、纵容经济犯罪等非法行为,中本聪本人或将面临刑事责任。
第二,避免自己的个人言论影响去中心化发展进程。
我们都知道,币圈大佬的号召力有多强,尽管现在的共识在于,币圈大佬全部是自带流量的网红,但事实的确是,他们振臂一呼,后面的韭菜就蜂拥跟随。
中本聪可以说是币圈大佬中的王者级别,他的任何言论和行为都将影响到许多人,因为在大家眼里,他就是权威,这与他所倡导的“去中心化”是完全相悖的。
第三,保护个人隐私与人身安全。
平日里,大佬风光无线,可是每当遇到币价跳水、主网漏洞等问题,大佬就会被揪出来问责。看看曾经在上海被围追堵截的V神、以及此前饱受争议的EOS创始人BM就知道了。中本聪的身份一旦被公开,将要面临的也许是负面缠绕甚至人身攻击。这样看来,还是被代码包裹的世界更安全。
中本聪到底是谁我们暂且不管,尽管他本人身份虚幻成谜,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比特币系统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㈨ 中本聪第一次挖比特币总花费多少
2009年1月3日,在位于芬兰的一个小型服务器上挖出了第一批比特币50个。 2010年5月21日,第一次比特币交易:程序员LaszloHanyecz用1万BTC购买了价值25美元的披萨优惠券。这项交易诞生了比特币第一个公允汇率.
拓展资料
中本聪(英语:Satoshi Nakamoto),自称日裔美国人,日本媒体常译为中本哲史,此人是比特币协议及其相关软件Bitcoin-Qt的创造者,但真实身份未知。中本聪于2008年发表了一篇名为《比特币:一种点对点式的电子现金系统》(Bitcoin: APeer-to-PeerElectronic Cash System)的论文,描述了一种被他称为“比特币”的电子货币及其算法。
2009年,他发布了首个比特币软件,并正式启动了比特币金融系统。2010年,他逐渐淡出并将项目移交给比特币社区的其他成员。中本聪据信持有约一百万个比特币。这些比特币在2013年底时的价值超过十亿美元。
从发表论文以来,中本聪的真实身份长期不为外界所知,维基解密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Julian Assange)宣称中本聪是一位密码朋克(Cypherpunk)。另外,有人称“中本聪是一名无政府主义者,他的初衷并不希望数字加密货币被某国政府或中央银行控制,而是希望其成为全球自由流动、不受政府监管和控制的货币。”
主条目:比特币历史
2008年11月1日,中本聪在“metzdowd.com”网站的密码学邮件列表中发表了一篇论文,题为《比特币:一种点对点式的电子现金系统》。论文中详细描述了如何创建一套去中心化的电子交易体系,且这种体系不需要创建在交易双方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很快,2009年1月3日,他开发出首个实现了比特币算法的客户端程序并进行了首次“采矿”(mining),获得了第一批的50个比特币。这也标志着比特币金融体系的正式诞生。
2010年12月5日,在维基解密泄露美国外交电报事件期间,比特币社区呼吁维基解密接受比特币捐款以打破金融封锁。中本表示坚决反对,认为比特币还在摇篮中,禁不起冲突和争议。七天后的12月12日,他在比特币论坛中发表了最后一篇文章,提及了最新版本软件中的一些小问题,随后不再露面,电子邮件通讯也逐渐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