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比特币问答 » btc软件测试

btc软件测试

发布时间: 2023-02-14 06:17:40

Ⅰ 没有人知道他是谁,但他却是比特币世界最传奇的黑镜

  下面来聊一聊比特币从创如以来已有十年的历史,虽然只有短短十年的历史,那是风起云涌。这期间不断的刷新数字货币,对于这些可能是未来能够改变我们生活技术的一种认识。

    有一个疑问相信大家都很好奇,就是创造这一切的这个人到底是谁?有人说知道啊“中本聪”,对,他叫Satoshi Nakamoto翻译成中文叫中本聪或叫做中本史者。

    然后他发起比特币那个小圈子有论谈、密码社群、email,发了贴子说的那些话还能找到记录,他还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生日1975年4月5日,如果按照这个日期算他今年44岁,十年前08年他发布比特币的时候才33岁,这也没什么毛病,合情合理,但是这一切不知道是否真的,这个日期出生的人多了去了,可如果关系到创如比特币人物来说那可能就有意义了。

    他在创世区块里面留下的线索,可能是人们对于中本聪最耳熟能详的蛛丝马迹。口口相传的传奇人物,却在现实中销声匿迹,擅长八卦的现代人总是不能轻易罢休。

    关于中本聪,可追溯其身世线索的信息源少之又少。P2P基金网站的个人信息栏,中本聪填写的生日是1975年4月5日。不难测,如今的中本聪应该是个44岁的中年大叔,而他发布比特币白皮书时则只有33岁。

    回到1975年的4月5日。这是个看似不起眼的日子,却又极有可能是一种另有深意的表达。

    1933年4月5日,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了一道政府法令,规定美国公民持有黄金是非法的,强制美国公民用美元交换黄金,以躲过美国的债务危机。

1975年同样在世界货币史上意义深刻。

    1975年,美国总统福特又签署了“黄金合法化”法案,这一法案使得美国人可以再一次合法地拥有黄金。而比特币又是对黄金的“完美模拟”,这其中的巧合不得不让人遐想无限。

    2008年10月31日下午6点10分,在非常牛掰的加密的邮件群里,一封主题为《比特币点对点电子现金论文》(Bitocioin P2P e-cash paper)的邮件发送到了每个人的邮箱。发件人正是,中本聪。

    这并没有引起太多人关注。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哈尔”,表示希望这个想法有进一步的发展。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中本聪和哈尔对比特币软件进行了试运行和改进。就在某个星期天的晚上,中本聪向哈尔发送了很少部分比特币来测试这个系统的运作状况,这一举动成为了比特币史上的第一笔交易。

    2009年,比特币第一版软件正式上线,才开始受到特别关注,其中包括马迪。为了更好地推广比特币,马迪与中本聪一同改进比特币网站,设计logo,并建立比特币论坛,使得核心信仰者开始聚集。

    2010年维基解密事件,朱利安·阿桑奇,曝光了大量美国政府档案,被美国政府封杀,维基解密面临着失去捐款的风险。

    恰巧,朱利安·阿桑奇是中本聪首次发布比特币白皮书的加密邮件群中一员。一些网络朋克想到让维基解密接受比特币的捐款。捐还是不捐,一个看似简单的话题,在比特币论坛上却炸开了锅。

    向来只是讨论技术业务相关话题的中本聪,出来制止了一切,在论坛中这样说道:“我们的项目需要渐渐发展,这样我们的软件才能不断改进加强。我向维基解密提出, 不要使用比特币。比特币目前是一 个襁褓中的婴儿,你肯定能够得到大笔捐款,但你在舞台上的射灯可能会把我们给毁灭了。”

    看似简单的决定,但其实是中本聪比任何人都明白,如何做对初生的比特币才是最好的。

    维基解密事件过去之后没几天,中本聪留下这样一句话:“我开始干别的了”。 他在比特币论坛上发布了一个帖子,内容包括了比特币软件更新版本以及比特币所面临的潜在攻击。

    时间停留在,2010年12月12日6点22分。谁都没有注意到这是中本聪发布的最后一个公开帖子。

    “我要去干别的事了”这又要干一件什么伟大的事呢?V-Dimension(五次元空间)也就是VDS,2019年1月份比特币早期持有者玩家深网邮箱收到了匿名邮件VDS白皮书,VDS的身份与比特币同样来自暗网深网无国界,将今年2019年2月14号全球启动,颠覆革命。VDS也是中本聪创始的吗?不知道,这只是猜测,但一切没那么多巧合。

    而在后来的时间里,随着比特币的跌宕起伏,大家开始分析中本聪到底是谁。

    即便证据不足,世人对中本聪身份的猜测一直没有停止过……或许在未来,会有更多的“中本聪”冒出来。

    中本聪就在暗处,默默地看着比特币现在这么火热,可是他就是按兵不动,如果当他出现又会引起什么样的风潮。

    虽然直到现在仍然没有任何迹象证实谁是中本聪。有一件事可以确定的就是,比特币创世区块里的1000000+个比特币是属于中本聪的,谁能通过私钥来动用这笔钱,谁就是中本聪!

如果你不相信我,对不起我没有时间说服你——中本聪

万物皆无永恒,惟有思想永存!

                                    ——zm佛说

Ⅱ 比特币之挖矿与共识(二)

比特币共识机制的第三步是通过网络中的每个节点独立校验每个新区块。当新区块在网络中传播时,每一个节点在将它 转发到其节点之前,会进行一系列的测试去验证它。这确保了只有有效的区块会在网络中传播。

独立校验还确保了诚实 的矿工生成的区块可以被纳入到区块链中,从而获得奖励。行为不诚实的矿工所产生的区块将被拒绝,这不但使他们失 去了奖励,而且也浪费了本来可以去寻找工作量证明解的机会,因而导致其电费亏损。

当一个节点接收到一个新的区块,它将对照一个长长的标准清单对该区块进行验证,若没有通过验证,这个区块将被拒 绝。这些标准可以在比特币核心客户端的CheckBlock函数和CheckBlockHead函数中获得

它包括:

为什么矿工不为他们自己记录一笔交易去获得数以千计的比特币?

这 是因为每一个节点根据相同的规则对区块进行校验。一个无效的coinbase交易将使整个区块无效,这将导致该区块被拒 绝,因此,该交易就不会成为总账的一部分。矿工们必须构建一个完美的区块,基于所有节点共享的规则,并且根据正 确工作量证明的解决方案进行挖矿,他们要花费大量的电力挖矿才能做到这一点。如果他们作弊,所有的电力和努力都 会浪费。这就是为什么独立校验是去中心化共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特币去中心化的共识机制的最后一步是将区块集合至有最大工作量证明的链中。一旦一个节点验证了一个新的区块, 它将尝试将新的区块连接到到现存的区块链,将它们组装起来。

节点维护三种区块:第一种是连接到主链上的,第二种是从主链上产生分支的(备用链),最后一种是在已知链中没有 找到已知父区块的。在验证过程中,一旦发现有不符合标准的地方,验证就会失败,这样区块会被节点拒绝,所以也不 会加入到任何一条链中。

任何时候,主链都是累计了最多难度的区块链。在一般情况下,主链也是包含最多区块的那个链,除非有两个等长的链 并且其中一个有更多的工作量证明。主链也会有一些分支,这些分支中的区块与主链上的区块互为“兄弟”区块。这些区 块是有效的,但不是主链的一部分。 保留这些分支的目的是如果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它们中的一个延长了并在难度值上超 过了主链,那么后续的区块就会引用它们。

如果节点收到了一个有效的区块,而在现有的区块链中却未找到它的父区块,那么这个区块被认为是“孤块”。孤块会被 保存在孤块池中,直到它们的父区块被节点收到。一旦收到了父区块并且将其连接到现有区块链上,节点就会将孤块从 孤块池中取出,并且连接到它的父区块,让它作为区块链的一部分。当两个区块在很短的时间间隔内被挖出来,节点有 可能会以相反的顺序接收到它们,这个时候孤块现象就会出现。

选择了最大难度的区块链后,所有的节点最终在全网范围内达成共识。随着更多的工作量证明被添加到链中,链的暂时性差异最终会得到解决。挖矿节点通过“投票”来选择它们想要延长的区块链,当它们挖出一个新块并且延长了一个链, 新块本身就代表它们的投票。

因为区块链是去中心化的数据结构,所以不同副本之间不能总是保持一致。区块有可能在不同时间到达不同节点,导致节点有不同的区块链全貌。

解决的办法是,每一个节点总是选择并尝试延长代表累计了最大工作量证明的区块链,也就 是最长的或最大累计工作的链(greatest cumulative work chain)。节点通过累加链上的每个区块的工作量,得到建立这个链所要付出的工作量证明的总量。只要所有的节点选择最长累计工作的区块链,整个比特币网络最终会收敛到一致的状态。分叉即在不同区块链间发生的临时差异,当更多的区块添加到了某个分叉中,这个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提示由于全球网络中的传输延迟,本节中描述的区块链分叉自动会发生。

然而,倒三角形的区块不会被丢弃。它被链接到星形链的父区块,并形成备用链。虽然节点X认为自己已经正确选择了获胜链,但是它还会保存“丢失”链,使得“丢失”链如果可能最终“获胜”,它还具有重新打包的所需的信息。

这是一个链的重新共识,因为这些节点被迫修改他们对块链的立场,把自己纳入更长的链。任何从事延伸星形-倒三角形的矿工现在都将停止这项工作,因为他们的候选人是“孤儿”,因为他们的父母“倒三角形”不再是最长的连锁。

“倒三角形”内的交易重新插入到内存池中用来包含在下一个块中,因为它们所在的块不再位于主链中。

整个网络重新回到单一链状态,星形-三角形-菱形,“菱形”成为链中的最后一个块。所有矿工立即开始研究以“菱形”为父区块的候选块,以扩展这条星形-三角形-菱形链。

从理论上来说,两个区块的分叉是有可能的,这种情况发生在因先前分叉而相互对立起来的矿工,又几乎同时发现了两个不同区块的解。

然而,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率是很低的。单区块分叉每周都会发生,而双块分叉则非常罕见。比特币将区块间隔设计为10分钟,是在更快速的交易确认和更低的分叉概率间作出的妥协。更短的区块产生间隔会让交易清算更快地完成,也会导致更加频繁地区块链分叉。与之相对地,更长的间隔会减少分叉数量,却会导致更长的清算时间。

2012年以来,比特币挖矿发展出一个解决区块头基本结构限制的方案。在比特币的早期,矿工可以通过遍历随机数 (Nonce)获得符合要求的hash来挖出一个块。

难度增长后,矿工经常在尝试了40亿个值后仍然没有出块。然而,这很容 易通过读取块的时间戳并计算经过的时间来解决。因为时间戳是区块头的一部分,它的变化可以让矿工用不同的随机值 再次遍历。当挖矿硬件的速度达到了4GH/秒,这种方法变得越来越困难,因为随机数的取值在一秒内就被用尽了。

当出现ASIC矿机并很快达到了TH/秒的hash速率后,挖矿软件为了找到有效的块, 需要更多的空间来储存nonce值 。可以把时间戳延后一点,但将来如果把它移动得太远,会导致区块变为无效。

区块头需要信息来源的一个新的“变革”。解决方案是使用coinbase交易作为额外的随机值来源,因为coinbase脚本可以储存2-100字节的数据,矿工们开始使用这个空间作为额外随机值的来源,允许他们去探索一个大得多的区块头值范围来找到有效的块。这个coinbase交易包含在merkle树中,这意味着任何coinbase脚本的变化将导致Merkle根的变化。

8个字节的额外随机数,加上4个字节的“标准”随机数,允许矿工每秒尝试2^96(8后面跟28个零)种可能性而无需修改时间戳。如果未来矿工穿过了以上所有的可能性,他们还可以通过修改时间戳来解决。同样,coinbase脚本中也有更多额外的空间可以为将来随机数的扩展做准备。

比特币的共识机制指的是,被矿工(或矿池)试图使用自己的算力实行欺骗或破坏的难度很大,至少理论上是这样。就像我们前面讲的,比特币的共识机制依赖于这样一个前提,那就是绝大多数的矿工,出于自己利益最大化的考虑,都会 通过诚实地挖矿来维持整个比特币系统。然而,当一个或者一群拥有了整个系统中大量算力的矿工出现之后,他们就可以通过攻击比特币的共识机制来达到破坏比特币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共识攻击只能影响整个区块链未来的共识,或者说,最多能影响不久的过去几个区块的共识(最多影响过去10个块)。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个比特币块链被篡改的可能性越来越低。

理论上,一个区块链分叉可以变得很长,但实际上,要想实现一个非常长的区块链分叉需要的算力非常非常大,随着整个比特币区块链逐渐增长,过去的区块基本可以认为是无法被分叉篡改的。

同时,共识攻击也不会影响用户的私钥以及加密算法(ECDSA)。

共识攻击也 不能从其他的钱包那里偷到比特币、不签名地支付比特币、重新分配比特币、改变过去的交易或者改变比特币持有纪录。共识攻击能够造成的唯一影响是影响最近的区块(最多10个)并且通过拒绝服务来影响未来区块的生成。

共识攻击的一个典型场景就是“51%攻击”。想象这么一个场景,一群矿工控制了整个比特币网络51%的算力,他们联合起来打算攻击整个比特币系统。由于这群矿工可以生成绝大多数的块,他们就可以通过故意制造块链分叉来实现“双重支 付”或者通过拒绝服务的方式来阻止特定的交易或者攻击特定的钱包地址。

区块链分叉/双重支付攻击指的是攻击者通过 不承认最近的某个交易,并在这个交易之前重构新的块,从而生成新的分叉,继而实现双重支付。有了充足算力的保证,一个攻击者可以一次性篡改最近的6个或者更多的区块,从而使得这些区块包含的本应无法篡改的交易消失。

值得注意的是,双重支付只能在攻击者拥有的钱包所发生的交易上进行,因为只有钱包的拥有者才能生成一个合法的签名用于双重支付交易。攻击者在自己的交易上进行双重支付攻击,如果可以通过使交易无效而实现对于不可逆转的购买行为不予付款, 这种攻击就是有利可图的。

攻击者Mallory在Carol的画廊买了描绘伟大的中本聪的三联组画(The Great Fire),Mallory通过转账价值25万美金的比特币 与Carol进行交易。在等到一个而不是六个交易确认之后,Carol放心地将这幅组画包好,交给了Mallory。这时,Mallory 的一个同伙,一个拥有大量算力的矿池的人Paul,在这笔交易写进区块链的时候,开始了51%攻击。

首先,Paul利用自己矿池的算力重新计算包含这笔交易的块,并且在新块里将原来的交易替换成了另外一笔交易(比如直接转给了Mallory 的另一个钱包而不是Carol的),从而实现了“双重支付”。这笔“双重支付”交易使用了跟原有交易一致的UTXO,但收款人被替换成了Mallory的钱包地址。

然后,Paul利用矿池在伪造的块的基础上,又计算出一个更新的块,这样,包含这 笔“双重支付”交易的块链比原有的块链高出了一个块。到此,高度更高的分叉区块链取代了原有的区块链,“双重支付”交 易取代了原来给Carol的交易,Carol既没有收到价值25万美金的比特币,原本拥有的三幅价值连城的画也被Mallory白白 拿走了。

在整个过程中,Paul矿池里的其他矿工可能自始至终都没有觉察到这笔“双重支付”交易有什么异样,因为挖矿程序都是自动在运行,并且不会时时监控每一个区块中的每一笔交易。

为了避免这类攻击,售卖大宗商品的商家应该在交易得到全网的6个确认之后再交付商品。或者,商家应该使用第三方 的多方签名的账户进行交易,并且也要等到交易账户获得全网多个确认之后再交付商品。一条交易的确认数越多,越难 被攻击者通过51%攻击篡改。

对于大宗商品的交易,即使在付款24小时之后再发货,对买卖双方来说使用比特币支付也 是方便并且有效率的。而24小时之后,这笔交易的全网确认数将达到至少144个(能有效降低被51%攻击的可能性)。

需要注意的是,51%攻击并不是像它的命名里说的那样,攻击者需要至少51%的算力才能发起,实际上,即使其拥有不 到51%的系统算力,依然可以尝试发起这种攻击。之所以命名为51%攻击,只是因为在攻击者的算力达到51%这个阈值 的时候,其发起的攻击尝试几乎肯定会成功。

本质上来看,共识攻击,就像是系统中所有矿工的算力被分成了两组,一 组为诚实算力,一组为攻击者算力,两组人都在争先恐后地计算块链上的新块,只是攻击者算力算出来的是精心构造 的、包含或者剔除了某些交易的块。因此,攻击者拥有的算力越少,在这场决逐中获胜的可能性就越小。

从另一个角度 讲,一个攻击者拥有的算力越多,其故意创造的分叉块链就可能越长,可能被篡改的最近的块或者或者受其控制的未来 的块就会越多。一些安全研究组织利用统计模型得出的结论是,算力达到全网的30%就足以发动51%攻击了。全网算力的急剧增长已经使得比特币系统不再可能被某一个矿工攻击,因为一个矿工已经不可能占据全网哪怕的1%算 力。

待补充

待补充

Ⅲ 柚谈比特币:比特币元年,区块链元年(A.D.2009年)

2008年11月,中本聪在P2P网站公布的“比特币电子现金系统”在当时只是吸引了一小部分人的目光。毕竟再伟大的构想只有实现后才有意义。

比特币系统启动。伟大的构想终于实现,并且从比特币上线那天开始,网络上就有一台计算机一直在运行比特币挖矿程序,这台计算机应该就是中本聪的。


通过点对点技术,用户贡献出CPU的运算能力,运行比特币软件破解不可逆密码难题 ,作为奖励,这些贡献出算力的计算机会根据破解难题的数量来获得比特币。 破解密码获得奖励的行为我们称之为”挖矿“。


在破解计算的过程中, 存储单元被称为区块 , 记录单位时间内所有区块节点的交流信息 。相当于每一台参与的计算机都在记账。 形成了一个分布式记账系统

区块之间通过哈希算法来实现链接 ,哈希算法因安全性高被称为“数字指纹”,新的区块包含上一个区块信息加密计算后的哈希值。中本聪将这称为”区块链“。


二零零九年一月三日,比特币系统诞生第一个区块,序号为0。

二零零九年一月九日,比特币系统的第二个区块产生,序号为1;同时序号为1的区块与序号为0的区块相连成链,这就是 最早的区块链的形成


简单的说就是互联网+点对点技术+解密算法+分布式记账+加密算法构成了区块链。

其人一直低调行事,从未向外界表明过真实身份,目前身份尚无定论。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谜团或在某一天会被解开。但我觉得 ”他“是一个纯粹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或团队。


”挖矿“难度随参与的算力大小动态调节

不论100台计算机或1000台计算机, 在单位时间内获得的比特币总数是恒定的 。参与的计算机算力越高,计算机每单位算力获得的奖励就越小,参与的计算机算力越少,计算机每单位算力获得的奖励就越高。


”挖矿“的奖励随着挖矿进度递减

采用存量每减少50%奖励就减少50%的方式。

比如:

在比特币开采量达到50%之前的区块奖励是50比特币,

在比特币总量开采达到1050万个后为25个比特币。

在1050万个基础上存量被开采50%(1575万个)后奖励再一次减半为12.5个


早期的比特币和现在的比特币并无本质区别,但在当时只是电脑爱好者员或极客手中的玩具(现在看可能是他们玩过最贵的玩具),仅仅只是一串串一文不值的代码。比特币软件也只是大家下载用来测试的万千古怪软件其中之一。


或许你为早年拥有过比特币.而密码丢失而懊恼,别担心,和你一样的人可不少!


Ⅳ BSV-比特币SV是什么

比特币现金(BCH)矿业巨头CoinGeek及其他矿工的要求,我们创建了比特币SV(Bitcoin Cash SV [IOU]),旨在为矿工提供明确的比特币现金(BCH)实现选择,并允许企业在其稳固可靠的基础上构建应用程序和网站。

Ⅳ 比特币使用教程

比特币是一种建立在全球网络上的货币。
比特币是一种没有央行参与发行的,总量固定的数字货币。
比特币建立在全球的P2P网络上。
全球无数的P2P节点全天候的在维护着比特币的网络。
英文:bitcoin 货币符号: 英文缩写:BTC或 XBT。

维基网络对比特币的介绍:

Bitcoin与传统货币不同,比特币运行机制不依赖中央银行、政府、企业的支持或者信用担保,而是依赖对等网络中种子文件达成的网络协议,去中心化、自我完善的货币体制,理论上确保了任何人、机构、或政府都不可能操控比特币的货币总量,或者制造通货膨胀。它的货币总量按照设计预定的速率逐步增加,增加速度逐步放缓,并最终在2140年达到2100万个的极限。

为什么要使用比特币?

全球交易畅通无阻。
比特币费用低廉。
比特币易于携带,在全球范围内交易畅通无阻,全世界很多地方都接受比特币。
去中心化。
比特币的发行由整个P2P网络完成,不受任何组织和个人控制,是一个完全去中心化的货币系统。
比特币的发行数量是固定的,不会因通胀而贬值,就像黄金一样。

如何使用比特币钱包?

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说明这个问题。

一:什么是比特币钱包?

简单来说,比特币钱包可以让你和整个世界进行交易。利用比特币钱包中生成的比特币地址你可以接收来自他人的比特币,你也可以将你帐户上的比特币转到他人的比特币地址上面。比特币地址就像银行卡号一样,你只有知道别人的比特币地址才能进行比特币转账。比特币钱包中保存着你自己的所有比特币地址和私钥信息。
二:什么是比特币地址和私钥?

比特币地址和私钥是成对出现的,他们的关系就像银行卡号和密码。比特币地址就像银行卡号一样用来记录你在该地址上存有多少比特币。你可以随意的生成比特币地址来存放比特币。每个比特币地址在生成时,都会有一个相对应的该地址的私钥被生成出来。这个私钥可以证明你对该地址上的比特币具有所有权。我们可以简单的把比特币地址理解成为银行卡号,该地址的私钥理解成为所对应银行卡号的密码。只有你在知道银行密码的情况下才能使用银行卡号上的钱。所以,在使用比特币钱包时请保存好你的地址和私钥。

三:比特币地址和私钥的格式

比特币地址是一段由数学算法生成的二十七到三十四位长度的字符串,一般以数字“1”或者“3”开头。每个比特币地址都对应着一个比特币私钥。比特币私钥亦是由一串字符组成,一般以数字“5”开头。私钥保证了你对该比特币地址上比特币的所有权。比特币私钥有不同的格式,详细资料读者可参见下面的基础教学内容。

请注意

比特币的私钥可以生成该私钥对应的比特币地址,但是比特币地址不能计算出该地址所对应的私钥。因此,假如你忘记了私钥而只记得比特币地址,那么该地址上的比特币便不属于你了。所以,一定要备份好比特币钱包,保护好私钥。如何生成比特币地址和私钥呢?你可以用比特币钱包来生成任意数量的地址和私钥。当然,也有离线生成比特币地址和私钥的比特币钱包工具(关于钱包的概念详见后面的基础教学)。
比特币钱包的种类有哪些?

比特币常用的钱包有三种:软件钱包、手机钱包、在线钱包。

软件钱包:通常指可以在本地机子上运行的比特币客户端。使用软件钱包是最安全的保护你比特币的方式。
手机钱包:只装在手机上的比特币钱包,用手机钱包你可以随时随地的使用比特币。
在线网络钱包:让你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比特币,在线服务提供商帮助你保护你的比特币安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你要仔细谨慎的选择你的在线钱包提供商。

常用软件钱包介绍:

①Bitcoin-Qt:
是最早的比特币客户端,比特币初期的骨干网络就是建立在它上面的。它提供了最高级别的安全性,隐私性和稳定性。然而,它具有的功能并不多。

②Multibit:
是一个轻量级的客户端。Multibit专注于便捷和易用。它与网络同步是在几分钟内就可以使用。Multibit还支持多语言。对于非技术用户,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③Electrum:
和Multibit类似,Electrum是一款基于SPV原理的比特币钱包软件客户端,它能在几分钟之内完成同步。不同的是Electrum采用了和Bitcoin-qt和Multibit不同钱包的找零机制,所有的比特币私钥都由安全密码种子生成,因此他的安全性更高。Electrum适合对比特币技术原理已经有一定了解的玩家使用。

④Armory:
Armory客户端是运行于Bitcoin-Qt客户端之上的高级比特币客户端,为高级用户提供了更多的扩展功能,其中包括了很多关于备份和加密的功能,以及非常安全的线下冷存储。和Electrum一样,Armory适合对比特币有一定了解的用户使用。

常用的手机钱包介绍:

Bitcoin Wallet:

Bitcoin Wallet可以在Googleandroid商店找到。它是一个轻量级的移动客户端,支持Android和黑莓系统。这个客户端并不需要在线才能工作。它支持QR码(二维码)扫描和NFC(近距离无线通信)。

常用的在线钱包介绍:

①Blockchain:
Blockchain是最早的比特币在线钱包提供商,它提供的功能最多,也非常可靠。您可以用它在全球免费付款。它支持在手机上或个电脑上使用。

②P2PBUCKS:
提示:为保证安全,Blockchain.info在线钱包的用户请使用GoogleAuthenticator或Yubikey等双因子认证方式登陆。 并定时从Blockchain上下载自己的钱包备份到本地电脑。
我是在 完美生活 卫星号上看到这篇文章哦,详细的你可以去关注一下:funinusa

Ⅵ 什么是比特币为什么电脑挖比特币的指数是测试显卡性能

  • 比特币(BitCoin)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聪在2009年提出,根据中本聪的思路设计发布的开源软件以及建构其上的P2P网络。

  • 比特币是一种P2P形式的数字货币。

  • 比特币不依靠特定货币机构发行,它依据特定算法,通过大量的计算产生,基于密码学的设计可以使比特币只能被真实的拥有者转移或支付。这同样确保了货币所有权与流通交易的匿名性。

  • 比特币与其他虚拟货币最大的不同,是其总数量非常有限,具有极强的稀缺性。该货币系统曾在4年内只有不超过1050万个,之后的总数量将被永久限制在2100万个。

  • 这个虚拟货币只需要用电脑的运算能力,而且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基本只需要纯挂机即可“产生”出比特币,而比特币则可以随时交易,从而转化成真正的现实货币。

  • 如果你想获得比特币,就需去下载专用的“挖矿软件”,设置之后即可开工。

  • 挖矿时尽量选择显卡作为主力挖矿设备,一般来说,GPU的计算能力都要远高于CPU,即使是入门级的显卡,也要比顶级的i7系列要强得多。所以也就间接测试了显卡性能。

Ⅶ signal builder怎么加点

按住键盘的shift键,在需要加点的地方点鼠标左键。

在做模型仿真验证时,需要构造Test Case,对Test case的设计和生成有多种不同的方式,可以用第三方模型验证软件例如BTC进行测试用例设计,也可以用SimulinkTest工具编写测试脚本,另外一种比较原始的方法是在EXCEL中设计测试用例。

当设计好测试用例后,我们需要把测试用例接入模型中去,利用Signal Builder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方式,SignalBuilder中可以直接导入EXCEL数据,但需要你手动导入,且对EXCEL格式也有一定的要求。

注意事项:

1、Excel中的两行数据,第一行为采样时间,严格递增,第二个为对应时刻的数据值。

2、Excel数据也可分成两列来输入,但把多余的sheet要删掉,或者其他的sheet里面也要有数据,那样的话,数据会一起被输入到模型中去。

Ⅷ btc键盘所有F键都不好使,怎么办

键位冲突!

换键位.不过有的键盘再怎么换还是冲突的,只有换键盘了,这是一点办法也没有的.
建议不要买很高级的键盘,通常越高级就越容易冲突,特别别买微软的,必锁!

附:以下是资料
什么是键位冲突

首先我们还是了解一下什么叫做键位冲突吧,键位冲突是至今一个成品键盘无法回避的问题。简单的举个例子,当我们在电脑操作中同时按下Ctrl+Alt+Del的时候,电脑只识别按下了Ctrl+Alt,而是别不了DEL,这个就叫做键位冲突。当然这个问题是不可能发生的,符合WINDOWS标准的键盘,其他键位是否能够正常的识别组合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三个组合必须要没有键位冲突才可以出厂,不然不能重启动的键盘谁会要哦。

对于键位冲突我们是这么定义的:当在操作键盘的过程中,同时按下两到三个键的时候,键盘却只能正确的识别前两个键,对第三或者第四个按键完全没有响应。然而这些问题往往都存在与游戏当中,而对于WINDOWS的组合快捷键是不太可能存在冲突的。

对于键位冲突一般大家的心态分为两种,一种根本不关注键位冲突,甚至根本不了解,比如他在玩KOF的时候,发现对手可以通过键盘操作放出XX必杀技,可是自己怎么娴熟的操作都不能完成这个动作,这个时候悔之晚矣。

而另一种则是非常痴迷于游戏的超级发烧FANS,他们一直在苦苦寻找“没有键位冲突”的游戏极品,如同武林高手疯狂的找寻武功秘技一样。由于偏好的关系他们对键位冲突的核心问题并没有非常清楚的了解,以至于稀里糊涂的找寻自己乌托邦式的梦想。

我们都清楚,现在的键盘技术采用的是非编码的薄膜接触式结构,这样的构造是任何一个按键都有上下两层薄膜的触点,我们将键盘拆开后,就会发现在任何一层薄膜上,导线数都远少于按键数,而且每一条导线都同时连通多个按键的触点,而且,上层和下层的任何两条导线都最多只在一个按键上重合。也就是说,上层的1号导线可能会同时经过1、2、3、4、5等键,而下层的1号导线可能同时经过1、Q、A、Z等按键,且两条导线只在1键上重合。

这样,根据上层薄膜和下层薄膜所经过的按键,就可以排出一个类似下面的表格:

上层导线 1
上层导线 2
上层导线 3
上层导线 4
上层导线 5
……

下层导线 1
1
2
3
4
5
……

下层导线 2
Q
W
E
R
T
……

下层导线 3
A
S
D
F
G
……

下层导线 4
Z
X
C
V
B
……

……
……
……
……
……
……
……

没一个键盘的处理芯片中都会有类似这样原理的一张表,而设计者为了减少键位冲突也是都绞尽脑汁的去修改键盘的线路排列和资料表格,尽量让常用的游戏,快捷键不互相冲突,但这是使尽可能的减少,绝对不是完全消除。现在大家理解为什么我们用热启动的Ctrl-Alt-Del不会出现冲突?四个方向按键不会冲突的原因了吧?人而人算不如天算,就偏偏会有一些键盘撞到了游戏的枪眼上,这样就导致了键位冲突。所以说没有键位冲突的键盘在现在的键盘设计中是不可能存在的,如果有厂家宣传他的键盘(至今来说)没有键位冲突,如果不是反朴归真,就是相当的荒谬的。

总结:

1.如这一段中所说,键盘的键位冲突是根据设计者设计芯片数据的巧妙性所挂钩的,也就是说键盘在使用不相同型号,品牌的集成块(也算是键盘的CPU了)时,键位所冲突的地方也不会完全一样。

2.对于非编码结构的键盘来说不不存在键位冲突是绝对的不可能。其中解决办法只能是游戏厂商,键盘制造商,相互协调,尽量避免键位冲突的出现。所以前面说那种狂热游戏FANS的想法是比较乌托邦的。

选择“没有键位冲突”的键盘

大家一定觉得奇怪,为什么我之前说现在的键盘不可能回避键位冲突,现在又说可以找到“没有键位冲突”的键盘呢?这个不是自相矛盾么?其实我的这个说法是相对的同时也帮助大家更好的正视“键位冲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DIY一样,合适就是最好的。虽然如此,但是这部分不会和以往的键盘选购文章相同(具体看到后面就知道拉),我所告诉大家的是如何选择称心如意的键盘,也就是不会影响到自己日常习惯,游戏爱好的键盘。

我们通常都喜欢在电脑城购物,但是大家都知道,电脑城购买产品虽然可以当场试试有没有大问题出现。但绝对不会让你当场玩游戏进行测试吧?就算你说你买了键盘要玩玩游戏,商家也都会觉得你比较奇怪。如果刚巧碰上了商家的电脑里没有你需要的游戏怎么办?难道现场安装么?

我现在给大家介绍一款测试键盘的软件,它不光能测试键盘是否有键位冲突,同时还可以检测到键盘每个键的灵敏程度,它是由PassMark软件公司所出品的一款键盘测试软件Keyborad Test,这款软件界面相当的简洁直观,并且体积相当的小巧只有1M不到。大家也不用操心移动问题了,就是磁盘也都容纳的下。但是唯一不爽的是,它是一款共享软件。

下载地址是:http://www.passmark.com/ftp/keytest.exe

开启这个软件之后,跳过一个注册页面,软件的界面就显示出来了。我们测试键盘的时候,按下需要测试的按键,不管你按几个。如果这个按键有反映则会变成红色,使用过的键被标为绿色也就是图中的A区域,而图中的B区域则是以文字的方式显示你按下去的按键所反映出来的字母。这个软件还有一个比较实用的功能,就是测试键盘理论平均可以打字的数量(半角英文)也就是C区域的地方拉。通过这个软件键盘有什么缺陷我们可以一览无遗。

键位冲突较小的键盘

其实这一段本不想写,因为需要得罪国内的一些厂商了。我们既然知道了键盘不可能没有键位冲突。那么到底最适合大众的是什么键盘呢?因为我也不是神,不是所有的按键习惯都符合读者的口味,所以我这里简单说一下比较有突出性能的键盘。

在我把玩键盘这么多年的日子里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问题,这也是我至今不能理解的并且总结出来了一个理论。我先提出来一个问题大家看看了,为什么键位冲突至今才被拿出台面?细心的朋友估计都有所察觉,这不光是近年来FPS游戏火爆所导致,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大家都开始使用高档的键盘了(基本逃不了国际几大大键盘代工厂的产品 SK,BTC…)似乎以前大家都在用质量低劣的键盘时都对这个问题觉得无关紧要。

总结之后就能发现一个很奇怪的定律:越是价格、质量低廉的产品,玩游戏越是爽。反而那些高高在上的键盘都或多或少的有明显的键位冲突,键位冲突最为出名的就是ELITE了,冲突的令人莫名其妙,甚至方向键都有冲突。可能是老天作弄人吧,既然键位冲突与手感不能完全意义上的两权,但我们又决不向垃圾低头。我们要手感,同时也要较不影响大局好键盘。

由于我们玩的这个超强另类无敌好玩的游戏的特殊性,我们的评判标准不能和那些玩魔兽,CS等自以为自己对键盘很懂的人用一个标准.我是上了当了,买的明基上个月刚出来的新品贝壳键盘,回家居然发现我能适应的O2键位设置方法全部键位冲突,无法游戏.因为键盘本身没有质量问题,故我只能重新购买一个键盘--! 这次我做足了充分准备,带了个测试软件测试了一下午的键盘,关于键盘冲突,我做以下总结:

USB接口的不能购买,多媒体键盘不能购买,PS/2接口的小部分不能购买

就是说做为O2jam玩家,我们最好考虑购买PS/2接口的键盘,购买时要自带测试软件,确定无键位冲突后就可以购买了.测试软件的使用方法:打开然后同时按下游戏中需要使用的7个按键,如果软件显示这7个键全部为红色的话那么说明这7个键不互相冲突,此键盘玩O2jam是理想的.这个软件你按过的键全部显示为绿色,用来测试键盘有无坏键.这个键盘测试软件名字叫:keytest。

除了这个问题,对于O2jam玩家来说,我个人觉得挑选键盘还应该注意:
1.键盘弹性要好.这个你在购买时自己按按感觉下就可以了
2.键盘上面的字要是激光雕刻,不然经过O2jam的洗礼不久键盘上面的字就模糊了.这个主要看字印的凹凸感怎么样,凹凸感强的为好
3.键盘按键键程要短.这个键程越短按键反应时间就越快,像X架构的按键在这方面的表现就比较出色.一般来说笔记本键盘用的都是X架构。

那么再说说X架构:从按键行程上来看,台式机键帽的按键行程平均为3.8-4.0毫米,笔记本电脑键帽的按键行程平均为2.50-3.0毫米,而"X架构"键盘保持了台式机键帽的优点,按键行程平均为3.5-3.8毫米,手感舒适。当分别测试键帽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以及按键中心五个部位的敲击力道时发现,传统键盘敲击力道大而且不均衡,而"X架构"键盘的敲击力道小而且相当均衡。也就是说,当我们敲击"X架构"键盘时费力较小,不宜疲劳,而且作用力平均分布在键帽的各个部分,手感更加舒适。

剪刀脚与“X架构”
笔记本键盘采用的结构称之为“剪刀脚”结构。因为笔记本键盘要求的厚度很薄,无法使用单轨直滑式结构。所以,笔记本键盘就使用了如图所示的设计结构。将橡胶弹簧的尺寸缩小,使用专用的支架来承担按键的压力并保持按键的平衡。
剪刀脚结构很好的解决了单轨直滑结构尺寸大和易卡住的问题,但是由于剪刀脚结构的键行程很小,所以虽然有利于减小键盘的厚度,但手指受到的冲击力很大,不利于提高键盘的手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IBM在设计经典的TP600系列笔记本的时候,找到了在笔记本键盘制造上最有经验的明基公司合作,随之明基设计出了后来称之为“X架构”的新式键盘结构,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出来,“X架构”实质上是剪刀脚结构的一种变形,通过把剪刀脚延长,形成“X”型的支架,一方面加大了按键的行程,另一方面增强了按键的稳定性,使得同时保留了单轨直滑和剪刀脚两种结构的优点。IBM笔记本键盘的手感长期被用户称道,和“X”架构的使用密不可分。

“X架构”主要为剪刀脚工作原理,运用两组平行四连杆机构,以强迫运动方式运动,让使用者无论是按触键帽中心或者四个角落时,都能享受到顺畅及一致的手感。相比之下,普通的台式机键盘,手指若是落在键帽的四个角落与落在键帽的正中间,所耗费的力道是完全不同的,这样就会造成敲击键盘时的手感很不一致。据大量试验结果统计分析表明,传统的台式机键盘在敲击时所耗费的力道要比“X架构”高5~12倍。
参考资料:http://..com/question/10596957.html

Ⅸ Decred:一场链上治理实验

Decred的起源要追溯到两个时间点:2013年4月Bitcointalk论坛上发布了一篇晦涩的帖子,2013年5月一篇博客文章介绍了比特币全节点实现的替代方案,被称为btcd。后来这两位幕后发帖人很快联手创建出了Decred——一种内置治理系统的加密货币。除了链上治理系统之外,Decred还混合了PoW和PoS共识机制。

2013年4月3日,一位名为TradeFortress的Bitcointalk用户发布了一个主题为“想创造一个能真正做出改变的山寨币吗?”的帖子。另一位化名tacotime的用户在帖子中表示他对开发山寨币很感兴趣,但“只是需要有时间编码的人。”

四天后,tacotime在Bitcointalk论坛上开始了一个名为Memcoin2(一种混合PoW和PoS系统的加密货币)的项目开发。伴随着他的Bitcointalk帖子发布,Adam Mackenzie发表了一份白皮书,解释此系统是“通过参与式投票让货币资源的掌控以民主的形式交至用户手中。”该系统为Decred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大约在同一时间,开发者兼企业家Jacob Yocom-Piatt正在开发btcd,这是比特币全节点实现的最初替代方案,部分由比特币创始人中本聪开发。

Yocom-Piatt是Conformal Systems的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Conformal Systems是一家专注于隐私和安全解决方案的开源软件工程公司,Conformal Systems团队多年来一直密切关注着比特币。2013年1月该团队决定将比特币移植到自己的操作系统中。在移植过程中,Conformal Systems遇到了一些麻烦,决定开发比特币替代品,所以该团队继续开发btcd。2013年10月,Conform Systems公发了btcd测试。Btcd后来更名为BTCSUITE。

2013年底,tacotime与另一位Bitcointalk用户“_ingsoc”共同讨论Memcoin2(MC2)项目(曾短暂更名为Netcoin)的发展和成长。随后_ingsoc与Conformal Systems联络讨论MC2项目。

2014年2月,tacotime发布了一篇帖子,宣布Conformal Systems已决定支持MC2的开发。tacotime还探讨了代币销售或预挖矿的可能性,以资助MC2的未来发展。Conformal Systems不久后便更名为Company 0,并与tacotime合作开发MC2,不久后该项目更名为Decred。

随着Company 0和tacotime致力于Decred的开发,Yocom-Piatt也继续致力于他的比特币全节点实现——btcsuite。在与比特币社区合作的两年半时间里,Yocom-Piatt注意到他曾在2015年的两篇博文“比特币面临的最大挑战”和“比特币迭代”中表达了对比特币生态系统的治理结构、资金和“利益冲突”的担忧。他强调了开发团队和矿工之间的冲突以及导致内斗的扩展性讨论。他还发布了Decred定位帖子。

2015年12月12日,Decred作为一种“开放的、进步的、自筹资金的加密货币问世,并将社区治理系统集成到其区块链中。”Company 0还宣布了代币总供应量为2100万枚,预挖矿8%,其中4%即41.5万美元投入到协议开发中。为了防止在项目早期阶段权力过于集中,Company 0宣布将剩余4%以免费空投的形式发放给早期社区成员。2015年12月15日至2016年1月18日,Decred向近3000名参与者空投了84万枚Decred代币。大约在这个时候,tacotime发布了最后一个关于Decred的公开帖子,随后与一些人开发了隐私币项目Monero,就消失匿迹了。

2016年2月8日,Decred主网、Decred宪法(constitution)正式上线。宪法为Decred及其社区制定了一套规则和指导原则。

自推出其主网以来,Decred缓慢攀升至CoinMarketCap排行榜,它经历过网络哈希算力的大幅增强,也看到过选民(stakers)的权益稳步增加,还推出了其网络提案系统politeia。该项目最近还宣布,它正在将基金的控制权移交给利益相关者,巩固其对社区治理的信念。

Decred试图解决的问题

(1)纯POW和POS系统的弱点

Decred的工作量证明(PoW)+权益证明(PoS)的混合共识机制试图解决纯PoW和PoS系统中的一些缺陷。

在纯PoW系统中,网络的安全性依赖于超过50%的矿工必须是诚实的这个事实。如果这个事实被打破,恶意参与者可以双花交易,审查交易,并发起其他攻击,使网络不可靠。加密生态系统最近遭受了51%的攻击,以太网经典、Verge和比特币黄金等网络均受其影响。

此外,PoW系统没有正式结构来解决共识争议。因此,在这些网络上发生共识失败和链分裂是十分有可能的。

PoS系统有两个主要缺陷:无利害关系理论和远程攻击理论。

1)PoS系统中的选民受到激励,在网络的多个分叉上进行投票,因为验证多个分叉在技术上不需要花费任何成本。这是因为在PoW系统中,能量消耗是一场零和游戏——在多个分叉上分散算力并不能提高PoW矿工挖块的几率。这是无关紧要的理论。

2)除此之外还有远程攻击理论。在这种攻击下,拥有网络1%选票的恶意参与者会创建一个并行分叉,扩展分叉,并生成比主链更多的块。如果选择此攻击者的1%选票来验证交易,攻击者会选择在其扩展分叉上构建区块,使主链上的所有区块无效。

(2)筹资

自开源软件社区出现以来,资金开源软件(OSS)开发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主要问题。OSS深受公地悲剧和搭便车效应的困扰。由于OSS是免费使用的,用户就没有动力付钱给开发人员来维护软件。因此,许多OSS开发人员(在本例中指的是区块链开发人员)很难在保持可持续生活方式的同时,花时间去免费开发OSS软件。由于大量资金被锁定在区块链网络中,软件维护不善可能导致这些资金的流失。

Decred的工作原理

(1)共识

Decred利用混合PoW和PoS的共识模型,即传统PoW矿工创建区块,PoS矿工验证区块。Decred区块奖励从每块大约31.19 DCR开始,每6144块按100/101系数减产一次,区块奖励在以下三个实体中分配:

60%分配给PoW矿工,30%分配给验证区块的PoS选民,10%分配给Decred基金。

为了在网络上投票,PoS矿工参与由Decred核心开发人员开发的新型投票系统。

(2)投票

Decred的投票系统本质上是一个彩票系统,用于决定哪些选民可以验证区块。每个选票所有者都有权投票并验证区块。为了维持选民稳定的补贴回报,Decred制定了一个针对40960选票总量的权益难度算法。据Decred称,“如果票池规模变得过大或过小,会极大地改变利益相关者和网络之间的社会契约,破坏投票平均时间、过期选票百分比和回报率的可预测性。”为维持这一目标票池大小,如果票池增大,票价必须上涨;如果票池减小,票价必须降低。

要“购买”选票,用户需要竞标。如果他们的出价被接受,其DCR就会被锁定,并获得选票作为回报。在PoW矿工挖完一个区块之后,随机选择五张选票来验证该区块中包含的交易——这五张选票中的其中三张必须达成共识,才能验证区块并将其放入Decred区块链中。验证完区块的选票会被销毁,选票拥有者也会收到选票原始价格加上验证区块的区块奖励。每增加一个新区块到Decred区块链,就会产生20张新选票,用于新一轮竞标。这些选票以公开拍卖形式出售。新选票需要经过256个区块的成熟期才有资格被选中投票。如果某张选票没有被选中,或者选中了但在40960个区块后没有进行投票,那么其拥有者会收到DCR退款,而且没有奖励。据Decred称,“鉴于目标池大小为40960张选票,任何给定的门票都有99.5%的机会在142天内投票。”

PoW矿工创建区块,PoS矿工投票决定是否接受或拒绝区块,一旦某个区块被接受,必须有五分之三的选票验证区块为有效,该区块中包含的投票和交易由下一个PoW矿工打包。与传统的PoW模型相比,Decred的混合模型增加了额外的安全层。攻击者不仅要获得PoW的51%哈希算力,还得达到总投票数的37%。

此外,由于选票竞价的公开拍卖性质,攻击者购买选票所产生的需求将提高选票价格,从而使攻击成本越来越高。

(3)治理及Politeia

Decred的核心提案是自治协议和货币网络。其治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共识规则投票过程。为了在Decred中实现软件更改,该协议实施两个阶段投票过程:每2016个区块(约1周)一个权益版本间隔(SVI)和每8064个区块(约4周)一个规则变更间隔(RCI)。

投票过程的第一步是满足网络升级的门槛,对于工作量证明POW,1000个最近的区块中至少有95%必须有最新的区块版本。对于权益证明POS,单个SVI中75%的已投投票必须有最新的投票版本。

投票过程的第二步是投票。根据Decred,有五种可能的投票结果:

1)如果RCI内所有选票中有超过90%是“弃权”选票,议案投票仍然在下一个RCI中有效。

2)如果RCI内的所有非弃权票未达到75%是“是”或“否”多数门槛,议案投票仍然在下一个RCI有效。

3)如果RCI内所有非弃权票的75%支持议案(“是”),则议案被视为锁定,共识变更将激活在投票通过后8064个区块。

4)如果RCI内所有非弃权票的75%都反对议案(“否”),议案就会失败,并且共识变更将不会启动。

5)如果议案在其投票期限内没有达到75%的多数投票,议案将过期,并且共识变更将不会启动。

为了Decred软件的非共识变更治理,Decred开发团队于2018年10月推出了Politeia提案系统。据Decred称,“Politeia是一个用于存储版本化和时间戳的链下数据的系统。Politeia创建了一个公开提案和投票记录,包括Decred的资金使用、政策决定、争议解决等。

关于Politeia的提案流程如下:

用户支付0.1 DCR费用提交提案>管理员筛选提案,删除非法或垃圾邮件内容>提案在Politeia上公开显示>2016个区块后投票窗口打开>拥有选票的任何钱包都可以投票表决区块是否有效>至少有20%选票投票表决提案是否通过>至少有60%选票投票表决提案通过>如果投票通过,则获得Decred基金,执行交易>如果投票被拒绝,用户可以再试一次。

结论

Decred是混合共识模型和链上治理的一项有趣实验。尽管没有网络对该模型进行过大规模测试,但Decred的混合模型比传统的PoW和PoS系统更为安全。Decred的治理模型使用户能够在他们拥有既得利益的网络的未来发展中拥有发言权。虽然尚不清楚混合共识模型和链上治理是否是正确实现,但Decred的这项实验值得关注。

Decred名字的来源于Company 0和tacotime之间的头脑风暴会议。他们在讨论“去中心化信贷”时脑中浮现了这个名字。

这种模型的弱点是十分主观的。纯PoW网络的一些成员认为,非结构化的治理系统会导致更小的攻击向量。

目前已经有多种方案来解决这类问题,包括罚款和时间戳。

想要获取更多区块链项目资讯,欢迎点击 本文出处 了解更多哦~

Ⅹ 比特币的测试网络

Satoshi Nakamoto创建了主要的比特币区块链,创世区块所在的主链网络,被称为主网。还有其他测试目的的比特币链:
现存的有testnet,segnet和regtest。

testnet是一个功能齐全的在线P2P网络,包括钱包,测试比特币(testnet币),挖矿以及类似主网的所有其他功能。
实际上和主网只有两个区别:testnet币是没人认可其价值的,挖矿难度比较低,这样可以欢快的使用testnet币。

那些想跟比特币主网进行交互的开发软件,都可以现在testnet上进行测试,这样好处实在太明显了。

testnet3是目前的测试网络版本,因为从创世区块重新开始跑已经出现了三次,这个网络也比较庞大,也有几十个G。

进行testnet全节点挖矿需要准备好硬盘。如果是启动testnet,而不是主网启动,可以使用如下命令:

然后可以使用bitcoin-cli命令行工具,但是要切换到testnet模式:

testnet3支持主网的所有功能,包括在主网络上尚未激活的Segregated Witness,因此testnet3也可以用于测试隔离见证功能。

这样一个隔离测试网络,用来帮助开发和测试隔离见证(segwit)。该测试区块链称为segnet,可以通过运行Bitcoin Core的特殊版本来连接。

由于将segwit添加到testnet3中,因此后面不再使用segnet来测试segwit功能。

Regtest代表回归测试,是一种比特币核心功能,允许用户创建本地区块链以进行测试。
与testnet3不同,regtest区块链旨在作为本地测试的封闭系统运行。所以可以从创世区块开始,启动regtest链,创建一个本地的创世区块。

可以将其他节点添加到网络中,或者使用单个节点运行来测试Bitcoin Core软件。

要在regtest模式下启动Bitcoin Core,可以使用regtest标志:

可以在开发比特币核心,全节点共识客户端,钱包,交易所等,甚至是智能合约和复杂的脚本等,都可以用测试网络进行开发。

热点内容
币圈多交易所app 发布:2025-08-25 12:03:04 浏览:768
steemit区块链 发布:2025-08-25 11:53:51 浏览:712
btc指 发布:2025-08-25 11:46:57 浏览:826
推行货币数字化有什么好处 发布:2025-08-25 11:27:34 浏览:496
区块链虚拟软件 发布:2025-08-25 11:26:23 浏览:580
布局区块链生态 发布:2025-08-25 11:03:07 浏览:249
币圈和外汇 发布:2025-08-25 11:02:36 浏览:872
ltc币市值高点 发布:2025-08-25 10:47:26 浏览:93
夫妻炒比特币亏20000万 发布:2025-08-25 10:37:36 浏览:195
辽宁投资比特币 发布:2025-08-25 10:20:07 浏览: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