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比特币问答 » 17年的比特币和消费升级

17年的比特币和消费升级

发布时间: 2023-02-16 11:44:05

比特币这把火是怎么烧起来的


2009年1月3日,一名自称中本聪的密码学爱好者,开发出了一套加密金融体系,在这个体系里人人都可以通过“挖矿”发现数字货币


这一天,中本聪自己还挖出了50个比特币。


11年后,这50个比特币市值接近300万美元。加上其他比特币,美团王兴推测,理论上,中本聪已是世界首富了。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没人知道中本聪到底是谁,但他开创的比特币,开始被大众所熟知并悄悄影响世界经济:这个数字货币的价值不断上升,成为越来越多投资客所热爱的交易资产;实践层面它如同中本聪当初的设计初衷一样,正在成为部分交易活动的一般等价物。


比如,特斯拉不仅把比特币视为货币(支持比特币支付车款),也把它视为投资标的。在2月8日,特斯拉投资了总计 15 亿美元的比特币,这部分投资额占到了特斯拉持有现金及其等价物的 7.7%。


从价格来看,确实“要比持有现金好”(马斯克语)。粗略计算,仅仅不到两周时间,特斯拉买入的这部分比特币收益已经高达10亿美金以上,超过了2020年特斯拉的净利润。


炒币收益大于造车收益,特斯拉已经从一家造车公司成为炒币公司。


比特币的大涨从去年美股熔断开始,从最低点的4000美元一路飙升,截至发稿日已经涨幅超过1000%,最高价格达到58318美元。在最高峰时,比特币总市值超过1万亿美元,这一市值高于国内所有 科技 公司的市值。


那么,比特币的这把火是如何烧起来的?


共识的形成:从无价值到有价值


早在春节前,马斯克就在美国社交媒体 Clubhouse 中发表观点称,比特币是一件好事,所以,自己是比特币的支持者。


超级网红的振臂一呼,多位商界大佬也随着跟风发表对比特币的认知。


在A股散户心中有重要分量的但斌是坊间最出名的“茅台吹”,他声称旗下基金也开始投资比特币。


相比往常诸年,今年具有舆论影响力的商界名人对比特币的看法出奇的一致, 即使是商界的”保守势力“态度也开始转变。


以“老成持重”的印象著称的瑞.达利欧和比尔盖茨,更能代表保守势力对于比特币的看法。


瑞.达利欧是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桥水基金的创始人,他被视为对冲基金之王。


他在今年1月时发文谈论对比特币的看法:“比特币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发展速度之快实在令人震惊,整个一过程就像创建一条以信用为基础的传统货币体系。”


达利欧这一看法稍显中立,更多的商业大佬表现出更具有倾向性的态度:比尔盖茨在2月18日时谈了自己对比特币的新认知:“我确实认为,将资金转换成更数字化的形式,降低交易成本。”而在三年前,他曾经对比特币不屑一顾:“如果有简单的方法做空,我会做空。”


除了商界名流,主要机构也开始对比特币的进行背书和认可。


今年 1 月 20 日,全球最大私募股权基金公司黑石旗下的两支基金向美国 SEC 提交了投资说明书。说明书中提到,旗下的某些基金或将参与基于比特币的期货合约交易。


几天后,更为激进的投资机构ARK 发布了2021 Big Ideas,在报告中被散户捧为女版巴菲特的ARK创始人凯瑟琳伍德女士在15个章节中用2个章节阐述了比特币的基本面以及机构配置比特币的分析,根据ARK的预期,未来比特币将成为众多机构和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的一部分,迎接比特币的将会是星辰大海。


鼓吹上市公司去把比特币纳入资产负债表当然是投资机构的一种策略,这就意味着自己的提前“埋伏”会有接盘侠。


截至2月19日,ARK旗下的ARKW持有876.98万股灰度基金,根据区块链媒体区块律动的测算,ARK仅仅是在今年的浮盈就有2.47亿美元。


这就像A股中抱团买茅台股票的公募基金一样,华尔街的机构也开始对持有比特币进行抱团。持有比特币的交易员开始被人“尊敬”,如同A股中持有茅台的基金经理不再被散户鄙视。


比特币作为一种新兴资产和另类资产,在早期没有供机构持仓的基础设施,17年开始出现了大量的比特币经纪人和托管商服务于机构,金融基建的完善支持了机构们对比特币的投资。


投资之后再进行呐喊和宣传,是华尔街的一贯策略。


资产的形成,源于共识。


古代的贝壳以及黄金白银成为一般等价物时源于大家都愿意承认它是稀缺的、以及不具备功能性的。钻石成为众人推崇的求婚必备品,源于大家相信它是稀缺的,能够代表爱情,随着不断实践,“钻石等于爱情”从故事变为事实。


在《人类简史》中,作者传递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观点: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区别在于人类是相信故事的,相信皇帝的“君权神授”,就有了上千年的封建 社会 存续。


从这种意义上,上市公司的定价其实也是故事:人类相信商业组织永续存在,所以才发明了DCF(现金流折算法)对上市公司进行定价。这些资产定价公式通过商学院的普及不断传递,让公募基金和散户都获得共识。


在原始 社会 ,人们相信大祭司讲的神话故事,开始有了社群和族裔的概念。 当商界名人和机构开始对大众说“我相信比特币故事”,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这种“无价值”的数字货币开始“有价值”。


稀缺、FOMO情绪以及供需


商界名人和机构的空前一致的看多情绪,已经加速传染给散户群体。


从今年1月份开始,刚开始接触比特币的高明轩就开始在好友圈打听谁有熟悉的USDT购买渠道。


USDT在圈子里被简称为“U”,是用法币(美元或者人民币)购买比特币和其他数字货币的中介虚拟货币


数字货币交易所里只支持币币交易(即用数字货币A去购买数字货币B),如果想在数字货币交易所里购买比特币,首先要在场外买入USDT。


USDT通常会被戏称为电子美元,和美元的兑换关系是1:1,但在兑换的时候由于是在场外交易,通常会出现溢价和折价。 如果投资者情绪高涨,要高于美元价格。


2月22日晚,比特币从最高的5.8万美元跌到4.7万美元并没有阻拦市场投资者的热度,在某交易所软件中,USDT的价格从短短一周内从6.45元涨到了6.56元。


实际上,交易所往往会提供很多售卖U的卖家信息,直接转账给对方的银行卡即可兑换,但没有见过面且没有担保的交易总是令人不安心。


由于找到合适的卖家,自称“性格谨慎”的高明轩只好放弃了这次比特币的购入。


高明轩仍然想要去找熟人去购买USDT,但随着比特币的行情持续新高,很多手持USDT的比特币炒家已经不愿意转手给他人,他们更愿意持有以便随时进行比特币交易。


他最终用6.50元的价格兑换了USDT,即使比特币恢复到1月29日的价格,他手里可以买的数量也要比之前减少了。


他担心踏空。


高明轩的这种情绪被币圈市场称之为FOMO情绪。FOMO是“Fear of Missing Out”的缩写, 在市场呈现上涨趋势时,投资者往往担心踏空而不断加仓,继而造成价格的进一步上涨,FOMO情绪进一步扩大。


散户的FOMO情绪助长了比特币市场的火热,但从2020年疫情开始的比特币牛市的主要原因最开始来源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大放水”以及灰度基金不断在市场中吸筹。


主要经济体的大放水,让“持有现金”和其他固收资产变得不再是一件明智的事情:在2020年3月,被视为全球流动性重要指标的“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最低达到0.5%,全球范围内的核心资产价格持续上涨,在疫情期间出现了全球范围的机构抱团现象:A股的白酒股、美股五大 科技 股(Facebook、Amazon等)。


稀缺的比特币成了“资本”的另一个流入之地。去年新冠疫情导致很多境外国家出现了短暂的动乱局面,而比特币拥有交易方便、打破资金跨境流通以及流动性高的特点,被全球买家视为”可以避险的资产“。


比特币的交易门槛稍微高,但优势却很多:365*24小时不间断交易,流动性甚至要高于股票。


相比不断开足马力的美元印钞机,比特币在数量上具有稀缺性,在理论上这种虚拟数字货币只有2100万个,目前已经有85%的被挖出。由于总量上存在上限,数字货币的价格更多取决于供需和相信它价值的人的多寡。


曾经在IDG等知名投资机构工作过的牛骏峰现在在数字货币交易所工作,他认为 :“股票资产在牛市来临时,其实也是投资者在用不同的资产定价公式来安慰自己,当所有定价公式都显示太高的时候,就不谈估值了,谈资产的供需。”


比特币供需因素主要被一家名为灰度基金的信托基金影响。这家成立于2013年的信托基金管理加密资产,它允许投资者把自己手里的比特币入金到信托里,但这个兑换是单向的,投资者不支持赎回,需要锁仓。形象地说,“灰度”在扮演一个只入不出的比特币“饕餮”的角色。


它并不需要动用自有资金就能不断拿到市场中的比特币,在上个月灰度基金持有高达60.68万枚比特币。


熟悉股市的朋友就可以看出来这件事的逻辑: 这是一个公开的庄家,市场上可流通的比特币由于它的存在而不断减少。


众所周知,庄家影响价格最重要的一个工具就是控制供给。



在区块链圈子里有句段子,比特币在市值低迷时被称为“比特币骗局”,在市值高涨时又被称为“区块链骗局”。


这句话常用来形容比特币的剧烈波动。


比特币被称为数字黄金,但本身并没有具备像黄金一样的避险属性。恰恰相反, 比特币由于没有像股票一样有一个可以锚定的资产定价公式,反而呈现出大起大落的价格走势。


2月23日,比特币一度跌至45200美元左右,暴跌逾10000美元。


比特币价格暴跌导致杠杆交易者大面积爆仓。据比特币家园网实时统计数据,当天有48.67万人爆仓,爆仓资金达到296.44亿元。


从2016年至今,比特币累计下跌20%及以上的情况,总共出现了四次,跌幅超过48%的情况共有4次。在2018年底,比特币价格更是较高点下跌了90%,这样的波动并非每一个投资者可以承受。


由于比特币本身是非法定货币,是基于某种算法而产生的去中心化货币。相对其他资产,比特币的流通场景更为隐秘而小众,甚至是非法的。


这是人类 历史 上的荒谬事情:数字货币受人追捧正是源自于它的“自由”,不受监管,不实名,不受交易限制,24小时在交易。 但也正是它的“自由”属性,导致成为它为恐怖主义融资、洗钱以及逃税提供了绝佳的条件。


在国内一些数字货币交易所的交易平台上,仍然有一条提醒:“请勿备注任何信息BTC、USDT以及其他数字资产名称用于转账备注,防止造成您的汇款被拦截、银行卡冻结等问题。”


目前,市面上活跃的国内交易平台虽然其办公场所仍然在国内,但注册地却往往是海外,国内监管对非央行主导的数字货币仍然是采取限制的态度。


对于投资者而言, 比特币并非实名制的特点也导致了这一资产有被盗的风险。


被盗并非数字货币的专利,理论上所有账户都有被盗的风险,但实名制账户有追回的可能。而数字货币的规则是:谁掌握了私钥,谁就掌握了这笔资产。一旦私钥被盗,那么就和这笔资产说再见。


大多数中国投资者购买比特币选择用USDT等稳定币,在交易过程中投资者大多会选择持有USDT等稳定币来规避下跌风险。但这些稳定币并不具备如同比特币一样的稀缺性,也并没有如同比特币一样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共识。


USDT所在的泰达公司一直声称自己发行多少币,就储备多少美元,但却无法提供相对应银行账户的担保。所以存在一个风险就是:或许有一天,即使比特币依旧涨势如虹,但持有的、本来用于购买比特币的USDT突然就会因为过度超发大幅贬值。


股票及其衍生品走过了几百年的历程,现如今投资者们在股票交易所中自由出入只担心资产下跌,从未担心资产的丢失以及交易所跑路。


但比特币作为一个新兴的资产,相应的金融基建并没有完善,比如大多数人持有的比特币是存放在交易所提供的中心化虚拟账户,并非真实的比特币地址, 理论上交易所携币跑路的风险仍然存在。


对于习惯了股票账户的投资者而言,这恐怕是最大的风险了。

#比特币[超话]# #数字货币# #欧易OKEx#

② 17年从3元涨到25元的是什么币

比特币。
因为2017年比特币行情暴涨涨到25元,所以是比特币。
比特币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聪在2008年11月1日提出,并于2009年1月3日正式诞生。

③ 数字货币挖矿从17年“94”事件,到现在经历了哪些政策调整

经历的东西可多了,但都是往良性发展,不然今天的比特币现在能到12万一枚吗?

2017年4月,央行等七部委将ICO定性为非法集资,叫停ICO并发布公告:ico是指融资主体通过代币的违规发售、流通向投资者募集比特币、以太坊等所谓的“虚拟货币”,其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金融诈骗、传销违法犯罪活动。

一时间各大交易所平台纷纷清退资产关门歇业,交易所的币种纷纷跳水,跌幅达到90%,这就是币圈著名的“94”事件。

④ 17年比特币为什么暴跌

17年比特币暴跌的原因:
1、BCH分叉引发踩踏。
2、OKEx期货火上浇油。
3、监管形势严峻。
比特币(Bitcoin)是一种基于去中心化,采用点对点网络与共识主动性,开放源代码,以区块链作为底层技术的虚拟加密货币,由中本聪在2008年提出,2009年诞生,与其他虚拟货币最大的不同,是其总数量非常有限,具有的稀缺性。与所有的货币不同,比特币不依靠特定货币机构发行,它依据特定算法,通过大量的计算产生,比特币经济使用整个P2P网络中众多节点构成的分布式数据库来确认并记录所有的交易行为,并使用密码学的设计来确保货币流通各个环节安全性。

⑤ 币圈还会有17年的大牛市吗

不会有了。
在2017年的牛市中,比特币的上行天数达到惊人的267天。与此同时,只有98天在下行。这意味着,比特币全年的上行天数比例高达73%!
2017年,比特币的上行区间总共能划分为5大块,而这5段区间持续的天数都很长,最少34天,最长78天,平均时长约为50天。

⑥ 比特币的发展历史

2008年11月1日,一个自称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人在一个隐秘的密码学讨论组上贴出了一篇研究报告,报告阐述了他对电子货币的新构想——比特币就此问世!
2009年1月3日,中本聪在位于芬兰赫尔辛基一个小型服务器上挖出了第一批比特币50个。
2010年5月21日,第一次比特币交易:佛罗里达程序员Laszlo Hanyecz用1万BTC购买了价值25美元的披萨优惠券。
2010年7月16日, BTC价格从0.008美元升值0.08美元,第一次价格的剧烈波动,显示新生事物的崛起。
2010年7月17日,第一个比特币平台成立。
2010年11月6日,MTGOX上的价格达到0.5美元,此时比特币经济达100万美元。
2010年12月7日,第一次便携设备到便携设备的交易在NOKIA900上实现,交易量为0.42BTC。
2011年2月9日,价格首次达1美元,与美元等价。BTC与美元等价的消息被媒体大肆报道后引发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新用户大增。此后2月内,比特币与英镑、巴西币、波兰币的互兑交易平台先后开张。
2011年3月18日,BTC/USD汇率创7周来新低,降为0.7美元。
2011年8月20日,第一次比特币会议和世博会在纽约召开,谷歌趋势区县中,比特币的关注度创新高,当时价格为11美元。
2011年11月14日,比特币价格创半年新低,价格为1.99美元。
2012年9月15日,伦敦比特币会议召开,此时比特币价格为11.8美元。
2012年9月27日,比特币基金创立,此时比特币价格为12.46美元。
2012年11月25日,欧洲第一次比特币会议在捷克布拉格召开,此时比特币价格12.6美元。
2013年2月19日,比特币客户端V8.0发布,此时比特币价格为28.66美元。
2013年4月10日,BTC创下历史最高价,110美元。
2013年5月9日,最大的比特币报道网站-BTC中文网www.sosobtc.com获得了投资基金Union Square的500万美元A轮投资,此时比特币价格为112.09美元。
2013年5月17日,2013年圣何塞比特币大会召开,1300人参与,此时比特币价格为119.1美元
2013年5月28日,美国国土安全部以涉嫌xiqian和无证经营资金汇划业务取缔了位于哥斯达黎加的汇兑公司Liberty Reserve的虚拟货币服务,美国检察官称这将成为历史上最大的国际xiqian诉讼案,吸钱规模达到60亿美元,包括中国在内的大量用户血本无归,此时比特币价格为128美元。
2013年6月,网传美国将退出QE3,通缩的比特币,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两者是针尖对麦芒的关系。
2013年6月27日,德国会议作出决定:持有比特币一年以上将予以免税,被业内认为此举变相认可了比特币的法律地位,此时比特币价格为102.24美元。
2013年6月28日,MTGOX获得美国财政部金融犯罪执法网络处颁发的货币服务事务许可,交易规范化可能意味着比特币开始走向正轨,政府风险降低,其融入显示经济的步伐将会加快,同时会对其它虚拟货币起到示范作用,此时比特币价格为97.99美元。
2013年11月28日,热门比特币交易所Mt. Gox的比特币交易价格突破1000美元,创下1073美元的历史新高。
2013年11月29日,比特币在热门交易所Mt.Gox的交易价格创下1242美元的历史新高,而同时黄金价格为一盎司1241.98美元,比特币价格首度超过黄金。

⑦ 决定你人生的不仅靠勤奋,还有复利思维

| 01 复利思维,世界第八大奇迹



在有限的时间,将你的精力和财富,持续而反复地投入到某一领域,长期坚持(20年以上),财富的雪球会越滚越大,最终实现财务自由。


这是经济学中典型的 复利思维


爱因斯坦说: “ 复利是世界的第八大奇迹 。”


虽然在我们周围始终不缺乏非常勤奋努力的人,甚至起早贪黑,工作异常辛苦,但是离财务自由却仍然遥遥无期,这是为什么呢?

我觉得部分原因是严重缺乏复利思维,那什么是复利思维呢?



这是一张复利和单利的对比表,假设我们去银行存100元,每年的年利率是10%,也就是一年10元的利息。随着时间越长,单利和复利的差异就越明显。


第五年单利可以累计获得50元利息,复利可以累计获得61.1元利息,差异为11%。

第20年差异为373%,第30年为1345%,已经扩大到13倍。差异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这就是复利思维的力量(所以银行都是单利^_^)。


所谓复利思维,其本质就是: 做事情A,会产生收益B;而收益B,又会反过来加强A,不断循环。


| 02 财富复利

正如财富的积累,当你有了初始资金,然后赚到了盈余收入(例如回报率1%),随着时间不断重复,利滚利,长时间下来,将会非常可观。

在财富领域,把复利思维发挥的最好例子是 巴菲特


大家都知道巴菲特曾经是世界首富,但是很少有人知道, 巴菲特一生中99%的财富,都是他50岁之后获得的。


菲特的财富增长


在巴菲特老爷子52岁的时候,他的财富是 3.76亿元 ,虽然也不少了,但是与他在86岁时候的 668亿元 相比,连个零头都不到。


美国的道琼斯指数在过去100年里从65.73 点涨到了11497.12 点,足足增长了176倍,是不是非常可观?那它的年复合增长是多少?才仅仅只是5.3%。


每个普通人如果买入指数基金,都能享受这个增长。但这个世界只有一个巴菲特,因为只有他能持续数十年的坚持。


有什么财富秘诀吗?


没有。就是很简单的复利思维的运用: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认真做,如此而已 。


既然按照复利思维的效应,挣钱很容易,为什么还有很多人挣不到钱?


这里有个很大的误解: 很多人认为复利的核心在于回报率,但其实复利真正的核心在于时间 。


大多数人总想着一夜暴富,用最短的时间追求最快速的财富积累



上面这个老头子叫查理芒格,我十分佩服的一个人,已经90多岁了,作为巴菲特的合作伙伴依然会出现在每年伯克希尔公司的年会上,向全世界希望财富自由的朝圣者传递着年龄积累下的真知灼见。


真正的智者,追求财富的稳步增长,而不是一夜暴富。


巴菲特说: “ 人生就像滚雪球,关键是要找到足够湿的雪,和足够长的坡。 ”


90年代的股票,2010年的房地产,17年的比特币和消费升级,这个时代不缺机遇。只要我们拥有足够的认知,说不定下一个幸运儿就是你。


| 03 知识复利


复利思维,可以用来思考人生,而不仅仅是财富积累。


李笑来,曾经的新东方老师,教了7年的英语,每天利用课余时间坚持雷打不动看2个小时书,同时写他的个人专栏。


然后在很早之前他就写了一本书,叫《托福核心词汇21天突破》。


你知道这个书最后卖了多少份吗?


他说他自己也不知道,他把书的版税收入存入一张银行卡,然后把银行卡剪了,所以不管他后来投资是赢是亏,有这笔钱打底,都不用担心。(我想至少有上百万本了吧)


去年,电视剧《欢乐颂》大火,安迪作为职业精英的形象深入人心,她最突出的一个特征就是,每天都要看书,不管再晚,必须至少看2个小时。


日积月累几十年,同样的年龄,无论是在气质、认知格局和收入方面,安迪都比樊胜美高出太多。


也许一天两天,你和别人的差别无法显现出来,但三四十年之后,差异是你想象不到的。

因为我们总是高估了一天之内的进步,而低估了三五年的变化。

这就是知识复利的力量。


所谓知识复利,就是让知识在你大脑中积累,并形成关联,从而能够不断以“复利”速度扩展。



| 04 健康 复利


健康 也是有复利的,今天多锻炼20分钟,身体就能得到多一分的锻炼,反过来就能促进你明天的工作和锻炼,病毒就能早一天离开你的身体。


其实要身体 健康 真的不难,一日三餐正常吃,别熬夜,作息规律,每天坚持慢跑和锻炼半小时,难吗?


不难,用点心都能做到。


也许一天两天,你的身体并没有因为跑步变得多么强壮,三四十年之后,和你同龄的人,有的人也许已经衰老,有的人疲弱不堪,但你还是能保持饱满的精力。


王德顺老爷子就是最好的榜样,80多岁依然活跃在T台上。


⑧ 比特币为何在前沿市场大受欢迎

全球投资者正纷纷涌入比特币,推动比特币虚拟货币在过去一年飙涨1,375%,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股投机狂热。这引发了有关比特币可能存在巨大泡沫的讨论,很多比特币投资者认为,这种加密货币连同它背后的区块链技术,将成为一个新的、分散的、后政府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苏丹,一名年轻女子想用比特币支付自己的嫁妆。在肯尼亚,学生们正用比特币来押注英国足球赛。在政局动荡的南非,比特币的使用量大幅增长。

比特币的投资者包括来自发展中和前沿市场的人群,比特币在这些市场通常被视为规避政治和经济动荡风险的安全资产。比特币也是一种绕开传统银行服务欠缺或获取外汇限制等金融障碍的途径,甚至可用于逃避制裁。

在发达国家,央行和资深银行业人士已警告投资者远离此类货币,他们表示不相信这类货币。而在前沿市场,一些人转而使用比特币的原因恰恰是他们不相信本国的银行业者或政府。

经纪公司Swissquote驻日内瓦的分析人士Arnaud Masset称,一直对央行和政治感到失望的人士将购买加密货币视为一种保护手段。他表示,当传统货币失败时,比特币就赢了。Swissquote向散户提供比特币交易服务。

前沿市场的比特币价格通常远高于其他地方,这是当地比特币需求增长的一个迹象。前沿市场是指规模较小且最不发达的新兴国家。

在总部位于津巴布韦哈拉雷的Golix交易所,比特币价格为2.2万美元,比CoinDesk交易所的报价高出7,000多美元。

比特币是一种没有政府或央行支持的数字形式货币,在政治或经济不稳定的国家通常被视为替代货币。人们可将比特币和类似的数字货币作为价值储藏手段,或是用来规避政府对货币兑换的限制。

在线交易平台eToro的分析师Mati Greenspan表示,在南非和巴西等政局动荡的国家,去年进行比特币交易的新用户数量激增。

比特币早就被用于洗钱和恐怖主义融资,如今也成为绕开国际制裁的途径,因为其降低了对美元的依赖,并摆脱了银行等需要报告交易的中介机构。

Swissquote的Masset称,比特币是一种方便又快捷的规避制裁方式。

野村证券在最新研报中表示,数字货币2017年上涨了15倍,将刺激日本2018年第一季度GDP增长。报告显示,今年11月的比特币成交额中,有40%是通过日元结算,比特币在日本极度风靡。

野村证券研究员 Suimon表示,资产价值上升通常会导致消费者支出的增加,也就是所谓的财富效应,预计自2017财年以来,日本投资者通过比特币交易带来的财富效应将推动消费支出232亿至960亿日元。

尽管比特币今年末下跌25%,但野村仍然相信,受益的投资者所占的比例要比蒙受损失的投资者多得多。

更多优质内容,关注中金网微信公众号:cngold-com-cn(长按复制),或在应用商店下载中金网APP。

野村预计,比特币在2017年的暴涨或使财富效应在2018年第一季度爆发,将推动GDP年化季环比增长率增加0.3%。

⑨ 2017年比特币牛市持续时间

持续时间是1月到12月。
第四次牛市,时间段: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持续时间2年,2016年7月比特币产量减半。比特币从2016年1月的400美元,开启缓慢上涨,到2017年12月涨到2万美元,涨了50倍。
比特币牛市的特点是:1、每一次牛市初期投资比特币,至少可以获得20倍的投资回报,熊市和牛市初期都是适合建仓的时期。2、比特币减半前一年或者一年半就会缓慢启动牛市,减半后一年多迎来大牛行情。3、大牛市的爆发阶段,比特币被暴拉,持续时间一个月左右,比特币到顶后,一般会急跌,几天时间跌幅达60%以上。

⑩ 50岁之前,巴菲特为何只挣了一生中1%的钱

我们都知道巴菲特富可敌国,但实际上在50岁之前,他只挣到了一生中1%的钱,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他又是如何获得后面99%的财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

180万天价租房

前一段时间,一则新闻刷爆朋友圈,某公司在北京建了一栋租赁房,只租不卖,呼应“租购同权”,结果租金一出来,吓了所有人一跳:

“90平米的房子,租金180万,10年,一次性付清。”

“180平米的房子,租金360万,10年,一次性付清。”

如果是你,你会租房还是买房?这个问题,等你看完文章后再回答吧。

2

房产投资中的复利思维

讲一人:吴晓波。吴晓波作为新秀流行财经作家。

1990年参加工作,做新华社的财经记者,那个时候的月薪是70元。

从1996年,吴晓波开始写他的第一本书《农民创世纪》开始,“给自己下了一个命令,从今年开始,要每年写一本书,每年买一套房。这个计划,坚持了很多年。”

就这样,吴晓波以非常惊人的毅力和魄力,每年写一本书,拿来的稿费,每年买一套房。当然,那个时候房地产还未开始腾飞,买房并不是很难的事情。

1999年的时候,他还买下了千岛湖上的一座小岛,租赁期50年,当初花了50万元,现在这座小岛的估值已达数千万元。

“我挺喜欢钱的。”吴晓波说。

如今吴晓波是中国稿酬最高的作家之一,在杭州市中心的西湖办公,号称“一个亿也买不动”的独立经济作家。为什么我要讲吴晓波的故事,他具有典型性。

在有限的时间(20年),把有限的精力和财富,持续而反复地投入到某一领域(房地产),长期坚持(20年),最终财富的雪球越滚越大,实现财务自由。这是经济学中典型的复利思维。爱因斯坦书说:“复利是世界的第八大奇迹。”

3

复利思维:世界第八大奇迹

我不想探讨如何进行房产投资,但我想讲讲复利思维,那什么是复利思维呢?为什么说吴晓波是普通人利用复利思维实现财务自由的典型?先问一个问题:

假设一张0.04m的普通纸张足够大,将其对折,再对折,如此重复对折64次,大概会有多高。很多人想,一张纸才多厚呀?薄薄的一层,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对折64次,撑死了也就几层楼那么高,10米?20米?这已经算是极限了。

而事实是,如果你算一下的话,一张薄薄的纸,对折64次,其高度166020696万公里,这个长度是什么概念?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才38.4万公里。这就是复利思维的力量。

如果你还不能相信的话,再看一个问题:一片池塘出现了一小块浮萍,它每天增长一倍,预计10天就能长满整个池塘,请问,多少天能长满一半水面?答案是第九天。也就是说,你第九天看的时候,才覆盖池塘的一半,但只需一天时间,就覆盖全部了,听起来魔幻,但事实如此。

当5000万美金时,你只是个千万富翁,可是只要翻一番,一天之内,你就会变成亿万富翁。这就是复利的力量。所谓复利思维,其本质就是:做事情A,会导致结果B;而结果B,又会反过来加强A,不断循环。

4

时间就会为你带来奇迹

正如一张纸的对折,每一次都是把之前的结果翻倍;正如滚雪球,雪球粘上的雪越来越多,变得越来越大,而越来越大的雪球又能够粘上越来越多的雪,如此不断重复,雪球会大到不可想象。

正如财富的积累,当你有了盈余资金,即使不多,只要能产生盈余,哪怕很低的盈余(例如回报率5%),不断重复,利滚利,长时间下来,也会是一笔很大的资金。

经济学家用一个公式表达复利效应:(1+r)n

R代表你正在做的事,N代表时间。

当r为正时,例如你每天坚持看半个小时书,也许一天两天,你和别人的差别无法显现出来,但三四十年之后,异是你想象不到的;

再例如你每天坚持跑步半小时,也许一天两天,你的身体并没有变得多么强壮,三四十年之后,和你同龄的人,有的人也许已经不在了,有的人疲弱不堪,但你还是能一餐吃三碗饭,一口气上六楼不用喘。

只要r为正,即你在做正确的事,时间就会为你带来奇迹。

5

财富复利

在财富积累领域理解复利思维,最好的例子是巴菲特,大家都知道巴菲特曾经是世界首富,即使是现在,依然是全球富豪榜前十位的人物。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巴菲特一生中99%的财富,都是他50岁之后获得的。也就是说,50岁之前,他也许就和我们一样,是一个普通的中产阶级,50之后,进入财富爆炸期。

关于财富积累,巴菲特在其2006年《致股东信》中,举了一个例子:

从1900年1 月1 日到1999年12 月31日,道琼斯指数从65.73 点涨到了11497.12 点,足足增长了176倍,是不是非常可观?那它的年复合增长是多少?答案是并不让人钦佩,才仅仅只是5.3%。

这个增长率意味着,你有一万块钱,每年才新增530块钱,不用巴菲特,每个普通人都能做到这个增长,但这个世界只有一个巴菲特,因为只有他能持续数十年地坚持。

有什么财富秘诀吗?没有,就是很简单的复利思维的运用,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认真做。如此而已。

6

真正的智者追求财富稳步增长

既然按照复利思维的效应,挣钱很容易,为什么还有很多人挣不到钱?这里有个很大的误解,很多人认为复利的核心在于回报率,但其实复利真正的核心在于时间,即使年5%的回报率,100年后,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数字。

问题是:有多少人,能持续做到100年每年5%的回报率。——不是能力上能否做到,而是没有这个耐心。要么觉得回报率太低,不屑去做;要么觉得回报率太低,摁不住蠢蠢欲动的疯狂举动。这就是富人和穷人最根本的区别。

大多数人总想着一夜暴富,用最短的时间追求最快速的财富积累,追求过高的回报率。高回报率意味着高风险率,被骗、亏空、债台高垒,压死了一个又一个普通人;真正的智者追求财富稳步增长,平衡好回报率和时间,“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价值投资理论”等等,说的就是这样。

巴菲特说:“人生就像滚雪球,关键是要找到足够湿的雪,和足够长的坡。”90年代的股票,10年的房地产,17年的比特币和消费升级,这个时代不缺机遇,只要你用心,有耐心,未必会成为首富 ,但实现普通人的资产增值保值还是不难的。

一夜暴富总是很难的,但慢慢挣钱相对容易很多。只可惜,这个世界绝大部分人,都喜欢做难的事情,而不做容易做的事情。希望你不要这样。

巴菲特的财富增长

7

复利知识

复利思维可以用来思考人生,而不仅仅是财富积累。李笑来当了7年的新东方英语老师,坚持每天雷打不动看2个小时书,2016年12月份,他在得道上线了一个专栏,分享自己学到的知识。你知道这个专栏最后卖了多少份?105866份,营业额2000多万,不到5个月的时间。

去年,电视剧《欢乐颂2》大火,安迪作为职业精英的形象深入人心,她最突出的一个特征就是,每天都要看2小时书,不管再晚,必须至少看2个小时。欢乐颂5个女主角里面,也就安迪有看书的镜头。日积月累几十年,同样的年龄,无论是在气质、认知格局和收入方面,安迪都都比樊胜美高出太多。

也许你会觉得,安迪是虚拟的,李笑来离自己太远。

那来说说雷海为吧,一个外卖小哥,在今年的中国诗词大会上击败北大硕士,成为年度冠军。范雨素,一个普通的家政保姆,去年,一篇《我是范雨素》火爆网络,两家出版社连夜打电话找她出书。用常人的眼光外卖小哥击败北大硕士,家政保姆成为火热作家,某种程度上算成功了吧。

人们一定会认为,他们背后付出的辛酸,是常人无法想象的。真的他们背后付出了很多辛酸吗?

记者问雷海为:“你每天的作息时间是怎样的啊?哪有时间看诗词呢?”雷海为答:“不管工作和生活多么忙碌,时间挤一挤还是有的。送外卖其实有很多碎片化的时间,这些时间用来背诗词是比较合适的。

比如在商家等餐的时候、在路上等红灯的时候。这些时间都可以拿来背诗,下午两点半到四点半这段时间,我回到住处换过电瓶,吃过午饭,有那么一个多钟头的时间。这个时间相对充足,就可以坐下来好好读几首诗词。”

你看,等餐、等红灯、回到住处,电瓶休息的时候,背个把小时诗词。辛苦吗?好像也没有到挑灯夜战的地步;辛酸吗?和你等红灯、坐地铁看手机,其实是一样的。

正是这日积月累的一个小时阅读,一个外卖小哥击败了一名北大硕士。这就是复利的力量。董卿说“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时刻给你回报。”所谓知识复利,就是:新知识不断成为下一次思考素材的积累,从而让知识能够不断以“复利”速度快速迭代。

8

健康复利

连续40年没有生病,连基本的感冒都没有,做到这样,难吗?我一开始以为,难。

如果让我做到连续1年不生病,可能还可以。但连续40年不生病,连基本的感冒都没有。难,真的很难。

后来,我看到了张全通的故事,一个76岁的老人,和其它年逾古稀的老人不一样,张全通首先看起来就不想70多岁的,一身肌肉,虽然不是浑身大块头,但皮肤没有松弛,身体赘肉很少。更重要的是,张全通对记者说:“我从30岁之后,就从来没生过病,连基本的感冒都没有。”怎么做到的呢?

每天坚持慢跑2公里,游泳半个小时,即使是冬天也不例外。“只要海水没有结冰,再冷我都不怕,别人穿着棉袄,我只穿一条泳裤,到海里就跳下去。”从31岁开始,整整坚持了46年。

这样的坚持带来的回报就是:他的身体素质和样貌,看起来比同龄人要年轻20岁。健康也是有复利的,你今天多锻炼20分钟,身体就能得到一分的锻炼,反过来就能促进你明天的工作和锻炼。

其实要身体健康真的不难,一日三餐正常吃,别熬夜,作息规律,每天坚持慢跑和锻炼半小时,难吗?不难,有点心都能做到。一直坚持,身体就会给你回报。

9

人脉复利

人脉也是一个复利模型。尤其是在社交媒体如此发达的今天。职场上有一个说法,叫做“情感银行”。今天,你损害了一个朋友的利益,即是从“情感银行”中取了钱;今天,你和朋友合作共赢,即是往“情感银行”中存了钱。

“情感银行”其实就是你的人脉资源,一个人“情感银行”中的存储越多,意味着人脉资源越丰富。但人脉复利讲的是,你是每天在往“情感银行”中存钱,还是每天在从“情感银行”中取钱。

简单来说,一个天天需要麻烦同事的人,和一个天天能给同事带来帮助的人,在公司同事群中留下的形象一定是不一样的。人际关系大师斯蒂芬·杰姆提出“微笑原则”,每天早上上班,对每一个同事微笑,一年后,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你的微笑所传递之人,又会把对你的好印象扩散出去,并在行为上反馈给你,例如,在与你共事时更加积极,对你的工作更加包容,等等。这些反馈会促使你更喜欢微笑待人。人脉复利的最终回报是,你将会在人群中拥有自己的形象,以至于每当有人提起你,立刻会有人附和说:“他可真不错啊!”

10

复利效应的“临界点”

《道德经》里面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从复利思维来看,人生很多难题,其实都不难。为什么很多人依然熬不过去。因为他们没有熬过那个临界点。复利效应中,有一个“临界点”,一旦事情迈过这个“临界点”,就会飞速向前发展。前面的例子中,池塘中的浮萍每天增加一倍,从0到覆盖一半,花了9天,而从覆盖一半到覆盖全部池塘,仅仅只花了一天。这就是“临界点”。

巴菲特的财富积累可以看出来,从0增长到100万美元,很难,也许需要几十年时间,但过了100万美元这个“临界点”,从100万美元增长到200万美元、500万美元,就变得容易很多。

马云有一句话,可以很形象地描述复利思维的“临界点”:“今天很痛苦,明天很痛苦,后天很美好。但绝大部分人都死在了明天晚上。”

你也许可以坚持一天两天一年两年每天看书,你也许可以坚持一天两天一年两年每天锻炼,但看不到效果,也许你就放弃了:“唉,没什么用。”其实不是看书锻炼没什么用,是还没有到达那个“临界点”。

很多人都知道复利思维,“临界点”在存在区分这个世界的平庸者和伟大者。

11

复利效应的破坏效果惊人

以上,讲的是复利效应的正面效果,一旦人生进入负循环,复利效应的破坏效果一样可怕。

每一次雪崩,都是每一朵雪花施加的重量。一个事物一朝崩溃,一定是此前无数次的重复错误行为。每天坚持锻炼半小时,你健康指数在数十年后比同龄人会优秀很多很多;那么,如果每天都熬夜半小时呢?也许几年之后,就不在人世间了。

假设一个人的水平是1,如果每天毫无进步,那么一年后,这个人的水平还是1。如果每天进步1%,例如每天看书,锻炼等等,1年后,这个人的水平是:(1+1%)365=37.38;

反过来,如果这个人每天退步1%,例如坚持玩手机、刷微博,每天熬夜半小时,身体透支1%,1年后,这个人的水平是:(1-1%)365=0.025。

37.38和0.025,差距一目了然。当然,这只是纯理论和数字的推导。但这些推导依然有意义,它们会警告每一个人:即使你每天只错那么一点点,一年,或者十年之后,你的人生轨迹,也许再也无法改变,你会彻底沦丧。

所以,每天努力一点点,用投资大师芒格的话来说:“确保你每天睡觉之前,都比你醒来时聪明一点点。”剩下的,交给时间,你的人生会进入正循环轨道。

12

复利思维背后是复利品质?

很多人非常看重回报率,甚至要求今天努力了,明天就要求看到回报,在财富投资方面,别说年回报率5%,10%都未必接受得了。

于是为了追求高回报率,借钱,贷款,挪用治病基金,但高回报率同时意味着高风险率,一朝亏空,满盘皆输。

真正的智者,追求稳健增长,更看重长期性的时间,而不是短时间的回报率。所以,那些能真正利用复利思维规划自己人生的人,都有着简单但常人却难以做到的品质:

① 坚持

很多事情,都是坚持到后面有了临界点,才会爆发出效果,胡炜炜做了10年的汽车记者,才创办了摩拜;

papi酱在网上发布了几千条视频,才开始火起来。

复利思维作为人生的第一策略,要求你具有的第一品质就是:耐心,坚持。只要方向是对的,不要焦虑和不安,多给自己一些时间。

② 不要透支

熬夜加班挣钱,牺牲健康去获取财富,无论什么样的理由,都是不可取的。

背叛自己的朋友获得利益,同样不明智,透支自己的人脉,你失去的绝对不仅仅是一个朋友。复利思维作为人生策略的另一个要求是:不要透支,无论健康、人脉、财富、智力,都不要去透支。你需要有大局观,能沉得住气,对自己能把控,每天透支一点点,十年后,你就废了。

③ 目标感

犹如吴晓波一般坚定而强烈的目标感,一年一本书,一年买一套房,大家都唱衰房地产的时候,他坚持随着经济的发展,靠近市中心城市的土地,会越来越值钱。

目标感,决定你能否在一个方向持续走下去,做任何决策时都务必要知道,变更方向是有成本的,尤其是当你已经在一个方向努力很长时间,此时变换方向,成本非常大。仿佛掘进的人,已经掘进了100米,没看到水,要换个地方重新来,这就意味着他之前的努力白做了。

很多人大学选择专业的时候,瞎选,4年之后找工作和专业毫无关系,是不是同样意味着荒废了好几年时间呢?所以,目标感愈强烈,复利思维对你人生的影响会越大。

④ 别盲目相信勤奋的力量

从小我们接受的教育就是:“勤奋使人进步”、“劳动光荣。”这让中国人对勤奋有种莫名的依赖感。无论什么问题,只要努力、勤奋,就一定可以成功。

小米创始人雷军说:“很多人用勤奋在麻痹自己,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自己在战略上的懒惰。”为什么需要掩盖?因为绝大部分人没有思考战略的能力,那些天天泡在图书馆自习的同学,你真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吗?那些天天加班熬夜的同学,你真的知道这份工作的本质是什么吗?你们到底是在工作,还是想借勤奋之名给自己营造一种充实感?财经作家欧盛说:“别盲目相信勤奋的力量,熬夜加班和你躺在床上睡大觉,很多时候没有多大区别。”

很多时候,人生需要的不是勤奋,恰恰相反,是需要你拒绝勤奋,拒绝挑灯夜读和凿壁偷光,拒绝透支自己的身体和意志力,给自己的生活留下自由的,甚至懒散的空间,只有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乐趣的增加,才会增加人们对于生活的希望。你始终要记得,复利的人生,更看重有生活质量的人生,因为只有这样的人生,才能走得长远。

作家马里奥·普佐说“伟大的人不是生下来就伟大,而是在成长过程中显示其伟大。”那些数十年如一坚持阅读的人,那些数十年如一坚持锻炼的人,那些数十年如一坚持每天出门精装打扮的人,那些数十年如一坚持每天认识一个陌生人的人,所有他们做的事情,都不伟大,都很平凡,都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但因其坚持,时间让他们变得伟大。

希望你看到这里能明白:当你付出时,回报率不是最重要的,想一想你要怎么做能坚持一辈子,才是最重要的。时间是一位伟大的作者,它带来的回报一定超过你的想象。

热点内容
为什么ltc兑不了plus 发布:2025-08-27 19:28:35 浏览:965
人民日报海外版关于区块链 发布:2025-08-27 19:16:49 浏览:204
比特币分叉可以买吗 发布:2025-08-27 18:51:10 浏览:749
扎克伯格认为元宇宙会 发布:2025-08-27 18:51:04 浏览:786
币圈百晓生最新情况 发布:2025-08-27 18:50:10 浏览:4
面对比特币瀑布 发布:2025-08-27 18:49:04 浏览:708
区块链怎么标准技术 发布:2025-08-27 18:45:31 浏览:846
比特币石油币数字货币 发布:2025-08-27 18:41:02 浏览:847
大富科技是真正的元宇宙 发布:2025-08-27 18:40:18 浏览:906
ltc币历史行情 发布:2025-08-27 18:29:24 浏览: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