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vbtc分叉
⑴ DBTC是什么
Debitcoin(DBTC)项目的目标是创建一个简化的硬币生态系统。
Debitcoin尊重每个可以贡献并认为整个项目对开发社区至关重要的人。
(Dominant Bitcoin,DBTC)是比特币的分叉币,DBTC在优化手续费与到账时间的同时,将经济激励从矿工扩展至流用平台,以期在更优的经济激励机制下,流动性、用户数量与应用场景与币价相互促进,实现自我驱动快速增长,进而驱动DBTC成长为占优货币。
⑵ BCC是比特币网络分叉吗
BCC不符合比特币网络分叉的定义,BTC和BCC是两天完全不同的两条链。比特币全网信息没能同步在一条链上,出现了两条(多个)一模一样的比特币区块链网络,两个网络都有大量的矿工挖矿,在两个不同的网络上发生的交易不能同步互通,这样产生了两条连难度都是一模一样的两条平行链,这个才叫分叉。BCC也已经被比特币国际圆桌论坛定性为一种复制了比特币区块链并修改了一些代码的竞争币。因此,BCC是比特币的网络分叉是一种错误的解读。
⑶ 中本聪core近几天为何不挖矿了
原因很简单:
1、矿业的巨大沉没成本,使得矿业更需要考虑比特币的长远发展,考虑比特币几年后的用户数和价格,而不只局限于眼前的价格波动。
2、矿业了解挖矿相关技术,知道BTC小分叉无法越过的天堑,而用户不知道。
这些天堑包括:
一、BTC小分叉需要烧掉2亿成本才能存活。
在出块时间上,BTC与ETH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区别:BTC是每14天调整一次挖矿难度,而ETH是逐块(几秒)调整难度。逐块调整难度是山寨币对BTC的改良,目的是在面对大幅算力变化时,还能保证持续出块。例如当ETH算力下降90%时,只是第一个块的间隔从几秒延长到几十秒,下个块就会调低难度,只要几分钟就能适应90%的算力变化。所以ETH硬分叉时,在99%的算力离开原链后,剩下1%的算力,还是可以继续出块,维持ETC的正常运行。
而BTC就不一样了,当BTC算力下降90%时,剩下10%算力的出块时间,将从10分钟延长到100分钟,并且需要经过长达140天的时间,才能进入下一个难度调整周期。在这140天5个月里,相当于已经很拥堵的1M区块,进一步缩容到0.1M区块,且需要10小时才能等到6确认,这使得原链变得极难用。
但这还不是最致命的,最致命的是,在挖第一个难度调整周期的2016个块时,大算力分叉和小算力分叉的理论产出是相同的,一个矿工不管挖哪个分叉,挖到的币数量是相同的,所以理性的矿工必然选择挖币价高的分叉。也就是说上面假设的90%算力硬分叉后,剩下10%算力在那苦撑140天,撑到难度调整的情况是不会发生的。硬分叉发生后,没有任何理性的矿工,会继续挖币价低的分叉,所有的矿工都会“咻”的一下集中到币价高的分叉。
⑷ 旧比特币如何生成btc和bcc的最新相关信息
BCC在在8月1日20:00开始挖矿,在区块478559与比特币主链分离,中国矿池Viabtc挖出第一个BCC区块,该矿池随后又挖出了下一个区块478560。在和主链分离之前它存储的区块链中的数据以及运行的软件是和所有比特币节点兼容的,而和主链分离那一刻以后,它开始执行新的代码,打包大区块,这样一条新的BCC区块链就诞生了,BCC也开始走向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⑸ 简述BTC、BCH和BSV的关系
这两天市场上最火爆的两个币莫过于BCV和BCH了,毕竟涨幅惊人。但是很多人对于BTC、BCH、BSV三者的关系不是很清楚,下面带大家一起回顾一下,做一个博学的韭菜
BTC 在几年前区块容量逐渐接近上限之时,已经就扩容问题讨论许久,但作为区块链始祖,BTC 并不像现在 EOS 等项目拥有较为完善的链上治理功能。矿工、开发人员、用户之间的博弈相对混乱,在谈不拢的情况下,分叉成为唯一的结局。
于是,在 2017 年 8 月 1 日从 BTC 中分叉出 BCH,将区块大小从 1M 提升至 8M,号称自己才是中本聪“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的真正体现。之后,CSW 宣布自己是中本聪,Nchain 集团加盟 BCH,共同为“大区块 BTC 才是真的 BTC ”这一理念奋斗。
2018 年 11 月 15 日,BCH 内部再次因为 BCH 的未来发展方向出现分歧,导致 BCH 分裂为比特大陆系 BCHABC(前者后来拿回 BCH 称号)与 Nchain 系 BCHSV(后来命名为 BSV)。
至此,比特币终于形成三国鼎立之势
⑹ 比特币硬分叉和软分叉是什么意思
Q:什么是比特币分叉,产生分叉的原因是什么?
A:比特币之所以会产生分叉这个行为,是因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是区块链,一些人开始觉得比特币的区块容量太小,总出现拥堵,于是这些人要求比特币升级扩容,一些人又觉得比特币的功能太单一,今后的发展不容乐观,于是这些人又要求比特币能够有搭建DApp(去中心化应用)的功能,有人支持就有人反对,这种对比特币发展的分歧便可以理解为比特币的分叉
Q:比特币分叉的分类?
A:比特币分叉的分类分为两种,一种方案是软分叉, 一种方案是硬分叉,那么什么是软分叉?
Q:软分叉的形成原理?
A:软分叉是指在原有的比特币网络里面进行优化修改bug提升区块的容量,比如改成2M、4M或者8M、16M,其中以SegWit闪电网络为主流解决方案,通俗的说,就相当于一条主路上堵车,开发团队就再建造一条辅路,帮助主路分流拥堵。
这是一种温和的解决方式,能让原有的比特币网络和软分叉之后的网络进行兼容,比特币的主要交易还在主链上。
Q:软分叉的缺点
A:当然,软分叉存在缺点,那就是治标不治本,只能解决暂时的拥堵问题,执行软分叉后,也仅能保持数年内网络的通畅,未来还需要不断扩容,对系统稳定性有影响。
Q:硬分叉是什么及形成原理?
A:另一种方案是硬分叉,硬分叉是指:
重新升级比特币系统,通过代码形式将区块的高度彻底改变,以bitcoin unlimited为主流解决方案。通俗的说,就相当于一条主路上堵车,我们直接弃用这条路,找个地方,做一个地上地下立体交通枢纽,新车都走这套交通系统,这套系统改变了比特币网络的区块大小,优化了网络的处理速度。
Q:硬分叉的缺点是什么?
A:但是硬分叉同样存在缺点,那就是不兼容原有的比特币系统,这就要求现在比特币网络所有的人都要支持硬分叉,若有部分人不支持硬分叉,比特币网络将会出现两个版本,也就产生了两个比特币,这两个比特币所存在的区块链形成竞争关系,这种内耗会导致价格波动较大,会导致比特币未来的局势不明朗。
Q:比特币分叉的经典案例?
A:以太坊(ETH)和以太经典(ETC)是硬分叉的典型案例。The DAO项目是区块链物联网公司Slock.it发起的一个众筹项目,于2016年5月正式发布,截止到当年6月,The DAO项目募集资金超过1.6亿美元。没过多久,The DAO项目就被黑客盯上了,因为智能合约上的巨大漏洞,导致The DAO项目被转移了市值五千万美元的以太币。
为了挽回众多投资者的资产并停止恐慌,以太坊创始人V神(Vitalik Buterin)最后提出硬分叉的设想,并最终通过社区的多数投票表决在以太坊第1920000区块完成了硬分叉,回滚了包括被黑客占有的所有以太币。
即使以太坊硬分叉成了两条链,依然有部分信仰着区块链不可篡改特性的人留在以太经典这条原链上,如今,以太坊(ETH)和以太经典(ETC)都排在全球加密货币市值排名的前20名,这也是二者在硬分叉领域被当作经典案例的原因之一。
Q:软分叉和硬分叉的区别及影响?
A:对用户而言:软分叉不会产生新的比特币币种,只需要了解比特币该币种的交易方式和k线特点,只需要一种比特币主流钱包即可。
硬分叉会产生新的币种,而且可能不止一种新的币种。一旦修改比特币核心代码,重构比特币核心代码的事情发生了,有第一次就可能有第二次,BTC1、BTC23456789就都有可能发生,用户会懵,到底我去交易那种币会比较好?到底我使用哪种比特币去支付流通范围比较大?总之,选择困难症的用户会崩溃。而且,用户要下载不同硬分叉系统的钱包,给保存和支付比特币带来了复杂操作。
但是,相应的,用户的选择权也变大了。可以选择自己喜欢、信任的开发团队开发的比特币代码。当比特币分叉情况不明朗的时候,当软分叉开始激活,算力开始投票的时候,用户最好的处理方法是:静观其变。不要在分叉过程中去充值和提取比特币。
此外,软分叉会改变比特币全节点的结算方式,一部分小额结算会使用第三方节点即结算通道进行确认。结算通道可能会手续部分手续费。类似银联的作用和商业模式。
什么是比特币分叉?软分叉和硬分叉的区别及影响
⑺ 区块链为什么有分叉分叉会发生什么情况
区块链的分叉(fork)的形成原因可能有多种。
当两个结点几乎在同一个时间挖到了矿并同时发布区块,此时就出现临时性的的分叉(state fork),
本质上是对比特币这个区块链当前的状态产生了意见分歧,
当人为的发起分叉攻击(forking attack),也就是故意造成这类分叉(deliberate fork)还有一类分叉是,当比特币的协议发生了改变的时候,软件需要升级。而在分布式系统中不能保证所有节点同时升级软件,假设存在部分节点未升级,会导致协议分叉(protocol fork)。对协议修改的内容的不同,又可以将分叉分为硬分叉(hard fork)和软分叉(soft fork);
比特币协议增加新协议,扩展新功能,未升级软件的旧节点会不认可这些修改,会认为这些特性是非法的。这也就是对比特币协议内容产生分歧,从而导致的分叉叫 硬分叉 。此时,就出现了新节点永远沿着新节点产生的链挖矿,旧节点永远沿着旧节点链挖矿,由于新节点算力足够强,所以形成两条永远都在延伸且平行的链。只要这部分旧节点永远不更新,则旧链将一直延续,可见这种分叉是持久性的。
出现hard fork后,便变成了两条平行的链,也就造成了社区分裂。社区中有一部分人,会认为下面的链才是根正苗红,各个链上的货币独立。以太坊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就是硬分叉事件。以太坊称为ETH,但目前看到的ETH已经不是最初的ETH了,以太坊在历史上发生过硬分叉,另一个链称为ETC。实际上,ETC才是以太坊设计原本的协议,而ETH是黑客攻击ETH上一个智能合约THE DAO后,进行回滚的协议链(将黑客攻击偷取的以太币采用硬分叉方式回滚回到另一智能合约,然后退还给真正拥有者)。
分叉之初,由于两个链分叉造成了互相影响,产生了很多麻烦。比如:在ETH链上有一笔转账B->C,有人便在ETC链上回放,将ETC链上的货币页转给了C(C收到两笔钱)。后来,对两条链各添加了一个chainID,将两个链区分开,才使得这两条链真正分开。
如果对BTC协议添加限制,使得原本合法交易在新交易中不合法,便会形成软分叉。
当大多数节点已经更新完毕之后,旧节点认可新节点挖出的区块,因此发布自己挖出的区块,但新节点不认可旧结点挖出的区块,便沿着上一个新节点发布的区块继续挖矿,当新节点拥有大部分算力的时候,新链会越来越长,从而旧节点挖出并发布的区块一直被抛弃,无法获得出块奖励,最终倒逼旧节点升级软件,实现所有节点认可新协议并进行升级。可见,只要系统中拥有半数以上算力节点更新软件,此类分叉不会出现永久性分叉。比特币脚本中的P2SH就是通过软分叉方法加进去的。
这一部分我并没有查到太多的资料,但是在绝大多数共识协议之中我们都假设需要过半算力;
在理论上,如果掌握了50%以上的算力,就拥有了获得记账权的绝对优势,可以更快地生成区块,也拥有了篡改区块链数据的权利。因此,当具有过半的算力,也就是51%都是诚实可靠的,能保证整一个区块链在合法有序的进行运行。
但是为什么选择过半的算力,而不是过半的用户?比特币系统,任何人都可以加入,且创建账户及其简单,只需要本地产生公私钥对即可。只有转账(交易)时候,比特币系统才能知道该账户的存在。这样,黑客可以使用计算机专门生成大量公私钥对,当其产生大量公私钥对超过系统中一半数目,就可以获得支配地位(女巫攻击)。因此,比特币系统中很巧妙的使用算力作为投票的依据。
⑻ bch是什么币
bch是比特币的分叉币。
BCH是比特币的分叉。我们提到了DAO项目的第三阶段的分叉。什么是分叉?例如,Eth是ETC的分叉,等等是以为exereum的原始链,所以现在Eth是一个新的形象。但在硬币圈中,以外的异常有这样的分叉,但很多硬币有分叉。
开发材料:
比特币现金(英文:比特币现金,货币符号BCH)是由于比特币可扩展性,在478558(2017年8月1日)中的加密电力费比特币的硬叉链。比特币数量的比特币现金(BCH)将出现在每个比特币投资者的帐户中
BCH是比特币现金的缩写。它是一个新版本的比特币,由少量比特币开发人员推出的不同配置。在这里,比特币的缩写是BTC,比特币现金于2017年8月1日开始出现。此时,比特币的比特币现金(BCH)将出现在比特币投资者的账户中。
在这里,比特币现金的前一生是熟悉的比特币。 2017年8月1日,比特币差动发生,比特币现金(BCH)出生于“硬叉”活动。这是一种新的货币,在分叉后与比特币无关。
比特币数量高达2100万,在后期阶段获得比特币的成本将变得越来越困难。但是,可以调整比特币现金生产的难度。通常,添加更多节点,难度越高,反之亦然。
比特币现金修改比特币代码,支持大块(将块大小增加到8米),不包括隔离见证功能,是由比特币ABC方案产生的区块链资产。比特币现金出现后,价格大幅增加。将来需要什么样的价格需要不断关注。
BTC是比特币的英语缩写。比特币是一种虚拟加密的数字货币,以P2P的形式。点对点传输意味着分散的支付系统。网友可以使用比特币购买一些虚拟物品,如在线游戏中的衣服,帽子和设备。网友也使用比特币购买真实物品。
比特币8M扩容的分叉币。比特币现金BitcoinCash是BTC的8M扩容分叉币,BCH与比特币相同,是一种基于去中心化,采用点对点网络与共识主动性,开放源代码。
⑼ 比特币即将分叉,怎么看待新比特币现金
比特币现金(BCH)是比特币的分叉币。其实,除了比特币现金,比特币还有很多分叉币,那么分叉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第一节 为什么一言不合就分叉?
分叉这个概念最早来源于比特币。
我们知道,比特币交易是基于比特币区块链网络的(一个一个区块构成一个前后关联的链条,形成比特币区块链网络),区块既然是一个块,它肯定是有容量的(大家脑补一下区块这个东西,无非是一堆一堆代码的集合),区块容量的大小会对交易的效率产生限制,如果区块容量太小,那么自然所容纳的交易数量也越小,一旦交易量过大,就会造成拥堵。
比特币区块的容量只有 1M,它所能容纳的交易数量大概也就 5-7 笔而已。早先比特币交易的用户比较少,这个容量倒是没什么问题,但是随着比特币价格的上涨,越来越多的用户涌入,比特币区块容纳不下这么多交易,就出现了拥堵的现象。
比特币心里急啊:慢点啊兄dei们,我跟不上你们的交易速度啊喂!用户心里也急啊:大哥,你能不能快点啊喂!
这是个大问题,不仅在于大家耐心有限,最主要的原因是,比特币的定位是货币啊,你作为一个货币,就应该快准狠地实现支付收款嘛,要是一直这么慢,啥时候才能实现货币属性?所以,这是一个大问题。
比特币社区当然知道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至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比特币社区就出现了分歧,这个分歧在于要不要扩大比特币区块的容量(因为我们刚刚说了,正是比特币区块容量太少才导致了交易速度过慢、拥堵的情况)。
争议主要分成两个阵营:
以 Core 为首的比特币原开发团队认为:比特币是一种价值储存品的电子黄金,一旦扩容则会破坏其核心的东西;
而以吴忌寒为首的矿工团队则认为:比特币未来应该是一种可快速流通的货币,需要对其进行扩容以解决交易拥堵问题。因为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性,任何个人和机构都无法决定比特币系统该如何去“扩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见,大家的意见产生了分歧,谁也不愿意退让,于是,大家一拍两散,各走各的路。比特币这条链便分裂成了BTC和BCH两条链,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了所谓的“分叉”。
这是分叉的由来。
第二节 分叉之后会怎么样?
对于区块链来讲,分叉就是区块链协议的改变,类似于对区块链做一个升级,来弥补系统存在的不足。这就好比我们现在的手机软件也经常提示你升级是一个道理的。
但是,我们知道,区块链是去中心化的,它不像你的手机软件那样,开发者说升级就升级。在区块链的世界里,任何的修改都需要全体成员达成共识,没有人能够决定什么时候改变、如何改变区块链底层协议。
所以,当比特币原开发团队和矿工团队产生分歧之后,系统就会一分为二,出现两个基于原有区块链的新系统,大家各过各的,谁也不能干预谁。这样一来,比特币系统便分成了两条链:BTC 和 BCH,也就是所谓的“分叉”,而 BCH 就被称为分叉币(比特币的分叉币)。
其实,不止 BCH,比特币的分叉币还有很多。为什么一提到分叉币首先想到的是 BCH 呢,这是因为,BCH 是做得比较成功的分叉币,它的市值最高的时候排在加密货币市值排行的第四位,仅次于比特币、以太坊和EOS这三大主流币种。
第三节 硬分叉和软分叉
我们打一个比喻,如果说比特币系统是一棵大树的树干,那么BCH等分叉币就是大树的分枝。但是,分叉并不像这个比喻这么简单,分叉还分为硬分叉和软分叉。
一、硬分叉:再见再也不见
我们上面说的BCH就属于硬分叉。硬分叉意味着,使用旧软件的节点再也不能验证使用新软件节点生产的区块了。你想验证你只能升级,而升级之后就相当于换了赛道,跑在另一个新系统上了,就好比 BCH 之于 BTC,BCH 就是一个全新的赛道(一个全新的链),这个链上的币就是BCH(比特币现金),那么,使用BCH系统的节点再也无法去BTC网络上进行交易验证了。硬分叉,通俗讲,就是各走各的路,再也没有什么交集了。
二、软分叉:变得更好来重逢
与硬分叉相对的是软分叉。软分叉意味着,使用旧版本的节点可以验证使用新版本节点所生产出的区块,使用新版本的节点也可以验证使用旧版本节点生产出的区块,两种版本可以兼容。
比特币 2017 年隔离见证升级所采用的方式就是软分叉。在整个过程中,不管是使用旧版本还是使用新版本都没有关系,因为两者兼容,新版本只是更好地解决了一些问题,本质上大家还是在比特币这一条链上跑,没有新币产生。
总结来讲,软分叉与硬分叉的区别就在于,使用旧软件的节点能否兼容使用新软件的节点,可以兼容就是软分叉,不能兼容就是硬分叉。
⑽ 以太币分叉送币吗
送
然而,ICO被禁之后,币圈又兴起了新的玩法——IFO。所谓IFO是指基于biteb、以太坊等主流币种而进行的分叉货币发行,在这些主流币的原有区块链基础上,按照不同规则分裂出另
根据上面的定义,IFO也就是存在预挖行为的分叉币项目,显然对于项目方而言,它就相当于变相的ICO,也即是说ICO的好处与弊端,IFO基本都会具备。 以太坊官方发布消息,以太坊网络将在区块高度9,200,000进行“缪尔冰川”硬分叉。事实上我们曾多次经历过BTC的分叉,2017年还掀起了一股分叉得糖果的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