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比特币
❶ 年薪百万的区块链职位薪酬存在泡沫吗
这天中午,31岁的郭杨 (化名)刚开完上午的技术会议,接下来还有七八个小时的技术讨论等着他,难得有时间从工作中抽离出来和朋友吃个饭,一听对方说了句“区块链技术总监年薪150万”,手一抖,碗差点翻了。
张作义现在的目标,就是以相同的方法完成区块链技术在其他场景的改造,他称,随着团队做的越来越多,大家看到有三百多上线的品牌商,已经有将近八千多个商品,就像搭积木一样,正在一些品牌商合作的基础上再建立起他合作关系。
郭杨此刻也踌躇满志。晚间9点,他加完班和朋友在公司食堂一边用餐,一边讲述区块链项目的最新进展,经历了区块链行业的起伏,也听了一些或悲或喜的消息,反倒觉得区块链这项技术更有生命力,更值得去探索。想到此,觉得当下工作让自己的野心得到了释放,并期待着建立一份真正属于区块链技术的事业。
❷ 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呢
先有比特币还是先有区块链?
比特币刚诞生的时候,并没有“区块链”这个概念,人们用bitcoin(小写b)表示比特币,用Bitcoin(大写B)表示其底层技术,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区块链技术。
2015年,经济学人发布了封面文章《重塑世界的区块链技术》后,区块链技术在全球掀起一股金融科技狂潮,世界各大金融机构、银行争相研究区块链技术,仅2016年就有数十亿美元投资到区块链相关企业当中。
2017年9月,中国政府网(www.gov.cn)发表文章《我国区块链产业有望走在世界前列》,公开支持区块链技术发展,并向13亿中国人民普及了区块链技术。区块链在金融、保险、零售、公证等实体经济领域的应用开始加速落地。
❸ 全球印钞洪峰到来,比积蓄缩水更可怕的是盲从
礁石密布,保持冷静。
一
拜登上台后最重要法案,目前滞留在国会山,法案上有个惊人数字:1.9万亿美元。
两党议员为此忧心忡忡,然而方案通过几无变数,拜登将其视为强心针,起名叫“美国营救计划”。
计划中,1.9万亿美元除却控制疫情,1万亿美元将直接分发,每个美国人可领1400美元。
这不是美国政府第一次发钱,去年春冬两季,美国已先后发放2900亿和9000亿美元。
虽然因疫情失业率居高不下,去年一年,美国人均收入反而上涨25%。
天降横财之后,美国开启爆买模式。有人推特展示:清晨到账3400美元,马上到Costco报复性消费450美元。
去年夏天,沃尔玛发布季报,沃尔玛线上销售额暴增了97%。到感恩节时,美国电商销量已同比增长22%。
对应双十一的黑色星期五,美国电商单日销售额108亿美元,有史以来最高纪录。
海量订单涌向亚马逊,而平台上诸多畅销品来自中国。
纺织品来自南京和上海,小家电来自青岛和佛山,最受欢迎的立式搅拌机产自宁波。
中国卖家数量因此飞增,今年开年,亚马逊上中国卖家总数已超美国,75%新卖家来自中国。
这些卖家,成为美国撒币的受惠者和见证人。有人追忆,美国第一次发钱日,“ 订单飙升,涨价也挡不住断货,一天完成全年业绩 ”。
去年年底,美国芭比娃娃销量激增29%,创下20年来最佳业绩。
这些娃娃产自中国东莞,诞生在358省道边的灰白小楼内。 那些鼻孔残存油料的年轻工人,昼夜轮班,车间热浪无休。
去年夏天开始,中国外贸出口连续7个月正增长,9月出口增速9.9%,12月已翻倍至18.1%。
那些年初还心存悲观的人,未及反应便被卷入狂潮,而身边荒草,飞快长成森林。
去年9月,广东顺德家具协会发布提示函,称9个月内,实木涨价2次,配件涨价2次,纸箱涨价5次,海绵涨价7次。
而在上游,海外原木半年涨幅超50%,纸皮一天一个价。
到了年底,电动车意外普涨,厂家解释称,涨价主要因钢材提价。钢材提价背后,是疯涨的铁矿石。去年4月,一吨铁矿石511元,而年底已达1144.5元。
价格波荡并非只有中国,全球大宗商品都在异动。 许多人没见到篝火,但已身处热浪之中。
热浪催生了投资热潮,在上海,一手房销售时12次出现千人摇号,郑爽要价1.3亿的豪宅,挂了3小时就售出。
深圳一楼龄已过25年的学区房,面积仅44平米,成交价1420万。有小区业主为提升房价,组织“985、211”毕业业主,给孩子们补课。
股市同样火爆,上证指数时隔5年又一次冲过3600点。基金经理说,温州已经有人抱团私募,“ 就是炒房那批人,他们特别敏感,知道大趋势 ”。
美国量化宽松,引发全球焦虑,蛰伏数年的比特币,去年开始暴涨。2020年,比特币涨幅达243%。
四川大渡河上,荒废数年的比特币矿场再次开动。
它们大多建在深山水电站边,铁皮板房内摆满黑色机箱,风扇吹过,尽是灼热的风。
板房边的水电站下,河水日夜不停,穿过生锈的闸门,推动陈旧的轮叶,涛声如雷。
二
热浪遇到不同时代,总会引发不同结局。
1970年,尼克松政府为追求政绩,开启印钞模式,结果导致十年沉沦,“ 那是一个不愿回忆的年代 ”。
热浪遇到衰败时,便会引发漫长的通货膨胀。
1970年开始,美国物价十年居高不下。1972年当年,美国鸡蛋上涨49%,肉类整体价格上涨25%。
1973年4月,纽约的主妇们,发起“ 不吃肉运动 ”游行:
当年,美国GDP增速负0.5%,物价上涨12%,失业率超9%,道琼斯指数跌去三成。
石油阴霾伴随着通胀热浪,活在那十年的人们如温水青蛙,“ 银行里的积蓄像雪糕一样融化消失 ”。
1979年,失落十年尾声,卡特总统发表电视演讲,名为《一蹶不振》。
演讲并无太多亮点,更多是表达歉意,他说:
从前“像美元一样可靠”是句谚语,而这十年,通胀侵蚀了美元的价值,我们的存款缩水了。
八十年代,美国艰难走出泥沼,而热浪下一个目标,是高歌猛进的日本。
热浪遇到繁盛时,常会催生泡沫。
1986年起,日本银行全力放贷,五次降息,大量热钱涌入市场。
东京地价两年翻了2.7倍,房价则翻5倍以上。最高亢时,日本政府计划把整个东京湾填为陆地,建一个新首都。
日本富豪横井英树,数月内,连买苏格兰的山庄、西班牙的宫殿和法国的九座城堡。
1991年,他买下纽约帝国大厦,美国媒体说“买走了美国人的灵魂”。
然而,他和日本的故事,最终都以破产告终。英国《经济学人》用封面与这个故事作别: 太阳也会西沉 。
东京湾填了一点便匆匆收尾,岸边残留着冷清的高楼。日本流行小说《暗水幽灵》以此为灵感写道:
1993年,热浪遇到奔跑的中国。那是万物狂飙的年代,热浪留下痛痕,亦催生改革。
那年,中国新一轮经济周期起步,为投资多发货币,然因经验不足,货币无节制涌入市场。
1993年,中国房地产投资比前年增长61%,广西北海一年聚拢上千家房地产公司和十万工人。
亲历者说,大潮期间,北海脚架林立,昼夜通明,运送钢筋的万吨货轮,在港口排队一个月都卸不了货。
一年后,调控到来,热浪骤歇,北海楼市倒塌。许多别墅洋房,野草萋萋,栖于闹市。多年后,别墅泳池成为养殖户的虾塘。
隔海的海南,热浪留下了1600多万平烂尾楼,800亿积压资金,四大国有银行坏账300亿。
琼州海峡的渡轮中,坐着返乡的闯海人,船舱闷热,人们沉默听着船外水声。
三
2020年3月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印钞规模,超过2008年以前,5000年文明史人类印钞总和。
而遭遇热浪的人们,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复杂时刻。 当下是疫情肆虐的凛冬,是 科技 更迭的前夜,亦是新周期的起点。
无从预料热浪引发的结局,但可知热浪将改写财富的流动。
刘慈欣在科幻小说《赡养人类》中写道,一名富翁通过资本运作,闯过无数轮通胀通缩,最终成为一名星球的“终产者”。
一个星球的财富,最终荒诞聚集一人。
大刘在书中说: 文明的进程像一个人的命运,变幻莫测。
幻想之外,热浪正催生相似的前奏。
去年11月,数据显示,美国共计有650名亿万富翁,总财产接近4万亿美元。其中有47名是去年新晋,有29名去年财富翻倍。
其中,马斯克一度超越贝索斯和比尔盖茨,成为新晋全球首富,身家1897亿美元。
造富神话掺杂着财富焦虑,人们在新年开始狂奔,避险渐渐变为盲从。
95后和00后跑步进场购买基金,B站基金UP主半年增了1万多粉丝,基金平台去年月均安装18.6万,但最近30天,安装飞涨65.7万。
币圈博主地心墨菲,三个月内粉丝增长两万:
那些在热浪中亢奋的人,大多忘记海南烂尾楼用13年才处理尽,忘记六年前的股灾股民人均亏损50万,忘记三年前的比特币刀锋森冷割头如麻。
今年1月,币圈人士说,他沉寂三年的群又活了过来,虽然群名还叫矿难群。
群里热议华强北矿机难求,热议显卡再次走俏,热议起陈年的发家传说,仿佛这三年不曾存在。
然而,热议虽多,但真正下场并不多。疤痕犹在,有人贴了马克吐温的话:
1月21日晚,上海楼市紧急调控,两天后,深圳严打代持、假流水购房,燥热楼市暂时降温。
而在更早之前,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说:2021年,中国的物价水平大概率会保持温和上涨。
热浪之中,最稀缺的是冷静。无从判断走势,但可控制冲动。
三峡截流前,老船工受访,说他最宝贵经验,是能记住上千礁石的位置。
千里放舟纵然快意,但急流中,最重要的是躲避礁石。
❹ 比特币跟区块链是什么关系
可以参看下我自己写的文章
三分钟告诉你什么是区块链!
区块链,让全名参与记账,全名记账更稳定,由于系统中并没有特定记账人,系统中任意节点失联或者被摧毁都不会影响系统的运行。(你是否曾经上某个网页遇见错误404代码?)全名记账更安全!系统规定相同数量最多的账本是真账本,少部分和其他不一致的账本即为假账本,这让具有足够多节点的区块链很难被攻击或者被篡改,这些节点分布在互联网的任意角落,除非你是上帝能够控制全世界大部分电脑否则无法篡改。因此区块链被认为有史以来最安全的数据管理方式。全名记账更高效,由于没有中心化的中介机构存在,完全通过预先设定的程序自动运行能够极大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并且确保账本记录过程和内容公开透明。
比特币,只是区块链技术方案在支付领域的一个实验性应用,区块链还可以用于更广阔的领域比如医疗、物联网、安全认证、社交以及人工智能等领域都有它的身影。
《经济学人》称区块链为”信任的机器”,认为它对于全球金融甚至是社会结构都会产生巨大且深远的影响。如果用一句话总结,区块技术是在多方无需互信环境下通过密码学技术让系统中所有参与方协作记录日志方式。
这,就是区块链!
❺ 比特币和区块链是什么关系
比特币在毁了区块链!
❻ 比特币2月涨2倍,“区块链+金融”大热,怎么干才有机会
无疑,比特币若是一座金矿,区块链就是运送金矿的小推车。几年前,人们只关注金矿本身,但后来发现,更有价值的是这辆小推车,它除了能装载金矿之外,还能装其他更多的东西,比如股权、债权、账目……这就是未来,未来已来,只是尚未流行。
于是,小郝子想说,有志于区块链+金融的大好青年,请活在未来,把缺失的做出来,不要造概念、赚快钱的套路,玩出技术金融的新高度,你们的未来,才是真的星辰大海。
——————————————
作者:小郝子 / ,10年传媒经历,前商业杂志资深记者,一只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思考喵……互联网的幸福就在这里。
❼ 区块链和比特币的区别是什么
周边有不少朋友,提起区块链,就认为是比特币。这其实是有失偏颇的。就像:说起木头来,就认为是桌子一样。
其实比特币和区块链根本不是一个东西,区块链只是比特币背后的核心实现技术。区块链不仅可以应用于比特币,还可以应用于电子票据、股权登记、奢侈品跟踪防伪等多个领域。
比特币,作为无核心机构管理、分布式自主运营的系统,经过长达7年多的稳健运行,成功的实现了数字货币的全球支付和流通功能,充分体现了区块链技术独特优势。
总体来说,比特币是区块链的一种成功应用,也是第一条稳健运行的区块链。
未来随着区块链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社会资本的不断推动,作为一种基础的应用技术,区块链必将在社会的各个行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
公众号:Fintech观察家,从金融看科技,从科技看金融,一起走向财富自由!
❽ 你怎么看待“全球“新型货币战争”刚刚开始”
证监会 科技 监管局局长姚前表示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兴起,技术对货币的影响正达到前所未有的状态,比特币已经引发了全球大规模的数字货币实验。 数字时代已然来临,数字货币时代也必将来临。
日前,证监会 科技 监管局局长姚前在《比较》杂志上撰文,阐述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及其背后的理论逻辑。
姚前在文章中回顾了货币形态的变化,由于技术推动,货币形态经历了从商品货币、金属货币、纸币到电子货币的演化,目前已经延展到信用货币、高流动性金融资产等更广义的货币层次。
而随着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技术对货币演化的影响进一步深入。
姚前文章中称,除了交易转账功能,货币往往因价值而动,哪里的价值更稳定,收益更高,货币就往哪里流动。而这种流动,就发生了货币的替代。这种货币替代,小的可引发人世间的种种悲喜剧,大的可引发为了抢夺货币主导权的“战争”,比如以邻为壑的汇率战、各种贸易/货币联盟、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博弈等。
以往的货币替代是因为货币的价值内涵发生变化,可以称为“古典货币战争”,而现在由于技术而引起的货币替代可称为“新型货币战争”。
还有一种“新型货币战争”则是电子支付对现金的挑战。近年来,支付宝、微信支付等非现金支付方式的使用率持续激增,“无现金 社会 ”“无现金城市”等词语在媒体上频频出现,甚至成为一些第三方支付机构推广业务的宣传口号。与之密切相关的是,许多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央行货币在总体货币总量中的比重有所下降。自2003 年以来,我国基础货币与M2比率下降了5%,印度下降了7%,欧元区则下降了3%。其中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央行货币(尤其是现金)在流通领域被技术更先进的电子支付方式乃至私人货币替代。
对于法定货币而言,私人支付工具的“去现金化”口号,以及“去中心化”数字货币的兴起,更像是一个Morning Call(叫醒电话),唤醒中央银行应重视法币价值稳定,唤醒中央银行不能忽视数字加密货币这一难以回避的技术浪潮,唤醒中央银行应重视央行货币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创新……
姚前认为,这场“新型货币战争”可追溯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中央银行的声誉及整个金融体系的信用中介功能受到广泛质疑,奥地利学派思想回潮,货币“非国家化”的支持者不断增多。在此背景下,以比特币为代表的不以主权国家信用为价值支撑的去中心化可编程货币“横空出世”。有人甚至称其为数字黄金,寄托取代法定货币的梦想。这是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私人货币与法定货币的“战争”,是货币“非国家化”对法定货币的挑战。
Libra白皮书指出:“Libra的使命是建立一套简单的、无国界的货币和为数十亿人服务的金融基础设施”,现在看,其宏大使命未必一定成功,但对于这样的愿景,我们应该积极应对,至少在技术方面抑或在模式方面,它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参考和选项,有益于 社会 的进步。
比特币引发了全球大规模的数字货币试验。
早在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启动法定数字货币研究,论证其可行性;2015年,持续充实力量展开九大专题的研究;2016年,组建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
2016年之后,各国中央银行也开始行动起来,开展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央行加密货币试验,比如,加拿大的Jasper项目、新加坡的Ubin项目、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的Stella项目、泰国的Inthanon项目,还有我国香港的LionRock项目等。
这是一条全新的赛道,参加者有私人部门,有公共部门,有主权国家,有国际组织,有金融机构,有 科技 公司,有产业联盟,有极客,有经济学人……总体看,这场“新型货币战争”才刚刚开始。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领域很多,比如技术路线之争、数字隐私保护、政府监管、 社会 治理、网络和信息安全、货币主权、金融基础设施创新、风险防范等。
与比特币等私人数字货币不同,法定数字货币或央行数字货币“根正苗红”,不存在价格不稳定和合规性问题。
有些经济体选择了以区块链技术为代表的加密货币技术路线,比如,加拿大的 Jasper项目、新加坡的Ubin项目、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的Stella项目、中国香港的LionRock项目、泰国的Inthanon项目,而有些经济体则摇摆不定,对是否采用区块链技术依然存有争议。
区块链技术具有难以篡改、可追溯、可溯源、安全可信、异构多活、智能执行等优点,是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雏形,是新型的价值交换技术、分布式协同生产机制以及新型的算法经济模式的基础。当前,各国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央行数字货币实验进展迅速,内容已涉及隐私保护、数据安全、交易性能、身份认证、券款对付、款款兑付等广泛议题。
姚前认为,作为一项崭新的技术,区块链当然还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与不足,但这正说明该技术有巨大的改进和发展空间。
姚前最后表示,虽然各国“引而不发”,至今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央行数字货币,但无论是数字美元方案,还是数字美元计划白皮书,均表明美国已正式加入“火热的央行数字货币战局”。
国际金融市场改变,传统金融中心是银行, 将来数字金融中心是区块链或区块链网络平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这是一个空前的 历史 性事件,它改变了金融市场结构、外汇管理、世界储备货币、监管制度、和金融稳定.
2021年2月,特斯拉的马斯克公开他大量购买比特币的原因,因为预备美元会有负利息,为应对由此带来的资产贬值,他找到了比特币。我们可以追踪这一推理过程:
新冠病毒在美国引发经济危机;
美联储大量印钞,美元贬值,利息下跌,还有可能降到负利率;
其他资产跟着大涨,如美股大涨;
马斯克有大量美元,由于美元贬值,他寻找有价资产投资,于是找到比特币;
但比特币是流动资产,价值大涨后,其流动性已经超过世界大部分国家法币的流动性;
美元开始受到威胁。
数字代币取代美元现象,这是一个新现象。以前这现象只会发生在本国法币不行的地方,这次却发生在本国法币是世界储备货币上!如果数字代币可以挑战美元,这样其他法币一样会被挑战到。
2021年2月,美国多家媒体出现“美国政府和比特币大战”(US Government vs. Bitcoin)的标题。这表示这次比特币已经影响到美元.
看完你都可能都无法置信,这件事情必定会震动世界,美国疯癫的底气,中国面临的真正挑战,以及无数人常理难以想象的危险。尤其是疫情的持续泛滥,更让人们深刻认识到了这个世界的真正残酷之处。
在2020年11月分析IMF报告中,已经提出新型货币战争早已不是美国认为的(法币、稳定币)二元竞争,而是(法币,稳定币,数字代币)三元竞争。当时(2020年11月),数字代币取代美元的现象还没有出现,但现在,2021年2月这现象开始出现了。
历史 上三国时期,除了两国战争(而另外一个在旁边观望)外,还有两国联合攻击第三国的 历史 , 例如曹魏联合东吴,攻击蜀汉;或是蜀汉和东吴联盟和曹魏作战(赤壁之战)。如果 历史 是可以借鉴,是不是代表以后,法币可以和稳定币合作,一同对抗数字代币?因为数字代币是全球性“货币”,影响到世界每一个国家,这不会只会影响到美国,其他国家一样受影响。而美国的数字货币是脸书的Diem币,不是比特币。
如果这是可行的,应该如何布局?美国财政部并没有考虑到这点,美联储也可能没有考虑到这点。这里就先留给读者自己思考吧。
❾ 比特币创始人真实身份揭晓 比特币创始人是谁
澳大利亚企业家克雷格·赖特接受BBC采访时承认,他就是比特币的发明者中本聪,结束了多年来关于比特币到底是谁创造的揣测。赖特还表示这是其唯一一次接受采访。
此前早有人猜测赖特即“中本聪”,但此次是赖特主动联系英国广播公司(BBC)、《经济学人》和《连线》杂志三家媒体,公开自己的身份。
在与这三家媒体会面时,赖特用比特币发展初期创建的密钥签署数字信息,这些密钥一直以来都被认为与中本聪创建的比特币区块密不可分。此外,比特币社区中的重要成员以及比特币开发的核心团队也已经确认他的说法。
赖特表示,他此次公开自己身份是希望媒体能够停止对其身份的猜测。此前,包括《纽约客》《新闻周刊》等在内的媒体机构都对比特币创始人的身份做出过深度调查和连篇累牍的报道,并得出过不同的结论。
❿ 石油币具有哪些职能,比特币具有哪些职能,以及他们的前景如何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实体货币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资金流动需求。虚拟币是高科技中代替实体货币流通的信息流或数据流。虚拟币与支票和电汇不同,虚拟币不能通过转帐,目前只能流通于网络世界,虚拟币是各网络机购自行放行,没有形成统一的发行和管理规范。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市面流通的网络虚拟币不下10种,如Q币、U币、等,以Q币为例,使用者超过3亿人。据了解,国内互联网已具备每年几十亿的虚拟币市场规模,速度增涨较大。 虚拟币是近几年刚刚兴起的电子货币的形式,这种虚拟币在本质上是一种货的体现形式,它是通过一系列的数学算法的计算终得到一串数字程序算法的结果。虚拟币在本质上也是一种货币,可以用于交易。
一个圣诞节,《金融时报》的一名编辑决定给父母买一个特别圣诞的礼物——比特币。原因很简单,比特币在圣诞节前价值第一次超过一万美元,一年之内上涨了十几倍,而且欧美的年轻人都在谈论比特币,一个调研发现,美国20到30岁的年轻人中,买过比特币的人有足足三成,不知道什么是比特币肯定会落伍。拿比特币作为礼物的想法,一方面让自己也能到币圈里试试水,另一方面也能让老年的父母玩点新鲜玩意儿。
结果,这名买了价值一百美元的比特币的编辑,在比特币上蹿下跳的那几天天天盯着交易所的行情,生怕比特币跳水连带着自己的礼物也打水漂。在圣诞节的那天,他折腾了半天才帮他老爸把比特币的电子钱包装好,把买好的比特币作为礼物转给老爸又费了不少周折,转账完毕,收到账单——转账费花了30美元,可交易一个小时之后才确认。老爸倒是很开心,新年的时候还特地打电话过来说账户里的比特币已经涨到85块了。
比特币是现在最火的加密数字货币。要理解什么是比特币,我们需要分几步来解释。第一,它是加密货币,交易很安全,不会被篡改,因为它依靠一种叫做区块链的技术;第二,这种区块链技术就是一种安全记录交易的分布式总账,也就是把交易数据分别存储在所有联网计算机上的一种技术,因为每笔交易都需要联网计算机至少一半确认,所以确保了安全性和交易的透明度;第三,因为采用了分布式的区块链技术,比特币就和我们熟知的人民币或者美元这样的法定货币不同,它不再由一个国家的央行发行,也没有国家背后的信用背书,没有一个中央的权威去决定币值,也没有一个中央的交易系统去验证交易。
《经济学人》2016年的一篇介绍“区块链”的封面文章《信任机器》,被比特币圈内人认为是比特币进入主流人群视野的标志性事件。《经济学人》的文章就认为,区块链作为一种新兴的去中心化的技术,不仅在数字货币领域,在供应链、医疗、房地产交易等很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的前景。
但是,比特币从2017年年初的不到1000美元上涨到最高20000美元,这一轮上涨虽然让它成了家喻户晓的投资品,但距离成为替代法定货币的数字货币却越来越远了。
如果用货币的三个主要职能来衡量,比特币一项职能也肩负不了。这三个主要智能是价值储备、流通手段和计价单位。我们一个一个来看为什么。
先来看储值手段。比特币的价格一路飙升,最近又经常上演过山车的行情,常常一天内价格上下波动20%到30%,比特币如果充当价值储备,这种波动性显然会让人神经紧绷:如果去年1月你用比特币买了一辆小轿车,到了今年一月,同样数额的比特币足够你买最贵的跑车了。
作为流通手段,比特币也非常弱,而且特别不环保。开头的例子里,《金融时报》的编辑要转账比特币,竟然需要支付30美元,而且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账。这跟微信钱包的免费实时到账根本没办法比,更无法跟现在每秒能处理几十万笔的系统媲美。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比特币设定了每秒只能处理7笔交易的规则,而因为需要至少50%以上的联网电脑确认,所以每笔交易需要花费275度电。比特币每年的总用电量足够北非的小国摩洛哥一个国家使用的。换句话说,以比特币现有的技术,根本没办法满足全球数字交易的需求。
最后,作为计价单位,如果比特币广为流通的话也会有问题。比如,如果你的住房贷款是用比特币来计价,那么过去一年房价没涨多少,你的债务如果换成人民币的话可能已经涨了十几倍。没有稳定币值,比特币根本没有办法支撑稍微复杂一点的金融交易。
那为什么比特币还能如此暴涨?原因其实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FOMO,也就是For Fear of Missing Out的缩写,意思是“生怕错过了”。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种生怕错过了这次发财机会的心理,如果身边的人炒比特币一下子成为亿万富翁的故事流传开来,会有越来越多人因为赚钱效应而去买币。历史上这样快速吹起泡沫的例子特别多,如果很多投资者购买一种缺乏流动性的资产,价格就可能翻倍的上涨。
但是FOMO归FOMO,比特币背后的区块链有巨大的潜能,这也是为什么《经济学人》称之为“信用机器”的原因。
有人把区块链誉为未来的互联网。但问题在于,前文提到的区块链在各个领域内的应用,其实都是可以用中心化的数据库来完成,区块链并没有带来技术上的先进,甚至在现阶段交易的速度和频次都有瓶颈。那为什么还要这么做?答案还是在“去中心化”这一概念之上。中心化意味着所有数据都放在一个核心的数据库,当这个数据库越来越大,它所面临的安全隐患也会越来越大。同样,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如果数据集中在一个中心也给了这个中心极大的权力,那如何保证这种权力不被滥用呢?区块链技术,是“去中心”技术的代表。去中心化,顾名思义,就是不再有一个核心,不再有一个发号施令拥有权威的中心,而是一种分散的方式,每个参与者都平等的组织新模式。
所以,推动区块链应用的背后推手其实是希望能够在核心和大众,也就是中心与去中心之间达成某种平衡。中心化还有可能导致的一个问题是平台主导会遏制竞争,就好像我们现在的数字经济已经被FAANG和BAT所主导了一样。美国是Facebook, 亚马逊(Amazon)、苹果(Apple)、网飞(Netflix)和谷歌(Google),中国的BAT更不用解释。而区块链所主导的去中心的模型,恰恰能鼓励去创建新的竞争性的市场。
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很多专家都希望借助区块链上数据的透明与不易篡改的特性,以及其所带有的智能合约的特点,把更多流程自动化——比如达到某个约定的条件就完成某种交易,同时对这一流程也可以审计。区块链的这一特性在一些政府腐败、缺乏规则的市场尤其有效,这也是为什么在一些拉美国家已经有了基于区块链的房地产交易应用。
回看比特币以及爆炸式增长却问题多多的ICO(首次代币发行)的市场。无论是专家还是业内人士都在热议一个词——tokenize,也即是在链上增加一个token(代币)的意义。比特币的狂热告诉我们FOMO的财富效应有多惊人。但是也有专家认为,加上代币的区块链可以更好地激励参与者去发现公有链上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让基于区块链的应用更高效。
最后,比特币虽然现在已经成为被资金追捧的“黑马资产”,但是加密数字货币的兴起仍然应该引发思考,让人们去追问到底什么是钱,钱又是怎么被创造出来的?如果钱是基于某种故事让越来越多人认为有价值的信用,那么下一代加密数字货币或许可能开启很多其他的可能。你看,这不,饱受通货膨胀侵扰的委内瑞拉不就发行了“石油币”么?希望这种号称每一枚石油币与每一桶原油直接挂钩的石油币不会像金圆券那样信用破灭得那么快。毕竟委内瑞拉有的是石油,区块链自己也带有不那么容易篡改的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