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每天产生多少个区块
在以太坊挖矿中,矿机算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天的收益。假设使用一台具备210MHS算力的RX580-8G-8显卡矿机,每天的电费为12元,加上6%的管理费和平台币奖励,如果投资十台起购,每MHS算力每天可以产出0.0001ETH。由此推算,每台矿机每天的净产出约为0.21ETH。
以太坊的区块生成时间大约为13秒,其产出速度会根据网络运算情况动态调整。因此,每个区块的产出量也不固定。平台会根据每日矿池分配情况,按照矿工持有的算力进行分配。计算一天的收益时,可以考虑以下因素:
1. 每MHS算力的产出量为0.0001ETH,但具体产出量会因区块难度和网络状况变化而不同。
2. 管理费为0.0249USDT,但根据具体平台政策,可能会收取6%的管理费。
3. 电费按0.008USDT/MHS/天计算,若电费折扣为6折,则每天每MHS算力电费为0.0048USDT。
4. 最终,每MHS算力的净收益为0.1ETH减去0.0048USDT,大约为0.0201USDT。
因此,选择合适的以太坊挖矿机是至关重要的。投资者在决定投入挖矿时,需要考虑矿机的成本、电费、管理费等因素,并确保能接受这些成本。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挖矿机带来的噪音问题,以及是否能找到合适的安放位置。只有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才能避免在挖矿过程中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
在选择以太坊挖矿机时,还需注意矿机的算力、耗电量、噪音等问题。投资者需要根据自身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性能稳定、耗电量低且噪音小的矿机。此外,还需了解矿机的维护和保养方法,以确保矿机能够长期稳定运行。
在进行以太坊挖矿时,投资者还需要关注市场行情和政策变化。以太坊挖矿的收益会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因此投资者需要及时了解市场动态,以便及时调整挖矿策略。同时,还需关注政府对加密货币的监管政策,避免因政策变化而遭受损失。
总之,以太坊挖矿是一项复杂的活动,投资者需要充分了解挖矿的各个环节,才能实现稳定收益。选择合适的矿机、关注市场动态、维护好矿机,这些都将对挖矿收益产生重要影响。
B. 为什么以太坊总量无上限呢
以太坊总量无上限的原因在于其四种增发方式:
初始众筹发行:
- 在2014年7月至8月间,以太坊通过众筹方式发行了约7200万以太币,这些被称为“矿前”以太币。
- 众筹后,每年的以太币产量被限制在初始发行量的25%,即不超过1800万以太币。
区块奖励:
- 目前,以太坊网络每产生一个新区块,就会奖励5个新以太币。
- 由于以太坊区块的产生速度约为每14秒一个,因此每年大约会产生225万个区块,这意味着每年通过区块奖励将新增1130万个以太币。
叔块奖励:
- 叔块是指那些未能成为主链一部分但仍有价值的区块。
- 叔块奖励的计算公式为 * R / 8,其中R是定值,在4370000区块高度前为5 ETH,之后变为3 ETH。
- 这种方式进一步增加了以太币的供应。
叔块引用奖励:
- 如果一个区块不仅有其父区块,还引用了叔块,那么它将获得额外的奖励。
- 叔块引用奖励的计算公式为1/32*R*uncle_count ,其中R同样是定值,在4370000区块高度前为5 ETH,之后变为3 ETH。
- 这种方式也促进了以太币的增发。
综上所述,以太坊通过这四种增发方式,使得其总量无上限。这些增发机制的设计旨在激励矿工参与网络维护,并促进以太坊生态的持续发展。
C. eth挖矿是什么原理
凡是涉及到币,就一定离不开挖矿。以太坊网络中,想要获得以太坊,也要通过挖矿来实现。说到挖矿,就一定离不开共识机制。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比特币的共识机制是什么吗?比特币的共识机制是 PoW (这是英文 Proof of Work 的缩写,意思是“工作量证明机制”)。简单来说,就是多劳多得,你付出的计算工作越高,那么你就越有可能第一个找到正确的哈希值,就越有可能得到比特币奖励。
但是,比特币的PoW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就是它处理交易的速度太慢,矿工们需要不断地通过计算来碰撞哈希值,这是劳民伤财且效率低下的。对区块链知识有涉猎的朋友们应该看到这样一种说法:
以太坊为了弥补比特币的不足,提出了新的共识机制,名叫 PoS(这是英文的缩写,意思是“权益证明”,也有翻译成“股权证明”的)。
PoS 简单来讲,其实就跟它的字面意思一样:权益嘛,股权嘛,你持有的币越多相当于你的股权越多,你的权益越高。
以太坊的PoS就是说:你持币越多,你持有币的时间越久,你的计算难度就会降低,挖矿会容易一些。
在以太坊最初的设定中,以太坊希望能够通过阶段性的升级,在前期依旧采用PoW来构建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之后逐渐采用 PoW+PoS,最后完全过渡到 PoS。所以,说以太坊的共识机制是PoS,没错,但是PoS只是以太坊发布之初的一个计划或者说目标,目前以太坊还没有过渡到 PoS,以太坊采用的共识机制仍是 PoW,就是比特币那个 PoW,但是又和比特币的PoW稍稍不同。
这里的信息量有点大,
第一个信息点是:以太坊目前采用的共识机制也是PoW,但是和比特币的PoW稍稍不同。那么,和比特币的PoW到底有什么不同呢:简单来说,就是以太坊挖矿难度可以调节,比特币挖矿难度不能调节。就好比咱们高考,因为各个省份的教学情况、生源人数都不一样,所以高考分为全国卷和各省自主命题。
以太坊说我赞成这样分地区出题,比特币说:不行,必须全国同一卷,大家难度都一样!
通俗解释,就是,比特币是利用计算机算力做大量的哈希碰撞,列举出各种可能性,来找到一个正确哈希值。而以太坊系统呢,它有一个特殊的公式用来计算之后的每个块的难度。如果某个区块比前一个区块验证的更快,以太坊协议就会增加区块的难度。通过调整区块难度,就可以调整验证区块所需的时间。
以太坊协议规定,难度的动态调整方式是使全网创建新区块的时间间隔为 15 秒,网络用 15 秒时间创建区块链,这样一来,因为时间太快,系统的同步性就大大提升,恶意参与者很难在如此短的时间发动51%(也就是半数以上)的算力去修改历史数据。
第二个信息点是:以太坊最初的设定中,希望通过阶段性升级来最终实现由 PoW 向
PoS过渡的。
时间追溯到 2014 年,在以太坊发布之初,团队宣布将项目的发布分为四个阶段,即 Froniter(前沿)、Homestead(家园)、Metropolis(大都会)和 Serenity(宁静)。前三个阶段共识机制采用 PoW(工作量证明机制),第四个阶段切换到 PoS(权益证明机制)。
2015年7月30号,以太坊第一个阶段“前沿”正式发布,这个阶段只适用于开发者使用,开发人员可于在以太坊网络上编写智能合约和去中心化应用程序 DAPP,矿工开始进入以太坊网络维护网络安全并挖矿得到以太币。前沿版本类似于测试版,证明以太坊网络到底是不是可靠的。
2016年3月14日,以太坊进入到第二个阶段“家园”,这一阶段,以太坊提供了钱包功能,让普通用户也可以方便体验和使用以太坊。其他方面没有什么明显的技术提升,只是表明以太坊网络已经可以平稳运行。
2017 年 9 月,以太坊已经进行到第三个阶段“大都会”。“大都会”由拜占庭和君士坦丁堡两次升级组成,这个阶段的的目标是希望能够引入 PoW 和 PoS 的混合链模式,为 PoW向PoS的顺滑过渡做准备。最近比较热门的“以太坊君士坦丁堡升级”升级的就是这个,在君士坦丁堡升级中呢,以太坊将对底层协议和算法做一些改变,来为实现 PoW 和
PoS奠定良好的基础。
以太坊挖矿会得到对多少奖励呢?赢得区块创建竞争成功的矿工会得到这么几项收入:
1、 静态奖励,5个以太坊;
2、 区块内所花费的燃料成本,也就是Gas,这部分我们上一期内容讲过;
3、 作为区块组成部分,包含“叔区块”的额外奖励,叔就是叔叔的叔,每个叔区块可以得到挖矿报酬的1/32作为奖励,也就是5乘以1/32,等于0.15625 个以太坊。这里我们简单解释一下“叔区块”,“叔区块”这个概念是以太坊提出来的,为什么要引进叔块的概念?这还要从比特币说起。在比特币协议中,最长的链被认为是绝对的正确。如果一个块不是最长链的一部分,那么它被称为是“孤块”。一个孤立的块是一个块,它也是合法的,但是可能发现的稍晚,或者是网络传输稍慢,而没有能成为最长的链的一部分。在比特币中,孤块没有意义,随后将被抛弃掉,发现这个孤块的矿工也拿不到采矿相关的奖励。
但是,以太坊不认为孤块是没有价值的,以太坊系统也会给与发现孤块的矿工回报。在以太坊中,孤块被称为“叔块”(uncle block),它们可以为主链的安全作出贡献。 以太坊十几秒的出块间隔太快了,会降低安全性,通过鼓励引用叔块,使引用主链获得更多的安全保证(因为孤块本身也是合法的) ,而且,支付报酬给叔块,还能激发矿工积极挖矿,积极引用叔块,所以,以太坊认为,它是有价值的。
D. eth多久产生一个区块
以太坊在缪尔冰川硬分叉后,平均大约每12.96秒产生一个区块。以下是关于这一点的详细解释:
- 硬分叉影响:以太坊的最新硬分叉“缪尔冰川”成功地将区块时间减少了近25%。这次调整主要是为了减少挖矿难度,推迟“难度炸弹”,从而加速区块的产生。
- 平均区块时间:根据Etherscan提供的数据,缪尔冰川硬分叉后,以太坊区块链上的平均区块时间从原来的17.16秒缩短到了12.96秒。这意味着在理想情况下,以太坊大约每12.96秒就会产生一个新的区块。
综上所述,以太坊在缪尔冰川硬分叉后,区块的产生速度有所加快,平均大约每12.96秒就能产生一个新区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