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币种行情 » 植物生理学中ETH

植物生理学中ETH

发布时间: 2023-01-06 13:09:35

㈠ 举例子说明植物生理学的定义

植物生理学(plant physiology)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生物学分支学科。其目的在于认识植物的物质代谢、能量转化和生长发育等的规律与机理、调节与控制以及植物体内外环境条件对其生命活动的影响。 植物生理学是植物学的一部分。但它同时也可看作普通生理学的一个分支。植物的基本组成物质如蛋白质、糖、脂肪和核酸以及它们的代谢都与其他生物(动物、微生物)大同小异。但是,植物本身又有一些独特的地方,如:①能利用太阳能 ,用来自空气中的 CO2和土壤中的水及矿物质合成有机物,因而是现代地球上几乎一切有机物的原初生产者。②植物扎根在土中营固定式生活,趋利避害的余地很小,必须能适应当地环境条件并演化出对不良环境的耐性与抗性。③植物的生长没有定限,虽然部分组织或细胞死亡,仍可以再生或更新,不断地生长。④植物的体细胞具全能性,在适宜的条件下,一个体细胞经过生长和分化,就可成为一棵完整的植株。因此植物生理学在实践上、理论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果以后从事植物方面的研究,可要好好学习这门课程。十分重要

㈡ 乙烯可以催熟香蕉,为什么

你好,我是学果品储藏加工学的,我来为你解释下这个问题。乙烯从化工的角度看,确实是一类化学物质,但是如果你学过植物生理学,你就会知道,它其实也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英文缩写Eth,这类物质是植物在生长环境恶劣的条件下分泌的。此类物质一旦分泌,植物就会出现大面积的组织脱落和细胞程序性死亡,从而减少能量的消耗以度过不量环境,所以此类物质具有加速细胞成熟和衰老的作用,新采摘的香蕉,由于细胞内的淀粉等物质没有转化为可溶性糖类,还存在许多单宁类物质,第一不甜,第二涩嘴,一旦对其释放乙烯,则能加速其细胞的成熟,则也就是将香蕉催熟了!

㈢ 植物激素在人类生活方面的应用

植物激素
开放分类: 生物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

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作用的几类微量有机物质。也被成为植物天然激素或植物内源激素。

植物激素有五类,即生长素(Auxin)、赤霉素(GA)、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和乙烯(ethyne,ETH)。它们都是些简单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但它们的生理效应却非常复杂、多样。例如从影响细胞的分裂、伸长、分化到影响植物发芽、生根、开花、结实、性别的决定、休眠和脱落等。所以,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调节控制作用。

植物激素的化学结构已为人所知,有的已可以人工合成,如吲哚乙酸;有的还不能人工合成,如赤霉素。目前市场上售出的赤霉素试剂是从赤霉菌的培养过滤物中制取的。这些外加于植物的吲哚乙酸和赤霉素,与植物体自身产生的吲哚乙酸和赤霉素在来源上有所不同,所以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也有称为外源植物激素。
最近新确认的植物激素有,茉莉酸(酯)等等
植物体内产生的植物激素有赤霉素、激动素、脱落酸等。现已能人工合成某些类似植物激素作用的物质如2,4-D(2,4-二氯苯酚代乙酚)等。
植物自身产生的、运往其他部位后能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微量有机物质。人工合成的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物质称为生长调节剂。已知的植物激素主要有以下 5类: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
生长素 C.D.达尔文在1880年研究植物向性运动时,只有各种激素的协调配合,发现植物幼嫩的尖端受单侧光照射后产生的一种影响,能传到茎的伸长区引起弯曲。1928年荷兰F.W.温特从燕麦胚芽鞘尖端分离出一种具生理活性的物质,称为生长素,它正是引起胚芽鞘伸长的物质。1934年荷兰F.克格尔等从人尿得到生长素的结晶,经鉴定为吲哚乙酸。促进>橡胶树漆树等排出乳汁。在植物中,则吲哚乙酸通过酶促反应从色氨酸合成。十字花科植物中合成吲哚乙酸的前体为吲哚乙腈,西葫芦中有相当多的吲哚乙醇,也可转变为吲哚乙酸。已合成的生长素又可被植物体内的酶或外界的光所分解,因而处于不断的合成与分解之中。
生长素在低等和高等植物中普遍存在。并使细胞膜的透性增加,在高等植物体内,乙烯可以促进RNA和蛋白质的合成,生长素主要集中在幼嫩、正生长的部位,如禾谷类的胚芽鞘,它的产生具有“自促作用”,双子叶植物的茎顶端、幼叶、花粉和子房以及正在生长的果实、种子等;衰老器官中含量极少。
用胚芽鞘切段证明植物体内的生长素通常只能从植物的上端向下端运输,而不能相反。这种运输方式称为极性运输,能以远快于扩散的速度进行。但从外部施用的生长素类药剂的运输方向则随施用部位和浓度而定,如根部吸收的生长素可随蒸腾流上升到地上幼嫩部位。
低浓度的生长素有促进器官伸长的作用。从而可减少蒸腾失水。超过最适浓度时由于会导致乙烯产生,生长的促进作用下降,甚至反会转为抑制。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不同,根最敏感,芽次之,茎的敏感性最差。种子中较高的脱落酸含量是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的主要原因,在于它能使细胞壁环境酸化、水解酶的活性增加,从而使细胞壁的结构松弛、可塑性增加,有利于细胞体积增大。因此是一种生长抑制剂,生长素还能促进 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促进细胞的分裂与分化。它的作用在于抑制 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对于维持顶端优势、促进果实发育,通常在衰老的器官或组织中的含量比在幼嫩部分中的多。生长素也有重要作用。脱落酸存在于植物的叶、休眠芽、成熟种子中。
吲哚乙酸可以人工合成。生产上使用的是人工合成的类似生长素的物质如吲哚丙酸、吲哚丁酸、萘乙酸、2,4-滴、4-碘苯氧乙酸等,可用于防止脱落、促进单性结实、疏花疏果、插条生根、防止马铃薯发芽等方面。愈伤组织容易生芽;反之容易生根。2,在组织培养中当它们的含量大于生长素时,4-滴曾被用做选择性除草剂。细胞分裂素还可促进芽的分化。
赤霉素 1926年日本黑泽在水稻恶苗病的研究中,发现感病稻苗的徒长和黄化现象与赤霉菌(Gibberellafujikuroi)有关。1938年薮田和住木从赤霉菌的分泌物中分离出了有生理活性的物质,定名为赤霉素(GA)。从50年代开始,英、美的科学工作者对赤霉素进行了研究,现已从赤霉菌和高等植物中分离出60多种赤霉素,分别被命名为GA1,GA2等。以后从植物中发现有十多种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广泛存在于菌类、藻类、蕨类、裸子植物及被子植物中。商品生产的赤霉素是GA3、GA4和GA7。GA3又称赤霉酸,是最早分离、鉴定出来的赤霉素,分子式为C19H22O6。即6-呋喃氨基嘌呤。
高等植物中的赤霉素主要存在于幼根、幼叶、幼嫩种子和果实等部位,由甲羟戊酸经贝壳杉烯等中间物合成。后证明其中含有一种能诱导细胞分裂的成分,赤霉素在植物体内运输时无极性,通常由木质部向上运输,由韧皮部向下或双向运输。赤霉素最显著的效应是促进植物茎伸长。无合成赤霉素的遗传基因的矮生品种,用赤霉素处理可以明显地引起茎秆伸长。目前在啤酒工业上多用赤霉素促进a-淀粉酶的产生,赤霉素也促进禾本科植物叶的伸长。在蔬菜生产上,常用赤霉素来提高茎叶用蔬菜的产量。一些需低温和长日照才能开花的二年生植物,
干种子吸水后,用赤霉素处理可以代替低温作用,使之在第1年开花。赤霉素还可促进果实发育和单性结实,打破块茎和种子的休眠,促进发芽。
干种子吸水后,胚中产生的赤霉素能诱导糊粉层内a-淀粉酶的合成和其他水解酶活性的增加,常用赤霉素来提高茎叶用蔬菜的产量。促使淀粉水解,在蔬菜生产上,加速种子发芽。赤霉素也促进禾本科植物叶的伸长。目前在啤酒工业上多用赤霉素促进a-淀粉酶的产生,避免大麦种子由于发芽而造成的大量有机物消耗,从而节约成本。
细胞分裂素 这种物质的发现是从激动素的发现开始的。由韧皮部向下或双向运输。1955年美国人F.斯库格等在烟草髓部组织培养中偶然发现培养基中加入从变质鲱鱼精子提取的DNA,可促进烟草愈伤组织强烈生长。后证明其中含有一种能诱导细胞分裂的成分,称为激动素, 高等植物中的赤霉素主要存在于幼根、幼叶、幼嫩种子和果实等部位,即6-呋喃氨基嘌呤。它在植物中并不存在。但后来发现植物中存在其他具有促进细胞分裂作用的物质,GA<sub>3</sub>又称赤霉酸,总称为细胞分裂素。第一个天然细胞分裂素是1964年D.S.莱瑟姆等从未成熟的玉米种子中分离出来的玉米素。以后从植物中发现有十多种细胞分裂素,GA<sub>2</sub>等。都是腺嘌呤的衍生物。
高等植物细胞分裂素存在于植物的根、叶、种子、果实等部位。根尖合成的细胞分裂素可向上运到茎叶,但在未成熟的果实、种子中也有细胞分裂素形成。细胞分裂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防止叶子衰老。定名为赤霉素(GA)。绿色植物叶子衰老变黄是由于其中的蛋白质和叶绿素分解;而细胞分裂素可维持蛋白质的合成,从而使叶片保持绿色,发现感病稻苗的徒长和黄化现象与赤霉菌(Gibberellafujikuroi)有关。延长其寿命。细胞分裂素还可促进芽的分化。在组织培养中当它们的含量大于生长素时,愈伤组织容易生芽;反之容易生根。可用于防止脱落、促进单性结实、疏花疏果、插条生根、防止马铃薯发芽等方面。
人工合成的细胞分裂素苄基腺嘌呤常用于防止莴苣、芹菜、甘蓝等在贮存期间衰老变质。4-滴、4-碘苯氧乙酸等,
脱落酸 60年代初美国人F.T.阿迪科特和英国人P.F.韦尔林分别从脱落的棉花幼果和桦树叶中分离出脱落酸,其分子式为C15H20O4。
吲哚乙酸可以人工合成。脱落酸存在于植物的叶、休眠芽、成熟种子中。生长素也有重要作用。通常在衰老的器官或组织中的含量比在幼嫩部分中的多。它的作用在于抑制 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抑制茎和侧芽生长,因此是一种生长抑制剂,有利于细胞体积增大。与赤霉素有拮抗作用。脱落酸通过促进离层的形成而促进叶柄的脱落,在于它能使细胞壁环境酸化、水解酶的活性增加,还能促进芽和种子休眠。种子中较高的脱落酸含量是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经层积处理的桃、红松等种子,芽次之,因其中的脱落酸含量减少而易于萌发,脱落酸也与叶片气孔的开闭有关。小麦叶片干旱时,保卫细胞内脱落酸含量增加,气孔就关闭,从而可减少蒸腾失水。根尖的向重力性运动与脱落酸的分布有关。

乙烯 早在20世纪初就发现用煤气灯照明时有一种气体能促进绿色柠檬变黄而成熟,这种气体就是乙烯。但直至60年代初期用气相层析仪从未成熟的果实中检测出极微量的乙烯后,乙烯才被列为植物激素。而不能相反。乙烯广泛存在于植物的各种组织、器官中,是由蛋氨酸在供氧充足的条件下转化而成的。它的产生具有“自促作用”,即乙烯的积累可以刺激更多的乙烯产生。乙烯可以促进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在高等植物体内,并使细胞膜的透性增加, 生长素在低等和高等植物中普遍存在。加速呼吸作用。因而果实中乙烯含量增加时,已合成的生长素又可被植物体内的酶或外界的光所分解,可促进其中有机物质的转化,加速成熟。乙烯也有促进器官脱落和衰老的作用。用乙烯处理黄化幼苗茎可使茎加粗和叶柄偏上生长。则吲哚乙酸通过酶促反应从色氨酸合成。乙烯还可使瓜类植物雌花增多,在植物中,促进橡胶树、漆树等排出乳汁。乙烯是气体,1934年荷兰F.克格尔等从人尿得到生长素的结晶,在田间应用不方便。它正是引起胚芽鞘伸长的物质。一种能释放乙烯的液体化合物2-氯乙基膦酸(商品名乙烯利)已广泛应用于果实催熟、棉花采收前脱叶和促进棉铃开裂吐絮、刺激橡胶乳汁分泌、水稻矮化、增加瓜类雌花及促进菠萝开花等。
植物激素对生长发育和生理过程的调节作用,往往不是某一种植物激素的单独效果。能传到茎的伸长区引起弯曲。由于植物体内各种内源激素间可以发生增效或拮抗作用,只有各种激素的协调配合,才能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已知的植物激素主要有以下 5类: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
植物生长抑制素:
=============
它能使茎或枝条的细胞分裂和伸长速度减慢,抑制植株及枝条加长生长。主要有以下几种:
1:b9又叫必久,b995,阿拉,有抑制生长,促进花芽分化,提高抗寒能力,减少生理病害等作用。
2:矮壮素,(ccc)又叫三西,碌化碌代胆碱。纯品为白色结晶,易溶于水,是人工合成的生长延缓剂。它抑制伸长,但 不抑 制细胞分裂,使植株变矮,茎杆变粗,节间变短,叶色深绿 。
3:脱落酸,(aba)是植物体内存在的一种天然抑制剂,广泛存在于植物器官组织中。在将要脱落和休眠的组织器官中含量更高,它与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是对抗的。它有抑制萌芽和枝条生长提早结束生长的,增强抗寒能力及延长种子休眠等作用。
4:青鲜素(mh)又叫抑芽丹,纯品为白色结晶,微溶于水。它有抑制细胞分裂和伸长提早结束生长,促进枝条成熟,提高抗寒能力等作用。
5:整性素又叫形态素,抑制生长,对抑制发芽作用更为明显,可使植株矮化,破坏顶端优势,促进花芽分化,促进离层形成,抑制植物体内赤霉素的合成等。

㈣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7 8)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7

a.植物激素:植物体内合成,从产生部位运送到其它部位,对生长发育产生显著作用的一类微量有机物。

b.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具植物激素活性的一类有机物。

2、植物激素分

(1)生长素类:前体色氨酸→吲哚乙酸生长素。

作用机理:

a.快速反应:生长素可增加C.W的可塑性,使体积增大。

酸生长学说:生长素→H →ATPase→H 出胞→C.W外PH下降→活化酶→使圈状多糖→水溶性糖,酸性环境H键断裂→C.W多糖分子间结构交织点破裂、C.W变软→ceu自身膨压下降,引起ceu吸水、ceu体积增大。

b.慢速反应:生长素能促进蛋白质核酸的生物合成,增加新的细胞成分。

基因激活假说:生长素→以某种方式解离蛋白组蛋白DNA,释放出活动的DNA,转录出mRNA,后翻译成蛋白质,不断补充新的C.W成分,引起细胞生长。

生理作用:a.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b.促进器官和组织分化;c.促进形成无籽果实;d.促进性别分化;e.促进保持顶端优势,保花座果。

(2)赤霉素类:前体甲瓦龙酸,又甲羟戊酸→遗传算法。

生理作用: a.促进茎的节间伸长;b.打破休眠;c.促进抽苔开花;d.诱导单性结实♂;e.影响性别分化;f.抑制不定根的生成。

(3)细胞分裂素类:前体甲瓦龙酸→对照:(细胞分裂素)。

生理作用: a.促进细胞的分裂与扩大,促进愈伤组织形成;b.促进侧芽的发育,迟缓衰老;c.延缓叶片衰老;d.刺激块茎形成;e.促进芽分化;f.可促进气孔开放,打破需光种子的休眠。

(4)乙烯:前体met→(C2H2):ETH。

生理作用:

a.三重反应:抑制芽的伸长生长,促进上胚轴横向加粗,使上胚轴失去负向地性;

b.促进果实成熟;c.促进器官的脱落与衰老;d.促进开花。

(5)脱落酸:前体,甲瓦龙酸→ABA。

生理作用:a.抑制生长;b.促进脱落和休眠;c.加速衰老;d.促进气孔关闭;e.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3、 a.生长素与遗传算法:

增效作用:遗传算法加速生长素合成或抑制其分解,或使IAA由结合态变为自由态从而使IAA处于较高含量水平。

生长素/遗传算法 值高:形成层向木质部分化,值低:形成层向韧皮部分化。

b.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

生理效应:细胞分裂素加强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拮抗作用:细胞分裂素打破了顶端优势,IAA抑制芽,保持顶端优势。

细胞分裂素/细胞分裂素 值高:愈伤组织分化为根,值低;愈伤组织分化为芽,中间水平;只膨大,大分化。

c.细胞分裂素与遗传算法: 影响植株的性别分化。

细胞分裂素/遗传算法 值高:形成♀;值低:形成♂。

4、 a.生长素:促进RNA和蛋白质合成——抑制花朵脱落,侧枝生长,块根形成,叶片衰老。

b.遗传算法 :促进RNA和蛋白质合成——抑制成熟,侧芽休眠,衰老,块茎形成。

c.细胞分裂素:促进核酸和蛋白质合成——抑制不定根形成,侧根形成,叶片衰老。

d.ETH:促进RNA和蛋白质合成——抑制植物开花,生长素的转运,茎和根的伸长生长。

e.ABA:抑制核酸和蛋白质合成——抑制种子发芽,细胞分裂素运输,植株生长。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8

2、光受体(参与光形态建成的):1

㈤ 什么是三重反应

植物生理学中,为乙烯的一种特有反应;在医学中,为正常皮肤注射组胺产生的现象,又称为三联反应。具体解释如下:

在植物生理学上,三重反应抑制茎的伸长生长;促进上胚轴的横向加粗;茎失去负向地性而产生横向生长。这是乙烯特有的反应,可用于乙烯的生物鉴定。

在医学中,三重反应是指组胺注入皮内,首先因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在注射处出现红斑,继而因血管通透性增加,在红斑部位形成一小肿块丘疹,最后通过轴突反射使临近小动脉扩张,在小肿块四周出现红晕。这是一种正常皮肤才会出现的现象,可以用于麻风病的诊断。



(5)植物生理学中ETH扩展阅读:

三重反应的其它相关介绍:

19世纪中叶,人们发现照明气体的泄漏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1901年,俄罗斯学者尼鲁博夫证实了乙烯在照明气体中的作用,并发现了植物对乙烯的“三重反应”。

几乎所有高等植物都会产生微量乙烯。干旱、淹水、极端温度、化学损伤、机械损伤等都能刺激植物体内乙烯的增加,称为逆境乙烯,加速植物衰老和脱落。乙烯在种子萌发、脱落和衰老过程中含量较高。高浓度生长素促进乙烯生成。乙烯抑制生长素的合成和运输。

㈥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9 10)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9

a.控制细胞周期的关键酶是依赖于细胞周期蛋白的CDK;

b.IAA影响分裂间期DNA合成;CTK诱导某些特殊的蛋白质的合成,引起细胞分裂;GA使G1期DNA合成容易,缩短G1期和S期所需的时间;

c.多胺,促进G1期后期DNA合成和细胞分裂。

2、细胞伸长的调节:IAA和GA促进细胞伸长,ABA抑制细胞伸长,CTK和ETH促进细胞横向扩大。

3、细胞分化的生理调节:

a.蔗糖浓度,低时控制形成木质部,高时形成韧皮部;

b.光照;

c.植物激素:CTK/IAA高时,促进枝条的形成;CTK/IAA低时,促进根的形成;CTK=IAA时,不分化。

4、细胞全能性:指植物体的每个细胞均含有一套完整的基因组,并具胡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在适宜条件下,任何一个细胞都可形成完整的个体。

5、极性:为植物分化中的基本现象,通常指在器官组织甚至细胞中在不同的轴向上存在某种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上的梯度差异。

6、组织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将外植体接种到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使其长成完整植株的技术方法。

7、组织培养原理:

a.植物 细胞全能性:每一个细胞都包含着能产生完整植株的全套G,在适宜条件下,任何一细胞均可形成一完整的植物体;

b.极性:极性现象在存在,造成器官发育的不平衡,造成不同时间形成不同器官。

8、组织培养应用:植物的无性快繁和脱毒,花粉培养及单倍体育种,保存和运输种质资源,药用植物的工场化生产,原生质体培养及体细胞杂交。

9、脱分化:原已分化的细胞,失去所有的形态和机能,又回复到没有分化的无组织的细胞团或愈伤组织的过程。

10、再分化:由脱分化状态的细胞再度分化形成另一种或几种类型的细胞的过程。

11、植物生长的四特点(性):

a.生长量经历快─慢─快的生长过程,植物生长曲线,S形曲线;

b.时间上的周期性:昼夜和季节;

c.空间上的相关性:高等植物的各种器官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不同,但在生长上又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

d.生长上具有独立性。

12、极性:植物的器官,组织的形态学两端,在形态结构及生理生化特性上的差异性。

13、再生作用:植物的离体部分,具有恢复植物体其它部分的能力。

14、植物的运动:植物的器官在空间上有限度的运动,分为:

a.感性运动:由外界刺激或内部机制引起的外界刺激不能决定运动方向;

b.向性运动:植物某器官由于受到环境中单方面的刺激,而引起的运动,运动方向取决于刺激方向;

15、向性运动三个步骤:感受(外界刺激);传导(信息到向性生长的细胞);反应(接到信息弯曲生长)。又可分为:向光性,向重力性,向化性,向水性。

16、感性运动分为两类:生长运动和紧张性运动,具体可分为——偏上性和偏下性、感应性、感热性、感震性。

17、生物钟:植物的许多生理活动不受外界条件影响,以近乎似昼夜周期的节奏自由运行的运动。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10

2、成花的3个阶段:

a.成花诱导:某些环境刺激植物从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转变;

b.成花启动:分生组织经过一系列变化,分化成形态上可辨认的花原基;

c.花的发育:花器官的形成。

3、春化作用:用低温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称春化作用。使萌发的种子经过低温处理的作用,称春化作用。

4、春化作用类型:相对低温类型植物;绝对低温类型:植物开花对低温的处理是绝对。

5、脱春化作用:植物在春化过程结束之前,将植物置于较高温度下,低温的效应会被破坏或消除,即不能使植物开花的作用,有效温度25℃~40℃。

6、再春化作用:对大多数去春化的植物重返低温条件下,可以重新进行春化作用,并且低温的效应可以累加,这种去春化作用的植物再度被低温春化的现象。

7、春化作用条件:低温处理;氧气、水分、糖分;光照。

8、接受低温影响的部位是:茎尖端的生长点。

9、春化作用机理:春化作用分2个阶段

a.春化作用的前体物质在低温下转变成不稳定的前体物质;

b.在20℃下,中间产物转变为热稳定的物质,即最终产物。

10、光周期现象:植物对白天和黑夜的相对长度的反应。

11、光周期反应类型:短日照植物;长日照植物;双重日长类型——分长短日照植物和短长日照植物;中日性植物。

12、临界日长:昼夜周期中,诱导短日照植物开化所需的最长日照或诱导长日照植物开化所需的最短日长。

13、临界暗期:指昼夜周期中,短日植物能够开花所必需的最短暗期长度或长日植物能够开化所必需的最长间期长度。

14、光周期感受刺激部位:叶片。反应部位即开花部位是茎尖生长点。产生开花刺激物为成花素,其运输途径为叶片产生→韧皮部→茎尖生长点。

15、光周期诱导:达到一定生理年龄的植株,只要经过一定时间适宜的光周期处理以后,即使处于不适宜的光周期条件下,仍然可以长期保持刺激的效应则诱导植物开花,这种现象称光周期诱导。

16、暗期中断:对短日照植物,黑暗中断抑制开花,中断白昼无影响;对长日照植物,黑暗中断促进开花,光期中断开花受抑制。说明暗期比光期更重要,暗期的长度决定是否产生花原基而光期决定产生花原基的数量。

17、光敏色素:不是开花刺激物,但可以促发开花刺激物的形成,或激活或合成开花刺激物,为一种间接作用,其在成花过程中的作用不是取决于光敏色素的含量,而是敢决于红光吸收型和远红点吸收型的比值。

18、光敏色素与诱导开花的关系:

a.对短日植物,其开花要求较低pfr/pr,在光期结束时,体内主要是pfr,转入暗期pfr→pf或降解,当比值降到一定阀值以下,促进短日植物开花,暗期中断会提高pfr→pr的比值抑制开花。

b.对长日植物,开花需比值较高,导致pfr降低而延迟开花。

c.无论是短日植物还是长日植物都不能涉及两种过程:一是低pfr反应,二是高pfr反应。长日植物高pfr反应在光期,低pfr反应在暗期。光期越长,pfr含量越高,有利于开花。短日植物高pfr含量越低,有利于开花。

d.光照下,植物体中pfr存在两种类型: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均参与成花过程,但作用不一样,植物由光下转入黑暗时,通过不稳定pfr快速消失以感触光照降低到某一阀值的灭光信号,即真正暗期的开始。

19、开花化学刺激物:成花素——可能是赤霉素、多酚、乙烯。

20、光周期诱导开花假说:成花素学说;花敏色素假说;光敏色素假说;c/h比假说。

21、光周期应用:

a.育种——人工调节花期、加快世代繁育;

b.引种;

c.维持营养生长;

d.控制开花时期。

22、春化作用应用:调种引种,调节播种期,控制开花。

23、同源异型突变体:花的某一重要器官的位置发生了由另一类器官代替的空谈现象。

24、花发育决定花器官特征的ABC模型:

拟南芥有五种决定花器官形成的基因,按功能分为三类:A类G控制第一二轮花器官的形成,B类G控第二三轮,C类G控制第三四轮。

A类活性生成花萼,AB类活性生成花瓣,BC类活性生成雄蕊,C类活性生成心皮,故:

a.A基因突变:花萼复心皮,花瓣复雄蕊;

b.B基因突变:花瓣变花萼,雄蕊变心皮;

c.C基因突变:雄蕊变花瓣,心皮变花萼;

d.BC基因双突变:全部发育成花萼。

25、幼年期:营养生长阶段到植物开花之前必须达到的生理状态的时期。

26、花器官形成所需的条件:

a.花的诱导:幼年期,春化作用,光周期诱导;

b.花器官形成:水分,肥料,植物激素等。

27、影响植物性别分化的外界条件:a.光周期;b.C/N;c.温度;d.植物激素;e.外界伤害。

28、识别:一类细胞与另一类细胞在结合过程中要进行特殊的反应,从对方获得必要的信息,这种信息可以通过物理或化学信号加以表达,这种识别取决于花粉化壁的蛋白质与柱头细胞表面的蛋白质的质膜的关系。

a.亲和性:花粉和柱头能否相互识别;

b.不亲和性:又分配子型和孢子型不亲和。

29、克服不亲和途径:a.花粉荧导法b.蕾期授粉法c.物理化学处理法d.离体培养法e.细胞杂交。

30、群体效应:在柱头的单位面积上花粉越多,花粉的萌发率越高,花粉管的生长速率越快。

㈦ 植物生理学中 偏上性反应名词解释

偏上性反应: 把番茄植物的茎和叶放在含有ETH的空气中,由于叶柄上方比下方生长快,叶柄即向下弯曲成水平方向,严重时叶柄与茎平行或下垂,这个现象叫偏上性反应,这个反应是可逆的。

㈧ 植物中ETH是什么物质

是植物激素乙烯(ethylene,
ETH)。
乙烯的生理作用
1、三重反应(抑制茎伸长,使茎加粗,失去负向地性)偏上生长
2、促进果实成熟
3、促进花的分化
4、促进器官脱落
5、促进次生物排泌

热点内容
最近很火的区块链项目 发布:2025-07-27 22:48:35 浏览:317
数字货币国际规则制定弱势 发布:2025-07-27 22:31:04 浏览:724
币圈cnns风波 发布:2025-07-27 22:26:29 浏览:987
区块链小阅读高考题 发布:2025-07-27 22:24:47 浏览:904
二手比特币矿机多少钱 发布:2025-07-27 22:23:34 浏览:868
波宝钱包usdt怎么转到交易所 发布:2025-07-27 22:20:03 浏览:343
盘圈币圈与矿圈的区别 发布:2025-07-27 22:15:42 浏览:95
矿机和购买算力比较 发布:2025-07-27 22:12:50 浏览:502
区块链得数据是以形式存储 发布:2025-07-27 21:23:34 浏览:486
数字货币爆仓短信 发布:2025-07-27 21:23:32 浏览: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