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心化同人于野
1. 求<易经>全书,要年代久远的,直接粘贴过来.
一、《易经》名字简释:
易的释义:基本有四种,1、上日下月为易,2、如蜥蜴变化为易;3、化繁就简为易;4、金乌,大日,生命。
经的释义,也为三个:1、通“径”字,路径;2、经典;3、方法。
综合起来,易经的作用就是指导人们深入观察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认识天地、阴阳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科学奥秘,充分把握天时、地利、人和之际遇,在比较好的环境中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董易奇老师表示涉及三项内容:哲学、修行学、占卜学。因此,它成为道教、儒教、阴阳术数的经典,三教在各自领域内对其有不同的理解和应用。
二、《易经》的产生和发展变化:
历史传说中,有伏羲画八卦、周文王作周易(所以《易经》又被成为《周易》)、孔子修易之说,神话传说中又有连山易祖作易、九天玄女传易等说法。因其年代久远,道、儒、术三教理解有不同,至今关于易如何产生及发展说法不一。从继承较好的道教及术数派来看,基本有天书神授之意。
综合来说,易经是远古众多圣人(或神人)根据大自然(或天道、生命)的发展变化规律经过很长的年代创作并不断修改而成的。其中,经上古圣人(或连山易祖、九天玄女)某一时期集大成,作成《连山古易》。圣人盘古之后世,因时又作《归象易》。又经过很长年代,圣人观察大自然(天道、社会的发展)变化,重修易经,作成《归藏易》传于伏羲。归藏易偏重于个人修行及人类发展的问题。到周文王时,自然及社会环境又发生变化,文王对易经进行了演绎发展,而名周易(周义为周朝,圆周,周转回归)。到孔子时,其所增修易偏重于义理(哲学)。连山、归藏无传。
[编辑本段]易经来历
《易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用来占筮的书,一般称为《周易》。在《左传》中已有《周易》的记载,如《左传·襄公九年》:“姜曰:‘亡,是于《周易》曰:“随,元亨利贞……”。’《左传·昭公七年》:“孔成子以《周易》筮之。”说明《周易》最晚在春秋战国时代已经出现了。目前,对《周易》成书的时代,学术界尚有争论,但成于西周前期之说为大多数所接受。
至于《周易》的“周”字,历来说法颇多,如,有人认为:周是“易道周普无所不备”的意思;也有人认为:周易是指周朝。周朝为一般人所接受,很多人认为《周易》的“周”字是朝代的名称。
而《周易》的“易”字解释则更为纷繁。
一说:“易之为字,从日从月,阴阳具矣。”“易者,日月也。”“晶月为易,刚柔相当。”
一说:“易 ,飞鸟形象也。”
一说:“易,即蜴。蜥蜴因环境而改变自身颜色,日之易,取其变化之义。”
清代陈则震著《周易浅述》,将“易”的定义归之为二:
曰:交易,阴阳寒暑,上下四方之对待是也;
曰:变易,春夏秋冬,循环往来是也。
无论何种解释,说《周易》是讲阴阳两种势力相互作用,产生万物,“刚柔相推,变在其中”,则是不会错的。
到了西汉,儒家学派将《周易》与《诗》、《书》、《礼》、《乐》、《春秋》等奉为经典,称为“六经”。于是《周易》又被称为《易经》。
[编辑本段]八卦符号
(一)八卦歌诀
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二)八卦代数
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三)八卦方位
乾:西北。坎:北。艮:东北。震:东。巽:东南。离:南。坤:西南。兑:西。
(四)八卦五行
乾、兑(金);震、巽(木);坤、艮(土);离(火);坎(水)。
(五)八卦生克
乾、兑(金)生坎(水),坎(水)生震、巽(木),震、巽(木)生离(火),离(火)生坤、艮(土),坤、艮(土)生乾、兑(金)。
乾、兑(金)克震、巽(木),震、巽(木)克坤、艮(土),坤、艮(土)克坎(水),坎(水)克离(火),离(火)克乾、兑(金)。
(六)八卦旺衰
乾、兑旺于秋,衰于冬;震、巽旺于春,衰于夏;
坤、艮旺于四季,衰于秋;离旺于夏,衰于四季;
坎旺于冬,衰于春.(四季是指每个季节的后一个月)
[编辑本段]六十四卦
乾 (乾上.乾下) 元.亨.利.贞.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合,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象》曰:见龙在田,得普施也。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象》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象》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上九.亢龙有悔.《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象》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
(因词条字数限制没有乾卦的象辞跟彖辞!)
坤 [坤上.坤下] 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初六.履霜坚冰至.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六五.黄裳元吉.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用六.利永贞.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屯 [坎上.震下]. 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雷雨之动满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
《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蒙 [艮上.坎下] 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需 [坎上.乾下] 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彖》曰:需.须也.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需有孚.光亨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讼[乾上.坎下]. 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彖》曰: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讼有孚窒惕中吉.刚来而得中也.终凶.讼不可成也.利见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于渊也.
《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师[坤上.坎下] 贞.丈人.吉.无咎.
《彖》曰: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
《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比[坎上.坤下] 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
《彖》曰.比吉也.比.辅也.下顺从也.原筮元永贞无咎.以刚中也.不宁方来.上下应也.后夫凶.其道穷也.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
[编辑本段]三大原则
1.简易:万事万物都是非常简单的,大道至简,像我们的治国方针, 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胡书记的“八荣八耻”等,一个词语就包括了许多的意思,治国方针都如此,更何况我们身边的小事情呢,当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就向简单的方面考虑,不能想得太多,越想越复杂。
2.变易:万事万物都是随时变化的,没有不变的人、事、物,今天晴空万里,说不定明天就倾盆大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成功不要得意忘形,失败也不要垂头丧气。 所以说易经从不讲宿命论,从不宣传迷信思想,人的命运是自己创造的,你的命运也是随时变化的,就看你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卜卦算命看风水只是易经的一个小分支而已,如果要学卜卦算命,我一天可以教会你,如果学习看风水,我两个小时就可以教会你,但是易经是哲学,里面包含的内容实在是太多了,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中通人事,读通易经就可以驾驭鬼神,想读懂易经里面的哲理一辈子是不够的。
3.不易:万事万物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像四时交替,花开花落,地球永远绕太阳转,月球永远绕地球转,宇宙都如此,更何况我们只是宇宙中的飘渺一粟呢,我们人也是有规律的,人是有命运的,但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因为变易讲万事万物都是随时变化的。这两点毫不矛盾。
[编辑本段]四大技术
1.全息对应论:万事万物都是相互对应的,没有单独存在的道理,一件事情的发生,往往预示着另一件事情也会发生 ,就像食物链与食物网一样,人、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的,一个人改变了,必会影响与其相关联的所有事物,一件事情改变了,必将影响与其相关的所有人,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全息网络中。
2.五行生克制化论:万事万物都可以归类到五类元素:既:金木水火土,一物生一物,一物克一物,没有最强者,也没有最弱者。事物在相生相克中才能得到发展,我们人也分为五种人,相生规律是:金水木火土金,相克规律是:金木土水火金,从此可以看出只有相对最强与最弱,没有绝对最强与最弱。
3.阴阳论:万事万物都分阴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纯阳纯阴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大慈善家也有见不得人的一方面,十恶不赦的罪人也是有良心的,阳久必阴,阴久必阳,阴阳是互相转化的,一个人的成就到达最高峰时必将走向衰弱,一个人失败到极点时,也是成功开始的时候,万事不能做得太绝,太绝对了容易出问题,要穷寇莫追、网开一面。
4.时空论:万事万物的变化都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或空间变了,事物也会随着变化 ,做事情不可冒进,也不可畏缩不前,不仅要逢时,还要逢位。 杰克韦尔奇是世界管理大师,让他来管理中国的企业,他也许或成为一个大笨蛋,因为空间变了,你在这个工作岗位不顺心,你可以换一个工作岗位,因为空间变了,人也会变化的,今年你非常倒霉,喝凉水都塞牙,说不定明年你就大展宏图,商场得利,官场得权,情场走桃花运,因为时间变了,人也会随着变化。
2. 明朝丐帮是个什么样的情况
丐帮号称天下第一大帮会,盖天下历朝历代,无有不沦为乞丐之人,聚伙为帮,打抱不平,举止介乎正邪之间。至于宋末,丐帮帮主举抗金义旗,以民族大义为重,开创出一番事业,终成为武林泰斗。成为江湖上第一大正派。丐帮帮主的打狗棒法一脉单传,以玉竹杖为帮主帮主信物。降龙十八掌更是名扬天下。
一、乞丐的文献记载
[编辑本段]
【后汉书·独行传】曰:「向栩字甫兴,河内朝歌人。向长之后也,少为书生,性卓诡不伦,不好语言,而喜长啸或骑驴入市,乞丐于人。」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记载晋公子重耳「乞食于野,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
【龙城录】载有「一日,伊水上遇一丐者。」
【稽神录】有云:「安陆人性毛,善食毒蛇以酒吞之,尝游齐鲁,遂至豫章,桓弄蛇于市,以乞丐为生。」
足见是先有乞讨的行为,后有行乞的身份;唐代元结著【丐论】,自称:「游长安与丐者为友。」由此可知以乞讨为生的职业乞丐,可能最早出现在六朝。【东京梦华录】形容开封城「诸行百户,衣着各有本色,不敢越外街市行人,便认得是何色目至于乞丐者,亦有规格,稍似懈怠,众所不容。」所谓规格者,大概是指穿著制式服装在特定地区或针对特定对象行乞,并受到团体的约束,要尽规定的义务。
宋元话本小说【金玉奴棒打薄情郎】描述杭州城里的乞丐团头金老大,他手中的杆子是领袖的标记,统辖全城的叫花子,证明在宋代丐帮已然成气候,是具有某种程度组织规模的社会群体。「这般丐户,小心低气,服著团头,与奴一般,不敢触犯。」想见当时的丐帮纪律严明,丐头的杆子一直沿用到清代,不仅象征权力,还可以执行帮规,惩治违规的乞丐。
二、讨孔子的人情
[编辑本段]
据说孔子当年曾在陈国断炊,接受范丹的救济才不致饿死,因此后世的乞丐供奉范丹为祖师爷。他们挨家挨户向门上贴有春联的商户乞食,替祖师爷向孔子的徒子徒孙讨回一点人情,东汉的范丹是历史上著名的穷汉,和春秋时代的孔子竟也能扯上关系,当然是穿凿附会以讹传讹的结果。
近代乞丐供奉朱元璋的愈来愈多,朱元璋就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洪武,幼时孤寒,被送到元觉寺当和尚,但命运多舛的朱元璋又被逐出庙门,落到挨户乞讨的地步,传说敲打牛骨头就是从他开始。
穷家门的人称那牛骨头为「太平鼓」,上面有十三个小铜铃,相传一个铜铃可吃一省,十三个铜铃可吃遍全国十三个省份。当年朱洪武曾北上进京赶考,未中功名,途中忽患伤寒,幸获穷家门人救助始愈。当上皇帝后的朱洪武传旨,从此乞丐使用安上十三个铜铃的太平鼓。
另有一说,唱花鼓行乞源于朱洪武平定天下后,为恢复家乡凤阳的元气,不惜迁徙江南富户十四万至凤阳,并严律私归者有罪。由于连年征战,田地荒芜,凤阳地方流离失所沦为乞丐者甚众。于是移居于此的江南富户每至冬季必扮成穷家门人,藉行乞潜归原籍,久而久之竟以行乞为业。
一首花鼓歌谣唱得好:「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元璋,十年倒有九年荒,背起花鼓走四方。」
丰衣足食的太平岁月,只要掏掏炉灰、倒倒溲水,穷家门人不难在富贵人家的伙房混口饭吃,甚至将厨余打包带走。遇到喜宴节庆,说唱逗笑逢迎些吉利的顺口溜,更能讨得酒食或赏钱,乐上好一阵子。
当乞丐也得拜师,乞丐头权威无限,负责地盘分配,小乞儿若是不能按时孝敬头儿,挨顿打骂事小,被赶出地盘成为流丐是常有的事,甚至遭受帮内私刑丢了性命,所以「高高山上一根棒,好活一阵是一阵。」
沿门乞食的叫化儿乞丐,不论男女老少、瘸瞎聋哑,都是如假包换的穷家门人。乞丐组织门户森严,分行分类,行有武行、文行;武行有叫街丐、钉头丐,柱头丐、蛇丐等,甚或强讨硬要恶形恶状;文行有响丐(打太平鼓、打竹板说数来宝、唱花鼓等)、吹乐丐、诗丐等哀乞者皆属之。
三、丐帮开码头
[编辑本段]
历朝偶见丐帮陋习,每年旧历二、八两月,或是端午、中秋、农历年三节期间,乞丐头公然带领成群结队的乞丐进入城中,向市面上的商户们强打秋风,索讨规费。凡是纳了捐的店铺,丐头就「出一葫芦式之纸给商店,使 于门,曰:「罩门」。罩门所在,群丐不至。
其文有:「一应兄弟不准滋扰」字样,或无文字,仅有符号。商店既
此纸,丐见之,即望望然而去。」大门贴上红纸黑字的丐条,管保平日没有叫花子再敢登门勒索钱财,就像贴上门神驱鬼一样有效。
若是遇到不肯交纳丐捐的人家,乞丐头会支使群丐终日登门强索硬要,闹得家宅不安鸡犬不宁,非妥协不可。为了避免他们捣乱滋事,官府对他们通常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他们非但人数众多,并且一点都不怕被抓进牢里去吃公家饭。
因此,丐头按季带著徒弟逐户收取丐捐,平时遇到红白喜事就伸手索讨喜钱,帮徒日增组织愈密,大丐头俨然成为帮主,划界线分地盘,以防止外来的饥民穷汉来占码头。为了做好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公关,惯例将丐捐分为五份:丐头一份,群丐合分三份,其余那一份当然就是用来孝敬当地官府。
四、小说中的丐帮
[编辑本段]
丐帮是最常见的帮派组织之一,人数众多、分布极广、势力庞大是其特色,因此号称天下第一大帮。
凡是叫花子皆属丐帮,除强济弱,重诺守信,为江湖上著名的正道组织。由于帮众分布极广,眼线甚多,耳目灵通,故在搜集敌情,传递讯息方面颇有所长。
通常丐帮帮主拥有代代相传的高绝武功,其中最出名的当属「打狗棒法」和「降龙十八掌」;其他丐帮人物武功博杂不一,玩蛇者或擅弄毒,嗜酒者或能施展「酒雨神功」。
丐帮人物出外行乞时,手中多执一根打狗棒,以防恶犬袭击,打狗棒法的特点是灵活跃动,机变百出,正是由与狗搏斗的实际生活体验中发展出来的技巧。
传说中,降龙十八掌刚猛劲强,威力无穷,号称「天下掌法无双」,威震武林。
小说里的丐帮组织十分严密,帮主之下有各司其职的长老数名,还有舵主、香主等职务;另有一说,丐帮人物以肩负的布袋数量多寡定其辈分高低,负袋愈多辈分愈高。丐帮帮主不但武功顶尖,道德操守亦属一流,为公认白道英雄的领袖人物。
丐帮,顾名思义“乞丐的聚众组织”。自古即今这个组的“生命力”都是不一般得...强。行乞能作为一种讨日子过活的职业,累传至今,不知是丐者的幸抑是不幸。
恶言有谓“老乞婆”者,就是指要饭的花子婆,乃对年老女性乞丐的蔑称,行内话却谓“观音”,由乞婆到观音,名称上确算是“乞得”出色当行了。
说起丐帮,就不能不提下连扫地僧都“三夸其口”的丐帮绝技“降龙十八掌”,金大侠将这套武艺状写得威力无量,与少林诸般神功不遑多让,细思起来倒不无道理。这佛门僧侣是讲究化缘作功德的,一声“阿弥陀佛”,一托甑钵,朝了面的施主照例得赏几个子儿,其过程与丐者的行讨几乎无差,两者形近而比肩相提,故可。所区别者前为修行后为谋生。窃以为丐者应考虑下剃头转行的主意,起码身价可升级到上九流。什么?竟然早有先例。谁?朱元璋!?(罪过罪过)
犹如情人,各人眼里出西施。江湖中的第一大帮派丐帮也在不同的创作者笔下呈现出不一样的风貌。
江湖格局从剑派到帮派,逐渐构建起一个鲜明的或者说是有行迹可寻的体系,金庸先生拓大夯筑之功功不可没。
金大侠构筑的丐帮“普遍适应性”模式具备以下特征:
No.1一个帮派要显耀于别个,与某某剑派或某某道馆或某某静斋齐名并重,就不能没自个儿的历史。即便所谓的魔门魔教也有其史渊呐,所以,我们帮派的口号即是“拒绝黑户!”丐帮始作为有组织有纪律的一大帮派,大概肇于五代约公元900年以后。
籍引金文《射雕英雄传·第四十五回亢龙有悔》,其文写道“……
黄蓉为人机伶之极,拍手叫道:“我知道啦,我知道啦。那梁老怪叫你作‘洪帮主’,原来你是乞儿帮的帮主。”洪公道:“正是,我们要饭的人受人欺,被狗咬,不结成一伙,那还能有活命的份儿么?这根竹杖和这个葫芦,自五代残唐传到今日,已有好几百年,代代由丐帮的帮主执掌,就好像是皇帝小子的玉玺、做官的金印一般。……”
No.2既然自立门派,且是大帮大派,阖门上下弟子万众,没个当头管事的不行,什么组织都忌群龙无首,各自为阵,丐帮也不例外。故丐帮设立有以下分管监督机制:
总帮主一人!(天无二日)
——————┰——————
传功长老执法长老(数众不等)
—————————┰—————————
掌棒龙头掌钵龙头(亦数众不等)
———————————┰———————————
江南江北各分帮(舵)帮(舵)主(承职数依各时期规模而定)
———————————————┰———————————————
九袋弟子八袋弟子……(以背负布袋数之多寡而论身份高低)
其证凭出——“……上代丐帮帮主传的那降龙十八掌,在耶律齐手中便已没能学全,此后丐帮历任帮生,最多也只学到十四掌为止。史火龙所学到的共有十二掌,他在二十余年之前,因苦练这门掌法时内力不济,得了上半身瘫痪之症,双臂不能转,自此携同妻子,到各处深山寻觅灵药治病,将丐帮帮务交与传功、执法二长老,掌棒、掌钵二龙头共同处理……”(《倚天屠龙记·三十三箫长琴短衣流黄》)
No.3丐帮内部又分有两派,即污衣、净衣二系。污衣派自任蓬头垢面、破衣邋遢;净衣派似乎着一身干净衣衫伪装成各种角色示于施主。
No.4捎带上“杀狗阵”“莲花落阵”丐帮最得意的功夫也是其称雄江湖的本钱的便是“打狗棒法”与“降龙十八掌”,且仅且未来之帮主才能修习。
金大侠创意的江湖体系为其后的武侠作家范铸了一个模子,我们欣赏其构建的合理性,但毕竟只是合理,不是现实。现在我们就走下这种DIY式的江湖构想,解密真实的丐帮。
真正的丐帮没能形成江南江北的大一统规模,只是在局部上自成气候,可能是一县,也可能是一府、一州。皆自家地头顾自家,自家自有生财道。
而因丐者信奉的开山祖师不同,便支衍出了多个派系。就整个丐帮历史总体的衡量,声名较隆的,也是较有势力的帮派大概齐不外范、李、伍、高、索几家。其来各有根由,择一二约略述之。
丐门范家开山祖范丹。据该派称,其创派祖师曾“救济”过“困于陈、蔡之间”的一个叫孔丘的饭吃(状似“珍珠翡翠白玉汤”的说),巧的是这个叫孔丘的竟是后来尊誉的儒门圣人,于是范帮主想当然地成了丐门鼻祖。因而范门丐帮势力最是强大,影响力空前。而据史载范丹实是东汉人,前后隔着五百年,硬生将两人扯到一块儿,即便现代的宣传功力也要瞠乎其后。
丐门伍家开山祖伍子胥。据称伍子胥过昭关经历几多磨难来至吴都苏州,身无分文,只好沿街吹笙行乞,恰公子光经过此间,而后知用伍员。故该派丐者行乞时大都随带家伙什儿,如快板儿,胡琴儿丝弦等。郭德纲戏称李菁为丐帮少帮主,即源于此。
丐帮行内话谓“乞丐”为“挂竿儿”,故武侠中的丐帮帮主实底应称“竿儿头”。“竿头”便是这片地方的土地,入门投师、人事任免都由着他一手把揽。方今在街上见到的那些个瘫爬畸缺的花子,行内话称“披街”的(很形象,也很残酷,因而很能捐得同情),其幕后操作者便是这毒霸一方的“竿头”。
丐帮帮众的来源不外破产无业者、背井离乡举目无亲者、畸残无力过活者,还有就是自家收留的无父无母儿童(有黑幕的那儿童八九是拐来的)。当然也不乏喜好以乔扮乞儿为乐为癖的。乞儿不入流,要栖身就要入帮。
入帮前,照例地要向“竿头”磕头认师,复说“允了”,便跟着学艺——乞讨或偷窃。经一段时间的考察(脑际划过林冲入伙梁山的镜头),师父认为满意,再交香烛钱,择吉日行收徒仪式。
先是,于香堂摆起祖师爷牌位,牌位前燃点香烛。由师父将一木棍横于地下,徒弟跪膝棍上。一番江湖切口问对后,师父将木棍拾起又放下,先让徒弟起来看下供桌上的竹筒、锥子、刀子及一盆冷水(看啥呐,东厂总不至于没听过罢)。徒弟再次跪在棍上,师父开始宣念帮规。最后徒弟向师父行叩拜礼,毕,群丐小宴而散。
无规矩不成方圆,丐帮讲“十穷”“八要”“十戒”。帮众通体贯力执行。
“十穷”即:进穷棚,抬穷头,穷家祖师供穷楼;穷家也讲三纲论,穷家也讲三教共九流;穷家鞭竿传天下,穷家的褡子四海游;穷家的沙玑子(竹板儿)垂耳度春秋;穷家里面分贵贱,穷家里面出王侯。
“八要”即:一要天地君亲师;二要受祖师爷的教化;三要孝敬父母;四要敬兄爱弟;五要谨遵国法……
“十戒”即:一戒越边抽舵(不准投邻居及同行);二戒顶色卧莲(不准嫖同行之妻);三戒点水发线(不容内奸行径);四戒引马上槽(不准暴露自家做的坏事)……
乞丐背布褡子要饭,一进村,须将褡子从肩头拿下挎放胳膊上,算是“牵马”;一进人家门口要把褡子放下,算是“拴马”;之后才例行那套招牌叫唤“大叔、大婶,赏点……”。行里怕新手面嫩叫不出口,便言“大叔”其实就是“大收”,算是贺祝施主的话。
对乞丐们来说相对于平日里的清淡遇着红白喜事就算他们的节日。尤其白事儿,过去有财势的大户都要差人去“竿头”那请些帮众,招揽抬棺、打幡儿等活计。
西藏至今还保留着“乞丐节”,藏语“萨嘎达瓦”节,节日在藏历四月十五(汉历六月)。是日除去例行法事,施舍丐者是一大主题。在转经路上绵延多少里,一簇簇背着褡裢的乞丐,面露笑意,前头,施主们提着钱袋子,亦面含微笑,从头里一个铜子儿一个铜子儿施舍下去,直到囊中清绝溜溜。场面动人以极。可也就仅此一日而已,还是沾光佛祖的。
电影《武状元苏乞儿》片末皇上与苏灿的一段对话很耐人寻味——
(皇上)你丐帮弟子几千万,你一天不解散,教朕怎么安心?
(苏灿)丐帮有多少弟子不是由我决定,而是由你决定的...如果你真的英明神武,使得国泰民安,鬼才愿意当乞丐呐。
五、丐帮的绝学
[编辑本段]
1 打狗棒法
丐帮帮主嫡传武学,非丐帮帮主无法传授之绝妙武功,共有三十六路一十二招八字口诀,为丐帮镇帮绝学。
三十六路打狗棒法是丐帮开帮祖师爷所创,历来是前任帮主传后任帮主,决不传给第二个人。丐帮第三任帮主的武功尤胜开帮祖师,他在这路棒法中更加入无数奥妙变化。数百年来,丐帮逢到危难关头,帮主亲自出马,往往便仗这打狗棒法除奸杀敌,震慑群邪。
打狗棒法名字虽然陋俗,但变化精微,招术奇妙,实是古往今来武学中的第一等功夫。打狗棒法共有绊、劈、缠、戳、挑、引、封、转八诀,“缠”字诀使用时,那竹棒有如一根极坚韧的细藤,缠住了大树之后,任那树粗大数十倍,不论如何横挺直长,休想再能脱却束缚,“缠”字诀是随敌东西。“转”字诀却是令敌随己,竹棒化成了一团碧影,猛点敌人后心“强间”、“风府”、“大椎”、“灵台”、“悬枢”各大要穴。这些穴道均在背脊中心,只要被棒端点中,非死即伤。“绊”字诀有如长江大河,绵绵而至,决不容敌人有丝毫喘息时机,一绊不中,二绊续至,连环钩盘,虽只一个“绊”字,中间却蕴藏着千变万化。
2 降龙十八掌
第一式亢龙有悔:降龙十八掌中最常使用的一招,取意于周易中的乾卦,乾代表天,辞曰:“亢龙,有悔”是说亢龙(飞向尽头的龙)虽然当世无敌,但力终有尽时,力尽则悔,悔不可及。所以洪七公教导郭靖亢龙有悔,盈不可久的道理,此招重悔不重亢,后尽无穷。
第二式飞龙在天:降龙十八掌中的一招,同样源于周易。辞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飞龙即翱翔在天空的龙,飞龙在天,看尽世事,所以能发现大人(有道德的人)。这一招由上势下,借惯性伤人,正如飞龙借有德者而扬名,威力奇大。
第三式龙战于野:取意于周易中的坤卦,坤者为地,辞曰:“龙战于野,其血玄黄”,野在这里作为平地讲,玄指黑色,其血玄黄是说血改变了应有的颜色。按古代的思想,龙上在于天,中潜于渊,下见于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指的就是龙处在了不该处于的位置,他的力量同时也被激发了出来,出这招一般在于危难之时的奋力一博,正因为没有退路,所以此招才无所不辟!
第四式潜龙勿用:源于乾卦,辞曰:“潜龙勿用”,龙潜于渊,其志难测,所以不可用。此招劲收于内凝而不发,但若有敢试其锋芒者,必受其殃。
第五式利涉大川:源于同仁卦,同人既是同志,辞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有好朋友聚集起来,畅通无阻,所以去危险的地方也变得安全了。此招表面平平无期,实质上力聚于掌,正如好友的聚集,难凝而易散。如中此招,必定全身筋脉尽碎,死的苦不堪言!
第六式鸿渐於陆:出于渐卦,渐指妇女,辞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大雁降到平地上,他的羽毛可以被妇女用来装饰。此招之用,在一个巧字,藏巧于拙,用羽为仪。
第七式震惊百里:出于震卦,震就是雷,辞曰:“震惊百里,不丧匕鬯(鬯:一种酒)”本来是说一个人虽然被吓了一跳但连酒也没撒掉,但光从名字来理解的话就是说雷电莫大的威力了。这一招生势虽震人,但对高手却作用不大。
第八式神龙摆尾:本名履虎尾,出入履卦,履既踏,辞曰:“眇能视,跛能履,履护尾,咀人”意思是说人瞎了一只眼睛还能看见东西,瘸了一条腿还能走路,但是如果不小踏上了老虎的尾巴,就会被它吃掉。这招专攻背后之人,劲道奇猛,实为降龙十八掌的救命绝招。
第九式时乘六龙:出自乾卦,辞曰:“时乘六龙以御天”自古传说五岳为中华灵气之所在,每岳各有神龙镇守,加以姬黄帝(就是轩辕黄帝)之应龙,是为六龙。六龙齐出,王道浩然,其势之大,盖地铺天,为降龙十八掌最有王道正气的一招。
第十式密云不雨:出自乾卦,辞曰:“密云不雨,时或有风”雨云很多了但不下雨,那是由于在等待着刮风。此招不在于密云不雨,密云不雨只是力量的积累,而真正的杀手却在时或有风上,风声(时机)一起,敌人便万劫难逃了。
第十一式损则有孚:出自损卦,损就是不利的方面,和益卦相反。辞曰:“损,有孚”孚就是信用,辞曰:“自上至下谓之损”本句是说虽然守了信用但却没办成好事。此招出招和飞龙在天相似,自上而下,然损却接益,辞曰:“自下至上谓之益”,变招犹如异军突起,让人防不胜防。
第十二式履霜冰至:出自坤卦,辞曰:“履霜,坚冰至”踩到了霜,就应该想到大冰雪要来了。这招招如其名,初时似柔弱无力,但如敌人胆敢进招,就如暴雪突降,后劲无穷。
第十三式羝羊触藩:出自大壮卦,辞曰:“羝羊触藩,赢其角”两只羊角力,赢的用的是它的角。这招用途不是很好解释,大概是说要用有力点来伤敌。但“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邃。”运用不当相信会反受其害。
第十四式见龙在田:出自坤卦,辞曰:“见龙在田,大贞”就是说看见龙在田中会有好是发生。这一招掌力霸道异常,为降龙十八掌最强的一招,取名见龙在田,既是说一掌打去,敌人完蛋大吉。
第十五式突如其来:
第十六式或跃於渊:
第十七式鱼跃于渊:
第十八式双龙取水:
网络丐帮
互联网上总有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事,网络乞讨就是其中之一。据昨日《北京晚报》报道, 时间过去了2年,如今国内的网络乞讨者已经不再零零散散小打小闹,一些专门的乞讨网站或以“网络乞讨”为名通过帮人做网络宣传来赚取酬劳的网站也开始涌现。昨日,编者在网上用“网络丐帮”搜索发现,一名为“网络丐帮”的国内论坛网站在去年12月中成立至今,仅1个月就招纳了过千名会员
可以说
明朝天下就是丐帮的天下!
明确的说
是丐帮中人创造的天下!
明太祖朱元璋就是个乞丐
所以也是他一生中当皇帝都比较寒酸的本质原因!
3. 儒家学派都有哪些名人
1、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2、孔伋,字子思,孔子的嫡孙、孔子之子孔鲤的儿子。大约生于周敬王三十七年(公元前483年),卒于周威烈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02年),享年82岁。
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受教于孔子的高足曾参,孔子的思想学说由曾参传子思,子思的门人再传孟子。后人把子思、孟子并称为思孟学派,因而子思上承曾参,下启孟子,在孔孟“道统”的传承中有重要地位。
3、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济宁邹城)人。
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树宸”,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
4、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5、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广川(河北省景县西南部,景县、故城、枣强三县交界处)人,西汉哲学家。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
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深得汉武帝的赞赏,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
4. 儒家思想对古人的影响特别的大,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及其原因是什么
1、儒家思想是中国文明史经历了夏、商、周的近1700年之后,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产生与初步发展。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儒家为诸家之一,这一阶段,儒家虽然属于显学,但由于其主张不能适应当时战乱动荡的社会环境,因此未被统治者所采纳。
2、战国时期的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政治上主张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
3、秦朝:焚书坑儒,儒家受到排斥。
4、西汉: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5、宋朝:儒学新发展即理学产生发展。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4)去中心化同人于野扩展阅读:
儒家思想的文化影响:
1、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所传授的不外《四书》《五经》。传统的责任感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它和封建统治结合的结果,因此,儒家思想是连同我们当代在内的主流思想。
2、儒学在中国存在几千年,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潜在影响。
3、现代企业管理中也注入了不少儒家思想。
5. 谁能帮我把<易经>这本书写下来啊,一部分也可以啊
《易经》第十八卦 蛊 山风蛊 艮上巽下
蛊:元亨,利涉大川。 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彖曰:蛊,刚上而柔下,巽而止,蛊。 蛊,元亨,而天下治也。 利涉大
川,往有事也。 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终则有始,天行也。
象曰: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初六: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
象曰:干父之蛊,意承考也。
九二:干母之蛊,不可贞。
象曰:干母之蛊,得中道也。
九三:干父小有晦,无大咎。
象曰:干父之蛊,终无咎也。
六四:裕父之蛊,往见吝。
象曰:裕父之蛊,往未得也。
六五:干父之蛊,用誉。
象曰:干父之蛊;承以德也。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则也。
蛊卦终
《易经》第十九卦 临 地泽临 坤上兑下
临:元,亨,利,贞。 至于八月有凶。
彖曰:临,刚浸而长。 说而顺,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道也。 至于
八月有凶,消不久也。
象曰:泽上有地,临; 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初九:咸临,贞吉。
象曰:咸临贞吉,志行正也。
九二:咸临,吉无不利。
象曰:咸临,吉无不利;未顺命也。
六三:甘临,无攸利。 既忧之,无咎。
象曰:甘临,位不当也。 既忧之,咎不长也。
六四:至临,无咎。
象曰:至临无咎,位当也。
六五:知临,大君之宜,吉。
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谓也。
上六:敦临,吉无咎。
象曰:敦临之吉,志在内也。
临卦终
《易经》第二十卦 观 风地观 巽上坤下
观:盥而不荐,有孚□若。
彖曰: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观,盥而不荐,有孚□若,下
观而化也。 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 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
服矣。
象曰: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
象曰:初六童观,小人道也。
六二:窥观,利女贞。
象曰:窥观女贞,亦可丑也。
六三:观我生,进退。
象曰: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
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象曰:观国之光,尚宾也。
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
象曰:观我生,观民也。
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
象曰:观其生,志未平也。
□ = 禺 + 页
观卦终
《易经》第二十一卦 噬嗑 火雷噬嗑 离上震下
噬嗑:亨。 利用狱。
彖曰:颐中有物,曰噬嗑,噬嗑而亨。刚柔分,动而明,雷电合而章。柔
得中而上行,虽不当位,利用狱也。
象曰: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敕法。
初九:履校灭趾,无咎。
象曰:履校灭趾,不行也。
六二:噬肤灭鼻,无咎。
象曰:噬肤灭鼻,乘刚也。
六三: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
象曰:遇毒,位不当也。
九四:噬乾□,得金矢,利艰贞,吉。
象曰:利艰贞吉,未光也。
六五:噬乾肉,得黄金,贞厉,无咎。
象曰:贞厉无咎,得当也。
上九:何校灭耳,凶。
象曰:何校灭耳,聪不明也。
□ = 月 + 姊 - 女
噬嗑卦终
《易经》第二十二卦 贲 山火贲 艮上离下
贲:亨。 小利有所往。
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天文
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
天下。
象曰: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
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
象曰:舍车而徒,义弗乘也。
六二:贲其须。
象曰:贲其须,与上兴也。
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
象曰:永贞之吉,终莫之陵也。
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象曰:六四,当位疑也。 匪寇婚媾,终无尤也。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上九:白贲,无咎。
象曰:白贲无咎,上得志也。
贲卦终
《易经》第二十三卦 剥 山地剥 艮上坤下
剥:不利有攸往。
彖曰:剥,剥也,柔变刚也。 不利有攸往,小人长也。 顺而止之,观象
也。 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
象曰:山附地上,剥;上以厚下,安宅。
初六:剥□以足,蔑贞凶。
象曰:剥□以足,以灭下也。
六二:剥□以辨,蔑贞凶。
象曰:剥□以辨,未有与也。
六三:剥之,无咎。
象曰:剥之无咎,失上下也。
六四:剥□以肤,凶。
象曰:剥□以肤,切近灾也。
六五: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
象曰:以宫人宠,终无尤也。
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
象曰:君子得舆,民所载也。 小人剥庐,终不可用也。
□ = 爿 + 木
剥卦终
《易经》第二十四卦 复 地雷复 坤上震下
复:亨。 出入无疾,朋来无咎。 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
彖曰: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 反复其道,
七日来复,天行也。 利有攸往,刚长也。 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初九:不复远,无只悔,元吉。
象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
六二:休复,吉。
象曰:休复之吉,以下仁也。
六三:频复,厉无咎。
象曰:频复之厉,义无咎也。
六四:中行独复。
象曰:中行独复,以从道也。
六五:敦复,无悔。
象曰: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
上六: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
十年,不克征。
象曰:迷复之凶,反君道也。
复卦终
《易经》第二十五卦 无妄 天雷无妄 乾上震下
无妄:元,亨,利,贞。 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彖曰:无妄,刚自外来,而为主於内。动而健,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
之命也。 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无妄之往,何之矣? 天命不
佑,行矣哉?
象曰:天下雷行,物与无妄;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
初九:无妄,往吉。
象曰:无妄之往,得志也。
六二:不耕获,不□畲,则利有攸往。
象曰:不耕获,未富也。
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
象曰:行人得牛,邑人灾也。
九四:可贞,无咎。
象曰:可贞无咎,固有之也。
九五:无妄之疾,勿药有喜。
象曰:无妄之药,不可试也。
上九:无妄,行有眚,无攸利。
象曰:无妄之行,穷之灾也。
□ = 上 艹 下甾
无妄卦终
《易经》第二十六卦 大畜 山天大畜 艮上乾下
大畜:利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彖曰: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刚上而尚贤。 能止健,大正也。
不家食吉,养贤也。 利涉大川,应乎天也。
象曰: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初九:有厉利已。
象曰:有厉利已,不犯灾也。
九二:舆说辐。
象曰:舆说辐,中无尤也。
九三:良马逐,利艰贞。 曰闲舆卫,利有攸往。
象曰:利有攸往,上合志也。
六四:童豕之牿,元吉。
象曰:六四元吉,有喜也。
六五:□豕之牙,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庆也。
上九:何天之衢,亨。
象曰:何天之衢,道大行也。
□ = 豕 + 贲
大畜卦终
《易经》第二十七卦 颐 山雷颐 艮上震下
颐:贞吉。 观颐,自求口实。
彖曰:颐贞吉,养正则吉也。 观颐,观其所养也; 自求口实,观其自养
也。 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颐之时义大矣哉!
象曰: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初九: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
象曰:观我朵颐,亦不足贵也。
六二:颠颐,拂经,于丘颐,征凶。
象曰:六二征凶,行失类也。
六三:拂颐,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
象曰:十年勿用,道大悖也。
六四:颠颐吉,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无咎。
象曰:颠颐之吉,上施光也。
六五:拂经,居贞吉,不可涉大川。
象曰:居贞之吉,顺以从上也。
上九:由颐,厉吉,利涉大川。
象曰:由颐厉吉,大有庆也。
颐卦终
《易经》第二十八卦 大过 泽风大过 兑上巽下
大过:栋桡,利有攸往,亨。
彖曰:大过,大者过也。 栋桡,本末弱也。 刚过而中,巽而说行,利有
攸往,乃亨。 大过之时义大矣哉!
象曰:泽灭木,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①世无闷。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
象曰:藉用白茅,柔在下也。
九二:枯杨生□,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
象曰:老夫女妻,过以相与也。
九三:栋桡,凶。
象曰:栋桡之凶,不可以有辅也。
九四:栋隆,吉;有它吝。
象曰:栋隆之吉,不桡乎下也。
九五:枯杨生华,老妇得士夫,无咎无誉。
象曰:枯杨生华,何可久也。 老妇士夫,亦可丑也。
上六:过涉灭顶,凶,无咎。
象曰:过涉之凶,不可咎也。
□① = 辶 + 丶 + 豚
□② = 禾 + 弟
大过卦终
《易经》第二十九卦 坎 坎为水 坎上坎下
坎: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
彖曰:习坎,重险也。 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 维心亨,乃以刚
中也。 行有尚,往有功也。 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
公设险以守其国,坎之时用大矣哉!
象曰:水□①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
初六:习坎,入于坎□②,凶。
象曰:习坎入坎,失道凶也。
九二:坎有险,求小得。
象曰:求小得,未出中也。
六三:来之坎坎,险且枕,入于坎□②,勿用。
象曰:来之坎坎,终无功也。
六四: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
象曰:樽酒簋贰,刚柔际也。
九五:坎不盈,只既平,无咎。
象曰:坎不盈,中未大也。
上六:
6. 给世界的答案:发现现代科学有多少章
给世界的答案:发现现代科学
《给世界的答案:发现现代科学》日升月落,电闪雷鸣,四季更迭,生老病死,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谜题,而我们对这个世界和我们自身的看法、感受,正源自我们如何认识和解释这个世界。但古代和中世纪的科学家不知道我们现在对世界已知的一切,更重要的是,他们没有类似于我们的思维方法,不知道世界还有哪些未知尚待发现,也不知道如何去发现未知。随着文明演进,人们不断努力解开众多谜团,科学的现代规则才终于问世。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斯蒂芬·温伯格带我们回顾了挑战前人又扣人心弦的认知发展历程,足迹从古代的米利都到中世纪的巴格达和牛津,从柏拉图学院和亚历山大博物馆到沙特尔教会学校和伦敦皇家学会。温伯格富有启发性地探索了思考世界和分析世界的方法,说明了找到现代科学的目标和方法是何等的艰难,并论述了这一发现对人类认知和发展的影响。同时,温伯格还探讨了科学和各大竞争领域——宗教、技术、诗歌、数学和哲学——的历史性冲突与合作。
他将其学术资质和科学史知识结合起来,研究了一个令人着迷的问题:解释世界的努力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
而我们之所以苦苦求索,执着于解释世界,因为答案决定了我们如何看待世界、自己和未来。这不懈的坚持和追求,正是“非凡的故事,是人类历史中最有趣的故事之一”。[1]
书名
给世界的答案:发现现代科学
作者
斯蒂芬·温伯格
原版名称
To Explain the World: The Discovery of Modern Science
译者
张军 等
ISBN
9787508662923
编辑推荐
《给世界的答案:发现现代科学》
人类在认识自己的道路上走了多远?
还有多久才到终点?详述科学认知历程,从古米利都到伦敦皇家学会,从亚里士多德到托勒密、哥白尼直到牛顿。
探索世界的哪些方面是可认识、可解释的,以及如何认识和解释。透析人类如何探索和理解世界万物的运转,从而领悟未来。
洞悉科学与诗歌、数学、哲学、技术和宗教等思维方式之间的冲突与合作。犀利点评科学人物的成败得失及影响
推荐语
温伯格的这部作品文字通俗、观点鲜明、可读性强。这位科学界大佬回顾科学的历史,来说明这个世界。这个世界确实需要说明,温伯格也有权以自己的方式讲述,但如他坦言“这是一部有失恭敬的历史”,可以宽容一点。
——刘华杰,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哲学系教授
温伯格一贯文笔优美、言辞犀利、观点鲜明。他的《最初三分钟》曾激励霍金写出《时间简史》,《给世界的答案》相信会给读者带来更多启发。
——钮卫星,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教授、副院长、博导
我长期以来一直在寻找一本用最简单的语言,最权威地描述人类全部知识精髓的读物,当我读到《给世界的答案》时,我的这个心愿终于实现了。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科学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它的特点、它的方式方法,以及它的未来。温伯格博士不愧为大学者,能够用最简单的语言将科学描述得一清二楚,让各个层次的读者,从中学生到大学教授,都能够从该书中获益。
——吴军,学者、投资人、第8届文津图书奖《数学之美》《文明之光》作者
好书!比我想象的更好。温伯格达到了思想老到
——凡是该说的意思都说了,凡是该提到的联系都提到了。作为现代人阅读此书时难免会对古代先贤有一种巨大的心理优越感,不是因为我们有高科技,而是我们有科学的思维方法。
——万维钢(同人于野),科学作家,第10届文津图书奖《万万没想到》、《智识分子》作者
杰出的世界级物理学家斯蒂芬·温伯格,以其清新坦率的风格和诗意抒情的笔调,在《给世界的答案》中熟练地记述了人类科学时代来临的始末。人们不懈追求着理解世界,本书正是对这一追求的可喜歌颂。
——布赖恩·格林,著名物理学家、弦理论领军人物
本书点石成金,不再是单纯描述科学史,而是谱写了一曲宏大的赞歌,歌颂了人类为探寻大自然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英勇奋斗,直到今天,这一奋斗仍在继续。唯有如斯蒂芬·温伯格这般才华横溢、经验丰富、见解深远并全身心投入的科学家,方可有此成就。
——伊恩·麦克尤恩,英国著名作家
温伯格……所涉足的内容超越其自身领域……本书是一部历史著作,但其真正的亮点,是这样一位当代顶尖科学家的独特视角。
——《金融时报》
发现现代科学方法的漫长征程,这是科学史家频繁涉足的领域,但对于这一熟悉话题,斯蒂芬·温伯格给出了深思熟虑、颇有新意的观点。
——《华盛顿邮报》
本书……具有振奋人心的智慧……这是一部杰出的著作,是当今时代的必备书籍。
——《独立报》
温伯格以其一贯的学术自信,带读者领略了从古希腊到17世纪科学革命的早期科学理论……本书行文流畅,可阅读性强,在科普读者所熟知的领域,温伯格带来了全新的见解。
——《出版人周刊》
7. 请教一下六十四卦卦名的由来~
六十四卦卦名由来
乾
乾上乾下。
达于上者谓之乾。凡上达者莫若气,天为积气,故乾为天。——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坤
坤上坤下。
《说文解字》:“坤,地也,《易》之卦也。从土从申,土位在申。”坤为地(《说卦》《明夷·上六》),故卦名“坤”。
屯
坎上震下。坎王则震胎。
屯,难也。《说文解字》:“屯,难也,象草木之初生屯然而难。”震为足(《说卦》《剥·初六》),坎为险(《坎·九二》《彖》),步入险境,其行难也,故曰“屯”。
蒙
艮上坎下。艮王则坎休。
马王堆汉墓帛书《缪和》:“夫蒙者,然少未又知也。”蒙:蒙昧无知。坎为知(《临·六五》),艮为弃(《离·九四》),弃知,故曰“蒙”。
需
坎上乾下。坎王则乾休。
需,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作“襦”,均应读作“濡”。濡,湿也。乾为天(《乾·九五》)、坎为雨(《小畜·上九》《鼎·九三》),下雨天,故曰“濡”。需,传本《归藏》作“溽”,濡与溽同义。
讼
乾上坎下。乾王则坎相。
《周易音义》:“讼,才用反。争也,言之于公也。郑云:辩财曰讼。”坎为盗寇(《说卦》《需·九三》《蒙·上九》)、乾为金(《说卦》《鼎·六五》),盗金,必致讼,故曰“讼”。
师
坤上坎下。坤王则坎没。
《彖》曰:“师,众也。”《周易本义》:“师,兵众也。”《吕氏春秋·论威》:“凡兵,天下之凶器也。”坤为众(《说卦》《晋·六三》)、坎为寇(《蒙·上九》《需·九三》),众寇,故曰“师”。师,兵众也。
比
坎上坤下。坎王则坤囚。
《彖》曰:“比,辅也,下顺从也。”朱熹《周易本义》:“比,亲辅也。”《周易尚氏学》:“比,亲也,辅也。”
小畜
巽上乾下。巽王则乾死。
小,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作“少”,当以“少”为正文。《周易音义》:“畜,本又作蓄,同,敕六反,积也,聚也。”“小畜”意思即“少蓄”。乾为金(《说卦》《鼎·六五》《噬嗑·六五》)、巽为散(《涣》《中孚·九二》),金散,故曰“少蓄”。(参见《家人·六二》《大畜》)
履
乾上兑下。乾王则兑休。
《史记·殷本纪》:“汤曰‘吾甚武’,号曰武王。”兑为武(《履·六三》《巽·初六》)、乾为君(《说卦》《履·六三》),履卦有“武王”之象,而武王商汤名履,故命卦曰“履”。履卦得名于武王商汤之名!
泰
坤上乾下。坤王则乾胎。
泰、否二卦说的正是君民之间的关系:乾为君、坤为众(《说卦》),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人君谦居民下,以民为上则“泰”;人君骄居民上,以民为下,则“否”。
否
乾上坤下。乾王则坤废。
《说文解字》:“否,不也,从口从不。方九切。”否之:否定之。《尚书·周书·无逸》:“民否则厥心违怨,否则其口诅祝。”
否、泰二卦卦名与卦辞均可对读:君居民上,民否之,危;君居民下,民载之,泰。不仁,不利君子贞;爱人,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小往大来。
同人
乾上离下。乾王则离囚。
《说文解字》:“同,合会也。”同人:会同众人。《尔雅·释地》:“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野,此处当专指商郊牧野。会同众人,陈师牧野,此之谓“同人于野”。“同人”应当与“于野”连读,该卦唯命曰“同人于野”才能尽显其兵伐其君之意。“同人”当为简称。
大有
离上乾下。离王则乾没。
《周易本义》:“大有,所有之大也。”《周易音义》:“大有,包容丰富之象。”乾为金、 为玉、为木果(《说卦》),离为大车(《大有·九二》《睽·六三》),载之以大车,故曰“大有”。
谦
坤上艮下。坤王则艮死。
朱熹《周易本义》:“谦者,有而不居之义。止乎内而顺乎外,谦之意也。山至高而地至卑,乃屈而止于其下,谦之象也。
坤为地(《说卦》)、艮为山(《说卦》《随·上六》),高山屈居卑地之下,故曰“谦” 。
豫
震上坤下。震王则坤没。
《周易本义》:“豫,和乐也。”《序卦》:“有大而能谦必豫,故受之以豫;豫必有随,故受之以随;以喜随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蛊。”《序卦》以“喜”说豫。豫,喜也,乐也。
随
兑上震下。兑王则震死。
《周易本义》:“随,从也。” 《礼记·郊特牲》:“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夫也者,夫也。夫也者,以知帅人者也。”
蛊
艮上巽下。艮王则巽胎。
蛊:败坏。巽为信(《中孚》)、艮为弃(《离·九四》),弃信,其德败坏,故曰“蛊”。
临
坤上兑下。坤王则兑相。
马王堆汉墓帛书《易之义》:“林(临)之卦,自唯不无瞿(惧)。”《易之义》以“惧”说“临”。兑为惕(《乾·九三》《夬·九二》)、兑为忧(《临·六三》)、坤为众(《说卦》《晋·六三》),畏于民众,故曰“临”。临者,懔也,懔于民众也。此乃治民之道。
观
巽上坤下。巽王则坤胎。
《说文解字》:“观,谛视也。”《尚书·商书·咸有一德》:“七世之庙,可以观德;万夫之长,可以观政。”《书经集传》:“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七。七庙亲尽则迁,必有德之主,则不祧毁,故曰‘七世之庙,可以观德’。天子居万民之上,必政教有以深服乎人,而后万民悦服,故曰‘万夫之长,可以观政’。”坤为众(《说卦》)、巽为信(《中孚》),众信,能获众信,其政教必大有可观,故曰“观”。
噬嗑
离上震下。离王则震废。
《彖》曰:“颐中有物,曰噬嗑。”朱熹《周易本义》:“噬,啮也;嗑,合也。物有间者,啮而合之也。为卦上下两阳而中虚,颐口之象,九四一阳间于其中,必啮之而后合,故曰噬嗑。”非也。震为鼓(《离·九三》)、离为大腹(《说卦》),鼓其腹,饱食之象,故曰“噬嗑”。噬:啮。嗑:咬。
贲
艮上离下。艮王则离没。
贲,文饰也。《周易音义》:“贲,傅氏云:贲,古斑字,文章貌。郑云:变也,文饰之貌。王肃云:有文饰,黄白色。”
剥
艮上坤下。艮王则坤死。
剥,阜阳汉简《周易》作“仆”,传本《归藏》亦作“仆”,当以“仆”为正文。坤为臣仆(《损·上九》《遯·九三》)、艮为家(《家人·初九》《蒙·九二》),家中臣仆,故曰“仆”。
复
坤上震下。坤王则震囚。
复:返,归。震为林(《屯·六三》),震为莽(《同人·九三》),坤为地(《说卦》)。木,生则冒地而出,死则返归于土。坤上震下,入土之象,故曰“复”。
无妄
乾上震下。乾王则震没。
无妄,阜阳汉简《周易》作“无亡”,王家台秦墓竹简《归藏》作“毋亡”并有“安处”“安藏”之辞。《说文解字》:“亡,逃也。”震为足(《说卦》《剥·初六》),乾为牢(《大畜·六四》),足陷牢中,甭想逃亡,故曰“无亡”。“亡”与震象足动之义合,故当以“亡”为正字。“无”“毋”同义通用。
大畜
上艮下乾,艮王则乾废。
乾为金(《噬嗑·六五》《鼎·六五》),艮为家(《蒙·九二》《家人·九五》《损·上九》),家中有金,故曰“大畜”。畜,蓄也。
颐
艮上震下。艮王则震相。
《尔雅·释诂》:“颐,养也。”《释名·释形体》:“颐,养也。动于下,止于上,上下嚼物以养人也。”郑玄说:“颐,口车辅之名也。震动于下,艮止于上,口车动而上,因辅嚼物以养人,故谓之颐。颐,养也。
大过
兑上巽下。兑王则巽囚。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巽为信(《中孚》)、兑为毁折(《说卦》),毁信,大错,故曰“大过”。过,错也。
坎
坎上坎下。
习:重。坎上坎下,重坎,故曰“习坎”。《彖》曰:“习坎,重险也。”
离
离上离下。
离,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作“罗”,王家台秦墓竹简《归藏》作“丽”,均应读作“俪”。俪,偶也。离主婚媾(《贲·六四》)。《说卦》:“相见乎离。”万物至此相俪成偶,繁衍生息,故离为娠(《震·上六》)、为大腹(《说卦》《明夷·六四》)。
咸
兑上艮下。兑王则艮没。
咸,通“禁”。临卦初九之辞和九二之辞“咸临”,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均作“禁林”,由此可见“咸”与“禁”通假。兑为法(《蒙·初六》《丰·六二》)、艮为止(《说卦》),依法禁止,故曰禁。咸,亦可读作“缄”。缄:封,闭。
恒
震上巽下。震王则巽相。
《说文解字》:“恒,常也。”震为动(《说卦》)、巽为信(《中孚》),其德有信,行为有常,故曰“恒”。
遯
乾上艮下。乾王则艮胎。
《周易音义》:“遯,徒巽反。字又作□,又作遁。同。隐退也,匿迹避时奉身退隐之谓也。郑云:逃去之名。《序卦》云:遯者退也。”《周易本义》:“遯,退避也。”
大壮
震上乾下。震王则乾囚。
《象》曰:“雷在天上,大壮。”震为雷(《说卦》),雷震天上,故曰“大壮”。王家台秦墓竹简《归藏·大壮》卦辞中有“丰隆”一语,显然取意于震雷之声。
晋
离上坤下。离王则坤相。
晋,进也。离为日、坤为地,日出地上,故曰“晋”。
明夷
坤上离下。坤王则离休。
夷,伤也。坤为地,离为日(《说卦》),日落地下,故曰“明夷”。
家人
巽上离下。巽王则离相。
家人一卦,王家台秦简《归藏》名“散”,传本《归藏》名“散家人”。家人,当读作“嫁人”。离为女、巽为散(《说卦》《涣》《中孚·九二》),女散嫁人,故曰“家(嫁)人”,故曰“散”,故曰“散家(嫁)人”。
睽
离上兑下。离王则兑胎。
睽卦,王家台秦墓竹简《归藏》卦名字从目从瞿,即“瞿”。《说文解字》:“瞿,鹰隼之视也。”《礼记·玉藻》:“视容瞿瞿。”《礼记集说》:“瞿瞿,惊遽之貌。”《说文解字》:“睽,目不相听也。”听,从也。目不相听,当为受惊时两眼发呆之貌。睽,当为视容惊惧之貌。
蹇
坎上艮下。坎王则艮相。
《彖》曰:“蹇,难也。”坎为祸(《随·九四》)、坎为患(《比·初六》《大过·九四》《中孚·初九》)、艮为门(《同人·初九》《随·初九》),祸患临门,故曰“蹇”。
解
震上坎下。震王则坎废。
解:解脱。坎为险(《坎·九二》)、震为足(《剥·初六》)、震为出(《随·初九》),足出险外 ,故曰“解”。
损
艮上兑下。艮王则兑囚。
损,减也。马王堆汉墓帛书《要》:益之为卦也,春以授夏之时也,万物之所出也,长日之所至也,产之室也,故曰益。损者,秋以授冬之时也,万物之所老衰也,长夕之所至也,故曰产道穷焉而损道生焉。《易纬·通卦验》:兑主秋分,艮主立春。自秋分至立春,产道穷焉而损道生焉,故曰“损”。兑为成(《豫·六五》校)、艮为败(《复·上六》),成而败,故曰“损”。
益
巽上震下。巽王则震休。
益,增也。马王堆汉墓帛书《要》:益之为卦也,春以授夏之时也,万物之所出也,长日之所至也,产之室也,故曰益。损者,秋以授冬之时也,万物之所老衰也,长夕之所至也,故曰产道穷焉而损道生焉。《易纬·通卦验》:震主春分,巽主立夏。自春分至立夏,万物生长增益之时,故曰“益”。
夬
兑上乾下。兑王则乾相。
夬,快也。快,锐也。夬字古文象以刀劈削木棍之形,故夬字有锐利之义。
姤
乾上巽下。乾王则巽死。
姤,马王堆汉墓帛书《易之义》作“坸”或“句”,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周易》作“敂”,当以“敂”为正。《说文解字》:“敂,击也。从攴,句声,读若扣。”乾为金(《说卦》《鼎·六五》《姤·初六》),巽为木(《说卦》《大过》),金克木,故曰“敂”。敂,击也。(参见《姤·初六》)
萃
兑上坤下。兑王则坤休。
萃,聚也(《彖》《序卦》《杂卦》)。坤为川、坤为河(《泰·九二》),兑为渊(《乾·九四》)、兑为泽(《说卦》),川入渊泽,故曰“萃”。坤为众(《晋·六三》),兑为归(《归妹》),众归,故曰“萃”。
升
坤上巽下,坤王则巽废。
《周易本义》:“升,进而上也。”升,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作“登”。《说文解字》:“登,上车也。”升与登同义。
困
兑上坎下。兑王则坎胎。
兑为法(《蒙·初六》《丰·六二》)、兑为律(《师·初六》)、坎为盗寇(《说卦》《需·九三》《屯·六二》),兑上坎下,盗寇伏法之象,故曰“困”。
井
坎上巽下。坎王则巽没。
巽为木(《说卦》《困·初六》《大过》),坎中有木,故曰“井”。古代以木构架支护井壁,故“坎中有木”为井之象。
革
兑上离下。兑王则离废。
革,改也。兑为毁折(《说卦》《大过》《离·上九》)、离为戈兵(《说卦》《噬嗑·初九》),毁之以戈兵,故曰“革”。
鼎
离上巽下。离王则巽休。
《说文解字》:“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离为缶(《坎·六四》),离为瓮(《井·九二》)。离为容器、离为三(《晋》《讼·上九》《明夷·初九》)、巽为股(《说卦》《咸·九三》),器有三股,鼎之象也,故曰“鼎”。
震
震上震下。
震,动也。震主春分(《易纬·通卦验》)。春分之时,万物萌动,故震卦的基本含义为动。
艮
艮上艮下。
艮,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作“根”。《广雅·释诂》:“根,始也。”《老子》:“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生芸芸,各复归其根。”根为始,根为终。《说卦》:“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终万物始万物者莫盛乎艮。”艮卦卦辞描述的正是其终万物始万物的特性。
渐
巽上艮下。巽王则艮废。
渐,序也。艮为鸟(《小过》)、巽为信(《中孚》),鸟有信,候鸟也,故爻辞取象为“鸿”;鸿,飞成行,止成列,排列有序,故曰“渐”。《艮·六五》艮之渐曰“有序”,亦取义于此。
归妹
震上兑下。震王则兑死。
兑为归、震为女(《随》《震·上六》),故曰“归妹”。归妹:意思是把媳妇娶回家。兑与震为夫妇(《随》),兑男娶震女,故曰“归妹”。
丰
震上离下。震王则离胎。
丰:大鼓。殷墟卜辞反映出丰和庸关系密切,“可以断定‘丰’本是一种鼓的名称”。即“庸是大钟,丰是大鼓,所以它们才会时常并提”。(裘锡圭:《甲骨文中的几种乐器名称》,载《古文字论集》,中华书局1992年版。)震为鼓(《离·九三》《中孚·上九》)、离为大腹(《说卦》《明夷·六四》),大腹之鼓,故曰“丰”。由丰卦卦象也可以反证“丰”本是一种大鼓。
旅
离上艮下。离王则艮囚。
旅:羁旅,出行在外,作客寄居 。离为火、艮为屋(《萃·初六》《鼎·九四》),火焚其屋,失其居,无所容,故曰“旅”。
巽
巽上巽下。
巽,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作“筭”。《说文解字》:“巽,具也。”“筭,长六寸,计历数者,从竹从弄,言常弄乃不误也。”“算,数也,从竹从具,读若筭。”段玉裁注算字云:“筭为算之器,算为筭之用,二字音同而义别。算从竹者,谓必用筭以计也。从具者,具数也。”桂馥曰:“从具者,本书‘十,数之具也。’《三苍》:‘算,选也。’选当为巽。本书‘巽,具也。’”
兑
兑上兑下。
兑,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作“夺”。《篇海类编·通用类·大部》:“夺,强取也。”《广韵》:“敚,强取也。古夺字。”兑当为敚字之省。
涣
巽上坎下。巽王则坎囚。
涣,散也。《说文解字》:“涣,流散也。”坎为鬼(《睽·上九》《既济·九三》《未济·九四》)、巽为散(《说卦》《中孚·九二》《小畜》《家人·六二》),鬼魂流散,故曰“涣”。
节
坎上兑下。坎王则兑废。
《说文解字》:“节,竹约也。”《孟子·离娄》:“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朱熹《集注》云:“符节,以玉为之,篆刻文字而中分之,彼此各藏其半,有故则左右相合以为信也。”
中孚
巽上兑下。巽王则兑没。
孚,信也。《说文解字》:“孚,卵孚也。从爪从子。一曰信也。徐锴曰:鸟之孚卵皆如其期不失信也。”《序卦》:“节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 《杂卦》:“中孚,信也。” 兑为节(《节》)、巽为信,节而信之,故曰“中孚”。
小过
震上艮下。震王则艮休。
小过,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作“少过”,当以“少过”为正文。艮为止、震为足(《说卦》),止步不出,故曰“少过”。过:出访,探望。
既济
坎上离下。坎王则离死。
既,已也,尽也。济,止也。《庄子·齐物论》:“厉风济则万窍虚。”注:“济,止也。”离为火,坎为水,火遇水,故曰“既济”。既济:已止。
未济
离上坎下。离王则坎死。
《尔雅·释言》:“济,渡也。”《史记·宋微子世家》:“襄公与楚成王战于泓。楚人未济,目夷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济击之。’公不听。已济未陈,又曰:‘可击。’公曰:‘待其已陈。’陈成,宋人击之。宋师大败,襄公伤股。国人皆怨公。公曰:‘君子不困人于厄,不鼓不成列。’”未济:未渡。
坎为水,离为舟筏(《泰·九二》),舟在水上,未成其渡,故曰“未济”。
8. 试以“屯、蒙、需、讼”诸卦为例解释“乘、承、比、应” 以及“中、正”
易经上面都六十四卦.自己去看看吧.
第一卦 乾 乾为天 乾上乾下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再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 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 无首,吉。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终,六位时成,时 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再田,德施普也。终日乾 乾,反复道也。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用 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 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者, 故曰:乾:元亨利贞。」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 世而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乾龙也。」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 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 也。」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 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 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而无咎矣。」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 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 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覩,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 类也。
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而无辅,是 以动而有悔也。」
乾龙勿用,下也。见龙在田,时舍也。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 天,上治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乾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或跃在渊,乾道乃 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 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 下平也。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 也。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 德也。
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 咎。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下而 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於人乎?况於鬼神乎?
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 亡,而不失其正者,其为圣人乎?
第二卦 坤 坤为地 坤上坤下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
吉。
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
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初六:履霜,坚冰至。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
也。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
大也。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六五:黄裳,元吉。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上六:战龙於野,其血玄黄。象曰:战龙於野,其道穷也。
用六:利永贞。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其道顺
乎?承天而时行。
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
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
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
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
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
终也。
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易曰:「括囊;无咎,无誉。」盖言谨也。
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於四支,发於事业,美之至也。
阴疑於阳,必战。为其嫌於无阳也,故称龙焉。犹未离其类也,故称血焉。夫玄黄者,
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第三卦 屯 水雷屯 坎上震下
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雷雨之动满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 不宁。
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侯。象曰:虽磐桓,志 行正也。以贵下贱,大得民也。
六二:屯如(辶颤)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象曰:六二之难,乘 刚也。十年乃字,反常也。
六三:既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象曰:既鹿无虞,以纵禽也。君 子舍之,往吝穷也。
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无不利。象曰:求而往,明也。
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
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象曰:泣血涟如,何可长也。
第四卦 蒙 山水蒙 艮上坎下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噬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 应也。初噬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
象曰:山下出 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象曰:利用刑人, 以正法也。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象曰:子克家,刚柔接也。
六三:勿用娶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象曰:勿用娶女,行不顺也。
六四:困蒙,吝。象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
六五:童蒙,吉。象曰: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象曰:利用御寇,上下顺也。
第五卦 需 水天需 坎上乾下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彖曰:需,须也;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需有孚,光亨,贞吉。位乎 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象曰:云上於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初九:需 于郊。利用恒,无咎。象曰:需于郊,不犯难行也。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虽小有言,以终吉也。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象曰:需于泥,灾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象曰:需于血,顺以听也。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象曰:酒食贞吉,以中正也。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 来,敬之终吉。象曰:不速之客来,敬之终吉。虽不当位,未大失也。
第六卦 讼 天水讼 乾上坎下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彖曰: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讼有孚窒,惕中吉,刚来而得中也。终凶;讼不可成 也。利见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于渊也。
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象曰:不 永所事,讼不可长也。虽有小言,其辩明也。
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象曰:不克讼,归而逋也。自下讼上, 患至掇也。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象曰:食旧德,从上吉也。
九四:不克讼,复自命,渝安贞,吉。象曰:复即命,渝安贞;不失也。
九五:讼元吉。象曰:讼元吉,以中正也。
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象曰:以讼受服,亦不足敬也。
第七卦 师 地水师 坤上坎下
师:贞,丈人,吉无咎。
彖曰: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 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
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象曰:师出以律, 失律凶也。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象曰:在师中吉,承天宠也。王三锡命,怀万邦也。
六三:师或舆尸,凶。象曰:师或舆尸,大无功也。
六四:师左次,无咎。象曰: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象曰:长子帅师,以中行也。弟子舆师,使不当也。
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第八卦 比 水地比 坎上坤下
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
彖曰:比,吉也,比,辅也,下顺从也。原筮元永贞,无咎,以刚中也。不宁方来,上 下应也。后夫凶,其道穷也。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 来有他,吉。象曰:比之初六,有他吉也。
六二:比自内,贞吉。象曰: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六三:比之匪人。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
六四:外比之,贞吉。象曰:外比於贤,以从上也。
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象曰:显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 顺,失前禽也。邑人不诫,上使中也。
上六:比之无首,凶。象曰:比之无首,无所终也。
第九卦 小畜 风天小畜 巽上乾下
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彖曰:小畜;柔得位,而上下应之,曰小畜。健而巽,刚中而志行,乃亨。密云不雨, 尚往也。自我西郊,施未行也。
象曰: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初九:复自道,何其咎,吉。象曰:复自道, 其义吉也。
九二:牵复,吉。象曰:牵复在中,亦不自失也。
九三:舆说辐,夫妻反目。象曰:夫 妻反目,不能正室也。
六四:有孚,血去惕出,无咎。象曰:有孚惕出,上合志也。
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象曰:有孚挛如,不独富也。
上九: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象曰:既雨既处,德积载也。 君子征凶,有所疑也。
第十卦 履 天泽履 乾上兑下
履:履虎尾,不咥人,亨。
彖曰:履,柔履刚也。说而应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刚中正,履帝位而不 疚,光明也。
象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辨上下,安民志。
初九:素履,往无咎。象曰:素履之 往,独行愿也。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象曰:幽人贞吉,中不自乱也。
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象曰:眇能视;不足以 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与行也。咥人之凶;位不当也。武人为于大君;志刚也。
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象曰:愬愬终吉,志行也。
九五:夬履,贞厉。象曰:夬履贞厉,位正当也。
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象曰:元吉在上,大有庆也。
第十一卦 泰 天地泰 坤上乾下
泰:小往大来,吉亨。
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 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初九:拔茅 茹,以其夤,征吉。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 也。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象曰:无往不复,天地 际也。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实也。不戒以孚,中心愿 也。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
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象曰:城复于隍,其命乱也。
第十二卦 否 地天否 乾上坤下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 而天下无邦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初六:拔茅茹,以其夤,贞吉 亨。象曰:拔茅贞吉,志在君也。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象曰:大人否亨,不乱群也。
六三:包羞。象曰:包羞,位不当也。
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象曰:有命无咎,志行也。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象曰:大人之吉,位正当也。
上九:倾否,先否后喜。象曰:否终则倾,何可长也。
第十三卦 同人 天火同人 乾上离下
同人: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曰同人。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 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
象曰: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
初九:同人于门,无咎。象曰:出门同人,又 谁咎也。
六二:同人于宗,吝。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象曰:伏戎于莽,敌刚也。三岁不兴,安行 也。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象曰:乘其墉,义弗克也,其吉,则困而反则也。
九五:同人,先号啕而后笑。大师克相遇。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师相遇,言 相克也。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第十四卦 大有 火天大有 离上乾下
大有:元亨。 彖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 是以元亨。
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竭恶扬善,顺天休命。
初九:无交害,匪咎,艰则无 咎。象曰:大有初九,无交害也。
九二: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象曰:大车以载,积中不败也。
九三: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象曰: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害也。 九四:匪其彭,无咎。象曰:匪其彭,无咎;明辨晰也。
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象曰:厥孚交如,信以发志也。威如之吉,易而无备也。
上九: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象曰:大有上吉,自天佑也。
第十五卦 谦 地山谦 坤上艮下
谦:亨,君子有终。
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 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
象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六二:鸣谦,贞吉。象曰:鸣谦贞吉,中心得也。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
六四:无不利,(扌为)谦。象曰:无不利,(扌为)谦;不违则也。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象曰:鸣谦,志未得也。可用行师,征邑国也。
第十六卦豫 雷地豫 震上坤下
豫:利建侯行师。
彖曰: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豫。豫,顺以动,故天地如之,而况建侯行师乎?天 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豫之时义大矣哉!
象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初六:鸣豫,凶。象 曰:初六鸣豫,志穷凶也。
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
六三:盱豫,悔。迟有悔。象曰:盱豫有悔,位不当也。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象曰:由豫,大有得;志大行也。
六五:贞疾,恒不死。象曰:六五贞疾,乘刚也。恒不死,中未亡也。
上六:冥豫,成有渝,无咎。象曰:冥豫在上,何可长也。
第十七卦 随 泽雷随 兑上震下
随:元亨利贞,无咎。
彖曰:随,刚来而下柔,动而说,随。大亨贞,无咎,而天下随时,随之时义大矣哉!
象曰:泽中有雷,随;君子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