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32M
⑴ 比特币是什么属于什么资产为什么
比特币,英文名BitCoin,是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由一串串计算机生成的复杂代码组成。和人民币的¥、美元的$一样,比特币也有自己的符号,下图的那个“B”。
比特币的发明人,是中本聪。中本聪(英语:Satoshi Nakamoto),是比特币协议及其相关软件Bitcoin-Qt的创造者。他于2008年发表了一篇名为《比特币:一种点对点式的电子现金系统》(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的论文,描述了一种被他称为“比特币”的电子货币及其算法。
2009年,他发布了首个比特币软件,并正式启动了比特币金融系统。
2010年,他逐渐淡出并将项目移交给比特币社区的其他成员。
中本聪据信持有约一百万个比特币。如果按每个比特币2W美元,其身价一度达到200亿美元。到现在为止,他的真实身份仍然不为外界所知,也就是说,没有人知道中本聪到底是谁。
比特币的出现时间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其实,在此之前,很多人已经进行了电子货币、数字货币和虚拟货币的尝试,但都没有成功,既有技术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环境和经济背景方面的原因。而某种程度上说,正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催生了比特币。
莱特币是1.8G的算力。全网算力才8600Gh/s,1080ti显卡独占1/4700。
以太币(ETH),算力才32MH/s,1070都有40MH/s了。很多人说1080Ti算力拉不上去是因为gddr5x显存延迟高,果然还是A卡的挖矿好,网上看到别人说480都能有65MH/s的算力。
ZEC币,算力724Sol/s,接近三张1060 3G的算力,总价比3张1060贵个2K软妹币。但相比供不应求的A卡RX480 8G,3张价格才5K不到,算力却有900+Sol/s,不过有价无市也白搭。
这卡拿来挖矿太浪费了,只是玩玩,伤不起。
⑶ 怎么知道自己挖到比特币了
你的算力只有32.4M ???这样的算力还是不要挖BTC了。
按32M来说 目前难度一天只能有0.17元的收益。。还不到2毛钱。
现在有100G算力 一天才0.07BTC ,约500多人民币。 100G= 100000M 。
-------------
自己在矿池挖的币如果不是手动提的话,一般是累计到1个自动发你的钱包。当然你可以自己设定到多少自动支付给你。在矿池设定好你钱包的接收地址就好。只是现在挖BTC用电脑是不行了,连电费都不够的。有专门的ASIC去挖了。
⑷ 区块链的"区块"是何含义
“区块链,就相当于这个账本,区块就相当于这个账本的一页,区块中所承载的信息,就是这一页上记载的交易内容。区块链是一块一块的,每一块写满了交易记录,连在一起成了一条链就是区块链。”
以比特币为例,大约每十分钟就行一次「算力竞赛」来竞争这个记账的权利。就好比说,你的算力牛逼,算得多,就像肌肉更结实,更会打,大家都服你,让你来记这个帐,即向区块链这个总账本写入一个区块(注意不是区块里的内容)的权利。不过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计算能力只能决定赢得竞争的概率。就好比说,一共有若干张彩票,算力多的可以买更多张提高中奖概率,然而买得多的人,也不一定最后就中奖了
区块链即为一个个用这样的计算力保障的数据块链条。从第一块开始,每一个区块依照一定规则收集数据,然后将这些数据附上一个值,使得形成的数据块经过类似的单向函数计算后的结果落到一定范围内。通过估算全网的算力以及控制结果范围的大小,来保障符合要求数据块在足够长的时间内才能被找到。这个计算结果会被下一个区块包含,而这样形成的链式数据结构则称为区块链。
每一个小账本被称为区块,每一个不同的区块链协议(产生不同的加密货币)都会规定每一个区块的大小(最初比特币为1M)账本组成区块,区块构成链表,区块的头包含前一块的哈希值,这就是区块链。如此一来,任何人就不能随意修改其中的内容,或者交换顺序。如果你这么做,意味着你需要重新计算所有的特殊数字。
规定,允许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建造区块。每一个新建区块的人(找到了这个特殊数字 - SHA256值有30个零)都能获得奖励,对于新建区块的这部分人(矿工)来说:
1.没有发送者信息,不需要签名
2.每一个新区块都会给整个币种增加新的虚拟(加密)货币
3.新建区块的过程又被称为“挖矿”:需要大量工作量并且可以向整个经济体注入新的货币
4.挖矿的工作是:接受交易信息,建造区块,把区块广播出去,然后得到新的钱作为奖励
对每个矿工来说,每个区块就像一个小彩票,所有人都在拼命快速猜数字,直到有一个幸运儿找到了一个特殊数字,使得整个区块的哈希值开头有许多个零,就能得到奖励。我记得有一个知乎答主给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区块链就像一个拥有貌美如花女儿(区块)的国王,有很多的青年翘首以盼,而国王的方法是出了一道很难得题目让所有的青年计算(学习改变人生),谁算的快(在计算哈希值过程也可能是运气好)就能抱得美人归
对于想用这个系统来收付款的用户来说,他们不需要收听所有的交易,而只要收听矿工们广播出来的区块,然后更新到自己保存的区块链中就可以了
“区块”也可以想象为一个盒子,区块里放着一些数字货币以及一张小纸条,小纸条上记录了这十分钟内产生的那唯一一笔交易信息, 比如说——“小A转账给了小B100元”;当然,这段信息肯定是被加密处理过的,为的就是保证只有小A和小B(通过他们手上的钥匙)才有能力解读里面真正的内容。
这个神奇的区块被创造出来之后,很快被埋在了地底下,至于埋在哪里?没有一个人不知道,需要所有计算机节点一起参与进来掘地三尺后才有可能找到(找到一个有效的工作量证明)。显然,这是一件工作量巨大、成果随机的事件。但是呢,对于计算机节点来说,一旦从地底下挖出这个区块,他将获得区块内价值不菲的数字货币,以及“小A转账给了小B100元”过程中小A所支付的小费。同时,对于这个节点来说,也只有他才有权利真正记录小纸条里的内容,这是一份荣耀,而其他节点相当于只能使用它的复制品,一个已经没有数字货币加持的副本。当然这个神奇的区块还有一些其他很特别的地方,
可以将计算机节点从地底下挖出区块的过程叫做「挖矿」,刚才说了,这是一件工作量巨大、运气成分较多、但收益丰厚的事儿。来自中国上海浦东新区张衡路上的一个节点突然跳出来很兴奋的说:“ 我挖到区块了!里面的小纸条都是有效的!奖励归我!” 。虽然此刻张衡路节点已经拿到了数字货币,但对于其他计算机节点来说,因为这里面还涉及到其他一些利益瓜葛,他们不会选择默认相信张衡路节点所说的话;基于陌生节点彼此不信任的原则,他们拿过张衡路节点所谓挖到的区块(副本),开始校验区块内的小纸条信息是否真实有效等等。在区块链世界里,节点们正是通过校验小纸条信息的准确性,或间接或直接判断成功挖出区块的节点是否撒谎。(如何定义小纸条信息真实有效,后面会讲解,这里暂不做赘述)。在校验过程中,各个节点们会直接通过下面两个行为表达自己对张衡路节点的认同(准确无误)和态度:停止已经进行了一半甚至80%的挖矿进程;将张衡路节点成功挖出的区块(副本)追加到自己区块链的末尾。你可以稍微有点困惑:停止可能已经执行了80%的挖矿行为,那之前80%的工作不是就白做了嘛?!然后,区块链的末尾又是个什么鬼东西?对于第一个困惑。我想说,你说的一点没错,但是没办法,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即便工作做了80%,那也得放弃,这80%的工作劳苦几乎可以视为无用功,绝对的伤财劳众。第二个困惑,区块链和区块链的末尾是什么鬼?这里因为事先并没有讲清楚,但是你可以简单想象一下:区块是周期性不断的产生和不断的被挖出来,一个计算机节点可能事先已经执行了N次“从别人手上拿过区块 -> 校验小纸条有效性”的流程,肯定在自己的节点上早已经存放了N个区块,这些区块会按照时间顺序整齐的一字排列成为一个链状。没错,这个链条,就是你一直以来认为的那个区块链。如果你还是不能够理解,没关系,文章后面还会有很多次机会深入研究。
进入到区块内更微观的世界里一探究竟,看看小纸条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它的产生以及它终其一生的使命:发起交易的时候,发起人会收到一张小纸条,他需要将交易记录比如说“盗盗转账给张三40元”写在纸上。说来也神奇,当写完的那一刹那,在小纸条的背面会自动将这段交易记录格式化成至少包含了“输入值”和“输出值”这两个重要字段;“输入值”用于记录数字货币的有效来源,“输出值”记录着数字货币发往的对象。刚刚创建的小纸条立马被标记成为“未确认”的小纸条。从地下成功挖出区块并最终连接到区块链里的小纸条一开始会被标记为“有效”。若这条有效的小纸条作为其他交易的输入值被使用,那么,这个有效的小纸条很快会被标记为“无效”。因为各种原因,区块从链上断开、丢弃,曾经这个区块内被标记为“有效”的小纸条会被重新标记为“未确认”。区块链里面没有账户余额的概念,你真正拥有的数字资产实际上是一段交易信息;通过简单的加减法运算获知你数字钱包里的余额。上面的1、2、3仅仅作为结论一开始强行灌输给你的知识点,其中有几个描述可能会有点绕,让你觉得云里雾里,只有了解整体区块链你才能更全面认知其中奥妙。
区块容量,比特币从被创建时,或者说源代码中规定了,区块容量是1M。最初设计成1M的原因一方面,防止DOS攻击。另一方面,当年中本聪在创建区块链的时候的容量是32M,但是他通过一个说明为”Clear up“这样毫不起眼的Commit把区块容量改成了1M,为防止区块链体积增长过快,为区块容量这个问题添加了些神秘色彩。1M的容量意味着比特币最大的处理交易数量在约2400(486882区块1034.39的大小很接近了)。
区块链说白了,就是一个分布式的记账的一个小本本,用来记账的一个工具,并且基于密码学加密学的技术铺垫,一旦数据交易记录在区块链这个本本上了,数据是不可篡改和抵赖的。互联网是价值的传递,那区块链呢就是信任的传递。在区块链技术作为信用背书的前提下,区块链中的各节点从各自单一的中心变为多方参与的统一多中心,不需要第三方机构的参与便可实现交易传递,效率提高。
⑸ 一台32M算力的莱特币矿机一个月可以保持多少的收入
按照当前难度和币价的话一个月1000左右,电费没有扣。
莱特的难度应该不会有什么变动了。
币价的话现在已经28了,没准就变的不值钱,也没准就涨回去了。
祝你好运哈。
广州云星科技比特币矿机。
⑹ BCH是什么
比特币(BTC)是目前世界上最受追捧的数字货币,2017年8月1日发生分差,在一个“硬叉”的事件中,诞生了一种被称为比特币现金(BCH)的新数字货币。由于版本切换,比特币区块链被分叉至两条独立的区块链。在分叉前拥有比特币的所有人都有权获得相同数量的“比特币现金”代币,类似于股票中的股息派发。
比特币现金(BCH)是由一小部分比特币开发者推出的不同配置的新版比特币,是一种新型的区块链资产。在2017年8月1日,比特币现金开始挖矿,每个比特币投资者的账户上将出现与比特币数量等量的比特币现金(BCH)。
(1)两者的传输方式相同
比特币现金和比特币两者是完全分散的,中央银行不发行,也不需要第三方来操作,而是通过互联网来传输的电子现金。
比特币现金的前世就是比特币。在分叉之前它存储的区块链中的数据以及运行的软件是和所有比特币节点兼容的,而到了分叉那一刻以后,它与比特币就没有多少关联了,成为一种全新的币种。
(2)记录交易信息的区块容量不同
比特币的区块容量是1MB,而比特币现金删除了隔离验证(SegWit),取消了区块大小1M的限制,最大可支持8M区块大小,坚持的是链上扩容路线。是BitcoinABC方案产生的区块链资产,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安全性。在特定的时间内也可以支持更多的交易。比特币现金被挖出的第一块BCH区块,大小就已经超过了1MB。
(3)两者的算法难度不同
比特币最多有2100万个,随着被挖的量越来越多,余量越来越少,算法难度就越加困难。而比特币现金是采用动态难度调节模式,生产难度会随着整个比特币现金网络中的算力来调节。加入的节点越多,难度越高,反之则下降难度。因为比特币现金出块时间很长,比特币现金在8月8日开始调整了采矿难度,并且提升了出块的速度。
从技术上来看: 比特币现金和比特币所使用的工作量证明算法都是 SHA256,而不同的是难度调节机制。比特币原链中所采取的措施是, 每挖出 2,106 个区块根据算力情况调整一次挖矿难度 ,而比特币现金为了防止算力不足的情况, 采取了若最近 12 小时出块数小于 6 个,则难度自动降低 25%的紧急难度调节机制(EDA)。
从算力分配来看: 当 BTC 和 BCH 同使用 SHA256 算法时, 矿工们就可以根据挖矿收益来决定挖那种矿。在过去的这三个多月时间里,每当 BCH 难度下调挖矿收益大于 BTC 时,算力都会大幅流入 BCH 链,从而严重影响两条链的出块速度。
比特币现金面临的问题
BCH自诞生起,就饱受争议,BCH和BTC之间的争执,矿工和Core之间的矛盾,可能会一直持续下去,这是当时设计的时候缺陷所导致的,属于“先天性疾病”,加上后天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导致了如今难舍难分的局面。并且伴随着BCH价格的日渐上涨,这个矛盾还可能进一步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