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协议去中心化
① 什么是TCPIP协议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的简写,中译名为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又名网络通讯协议,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协议、Internet国际互联网络的基础,由网络层的IP协议和传输层的TCP协议组成。TCP/IP 定义了电子设备如何连入因特网,以及数据如何在它们之间传输的标准。协议采用了4层的层级结构,每一层都呼叫它的下一层所提供的协议来完成自己的需求。通俗而言:TCP负责发现传输的问题,一有问题就发出信号,要求重新传输,直到所有数据安全正确地传输到目的地。而IP是给因特网的每一台联网设备规定一个地址。
② Windows7系统的网络协议TCP/IP怎么修复啊
修复TCP/IP协议的方法:
1、开始——运行——regedit.exe,打开注册表编辑器,删除以下两个键: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Winsock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Winsock2
2、用记事本打开%winroot%\inf\nettcpip.inf文件,找到:
[MS_TCPIP.PrimaryInstall]
Characteristics = 0xa0 把此处的0Xa0改为0x80 保存退出
3、打开本地连接的TCP/IP属性――-添加协议——从磁盘——浏览找到刚刚保存的nettcpip.inf(%winroot%\inf\nettcpip.inf)文件,
然后选择“TCP/IP协议”(不是选择那个TCP/IP 版本6)。
经过这一步之后,又返回网络连接的窗口,但这个时候,那个“卸载”按钮已经是可用的了。点这个“卸载”按钮来把TCP/IP协议删除,
然后重启一次机器。
4、重启后再照着第3步,重新安装一次TCP/IP协议便可。
5、再重启一次,这时应该可以了,可以照着需要,设置一下IP地址。
③ 什么是tcpip协议中的端到端通信
TCP是面向连接的通信协议,通过三次握手建立连接,通讯完成时要拆除连接,由于TCP是面向连接的所以只能用于端到端的通讯。
TCP提供的是一种可靠的数据流服务,采用“带重传的肯定确认”技术来实现传输的可靠性。TCP还采用一种称为“滑动窗口”的方式进行流量控制,所谓窗口实际表示接收能力,用以限制发送方的发送速度。
④ TCP/IP协议是什么
5类IP地址的划分和地址范围
数据进入栈协议时的封装过程
以太网帧格式
环回接口:
1)
传给环回地址(一般是127.0.0.1)的任何数据均作为I P输入。
2)
传给广播地址或多播地址的数据报复制一份传给环回接口,然后送到以太网上。这是因为广播传送和多播传送的定义包含主机本身。
3
)任何传给该主机I P地址的数据均送到环回接口。
PPP帧格式
IP数据报文头部
服务类型(TOS)字段包括一个3 bit的优先权子字段(现在已被忽略),4 bit的TOS字段和1 bit未用位但必须置0。4 bit的TOS分别代表:最小时延、最大吞吐量、最高可靠性和最小费用。4 bit中只能置其中1 bit。如果所有4 bit均为0,那么就意味着是一般服务。
标识字段唯一地标识主机发送的每一份数据报。通常每发送一份报文它的值就会加1。
首部检验和字段是根据I P首部计算的检验和码。它不对首部后面的数据进行计算。ICMP、IGMP、UDP和TCP在它们各自的首部中均含有同时覆盖首部和数据检验和码。
校验和的计算方法:
把检验和字段置为0。然后,对首部中每个16 bit进行二进制反码求和,结果存在检验和字段中。当收到一份I P数据报后,同样对首部中每个16 bit进行二进制反码的求和。如果首部在传输过程中没有发生任何差错,那么接收方计算的结果应该为全1。如果结果不是全1(即检验和错误),那么I P就丢弃收到的数据报。但是不生成差错报文,由上层去发现丢失的数据报并进行重传。
从概念上说,IP路由选择是简单的,特别对于主机来说。如果目的主机与源主机直接相连(如点对点链路)或都在一个共享网络上(以太网或令牌环网),那么I P数据报就直接送到目的主机上。否则,主机把数据报发往一默认的路由器上,由路由器来转发该数据报。大多数的主机都是采用这种简单机制。
路由表中的每一项都包含下面这些信息:
• 目的I P地址。它既可以是一个完整的主机地址,也可以是一个网络地址,由该表目中的标志字段来指定。主机地址有一个非0的主机号,以指定某一特定的主机,而网络地址中的主机号为0,以指定网络中的所有主机(如以太网,令牌环网)。
• 下一站(或下一跳)路由器(next-hop router)的I P地址,或者有直接连接的网络I P地址。下一站路由器是指一个在直接相连网络上的路由器,通过它可以转发数据报。下一站路由器不是最终的目的,但是它可以把传送给它的数据报转发到最终目的。
• 标志。其中一个标志指明目的I P地址是网络地址还是主机地址,另一个标志指明下一站路由器是否为真正的下一站路由器,还是一个直接相连的接口。
• 为数据报的传输指定一个网络接口。
I P路由选择主要完成以下这些功能:
1)
搜索路由表,寻找能与目的I P地址完全匹配的表目(网络号和主机号都要匹配)。如果找到,则把报文发送给该表目指定的下一站路由器或直接连接的网络接口(取决于标志字段的值)。
2)
搜索路由表,寻找能与目的网络号相匹配的表目。如果找到,则把报文发送给该表目指定的下一站路由器或直接连接的网络接口(取决于标志字段的值)。目的网络上的所有主机都可以通过这个表目来处置。
3)
搜索路由表,寻找标为“默认(d e f a u l t)”的表目。如果找到,则把报文发送给该表目指定的下一站路由器。
如果上面这些步骤都没有成功,那么该数据报就不能被传送。如果不能传送的数据报来自本机,那么一般会向生成数据报的应用程序返回一个“主机不可达”或“网络不可达”的错误。
特殊的IP地址
ARP请求或应答分组格式
前两个字段是以太网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目的地址为全1的特殊地址是广播地址;以太网帧类型表示后面数据的类型,对于ARP请求或应答来说,该字段的值为0x0806;硬件类型字段表示硬件地址的类型,它的值为1即表示以太网地址;协议类型字段表示要映射的协议地址类型,它的值为0x0800即表示IP地址;对于以太网上IP地址的ARP请求或应答来说,硬件地址长度和协议地址长度的值分别为6和4;操作字段指出四种操作类型,它们是ARP请求(值为1)、ARP应答(值为2)、RARP请求(值为3)和RARP应答(值为4)
ICMP报文的类型
ICMP报文中的标识符和序列号字段由发送端任意选择设定,这些值在应答中将被返回。这样,发送端就可以把应答与请求进行匹配。
ICMP地址掩码请求与应答报文
ICMP时间戳请求与应答报文
ICMP不可达报文
ICMP回显请求与回显应答报文格式
如果IP数据报文中的TTL字段是0或1时路由器即将该数据报丢弃,并给信源机发一份ICMP“超时”信息。Traceroute程序的关键在于包含这份ICMP信息的IP报文的信源地址是该路由器的IP地址。
Traceroute程序的操作过程:
发送一份TTL字段为1的IP数据报给目的主机。处理这份数据报的第一个路由器将TTL值减1,丢弃该数据报,并发回一份超时ICMP报文。这样就得到了该路径中的第一个路由器的地址。然后Traceroute程序发送一份T T L值为2的数据报,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第二个路由器的地址。继续这个过程直至该数据报到达目的主机。但是目的主机哪怕接收到T T L值为1的I P数据报,也不会丢弃该数据报并产生一份超时ICMP报文,这是因为数据报已经到达其最终目的地。Traceroute程序发送一份UDP数据报给目的主机,但它选择一个不可能的值作为UDP端口号(大于30 000),使目的主机的任何一个应用程序都不可能使用该端口。因为,当该数据报到达时,将使目的主机的UDP模块产生一份“端口不可达”错误的I C M P报文。这样,Traceroute程序所要做的就是区分接收到的ICMP报文是超时还是端口不可达,以判断什么时候结束。对于每个TTL值,发送3份数据报。
ICMP超时报文
选路的原理:
1) 搜索匹配的主机地址;
2) 搜索匹配的网络地址;
3) 搜索默认表项(默认表项一般在路由表中被指定为一个网络表项,其网络号为0)。
I
P层进行的选路实际上是一种选路机制,它搜索路由表并决定向哪个网络接口发送分组。这区别于选路策略,它只是一组决定把哪些路由放入路由表的规则。IP执行选路机制,而路由守护程序则一般提供选路策略。
(路由表)对于一个给定的路由器,可以打印出五种不同的标志(flag):
U 该路由可以使用。
G 该路由是到一个网关(路由器)。如果没有设置该标志,说明目的地是直接相连的。
H 该路由是到一个主机,也就是说,目的地址是一个完整的主机地址。如果没有设置该标志,说明该路由是到一个网络,而目的地址是一个网络地址:一个网络号,或者网络号与子网号的组合。
D 该路由是由重定向报文创建的。
M 该路由已被重定向报文修改。
标志G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由它区分了间接路由和直接路由,发往直接路由的分组中不但具有指明目的端的IP地址,还具有其链路层地址;当分组被发往一个间接路由时,IP地址指明的是最终的目的地,但是链路层地址指明的是网关(即下一站路由器)的链路层地址。
标志H表明,目的地址(netstat命令输出第一行)是一个完整的主机地址。没有设置H标志说明目的地址是一个网络地址(主机号部分为0)。当为某个目的I P地址搜索路由表时,主机地址项必须与目的地址完全匹配,而网络地址项只需要匹配目的地址的网络号和子网号就可以了。
ICMP重定向报文
ICMP路由器通告报文格式
UDP首部
如果检验和的计算结果为0,则存入的值为全1(6 5 5 3 5),这在二进制反码计算中是等效的。如果传送的检验和为0,说明发送端没有计算检验和。
把一份I P数据报分片以后,只有到达目的地才进行重新组装。重新组装由目的端的I P层来完成,其目的是使分片和重新组装过程对运输层(T C P和U D P)是透明的,
UDP分片举例
需要分片但是设置不分片标志时置1时产生ICMP不可达差错报文
受限的广播地址是255.255.255.255。该地址用于主机配置过程中IP数据报的目的地址,此时,主机可能还不知道它所在网络的网络掩码,甚至连它的IP地址也不知道。
指向网络的广播地址是主机号为全1的地址。A类网络广播地址为netid .255.255.255.255,其中netid为A类网络的网络号。
指向所有子网的广播地址的子网号及主机号为全1。
TCP包头部
序号用来标识从TCP发端向TCP收端发送的数据字节流,它表示在这个报文段中的第一个数据字节。如果将字节流看作在两个应用程序间的单向流动,则TCP用序号对每个字节进行计数。序号是32 bit的无符号数,序号到达2^32-1后又从0开始。既然每个传输的字节都被计数,确认序号包含发送确认的一端所期望收到的下一个序号。因此,确认序号应当是上次已成功收到数据字节序号加1。只有A C K标志为1时确认序号字段才有效。
最常见的可选字段是最长报文大小,又称为MSS (Maximum Segment Size)。每个连接方通常都在通信的第一个报文段(为建立连接而设置S Y N标志的那个段)中指明这个选项。它指明本端所能接收的最大长度的报文段。
⑤ tcpip协议中不一定需要设置的是什么
不好意思,没太明白你需要设置tcp/ip里的哪项设置,是设置筛选还是其他基于tcp/ip下的服务,请补充一下
啊!你可以找到网上邻居-单击右键“属性”-然后找到“本地连接”-“属性”-双击“internet协议(tcp/ip)”就可以设置本机的ip,掩码及dns了
⑥ 帮忙解释一下名词解释Tcpip协议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的简写,中译名为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又名网络通讯协议,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协议、Internet国际互联网络的基础,由网络层的IP协议和传输层的TCP协议组成。TCP/IP 定义了电子设备如何连入因特网,以及数据如何在它们之间传输的标准。协议采用了4层的层级结构,每一层都呼叫它的下一层所提供的协议来完成自己的需求。通俗而言:TCP负责发现传输的问题,一有问题就发出信号,要求重新传输,直到所有数据安全正确地传输到目的地。而IP是给因特网的每一台电脑规定一个地址。
http://ke..com/view/7649.htm
⑦ 如何重装tcpip协议
如何重装TCP/IP协议
有时侯我们遭遇流氓软件或病毒木马,好不容易清除了却无法上网了,估计是TCP/IP协议被破坏了。这时就可以通过重新安装TCP/IP协议来解决,但是在“本地连接”属性里面的TCP/IP协议“卸载”选项不可选,该怎么办呢?可通过以下方法来解决:
1、单击“开始”——“运行”——输入“regedit”,打开注册表编辑器,
删除以下两个键:
HKEY_LOCAL_
HKEY_LOCAL_2
如下图所示:
经过这一步之后,又返回网络连接的窗口,但这个时候,那个“卸载”按钮已经是可用的了。点这个“卸载”按钮来把TCP/IP协议删除,然后重启一次电脑。
4、重启后再按照第3步,重新安装一次TCP/IP协议即可。
5、安装完成后再重启电脑一次,这时侯就可以了,然后根据实际情况,
设置一下IP地址就可以了!
⑧ 关于局域网和TCPIP协议的几个疑问
呵呵,算了,闲着没事我来给你解答吧。
1、这3台设备的IP是否是电信随机分配的要看你是拉的光纤还是PPPOE拨号上网,拉的光纤的话就是固定ip,如果是宽带拨号上网的,外网IP就是随机分配的。关于端口的问题你有一个误区,TCP/IP端口不是路由器分配的,是你计算机上进程所使用的端口。
2、你所有上网的A\B\C设备上网出去用的都是同一个外网IP。
⑨ tcpip6个基本协议都是什么
TCP/IP协议介绍
TCP/IP的通讯协议
这部分简要介绍一下TCP/IP的内部结构,为讨论与互联网有关的安全问题打下基础。TCP/IP协议组之所以流行,部分原因是因为它可以用在各种各样的信道和底层协议(例如T1和X.25、以太网以及RS-232串行接口)之上。确切地说,TCP/IP协议是一组包括TCP协议和IP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协议、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协议和其他一些协议的协议组。
TCP/IP整体构架概述
TCP/IP协议并不完全符合OSI的七层参考模型。传统的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是一种通信协议的7层抽象的参考模型,其中每一层执行某一特定任务。该模型的目的是使各种硬件在相同的层次上相互通信。这7层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路层、传输层、话路层、表示层和应用层。而TCP/IP通讯协议采用了4层的层级结构,每一层都呼叫它的下一层所提供的网络来完成自己的需求。这4层分别为:
应用层:应用程序间沟通的层,如简单电子邮件传输(SMTP)、文件传输协议(FTP)、网络远程访问协议(Telnet)等。
传输层:在此层中,它提供了节点间的数据传送服务,如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等,TCP和UDP给数据包加入传输数据并把它传输到下一层中,这一层负责传送数据,并且确定数据已被送达并接收。
互连网络层:负责提供基本的数据封包传送功能,让每一块数据包都能够到达目的主机(但不检查是否被正确接收),如网际协议(IP)。
网络接口层:对实际的网络媒体的管理,定义如何使用实际网络(如Ethernet、Serial Line等)来传送数据。
TCP/IP中的协议
以下简单介绍TCP/IP中的协议都具备什么样的功能,都是如何工作的:
1. IP
网际协议IP是TCP/IP的心脏,也是网络层中最重要的协议。
IP层接收由更低层(网络接口层例如以太网设备驱动程序)发来的数据包,并把该数据包发送到更高层---TCP或UDP层;相反,IP层也把从TCP或UDP层接收来的数据包传送到更低层。IP数据包是不可靠的,因为IP并没有做任何事情来确认数据包是按顺序发送的或者没有被破坏。IP数据包中含有发送它的主机的地址(源地址)和接收它的主机的地址(目的地址)。
高层的TCP和UDP服务在接收数据包时,通常假设包中的源地址是有效的。也可以这样说,IP地址形成了许多服务的认证基础,这些服务相信数据包是从一个有效的主机发送来的。IP确认包含一个选项,叫作IP source routing,可以用来指定一条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之间的直接路径。对于一些TCP和UDP的服务来说,使用了该选项的IP包好象是从路径上的最后一个系统传递过来的,而不是来自于它的真实地点。这个选项是为了测试而存在的,说明了它可以被用来欺骗系统来进行平常是被禁止的连接。那么,许多依靠IP源地址做确认的服务将产生问题并且会被非法入侵。
2. TCP
如果IP数据包中有已经封好的TCP数据包,那么IP将把它们向‘上’传送到TCP层。TCP将包排序并进行错误检查,同时实现虚电路间的连接。TCP数据包中包括序号和确认,所以未按照顺序收到的包可以被排序,而损坏的包可以被重传。
TCP将它的信息送到更高层的应用程序,例如Telnet的服务程序和客户程序。应用程序轮流将信息送回TCP层,TCP层便将它们向下传送到IP层,设备驱动程序和物理介质,最后到接收方。
面向连接的服务(例如Telnet、FTP、rlogin、X Windows和SMTP)需要高度的可靠性,所以它们使用了TCP。DNS在某些情况下使用TCP(发送和接收域名数据库),但使用UDP传送有关单个主机的信息。
3.UDP
UDP与TCP位于同一层,但对于数据包的顺序错误或重发。因此,UDP不被应用于那些使用虚电路的面向连接的服务,UDP主要用于那些面向查询---应答的服务,例如NFS。相对于FTP或Telnet,这些服务需要交换的信息量较小。使用UDP的服务包括NTP(网落时间协议)和DNS(DNS也使用TCP)。
欺骗UDP包比欺骗TCP包更容易,因为UDP没有建立初始化连接(也可以称为握手)(因为在两个系统间没有虚电路),也就是说,与UDP相关的服务面临着更大的危险。
4.ICMP
ICMP与IP位于同一层,它被用来传送IP的的控制信息。它主要是用来提供有关通向目的地址的路径信息。ICMP的‘Redirect’信息通知主机通向其他系统的更准确的路径,而‘Unreachable’信息则指出路径有问题。另外,如果路径不可用了,ICMP可以使TCP连接‘体面地’终止。PING是最常用的基于ICMP的服务。
5. TCP和UDP的端口结构
TCP和UDP服务通常有一个客户/服务器的关系,例如,一个Telnet服务进程开始在系统上处于空闲状态,等待着连接。用户使用Telnet客户程序与服务进程建立一个连接。客户程序向服务进程写入信息,服务进程读出信息并发出响应,客户程序读出响应并向用户报告。因而,这个连接是双工的,可以用来进行读写。
两个系统间的多重Telnet连接是如何相互确认并协调一致呢?TCP或UDP连接唯一地使用每个信息中的如下四项进行确认:
源IP地址 发送包的IP地址。
目的IP地址 接收包的IP地址。
源端口 源系统上的连接的端口。
目的端口 目的系统上的连接的端口。
端口是一个软件结构,被客户程序或服务进程用来发送和接收信息。一个端口对应一个16比特的数。服务进程通常使用一个固定的端口,例如,SMTP使用25、Xwindows使用6000。这些端口号是‘广为人知’的,因为在建立与特定的主机或服务的连接时,需要这些地址和目的地址进行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