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心化洪波
1.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的意思
意思是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出处:《观沧海》
作者:汉代曹操
原文如下: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星光灿烂,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1)去中心化洪波扩展阅读:
曹操这首《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
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2. 洪波的人物背景
格桑花官方网站 - 关注西部的民间公益性助学活动组织。
“我们一直在寻找具有不断超越和探索的奥林匹克精神、为和谐家园做出贡献的人……我们将邀请您传递奥运圣火、跑出人生最精彩的一段路”洪波收到的信中这样写道。她将在6月20日参加西藏拉萨的火炬传递。
37岁的洪波是安徽医科大学附院高级工程师,中国第一批深入中国最大无人区可可西里的志愿者。2004年起,她开始把自己的心血倾注在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那些孩子身上,多次深入西部高原进行实地调查,创办了“格桑花西部助学网”,开展一对一捐款、捐物、个人结对、团体结对、助学支教活动,帮助西部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在洪波和全国100多名义工的共同努力下,如今一万多名会员、1000多捐助人以及许许多多的热心网友组成了一个温馨的网络大家庭,为西部100多所学校的藏、汉、回、土等民族数千名贫困学生提供了一对一捐资助学。
格桑花西部助学网成立近两年,已经向西部输送了200多万元助学款、100多吨物资、34000册图书和包括天文望远镜在内的6000余件学习用品;得到捐助的藏、汉、回、土等民族贫困学生从小学至大学共4400多人次。
教育是事关中国千秋万代的大事,洪波能使西部千万少年畅游在知识的海洋,此举实为可贵,千万人通过她向千万少年伸出援助之手就是对她最大的认同。
洪波用格桑花西部助学的高尚的道德,感动了我,感动了合肥,感动了安徽,感动了中国。
洪波确实挺伟大的,她让那么多的人体会到了什么叫作温暖,什么叫作关爱。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去感动中国,她选择了帮助西部的贫困学生,用她的真心和互联网。她真诚,因为她将她的心牢牢系在西部贫困孩子的身上;她卓绝,因为她懂得使用互联网去网聚人的力量。
洪波,“格桑花”西部助学网站的发起者,通过互联网已经在西部省市的37个乡镇区开展了助学工作,为105所学校的藏、汉、回、土等民族2000多名贫困学生提供了资助。在同一片蓝天下,“格桑花”犹如一条温暖的纽带,将东部和西部人们的心联系在一起。
人们评价洪波,她为什么那么出色,那么让人无法忘怀。那是因为,她不仅有一颗关怀的心,还通过互联网为普天之下心怀感恩、思索奉献的人打开了一扇门,让分享爱变得如同推门一样简单。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去感动中国,她选择了帮助西部的贫困学生,用她的真心和互联网。她真诚,因为她将她的心牢牢系在西部贫困孩子的身上;她卓绝,因为她懂得使用互联网去网聚人的力量。
洪波,“格桑花”西部助学网站的发起者,通过互联网已经在西部省市的藏、汉、回、土等民族的贫困学生提供了资助。在同一片蓝天下,“格桑花”犹如一条温暖的纽带,将东部和西部人们的心联系在一起。
1998年,作为一个旅行者,洪波第一次踏上了西藏这片土地。令人意外的是,这次拉萨之旅改变了洪波今后的生活。
藏民的纯朴、好客给洪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是个背包客,刚到拉萨的时候,走在路上拦车,人们都很热情的载我,没有地方住就住在当地老乡家里,这些藏族同胞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我希望能够回报他们,于是我给他们拍了很多照片,希望寄给他们。但后来我发现,其实他们中有很多人不识字,没有地址,照片当然也没法寄到。”
对此,洪波觉得很惋惜,她希望能够用自己的力量改变当地人的生活。
4年前的一次经历使洪波离自己的想法又迈进了一步。
在拉萨洪波遇到了两个小女孩,姐姐叫卓玛草,妹妹叫拉毛草。父亲在几年前去世了,她们和母亲一起生活。由于生活很贫困,姐姐把唯一的上学机会让给了妹妹。“得知了这件事,我很心酸。当时我想,也许我无法做很多事,但我有能力帮助这对姐妹。”
怀着一颗关怀的心,洪波向她们伸出了援助之手。“后来,和很多人说起这件事,大家都希望能够为这些孩子做点什么。”就这样,洪波通过互联网为普天之下心怀感恩、思索奉献的人打开了一扇窗,“格桑花” 西部助学网站应运而生了。
成立之初,网站的运作可谓困难重重。“虽然藏族人都很热情、很友好,但是开始时我们缺少经验,民族文化背景又不同,所以沟通上依然存在障碍。”洪波表示,由于西部交通相对落后,通讯也不发达,“格桑花”最初的发展步履维艰。“但是很多志愿者的加入给‘格桑花’的不断发展提供了力量。”
至今,“格桑花”已经吸收的志愿者4万多人。筹集善款1000多万元,一对一地资助了1万多名西部学生。
“对于每个贫困孩子的家庭情况,我们都要进行实地调查”,洪波说。“格桑花”志愿者的工作其实充满了危险,“孩子们的家大都住在山里,山路危险、崎岖,要到达那里,我们经常搭乘当地老百姓的摩托车,让他们载着我们翻山。”志愿者每次出门,洪波都要为他们祈祷,希望他们一路平安。“有时,我坐在摩托车后面,我就觉得虽然语言不通,但我们的心是贴在一起的。”
在高原地区,天气寒冷,很多学校都没有取暖设备,所以孩子们的寒假通常是放假早,开学晚。“孩子们的寒假通常要从11月一直到第二年的4月,根本完不成教学计划,”洪波说,“于是我们实施了‘燃料项目’, 每年冬天为他们提供全学年的取暖用料。”
“格桑花”的种子已经播下,越来越多的花朵将迎着阳光绽放。
“卓玛草两姐妹曾对我说,他们长大后也希望从事公益工作,她们希望帮助更多的人,全身心去服务更多的人。她们让我看到了希望”,洪波幸福地说。“十年前到西藏,我只是匆匆的过客,只是向往这里的蓝天、白云、雪山。而现在,我觉得自己走进了藏族人的生活和内心,我来拉萨,不再是看风景,而是来看我的孩子们。现在无论我身在何处,我的心会留在这里。”
为了西部的孩子们,洪波几乎把所有的空闲时间都用在了在西部的旅行上。但对此,她无怨无悔。“我觉得一个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一种幸福,我想到了,我迈出了第一步,把自己的想法变成了现实,我付出的都是值得的。”
21日,洪波作为联想火炬手参与了火炬在拉萨的传递。她非常珍惜得来不易的机会,“我代表了这些孩子们,代表了他们的梦想,很多人为我加油。这次火炬传递的机会非常珍贵,在这里传递我们共同的梦想是一生最大的荣幸。”洪波表示,传递结束后,她会把“祥云”带给拉萨的孩子们,让他们亲手摸一摸火炬。
3. 长春市宽城区洪波社区电话
你可以通过拨打114进行电话查询,还可以直接去现场办理业务,然后询问道他们单位的联系方式。
4. 洪波涌起的数是什么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该句典出自(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观沧海》中。洪波:大的波浪。这个句典的意思是:瑟瑟的秋风吹得大海波涛汹涌。描写了秋日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5. 洪波涌起的涌精妙之处
“涌”字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涌”字它把一种动态的东西,以及它的气势,恰如其分的表现了出来。
出处:东汉末年诗人曹操的《观沧海》。
原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5)去中心化洪波扩展阅读
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
这首诗全篇写景,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但是诵读全诗,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诗人的情怀。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读者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
写景部分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
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这首诗不但写景,而且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这首诗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像,更耐人寻味。
过去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全诗的基调为苍凉慷慨的,这也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
作者简介:曹操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
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
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渐见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曹操在汉朝的名义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积极作用。
6. 洪波版古代汉语课后题答案
一古代的“姓”和“氏”、“名”和“字”,是什么关系?
古代的“姓”和“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姓是一种旧的族号,在古代有“别婚姻”的作用,而且它是不能改变的;而氏是姓的分支,往往隔一两代甚至本人就可能改变。上古时期,姓也是区分阶级地位的标志,贵族有姓,平民无姓。战国以后,人们往往以氏为姓,姓和氏逐渐合而为一。到了汉代,通称为姓,而且自天子至平民都可以有姓了。另外,由于姓是用来别婚姻的,所以在战国以前,男子只称氏,而女子却必须称姓。
古人有“名”,有“字”,二者都是古人的名字。旧说上古时期婴儿出生三个月由父亲命名,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字,女子十五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名”和“字”之间往往在意义上有同义或相关联的关系。上古时期,名和字连着说时,通常是先称字,后称名;对平辈或尊辈则不能称名,只能称字,甚至连字都不能称(如对父母),弟子自称也称名,弟子当着老师称呼其他弟子也称名。
二 简述历代中枢机构的变化。
我国古代的中央官制,影响较大的是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制。
秦汉以前,我国还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官制。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设三公九卿,组成中枢机构。三公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是中央最高军政长官。九卿是中央行政机关的长官,即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制粟内史、少府。九卿之中,廷尉、典客和制粟内史管的是政务,其余六卿管的是皇帝宫廷的事务。以九卿为主的各中央行政长官都各有属官。九卿之外,还有一些比较重要的中央行政长官,如中尉、将作少府等。
汉初沿袭秦制。武帝时废去太尉,改为大司马。西汉末年又把丞相改称大司徒,御史大夫改称大司空,与大司马合称“三公”(又称三司),都是宰相。汉代九卿中的名称也有变化。另外还有所谓加官,即本官之外另加的官职。大臣得到加官,就可以经常接近皇帝。
到东汉时,三公已无实权,尚书机构尚书台(即台阁)反而成为实际上的宰相府了。魏文帝时,把权势过大的尚书台改为外围的执行机构,另设中书省,参掌中枢机密。南北朝时,又设门下省,对中书省加以限制。这样,就形成了皇朝中央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分职的制度,这又是隋唐时期中央官制的基础。
隋唐开始实行三省六部制。唐代三省首长的权力后来日渐削弱,徒具虚名。隋朝由原来的行政总负责机构——尚书省(或尚书台)分演出吏、民、礼、兵、刑、工六部(部下设司),属于尚书省。唐避太宗讳,改民部为户部。此后,作为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制一直沿袭到清代,基本未变。六部成立后,诸卿的职权逐渐变小,有的后来就裁撤了。
宋代中央由中枢和枢密院分掌文武二柄,号称二府。元代以尚书省、中书省为宰相府,以尚书令、左右丞相、平章政事为宰相。后废尚书省,归并于中书。明代废中书省,皇帝亲理国政,大学士逐渐成为实际上的宰相。清沿明制,到雍正时成立军机处,大学士就没有什么职权了。
三 “州”这一级行政单位历代有什么变化?
汉武帝把全国分为十几个监察区,称为州(或部),其辖境很大。东汉末年,州成为郡以上的一级行政单位,魏、晋、南北朝一直沿袭。隋朝废郡存州,唐代因之,县以上的行政单位称为州(或称郡)。宋代的州也是县以上的行政单位,州上设路。元代的州也在路或府以下。明清时的州在县以上,府以下,京都所在的直隶州地位略等于府。也有一些散州,虽隶属于府,但实际地位和县相当。
四 古代有几种主要的纪年法?
古代有岁星纪年、太岁纪年、甲子纪年等三种主要的纪年法。
最早采用的是岁星纪年法。岁星即木星,约十二年一周天。古人把黄道附近一周天由西向东分为十二个星次,以此纪年。由于岁星纪年法在实际运用中的不便,古人又假设一个岁星,叫做“太岁”,使其运行方向与真岁星相反,而把黄道附近由东向西分为十二等分,以太岁的运行纪年。这就是太岁纪年法。
甲子纪年始于东汉。甲居十干首位,子居十二支首位,干支依次相配,以此纪年。
五解释下列名词:
夏历:我国以建寅之月为岁首的历法,始于夏代,故称夏历。从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直到清末一直沿用。今天所谓旧历,也指夏历。
行中书省:简称“省”或“行省”,是始于元代的一级行政区划单位。“行中书省”的意思是中书省的行署。本来是临时设的,后来成为固定的行政区划。
二千石:汉代对郡守的通称。因汉代郡守的俸禄为二千石,故称。
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死后,朝廷按照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个称号,称为“谥”或“谥号”。一些有名望的学者死后,其门人或亲友往往也为其加谥号。
闰月:阴历一年实际上不到一个太阳年,约三年相差一个月,为解决阴阳历的矛盾,历法上需置闰,即三年闰一个月,五年闰两个月,十九年闰七个月。每逢闰年所加的一个月叫做闰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就叫闰某月。
知府:官名。宋代命朝臣出守列郡为府的行政长官,称为权知(意思是“临时主持”)某府事,简称知府。明代始以知府为正式名称,管辖州县,为府一级行政长官。清代相沿不改。
六利用工具书查出柳宗元的字、籍贯、生卒年、曾任的官职以及他的文集的名称和他的传记资料。
查《中国古今人名大辞典》可知:
柳宗元(773—819),唐河东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县西北)人,字子厚。曾任监察御史、蓝田尉、礼部员外郎、永州司马,柳州刺史等职。著作有《柳河东先生集》。
查《二十四史纪传人名索引》可知:
柳宗元的传记资料在“旧唐13/160/4213”(即《旧唐书》第13册、第160卷、第4213页)和“新唐16/168/5132”(即《新唐书》第16册、第168卷、第5132页)。
七利用工具书查出“五月金陵西,祖余白下亭”这两句诗的作者,并说明“金陵”和“白下”是今天什么地方,解释“祖”的意义。
据日本人编唐诗索引可以查出,这两句诗出自李白《留别金陵诸公》。金陵和白下都是今天的南京市。“祖”的意思是饯行。
八
《史记"汲黯传》:“上以为淮阳楚地之郊,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请根据《说文解字》说明“郊”的本义,根据《经籍纂诂》说明“郊”的句中意义。
《说文解字"邑部》:“距国百里为郊,从邑交声。”据此知“郊”的本义是指国都城外百里以内的地方。《经籍纂诂》:“郊,郊道要冲之处也。”据此知“郊”在句中指交通要道。
九解释下列各组中加△的词的意义,并说明哪个是本义,哪个是引申义(教材引文下加△处,本书改为下加点):
(A) 组
1 素所自树立使然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树:建立、树立,引申义。
2 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史记"孙膑》)
树:树木,引申义。
3.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孟子"许行》)
树:种植,本义
(B) 组
1 不虞君之涉吾地也。(《左传"齐桓公伐楚》)
涉:进入,引申义。
2. 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吕氏春秋"察今》)
涉:趟水过河,本义。
3. 然后可以刚健强力,涉险而不伤。(苏轼《教战守策》)
涉:经历,引申义。
(C) 组
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第八十一章》)
信:诚实,本义。
2.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信:相信,引申义。
3. 俄而谢玄淮上信至。(《世说新语"雅量》)
信:使者,引申义。
阅读《史记·万石君列传》中的一段文字,说出万石君的姓名,给文中加△的人名、地名、官名、年号作注,并把全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教材引文下加△处,本书改为下加点):
万石君名奋,其父赵人也,姓石氏。赵亡,徙居温。高祖击项籍,过河内,时奋年十五,为小吏,侍高祖。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若何有?”对曰:“奋独有母,不幸失明,家贫。有姊,能鼓琴。”高祖曰:“若能从我乎?”曰:“愿尽力。”于是高祖召其姊为美人,以奋为中涓,受书谒,徙其家长安中戚里,以姊为美人故也。其官至孝文时,积功劳至大中大夫。无文学,恭谨无与比。文帝时,东阳侯张相如为太子太傅,免。选可为傅者,皆推奋,奋为太子太傅。及孝景即位,以为九卿;迫近,惮之,徙奋为诸侯相。奋长子建,次子甲,次子乙,次子庆,皆以驯行孝谨,官皆至二千石。于是景帝曰:“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集其门。”号奋为万石君。……建元二年,郎中令王臧以文学获罪。皇太后以为儒者文多质少,今万石君家不言而躬行,乃以长子建为郎中令,少子庆为内史万石君的名字是石奋。
河内,黄河从潼关向东经今河南省河段的北部地区
长安,古都城,名始于汉,在今西安市西北。
孝文,即汉文帝。
大中大夫,即太中大夫,汉代郎中令的属官之一,其职责是“掌议论”,即对朝政提出意见或建议。虽是散官性质,但能接近皇帝,提出意见。大:“太”的古字。
九卿,秦汉时期中央行政机关的长官,即奉常(汉景帝时改称太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汉武帝时改称光禄勋),管宫廷侍卫;卫尉(汉景帝时一度改称中大夫令),管宫门近卫军;太仆,管皇帝的车马;廷尉(有时改称大理),掌刑法,是最高法官;典客(汉景的时改称大行令,汉武帝时又改称大鸿胪),掌管各少数民族和外国来朝事宜;宗正,管理皇族事务;治粟内史(汉景帝时改称大农令,汉武帝时又改称大司农),管理租税赋役;少府,管宫廷总务。九卿之中,廷尉、典客和治粟内史管的是政务,其余六卿管的是皇帝宫廷的事务。
诸侯相,即诸侯王的相。
建元二年,“建元”是汉武帝使用的年号,公元前140年至公元前135年。建元二年即公元前139年。
郎中令,九卿之一,掌管宫廷侍卫
译文
万石君名字叫奋,他的父亲是赵国人,姓石。赵国灭亡后,迁居到温县。汉高祖攻打项羽,经过河内,那时石奋十五岁,做小衙吏,服侍高祖。高祖与他谈话,喜欢他的态度恭敬,问他说:“你家中有什么人?”他回答说:“我现在只有母亲,不幸眼睛失明。家里很穷。还有个姐姐,会弹琴。”高祖说:“你能听从我吗?”他说:“愿竭尽全力。”于是高祖召他的姐姐入宫为美人,任命他为中涓官,处理文书和大臣进谒的事情,把他的家迁到长安中的戚里,那是因为她姐姐为美人的缘故。他的官职到孝文帝时,累积功劳做到太中大夫。他不懂经学儒术,但恭敬谦谨没有人能跟他相比。文帝时,东阳侯张相如做太子太傅,被免去官职。文帝要选拔可以做太子太傅的人,大家都推举石奋,石奋于是做了太子太傅。到孝景帝时,又任命他九卿这样的官职。因他的职位太接近皇帝,景帝惧怕拘谨,又把他的官职改为诸侯相。石奋的长子名建,次子某、三子某,四子名庆,都因性情柔顺、孝敬谦谨,官位都达到俸禄二千石,于是汉景帝说:“石君和他的四个儿子官位都做到二千石,人臣的尊贵光荣就集中在他们一家了。”就称石奋为“万石君”。……建元二年,郎中令王臧因儒术经学而犯了罪。皇太后认为读书的人多外在的气质而少内在的品质,现在万石君家不喜言谈但能亲身力行,就用万石君的长子石建做了郎中令,小儿子石庆做了内史。
十一把下面一篇短文加上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
越 巫 方孝孺
标点:
越巫自诡善驱鬼物。人病,立坛场,鸣角振铃,跳掷叫呼,为胡旋舞禳之。病幸已,馔酒食,持其赀去。死,则委以他故,终不自信其术之妄。恒夸人曰:“我善治鬼,鬼莫敢我抗。”恶少年愠其诞,瞷其夜归,分五六人栖道旁木上,相去各里所。候巫过,下沙石击之。巫以为真鬼也,即旋其角,且角且走。心大骇,首岑岑加重,行不知足所在。稍前,骇颇定,木间沙乱下如初。又旋而角,角不能成音,走愈急。复至前,复如初。手栗气慑,不能角。角坠,振其铃。既而铃坠,唯大叫以行。行闻履声及叶鸣谷响,亦皆以为鬼。号求救于人甚哀。夜半抵家,大哭叩门。其妻问故,舌缩不能言,惟指床曰:“亟扶我寝,我遇鬼,今死矣!”扶至床,胆裂死,肤色如蓝。巫至死不知其非鬼。
译文:
有一个越地的巫人,自己诈称擅长驱鬼。有人病了,他便设立起坛场,吹角摇铃,跳跃叫喊,并跳着胡旋舞,祈求免灾。如果病侥幸好了,他便享用一顿人家的酒饭,拿了人家给的财物离去;如果人死了,就拿别的原因来推托,始终不认为自己的巫术是虚妄的。常常向人夸耀说:“我善于治鬼,鬼没有敢反抗我的。”有几个好搞恶作剧的少年,对他的欺妄非常恼火,就窥伺他夜里回家时,五六个人分开,藏在路边的树上,每人相隔一里左右,等到那巫人经过时,就往下投砂子石块打他。巫人以为是真鬼,马上吹起他的角来,边吹边跑。他心里非常害怕,被吓得脑袋胀闷,也似乎比平时沉重了许多,走起路来也不知道自己的脚在哪里。又往前走了一段路,惊慌的心情稍微安定下来,可是树上又像开始那样往下落砂石。他又马上吹角,吹角也吹不出声音了,于是跑得更快。又往前走了一段路,情形又跟原先一样。吓得他两手发抖,连气也喘不过来了,更不能吹角了。角掉到了地上,只好摇起他的铃。一会儿铃又掉了,只好大喊着往前跑。一路上,听到自己的脚步声以及树叶的响声、山谷的回音,都以为是鬼。大声呼喊着向人求救,喊声非常悲凄。半夜才到了家,大声哭喊着敲门。他妻子问他是什么缘故,他被吓得舌头僵硬而说不出话来,只是指着床说:“赶快扶我休息,我遇上了鬼,今天要死了!”妻子把他扶到床上,他胆裂而死,肤色像蓝草的青色一样。这个巫人到死也不知道那树间的响声并不是鬼。
7.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呈现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在秋天萧瑟的风里,涌起了波涛汹涌的海浪。
秋风吹动树叶,声音萧瑟,在风的吹动下,浩瀚的海洋里洪波滔天,滚滚而来,如有仙人凌风踏浪。联系上下文可知,这是描绘的沧海如澜的壮阔浩瀚。前面说了秋风萧瑟,是一派几近落魄的景色,后面便是浩荡的洪波翻涌。
(7)去中心化洪波扩展阅读
《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
创作背景: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207年)毅然决定北上征伐乌桓。
后来在田畴的指引下,小用计策。大约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奠定了次年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而《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得胜回师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8. 演员洪波演过什么 这人看着一副邪样,而且观察他说话的时候总能感觉他是在说谎。而且杀人警方的意思呢
小心你变成第二个舒淇 我看这个洪波也像个跳梁小丑的模样。 不过,杀人的事情是真的,警方早就已经介入了。这都是赵文卓罢演之前就已经发生的事情了,这个时候说出来,不乏炒作之嫌。不过,估计他没意识到自己的形象,这样的方式炒作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好处。
事情孰是孰非谁也不知道,甄子丹叶问后正火,赵文卓自从演戏开始就没当过反派和配角,谁耍大牌都有可能。又是香港和内地两个矛盾体,这种事情根本说不清孰是孰非。不过,现在看看我们大陆的这些网友的做法,还真是觉得很丢脸。 如果是水军还说的过去,毕竟也是职业一种。如果不是,那还真是丢死人了。
9. 洪波的“特殊身份”风波
对于《特殊身份》剧组
洪波在微博上称,“这个剧组太流氓作风太霸道”。他称,剧组自2012年2月8日开机以来,只拍过两场戏,就因故一直停机。然而3月14日重新开机后,自己并没有接到回组通知,“被剧组单方面踢出去了”。“难道只是因为我支持赵文卓就遭到这样的待遇?”洪波在微博上称:“小演员也是需要名誉和尊严的,我这次开新闻发布会,讨说法面对的都是这个圈里大佬级的人物,也许以后我会遭到报复,也许以后我再也不能做演员演戏了,但我坦然面对,至少我能挺直腰杆做人。
对于赵文卓
2012年3月9日、10日、15日,洪波通过个人微博发言力挺赵文卓,表示赵文卓“没耍大牌”为人“和气”,是个“大好人”等。表示,在因《特殊身份》而与甄子丹发生的纠纷事件中,赵文卓受到了恶意的中伤。他个人表示力挺赵文卓。 2012年3月26日,洪波开个人新闻发布会,在发布会上他称:
1、因就赵文卓与甄子丹因电影《特殊身份》产生纠纷一事力挺赵文卓,而被无故被踢出剧组,称自己誓要得到片方合理的说法。 2、另外他还称《特殊身份》剧组发生命案。剧组中有一名司机被杀,被杀的是给制片人开车的司机,行凶的是给甄子丹开房车的司机。
10. 合肥招商银行行长洪波简历
重要人物简历会在他所在单位的官网上有详细介绍,公众人物会在网络有介绍,可以去这两个地方搜简历。对于不知名的小罗罗,普通人,他们的简历就是隐私,受到保护的,不建议在这里搜,当然回答者也是禁止透露别人的简历。换位思考你的信息被透露了也不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