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间支撑的水平地震力这么算
Ⅰ 门式刚架柱间支撑(门形支撑)怎么计算
从理论上讲,如果设计成双向刚接框架,且在水平力作用下,柱顶位移满足“规范”(cecs102:2002)要求,可以不设置柱间支撑。但是,对于同一结构,一种情况设置柱间支撑,另一种情况不设置柱间支撑,通过计算机建模分析可发现,不加支撑时,大部分节点的变形值是设柱间支撑时的5~10倍;
因此,为控制柱顶位移,不设柱间支撑时,往往要增加柱、梁的截面,从而增加结构的用钢量。另外,设置柱间支撑还可以提高钢结构的抗震性能;纵向设计成刚接刚架,也不容易实现。因此,轻钢门式刚架房屋宜设置柱间支撑。在设计集贸市场时,四周布置店面,外墙往往不允许设置交叉或斜向支撑,此时,可在需设置柱间支撑的柱间设置一小刚架,该刚架柱脚设计成刚接,柱顶与相邻柱铰接相连,通过此小刚架来传递纵向水平力,即用此小刚架来代替柱间支撑。
设不设中柱柱间支撑从理论上讲不是绝对的,只要边柱有支撑,屋面有支撑,并形成一个空间体系,只要此体系有足够的平面刚度、侧向刚度,且有足够的承载力,能保证中柱的平面外稳定,中柱当然可以不设支撑。如果工艺允许,中柱还是应设置柱间支撑,这样各柱列纵向刚度较均匀,纵向水平力传力途径较短,结构用钢量少,较为经济。如果受工艺限制,厂房中柱不允许设置柱问支撑,此时为保证中柱纵向有一定的刚度,应将中柱纵向设计成刚接刚架,或在柱顶设置桁架,纵向设置成类似框架的结构形式;并取刚架的计算长度作为中柱的平面外计算长度进行计算;同时,边柱的柱间支撑、屋面支撑应按空间分析来确定。
Ⅱ 钢结构柱间支撑的垫块还计算吗
钢结构手册上,说算柱间支撑时,传给支撑的水平风荷载是1/4的山墙受荷面积。个人认为是一个近似的之大不小的算法,风荷载通过抗风柱传给端钢架梁(屋架),再传给纵向的水平力承担构件。
Ⅲ 某钢结构柱间支撑工程量计算
该支撑包含两类构件,角钢和钢板,先分开计算,再合计。角钢要查到每米公斤数,乘以构件长度;钢板是算方料尺寸,也是最大尺寸,最后把角钢和钢板重量合计起来。
Ⅳ 地震力到底是怎么算出来的
地震荷载:(di zhen he zai)earthquake load(seismic force)
又称地震力。结构物由于地震而受到的惯性力,土压力和水压力的总称。由于水平振动对建筑物的影响最大,因而一般只考虑水平振动。
地震力计算公式:地震力=自重×地震系数。
从建筑物自重来说,与钢混结构相比,全钢结构具有自重轻,特点钢结构的自重一般约为钢混结构的三分之二或二分之一。按照上述计算法则,自重轻的钢结构建筑将大大减小地震力起到缓解地震力,从而保护整个建筑的稳固。
Ⅳ 柱间支撑如何计算
单单依靠单片排架的抗弯能力(柱底刚接)抵抗纵向水平力的能力相当弱的,所以设计时往往需要借助墙体或是柱间支撑的抗剪能力将纵向水平力传到基础;还有柱间支撑对增大纵向刚度是有很大帮助的。另外,个人认为节点刚接与否,自有其判别标准,放到这里来讨论不大合适。
纵向水平力传力途径应该是山墙——柱——纵向水平梁——柱间支撑,因此计算第一步就是把水平力(风荷载、吊车荷载、地震力)分析出来,然后根据柱间支撑布置情况,采用相应静力图示算出支撑杆件的设计内力,并按照钢结构进行验算(如果为砼构件按混规验算,抗震按抗规验算)。
Ⅵ 带天车钢结构柱间支撑怎么计算啊详细的分析下受力
建议还是用专业软件建模分析一下,手算的话荷载组合工作量就很大了,工具软件算完后看看计算输出,
Ⅶ 钢结构柱间支撑吊车纵向力取值问题
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吊车纵向刹车力标准值,应按作用在一边轨道上的所有刹车轮的最大轮压之和的10%采用.
如果光算柱间支撑的话,地震力取值可将屋面屋架或刚架的轴力(压力),布置于柱顶相应位置,然后按该轴力计算水平及纵向地震力(如果软件计算的话直接选震级及计算方式)就行了。
Ⅷ 系杆和柱间支撑该怎么算呢
你就根据设计图纸尺寸按实际计算,图籍只是对细部的详细要求。影响不大。
Ⅸ 求钢结构柱间支撑的重量公式。
2L125*12(这是支撑用的靠背角钢2个125*12)=22.75KG(这是2个125*12角钢每米重量) L=8.5(这是每根支撑长度)*24件(一共24件角钢支撑)=4641Kg(24件8.5米的2L125*12角钢支撑的总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