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共识算力
⑴ 比特币的价值是什么
从本质上来说,比特币只是一个计算机软件,对大部分人来说也就是一堆看不懂的代码,几乎没办法看清它到底有什么价值。
而要说凭一个软件能赚那么多身家的,我们最耳熟能详且最容易理解的也就是比尔盖茨和它的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了。Windows 走入千家万户、各行业,人们通过这个计算机程序提高了生产力、创造出了巨大的价值,于是微软甚至一度成为全世界市值最高的公司。
那么同样作为一个“身价”特别高的软件比特币呢?“价值来自共识”,这句话听得耳朵都起了老茧,其实很多人更想要知道的是,比特币具体都给哪些人和事带来了什么样的价值,从而支撑了对它的共识,并稳步推高它的市值超过1万亿?
1. 矿工及其它矿业生态参与者
简单的说,比特币矿机对于矿工来说就是源源不断获利的机器,它能像鸡一样下蛋产生价值,甚至走向百亿身家富豪之路,这就是比特币对于矿工、矿机场商、矿池(服务商)等参与矿业生态上下游这些人的价值。矿工对于比特币来说是最为重要的参与者,而对于矿工来说,能够生产比特币的矿机,就是一只会下金蛋的“母鸡”。尽管挖矿一途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而且真的有点像开“养鸡场”一般需要提供各种合适的环境、维护以及“食物”(能源)的输送才能够顺利产下“金蛋”获利,但是矿工们是被比特币的利益分配机制所吸引,并不断有新的矿工加入进来。
2. 使用者
比特币系统全名叫做:一个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因此对于使用者来说,就是可以用它来发起转账交易。那么为什么要用它来转账呢?说白了就是省时、省力和省钱。比特币不需要通过银行、第三方支付公司等等中转而直接到达对方账户,也就免去了第三方机构的处理时间、操作人力和费用,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金融业务收取来的费用给自己建起的高楼大厦就能说明这笔费用有多庞大。其实很多人对第三方担保机构的概念不是很理解,很多时候我们转账是免费的,因为在信用社会里,小额转账是通过不同金融机构之间的信用额度完成的,并不是真正的转移。
3. 储存者、投机者
因为比特币有使用价值,并且有很多优质的特性特别像黄金,且有部分特性优于黄金,也有了黄金一样的“部分”避险和储值功能,于是它逐渐被当做是黄金这种国际硬通货一样开始被许多人囤积起来。
4. 贫穷落后或“动荡”地区的人民
由于比特币的转账成本低、所需时间短。在许多贫穷落后的国家,通过加密网络来转账可以不必建设昂贵的网络基础设施,比特币的基础设施由世界各地的矿工组建而成,不需要贫穷国家政府负担,而用于支付和发放薪水没有任何中间费用,可以节省很大一笔钱。
5. 能源价值储存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这样的角落,地处偏远但矿产丰富或者水利、风力等自然资源丰富。比如部分地区有很多煤矿,但迫于运输成本过高无法往外运输,同时由于人烟稀少,这些地区建设起来的火电、水电站、风电场产生的电能是非常过剩的,往往这些地区的经济又比较落后。这时候他们就非常需要和欢迎矿工的入驻,矿工们不但带来了大量工作岗位,还把当地富余的能源转换成电力资源再通过比特币挖矿大量产出收益,此举其实相当于把原本可能富余浪费的能源价值通过比特币网络储存起来,然后再通过电费缴付给当地政府和人民,带动当地的经济。
链乔教育在线旗下学硕创新区块链技术工作站是中国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开展的“智慧学习工场2020-学硕创新工作站 ”唯一获准的“区块链技术专业”试点工作站。专业站立足为学生提供多样化成长路径,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
⑵ 比特币有什么实际价值
比特币之所以有价值,主要原因有三个:
一是比特币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耗费了巨大的成本挖矿产出的。目前每一枚比特币的挖矿成本已经高达数万美元,而2010年,挖掘一枚比特币的成本不足1美元。钻石是通过机械挖出,比特币通过计算机挖出,二者本质上并无不同。钻石的开采难度来自于外界,比特币的开采难度来自于计算机程序。难度越大,成本越高。钻石是看得到的实物,而比特币网络是一个记账系统,二者的表现形式不同。
二是比特币比钻石更为稀缺。钻石之所以昂贵,是因为钻石具有稀缺性。如果钻石像黄金白银一样普遍,恐怕也难以支撑起高昂的价格。比特币也具有稀缺性,比特币总量2100万枚。而钻石虽然稀有,但时不时出现新的矿场,因此总量未知,从这个角度看,比特币比钻石更为稀缺。起初人们并未认识到比特币的价值,曾有一名程序员花了1万枚比特币购买了两个披萨,目前来看,这名程序员似乎错过了几个亿。
三是比特币的发行是一个共识的结果。通过了解比特币的挖矿原理可以知道,比特币的发行过程,就是一个记账的过程,是矿工劳动的产物,不是凭空发行的。比特币依靠算力发行,信用来自所有矿工共识。因为每一个区块在上链前需要广播全网,经其他矿工同意后才能上链。也就是说,每一枚比特币的发行,实际上是经过的全网所有矿工的认可的,这是一种矿工之间形成的共识机制。
总结,从商品角度来看,比特币价值支撑源于挖矿成本;从货币角度来看,比特币价值支撑源于共识。
⑶ 比特币一个UTXO交易为什么要经过6个区块确认才被认为更改不可逆(或者说几乎不可逆)
你说的是对的,的确会回滚, 如果的交易不幸被打包到分叉上面了,这个交易很有可能会在主链被同步后被取消掉。
至于为什么要6个确认是因为加大蒙出最优解难度(防止单节点造假)。 一个块可能还能蒙出一个最优解,6个块一起蒙出基本上不可能。 跟分叉关系不大
⑷ 比特币的概念,我需要通俗的解释
比特币就由一串不规则的代码组成,它是一个开源的P2P软件系统,比特币的是由挖矿产生的,挖矿其实就和你游戏打金币一个道理,挖矿说白了就是利用你挖矿设备去运算固定算法的数学难题,确认网络交易,保证整个网络系统的安全,作为回报矿工可以根据贡献算力的大小获得不等分的比特币奖励。
比特币由一个叫中本聪的人发明创造,总数为2100万个。可以在接受比特币支付的商家购买商品和服务。比特币没有专门的发行和运营机构,和腾讯的Q币不同,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挖矿创造比特币。
专业点就是比特币是一个共识网络,促成了一个全新的支付系统和一种完全数字化的货币。它是第一个去中心化的对等支付网络,由其用户自己掌控而无须中央管理机构或中间人。从用户的角度来看,比特币很像互联网的现金。比特币也可以看作是目前最杰出的三式簿记系统。
仅供参考,想了解更多,可去比特币之家网查看相关信息。
⑸ 比特币是谁发明的
比特币的概念创始人是中本聪。
2010年12月12日当比特币渐成气候时,他却悄然离去,从互联网上销声匿迹。
作为武士的后裔,中本聪出生于1949年的日本别府,母亲诠子是个佛教徒,把他辛苦拉扯大,过得很贫穷。
1959年父母离异,中本聪的母亲改嫁并带着三个儿子移民到加州。中本聪和继父处的不好,但根据他弟弟Arthur的说法,中本聪很小就展现出了在数学和科学上的天分,但也展现出了“薄情且兴趣怪异”的一面。
中本聪毕业于加州州立理工大学,专业是物理。一毕业,他进入了休斯飞机公司(Hughes Aircraft),从事防御和电子通讯方面的工作。后来,中本聪为美国军方工作,他的这段经历被列为国家机密,现在搜他的档案,他的这段人生是一片空白。
2008年中本聪在互联网上一个讨论信息加密的邮件组中发表了一篇文章, 勾画了比特币系统的基本框架。2009年他为该系统建立了一个开放源代码项目,正式宣告了比特币的诞生。2010年12月12日当比特币渐成气候时,他却悄然离去,从互联网上销声匿迹。
⑹ 什么是比特币区块链的分叉
分叉有区别为普通的升级,普通的升级在升级前后是没有影响协议共识的,也一般不需要社区共识或算力共识的参与。而分叉根据对协议的修改情况分为软分叉和硬分叉。
现有的定义:
【闪电定义】硬分叉是指比特币区块格式或交易格式(这就是广泛流传的“共识”(应该是部分协议共识))发生改变时,未升级的节点拒绝验证已经升级的节点生产出的区块,不过已经升级的节点可以验证未升级节点生产出的区块,然后大家各自延续自己认为正确的链,所以分成两条链。
A permanent divergence in the the block chain, commonly occurs when non-upgraded nodes can’t validate blocks created by upgraded nodes that follow newer consensus rules.
【闪电定义】软分叉是指比特币交易的数据结构(这就是被广泛流传的“共识”(应该是部分协议共识))发生改变时,未升级的节点可以验证已经升级的节点生产出的区块,而且已经升级的节点也可以验证未升级的节点生产出的区块。
A temporary fork in the block chain which commonly occurs when miners using non-upgraded nodes violate a new consensus rule their nodes don’t know about.
我觉得不能说哪个定义正确还是错误,具体的定义可以根据已经较大社区共识的两者的区别来自己总结,不需要权威来指定。
硬分叉:没有向前兼容性,之前的版本将不可再用,需要强制升级。
软分叉:有较好的兼容性,之前版本至少部分功能可用,可不升级。
硬分叉:在区块链层面会有分叉的两条链,一条原旧链,一条分叉新链。
软分叉:在区块链层面没有分叉的链,只是组成链的区块,有新区块和旧区块。
硬分叉:需要在某个时间点全部同意分叉升级,不同意的将会进入原旧链。
软分叉:相当长的时间里,可允许不进行升级,继续使用原版本生成旧区块,与新区块并存
⑺ Gate.io芝麻开门如何保证全球比特币账本的一致与同步
为了实现去中心化的目的,比特币网络中人人都可记账。但全世界那么多人同时记了帐,该听谁的?
这就是比特币的共识问题。 即如何在实现去中心化的同时,让全网节点达成共识,保持所有账本的一致? 这是在过去,去中心化系统长久无法解决的问题。
中本聪提出了POW工作证明机制( Proof Of Work )这个解决方案。 它规定,谁付出最多计算工作量,谁越有机会获得最终记账权。他的记账结果将被全网认可。 如何衡量计算工作量? 记账员们需要耗费计算机算力,解决一个叫哈希函数的难题。这个难题只能通过计算机枚举数字一个一个地猜,算力越强,越容易猜中答案。 一旦有幸运记账员找到了答案,他将获得记账权。并获得比特币奖励。 所有人都要听他的记账结果,并在他的基础上开始新的记录。
简单来说就是多劳多得。越努力,越幸运。 POW 解决了互不信任的节点达成共识的问题,被认为是当今所有共识机 制的始祖。 它让比特币能真正成为去中心化的自治系统。
⑻ 比特币的算力在增加,BCH在减少,怎么回事
比特币和比特币现金(BCH)的挖矿机制是相同的。矿工会根据挖矿收益的高低来选择是挖比特币还是挖比特币现金,比特币算力增加,比特币现金算力减少是一种正常现象。
简单来说就是在利益驱动下的一种算力重新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