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心化风险管理
① 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特点 央行推行的数字货币在监管上是否有冲突
Q:什么是区块链(Blockchain)技术?A:区块链(Blockchain)技术,可以理解为一种公共记账的机制,它的是一种技术方案,而不是一款具体的产品。基本思想是通过建立一组互联网上的公共账本,由网络中所有的用户共同在账本上记账与核账,来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不可篡改性。之所以名字叫“区块”链,是因为区块链存储数据的结构是由网络上一个个“存储区块”组成一根链条,每个区块中包含了一定时间内网络中全部的信息交流数据,随着时间推移链条不断增长。Q:区块链和比特币是什么关系?A:比特币曾经是区块链技术最成功的应用之一。具体来说,区块链是一串使用密码学相关联所产生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多次比特币网络交易有效确认的信息。可以说,比特币是区块链思想的一个“杀手级应用”,区块链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不过作用绝不仅仅局限在比特币上。Q:区块链的技术特点有哪些?A:基于开源软件和建构上的点对点网络,在和货币相关的例如交易支付等领域,区块链可以带来相比传统网络更具优势的支持方式。这些优点包括:去中心化、无须信任系统、去中介化、不可篡改、加密安全性。Q:区块链技术是如何提升数据的真实性与不可篡改性的?A:不断新增的数据区块按照时间顺序,线性地被补充到原有的区块末端,就构成了区块链。这个过程中的数据是分布式保存在每个电脑里的,这种去中心化的储存方法提升了数据的真实性与不可篡改性。当发生一笔交易时,全世界的用户都可以担当监管者的角色,如果大家不认可交易的合法性,则交易无法达成,区块链上的数据由大家集体去维护。Q:如此烧脑的“区块链”,有没有潜在缺陷?A:区块链也存在着诸如安全隐患问题、工作效率问题、资源消耗问题等缺陷待解决。由于区块链的监管依靠网络中所有的节点共同完成,因此理论上说,如果掌握全网超过50%的算力就有能力成功篡改和伪造区块链数据。其次,由于采用的分布式存储,区块链内的每个节点均需保存一份数据库,并且网络中发生的任何一笔交易其它节点均需进行认证并做记录,系统的工作效率较低。最后,由于区块链的运作较为依赖网络节点贡献的算力,这些算力并不产生实际社会价值,因而一般意义上认为这些算力资源是被“浪费”掉了。区块链在各领域的应用当区块链技术被发表后,很多人认为有可能实现DAC。DAC(全称:)中文可以翻译为分布式自治系统,是指:通过一系列公开公正的规则、在无人干预和管理的情况下自主运行的组织系统。DAC的形态非常多,它可能是某种数字货币,也可能是一个系统或者实体机构,甚至可能是无人驾驶的汽车。这种组织系统可以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服务的形式可以是货币传(如比特币)、资产交易、域名服务,或者其他任意一种商业模式。因此,通过信息共享的思路,区块链技术将有可能给各行业带来成本降低、安全提升的深刻变革。现有的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的应用场景:存在性证明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可以用于确权,即区块链真的可以实现“证明你妈是你妈”。智能合约保证合约的有效性,如电子签名法所规定的生成;储存或者传递数据电文方法的可靠性;保持内容完整性方法的可靠性;用以鉴别发件人方法的可靠性。物联网区块链可以让物联网对物体的编码标准交互接口的问题得以解决。身份验证签署电子签名时,签名数据仅由签名人专属控制,签署后对电子签名的任何改动都能被发现,签署后对数据电文内容和形式的任何改动也能被发现。市场预测股市预测社区Augur就是一个例子。任何人在世界任何地方都可以访问和使用Augur,这可能给市场带来前所未有的流动性和交易量。资产交易NasdaqOMXGroupInc正在测试区块链技术,纳斯达克认为该技术有机会让传统的金融交易方式变为和比特币类似的交易方式。电子商务比特币的模式直接套用就可以了,电商是不是有可能变成没有监管但是“和谐”的市场?社交通讯MagmaVC已经向去中心化社交通信应用初创项目GetGems(原名Gems)投资了40万美元。文件存储直接冲击甚至颠覆传统的云计算架构。数据API区块链API服务提供商Chain已经获得由KhoslaVentures领投的950万美元投资。华尔街的金融公司正在投资区块链、抢滩布局。Visa、纳斯达克、花旗风投也投资这家旧金山区块链初创公司Chain,涉及融资金额达到3000万美元。在金融领域,区块链可以做什么?具体到金融领域,除了为比特币提供交易平台以外,九鼎投资认为,区块链技术还可以大幅改善现有数字货币以外的各种资产交易系统。例如,在金融衍生品、外汇、私人股权、能源信用挂钩投资品等资产的清算、结算等交易后市场程序中大显身手。在速度方面目前美国证券市场内普遍的结算审核所需时间是2到3天,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有望将结算审核时间从小时级降低至分钟级、甚至是秒级,从而将结算风险降低99%,同时降低资金成本和系统性风险。区块链中,交易确认和结算同时进行,节点交易受系统确认后自动写入分布式账本,并同时更新其他所有节点对应的分布式账本,自动化的运作机制可以大幅缩短结算所用周期。在费用方面在目前的结算机制下,要想达到更短的结算周期,必须大幅增加的结算成本和初始投入开支。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为更加效率快速缩减结算周期提供了可能,缩减交易中间程序方面,从而节省大笔费用,而这笔巨额费用就是相关区块链产业的市场空间。安全性方面区块链技术融入智能合约技术,可以程序化处理复杂的衍生品交易,将清算变得更为标准化、自动化。区块本身时间线形堆进的特点可以帮助监管层鉴别发现违规操作,同时智能合约可以将合规检查变自动化,从清算之初就将违规的可能性降为最低。区块链技术24小时不间断运转的特点也可以将泛州间交易所数据互换处理变得更为稳定和值得信赖。除了证券交易结算,区块链还可以用来注册并发行数字资产所有权区块链技术可以大幅提升程序自动化,而智能合约则可以将众多复杂的衍生品交易条款写入区块链技术支持的注册发行程序中,当交易发生时区块链网络可以迅速地进行正确执行。2015年11月,纳斯达克和Chain合作的区块链技术新项目Linq已利用基于区块链的发行交易平台完成了第一笔私募股权交易。区块链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前景也吸引了大量业内人士的关注会计、审计和编纂对于全球企业和四大会计事务所成本巨大,基于区块链技术上的自动化会计可以大幅削减相关成本。公司不需要招聘专门审计人员来公司内部审核账本,所有交易可以集中记录储存在内部区块链。由于区块链具有不可逆性和时间邮戳功能,四大会计事务所等外部审计人员和监管机构通过跟踪这些区块链可以实时监控公司账本,同时机构可以借此大幅减少对于审计员审核金融交易的依赖,将审计业务变得更有效率。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应用的扩展,各发达国家的区块链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目前,全球领先的区块链公司普遍集中在交易、支付、清算、物联网等痛点业务。一些公司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规模,并已经发展出了比较清晰的商业模式,同时多个公司业务在区块链产业链实现延伸,涵盖支付、交易、风控等,充分利用多点协调效应。九鼎投资目前也在重点关注各类区块链技术的项目及应用。
② “去中心化”是什么意思
直译:去中心化就是不要中心,
引申义:随着主体对客体的相互作用的深入和认知机能的不断平衡、认知结构的不断完善,个体能从自我中心状态中解除出来,皮亚杰称之为去中心化。
节点之间彼此可... 这种开放式、扁平化、平等性的系统现象或结构,我们称之为去中心化。
③ 如何理解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这一特点
在互联网上,中心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门户网站,门户网站通过将互联网上的信息全部收集在自己的平台上,形成一个中心节点,再从这个节点处延展出许多分支,而通常意义上只有某一个节点在决策。金窝窝网络科技分析认为导致中心化的特点是:
1. 中心节点掌握分布节点信息
2. 分节点不掌握其他节点信息(中心化,交易非公开)。
并且,中心化的痛点是,系统安全性取决于中心节点安全性,分布节点对此没有控制权。
④ 去中心化是什么意思
去中心化(英语:decentralization)是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形态和内容产生形态,是相对于“中心化”而言的新型网络内容生产过程。
去中心化,不是不要中心,而是由节点来自由选择中心、自由决定中心。简单地说,中心化的意思,是中心决定节点。节点必须依赖中心,节点离开了中心就无法生存。在去中心化系统中,任何人都是一个节点,任何人也都可以成为一个中心。任何中心都不是永久的,而是阶段性的,任何中心对节点都不具有强制性。
(4)去中心化风险管理扩展阅读:
在一个分布有众多节点的系统中,每个节点都具有高度自治的特征。节点之间彼此可以自由连接,形成新的连接单元。任何一个节点都可能成为阶段性的中心,但不具备强制性的中心控制功能。节点与节点之间的影响,会通过网络而形成非线性因果关系。这种开放式、扁平化、平等性的系统现象或结构,我们称之为去中心化。
随着主体对客体的相互作用的深入和认知机能的不断平衡、认知结构的不断完善,个体能从自我中心状态中解除出来,称之为去中心化。
⑤ 区块链断裂的去中心化是什么意思,安全性如何
区块链没有断裂,这个词区块链本身是去中心化的一种数据库,它可以访问,但是不能篡改,所以说是非常安全的一种数据链
⑥ 去中心化交易所与中心化交易所有什么差距
中心化交易所和去中心化交易所,两者均各有优劣,区别的话也非常明显。我们先来看看中心化交易所。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机制,说穿了,其实类似于我们传统的股票交易。
第一步,注册(开户),设置密码。第二步,用户认证(KYC)。第三步,充值(充币)。关键来了,这第三步是重中之重。因为你需要先充币到你在交易所的地址,才能在交易所里进行币币交易。而交易所的地址,其实就是一个钱包地址,只不过这个钱包的所有权不是用户,而是交易所,也就是说,这个地址的私钥,你没有!!!明白其中的意义了吗?
好了,充值完毕就是交易了,用户给服务器提交指令(挂单),然后交易所会负责撮合交易,这一步和股票完全一样。最后是提现(提币),用户可以发起指令,把币从交易所地址提到自己的钱包地址里。以上就是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机制,而这几步中,所有的动作都会有费用产生,不管你是充值(充币),交易也好,提币也罢,gas和手续费都逃不了。
然后我们再看看去中心化交易所,交易机制和中心化不太一样。第一步,注册(开户),设置密码。这个没什么区别。不过接下来就有点不同了,一般不用KYC。但是因为有私钥,所以这个地址的所有权完全是用户掌控。第二步,充值(充币),这个和中心化交易所没太大区别,充币的gas你还是要自己出的。
充值完毕,我们在去中心化交易所也可以交易了。用户一样可以挂单,交易所一样会负责撮合交易,只是这个撮合是由智能合约完成的。最后是提现(提币),用户发起提币后,可以直接把币从交易所的地址提到自己的钱包地址,这一步也和中心化交易所一样。
以上,就是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机制,两者的区别也很明显了。中心化交易所因为所有币都在它的掌控下,所以交易的效率很高,而且类似于股票的交易流程,方便,适合大多数用户。反过来说,风险也在于此,如果交易所本身失去诚信或者被黑客攻击,用户的资金(币)是没有任何保障的。
而去中心化交易所所有的交易流程都是由智能合约完成的,所以交易效率比较低(区块链技术的TPS一直是软肋),但是相对的,资金(币)完全是掌握在用户手里的,所以安全性相对高一点。除此之外,还有像KYC,中心化需要KYC,去中心化不需要,个人信息安全性也相对高一点。中心化交易所相对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优势在于交易深度和用户数量,这两点是去中心化交易所不能比拟的。
所以,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两者各有优劣,就看用户自己的选择,喜欢方便的,中心化,需要安全的,用去中心化。
⑦ 现在有哪些企业进行去中心化管理
从互联网发展的层面来看,去中心化是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化关系形态和内容产生形态,是相对于“中心化”而言的新型网络内容生产过程。
相对于早期的互联网(Web 1.0)时代,今天的网络(Web 2.0)内容不再是由专业网站或特定人群所产生,而是由全体网民共同参与、权级平等的共同创造的结果。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创造原创的内容,共同生产信息。
随着网络服务形态的多元化,去中心化网络模型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成为可能。Web2.0兴起后,Wikipedia、Flickr、Blogger等网络服务商所提供的服务都是去中心化的,任何参与者,均可提交内容,网民共同进行内容协同创作或贡献。
之后随着更多简单易用的去中心化网络服务的出现,Web2.0的特点越发明显,例如Twitter、Facebook等更加适合普通网民的服务的诞生,使得为互联网生产或贡献内容更加简便、更加多元化,从而提升了网民参与贡献的积极性、降低了生产内容的门槛。最终使得每一个网民均成为了一个微小且独立的信息提供商,使得互联网更加扁平、内容生产更加多元化。
从天文学的角度来看去中心化是指宇宙没有中心,就是一片无边界的物质组成,没有中心点。
⑧ 区块链“去中心化”到底是指什么
中心化服务器金融和去中心化区块链金融对比分析
一、登入界面:
中心化:有独立域名、服务器,网站、app的会员管理入口登入。
去中心化:无服务器,无域名和app。第三方以太坊(ETH)钱包的dapp浏览器都是入口,比如:币安钱包、AM钱包、麦子钱包等。dapp只能在区块浏览器才能读取。
二、本质区别:
中心化:
1、模式和数据储存于服务器,可以任意修改,可以控制资金流出。
2、财务数据无法向投资者公开。奖金是财务人员统一结算。
3、有圈钱跑路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去中心化:
1、整套商业模式依托于以太坊(ETH)智能合约自动执行,脱离了人为管理。
2、财务公开透明,奖金区块结算。
3、杜绝了圈钱跑路的可能性。
三、个人信息和资金安全性:
中心化:
1、报单需要:姓名、电话、身份证、银行卡等资料,有泄露个人信息的危险性。
2、资金储存在项目方的银行卡或中心化钱包,当进场资金>出场资金时继续运行,当进场资金
去中心化:
1、无需任何个人资料,是以太坊(ETH)钱包地址作为身份识别。
2、资金储存于以太坊(ETH)合约钱包地址,任何个人、任何组织无法转移以太坊,资金无论怎样变化,杜绝了圈钱跑路的可能性。
四、泡沬和风险分析
中心化:
1、开发和运营成本10%-20%
2、公司利润30%-80%
3、市场拨比10%-50%作为静态和动态奖金。
去中心化:
1、无开发和运营成本。
2、技术方利润3%
3、市场拨比97%作为静态和动态的奖金。
综上所述:中心化项目必然会走向灭亡,去中心化项目会深得人心!
⑨ 全球去中心化大势将给经济金融带来巨变
银监会首次点名批评现金贷,意味着消费金融这个短期迅速膨胀市场所埋藏的种种隐患,已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
2017年4 月 10 日,银监会官网发布消息称,近日已发布《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银监会首次点名现金贷,强调要做好清理整顿工作——“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依法合规开展业务,确保出借人资金来源合法,禁止欺诈、虚假宣传。严格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利率的有关规定,不得违法高利贷及暴力催收。”
现金贷进入监管法眼并不奇怪,立即进行监管也是非常必要的。但引发的一些深层次思考,包括监管部门在内都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从2013年互联网金融元年以来,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化等为核心基础的新金融有一发不可收拾之势。尽管中国监管部门开始了史无前例、下狠手对互联网金融大力整顿,特别是瞄准P2P网贷等以传统监管手段进行规范。但是,稍加观察就会发现又衍生出许多新的互联网金融业态,又冒出许多新的互联网平台金融:学生贷、现金贷、微利贷、数不清的网络投资贷款融资平台等。同时,互联网金融尚未烟消云散,科技金融又扑面而来了。似乎有一种压也压不住的感觉。
深度观察发现必须从更高层次、更深层面、更开阔视野来看待新金融。一个基本结论是互联网金融、科技金融是无论如何都难以压抑住,而且还会喷涌而出,以几何速度发展。不仅会颠覆传统金融,而且会颠覆传统监管,甚至全球央行。原因在于,全球去中心化是大势所趋,而传统金融都是中心化的。
谈到全球去中心化趋势,不能不说一个点对点技术的概念。点对点技术(peer-to-peer,简称P2P)又称对等互联网络技术,是一种网络新技术,依赖网络中参与者的计算能力和带宽,而不是把依赖都聚集在较少的几台服务器上。P2P网络通常用于通过Ad Hoc连接来连接节点。这类网络可以用于多种用途,各种文件共享软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P2P技术也被使用在类似VoIP等实时媒体业务的数据通信中。纯点对点网络没有客户端或服务器的概念,只有平等的同级节点,同时对网络上的其它节点充当客户端和服务器。这种网络设计模型不同于客户端-服务器模型,在客户端-服务器模型中通信通常来往于一个中央服务器。
点对点技术是大势所趋,这种不依靠中央服务器的技术模式将是一种颠覆性的革命。从金融上观察,比特币底层技术的区块链就是去中心化的,也是对依赖中心化货币金融的大颠覆。
以淘宝购物为例,整个交易的过程除了买和卖家之间,还包含第三方支付宝。这个第三方,就是每天大量交易和支付的中心。实际上,所谓“去中心化”就是“去中介化”,在交易中省去支付宝这一中介。问题是,现实中庞大的代理中心通常又是信息的权威节点,比如支付宝的设计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买卖双方的欺诈行为。那么,“去中心化”如何确保信息可信度和准确性呢?这正是区块链技术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2009年,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化名)发表了第一个比特币规范及其概念证明。此后,在众多开发人员的共同推动下,比特币影响力迅速上升。作为一种数字货币,比特币是第一个去中心化对等支付网络,它所实现的就是点对点的直接交互,无须中央管理结构或中间人,使得高效率、大规模、无中心化代理的信息交互方式成为现实,它所利用的就是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数据库,它按时间顺序将数据块连接起来,每个数据块包含了多次交易有效确认的信息,密码学的设计又确保了账本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一旦记录下来,在一个区块中的信息将不可逆。由于区块链的信息为整个系统所共有,由多方共同维护,有一个“统一共识”机制保障。因此,互相不了解的任何人之间,可以借助这个公开透明的数据库背书信任关系,完成端到端的记录、数据传输、认证以及合同执行,这种自主管理也就不需要一个中心化的代理机构。
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技术支撑的比特币首先威胁的是全球央行中心化的主权货币发行。目前模式下,央行本身是最大的结算机构。整个金融体系的结算,包括货币发行都掌握在央行手中,所以区块链未来可能颠覆央行的地位。
原来整个金融结算体系就像一个大的服务器,所有下载的东西都得在大的服务器里面,每笔交易都去跑一遍大服务器,大服务器负载特别高,所以央行结算体系是T+1。每天晚上12点做结算,全国最起码有几千亿的量,晚上一个小时之内结算完,第二天告诉你账上多了多少钱,你的账上少了多少钱,是非常中心化的结构。
区块链出现后,就没有必要去一个中心机构完成结算,反正你的电脑上也会保留这个结算信息,把结算信息保留在这几个电脑里就可以了。比如说几百个、几千个电脑能验证这笔交易就可以了,再也没有中心化的机构了。
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将会彻底颠覆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目前,跨境贸易结算大多使用的是美元。不过,区块链技术刚好可以用在跨境交易中,所以在跨境金融领域中,区块链有很大的商业机会。区块链技术或是美元的终结者。
我们进一步分析,从传统上来讲,金融就是一个媒介服务。原来历史上都是一些大的中心化机构在提供金融服务、满足大家金融需求。比如说,你有钱的时候需要理财来获得收益,没钱的时候需要借钱,这是大的金融需求。此外,还有买股票获得收益的需求,还有获得保障的需求——保险。历史来讲,这些金融需求都是大机构来满足你,包括大银行和大保险公司。
但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技术发展,可以不需要有这么重的一个中心机构来提供这种服务了,这和整个互联网发展趋势非常一致。金融领域也是有人需要借钱,有人需要把这个钱借出去获得收益,就做个平台就可以了。做好两件事情:第一就是你需要借钱、理财时能够非常快获得这个服务,不像以前跑银行,这时候我们搭一个平台,有人需要借钱,有人需要理财,把两边撮合起来;第二就是把钱借出去能够还回来,也能获得稳定收益,并在风险上保障好。
在风险控制上,大数据的发展会让用户在网上留下很多数据痕迹,我们就要抓这些数据,有些是用户授权的,有些是我们在外面抓来的,将这两方面留在网上的痕迹结合起来,用数据自动化给用户做风控评估,判断并决定可借款数额和相应利率。
把视野放的更开阔一些。撇开网络技术层面来看,全球去中心化趋势无处不在。全球已经变得越来越小了。互联网把世界变成了地球村,移动互联网把世界变成了手掌心。这为全球去中心化、点对点直接交易奠定了基础。在网络上,随便搞一个社区,搞一个朋友圈,拉一个群,创建一个空间等就可以将全球人弄到一起直接一对一、点对点交流。省去了多少中间环节或者中心中介呢?在这些平台上可以从事文化、经济、金融、教育等一切活动。虽然这不是网络技术意义上的真正去中心化,但是表现形式上是异曲同工、殊途同归的。这确实是一场革命性、颠覆性的变革,不仅是金融领域啊。
从监管角度,面对点对点的去中心化趋势,传统的监管思路、制度安排等都将彻底失效。这或许是互联网金融模式四处冒出,监管部门灭火般监管也无法有效堵住的原因。面对点对点去中心化趋势,金融监管需要根据这个趋势要有新思路、新的制度安排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