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康复中心家属需要做什么
⑴ 残疾人康复中心需要家属陪同么
送去以后就没必要陪同了,当然有人陪的效果会更好一点
⑵ 开康复中心需要办理哪些证件到什么地方办理
带好房产证,户口本,法人代表证明,身份证,个人照片到当地工商局和卫生局咨询与办理。
如果没有医师证,是不能开医疗机构的,你只能开健康沙龙、健康中心等。但是在这样的机构里恐怕针灸和敷药都不可以。如果不是医疗机构,那只要有场地,有注册资金(各地要求不一),从业人员健康证,基本上就可以开了。
残疾人康复中心是公益性事业单位,是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医疗、教育、职业、社会等康复服务的综合性康复机构和技术资源中心,承担着康复训练与服务、康复技术人才培养、社区康复服务指导、康复信息咨询服务、康复知识宣传普及、康复研究和残疾预防等工作。
(2)去康复中心家属需要做什么扩展阅读
康复中心的职能与任务
1.在同级残联的领导下,协助残联康复部制定本地区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做好残疾人康复业务的技术指导工作。
2.配合同级残联完成康复任务和其它业务,对残疾人进行康复医疗、教育、职业、社会等综合康复服务,成为本地区残疾人康复服务的示范窗口。
3.培训康复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宣传普及康复和残疾预防知识。
4.协助建立社会化康复服务网络,指导区、县(市)康复服务机构业务建设,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服务,推广实用技术,组织上门服务。
5.开展康复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利用,为制定康复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分级标准残疾人康复中心按照建设规模、人员配置、业务部门设置、技术水平分为一级、二级、三级。
一级残疾人康复中心:
(一)建筑面积不少于2000平方米。
(二)康复床位不少于20张(养护床位)。
(三)人员配置职工总数与床位比为1:1.2,财政补贴事业编制职工不少于24人,业务人员不低于职工总数的80%。至少配备1名康复医师、2名康复治疗人员(指从事运动治疗、作业治疗人员)和2名特教教师。
(四)业务部门设置
1.康复门诊部:设有儿童康复门诊、功能测评室、康复咨询室。(须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
2.肢体残疾儿童康复科:设有康复训练室(PT、OT)、引导式教育训练室。
3.智力残疾儿童康复科:设有感统训练室、游戏活动室、生活辅导室、个训室。
4.社区康复指导部:设有培训教室。
5.有条件的可设孤独症儿童康复科室。
(五)技术水平
1.功能测评和能力评估:脑瘫儿童功能测评:运动发育、肌张力、姿势异常、智力评价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检查。智残儿童能力评估:运动、感知、认知、语言交往、生活自理、社会适应能力评估。
2.康复训练: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运动功能、姿式矫正、日常生活活动、语言交往训练和引导式教育。开展智残儿童六个能力领域康复训练。
3.配合同级残联康复部完成有关康复工作任务,指导社区康复训练服务,宣传普及康复和残疾预防知识。
二级残疾人康复中心:
(一)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
(二)康复床位不少于50张(包括养护和治疗床位,其中治疗床位须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批)。
(三)人员配置职工总数与床位比为1:1.2,财政补贴事业编制职工不少于60人,业务人员不低于职工总数的75%,专业技术职务设置符合国家及行业要求。
每10~15张训练床位配1名康复医师,每10张训练床位配备1名康复治疗人员(指从事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和传统康复治疗人员)、3名康复护理人员。配眼科技术人员、假肢与矫形器技师各1名,特教教师不少于2名。
(四)业务部门设置在一级基础上设:
1.康复门诊部:设有各科康复门诊、功能评定室、化验室、放射科、心电图室、脑电图室、理疗室、药房等。
2.肢体康复科:设有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室。
3.低视力康复科。
4.康复工程部:可利用各级辅助器具中心资源,协作开展辅助器具服务。
(五)技术水平在一级基础上,开展以下康复业务:
1.康复训练:肌力、耐力、关节活动度、平衡、步行等训练和牵引疗法。
2、电疗、透热治疗、光疗技术。
3.针灸、按摩等传统疗法。
4.低视力康复:提供低视力检查、助视器验配、视功能训练及助视器供应等服务。
5.社区指导:配合同级残联康复部完成康复工作任务;指导社区残疾人康复训练,宣传普及康复知识;对基层康复服务机构进行技术指导。
6.康复工程:家庭康复的环境改造指导,简易运动治疗和作业治疗器具、矫形器、助行器、自助具的制作和训练指导。
⑶ 老人住了康复医还要不要家人陪护还是医院有人照顾
老人住康复科要家人陪护,医院没有专人去陪护老人。
⑷ 偏瘫的病人在家应该怎么做康复
1
良肢位摆放
研究表明,早期应用良肢位摆放优于病情稳定后再进行良肢位摆放,尽早实施良肢位摆放可以有效预防肌肉痉挛、足内翻和肩关节半脱位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更好的恢复患者肢体功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其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正确的良肢位摆放应该贯穿在偏瘫后的各个时期,要注意每隔2小时转换1次体位。鼓励患侧卧位、适当健侧卧位、避免半卧位、少采用仰卧位,这样既可以增加患肢的感觉刺激,减少痉挛,又可以避免不良体位带来的压疮等并发症。
2
关节活动度训练
关节活动度训练可以维持关节正常的活动范围,有效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的发生,促进全身功能恢复。
关节活动度训练应该遵循被动→辅助→主动的过渡模式进行。训练时要以患侧为主,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也要兼顾健侧肢体,活动的关节不仅是肢体关节,还有躯干的脊柱关节,活动的频率一般为每天2-3次。
3
步行能力训练
约有21%的脑卒中患者遗留步行功能障碍,其主要表现为偏瘫步态。纠正偏瘫患者的错误运动模式,改善步行功能,是偏瘫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的基础,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和功能全面康复。
减重步行训练,利用悬吊装置不同程度减少患者上身体重对下肢的负荷,并配合电动跑步机带动患者下肢进行重复而有节律的步行活动。主要针对下肢力量不足以支撑全部体重的患者进行步行训练。
随着科技的发展,下肢康复机器人技术的不断革新不仅可以弥补悬吊装置的弊端,还可以实时检测患者与机器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根据患者主动能力的改变提供相应的辅助,模拟正常的步行生理周期。在下肢康复机器人减重状态下进行步行训练能够改善中枢神经功能,缓解痉挛,促进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患者步行功能的恢复。
4
肌力训练
对偏瘫患者进行肌力训练不仅不会加重患者的痉挛,反而会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具有积极作用,对增强膝关节稳定性、改善平衡能力非常重要。
通过让脑卒中患者进行高强度渐进式抗阻训练,提高患者患侧和健侧的下肢髋膝力量、提高运动功能。通过对患者进行核心力量训练,提高人体躯干与骨盆的控制能力,调节平衡、站立、行走等功能,从而维持姿势稳定与协调。通过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促进患者肌力及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足下垂,增强踝背屈及外翻能力。
5
心理康复
大多数偏瘫患者因内心承受不了疾病带来的各种不便,加上康复治疗的漫长过程极易造成患者情绪波动大、焦虑、抑郁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有心理障碍的患者一般不能积极主动地配合康复治疗,直接影响到康复效果。康复治疗师与患者家属应该细致观察患者的情绪状态,及时给与宽慰与疏导,与患者进行无障碍沟通,从精神上鼓励和帮助患者,减轻不良情绪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⑸ 病人住到重症监护室家属应该做什么
一般住到ICU的里面的重症患者都是比较重的,家属也是挺着急,自己的亲人住到ICU里面,病情很重,需要想了解很多东西,包括病情到底重到什么程度,能不能出来ICU,有没有救。其次是经济上的问题,包括需要多少钱,什么时候能治好,这些都是家属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ICU是比较密闭的治疗环境,不是普通病房能随时可以接触到病人,ICU需要这样的环境来对病人更好的治疗。一般ICU的医生会每天都跟家属沟通有什么情况,家属心里要有底,到ICU里面证明病情很重,需要那么多监护,那么多人力,包括设备去支持。家属也需要一个理解,大家共同来面对病人病重的情况,至于什么时候能出ICU,很多家属想知道,医生也没办法一次能回答,都是要经过观察病人的好转程度或是恶化程度,整个病情的过程,每天观察以后才能做出判断,病人到底什么时候可以有好转或是能出来ICU。经济问题医生会给家属交代一个大概的数,因为不知道病人什么时候突然间需要用什么设备,要用什么药。医生也是在一边治疗的过程中,一边去观察,去了解,每天会跟家属去沟通,家属也会大概能知道患者的情况,加上每天有探视的时间可以看到,作为家属里也有个数。
⑹ 病人家属应该要做些什么
甲亢病人经常有这样或那样的想法,或是把病情看得过重,背上思想包袱,出现时显的情绪波动;或是把病情看得过轻,不按医生的嘱咐治疗。由于病态,病人往往不能像常人一样很好地安排生活。对于这些问题,和病人朝夕处的亲属可以起到医生所不能替代的作用。病人亲属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病人给予帮助和劝导:
(1)协助医生做思想工作,让病人正确认识甲亢这种病。
(2)对病人给予以多一些理解和谦让,尽量避免使病人出现情绪波动。
(3)让病人及时就医,活动和娱乐都要有限度。
(4)督促病人及时就医,提醒病人按时服药。
(5)饮食要保证足够的营养,对影响治疗的东西尽量不吃。
(6)劝导病人尽量不喝酒、不吸烟。
还是要及时治疗,北京武警总队第三医院治疗甲亢还是比较好的
⑺ 康复科要家人陪着吗
医院康复科就医严重者需要家人陪护,但也要根据就医者的实际情况而定,如果自己能够自理的话,家人也可以不必陪护。
⑻ 医院的康复中心都做什么治疗
包括理疗(电疗、磁疗、超声),和功能锻炼(主要是颅脑损伤患者康复锻炼)
⑼ 去康复医院上班需要什么手续
新加坡
最起码英语要过关不是雅思就是托福要达到你去的医院的标准
至于护理是要去考cgfns
这个证件很重要对于你要去国外当护士
⑽ 怎样安慰康复病人家属
首先要心里安慰树立病人家属和病人治疗信心坚实训练按着康复训练的基本原理和一些康复程序进行康复训练保证一步一个脚印康复走争取达到病人和家属预想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