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算力简介 » 媒体转型去中心化

媒体转型去中心化

发布时间: 2021-08-18 21:29:10

⑴ 新媒体如何实现信息飞沫化,去中心化和话语权再分配

在传统媒体语境下,广大媒体受众大多数情况下是被动的接受对象,普通受众在传统媒体社会中几乎是没有话语权的,比如报纸、广播和电影等一些传统媒,它们所提供给大众话语发布的平台是相对有限的。而在今天的新媒体时代,受众的地位有了空前的提高,网络博客、手机上网、以及各种数字用品都是功能变得更强大、使用方式更便捷,大众的声音通过网络平台(例如短信群发、个人博客和网络论坛等)可以随时发送,由音频和视频承载的信息交流变得十分的便利,个体主体地位在新媒体语境下得到了显着提升,广大受众获得了在传统媒体时代下从没有过的自由、自主权力。另外,广大受众可以在越来越多的公共事件中表达思想和发表意见,大众声音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及时、丰富、全面和生动。借助新媒体提供的自由平台,越来越多的个体成为信息的创造者和评价者、管理者和把关者。

⑵ 网络与新媒体是去中心化还是再中心化

网络属于新媒体。确定的。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传统媒体是指
纸媒,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所以网络当然是新媒体了。

⑶ 互联网思维指导下媒体融合发展路径是怎样的

首先,媒体融合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首先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并举并重的阶段,对两个部分等量齐观;其次是重心转移阶段,传统媒体要把工作重心、主要传播形态、主要赢利模式转移到新兴媒体上,以适应媒体及舆论主战场的转移;第三是形成新型的主流媒体、新型的媒体集团,建立现代传播体系。阶段清楚、目标明确后,融合转型中的传统媒体在与网络原生媒体的竞争中要辨明消化继承与平地起楼的区别,把握自身发展节奏。媒体要清醒地认识不同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与任务,如第一阶段亟须达成内部共识、进行组织结构调整;第二阶段需要对新兴媒体形成认同,完成生存方式的转变;第三阶段是外向的蔓延,形成媒体与外部交往的新型关系。据此,媒体循序渐进地进行融合。
其次,媒体的属性、社会责任不能变。以互联网思维和网络技术手段去改造传统媒体,势必带来颠覆性的创新,但要始终牢记,党中央推出媒体融合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着眼于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在于顺应数字革命和新兴媒体冲击,在全球传媒格局中提升传播整体实力与核心竞争力。不管在融合之路上走多远,媒体的属性与社会责任不会变,也不能变。互联网时代“去中心”化趋势明显,但不意味着“去引导”和“无主导”。尽管互联网是一张扁平化、点与点相连的大网,但是“大V”等网络舆论领袖的存在说明点与点的能量是不同的,网络空间舆论仍然需要“压舱石”。媒体作为网络中的一个节点,要更好地运用新技术手段汇聚各方力量,发出进步声音,彰显使命担当,继续发挥舆论主导作用,保持好社会信息的中枢地位,担当好文化传承者的责任。
第三,媒体融合了,管理方式要相应改变。融合是为了解放媒体生产力,释放其传播效果和潜能,应顺着这个方向,以服务代管理,多用资金等市场调剂方式,软化行政手段,通过遴选和资助机制形成引导,有重点地做大做强部分主流媒体。融合同时意味着“时空坍塌”或“时空穿越”,媒体传播范围的内外、责任的前后已经被打破,因此,管理要相应地将对内和对外传播看作一体,统筹建设;对媒体责任和义务的督导,要以事前立法代替事后应急处置,用“一体化”和“提前量”保证融合媒体顺利运作。云计算、大数据应用,给智能媒体管理创造了机会,有鉴于此,依靠海量数据科学评估媒体运转情况和传播效果势在必行。

⑷ 如何理解"媒体化电商,电商化媒体"

"媒体电商"业务在传统媒体转型进入攻坚期的当下,作为一种业务模式的创新显得十分之关键和重要,而基于对客户、媒体、用户共同需求的调研和满足而生的"媒体电商"产品和服务都将是媒体转型的新希望,无论这种希望最终贡献有多大,都是锻造全新媒体生态环境体系下,媒体社会和商业价值的重要实践,并且这种实践的大幕已经在全国的传统媒体中得以展开和实现。
电商媒体化,一个一直在提的概念。有人说是伪概念,有人说是大趋势。巴人对此的逻辑有如下几点:
1、电商媒体化本质是供大于求的表现,随着平台级电商的门槛越来越高,现有的各类电商平台目前已经处在相对优势的地位。
2、电商媒体化的核心是需求的演进路径正在变化,用户正从主动选择商品时代,逐渐过度到引导消费时代。
3、它与媒体电商相辅相成,包括杂志、网媒以及各类推荐网站或迫于转型压力或希望盈利都在与电商勾搭打造这一概念。

⑸ 微信公众平台把“去中心化”作为发展方向,为什么这样设计呢

去中心化,核心和本质其实都是信息传播和获取的方式。信息(这里指广义上的信息,包括用户能够看到的各种内容,包括新闻、商品、通知、公告等)传播的方式,通常有中心化和社交化两种。张小龙期望的微信“去中心化”,就是更多的通过社交化的方式来传播(获取)信息,通过社交网络中的用户关系传播,不需要中心化的流量入口,也能让用户传播或者获取信息。


总之,去中心化不是脱离平台,不依赖平台导流,只做自己身边的熟人就叫去中心化,真正的去中心化是需要依赖于社交网络,让商家、商品的信息有更加广泛的传播范围,获取更多的流量来源,而不仅仅是中心化的平台导流

⑹ 自媒体什么意思什么叫去中心化

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是可以发表这样的文章,作为这样的媒体出现,应该是可以的可信的

⑺ 论述题   1.论述网络媒体时代受众从“去中心化”到“再中心化”的原因

您好,你的问题,我之前好像也遇到过,以下是我原来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希望能帮助到你,若有错误,还望见谅!千万不要在非法平台上进行任何交易,非法平台上的风险太大了,一旦跑路会让你血本无归。非常感谢您的耐心观看,如有帮助请采纳,祝生活愉快!谢谢!

⑻ 所有人都在说“去中心化”,但你真的懂吗

在科技领域的文本词库里,“去中心化”是个高频词汇,大佬喜欢说,媒体喜欢用,似乎多少有些老生常谈,也难窥其深层奥义。前段时间,去参加一场发布会,突然看到罗辑思维CEO脱不花PPT上的一句话,觉得这也许是在互联网这个维度下对“去中心化”的最佳诠释,那就是:“每一个人的宫廷正在拔地而起。

事实上,“宫廷”这个词无疑抓到了某种本质,今天来谈谈“去中心化”,以及在更为宏观的维度上,它究竟是个啥。

直观上看,互联网诞生至今就是一个不断将权力沉淀至个人的过程,一切只为“我”服务,移动时代更是如此,将每一个人搁置在世界中心,其最佳视觉案例无疑是手机地图,就像作家尼克·比尔顿在《翻转世界》中所言,“你朝街上任何一个方向前进,无论哪个方向,整个画面都会随你位置移动,这是个重大转变,在纸张世界,地图和位置是以地方或地标为根据,而不是你的所在地。从现在开始,你就是起点,数字世界跟着你走,而不是你跟在它后面。”

这种反转岂止于此,如你所知,资本与技术的福祉正在惠及每一个人,用脱不花的话说:“当人成为世界中心,每一个人都变成了一位‘君王’。我们这代创业者就是要为君王打造一座宏伟的宫廷。”当一个生活在大城市的普通人可以随时调遣上百名司机,厨师,甚至说书人,委实用极低成本搭建了私人的马厩,御膳房和翰林院——甚至有时连窘境都与君王颇为相似,譬如在资讯获取上,当大数据编纂的私人阅读代替了传统编辑认为“合适的内容”,每个人都会多少掉入桑斯坦在《信息乌托邦》中所言的信息茧房之中,从而少了几分“逆耳”之言。

嗯,不难理解的是“所有行业都是服务业”,真正令人惊喜的是,资源配置和聚合方式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从权威,国家意志,乃至资本等确定性方式上转向每个具体的人。忘了谁说过,19世纪属于帝国,20世纪属于大公司,那么21世纪无疑属于个人——就像手机地图上那个随你而动的小蓝点,你不必再以某个特定地标为中心,无论是被服务的诸位“君王”,还是气宇轩扬的创业者,只需站在原地,喊一声“我要”,若有人响应,那么必将迎来资源的围拢。

事实上,资源的反转是人与人之间充分合作的一个必然结果。常识是,现代社会经济繁荣和人类不断推动协作细化息息相关,细化的结果自然是编织出一张日趋互为依存的网络,而这张网络也注定在演化过程中不断放大单点价值,从而诞生脱不花所言的“君王”。

于是“去中心化”的意涵也就浮现开来:由于“中心”的分散化(最近一个好例子就是比特币的回归),任何领域都可以自下而上编织起一张巨网,其最终目的是——由近及远地还原全貌。

就像比特币将对权力的信任转化成数学问题;在我看来,从任意节点的视角出发,以它为中心,由近及远地拼接和还原成一个网状世界,这是个迷人的结构,因为它发生在任何领域。看过TED上一个演讲,大意是,很长一段时间,人类习惯以自上而下的树状结构描述不同认知系统:物种图谱,知识体系,法律体系,组织结构等,作为一种强调对称的视觉象征,也许是自然地位所致,树状图非常直观地显露出人类对秩序和可归纳性的迷恋。当然,这是一种“一切尽在掌握”的幻觉,不同中心还原成一张网状结构也许更接近真相。

TED上这位讲者就举了几个不同领域的例子:譬如,物种之间的密集细菌网络将看似无关的物种连接起来,交织成一张生物网络;现代神经学认为,大脑内部没有那么严格的分区,不过是一张互相关联的神经网络;互联网时代企业转型也正在向恐怖组织学习,权力分散,个体独立,编织成一张价值之网。

我个人认为,最好的例子是宇宙。

尽管宇宙有太多未解之谜,但通常认为,宇宙没有空间上的中心概念(五道口除外),星球之间通过引力等作用互相连接成一张网络,任何一点都可宣告自己是宇宙中心(从这个角度,所谓“地心说”和“日心说”更多是数学问题),就像《大爆炸:宇宙通史》中所言:“大爆炸发生在每一个地方,这里没有‘爆心’……每一个星系群看起来都在远离我们而去。如果有一个观测者在这些遥远的星星上回望我们,他也会看到同样景象,也可能同样地以为自己位于扩张的中心。”

嗯,无论微观尺度上每一个“正在拔地而起的宫廷”,还是宏观尺度上每一个星球,所谓“去中心化”也许只是一种可被嵌套的模型,也许真有可能是万物规律,谁知道呢,但可以确定的是,只有将认知升级到这一层,才能对“去中心化”有更好的理解。

李北辰/文(知名科技自媒体,致力于为您提供文字优雅的原创科技文章;微信公号:李北辰)

⑼ 如何理解媒介"去中心化"的理论

“媒介中心”论与“社会中心”论的激辨 媒介理论的一个特征,就是各种观点的广泛歧义性.在媒介与社会的关系上,争论的一个焦点即为“媒介中心”(Media-centric)与“社会中心” (Social-centric)的理论激辩.两种理论的分歧基于不同的立足点,从不同的分析模式出发,强调自身的“宰制性”.其一,“媒介中心”的观 点,偏重于媒介本身的活动领域,认为大众媒介受到传播科技发展不可抗拒的驱动力影响,已经形成超越于社会运动规律的自主力量,大众传播具有自身的运作方式 和逻辑,突出强调了媒介的自主性和影响力;“社会中心”的观点则将大众媒介视为政治、经济力量的反映,认为媒介正像它的本意一样,只是资讯传播的载体,因 此,媒介理论只不过是更宏大的社会理论的特殊应用而已.其二,“媒介中心”理论认为,大众媒介具有“涵化”和“培育”社会的能力,并且将大众媒介视为社会 变迁的主要策动者;“社会中心”理论则认为媒介始终处于社会力影响的范畴内,它隶属于社会,并对社会负有特殊责任.①不难看出,由于立足点不同,理论之间 的分歧不可调和.

热点内容
bnb会超过eth 发布:2025-08-16 08:13:26 浏览:88
没有劳动合约怎么辞职 发布:2025-08-16 07:28:30 浏览:866
区块链产业的企业 发布:2025-08-16 07:03:25 浏览:544
比特币哪个银行 发布:2025-08-16 06:53:06 浏览:369
蚂蚁矿机怎么分型号 发布:2025-08-16 06:10:39 浏览:935
eth到10月能涨到6000吗 发布:2025-08-16 06:01:08 浏览:953
ok杠杆资金怎么转到合约 发布:2025-08-16 05:22:17 浏览:668
区块链博鳌论坛事件 发布:2025-08-16 05:16:27 浏览:718
矿机专业杀毒工具 发布:2025-08-16 04:36:47 浏览:685
冷钱包到底安全吗 发布:2025-08-16 04:33:58 浏览: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