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子宜太极推广中心怎么去
Ⅰ 李雅轩有哪些徒弟
主要有周子能、栗子宜、林墨根、张义敬及女儿李敏弟、女婿陈龙骧、郭勋祺、徐俊等几人。
王明伦
1919年3月出生,别名,王策、王云伦、重庆合川人。1945年在重庆陆军大学拜杨氏太极拳名家李雅轩为师,为杨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1986、1988先后两次代表四川参加全国太极拳名家研讨会,发表论文有《太极拳动作之技击涵义》、《太极剑用法浅识》等。1996年参加中国温县第四届国际太极拳年会,以及陈家沟太极拳锦标赛获得优胜奖。1999年80高龄参加第六届中国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既纪念太极宗师杨露禅诞辰200周年比赛大会获杨氏太极拳金奖第一名。
.........
Ⅱ 练陈氏太极拳买什么书好
趁着饭还没送上来,我简单的回答一下你的问题,我很久都没给人回答过问题了,呵呵。
最好不要买书,原因就一个,看书学不会,如果武术能用文字记载,那都是大师了。“言传身教”,言是说,不是记载,身教是体悟。一没言,二无身教,看书学的会吗?
我猜你可能没有条件,一是身边没老师,二是有老师你都信不过,都是函授骗钱的。所以你想采用书来自学。
我看过一本,写的不错,不过初学者绝对看不懂懂,书名就叫“陈式太极拳”,作者是冯志强先生。书很薄,但是基本上把所有的概念都写出来了。但是讲不了那么细,所以你看不懂。
还有一本,叫《太极拳》,是顾留馨写的,虽然是杨式的,但是里面写了很多陈式的概念,因为当时他与照奎先生不错,林景山写的序。这本书很难买到,我在古玩市场看到过一次,最低3200元。
因为你是初学,我不能给你说的太细,说细了你就不敢练了。
想学搏击和养生,必须找老师教,你看书,看盘,一辈子也学不会,还是哪句话——体悟,一是你必须让老师和你推手,喂招,老师亲自把你的劲儿给喂出来。你自己练,没有老师喂,一辈子也出不来,随便找人喂,那就不是太极拳的东西了。第二,你必须要挨打,慢慢的就找到了感觉,从而练出听劲,两人动手不可能站在原地不动,一动,你的听就断了,所以,你要挨打,挨打过程中找听。当然打,也是喂的一种。可见,老师多重要。
再给你泼点冷水,呵呵,也借你这个地方给要自学武术的人泼点冷水。
我认识不少出书的人,文笔不错,实际自己也不怎么样,而且写东西词不达意。我曾问过他们,他们回家很简单“这是祖师爷的东西,最根本最精华的东西,是不能写的,不是自己门儿里的人,不传授”,所以你看光盘也如是,你只能学会动作,说句不好听的话,如狗熊一般去模仿招数,实际的功,一点都没学。十多年下来,就是花架子。
良言逆耳,你肯定不爱听。呵呵
什么武术,招数都不是最重要的,拿太极拳讲,招数是一个工具,不是你打人的工具,而是你用这些招数练出功来,练出太极劲,当你练出太极拳劲,东西上身了,就没招数可言,随便一个大嘴巴,就是太极拳。招数不一样,但是功是一样的。
兄弟,我苦口婆心的说你一句,千万千万别执迷招数,动作好学,动作背后深层的东西你一定要抓住。
陈太,分四种,老架两种,两路,新架两种,两路,招数一样,形儿不太一样,练出来的东西差不多。
太极拳肯定练气,但是,任何一本书,不会给你讲明白,这是人家最精华的东西,不是你拿钱就能买到的,换句话讲,那么多人都磕头拜师了都没教,你拿几个钱就能教给你,可能么?
你别灰心,我告诉你为什么。
学这东西四种人,一个是学员,交钱学拳的,一个是徒弟,不交钱,但是是磕过头拜过师的,一个是入室弟子,这些人可以在老师家中练拳,时刻得到指点,最后一种是衣钵传人,你不练都不行,师父逼着你练。
明白了么?徒弟好几百,师父就一个,可能都教会么?只能教会两三个,毕竟精力有限,两三个是什么人?是继承衣钵的人,只有这种人才能完全得到师父的东西。
你连最差的学员都不是,你觉得可能得到最精华的东西么?搏击是靠桩养出来的,桩是靠气养的,气是靠人养的,你人不在那里,看书学?太玩笑了。
太极拳能打,确实能打,这点不用置疑,但是得到这个东西的人太少了,太极拳是大道,因为它是天下运动的总纲,所有运动理论与运动曲线太极拳全包含了,太极拳是好东西,不过你上来就学,也学不会,比如你让一个没上过小学的人,去学博士后的东西,就太可笑了。
太极拳也是中国字记录的,但是没有前面对武术的了解与认识,上来就学,根本学不到,没有感悟,感悟来自于人生来自于你对拳学的认识。
不说了,再说就说不完了,不过我要鼓励你,起码你看的起国术,肯学,这一点就能让所有人佩服,自己练着玩吧,你只要有恒心,你早晚会碰到明白人,能给你指点迷津,千万别放弃,这条路是通达人生之路,等你练明白了,你也就明白我的话了,呵呵,真心祝你成功!!
Ⅲ 太极拳有哪些经典书籍
其他太极拳书籍目录:
TJ156吴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练习与技击运用
TJ157吴式太极拳慢架(李立群)
TJ158吴式太极拳诠真(王培生)
TJ159吴式太极拳拳械述真(李秉慈)
TJ15[太极拳全书].冯志强.扫描版
TJ160吴式太极拳拳照图谱(李秉慈)
TJ161吴式太极拳三十七式行功国解(王培生)
TJ162吴式太极拳十三式(李秉慈)
TJ163吴式太极拳图谱45式
TJ164沈阳武派太极拳直讲(王善德)
TJ100孙氏太极拳(孙剑云)
TJ101孙氏太极拳·剑(孙剑云)
TJ102孙式太极拳诠真(孙剑云)
TJ103太极解密十三篇(1)
TJ110太极拳的最高境界(李觉民)
TJ111太极拳-二十四式简化太极
TJ112太极拳古典经论集注(张耀忠)
TJ113太极拳九诀八十一式注解(吴孟侠)
TJ114太极拳理传真(第三版)(张义敬)
TJ115太极拳理传真(台版)
TJ116太极拳论老三本
TJ117太极拳秘谱(玉昆子)
TJ118太极拳内劲(吴宗周)
TJ119太极拳谱(清:王宗岳)
TJ11[太极拳练架真诠].李琏.扫描版
TJ120太极拳谱(沈寿)
TJ121太极拳谱(武汇川)
TJ122太极拳奇人奇.功
TJ153吴式太极拳基础(李仁柳)
TJ154吴式太极拳及其防身应用
TJ155吴式太极拳架与推手(刘晚苍.刘石樵)
TJ165武当嫡派太极拳术(李寿篯)
TJ166武当气功太极拳(马杰)
TJ167武当三丰太极拳
TJ168武当太极拳(万簌平)
TJ169武当太极拳与盘手20法(裴锡荣)
TJ16[太极拳图解].蔡翼中.扫描版
TJ170武当玄功太极掌(刘世君)
TJ171武当赵堡太极拳大架(赵增福)
TJ123太极拳浅说太行拳术(徐致一.朱霞天)
TJ124太极拳全书(修订本)(人民体育出版社)
TJ125太极拳实用技击法(武世俊)
TJ126太极拳释义(董英杰)
TJ127太极拳术(陈微明)
TJ128太极拳术(顾留馨)
TJ129太极拳述要(郑天熊)
TJ12[太极拳论谭].沉寿.扫描版
TJ130太极拳体用全书(杨澄甫)
TJ131太极拳体用全书(杨澄甫)
TJ132太极拳图说(金倜生)
TJ133太极拳疑难解答
TJ134太极拳原理与练功精要:太极拳的背丝扣练法(张修睦)
TJ135太极拳运动362问(薛安日)
TJ136太极拳之研究(吴图南)
TJ137太极十三刀(张耀忠)
TJ138太极心语(陈太平)
TJ103太极解密十三篇
TJ104太极梅花螳螂拳(上)张炳斗
TJ105太极梅花螳螂拳(下)张炳斗
TJ106太极梅花螳螂拳体用全书(张炳斗)
TJ107太极内功解秘(28祝大彤)
TJ108太极拳(五分钟套路)(顾留馨)
TJ109太极拳丛书之四-吴鉴泉式太极拳-徐致一编著
TJ10[太极拳理传真第三版].张宏.张义敬.扫描版
TJ139太极之光太极拳心法密钥
TJ13[太极拳秘诀评解].郭福厚.扫描版
TJ140王志忠《太极十三式述真》太极十三式
TJ141王宗岳太极拳经王宗岳阴符枪谱(唐豪)
TJ142王宗岳太极拳经王宗岳阴符枪谱
TJ143精简吴式太极拳(柳恩久)
TJ144精选吴式太极拳剑(柳恩久)
TJ145正宗吴式太极拳
TJ146吴鉴泉式太极拳(徐致一)
TJ147吴鉴泉太极拳古谱
TJ148吴式太极快拳(李立群)
TJ149吴式太极快拳(吴英华)
TJ14[太极拳秘谱].玉昆子.扫描版
TJ150吴式太极拳(王培生)
TJ151吴式太极拳(徐致一)
TJ152吴式太极拳·剑·推手入门
TJ172武当赵堡太极拳大全(原宝山)
TJ173武当赵堡太极拳小架
TJ174武当真传太极拳全书(于化行)
TJ175武派太极技击术(高连成)
TJ176武派太极拳体用全书(吴文翰)
TJ177武氏太极拳图解及太极论.诀(李鸿义)
TJ178武式太极大杆(翟维传)
TJ179武式太极拳37式(翟维传)
TJ17[太极拳走架推手问答].沉寿.扫描版
TJ180武式太极拳(郝少如)
TJ181武式太极拳阐秘(庞大明)
TJ182武式太极拳及其防身应用(陈建云)
TJ183武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教与学
TJ184武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练习与技击运用(黄康辉)
TJ185武式太极拳老架(翟维传)
TJ186武式太极拳诠真(乔松茂)
TJ187武式太极拳十三式(乔松茂)
TJ188武式太极拳术(翟维传)
TJ189武式太极拳推手(翟维传)
TJ18[汪永泉授杨氏太极拳:内劲核心的感悟].元丰.扫描版
TJ190武式太极拳小架(翟维传)
TJ191武式太极拳新架(陈固安)
TJ192武式太极拳正宗(薛乃印)
TJ193武式太极拳桩功(翟维传)
TJ194心意太极拳(马琳璋)
TJ30《杨家太极拳老拳谱》吴家藏本
TJ31〔陈正雷〕陈氏太极拳械汇宗
TJ32简化太极拳(第2版)
TJ33 24式太极拳及其防身应用
TJ34世传陈式太极拳(陈小旺)
TJ35北派太极快拳(谢守忠)
TJ36张志俊解密太极拳
TJ37中国陈氏太极(陈正雷)
TJ38陈发科太极拳技击讲堂(李宝廷)
TJ39陈发科晚年传授技击精萃(洪钧生)
TJ3[嫡传杨式太极拳教练法].傅钟文.傅声远.傅清泉.扫描版
TJ40陈家太极拳入门(松田隆智)
TJ41陈氏二路太极拳(刘鹏)
TJ42陈氏三十八式太极拳(陈小旺)
TJ43陈氏世传太极拳术(陈子明)
TJ44陈氏太极功夫系列之一:老架一路(马国祖)
TJ45陈氏太极炮锤
TJ46陈氏太极拳(陈照奎手抄本)
TJ47陈氏太极拳(老架)(陈国灿)
TJ48陈氏太极拳(沈家桢.顾留馨)
TJ49陈氏太极拳:4册合集
TJ4[精功十三式太极拳].张耀忠.扫描版
TJ50陈氏太极拳汇宗(陈绩甫)
TJ51陈氏太极拳技击法(马虹)
TJ52陈氏太极拳剑刀(陈正雷)
TJ53陈氏太极拳拳法与套路教程(吴自立)
TJ54陈氏太极拳术(陈正雷)
TJ55陈氏太极拳套路
TJ56陈氏太极拳图说(陈鑫)(繁体坚排)
TJ195学习太极拳(卓宏谋)
TJ196传统杨氏大架太极拳械推手(栗子宜)
TJ197传统杨氏太极拳名家实战用法汇粹(杨礼儒)
TJ198传统杨式太极拳教程(崔仲三)
TJ199嫡传杨式太极拳教练法(傅钟文)
TJ19[王培生内功心法太极拳].张林.张耀忠.扫描版
TJ1[陈式太极拳老架技击秘诀].王西安.影印版
TJ200李雅轩太极精论
TJ201李雅轩杨氏太极拳诠真
TJ202汪传杨氏太极拳修整实录(汪仲明)
TJ203中国杨氏太极(杨振铎)
TJ204杨澄甫式太极拳(杨振基)
TJ205杨家太极拳各艺要义(黄文叔)
TJ206杨少侯太极拳用架真诠(李涟)
TJ207杨氏太极刀枪精解(陈龙骧)
TJ208杨氏太极剑法精解:附李雅轩43式太极拳
TJ209杨氏太极拳、剑、刀高难套路及秘传九诀(李鸿义)
TJ20[杨班侯活步大架太极拳].乌汝森.扫描版
TJ210杨氏太极拳法精解(陈龙骧)
TJ211杨氏太极拳诠真(陈龙骧)
TJ212杨氏太极拳术述真之二:太极拳行拳心法
TJ213杨氏太极拳术述真之三:拆架拆手
TJ214杨氏太极拳术述真之四:太极拳内功修炼法
TJ215杨氏太极拳术述真之五:内功劲法
TJ216杨氏太极拳术述真之一:太极拳内功理法
TJ217杨氏太极拳真传(赵斌)
TJ218杨式85式太极拳图解(完整版)
TJ219杨式太极刀枪精解-陈龙骧 李敏弟
TJ21[杨少侯太极拳用架真诠].李琏.扫描版
TJ220杨式太极拳(傅钟文)
TJ221杨式太极拳:小架及其技击应用(于志钧)
TJ222杨式太极拳阐秘(庞大明)
TJ223杨式太极拳法精解(李雅轩)
TJ224杨式太极拳及其防身应用(张勇涛)
TJ225杨式太极拳技击(杨慎华)
TJ226杨式太极拳架详解
TJ227杨式太极拳诠释:理论篇(王志远)
TJ228杨式太极拳诠释:练习篇(王志远)
TJ229杨式太极拳拳照图谱(傅清泉)
TJ22[杨氏太极拳诠真].陈龙骧.扫描版
TJ230杨式太极拳三谱汇真—路迪民着
TJ231杨式太极拳述真:珍品书
TJ232杨式太极拳.崔毅士.崔仲三
TJ233杨禹廷太极拳动作解说
TJ234杨禹廷太极拳系列秘要集锦(李秉慈)
TJ235赵堡太极拳诠真(王海洲)
TJ236郑曼青太极自修
TJ237郑子太极拳十三篇(郑曼青)
TJ23杨氏太极拳三十七式内功述真].魏树人.扫描版
TJ247郑子太极自修新法
TJ248中国唐代三世七太极拳与剑术(王知刚)
TJ249中国赵堡太极-赵增福
TJ24[杨式太极拳].傅钟文.1963.扫描版
TJ25[杨式太极拳阐微].庞大明.扫描版
TJ26[杨式太极拳述真].汪永泉.扫描版
TJ27[杨式太极拳用法解要].庞大明.扫描版
TJ28[杨式太极真功].孙以昭.扫描版
TJ29[盈虚有象--中国太极拳名家对话录](余功保)
TJ2[传统杨氏太极拳名家实战用法汇粹].杨礼儒.扫描版
TJ57陈氏太极拳图说(陈鑫)(简体横排)
TJ58陈氏太极拳械汇宗(陈正雷)
TJ59陈氏太极十三杆、三杆、八杆、梢杆(陈正雷)
TJ5[李雅轩杨氏太极拳法精解].陈龙骧.李敏弟.扫描版
Ⅳ 找 栗子宜杨氏太极115式,请发到[email protected]
栗子宜杨氏太极115式视频文件已发送,注意查收!
Ⅳ 杨氏太极剑的杨式太极剑
剑是我国古代主要兵器之一,被誉为“百兵之君”,“短兵之王。”其动作轻快潇洒,富有韵律,不但可用于防身自卫,文人雅士还喜欢以舞剑作为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借剑抒情的手段,王公贵族则以佩剑的档次作为身份的标志。剑也被古人作为一种求神祭天的法器和斩妖驱邪的珍宝。
杨式太极剑,是在杨式太极拳的补充、延伸和发展。太极剑的动作要领,都和太极拳是一致的。演练时,要求柔和缓慢,圆活连贯,虚实分明,轻灵沉稳,在技击上讲究以柔克刚,以迂为直,舍己从人,后发先至。此外,不但要“以心行气,以气运身”,还要“以身运剑,剑神合一”,在劈、点、挑、刺的瞬间,可以适当加快速度,显得更有气势。如果用长剑穗,还要考虑剑穗运转的灵活性与美观性,既要运剑又要运穗。杨氏太极剑流传广泛,版本颇多。 杨氏太极剑的属杨氏太极拳类型的短器械,它源于杨氏太极拳,因此,它的演练方法、基本要领以及取风格,特点与杨氏太极拳基本相同,而又独具特色,它古扑典雅,舒展流畅,与太极拳功架浑然一体。
杨澄甫先师关于太极剑的题词(代笔)云:“剑气如虹,剑行似龙,剑神合一,玄妙无穷。”
杨式太极剑,其形状与一般武术用剑基本一致,且有长短、轻重、材质、用途等方面的差别。常用的金属剑,按其性能特点,可分为三类:一类是硬剑,以高硬度为主,开刃后可劈断三五个铜钱,即所谓“削铁如泥”,这类剑的弹性韧性较差。另一类是软剑,以高弹性为主,剑身能够弯折180°,可以围腰携带,亦称“腰带剑”,其硬度不如前者,舞动时容易摇晃。第三类是中硬剑,性能在前两者之间,也是目前常用的武术剑。较好的,要求弯至90°弹回无恙。剑的各部位名称,见上图示。总的来说,剑分为剑身和剑柄两大部分。剑身包含剑尖、剑刃(剑锷)、剑脊(剑身纵向的中分线)、剑面(两刃之间的外表面)、剑从(剑脊两边的剑面,即剑面的一半)。剑柄包含护手(剑格)、剑柄(剑茎或剑把)、剑首(剑柄的顶端)。剑首可系剑穗。 杨式太极剑亦称“十三剑”,是以十三字剑法命名的。十三,是以八五之数配八卦五行,实际剑法并不限于十三字,各种著作的说法也不一。兹列杨式有关著作的几种说法如下:
(1)抽、带、提、格、击、刺、点、崩、搅、压、劈、截、洗。(陈炎林:《太极拳刀剑散手合编》)
(2)劈、崩、点、刺、抽、带、提、搅、压、击、截、抹。(杨振铎《中国杨式太极》)
(3)刺、带、洗、搅、提、抽、挑、压、击、劈、截、点、格。(宋志坚《太极拳学》)
(4)劈、刺、撩、扫、截、挑、拨、挂、崩、点、划、拉、抹。(栗子宜《太极剑》)
(5)劈、刺、撩、扫、挑、斩、截、挂、崩、点、削、抹、搅。(赵幼斌《杨氏51式太极剑》)
以山个五种说法,共23字。此外还有云、推、架、拦、砍、扎、钩、剪、豁、抱、穿、圈、裹、捅等,有些是同一剑法的不同用字,对于每种剑法的解释,也不尽一致,兹从略。
Ⅵ 在成都哪里有教115式杨式太极拳的,非常感激!
115式太极拳是杨式太极拳一代宗师李雅轩先生在四川地区传播的,李雅轩先生去世后,他的大部分弟子基本都在成都传拳,也有个别在重庆、云南传拳。其在成都的入室弟子以栗子宜、林墨根、贺洪明等最具代表性,其女婿陈龙骧也得过雅轩公指点。我不知道你的具体位置,林墨根先生的弟子几乎在成都各个区都有,你可以和QQ120519275严如玉老师或者QQ382721861胥老师联系。
Ⅶ 杨氏太极剑的杨式太极剑动作名称顺序
杨式太极剑,杨澄甫先师没有著述,但其主要传人所传基本一致,有的分支还传有太极对剑。为对比起见,下面将七种套路的动作名称顺序一并列出(见表十)。其中,杨振铎所传,见谢秉中著《中国太极拳的学与术》;杨振铎所传,见杨振铎著《中国杨氏太极》;傅钟文所传,见同济大学所印《杨式太极拳、刀、剑资料汇编》;赵斌所传,见赵幼斌著《杨氏51式太极剑》;李雅轩所传,见栗子宜著《太极剑》;陈微明所传,见《陈微明遗著汇编》。
王喜禄先生提供了府内太极拳所传太极剑动作名称。对比可见,府内所传及陈微明所传,其名称如“大魁星”“蜻蜓点水”“拔草寻蛇”“夜叉探海”等,比较接近,是较早的名称。其他几种大同小异,是杨澄甫晚年所定。
Ⅷ 我想自学陈氏太极拳,大家推荐一本比较全面,好的书籍,谢谢
│ │ [太极养生十三式].关永年.扫描版
│ │ [太极养生真法].金文泉.扫描版
│ │ [太极内功].李经梧.张天戈.扫描版
│ │ [太极内功心法].解守德.扫描版
│ │ [太极内功心法全书(上卷)].钱惕明.扫描版
│ │ [太极内功心法全书(下卷)].钱惕明.扫描版
│ │ [太极剑].张继修.扫描版
│ │ [太极剑入门修订本].李德印.扫描版
│ │ [太极剑技击大观].于敏.于志钧.扫描版
│ │ [太极功夫扇].李德印.马一枫.方弥寿.扫描版
│ │ [太极十三刀].张耀忠.扫描版
│ │ [太极十三剑].王子章.李文贞.扫描版
│ │ [太极图谱解析].王经石.扫描版
│ │ [太极导气松沉功].王方莘.扫描版
│ │ [太极彩球气功与常见病的防治].陈威生.扫描版
│ │ [太极心法].熊卫.扫描版[
│ │ [太极拳108势].陈济生.扫描版
│ │ [太极拳].国术概论.吴图南
│ │ [太极拳].李先吾.扫描版
│ │ [太极拳与推手].刘鹏.扫描
│ │ [太极拳之研究].马有清.扫描
│ │ [太极拳习练知识问答].邱丕相.扫描版
│ │ [太极拳今论].薛蔚昌.扫描版
│ │ [太极拳体用全书].杨澄甫.扫描版[
│ │ [太极拳健身套路与内功].李鸿义.扫描版
│ │ [太极拳健身实践].周稔丰.扫描版
│ │ [太极拳入门与提高].李德印.扫描版
│ │ [太极拳入门初步].郑勤.赵永刚.扫描版
│ │ [太极拳全书(修订本)].人民体育出版社.扫描版
│ │ [太极拳全书].冯志强.扫描版
│ │ [太极拳养生探微].朱凌.扫描版
│ │ [太极拳内劲].吴宗周.扫描版
│ │ [太极拳动力的科学].戴君强.扫描
│ │ [太极拳原理与练功精要:太极拳的背丝扣练法].张修睦.冯井春.扫描版
│ │ [太极拳古典经论集注].张耀忠.扫描版
│ │ [太极拳图解].蔡翼中.扫描版
│ │ [太极拳图解].蔡翼中.扫描版[
│ │ [太极拳实用技击法].武世俊.扫描版v
│ │ [太极拳常识].周稔丰.扫描版
│ │ [太极拳技击实践].李万斌.扫描版
│ │ [太极拳技巧].邹玉春.扫描版
│ │ [太极拳拆架拆手].魏树人.扫描版
│ │ [太极拳推手奥秘].张林.张耀忠.扫描版[
│ │ [太极拳推手对练套路:教与学].阚桂香.门惠丰.扫描版[
│ │ [太极拳推手问答].沉寿.扫描
│ │ [太极拳术].顾留馨.影印版
│ │ [太极拳械精粹].张继修.扫描版
│ │ [太极拳械运动答问].薛安日.扫描版
│ │ [太极拳法实践].王新午.扫描版
│ │ [太极拳法研究].沉寿.扫描版
│ │ [太极拳理传真].张宏.张义敬.扫描版
│ │ [太极拳理传真第三版].张宏.张义敬.扫描版
│ │ [太极拳的最高境界].李觉民.扫描版
│ │ [太极拳秘诀评解].郭福厚.扫描版
│ │ [太极拳秘谱].玉昆子.扫描版
│ │ [太极拳练架真诠].李琏.扫描版
│ │ [太极拳行拳心法].魏树人.扫描版[
│ │ [太极拳规范].马有清.扫描版
│ │ [太极拳论谭].沉寿.扫描版
│ │ [太极拳走架推手问答].沉寿.扫描版
│ │ [太极拳辞典].杨丽.扫描版
│ │ [太极拳选编].杨澄甫.扫描版
│ │ [太极拳锻炼要领].张卓星.扫描版
│ │ [太极推手入门与提高].田金龙.扫描版
│ │ [太极推手技击传真].王凤鸣.扫描版
│ │ [太极推手真传].李亭全.扫描版
│ │ [太极推手绝技].安在峰.扫描版
│ │ [太极擒拿法].凌召.扫描版
│ │ [太极文化与功法].郑勤.扫描版
│ │ [太极智能气功].吴一.扫描版
│ │ [太极棍].陈固安.扫描版
│ │ [太极棒尺气功].关永年.扫描版
│ │ [太极正宗].吴志青.扫描版
│ │ [太极法说].吴鉴泉.扫描版
│ │ [太极溷元功].刘绪银.扫描版
│ │ [太极破腿百法].孙国玺.扫描版
│ │ [太极藤球功].刘德荣.扫描版
Ⅸ 60岁学太极拳去哪里
1)在公园学太极拳操。
2)在网上找太极拳视频自学。扎西和赵幼斌的。56 网,优酷,土豆网上找。
3)进修精进的。栗子宜或者董虎岭。
Ⅹ 太极拳!!!!
你要去成都上学的话,学杨式是最好了。抗战时期杨式太极一代宗师李雅轩先生将杨式115式传入四川,由于四川特殊的封闭地域环境,此地区未受体委简化架的影响,完整的保存了杨式太极拳“出手见红、绵里裹铁”的原貌。
李雅轩是杨澄甫先生的得意高足,追随杨师十余年,在太极拳、剑、刀、枪、推手、散手等方面,技艺全面,造诣甚深,达到了炉火纯青的上乘境界。甚至有人对其有“青出于兰胜于兰”的评价,对此他只是谦虚的说,他的技艺只有杨老师的三四成。他自始至终保持了杨式太极拳的纯正风格,武德高尚,治学严谨,桃李满天下,堪为后人楷模。
李雅轩先生于70年代殁后,其弟子林墨根、栗子宜、张义敬、贺洪明等继续在成都、重庆、云南一带传拳。弟子广布西南,其中多有实战能力高超的好手。
李雅轩先生所传杨式115式太极拳,气势雄伟,莫可逼视,大开大展、大松大柔。非常注重推手、散手实战,有一整套从拳架到推手到内功的培训学习系统,遵循民间师徒授艺的本来风貌。你去了成都,打听打听他们,找不到的话,可以给我发消息,跟我联系。在成都各区都有我的师叔伯们教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