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春站去二道月府师任堂月子中心
❶ 长春月子中心在哪
德悦阁月子中心
地址:昆山路121号(昆山路与临河街交汇东行20米路北)
比耐恩月子护理中心
地址:长春市南关区松竹梅胡同27号511
长春惠安阁月子中心
地址:前进大街868号邮局3层
长春师任堂月子中心
地址: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圳街12号
长春师任堂月子中心-停车场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深圳街86号附近
长春师任堂月子中心-停车场
地址:深圳街12号附近
❷ 想知道: 松原市 扶余北高铁车站 在哪 去三井子怎么坐车
南岗公交站6:30扶余县扶余11:00南港巴士站扶余12:00南岗公交车站,我告诉你,哈尔滨火车站的出口处,步行至您的右手边,长途LWB
❸ 长春的由来,要具体的故事
长春来自距今约7000年前古老的肃慎语“茶啊冲”,是古代肃慎祭天时候的祈福之语。因为祈福之地在喜都,后世渐用“茶啊冲”取代喜都(汉译转音为“长春”),成为地名。然茶啊冲历史早于喜都数千载,实则后人混为一谈。茶啊冲是长春最早的古典历史称谓。
长春始建于公元前2130年(帝舜25年),是早期肃慎王国之第二个王都。时为肃慎南支(满族先祖)的主要聚集地,称为喜(三个七字读音Xi,为纪念肃慎击败外族报喜之义而得名),肃慎的第二代王室在此修建土坯城墙和宫殿,称为喜都。此时已有人口约千户,这是长春最早的古典历史,所以“喜”也应该是长春的简称。
公元前约1800年,肃慎南支的惠(秽)、漠(貊)两族逐渐迁徙在喜都融合成为惠漠(秽貊)部族(满族前身一支),为了纪念两大部族融入肃慎王国,肃慎王遂改国号为德惠(得秽),改“喜都”为“合龙(合隆)城”。西汉时期建立扶余国,渐与中原东汉文化交流。道教传入扶余,全民信仰灌口二郎(考满语“关口二郎”当为灌口二郎转音,实为秦太守李冰次子),城内有许多二郎神庙。改国都合龙城为“天罡城”。此时人口已经过万,城墙和宫殿也改为石质建筑。在此后漫长岁月里,这座古都虽改过很多不同名字,但一直是东北古代王国的王都。
唐朝开元时期,长春地区成为唐‘安北都护府’的一部分,时被中原人士称为“书山府”,是唐朝发配文字狱犯人的地方,当时书山城被冤枉发配的文人很多,也使之成为文化之城,是许多中原学子向往的学习之地,所以“书山有路勤为径”广为流传至今。此时长春已人口近十万的大城市,城墙面积扩大了数十倍。也因为这一时期中原文化广泛传入东北亚地区,此后千年一直影响东北民族文化发展方向。
公元846年,粟末靺鞨领袖大祚荣在此建立臣渤海郡国,改“书山府”为“隆州府”,定为国都。后迁都“敖东城”,但隆州府仍为渤海国文化经济中心和第一大城市,人口已近50多万。
公元916年,契丹建国,逐渐强大。长春地区成为契丹管制女真的重地,由于契丹的一个王子在此地出生,遂将隆州府改成以契丹王子名字命名为“耶律德光城”。
公元1115年女真人崛起,建立大金国,将长春地名改回祖先的隆州白龙府,迁都中都(北京)之后,改称隆 人民广场夜景州“宽城府”(宽城子),为北方的军事、政治、文化中心。此时的大金国,国富民强,从西方传来的景教(基督教)成为大金三大国教之一(道教、佛教、景教),全民信仰,宽城子成为东北亚最大的基督教圣地,全城大小教堂很多,信仰民众有数十万,此时的宽城人口近百万,城市已具备规模,城墙高大分为内外两城,宫殿随不使用但也保持的十分豪华,百姓安居乐业,有专门传道的牧师在教堂讲道,大多数信徒为富有的地主阶级,修建大小教堂,小市民在公办的最大的教堂听道。
此后蒙古日益强大,攻占宽城子,用了近一年的时间才攻下来,蒙元由于信仰藏传佛教,所以认为这里是景教的不详之地,才会久攻不下,遂下令将宽城子城墙拆毁,百姓迁移到辽阳和中原等地,这座千年古都变为一片废墟,又将废墟挖地三尺,夷为平地,所以今天几乎上找不到这座古城的任何痕迹,只有在今天小城子村附近有点留下一点残存的遗迹。
明朝后期女真再次勃兴,建立大清帝国,长白山成为满洲族(皇太极改女真为满洲)祭祖的圣地,在原来古南部伊通河畔的驿站成为去长白山的必经之路,乾隆几次在夏季到长白山祭祖路过这里时都发现这里的气候比盛京凉爽很多,而且风景宜人,便顺口说出“长白千载古喜州,春光无限在宽城”的诗句,后来嘉庆登基后去长白山祭祖,来到这个驿站时也发现这里气候很凉爽,又听说先帝说过的话,便在嘉庆五年(1800年)开始在此建立地方行政机构。取其中第一句的两字设“长春厅”。
近现代时期
嘉庆五年(1800年)开始在此建立地方行政机构。取其中第一句的两字设“长春厅”。 1865年建筑城垣,占地5平方公里。
1883年,人口达9万余人。这是新长春的开始,也是现代长春的起源。
清政府嘉庆5年(1800年)于新生城地方设“长春厅”。设理事通判、巡检各一,掌管民政和司法事务,隶属于吉林将军;从此使这座千年古都又重新建制。
清道光五年(1825年)长春厅治所由新生城迁至北面的宽城子(原宽城遗址南),仍名长春厅; 光绪七年(1881年)政长春厅理事通判为长春厅抚民通判,并增设农安分防经历;
光绪十五年(1889年)抚民通判升为知府,长春厅升为长春府,仍隶属吉林将军;
1896年沙俄侵入东北,攫取中长铁路筑路权,在长春城建起俄国人居住区。
1906年日俄战争结束,在长春的沙俄权益为日帝所取代,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改将军为行省,长春府隶属于吉林省。
1908年日本为扩大“满铁附属地”,开始建设长春火车站,其后又开辟商埠,当时城市面积为21平方公里,人口约15万。
民国二年(1912年)三月废府,改为长春县;
民国三年(1914年)六月东北实行省、道、县、三级管理制,长春县划属吉林省吉长道所辖; 民国十四年(1925年)分设长春市政公所;
民国十八年(1929年)改称长春市政筹备处;同年废道制,此时仍保留长春县制,隶属吉林省,为一等县。
1931年“9.18”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整个东北地区,长春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1932年3月1日,日本帝国主义扶持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成为傀儡政权——“满洲帝国”,将长春定为“国都”,改名“新京”,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东北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1944年市区面积为80平方公里,人口达121.7万人,超过东京(都市区人口),号称亚洲第一大都市。是北方唯一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城市 ,城市人口一半以上是少数民族,当时城内的满、汉、蒙古、回和朝鲜等民族分别居住在长春不同的城区,今天的宽城区-铁北一带主要是朝鲜族的聚居区、今天的南关区一带主要是满族的聚居区、今天的绿园区一带主要是蒙古族的聚居区、二道主要是回族的聚居区、汉族在全城散居以及主要聚居在今天的南关区、朝阳区。由于长春独特的多民族聚居,当时被称为“东方小瑞士”。
1946年4月14日抗日战争胜利后,解放军曾一度解放长春。
1946年5月23日国民党接收长春。东北光复后,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五日正式公布东北新省区方案,废除新京特别市,正式批准析长春县置长春市,为吉林省省辖市,同长春县均隶属于吉林省。
1948年解放军围困长春,使得长春的经济和各项事业遭到了严重破坏,城市生产和人民生活濒临绝境,1948年围困长春使得市区人口最后减至17万人。
1948年10月18日,长春重新获得解放,被确定为特别市。
1949年长春市为吉林省辖市。
1952年原由省直辖的长春县撤销,并入长春市。
1953年长春市改为中央直辖市,由东北行政委员会代管。 1954年长春市划归吉林省,为吉林省人民政府驻地。
1955年定为全国10个省辖大市之一。长春市设10个区,即长春、头道沟、南关、朝阳、二道河子、宽城子、兴隆山、大屯、范家店、净月,其中后4个区是农村区,市内6个区有52条街,农村区有1个镇、43个乡、164个村。 1957年6月,调整城内为5个区,即朝阳、宽城、南关、二道河子、郊区,全市改划为19个街、6个镇人民公社、97个农村人民公社。1958年11月,将双阳、九台、德惠、农安、榆树等5县,划归长春市管辖;是年,长春市面积20369平方千米,其中长春市4个区面积146.76平方千米,郊区和5个县面积20222.24平方千米。长春市有3572496人。
1958年原公主岭专区所属农安、九台、德惠、双阳、榆树等5县交由长春市领导。
1966年1月,双阳、九台、德惠、农安、榆树等5县,划归新成立的德惠专区领辖。
1969年德惠专区所属农安、德惠、九台、双阳、榆树5县划归长春市。
1979年列为全国15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
1989年2月,国家批准长春市为国家计划单列市,赋予相当省级的经济管理权限。
1993年7月,国务院决定各省会市不再实行计划单列,长春市于同年12月停止计划单列市。
1990年12月26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榆树县,设立榆树市。
1994年被国家确定为副省级城市。
1994年7月6日,民政部批复(民行批[1994]97号)撤销德惠县,设立德惠市。
1994年长春市行政区域内,设59个街道、73个镇、73个乡、4个民族乡。面积20369平方千米,其中长春市区积544平方千米,郊区和五市县面积19825平方千米。长春市人口有1700389户、6574999人,其中市区内有630679户、2237074人。各市县人口有1069713户、4377925人。
1995年8月,正式撤销双阳县建制,设立双阳区,属于长春市。撤销长春市郊区建制,重组绿园区。长春二道河子区改名二道区。长春市5个区的各行政区域做了相应的调整。市区面积由1116平方千米增加到3577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由136平方千米增加到137。35平方千米。
2005年,将九台市的卡伦湖镇、龙嘉镇(原龙家堡镇)、东湖镇3个镇划归二道区管辖,将德惠市米沙子镇、万宝镇、农安县合隆镇3个镇划归宽城区管辖。经过此次调整,长春市城区面积由3616平方千米扩大到4756平方千米,扩大了31。5%。2005年6月29日,吉林省政府决定将公主岭市范家屯的方正、泡子沿、盛家3个村(范家屯经济开发区)整建制划归长春市管辖,建立长春(一汽)汽车工业开发区。长春市区面积490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68平方千米(6镇入长1140平方公里,长春汽车开发区规划100平方公里,长春玉米开发区新增50平方公里),城区总面积居东北第一位。
截至2010年12月,长春六大主城区、四大开发区总人口487.6万(四环路以内)其中三环以内户籍人口368万。长春户籍总人口758.8万(2010年)。包括外来和流动人口长春总人口近千万。四环内实际居住人口超过500万,其中外来和流动人口约为270万。
地名演变
上古——茶啊冲(肃慎语长春发音) 鸣放宫
夏朝——喜(三个七字)都
商朝——合龙城
两汉——天罡城、扶余王城
唐朝——书山府
渤海——隆州府
辽(契丹)——耶律德光城
金朝——隆州白龙府、宽城府(宽城子)
清朝——长春厅、长春府、长春县
民国——长春 、宽城子
伪满洲国——新京、しんきょう、Hsinking
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春
❹ 东北林业大学868汽车理论是哪本书
古典历史时期
长春来自距今约7000年前古老的肃慎语“茶啊冲”,是古代肃慎祭天时候的祈福之语。因为祈福之地 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
在喜都,后世渐用“茶啊冲”取代喜都(汉译转音为“长春”),成为地名。然茶啊冲历史早于喜都数千载,实则后人混为一谈。茶啊冲是长春最早的古典历史称谓。 长春始建于公元前2130年(帝舜25年),是早期肃慎王国之第二个王都。时为肃慎南支(满族先祖)的主要聚集地,称为喜(三个七字读音Xi,为纪念肃慎击败外族报喜之义而得名),肃慎的第二代王室在此修建土坯城墙和宫殿,称为喜都。此时已有人口约千户,这是长春最早的古典历史,所以“喜”也应该是长春的简称。 公元前约1800年,肃慎南支的惠(秽)、漠(貊)两族逐渐迁徙在喜都融合成为惠漠(秽貊)部族(满族前身一支),为了纪念两大部族融入肃慎王国,肃慎王遂改国号为德惠(得秽),改“喜都”为“合龙(合隆)城”。西汉时期建立扶余国,渐与中原东汉文化交流。道教传入扶余,全民信仰灌口二郎(考满语“关口二郎”当为灌口二郎转音,实为秦太守李冰次子),城内有许多二郎神庙。改国都合龙城为“天罡城”。此时人口已经过万,城墙和宫殿也改为石质建筑。在此后漫长岁月里,这座古都虽改过很多不同名字,但一直是东北古代王国的王都。 唐朝开元时期,长春地区成为唐‘安北都护府’的一部分,时被中原人士称为“书山府”,是唐朝发配文字狱犯人的地方,当时书山城被冤枉发配的文人很多,也使之成为文化之城,是许多中原学子向往的学习之地,所以“书山有路勤为径”广为流传至今。此时长春已人口近十万的大城市,城墙面积扩大了数十倍。也因为这一时期中原文化广泛传入东北亚地区,此后千年一直影响东北民族文化发展方向。 公元846年,粟末靺鞨领袖大祚荣在此建立臣渤海郡国,改“书山府”为“隆州府”,定为国都。后迁都“敖东城”,但隆州府仍为渤海国文化经济中心和第一大城市,人口已近50多万。 公元916年,契丹建国,逐渐强大。长春地区成为契丹管制女真的重地,由于契丹的一个王子在此地出生,遂将隆州府改成以契丹王子名字命名为“耶律德光城”。 公元1115年女真人崛起,建立大金国,将长春地名改回祖先的隆州白龙府,迁都中都(北京)之后,改称隆州“宽城府”(宽城子),为北方的军事、政治、文化中心。此时的大金国,国富民强,从西方传来的景教(基督教)成为大金三大国教之一(道教、佛教、景教),全民信仰,宽城子成为东北亚最大的基督教圣地,全城大小教堂很多,信仰民众有数十万,此时的宽城人口近百万,城市已具备规模,城墙高大分为内外两城,宫殿随不使用但也保持的十分豪华,百姓安居乐业,有专门传道的牧师在教堂讲道,大多数信徒为富有的地主阶级,修建大小教堂,小市民在公办的最大的教堂听道。 此后蒙古日益强大,攻占宽城子,用了近一年的时间才攻下来,蒙元由于信仰藏传佛教,所以认为这里是景教的不详之地,才会久攻不下,遂下令将宽城子城墙拆毁,百姓迁移到辽阳和中原等地,这座千年古都变为一片废墟,又将废墟挖地三尺,夷为平地,所以今天几乎上找不到这座古城的任何痕迹,只有在今天小城子村附近有点留下一点残存的遗迹。 明朝后期女真再次勃兴,建立大清帝国,长白山成为满洲族(皇太极改女真为满洲)祭祖的圣地,在原来古南部伊通河畔的驿站成为去长白山的必经之路,乾隆几次在夏季到长白山祭祖路过这里时都发现这里的气候比盛京凉爽很多,而且风景宜人,便顺口说出“长白千载古喜州,春光无限在宽城”的诗句,后来嘉庆登基后去长白山祭祖,来到这个驿站时也发现这里气候很凉爽,又听说先帝说过的话,便在嘉庆五年(1800年)开始在此建立地方行政机构。取其中第一句的两字设“长春厅”。
近现代时期
嘉庆五年(1800年)开始在此建立地方行政机构。取其中第一句的两字设“长春厅”。 1865年建筑城垣,占地5平方公里。 1883年,人口达9万余人。这是新长春的开始,也是现代长春的起源。 清政府嘉庆5年(1800年)于新生城地方设“长春厅”。设理事通判、巡检各一,掌管民政和司法事务,隶属于吉林将军;从此使这座千年古都又重新建制。 清道光五年(1825年)长春厅治所由新生城迁至北面的宽城子(原宽城遗址南),仍名长春厅; 光绪七年(1881年)政长春厅理事通判为长春厅抚民通判,并增设农安分防经历; 光绪十五年(1889年)抚民通判升为知府,长春厅升为长春府,仍隶属吉林将军; 1896年沙俄侵入东北,攫取中长铁路筑路权,在长春城建起俄国人居住区。 1906年日俄战争结束,在长春的沙俄权益为日帝所取代,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改将军为行省,长春府隶属于吉林省。 1908年日本为扩大“满铁附属地”,开始建设长春火车站,其后又开辟商埠,当时城市面积为21平方公里,人口约15万。 民国二年(1912年)三月废府,改为长春县; 民国三年(1914年)六月东北实行省、道、县、三级管理制,长春县划属吉林省吉长道所辖; 民国十四年(1925年)分设长春市政公所; 民国十八年(1929年)改称长春市政筹备处;同年废道制,此时仍保留长春县制,隶属吉林省,为一等县。 1931年“9.18”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整个东北地区,长春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1932年3月1日,日本帝国主义扶持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成为傀儡政权——“满洲帝国”,将长春定为“国都”,改名“新京”,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东北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1944年市区面积为80平方公里,人口达121.7万人,超过东京(都市区人口),号称亚洲第一大都市。是北方唯一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城市 ,城市人口一半以上是少数民族,当时城内的满、汉、蒙古、回和朝鲜等民族分别居住在长春不同的城区,今天的宽城区-铁北一带主要是朝鲜族的聚居区、今天的南关区一带主要是满族的聚居区、今天的绿园区一带主要是蒙古族的聚居区、二道主要是回族的聚居区、汉族在全城散居以及主要聚居在今天的南关区、朝阳区。由于长春独特的多民族聚居,当时被称为“东方小瑞士”。 1946年4月14日抗日战争胜利后,解放军曾一度解放长春。 1946年5月23日国民党接收长春。东北光复后,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五日正式公布东北新省区方案,废除新京特别市,正式批准析长春县置长春市,为吉林省省辖市,同长春县均隶属于吉林省。 1948年解放军围困长春,使得长春的经济和各项事业遭到了严重破坏,城市生产和人民生活濒临绝境,1948年围困长春使得市区人口最后减至17万人。 1948年10月18日,长春重新获得解放,被确定为特别市。 1949年长春市为吉林省辖市。 1952年原由省直辖的长春县撤销,并入长春市。 1953年长春市改为中央直辖市,由东北行政委员会代管。 1954年长春市划归吉林省,为吉林省人民政府驻地。 1955年定为全国10个省辖大市之一。长春市设10个区,即长春、头道沟、南关、朝阳、二道河子、宽城子、兴隆山、大屯、范家店、净月,其中后4个区是农村区,市内6个区有52条街,农村区有1个镇、43个乡、164个村。 1957年6月,调整城内为5个区,即朝阳、宽城、南关、二道河子、郊区,全市改划为19个街、6个镇人民公社、97个农村人民公社。1958年11月,将双阳、九台、德惠、农安、榆树等5县,划归长春市管辖;是年,长春市面积20369平方千米,其中长春市4个区面积146。76平方千米,郊区和5个县面积20222。24平方千米。长春市有3572496人。 1958年原公主岭专区所属农安、九台、德惠、双阳、榆树等5县交由长春市领导。 1966年1月,双阳、九台、德惠、农安、榆树等5县,划归新成立的德惠专区领辖。 1969年德惠专区所属农安、德惠、九台、双阳、榆树5县划归长春市。 1979年列为全国15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 1989年2月,国家批准长春市为国家计划单列市,赋予相当省级的经济管理权限。 1993年7月,国务院决定各省会市不再实行计划单列,长春市于同年12月停止计划单列市。 1990年12月26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榆树县,设立榆树市。 1994年被国家确定为副省级城市。 1994年7月6日,民政部批复(民行批[1994]97号)撤销德惠县,设立德惠市。 1994年长春市行政区域内,设59个街道、73个镇、73个乡、4个民族乡。面积20369平方千米,其中长春市区积544平方千米,郊区和五市县面积19825平方千米。长春市人口有1700389户、6574999人,其中市区内有630679户、2237074人。各市县人口有1069713户、4377925人。 1995年8月,正式撤销双阳县建制,设立双阳区,属于长春市。撤销长春市郊区建制,重组绿园区。长春二道河子区改名二道区。长春市5个区的各行政区域做了相应的调整。市区面积由1116平方千米增加到3577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由136平方千米增加到137。35平方千米。 2005年,将九台市的卡伦湖镇、龙嘉镇(原龙家堡镇)、东湖镇3个镇划归二道区管辖,将德惠市米沙子镇、万宝镇、农安县合隆镇3个镇划归宽城区管辖。经过此次调整,长春市城区面积由3616平方千米扩大到4756平方千米,扩大了31。5%。2005年6月29日,吉林省政府决定将公主岭市范家屯的方正、泡子沿、盛家3个村(范家屯经济开发区)整建制划归长春市管辖,建立长春(一汽)汽车工业开发区。长春市区面积490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68平方千米(6镇入长1140平方公里,长春汽车开发区规划100平方公里,长春玉米开发区新增50平方公里),城区总面积居东北第一位。 2008年5月,长春六大主城区、四大开发区总人口487.6万(四环以内),长春地区总人口868.72万,其中流动人口约为120万。
······································
说行天下 是非常不错的小说网站大全,值得拥有。
❺ 请问谁知道长春站的网址或者谁能给些长春站的简要介绍啊
长春火车站
日俄战争以俄国战败而结束,经美国调停于1905年9月签订《朴茨茅斯条的》,俄国同意将东清铁路支线,以长春为界,长春以南段称南满铁路让给日本,长春以北段称北满铁路仍归俄国所有。但是设在长春的宽城子火车站及附属地归谁所有,两国争论不休。1906年8月俄国正式将孟家屯火车站以南的南满段交给了日本。日本为了急于解决孟家屯站与宽城子火车站之间的联运问题,1907年6月,在俄国宽城子火车站之间1里地方(今长春客车厂附近),修建一座简易的火车站,名叫西宽城子临时火车站,做为南满铁路的起端站。日本还不甘心这种结局,它趁长春开辟商埠地机会,以铁路用地为借口,不经中国政府同意,秘密地用高价向中国居民购买土地。后来经过中日交涉,长春府同意日本购买修建火车站所需的土地,并具体规定头道沟及其偏东地段,可以由日本南满铁道株式会社1906年11月成立,简称“满铁”)承买。到1907年8月统计,日本购买了大约49O万平方米土地。在这个地域日本修建火车站,1907年12月落成,这就是头道沟火车站,又叫日本站,头道沟火车站即今长春火车站旧址。长春火车站1907年12月1曰开始办理客运业务后,西宽城子临时火车站关闭。由于北满线是宽(1524毫米),南满线是窄轨(1067毫米),都必须在长春换乘、换载。1907年6月,日俄两国就宽城子火车站归属问题开始谈判,经过付价还价之后达成协议,俄国宽城火车站和俄国附属地归两国共管,作价112.0786万卢布,双方各占有二分之一所有权。俄国为了保持独有权,于6月13日用56.0393万卢布赎买了日本二分之一的所有权。俄国保持了长春宽城子火车站和附属地,仍然将宽城子火车站作为北满铁路终端站。</P>
<P> 日本以头道沟火车站为中心,着手规则和建设铁路附属地。1925年乘东北发生张作与郭松龄之间的战争机会扩大铁路附属地面积100万平方米,1931年“九·一八”事后,又扩大面积72.8万平方米,到1937年时,长春日本南满铁路附属地总面积676.335万平方米。在这个范围内,以站前广场为基点修建了南直街中央通(今火车站沿人民大街向南至胜利公园东门),东斜街日本桥通(今胜利大街,西斜街敷岛通(今汉口大街)等3条大街。以央通为中心,纵向以东修建东一至东街,纵向以西西一至西四条街,都冠以日本名称。街路的横向叫“町”(共24个),纵叫“通”(共18个),其中吉野町(今长路)、日本桥通(今胜利大街)是繁华的商区。附属地区设立了4个广场,按方位叫东、西、南和站前广场,还开辟了一个公园,大同公园(今胜利公园)。这个广大地域全称“日本长春南满铁路属地”,由日本满铁经管。日本在附属地内享有驻兵权(归日本关东军司令部管)、驻警权(归日本关东局管)、行政权(归日本满铁长春地方事务所管)。圈占铁路附属地是日本侵略和占领东北地区的重大骤之一,日本人曾经说过,在长春建立附属地是“打进中国版图的楔子”,是“日本国力伸向大陆的象征”。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时,日本关东军就是从附属地集结,对中国驻军发动偷袭的。南满铁路附属地在长春府行政区域之外又形成了一个新街区,是长春历史上被外国侵略者攫夺去主权的第二个特定区域。
❻ 沈阳月府母婴保健护理服务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皇家月府月子中心是一家高端产褥期母婴保健护理的专业机构,是国家母婴保健服务标准的制定单位之一,是中国药膳研究会营养月子餐研发中心,也是中国保健服务国家标准研发及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公司总部是成立于2006年的长春师任堂产后护理院。长春师任堂是东北地区首家月子中心,是韩国最大的产后护理院师任堂在中国的首家合资加盟机构,9年来成功接待了4000多名产母及宝宝。通过借鉴韩国五十年的经验和自身不断的实践创新,把护理学、营养学、烹饪学、临床医学、教育学、心理学、中医药膳学、美容按摩、产后瑜伽等九大学科应用于产后调理,创造出适合中国女性的产褥期母婴养教理念和护理模式;形成了完整的母婴护理、营养月子餐、新生儿素质训练、产后修复的系统流程、规范和标准,在全国产后护理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是中国高端母婴保健专护服务的领先品牌。
皇家月府月子中心坐落在北陵公园西侧,是曾有数十位国内外首脑下榻的辽宁友谊宾馆院内的独栋建筑。整栋楼面积5000余平方米,其中公共面积2000余平,可以充分满足月妈身体修复、营养月子餐制作、月妈月宝用品消毒等功能需求。屋外与友谊宾馆共享院内环境,湖水清澈、古松参天,空气清新,是沈阳市内不可多得的休养环境。
2006年,加盟韩国最大的产后护理院——师任堂,成立东北地区首家月子中心——长春师任堂产后护理院,是韩国师任堂在中国的首家合资机构。
2007年,通过了KSA9001:2001/ISO9001:2000国际质量认证。
2008年,成为中国药膳研究会和吉林省营养学会的会员单位。并被授权成立中国药膳研究会营养月子餐研发中心。
2009年,2010年,中心营养配餐部主管王岩、韩晓峰分别获得青年药膳大师与名师号。
2012年,在中国药膳研究会举办的第七届中国药膳养生技术制作烹饪大赛上获团体金奖。
2013年,成为全国保健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母婴保健服务国家标准工作组”成员单位。参与国家母婴保健服务标准的制定。
2014年,沈阳分店——皇家月府月子中心开业。
2015年,成为中国保健服务国家标准研发及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实习单位。
最新职位推荐 今日相似推荐
法定代表人:李海龙
成立日期:2014-04-30
注册资本:1500万元人民币
所属地区:辽宁省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2101050987200560
经营状态:存续(在营、开业、在册)
所属行业:卫生和社会工作
公司类型:有限责任公司(外商投资企业法人独资)
人员规模: 100-499人
企业地址:沈阳市皇姑区黄河北大街1号
经营范围:母婴保健护理、保健管理咨询;日用百货销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❼ 长春名字的由来
长春名称的由来:
长春的地名来自于距今约七千年前古老的原始部落肃慎族的语言“茶啊冲”,这句话是当时肃慎人在祭天的时候说的祈福语言,就相当于现代人祈福时说“上天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等。
因为当时肃慎人祈福的地方在“喜都”,也就是现在的长春,后来当地的部落氏族在历史长河中逐渐与汉族融合,慢慢开始说汉语了,“茶啊冲”与汉语的“长春”发音很近似,就将“茶啊冲”音译为汉语的“长春”了,并取代了原来的地名“喜都”,成为这里的地名了。
“茶啊冲”是长春最早的古典历史名称。“茶啊冲”的历史早于“喜都”这个地名数千年。
长春始建于公元前2130年(帝舜25年),是早期肃慎王国的第二个国王的都城,当时为肃慎部落南支(满族的先祖)的主要聚集地,称这里为喜,肃慎的第二代国王在此修地修建了土坯城墙和宫殿,称此地为“喜都”。当时已有人口近千户,这是长春最早的古典历史,所以“喜”也应该是长春的简称。
(7)在长春站去二道月府师任堂月子中心扩展阅读:
长春还有个老名就叫宽城子。清嘉庆五年五月,清王朝应吉林将军秀林的请求,决定在蒙地上“借地设治”成立长春厅,设理事通判衙门。
这是清代开国以来在蒙地上设立的第一个地方政权。它标志着开发蒙地的开始,也标志着清政府封禁政策发生动摇。长春厅之名来源于长春堡,长春设治之前,清政府的各种文书都提到长春堡。长春厅最初在长春堡的伊通河东岸修建起一座小城,取名新立城。
设治以后,人口猛增,考虑当时政治与经济形势的需要,道光五年长春厅治从新立城迁到宽城子。
在今南关四道街修建厅衙。1865年,马振龙起义军攻城之后,开始修建木板城垣,并筑崇德、全安、聚宝、永兴、永安、乾佑六座城门。当时的宽城子,南北长约3.5里,东西宽约7里,东西广于南北约一倍,所以有了宽城子之名。
因为南北线为子午线,东西线为卯酉线,子午为长,卯酉为宽,当然就是宽城子了。所以长春厅治所自新立城北迁后,长春的俗名又被称为“宽城子”。
❽ 长春有什么历史
长春来自距今约7000年前古老的肃慎语“茶啊冲”,是古代肃慎祭天时候的祈福之语。因为祈福之地
长春始建于公元前2130年(帝舜25年),是早期肃慎王国之第二个王都。时为肃慎南支(满族先祖)的主要聚集地,称为喜(三个七字读音Xi,为纪念肃慎击败外族报喜之义而得名),肃慎的第二代王室在此修建土坯城墙和宫殿,称为喜都。此时已有人口约千户,这是长春最早的古典历史,所以“喜”也应该是长春的简称。
公元前约1800年,肃慎南支的惠(秽)、漠(貊)两族逐渐迁徙在喜都融合成为惠漠(秽貊)部族(满族前身一支),为了纪念两大部族融入肃慎王国,肃慎王遂改国号为德惠(得秽),改“喜都”为“合龙(合隆)城”。西汉时期建立扶余国,渐与中原东汉文化交流。道教传入扶余,全民信仰灌口二郎(考满语“关口二郎”当为灌口二郎转音,实为秦太守李冰次子),城内有许多二郎神庙。改国都合龙城为“天罡城”。此时人口已经过万,城墙和宫殿也改为石质建筑。在此后漫长岁月里,这座古都虽改过很多不同名字,但一直是东北古代王国的王都。 唐朝开元时期,长春地区成为唐‘安北都护府’的一部分,时被中原人士称为“书山府”,是唐朝发配文字狱犯人的地方,当时书山城被冤枉发配的文人很多,也使之成为文化之城,是许多中原学子向往的学习之地,所以“书山有路勤为径”广为流传至今。此时长春已人口近十万的大城市,城墙面积扩大了数十倍。也因为这一时期中原文化广泛传入东北亚地区,此后千年一直影响东北民族文化发展方向。 公元846年,粟末靺鞨领袖大祚荣在此建立臣渤海郡国,改“书山府”为“隆州府”,定为国都。后迁都“敖东城”,但隆州府仍为渤海国文化经济中心和第一大城市,人口已近50多万。 公元916年,契丹建国,逐渐强大。长春地区成为契丹管制女真的重地,由于契丹的一个王子在此地出生,遂将隆州府改成以契丹王子名字命名为“耶律德光城”。 公元1115年女真人崛起,建立大金国,将长春地名改回祖先的隆州白龙府,迁都中都(北京)之后,改称隆州“宽城府”(宽城子),为北方的军事、政治、文化中心。此时的大金国,国富民强,从西方传来的景教(基督教)成为大金三大国教之一(道教、佛教、景教),全民信仰,宽城子成为东北亚最大的基督教圣地,全城大小教堂很多,信仰民众有数十万,此时的宽城人口近百万,城市已具备规模,城墙高大分为内外两城,宫殿随不使用但也保持的十分豪华,百姓安居乐业,有专门传道的牧师在教堂讲道,大多数信徒为富有的地主阶级,修建大小教堂,小市民在公办的最大的教堂听道。 此后蒙古日益强大,攻占宽城子,用了近一年的时间才攻下来,蒙元由于信仰藏传佛教,所以认为这里是景教的不详之地,才会久攻不下,遂下令将宽城子城墙拆毁,百姓迁移到辽阳和中原等地,这座千年古都变为一片废墟,又将废墟挖地三尺,夷为平地,所以今天几乎上找不到这座古城的任何痕迹,只有在今天小城子村附近有点留下一点残存的遗迹。 明朝后期女真再次勃兴,建立大清帝国,长白山成为满洲族(皇太极改女真为满洲)祭祖的圣地,在原来古南部伊通河畔的驿站成为去长白山的必经之路,乾隆几次在夏季到长白山祭祖路过这里时都发现这里的气候比盛京凉爽很多,而且风景宜人,便顺口说出“长白千载古喜州,春光无限在宽城”的诗句,后来嘉庆登基后去长白山祭祖,来到这个驿站时也发现这里气候很凉爽,又听说先帝说过的话,便在嘉庆五年(1800年)开始在此建立地方行政机构。取其中第一句的两字设“长春厅”。
❾ 有关与长春的历史(发展,工业,等等)
古典历史时期
长春来自距今约7000年前古老的肃慎语“茶啊冲”,是古代肃慎祭天时候的祈福之语。因为祈福之地 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
在喜都,后世渐用“茶啊冲”取代喜都(汉译转音为“长春”),成为地名。然茶啊冲历史早于喜都数千载,实则后人混为一谈。茶啊冲是长春最早的古典历史称谓。 长春始建于公元前2130年(帝舜25年),是早期肃慎王国之第二个王都。时为肃慎南支(满族先祖)的主要聚集地,称为喜(三个七字读音Xi,为纪念肃慎击败外族报喜之义而得名),肃慎的第二代王室在此修建土坯城墙和宫殿,称为喜都。此时已有人口约千户,这是长春最早的古典历史,所以“喜”也应该是长春的简称。 公元前约1800年,肃慎南支的惠(秽)、漠(貊)两族逐渐迁徙在喜都融合成为惠漠(秽貊)部族(满族前身一支),为了纪念两大部族融入肃慎王国,肃慎王遂改国号为德惠(得秽),改“喜都”为“合龙(合隆)城”。西汉时期建立扶余国,渐与中原东汉文化交流。道教传入扶余,全民信仰灌口二郎(考满语“关口二郎”当为灌口二郎转音,实为秦太守李冰次子),城内有许多二郎神庙。改国都合龙城为“天罡城”。此时人口已经过万,城墙和宫殿也改为石质建筑。在此后漫长岁月里,这座古都虽改过很多不同名字,但一直是东北古代王国的王都。 唐朝开元时期,长春地区成为唐‘安北都护府’的一部分,时被中原人士称为“书山府”,是唐朝发配文字狱犯人的地方,当时书山城被冤枉发配的文人很多,也使之成为文化之城,是许多中原学子向往的学习之地,所以“书山有路勤为径”广为流传至今。此时长春已人口近十万的大城市,城墙面积扩大了数十倍。也因为这一时期中原文化广泛传入东北亚地区,此后千年一直影响东北民族文化发展方向。 公元846年,粟末靺鞨领袖大祚荣在此建立臣渤海郡国,改“书山府”为“隆州府”,定为国都。后迁都“敖东城”,但隆州府仍为渤海国文化经济中心和第一大城市,人口已近50多万。 公元916年,契丹建国,逐渐强大。长春地区成为契丹管制女真的重地,由于契丹的一个王子在此地出生,遂将隆州府改成以契丹王子名字命名为“耶律德光城”。 公元1115年女真人崛起,建立大金国,将长春地名改回祖先的隆州白龙府,迁都中都(北京)之后,改称隆州“宽城府”(宽城子),为北方的军事、政治、文化中心。此时的大金国,国富民强,从西方传来的景教(基督教)成为大金三大国教之一(道教、佛教、景教),全民信仰,宽城子成为东北亚最大的基督教圣地,全城大小教堂很多,信仰民众有数十万,此时的宽城人口近百万,城市已具备规模,城墙高大分为内外两城,宫殿随不使用但也保持的十分豪华,百姓安居乐业,有专门传道的牧师在教堂讲道,大多数信徒为富有的地主阶级,修建大小教堂,小市民在公办的最大的教堂听道。 此后蒙古日益强大,攻占宽城子,用了近一年的时间才攻下来,蒙元由于信仰藏传佛教,所以认为这里是景教的不详之地,才会久攻不下,遂下令将宽城子城墙拆毁,百姓迁移到辽阳和中原等地,这座千年古都变为一片废墟,又将废墟挖地三尺,夷为平地,所以今天几乎上找不到这座古城的任何痕迹,只有在今天小城子村附近有点留下一点残存的遗迹。 明朝后期女真再次勃兴,建立大清帝国,长白山成为满洲族(皇太极改女真为满洲)祭祖的圣地,在原来古南部伊通河畔的驿站成为去长白山的必经之路,乾隆几次在夏季到长白山祭祖路过这里时都发现这里的气候比盛京凉爽很多,而且风景宜人,便顺口说出“长白千载古喜州,春光无限在宽城”的诗句,后来嘉庆登基后去长白山祭祖,来到这个驿站时也发现这里气候很凉爽,又听说先帝说过的话,便在嘉庆五年(1800年)开始在此建立地方行政机构。取其中第一句的两字设“长春厅”。
近现代时期
嘉庆五年(1800年)开始在此建立地方行政机构。取其中第一句的两字设“长春厅”。 1865年建筑城垣,占地5平方公里。 1883年,人口达9万余人。这是新长春的开始,也是现代长春的起源。 清政府嘉庆5年(1800年)于新生城地方设“长春厅”。设理事通判、巡检各一,掌管民政和司法事务,隶属于吉林将军;从此使这座千年古都又重新建制。 清道光五年(1825年)长春厅治所由新生城迁至北面的宽城子(原宽城遗址南),仍名长春厅; 光绪七年(1881年)政长春厅理事通判为长春厅抚民通判,并增设农安分防经历; 光绪十五年(1889年)抚民通判升为知府,长春厅升为长春府,仍隶属吉林将军; 1896年沙俄侵入东北,攫取中长铁路筑路权,在长春城建起俄国人居住区。 1906年日俄战争结束,在长春的沙俄权益为日帝所取代,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改将军为行省,长春府隶属于吉林省。 1908年日本为扩大“满铁附属地”,开始建设长春火车站,其后又开辟商埠,当时城市面积为21平方公里,人口约15万。 民国二年(1912年)三月废府,改为长春县; 民国三年(1914年)六月东北实行省、道、县、三级管理制,长春县划属吉林省吉长道所辖; 民国十四年(1925年)分设长春市政公所; 民国十八年(1929年)改称长春市政筹备处;同年废道制,此时仍保留长春县制,隶属吉林省,为一等县。 1931年“9.18”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整个东北地区,长春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1932年3月1日,日本帝国主义扶持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成为傀儡政权——“满洲帝国”,将长春定为“国都”,改名“新京”,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东北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1944年市区面积为80平方公里,人口达121.7万人,超过东京(都市区人口),号称亚洲第一大都市。是北方唯一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城市 ,城市人口一半以上是少数民族,当时城内的满、汉、蒙古、回和朝鲜等民族分别居住在长春不同的城区,今天的宽城区-铁北一带主要是朝鲜族的聚居区、今天的南关区一带主要是满族的聚居区、今天的绿园区一带主要是蒙古族的聚居区、二道主要是回族的聚居区、汉族在全城散居以及主要聚居在今天的南关区、朝阳区。由于长春独特的多民族聚居,当时被称为“东方小瑞士”。 1946年4月14日抗日战争胜利后,解放军曾一度解放长春。 1946年5月23日国民党接收长春。东北光复后,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五日正式公布东北新省区方案,废除新京特别市,正式批准析长春县置长春市,为吉林省省辖市,同长春县均隶属于吉林省。 1948年解放军围困长春,使得长春的经济和各项事业遭到了严重破坏,城市生产和人民生活濒临绝境,1948年围困长春使得市区人口最后减至17万人。 1948年10月18日,长春重新获得解放,被确定为特别市。 1949年长春市为吉林省辖市。 1952年原由省直辖的长春县撤销,并入长春市。 1953年长春市改为中央直辖市,由东北行政委员会代管。 1954年长春市划归吉林省,为吉林省人民政府驻地。 1955年定为全国10个省辖大市之一。长春市设10个区,即长春、头道沟、南关、朝阳、二道河子、宽城子、兴隆山、大屯、范家店、净月,其中后4个区是农村区,市内6个区有52条街,农村区有1个镇、43个乡、164个村。 1957年6月,调整城内为5个区,即朝阳、宽城、南关、二道河子、郊区,全市改划为19个街、6个镇人民公社、97个农村人民公社。1958年11月,将双阳、九台、德惠、农安、榆树等5县,划归长春市管辖;是年,长春市面积20369平方千米,其中长春市4个区面积146.76平方千米,郊区和5个县面积20222.24平方千米。长春市有3572496人。 1958年原公主岭专区所属农安、九台、德惠、双阳、榆树等5县交由长春市领导。 1966年1月,双阳、九台、德惠、农安、榆树等5县,划归新成立的德惠专区领辖。 1969年德惠专区所属农安、德惠、九台、双阳、榆树5县划归长春市。 1979年列为全国15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 1989年2月,国家批准长春市为国家计划单列市,赋予相当省级的经济管理权限。 1993年7月,国务院决定各省会市不再实行计划单列,长春市于同年12月停止计划单列市。 1990年12月26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榆树县,设立榆树市。 1994年被国家确定为副省级城市。 1994年7月6日,民政部批复(民行批[1994]97号)撤销德惠县,设立德惠市。 1994年长春市行政区域内,设59个街道、73个镇、73个乡、4个民族乡。面积20369平方千米,其中长春市区积544平方千米,郊区和五市县面积19825平方千米。长春市人口有1700389户、6574999人,其中市区内有630679户、2237074人。各市县人口有1069713户、4377925人。 1995年8月,正式撤销双阳县建制,设立双阳区,属于长春市。撤销长春市郊区建制,重组绿园区。长春二道河子区改名二道区。长春市5个区的各行政区域做了相应的调整。市区面积由1116平方千米增加到3577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由136平方千米增加到137。35平方千米。 2005年,将九台市的卡伦湖镇、龙嘉镇(原龙家堡镇)、东湖镇3个镇划归二道区管辖,将德惠市米沙子镇、万宝镇、农安县合隆镇3个镇划归宽城区管辖。经过此次调整,长春市城区面积由3616平方千米扩大到4756平方千米,扩大了31。5%。2005年6月29日,吉林省政府决定将公主岭市范家屯的方正、泡子沿、盛家3个村(范家屯经济开发区)整建制划归长春市管辖,建立长春(一汽)汽车工业开发区。长春市区面积490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68平方千米(6镇入长1140平方公里,长春汽车开发区规划100平方公里,长春玉米开发区新增50平方公里),城区总面积居东北第一位。 2008年5月,长春六大主城区、四大开发区总人口487.6万(四环以内),长春地区总人口868.72万,其中流动人口约为120万。
编辑本段今日长春
长春素有“汽车城”、“电影城”、“光电之城”“科技文化城”、“大学之城”、“森林城”、“雕塑城”的美誉,是中国汽车、电影、光学、生物制药、轨道客车等行业的发源地。坐落在长春的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汽车工业科研生产基地,汽车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五分之一。长春客车厂,始建于1954年,是国家“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大型国有铁路客车制造企业,是铁道部工业总公司所属从事机车车辆制造的大型骨干企业,是中国最大的铁路客车及地铁电动客车的生产基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年生产客车数量最大的制造工厂。长春现已形成了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长春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粮食总产量、商品量、商品率均居全国大城市之首;长春科技教育基础雄厚,拥有普通高等院校三十二所,独立科研与技术开发机构一百多个,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三十五位,在光学电子、激光技术、高分子材料、生物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居全国领先地位,有的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坐落在长春西南城区的长春电影制片厂是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摇篮”,为弘扬电影文化,长春市政府自九二年以来,每两年举办一届长春电影节,邀请国内外电影界知名人士和电影厂商汇聚长春,共创电影辉煌;长春的绿化居于亚洲大城市之冠,市区绿化覆盖率达接近80%,夏季绿树成荫,气候凉爽,是理想的避暑胜地,冬季银装素裹,玉树琼枝,一派北国风光。著名的净月潭森林旅游区总面积478.7平方公里,有亚洲最大的人工森林。市内旅游景点星罗棋布,开辟有十多条旅游热线。长春是沿边开放城市,享受国家沿海开放城市有关优惠政策。 新的长春,宛若一颗镶嵌在中国东北平原腹地的明珠,在二百余年近代城市历史的发展变化中,以其年轻而美丽跻身于国内特大城市之列!而已经湮没的长春古代历史又相似饱经风霜的老者,讲述这里曾经的跌跌撞撞、大起大落、大喜大悲。从古都到新城,悠远和年轻这两种不同的力量,都注定了长春必定辉煌!
长春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 新中国第一辆汽车在长春诞生。 新中国第一辆轿车在长春诞生。 第一汽车是中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 长春是新中国电影工业的摇篮。 新中国第一部电影在长春诞生。 新中国第一部动画在长春诞生。 长春拥有东北亚最大的国家级动漫产业和动漫教学研究机构—吉林动画学院(全国一千所本科大学 唯 一单独设置的动画学院,规模属全球最大单体独立的动漫专业高等学府) 目前大多数中国成年人都是看长影的电影长大的。 长春目前还拥有中国唯一的世界级电影主题公园,长影世纪城。 长春是中国轨道车辆的摇篮。 新中国第一辆轨道客车在长春诞生。 新中国第一辆有轨电车在长春诞生。 中国第一列地铁列车在长春诞生。 中国第一辆磁悬浮列车在长春诞生。(实验) 长春客车厂是世界规模最大轨道车辆制造商。(产品有北京地铁、北京轻轨、武汉轻轨、重庆单轨轻轨、广州地铁、平壤地铁、德黑兰地铁等,以及中国绝大多数铁路客车) 长春是中国光学事业的摇篮。 中国第一台激光器在长春诞生。 中国第一台电子显微镜在长春诞生。 长春光机所是中国最早和最负盛名的光学研究机构。 长春是中国基因生化事业的摇篮。 中国第一支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在长春诞生。 中国第一支基因工程干扰素在长春诞生。 中国第一批单克隆抗体在长春诞生。 中国的爱滋病疫苗也在长春研制。 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是中国最早和最大的疫苗研究生产单位 长春也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贡献。 神舟六号的有效载荷(主要部件)以及玻璃窗由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研制。 神舟六号的耐火材料由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制。 长春是中国航天员的摇篮 杨立伟,费俊龙,聂海胜等中国所有航天员均毕业于长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 据悉,这里还将走出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员。 长春还是中国第一个森林城市 街道两旁绿树成荫,城南就是亚洲最大的人工森林,面积478.7平方公里的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 长春还是中国粮食第一大市 长春平原周围土地肥沃,全国十大产粮县,长春占了三个。商品粮产量和人均拥有量中国第一。 长春皓月集团是世界最大的牛肉加工和出口企业,年加工能力居世界第一位。 长春的吉林德大是世界农牧企业、全国工业企业、全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全国工业企业进出口4个500强。亚洲最大的肉鸡屠宰加工企业。 长春大成集团是世界最大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加工能力已经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 长春于2008年12月25日荣获“国家卫生城” 长春的人民大街是亚洲最长的街道,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是长春城市中轴线,可与巴黎香榭丽舍大道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