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算力简介 » 从文章的中心去理解句子含义

从文章的中心去理解句子含义

发布时间: 2021-09-07 08:27:06

❶ 如何理解句子含义

(一)理解词语的含义:
1、设问方式:①文中某词的含义是什么;②怎样理解文中某个词语;③文中某个词指的是什么;文中某个词能否替换,为什么?
2、规范思路:
(1)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
(2)问某词能否去掉,或者调换另一词题型解题模式:
①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
②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语含义上的差别,并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强调突出了或限制说明了或修饰了限制+句子具体表达效果,哪个表达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
③不用或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不用,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对了,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
(3)品味词语:
①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不写这一点。
②表面意义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
③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情感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4)解释词语含义:
①词的表面意思;②该词在文中概括的意义(依据词语所在句子的内容,依据词语前后句述说的内容,依据相关文字的思路)③对生动形象的词语理解要化为平易朴实(还原法)。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1、设问方式:理解下列句子的含意;某句话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观点或态度);文中作者说“……”,对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2、规范思路:
(1)理解重要句子含意的方法:
①进行语法分析。复句抓第一层次,整体把握句意,单句抓主干明确陈述对象,抓枝叶明确内涵。②注意句子在文中的地位。(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结尾句等)③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与创作意图。④审视题干中的提示语。
(2)句子的特定含意:
①概括意义:理解具有概括意义的句子(中心句、归结句),要分析句子本身的修饰语的意义,然后抓住文段中解释说明或者认证这些句子的支撑句,探讨其具体含意。
②哲理意义:简练的警句所表现出来的深刻含意。
(3)句子的深层含意:比喻意义、象征意义、附加意义(双关义)。

还有你要注意含义与含意的区别
含义:指道理、常理、常识的意义。一般是书面意思。
含意:体现出的心意、意思、想法等。较生活化

❷ 如何解答“理解句子含义”

对文章中具体句子含义的理解必须把句子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句子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语句的含义。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句子,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或者是原句,或者需要考生稍微变通一下即可。
例如:《哈尔威船长》中有这样一个句子:“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从字面上看,这个句子很简单,没有难懂的词。我们在分析这个句子所在的语段后,就辨析出:哈尔威船长是一位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英雄。当然,这样的理解还是不到位的,因为忽略了“又一次”这一关键点。通过对上文的阅读,明白了句子的深层含义:哈尔威船长一生都严格要求自己,履行做人之道。在灾难突然到来的时候,他选择了以身殉职,再一次体现了他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
这样的理解就深入到位了,只要用自己的语言组织一下答案就可以了。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一要从前后句中找准所能答题的句子,切不可来个全句照抄,认为只要多答,就能答到点子上。二是在用自己的语言组织答案时,一定要语言简洁、扼要、连贯,切不可有语病。
又如:《故乡》中的一句,“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的四角的天空。”“他们”,指谁,前句有交待,是“我往常的朋友”,而“我”,在第二节中写道“我正是一个少爷”,所以“他们”,是指和“我”一样的少爷。这句话写在闰土讲述许多“新鲜事”之后,又明白了“他们”指谁,就不难理解“高墙”与
“四角的天空”不是字面所指,而是指封建家庭的束缚,从而写出“我”对闰土的羡慕,对自己生活在封建束缚之中的不满情绪。理解句子要瞻前顾后,审读语境,这既是理解句子较普遍的方法,也是理解句子最基本的

❸ 怎样理解句子的含义

1、理解句子的三层意思

(1)表层意思,即字面意思(比较容易);

(2)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必须联系上下文)。

(3)句外意义(言外之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
希望对你有帮助吧 其实还是要靠自己的理解!

❹ 怎样理解文章重要句子的含义

现代文阅读中,所谓“重要的句子”,一般包括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和情感的语句;在结构层次上有重要作用的语句;内涵丰富的语句;结构复杂的语句等.做题过程中应当注意的是,首先要对文章结构进行梳理,把语段或篇章的内容有条理地分列成若干要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对“重要句子”的理解与文章的主旨结合起来,而后再做题.对于选择性试题,要注意辨析对句子的不同解释之间的细微差别,常见的干扰法有:用已然偷换未然,用部分代替整体,用一般偷换特殊,把相对说成绝对,把特称说成全称等,或者相反.就语言、内容和形式而言,要特别注意那些“形同神异”或“形异神同”的选项.对于主观性试题,则要注意选用精练而准确的语言对句子进行概括:对于句子的比喻义、象征义、指代义、反语义等隐含意思,则必须结合具体的文章内容,从上下文的语言环境中去概括,切忌望文生义.具体做法如下:

❺ 如何理解文章中的中心句子

一篇文章写了好多的内容,都为表达一个中心意思,为了表达这一中心意思,作者有意的在文章中用一句话点出来,这句子就是中心句。

❻ 文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体现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 顺便再谈谈各位对文章中心的理解快啊!

中心句是最后一个自然段,“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任何一股刮倒.”
这是六年制小语教材第十一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的确,对于同一首诗,母亲说精彩极了,父亲说糟糕透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让巴迪实在难以接受,那么,母亲和父亲为什么会说出如此截然相反的话呢?
母亲的赞扬是一种宽容的爱,父亲的批评是一种严格的爱.又从巴迪的成长过程的反思中(如“越来越”一句的品味)感悟到,儿女体会父母的爱需要时间,需要经历.
巴笛不是一开始就明白父亲的意图,从当初的委屈地“痛哭”,到感到自己是多么幸运,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❼ 语文:怎样理解阅读中句子的含义

现代文阅读怎样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呢?所谓理解句子,它包括三层次意思:(1)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2)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3)句外意义(言外之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

所选的句子,一定是文章中重要的、有特殊意义的、在理解上有一定困难的句子。

(1)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依据文章中心、段落中心来解释重要句子,即“句不离段”。 答题时要参照主要段落或全文的整体意旨来考虑,在文意文旨的语境中来探求核心文句的内涵。

2. 根据句式特点来解释句子。比如,单句中,前置或后置的部分常常是语意重点之所在;复句中,强调的重点往往落在其中的一个分句上。

3. 根据句子位置来分析句子的含义。首括句常常概括段意或总起全文,理解它就必须从它所领起的那些内容去看、去找;尾括句往往作总结,理解它就必须从它的上文去找;过度句往往总结上段、概括揭示下段内容,理解它就必须从它的上下文中去找。不管哪一种,关键是要找准它的“管辖范围”,从句子的管辖区去搜取相关内容,或概括,或摘录,或整合。

4. 抓住相邻句,把握句子的语言背景材料,重点看与这个句子相邻的上下句,因为其中往往隐含着解题的信息。

5. 根据修饰限制成分辨析句意。修饰成分常常是揭示句子内涵和外延的窗口,从中能挖掘出句子的深层含义。

6. 根据修辞特点把握句子。弄清作者采用的修辞方法,常常能破解作者写作一些警策句子的真正目的。

7. 从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如记叙文的议论往往起到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的目的意义及文章主旨的作用;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作为例证出现证明论点;说明文中的描写,有着点燃作品使之生动的作用。

(2)解释句子的方法如下:

1.摘录法:顾名思义,就是选摘原文原句来作答。

2.浓缩法:在原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按照题目规定的字数,将其“浓缩”为合乎规范的句子作为答案。

3.改写法:依据题目,将原文中的某个或几个句子,作点改动,使其-
合乎答题的要求。

4.拼接法:将分散在文章各处的某个句子,有机地拼接融合在一起,使之满足答案的要求。

5.仿写法:依照文章中的某个句子的形式,再造一个形式上与其相似而内容上又合乎提问要求的句子,使之成为答案。

6.活译法:这是指回答那些含有比喻的句子含意的简答题,可以采取翻译(活译)的方法来诠释它,说出这个比喻的本体,等于就找到了答案。

7.分析法:对于分析句子层次、分析某个句子的作用和分析文章层次、分析某种写法的意义的试题,这种方法最管用。回答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自拟答案。

8.综合法:也就是综合运用以上所述方法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

❽ 《狼》文言文阅读,点明文章中心主旨的句子的含义理解

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担忧十分愚蠢,在有智慧和勇敢精神的人类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对待像狼一样的黑暗势力,不能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不要被貌似凶恶的事物吓到,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论是狼或人,只要贪婪狡猾,贪图利益,终将灭亡;我们应该学习屠户勇敢的精神.
狼无论多么贪婪,狡诈,在机智勇敢的人的面前终究会失败的。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恶势力,不要存在幻想,不要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做人不能贪得无厌,面对困境要随机应变,不能被假象迷惑,要保持清醒

❾ 怎样理解句子的含义

现代文阅读中,所谓“重要的句子”,一般包括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和情感的语句;在结构层次上有重要作用的语句;内涵丰富的语句;结构复杂的语句等。做题过程中应当注意的是,首先要对文章结构进行梳理,把语段或篇章的内容有条理地分列成若干要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对“重要句子”的理解与文章的主旨结合起来,而后再做题。对于选择性试题,要注意辨析对句子的不同解释之间的细微差别,常见的干扰法有:用已然偷换未然,用部分代替整体,用一般偷换特殊,把相对说成绝对,把特称说成全称等,或者相反。就语言、内容和形式而言,要特别注意那些“形同神异”或“形异神同”的选项。对于主观性试题,则要注意选用精练而准确的语言对句子进行概括:对于句子的比喻义、象征义、指代义、反语义等隐含意思,则必须结合具体的文章内容,从上下文的语言环境中去概括,切忌望文生义。具体做法如下: 1、从句子的语法结构来分析 [方法指点]对复杂的语句要分清其句子的主干,明确陈述的对象,理解其修饰、限制的成分。要特别注意,定、状、补这些修饰限制成分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如2003年高考全国卷第9题:下列对“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自砘疃��斐傻脑帜选闭饩浠暗睦斫猓�徽�返囊幌钍牵? ),其中,要理解的句子中“灾难”的定语“人类自身活动所造成”就暗示了其原因在于人类的主观性。同时,对于复句还要注意明确其句间的关系,要善于借助句群关系来理解句子所表达的中心或重点。 [方法示例](1999年高考全国卷第17题)本文第一自然段提出一种假说,对这种假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附第一自然段原文]有这样一种假说:冬眠是一种高度发达的机能。冬眠的哺乳动物虽然与人类一样都是温血动物,但是它们在更宽范围的调节性上获得了进化,例如在体温调节上,就要比非冬眠动物强。 a、在物种进化的过程中,某些哺乳运动在调节性上获得了进化,从而具备了冬眠的功能。 b、比较起人类来,冬眠的哺乳动物在更宽的范围里发生了进化。 c、冬眠的哺乳动物比起人类来具有更强的体温调节机制 d、冬眠的哺乳动物和非冬眠的哺乳动物之间的区别并不在于体温是否可以调节。 [解题指导]这一自然段中,“假说”后面有两句话,注意首句中“机能”的定语“高度发达”,而后面的长句也正是说明为什么“高度发达”,由此来看,a项理解是正确的;后句中,注意作者所表达的重点应该在转折连词“但是”后面,“但是”后面强调了冬眠的哺乳动物体温调节机制要比非冬眠动物强,人类当然属于非冬眠动物,因此,c项理解也是正确的;d项的考查重点是变换角度,不过,明确句子的语法结构仍有助于对句子的理解,要注意“在体温调节上,就要比非冬眠动物强”的主语在前面,即“冬眠的哺乳动物”,这样分析,再来与d项内容对照,就容易看出此项说的是句子的前提意义,即不论冬眠的哺乳动物还是非冬眠的哺乳动物都能够调节体温,只不过有强有弱,因此,d项理解也是正确的。b项的错误则是把状语“在更宽范围的调节性上”偷换为“在更宽的范围里”,属偷换概念,这也是辨析题中常用的干扰法之一。 2、从句子在语段中的地位来分析 [方法指点]重要的句子往往在文章中或语段中起着关键作用,在注意它本身的结构(特别是修饰、限制成分)的同时,必须考虑它在文章中所处的地位;如果说句子在文章、语段中起着总结的作用,那么理解、解释它时就必须从它所领起的那些内容去看,去分析;如果是起过渡、承上启下的作用,那就要注意审视上下文段的意思;如果是起小结的作用,那么理解、解释时就必须从它的上文去看,去找相关的信息。总之,要抓住句子的“管辖”范围,从句子的“管区”内寻找答案。 [方法示例](2002年高考全国卷第8题)下列对“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沙尘这种天气现象古已有之,它在全球生态平衡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b、沙尘逐渐积聚形成沙尘暴,在全球范围内起了保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c、沙尘含有碱性,能使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得到平衡,从而减缓酸雨的发生。 d、沙尘不仅在土壤的分布和补充上,而且在全球水循环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解题指导]在梳理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及结构之时,应当注意,“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这句话,呼应了第一自然段,总结了二、三自然段,所以首先必须注意四个选项是否出自要理解句子的“管辖”范围之内。注意到这一点,答案也就显而易见了:其中,a、c、d三项基本出自原文,理解没有错误,b项两句都是以偏概全,所以应选b项。 3、从句子的邻句及语言背景来分析 [方法指点]有些重要句子,要结合它所在的语段进行分析,重点是看与这个句子相邻的上下句。有的还必须结合中心思想来理解句意,中心思想渗透在文章的各个部分,任何一个关键句子都与这个中心思想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比如在分析含有修辞格的语句时,要准确理解其比喻的相似性、借代的相关性、反语的讥刺性等,这就要与文章中心和内容相结合。有的还要结合社会背景来理解句意,社会背景与作品反映的内容、作者的写作目的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的还要从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比如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着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目的的作用。 [方法示例](2001年高考全国卷第23题)请分别说明以下三句话在文中的意思。 (1)人不是在一起牧放的马群。 (2)开门和关门是生命之严峻流动的一部分。 (3)一扇门的关闭是无可挽回的。 [附答案](1)人是有思想的,人需要有自己独立的天地。或人是有隐秘需求的。 (2)人生包含着一个重要阶段的开始和结束。 (3)当一个过程终结之后,再想让它重现是不可能的。 [解题指导]此题考查对句子在文中特定含义的理解与解释。做题时首先应当注意本文是一篇象征性散文,这样就从大方向上把握了三句话在文中的含义,再者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确定,而不能仅从语句本身去理解。以第三句为例,本文赋予“开门”和“关门”以象征义,前面谈到人生是由一个个重要阶段的开始和结束构成的,但就每一个重要阶段的结束——一扇门的关闭而言,要想让它在时间的长河中重现是不可能的。联系本段最后一句话“门一关上,就永远关上了,通往消逝了的时间脉搏的另一个入口是不存在的”,也能帮助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这样分析,答案就准确无误了。

热点内容
TRT区块链是什么 发布:2025-07-14 11:45:26 浏览:129
eth将清退显卡 发布:2025-07-14 11:15:26 浏览:959
昆明币圈可乐 发布:2025-07-14 11:14:52 浏览:716
区块链新的技术变革 发布:2025-07-14 10:39:22 浏览:582
比特币暴富什么意思 发布:2025-07-14 10:32:04 浏览:973
宝德区块链矿机 发布:2025-07-14 10:31:19 浏览:109
合约炒币怎么盈利 发布:2025-07-14 10:08:18 浏览:831
eth功率测试 发布:2025-07-14 10:03:11 浏览:170
天津南开户籍中心身份证怎么去 发布:2025-07-14 10:00:12 浏览:517
新股还申吗耐普矿机 发布:2025-07-14 09:58:03 浏览: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