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算力简介 » 现代人格是否被去中心化

现代人格是否被去中心化

发布时间: 2021-09-16 20:30:14

『壹』 去中心化的优缺点是什么

优点:

1、系统安全性高: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网络中,无中心节点可攻击。

2、交易安全性高:去中心化的交易方法便捷而简单,无第三方介入,不需要担心信息的泄露。

3、节约性好:由于去中心化处理方式较传统处理方式更为简单与便捷,因此在大数据量交易同时进行时,去中心化的方式会节约资源。

4、自主高效性: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技术,无需第三方介入,点对点直接交互,使得高效率、无中心化代理、大规模的信息交互方式成为现实。

缺点:

如果“去中心化”广泛使用,权威中心将逐渐被淡化,节点之间传递的信息的可信性与准确性将面临问题。例如,在一个“去中心化”的系统中,有部分节点坏掉,他们可能向外传播错误甚至不传播信息,如此一来无法验证信息传输的准确性。准确性下降,自然无法获得可信性。



去中心化计算

相比之下,集中式计算则是将大部分计算功能从本地或者远程进行集中计算。去中心化计算是一种现代化的计算模式。 与之相反的集中计算,则普遍存在于早期的计算环境当中。 一个去中心化的计算机系与传统的集中式网络相比有很多优点。

台式计算机发展迅猛,潜在的性能远远超过要求的大多数业务应用程序的性能要求。结果,大多数桌面计算机存在着剩余的闲置计算能力. 一个去中心化的计算系统,可以发挥这些潜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 然而,它是否增加了整体网络的有效性依然值得商榷。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去中心化

『贰』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有人格分裂症~~

焦虑过度,神经症,出现严重缺乏自信、疑神疑鬼、易生妄想等症状.

俗称“性情大变”或“判若两人”。在心理学上,这是典型的人格分裂表现,它泛指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出现结构性转变。变得相当自恋,它突出表现为缺乏同感、刚愎自用、偏执冷酷。就是一个人有很多的性格。一般表现为双重人格。当然也有罕见的多重人格。我记得以前有个英国的女性,她有罕见的七重人格!每个人格都具有不同的品位、性格、习惯、智商等等。而且一个人格会不记得另一个人格所做过的事。所以她常常会突然发现自己处于一个陌生的环境,也不知道该干些什么。她是天生的。也有些人格分裂是后天的。比如是受了某种刺激。这刺激的大小很难定义,要看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了。那时就会有明显的主次人格之分。一般主人格很少记得自己干过些什么,只是刚从次人格转回来的时候会有些奇怪。这些人一般是靠周围的人发现病症的。一般的人格分裂都是不定期无规律的,有些则是在特殊的情况下会被激发。我刚学时就碰到那么一位。当我询问她状况时,她很难表达清楚,甚至觉得自己只是有些幻视、幻觉。后来有次正好是她发作时来看病。这个次人格能记得所有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我了解到主人格喜欢在一个人时就会幻想出一个朋友,给她一个设定,与她交谈。最后渐渐失去自我,解放了次人格。那就是幻想过度所引发的。我还了解到她是个很孤独的人。这就是病因。因而过度渴望朋友,通过幻想来逃避现实。
这种人一经发现就要及时治疗。治疗成功的有很多例所以不用担心。一定要积极配合。如果担心自己得这种你可以询问身边的人自己是否有异常。一般精神疾病都是身边的人首先发现的。来我们这治疗的也都是由他人带着的。和他们相处其实也没什么困难,除非这个人格分裂的人的次人格很偏激,那可能这个次人格也存在某种精神疾病。其他的你只要把他当成多人就成的。就像我们平时都要面对不同种人。不要歧视或者冷淡他们,这样可能会加重他们的病情。记住他们也只是普通人,只要没有攻击性行为都是可以正常交往甚至做朋友的。

『叁』 所有人都在说“去中心化”,但你真的懂吗

在科技领域的文本词库里,“去中心化”是个高频词汇,大佬喜欢说,媒体喜欢用,似乎多少有些老生常谈,也难窥其深层奥义。前段时间,去参加一场发布会,突然看到罗辑思维CEO脱不花PPT上的一句话,觉得这也许是在互联网这个维度下对“去中心化”的最佳诠释,那就是:“每一个人的宫廷正在拔地而起。

事实上,“宫廷”这个词无疑抓到了某种本质,今天来谈谈“去中心化”,以及在更为宏观的维度上,它究竟是个啥。

直观上看,互联网诞生至今就是一个不断将权力沉淀至个人的过程,一切只为“我”服务,移动时代更是如此,将每一个人搁置在世界中心,其最佳视觉案例无疑是手机地图,就像作家尼克·比尔顿在《翻转世界》中所言,“你朝街上任何一个方向前进,无论哪个方向,整个画面都会随你位置移动,这是个重大转变,在纸张世界,地图和位置是以地方或地标为根据,而不是你的所在地。从现在开始,你就是起点,数字世界跟着你走,而不是你跟在它后面。”

这种反转岂止于此,如你所知,资本与技术的福祉正在惠及每一个人,用脱不花的话说:“当人成为世界中心,每一个人都变成了一位‘君王’。我们这代创业者就是要为君王打造一座宏伟的宫廷。”当一个生活在大城市的普通人可以随时调遣上百名司机,厨师,甚至说书人,委实用极低成本搭建了私人的马厩,御膳房和翰林院——甚至有时连窘境都与君王颇为相似,譬如在资讯获取上,当大数据编纂的私人阅读代替了传统编辑认为“合适的内容”,每个人都会多少掉入桑斯坦在《信息乌托邦》中所言的信息茧房之中,从而少了几分“逆耳”之言。

嗯,不难理解的是“所有行业都是服务业”,真正令人惊喜的是,资源配置和聚合方式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从权威,国家意志,乃至资本等确定性方式上转向每个具体的人。忘了谁说过,19世纪属于帝国,20世纪属于大公司,那么21世纪无疑属于个人——就像手机地图上那个随你而动的小蓝点,你不必再以某个特定地标为中心,无论是被服务的诸位“君王”,还是气宇轩扬的创业者,只需站在原地,喊一声“我要”,若有人响应,那么必将迎来资源的围拢。

事实上,资源的反转是人与人之间充分合作的一个必然结果。常识是,现代社会经济繁荣和人类不断推动协作细化息息相关,细化的结果自然是编织出一张日趋互为依存的网络,而这张网络也注定在演化过程中不断放大单点价值,从而诞生脱不花所言的“君王”。

于是“去中心化”的意涵也就浮现开来:由于“中心”的分散化(最近一个好例子就是比特币的回归),任何领域都可以自下而上编织起一张巨网,其最终目的是——由近及远地还原全貌。

就像比特币将对权力的信任转化成数学问题;在我看来,从任意节点的视角出发,以它为中心,由近及远地拼接和还原成一个网状世界,这是个迷人的结构,因为它发生在任何领域。看过TED上一个演讲,大意是,很长一段时间,人类习惯以自上而下的树状结构描述不同认知系统:物种图谱,知识体系,法律体系,组织结构等,作为一种强调对称的视觉象征,也许是自然地位所致,树状图非常直观地显露出人类对秩序和可归纳性的迷恋。当然,这是一种“一切尽在掌握”的幻觉,不同中心还原成一张网状结构也许更接近真相。

TED上这位讲者就举了几个不同领域的例子:譬如,物种之间的密集细菌网络将看似无关的物种连接起来,交织成一张生物网络;现代神经学认为,大脑内部没有那么严格的分区,不过是一张互相关联的神经网络;互联网时代企业转型也正在向恐怖组织学习,权力分散,个体独立,编织成一张价值之网。

我个人认为,最好的例子是宇宙。

尽管宇宙有太多未解之谜,但通常认为,宇宙没有空间上的中心概念(五道口除外),星球之间通过引力等作用互相连接成一张网络,任何一点都可宣告自己是宇宙中心(从这个角度,所谓“地心说”和“日心说”更多是数学问题),就像《大爆炸:宇宙通史》中所言:“大爆炸发生在每一个地方,这里没有‘爆心’……每一个星系群看起来都在远离我们而去。如果有一个观测者在这些遥远的星星上回望我们,他也会看到同样景象,也可能同样地以为自己位于扩张的中心。”

嗯,无论微观尺度上每一个“正在拔地而起的宫廷”,还是宏观尺度上每一个星球,所谓“去中心化”也许只是一种可被嵌套的模型,也许真有可能是万物规律,谁知道呢,但可以确定的是,只有将认知升级到这一层,才能对“去中心化”有更好的理解。

李北辰/文(知名科技自媒体,致力于为您提供文字优雅的原创科技文章;微信公号:李北辰)

『肆』 现代言情小说 男主角双重人格 有个水晶球可以唤醒另一个人格 女主角最后把他治好了好像

云烟和帝国第一强大的男人婚了。

外人都羡慕她嫁给了厉御霆,说她的男人有最硬的后台,还有最粗的金大腿。

然而某个清晨,云烟以官方认证的厉太太身份发了一



条微博:“厉总,我们已经离婚了,请你自重!

不到一分钟,厉氏集团掌权人厉御霆回复并@了这条消息: “老婆,天气冷了,夫妻私事我们回去慢慢



说。乖,把手机给我。

无数网友沸腾了,并表示: “ 踢翻这碗狗粮,我们不



吃!

『伍』 被杀死的人格是否可以再次被唤醒

被杀死的人格可以重新唤醒啊!用你的智慧去改变你而且改变身边的人,这样你就可以唤醒周围和你身边所有的人。做一个正能量的人。证明给他们看。

『陆』 现代社会农夫两个字是不是人侮辱人格

“农夫”又不是贬义词,怎么是侮辱人格呢?

『柒』 关于人格问题

患有多重人格障碍(解离症)的人基因方面就和正常人不一样
至于他们的大脑是如何作到分裂多重人格的,心理学还没有到
研究的很透彻,更不用说正常人能像你说的那样把自己的人格
分裂和封闭,劝你别瞎想了,万一想出病来怎么办

『捌』 人格分裂的各个阶段

1心因性失忆症(Psychogenic Amnesia)
概述:反应性精神病是指一组在严重或持久的精神创伤下引起的精神障碍。
其临床症状特点和病程经过与创伤体验有密切关系。临床上可见急性应激反应及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通常通过变换环境、支援性心理治疗及镇静安眠治疗,效果较好。
症状体症:
1.意识恍惚及意识朦胧状态;
2.感知迟钝、运动减少,呆滞;
3.情感淡漠、心境抑郁;
4.睡眠障碍、类似痴呆样表现;
5.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心悸、多汗、潮红。
6.有轻度的自残厌世现象,貌似以一种很成熟的心态看待事物,其实什么也不知道
诊断依据:
1.强烈一过性或持续性的精神刺激因素,出现于起病前数日至3个月以内;
2.有敏感(对声音,光等)、紧张(将会引发自我保护心理导致极端行为)、不稳定素质(各种人格所具有的不同特点)
3.临床症状直接反映或重演精神创伤情境的内容;
4.在刺激消除,适应能力改善或转换环境之后,可迅速获得完全缓解。但当原环境恢复后,主次之间会不会发生未可知的转换。
2多重人格症
多重人格症(Multiple-personality Disorders)是指一个人同时具有两种或多种非常不同的人格.此类患者行为的差异无法以常人在不同场合,不同角色的不同行为来解释,好像是完全不同的人,每个人格有其个别的姓名,记忆,特质及行为方式.通常原来的人格并不知晓另一个人格的存在,而新出现的人格则对原来的人格有相当的了解.新人格的特质通常与原人格特质相当不同,如原人格是害羞,压抑的,新人格可能是开放,外向的.

『玖』 “去中心化“这个概念到底什么意思

去中心化的意思是由节点来自由选择中心、自由决定中心。在去中心化系统中,任何人都是一个节点,任何人也都可以成为一个中心。任何中心都不是永久的,而是阶段性的,任何中心对节点都不具有强制性。

基本概述:

在一个分布有众多节点的系统中,每个节点都具有高度自治的特征。节点之间彼此可以自由连接,形成新的连接单元。任何一个节点都可能成为阶段性的中心,但不具备强制性的中心控制功能。节点与节点之间的影响,会通过网络而形成非线性因果关系。这种开放式、扁平化、平等性的系统现象或结构,我们称之为去中心化。

随着主体对客体的相互作用的深入和认知机能的不断平衡、认知结构的不断完善,个体能从自我中心状态中解除出来,称之为去中心化。

举例说明:

1、中心化:几个老师在上面讲课,同学在下面听。(上课)

2、去中心化:每个人都可以讲话,每个人都可以选择听或者讲。(英语角)

去中心化的作用

1、解决容错性问题。去中心化系统不太可能因为某一个局部的意外故障而停止工作,因为它依赖于许多独立工作的组件,它的容错能力更强。

2、抗攻击性。对去中心化系统进行攻击破坏的成本相比中心化系统更高。攻击中心会使整个系统瘫痪,而去中心化的系统,攻击任何一个节点都不会影响整个系统。

3、抗勾结性。去中心化系统的参与者们,很难相互勾结。每一个节点都是平行的,不存在上下级、主从的关系,都是平等的。而中心化的传统企业和政府的领导层,往往会为了自身的利益,以损害客户、员工和公众利益的方式,相互勾结。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去中心化

热点内容
中国区块链方面发明专利公布 发布:2025-07-08 02:09:31 浏览:91
eth天价转账费无人申诉背后 发布:2025-07-08 02:02:42 浏览:713
五月八号doge 发布:2025-07-08 01:47:46 浏览:149
区块链p2p聊天技术 发布:2025-07-08 01:44:37 浏览:710
以太坊15秒一个区块 发布:2025-07-08 01:44:34 浏览:811
比特币公司当财务 发布:2025-07-08 01:31:35 浏览:249
元宇宙六 发布:2025-07-08 01:30:59 浏览:734
区块链qqc虚拟币是什么东东 发布:2025-07-08 01:20:53 浏览:182
社保显示合约异常是怎么回事 发布:2025-07-08 01:06:33 浏览:551
比特币新区块链新闻 发布:2025-07-08 00:36:19 浏览: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