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去中心化原理
① 怎么进行去中心化处理
根据侯杰泰的话:所谓中心化, 是指变量减去它的均值(即数学期望值)。对于样本数据,将一个变量的每个观测值减去该变量的样本平均值,变换后的变量就是中心化的。
对于你的问题,应是每个测量值减去均值。
② 去中心化的基本概述
在一个分布有众多节点的系统中,每个节点都具有高度自治的特征。节点之间彼此可以自由连接,形成新的连接单元。任何一个节点都可能成为阶段性的中心,但不具备强制性的中心控制功能。节点与节点之间的影响,会通过网络而形成非线性因果关系。这种开放式、扁平化、平等性的系统现象或结构,我们称之为去中心化。
随着主体对客体的相互作用的深入和认知机能的不断平衡、认知结构的不断完善,个体能从自我中心状态中解除出来,称之为去中心化。
③ 如何理解媒介"去中心化"的理论
“媒介中心”论与“社会中心”论的激辨 媒介理论的一个特征,就是各种观点的广泛歧义性.在媒介与社会的关系上,争论的一个焦点即为“媒介中心”(Media-centric)与“社会中心” (Social-centric)的理论激辩.两种理论的分歧基于不同的立足点,从不同的分析模式出发,强调自身的“宰制性”.其一,“媒介中心”的观 点,偏重于媒介本身的活动领域,认为大众媒介受到传播科技发展不可抗拒的驱动力影响,已经形成超越于社会运动规律的自主力量,大众传播具有自身的运作方式 和逻辑,突出强调了媒介的自主性和影响力;“社会中心”的观点则将大众媒介视为政治、经济力量的反映,认为媒介正像它的本意一样,只是资讯传播的载体,因 此,媒介理论只不过是更宏大的社会理论的特殊应用而已.其二,“媒介中心”理论认为,大众媒介具有“涵化”和“培育”社会的能力,并且将大众媒介视为社会 变迁的主要策动者;“社会中心”理论则认为媒介始终处于社会力影响的范畴内,它隶属于社会,并对社会负有特殊责任.①不难看出,由于立足点不同,理论之间 的分歧不可调和.
④ 什么叫“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的Web2.0你好,请 登录 或 注册
2005-12-23 17:13:54 来自: 陈易 (厦门)
去中心化的Web2.0带来的是去中心化的内容消费方式,整体感的破坏并不仅仅是一个颠覆传统的问题,它带来的还有人们对真实世界的理解的更大的障碍。如果web2.0就到此为止,那也只是用一种生产消费方式颠覆另一种,在本已太过海量的信息世界的后面再外加一个零,并没有能让我们在对真实世界的理解上再往前行进一步,那样的2.0也最多只能是一个未竟的2.0,也许我们需要做的是分拆之后的对整体性重新组装的尝试。
⑤ Redis分布式锁的原理是什么如何续期
在传统单体应用单机部署的情况下,并发问题可以通过使用Java并发相关的锁如synchronized,但是当规模上升到分布式集群的情况下,要控制共享资源访问,就需要通过分布式锁来实现。常见的分布式锁方案如数据库乐观锁,Redis锁,zk锁等。
Redis分布式锁的原理
Redis分布式锁可以有多种方式实现但是其核心就是通过以下三个Redis命令组合实现。
SETNX SETNX key val 当且仅当key不存在时,set一个key为val的字符串,返回1;若key存在,则什么都不做,返回0。
Expire expire key timeout 为key设置一个超时时间,单位为second,超过这个时间锁会自动释放,避免死锁。
Delete delete key 删除key
核心思想
使用setnx获取锁。如果成功取到锁,则使用expire命令为锁添加一个超时时间,超过该时间则自动释放锁。
获取锁的时候还设置一个获取的超时时间,若超过这个时间则放弃获取锁。
注意
上面为Redis的一个最简单的锁实现原理,实际中还需要考虑更多具体的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如
上面的demo中,当集群系统时间不一致时会有问题
当服务器异常关闭或是重启,加锁后没来得急设置锁超时时间,如何避免死锁
实际开发环境中不确定的因素有很多,需要慢慢地去调整实践达到理想状态,可以考虑使用redisson框架来实现。
如何续期?
这个情况比较独特,出现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锁失效的时间小于业务处理的时间导致业务还没处理完毕锁就释放了。那么解决方案是合理地结合业务去设置锁失效的时间。
但是也有更好的方案就如前文提到的redisson,其中的可重入锁概念。
默认情况下,加锁的时间是30秒.如果加锁的业务没有执行完,那么到 30-10 = 20秒的时候,就会进行一次续期,把锁重置成30秒。
以上就是redis锁的原理及续期的方式,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⑥ 去中心化有几种实现方式
三种:
1、中心化的在线支付;
2、中心化的计算机点数或互联网积分;
3、去中心化的电子现金。
“去中心化”是一种现象或结构,其只能出现在拥有众多用户或众多节点的系统中,每个用户都可连接并影响其他节点。通俗地讲,就是每个人都是中心,每个人都可以连接并影响其他节点,这种扁平化、开源化、平等化的现象或结构,称之为“去中心化”。
基本性质
去中心化,不是不要中心,而是由节点来自由选择中心、自由决定中心。简单地说,中心化的意思,是中心决定节点。节点必须依赖中心,节点离开了中心就无法生存。在去中心化系统中,任何人都是一个节点,任何人也都可以成为一个中心。任何中心都不是永久的,而是阶段性的,任何中心对节点都不具有强制性。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去中心化
⑦ 利用redis什么原理实现分布式锁
Redis有一系列的命令,特点是以NX结尾,NX是Not eXists的缩写,如SETNX命令就应该理解为:SET if Not eXists。这系列的命令非常有用,这里讲使用SETNX来实现分布式锁。
用SETNX实现分布式锁
利用SETNX非常简单地实现分布式锁。例如:某客户端要获得一个名字foo的锁,客户端使用下面的命令进行获取:
SETNX lock.foo <current Unix time + lock timeout + 1>
如返回1,则该客户端获得锁,把lock.foo的键值设置为时间值表示该键已被锁定,该客户端最后可以通过DEL lock.foo来释放该锁。
如返回0,表明该锁已被其他客户端取得,这时我们可以先返回或进行重试等对方完成或等待锁超时。
解决死锁
上面的锁定逻辑有一个问题:如果一个持有锁的客户端失败或崩溃了不能释放锁,该怎么解决?我们可以通过锁的键对应的时间戳来判断这种情况是否发生了,如果当前的时间已经大于lock.foo的值,说明该锁已失效,可以被重新使用。
发生这种情况时,可不能简单的通过DEL来删除锁,然后再SETNX一次,当多个客户端检测到锁超时后都会尝试去释放它,这里就可能出现一个竞态条件,让我们模拟一下这个场景:
C0操作超时了,但它还持有着锁,C1和C2读取lock.foo检查时间戳,先后发现超时了。
C1 发送DEL lock.foo
C1 发送SETNX lock.foo 并且成功了。
C2 发送DEL lock.foo
C2 发送SETNX lock.foo 并且成功了。
这样一来,C1,C2都拿到了锁!问题大了!
幸好这种问题是可以避免D,让我们来看看C3这个客户端是怎样做的:
C3发送SETNX lock.foo 想要获得锁,由于C0还持有锁,所以Redis返回给C3一个0
C3发送GET lock.foo 以检查锁是否超时了,如果没超时,则等待或重试。
反之,如果已超时,C3通过下面的操作来尝试获得锁:
GETSET lock.foo <current Unix time + lock timeout + 1>
通过GETSET,C3拿到的时间戳如果仍然是超时的,那就说明,C3如愿以偿拿到锁了。
如果在C3之前,有个叫C4的客户端比C3快一步执行了上面的操作,那么C3拿到的时间戳是个未超时的值,这时,C3没有如期获得锁,需要再次等待或重试。留意一下,尽管C3没拿到锁,但它改写了C4设置的锁的超时值,不过这一点非常微小的误差带来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注意:为了让分布式锁的算法更稳键些,持有锁的客户端在解锁之前应该再检查一次自己的锁是否已经超时,再去做DEL操作,因为可能客户端因为某个耗时的操作而挂起,操作完的时候锁因为超时已经被别人获得,这时就不必解锁了。
示例伪代码
根据上面的代码,我写了一小段Fake代码来描述使用分布式锁的全过程:
# get lock
lock = 0
while lock != 1:
timestamp = current Unix time + lock timeout + 1
lock = SETNX lock.foo timestamp
if lock == 1 or (now() > (GET lock.foo) and now() > (GETSET lock.foo timestamp)):
break;
else:
sleep(10ms)
# do your job
do_job()
# release
if now() < GET lock.foo:
DEL lock.foo
是的,要想这段逻辑可以重用,使用python的你马上就想到了Decorator,而用Java的你是不是也想到了那谁?AOP + annotation?行,怎样舒服怎样用吧,别重复代码就行。
⑧ 去中心化和中心化的具体概念是什么
去中心化:
相对于“中心化”概念,在去中心化的系统网络里,每一个参与者(节点)都是平等且自由的关系,没有谁依赖谁。
这就像朋友聚会,畅所欲言,你可以选择不说话,也可以选择中途离场;中心化则像是领导开会,一切全凭领导这个中心在会议上指示和安排。
中心化:
就是以一个节点为中心,向四周扩散开去。
注意事项:
相对于前期的互联网(Web 1.0)年代,今天的网络(Web 2.0)内容不再是由专业网站或特定人群所发生,而是由整体网民一起参加、权级相等的一起创造的成果。任何人,都能够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创造原创的内容,一起生产信息。
跟着网络服务形状的多元化,去中心化网络模型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成为可能。Web2.0鼓起后,Wikipedia、Flickr、Blogger等网络服务商所供给的服务都是去中心化的,任何参加者,均可提交内容,网民一起进行内容协同创造或奉献。